CN113489505A - 信号传输电路、相机、终端及信号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电路、相机、终端及信号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9505A
CN113489505A CN202110825360.5A CN202110825360A CN113489505A CN 113489505 A CN113489505 A CN 113489505A CN 202110825360 A CN202110825360 A CN 202110825360A CN 113489505 A CN113489505 A CN 113489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ignal
shielding
interface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53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9505B (zh
Inventor
张鸿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253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95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9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9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9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9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相机、终端及信号传输系统,属于信号传输领域。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可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主控电路。该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可以对下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并将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一接口。该信号传输电路采用了分立的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和下行信号发送电路来实现CoaxPress协议芯片的功能,由于相较于昂贵的CoaxPress协议芯片,分立器件的成本较低,因此有效降低了相机的成本。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电路、相机、终端及信号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号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相机、终端及信号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领域的相机与终端之间一般基于CoaXPress(CXP)协议通信,例如,终端可以基于该CoaXPress协议向相机发送上行信号,相机可以基于该CoaXPress协议向终端传输下行信号。其中,CoaXPress协议是一种非对称的高速点对点串行通信数字接口协议。
相关技术中,相机和终端中均需设置CoaXPress协议芯片,该CoaXPress协议芯片用于对待发送的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以及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恢复处理。
但是,CoaxPress协议芯片的成本较高,导致相机和终端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相机、终端及信号传输系统,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相机和终端的成本较高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电路,应用于相机,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包括:上行信号接收电路、主控电路以及下行信号发送电路;
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相机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并将恢复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主控电路;
所述主控电路还与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用于处理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传输的上行信号,以及向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传输下行信号;
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用于对所述主控电路传输的下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并将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接口。
可选的,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为驱动芯片;
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为均衡芯片;或者,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包括:滤波放大子电路和滞回比较子电路;
其中,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和放大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
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用于对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整形,并将整形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主控电路。
可选的,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包括:第一滤波单元、运放芯片、第二滤波单元和第三滤波单元;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包括:第一滞回电阻、第二滞回电阻、比较器和第三滞回电阻;
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作为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放芯片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和放大处理,并将低通滤波和放大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输出端,其中,所述运放芯片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低通滤波时的截止频率由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确定;
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高通滤波处理,并将高通滤波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作为所述滤波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放芯片还用于对所述第二滤波单元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和放大处理,并将放大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运放芯片对所述第二滤波单元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低通滤波时的截止频率由所述第三滤波单元确定;
所述第一滞回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滞回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滞回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参考电源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滞回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滞回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滞回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滤波电阻、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阻和第二滤波电容;所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三滤波电阻和第三滤波电容,所述第三滤波单元包括:第四滤波电阻、第四滤波电容、第五滤波电阻和第五滤波电容;
所述第一滤波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滤波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滤波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滤波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四滤波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滤波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滤波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滤波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滤波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信号传输电路还包括:第一信号屏蔽电路、第一耦合电容、第二耦合电容和第一端接电阻;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屏蔽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接口传输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以及用于滤除来自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的下行信号;
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接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端接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屏蔽电路包括:第一屏蔽电阻、第二屏蔽电阻和第一屏蔽电容;
所述第一屏蔽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屏蔽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屏蔽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屏蔽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屏蔽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屏蔽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电路,应用于终端,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包括:下行信号接收电路、控制电路和上行信号发送电路;
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终端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并将恢复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处理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传输的下行信号,以及向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发送上行信号;
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用于对所述控制电路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并将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接口。
可选的,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为均衡芯片,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为驱动芯片。
可选的,所述信号传输电路还包括:第三耦合电容、第四耦合电容、第二端接电阻、第二信号屏蔽电路、信号补偿电路、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第三端接电阻、第五耦合电容和第六耦合电容;
其中,所述第三耦合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四耦合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接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端接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二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屏蔽电路用于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传输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接口,并滤除来自所述第二接口的干扰信号;
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补偿处理,并将补偿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
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接口传输的下行信号传输至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以及滤除来自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上行信号;
所述第三端接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端接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耦合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耦合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六耦合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耦合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信号屏蔽电路包括:第一屏蔽电感、第二屏蔽电感、第二屏蔽电容、第三屏蔽电阻和第四屏蔽电阻;
所述第一屏蔽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屏蔽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屏蔽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二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屏蔽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屏蔽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屏蔽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屏蔽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三屏蔽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屏蔽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信号补偿电路包括:补偿电感和补偿电阻;
所述补偿电感的第一端作为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补偿电感的第二端作为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补偿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补偿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包括:第三屏蔽电容、第四屏蔽电容、第三屏蔽电感和屏蔽磁珠;
所述第三屏蔽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屏蔽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屏蔽电感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屏蔽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四屏蔽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屏蔽电感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屏蔽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屏蔽磁珠连接;
所述屏蔽磁珠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相机,所述相机具有第一接口,且所述相机包括: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
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和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接口还用于与终端的第二接口连接。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具有第二接口,且所述终端包括: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
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和下行信号接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还用于与相机的第一接口连接。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系统,所述信号传输系统包括: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相机、如上述方面所述的终端以及线缆;
所述线缆的第一端与所述相机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线缆的第二端与所述终端的第二接口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相机、终端及信号传输系统,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可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并将恢复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主控电路。该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可以对下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并将该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一接口。该信号传输电路采用了分立的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和下行信号发送电路来实现CoaxPress协议芯片的功能,由于相较于昂贵的CoaxPress协议芯片,分立器件的成本较低,因此有效降低了相机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工业领域的相机与终端之间一般基于CoaXPress(CXP)协议通信。该CoaXPress协议是一种非对称的高速点对点串行通信数字接口协议。该CoaXPress协议规定了三类信号,该三类信号可以包括:相机向终端传输的下行信号,终端向相机传输的上行信号,以及终端向相机传输的电源信号。其中,该上行信号可以为控制信号,该下行信号可以为图像信号。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信号传输电路可以应用于相机。如图1所示,该信号传输电路可以包括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主控电路11以及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
该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的输入端与该相机的第一接口B1连接,该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的输出端与主控电路11的输入端连接。该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可以用于对通过第一接口B1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并将恢复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主控电路11。
其中,该上行信号可以是终端中的信号传输电路通过线缆传输至第一接口B1的。可以理解的是,终端中的信号传输电路在发送该上行信号之前,会对该上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且在通过线缆传输该上行信号的过程中,该上行信号会存在一定的损耗。该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对通过第一接口B1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可以确保主控电路11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可靠性。
该主控电路11还与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的输入端连接,该主控电路11可以用于处理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传输的上行信号,以及向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传输下行信号。
该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的输出端与该第一接口B1连接。该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用于对主控电路11传输的下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并将该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一接口B1。该第一接口B1进而可以通过线缆将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终端的第二接口。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电路,该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可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并将恢复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主控电路。该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可以对下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并将该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一接口。该信号传输电路采用了分立的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和下行信号发送电路来实现CoaxPress协议芯片的功能,由于相较于昂贵的CoaxPress协议芯片,分立器件的成本较低,因此有效降低了相机的成本。
可选的,该主控电路11可以为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芯片。
参考图2,该信号传输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信号屏蔽电路13。该第一信号屏蔽电路13的输入端与第一接口B1连接,该第一信号屏蔽电路13的输出端与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的输入端连接。该第一信号屏蔽电路13可以用于将第一接口B1传输的上行信号传输至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以及用于滤除来自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的下行信号,由此可以避免将主控电路11向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传输的下行信号传输至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进而确保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输出的下行信号中的部分下行信号会经过第一接口B1传输至终端的第二接口,另一部分下行信号会传输至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该传输至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的下行信号会被第一信号屏蔽电路13屏蔽。
参考图2,该第一信号屏蔽电路13可以包括第一屏蔽电阻Rp1、第二屏蔽电阻Rp2和第一屏蔽电容Cp1
该第一屏蔽电阻Rp1的第一端DP和第二屏蔽电阻Rp2的第一端DN作为第一信号屏蔽电路13的输入端与第一接口B1连接。
该第一屏蔽电阻Rp1的第二端与第一屏蔽电容Cp1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二屏蔽电阻Rp2的第二端与第一屏蔽电容Cp1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一屏蔽电容Cp1的第二端作为第一信号屏蔽电路13的输出端与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第一屏蔽电阻Rp1和第二屏蔽电阻Rp2的阻值可以为1000Ω。第一屏蔽电阻Rp1和第二屏蔽电阻Rp2用于将下行信号转换成直流信号,并保持上行信号为交流信号不变。该第一屏蔽电容Cp1为隔直电容,即该第一屏蔽电容Cp1用于滤除直流信号,并将上行信号传输至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即该第一屏蔽电容Cp1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采用该第一屏蔽电阻Rp1、第二屏蔽电阻Rp2和第一屏蔽电容Cp1可以实现将下行信号和上行信号分离。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下行信号为高速信号,且为差分信号,该差分信号需要通过两根信号线传输。通过将第一屏蔽电阻Rp1和第二屏蔽电阻Rp2按照图2所示的方式对称设置,可以实现将该下行信号等效为直流信号。
在本公开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2,该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可以为均衡(equalisation,EQ)芯片U1。
其中,该均衡芯片U1的电器参数特性能够满足CoaxPress协议的要求,且能够支持20.83兆比特每秒(Mbps)和41.6Mbps的传输速率。相较于昂贵的CoaxPress协议芯片,该均衡芯片U1的成本较低。
在本公开实施例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考图3,该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可以包括滤波放大子电路101和滞回比较子电路102。
其中,该滤波放大子电路101的输入端可以作为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的输入端与第一接口B1连接,该滤波放大子电路101的输出端与该滞回比较子电路102的输入端连接。该滤波放大子电路101用于对通过第一接口B1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和放大处理,并将该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滞回比较子电路102。
该滞回比较子电路102的输出端作为该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的输出端与该主控电路11连接。该滞回比较子电路102用于对滤波放大子电路101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整形,并将整形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主控电路11。
由于通过第一接口B1接收到的上行信号中可能还会携带有其他信号,该其他信号的频率与上行信号的频率不同。通过该滤波放大子电路101可以将其他信号滤除,并将上行信号放大,由此可以确保传输至滞回比较子电路102的上行信号的可靠性。且由于上行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子电路101后可能会出现波形失真的问题,因此通过滞回比较子电路102对滤波放大子电路101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整形处理,可以实现对该上行信号的有效恢复,从而确保主控电路11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现方式中,滤波放大子电路101对上行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处理,滞回比较子电路102对上行信号进行整形处理,即可实现对该上行信号的恢复处理。也即是,该滤波放大子电路101和滞回比较子电路102可以实现均衡芯片的功能。相比于直接采用均衡芯片,由于分立的两个子电路的成本更低,因此可以有效降低了相机的成本。
参考图4,该滤波放大子电路101可以包括第一滤波单元1011、运放芯片U2、第二滤波单元1012和第三滤波单元1013。
该第一滤波单元1011的输入端和该运放芯片U2的第一输入端1N-作为滤波放大子电路101的输入端与该第一接口B1连接,该第一滤波单元1011的输出端与该第二滤波单元1012的输入端连接。
参考图4,该第一滤波单元1011的输入端和该运放芯片U2的第一输入端1N-作为滤波放大子电路101的输入端通过第一信号屏蔽电路13与该第一接口B1连接。
该运放芯片U2的第一输出端1O还与第二滤波单元1012的输入端连接,该运放芯片U2可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滤波单元设置的截止频率对通过第一接口B1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和放大处理,并将低通滤波和放大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第一输出端1O。
其中,该运放芯片U2对通过第一接口B1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低通滤波时的截止频率由第一滤波单元1011确定,即该截止频率可以由第一滤波单元1011设置。
该第二滤波单元1012的输出端分别与运放芯片U2的第二输入端2N-和第三滤波单元1013的输入端连接。该第二滤波单元1012用于对运放芯片U2的第一输出端1O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高通滤波处理,并将该高通滤波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运放芯片U2的第二输入端2N-。
该运放芯片U2的第二输出端2O和第三滤波单元1013的输出端作为滤波子电路101的输出端与该滞回比较子电路102的输入端连接。该运放芯片U2还用于对第二滤波单元1012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和放大处理,并将低通滤波和放大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第二输出端2O。
其中,该运放芯片U2对第二滤波单元1012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低通滤波时的截止频率由第三滤波单元1013确定,即该截止频率可以由第三滤波单元1013设置。
参考图4,该运放芯片U2的第三输入端1N+和第四输入端2N+还分别与第一参考电源端V1连接,该第一参考电源端V1用于为运放芯片U2提供第一参考电压。可以理解的是,该运放芯片U2可以是由两个级联的反相运放电路集成。其中,运放芯片U2的第一输入端1N-和第三输入端1N+分别为该第一级反相运放电路的负极输入端和正极输入端,该运放芯片的第二输入端2N-和第四输入端2N+分别为第二反相运放电路的负极输入端和正极输入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第一屏蔽电阻Rp1、第一屏蔽电容Cp1、第一滤波单元1011以及运放芯片U2中的第一级反相运放电路可以组成第一级带通滤波器,其允许频率位于第一截止频率和第二截止频率之间的信号通过,同时还具有反相放大的作用,即可以对传输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将该放大处理后的信号反相输出,该反相输出指的是将放大处理后的信号的相位翻转180度后输出。
其中,该第一屏蔽电阻Rp1和第一屏蔽电容Cp1可以组成高通滤波电路,其用于使频率高于或等于第一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并将频率低于第一截止频率的信号滤除。该第一滤波单元1011用于设置运放芯片U2的截止频率,以使得运放芯片U2将频率低于或等于第二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并将频率高于第二截止频率的信号滤除。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第二滤波单元1012、运放芯片U2的第二级反相放大电路以及第三滤波单元1013可以组成第二级带通滤波器,其允许频率位于第三截止频率和第四截止频率之间的信号通过,同时还具有反相放大的作用,即还可以对传输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将放大处理后的信号反相输出。
其中,该第二滤波单元1012为高通滤波电路,其用于使频率高于或等于第三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并将频率低于第三截止频率的信号滤除。该第三滤波单元1013用于设置运放芯片U2的截止频率,以使得该运放芯片U2可以将频率低于或等于第四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将频率高于第四截止频率的信号滤除。
其中,该第一截止频率可以小于第三截止频率,该第二截止频率可以小于第四截止频率,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即该第一级带通滤波器和第二级带通滤波器可以使位于第三截止频率和第二截止频率之间的信号通过。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第一屏蔽电阻Rp1、第一屏蔽电容Cp1、第一滤波单元1011、运放芯片U2、第二滤波单元1012和第三滤波单元1013组合实现了两级带通滤波器的功能,其实现了对信号的两次带通滤波处理和两次反相放大处理。实现了对其他频段的上行信号的滤除,同时通过两次反相放大处理使得滞回比较子电路102接收到的上行信号的相位与第一接口B1传输至第一屏蔽电阻Rp1的上行信号的相位一致,从而保证了向滞回比较子电路102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可靠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20.83Mbps或者41.6Mbps的上行信号的频段位于上述两级带通滤波器所允许通过的频段内,因此通过该第一屏蔽电阻Rp1、第一屏蔽电容Cp1、第一滤波单元1011、运放芯片U2、第二滤波单元1012和第三滤波单元1013可以实现将传输速率为20.83Mbps或者41.6Mbps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滞回比较子电路102。
参考图4,该第一滤波单元1011可以包括第一滤波电阻RL1、第一滤波电容CL1、第二滤波电阻RL2和第二滤波电容CL2。该第二滤波单元1012可以包括第三滤波电阻RL3和第三滤波电容CL3。该第三滤波单元1013可以包括第四滤波电阻RL4、第四滤波电容CL4、第五滤波电阻RL5和第五滤波电容CL5
该第一滤波电阻RL1的第一端和第一滤波电容CL1的第一端作为第一滤波单元1011的输入端与第一接口B1连接,该第一滤波电阻RL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滤波电阻RL2的第一端和第二滤波电容CL2的第一端连接。
参考图4,该第一滤波电阻RL1的第一端和第一滤波电容CL1的第一端作为第一滤波单元1011的输入端通过第一信号屏蔽电路13与第一接口B1连接。
该第一滤波电容CL1的第二端、该第二滤波电容CL2的第二端以及该第二滤波电阻RL2的第二端作为第一滤波单元1011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单元1012的输入端连接。
该第三滤波电阻RL3的第一端作为第二滤波单元1012的输入端与该运放芯片U2的第一输出端1O和第一滤波单元1011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三滤波电阻RL3的第二端与该第三滤波电容CL3的第一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滤波单元1011的第二截止频率的大小与其所包括的各个滤波电阻的阻值以及其所包括的各个滤波电容的容值相关。
该第三滤波电容CL3的第二端作为第二滤波单元1012的输出端与该运放芯片U2的第二输入端2N-和第三滤波单元1013的输入端连接。
该第四滤波电阻RL4的第一端和第四滤波电容CL4的第一端作为第三滤波单元1013的输入端与运放芯片U2的第二输入端2N-连接,该第四滤波电阻RL4的第二端与第五滤波电阻RL5的第一端和第五滤波电容CL5的第一端连接。
该第四滤波电容CL4的第二端、该第五滤波电阻RL5的第二端和该第五滤波电容CL5的第二端作为第三滤波单元1013的输出端与运放芯片U2的第二输出端2O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滤波单元1012的第三截止频率的大小与其所包括的各个滤波电阻的阻值以及其所包括的各个滤波电容的容值相关。该第三滤波单元1013的第四截止频率的大小与其所包括的各个滤波电阻的阻值以及其所包括的各个滤波电容的容值相关。
参考图4,该滞回比较子电路102可以包括第一滞回电阻Rz1、第二滞回电阻Rz2、比较器CM和第三滞回电阻Rz3
其中,该第一滞回电阻Rz1的第一端作为滞回比较子电路102的输入端与滤波放大子电路101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一滞回电阻Rz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滞回电阻Rz2的第一端和比较器CM的第一输入端(该第一输入端可以为比较器CM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如图4所示,该第一滞回电阻Rz1的第一端作为滞回比较子电路102的输入端与运放芯片U2的第二输出端2O连接。
该比较器CM的第二输入端(该第二输入端可以为比较器CM的负极输入端)与第二参考电源端V2连接,该比较器CM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滞回电阻Rz2的第二端和第三滞回电阻Rz3的第一端连接。其中,该第二参考电源端V2用于为运放芯片U2提供第二参考电压,该第二参考电压与上述第一参考电压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该第三滞回电阻Rz3的第二端作为该滞回比较子电路102的输出端与主控电路11连接。
参考图5,该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可以为驱动(driver,DE)芯片U3。
其中,该驱动芯片U3的电器参数特性能够满足CoaxPress协议的要求,且能够支持12.5Gbps的传输速率,且能够向下兼容如下传输速率:10Gbps、6.25Gbps、5Gbps、3.125Gbps、2.5Gbps和1.25Gbps。相较于CoaxPress协议芯片,该驱动芯片U3的成本较低。
参考图5,该信号传输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一耦合电容Cc1、第二耦合电容Cc2和第一端接电阻Rd1。可选的,该第一端接电阻Rd1阻值可以为75欧(Ω)。
其中,该第一耦合电容Cc1的第一端与主控电路11连接,该第一耦合电容Cc1的第二端与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即驱动芯片U3)的输入端连接。该第二耦合电容Cc2的第一端与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即驱动芯片U3)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二耦合电容Cc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端接电阻Rd1的第一端和第一接口B1连接。该第一端接电阻Rd1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地端G1连接。通过在第一接口B1处串联该第一端接电阻Rd1可以实现阻抗匹配。
该第一耦合电容Cc1和第二耦合电容Cc2均可以滤除直流信号,并将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一接口B1,即该第一耦合电容Cc1和第二耦合电容Cc2均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
可选的,参考图5,该第一耦合电容Cc11可以包括第一子电容Cc11和第二子电容Cc12,该第二耦合电容可以包括第三子电容Cc21和第四子电容Cc22
其中,该第一子电容Cc11的第一端与主控电路11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该第一子电容Cc11的第二端与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即驱动芯片U3)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该第二子电容Cc12的第一端与主控电路11的输出端的负极连接,该第二子电容Cc12的第二端与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即驱动芯片U3)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
由于主控电路11传输至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3的下行信号为差分信号,且该差分信号为交流信号,该差分信号需要通过两根线传输,因此需要通过该第一子电容Cc11和第二子电容Cc12传输至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
由于电容本身的特性,该第一子电容Cc11和第二子电容Cc12均可以滤除直流信号,并将下行信号传输至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3。即该第一子电容Cc11和第二子电容Cc12均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
并且,由于主控电路11传输的直流信号的电压与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3能够接收的直流信号的电压可能不同,若主控电路11传输的直流信号的电压大于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3能够接收的直流信号的电压,则在将主控电路11传输的直流信号传输至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3后可能会损坏驱动芯片U5。通过该第三耦合电容Cc3可以有效确保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3的可靠性。
该第三子电容Cc21的第一端与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即驱动芯片U3)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该第三子电容Cc21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口B1连接。该第四子电容Cc22的第一端与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即驱动芯片U3)的输出端的负极连接,该第四子电容Cc22的第二端与第一端接电阻Rd1的第一端连接。
由于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3传输的下行信号为差分信号,因此需要通过该第三子电容Cc21和第四子电容Cc22传输至第一接口B1。
由于电容本身的特性,该第三子电容Cc21和第四子电容Cc22均可以滤除直流信号,并将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一接口B1。即该该第三子电容Cc21和第四子电容Cc22均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
可选的,该第一子电容Cc11的容值和第二子电容Cc12的容值均可以为100纳法(nF)。该第三子电容Cc21和第四子电容Cc22的容值均可以为33nF。可选的,第一接口B1接收到的电源信号的电压可以为24伏特(voltage,V)。该第三子电容Cc21的耐压值可以为50V。
可选的,该第三子电容Cc21的第一端与上述第一屏蔽电阻Rp1的第一端DP连接,该第四子电容Cc22的第一端与上述第二屏蔽电阻Rp2的第一端DN连接,实现了第一信号屏蔽电路13的输入端与该第二耦合电容Cc2连接,进而实现了上行信号的接收侧电路(即用于接收上行信号的电路)与下行信号的发送侧电路(即用于发送下行信号的电路)的连接。也即是上述第一屏蔽电阻Rp1通过第三子电容Cc21与第一接口B1连接,该第二屏蔽电阻Rp2通过第四子电容Cc22和第一端接电阻Rd1与第一接口B1连接。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电路,该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可以对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并将恢复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主控电路。该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可以对下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并将该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一接口。该信号传输电路采用了分立的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和下行信号发送电路来实现CoaxPress协议芯片的功能,由于相较于昂贵的CoaxPress协议芯片,分立器件的成本较低,因此有效降低了相机的成本。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号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信号传输电路可以应用于终端。如图6所示,该信号传输电路2可以包括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控制电路21和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可选的,该控制电路21可以为FPGA芯片。
该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的输入端与该终端的第二接口B2连接,该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21的输入端连接。该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用于对通过第二接口B2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并将恢复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21。
该下行信号可以是相机的信号传输电路通过线缆传输至第二接口B2的。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相机的信号传输电路会对该下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且在通过线缆传输该下行信号的过程中,该下行信号会存在一定的损耗。该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对通过第二接口B2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可以确保控制电路21接收到的下行信号的可靠性。
该控制电路21的输出端与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的输入端连接,该控制电路21可以用于处理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传输的下行信号,以及向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发送上行信号。
控制电路21可以生成上行信号,并向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传输该上行信号。
可选的,该上行信号可以为指示相机中的图像传感器对显示面板进行拍摄的控制信号。该下行信号可以是对显示面板拍摄得到的图像信号,控制电路21可以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分析,以检测该显示面板是否出现不良。
该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的输出端与第二接口B2连接,该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可以用于对该控制电路21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并将该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第二接口B2,以通过线缆将该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相机侧的第一接口B1。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电路,该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下行信号接收电路可以对通过第二接口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并将恢复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该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可以对该控制电路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并将该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第二接口。由于该信号传输电路采用分立的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和下行信号接收电路来实现与该CoaxPress协议芯片的功能,由于相较于昂贵的CoaxPress协议芯片,分立器件的成本较低,因此有效降低了相机的成本。
参考图7,该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可以为均衡芯片U4。该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可以为驱动芯片U5。由于该均衡芯片和驱动芯片的成本较低,因此有效降低了终端的成本。
参考图7,该信号传输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三耦合电容Cc3、第四耦合电容Cc4和第二端接电阻Rd2
其中,该第三耦合电容Cc3的第一端与控制电路2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即驱动芯片U5)的输入端连接。该第四耦合电容Cc4的第一端与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即驱动芯片U5)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端接电阻Rd2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二端接电阻Rd2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端G2连接。
通过该第三耦合电容Cc3可以滤除控制电路21传输的直流信号,并将控制电路21传输的上行信号传输至驱动芯片U5。即该第三耦合电容Cc3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
由于控制电路21传输的直流信号的电压与驱动芯片U5能够接收的直流信号的电压可能不同,若控制电路21传输的直流信号的电压大于驱动芯片U5能够接收的直流信号的电压,则在将控制电路21传输的直流信号传输至驱动芯片U5后可能会损坏驱动芯片U5。通过该第三耦合电容Cc3可以有效确保驱动芯片U5的可靠性。
该第四耦合电容Cc4可以滤除驱动芯片U5传输的直流信号,并将驱动芯片U5传输的上行信号传输至第二接口B2,即该第四耦合电容Cc4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
参考图7,该第三耦合电容Cc3可以包括第五子电容Cc31和第六子电容Cc32,该第四耦合电容Cc4可以包括第七子电容Cc41和第八子电容Cc42
其中,该第五子电容Cc31的第一端与控制电路21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第五子电容Cc31的第二端与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即驱动芯片U5)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该第六子电容Cc32的第一端与控制电路21的输出端的负极连接,第六子电容Cc32的第二端与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即驱动芯片U5)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
该第七子电容Cc41的第一端与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即驱动芯片U5)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第七子电容Cc41的第二端与第二端接电阻Rd2的第一端连接,第八子电容Cc42的第一端与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即驱动芯片U5)的输出端的负极连接,第七子电容Cc41的第二端与第二端接电阻Rd2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的,该第五子电容Cc31的容值、第六子电容Cc32的容值、第七子电容Cc41的容值和第八子电容Cc42的容值均可以为100nF。
参考图7,该信号传输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该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的输入端与该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即驱动芯片U5)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的输出端与第二接口B2连接。该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可以用于将该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传输的上行信号传输至第二接口B2,并滤除来自第二接口B2的干扰信号(该干扰信号为相机通过线缆传输至第二接口B2传输的干扰信号),以确保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可靠性。
该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的输入端可以与第四耦合电容Cc4的第二端连接,该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的输出端与第二接口B2连接。即该第四耦合电容Cc4可以通过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与第二接口B2连接。可选的,该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还可以滤除其他直流信号,以确保传输的上行信号的可靠性。
可选的,参考图7,该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的输入端可以与第七子电容Cc41的第二端连接。
参考图7,该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可以包括第一屏蔽电感Lp1、第二屏蔽电感Lp2、第二屏蔽电容Cp2、第三屏蔽电阻Rp3和第四屏蔽电阻Rp4
该第一屏蔽电感Lp1的第一端、该第二屏蔽电感Lp2的第一端和该第二屏蔽电容Cp2的第一端作为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的输入端与该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即驱动芯片U5)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一屏蔽电感Lp1的第二端与该第三屏蔽电阻Rp3的第一端连接。
该第一屏蔽电感Lp1的第一端、该第二屏蔽电感Lp2的第一端和该第二屏蔽电容Cp2的第一端作为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的输入端与第四耦合电容Cc4的第二端连接。即第一屏蔽电感Lp1的第一端、该第二屏蔽电感Lp2的第一端和该第二屏蔽电容Cp2的第一端作为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的输入端通过第四耦合电容Cc4与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即驱动芯片U5)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该第一屏蔽电感Lp1的第一端、该第二屏蔽电感Lp2的第一端和该第二屏蔽电容Cp2的第一端作为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的输入端与第七子电容Cc41的第二端连接。即该第一屏蔽电感Lp1的第一端、该第二屏蔽电感Lp2的第一端和该第二屏蔽电容Cp2的第一端作为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的输入端通过第七子电容Cc41与该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的输出端连接。
该第二屏蔽电感Lp2的第二端与该第四屏蔽电阻Rp4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二屏蔽电容Cp2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端G2连接。
该第三屏蔽电阻Rp3的第二端和第四屏蔽电阻Rp4的第二端作为第二信号屏蔽电路23的输出端与第二接口B2连接。
该第一屏蔽电感Lp1和第二屏蔽电感Lp2所在的传输链路与第三屏蔽电阻Rp3和第四屏蔽电阻Rp4所在的传输链路对称排布,由此能够有效滤除干扰信号。
该第二屏蔽电容Cp2用于滤除高频干扰信号和毛刺信号等。该第一屏蔽电感Lp1和第三屏蔽电阻Rp3可以组成电感电阻(LR)滤波网络,该第二屏蔽电感Lp2和第四屏蔽电阻Rp4组成LR滤波网络。该LR滤波网络用于滤除高频干扰信号。
参考图7,该信号传输电路还可以包括信号补偿电路24,该信号补偿电路24的输入端与第二接口B2连接,该信号补偿电路24的输出端与该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即均衡芯片U4)的输入端连接。该信号补偿电路24用于对通过第二接口B2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补偿处理,并将补偿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即均衡芯片U4)。通过对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补偿处理,以对传输链路中的下行信号进行相位补偿,确保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即均衡芯片U4)接收到的下行信号的可靠性。
参考图7,该信号补偿电路24可以包括补偿电感Lb和补偿电阻Rb,该补偿电感Lb的第一端作为信号补偿电路24的输入端与该第二接口B2连接,该补偿电感Lb的第二端作为信号补偿电路24的输出端与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即均衡芯片U4)的输入端连接。
该补偿电阻Rb的第一端作为该信号补偿电路24的输入端与该第二接口B2连接,该补偿电阻Rb的第二端作为该信号补偿电路24的输出端与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即均衡芯片U4)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该补偿电感Lb和补偿电阻Rb均用于相位补偿。
参考图7,该信号传输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该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的输入端与该第二接口B2连接,该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的输出端与该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即均衡芯片U4)的输入端连接。该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可以用于将该第二接口B2传输的下行信号传输至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即均衡芯片U4),以及滤除来自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的上行信号,由此确保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即均衡芯片U4)接收到的下行信号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传输的上行信号中的一部分上行信号会通过第二接口B2传输至相机的第一接口B1,另一部分上行信号会传输至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该传输至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的上行信号会被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屏蔽。
参考图7,该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可以包括第三屏蔽电容Cp3、第四屏蔽电容Cp4、第三屏蔽电感Lp3和屏蔽磁珠F。
该第三屏蔽电容Cp3的第一端作为该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的输入端与该第二接口B2连接,该第三屏蔽电容Cp3的第二端与第三屏蔽电感Lp3连接。
该第四屏蔽电容Cp4的第一端作为该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的输入端与该第二接口B2连接,该第四屏蔽电容Cp4的第二端与该第三屏蔽电感Lp3的第一端连接。
该第三屏蔽电感Lp3的第二端与该屏蔽磁珠F连接,该屏蔽磁珠F的第二端作为该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的输出端与该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即均衡芯片U4)的输入端连接。
该第三屏蔽电容Cp3、第四屏蔽电容Cp4、第三屏蔽电感Lp3和屏蔽磁珠F可以组成低通滤波电路,以滤除上行信号。
参考图7,该信号传输电路还可以包括第三端接电阻Rd3、第五耦合电容Cc5和第六耦合电容Cc6
该第三端接电阻Rd3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口B2连接,该第三端接电阻Rd3的第二端与第五耦合电容Cc5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五耦合电容Cc5的第二端与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的输入端连接。该第六耦合电容Cc6的第一端与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的输出端连接,该第六耦合电容Cc6的第二端与控制电路21的输入端连接。
该第三端接电阻Rd3的第一端与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的输出端连接,即该第三端接电阻Rd3的第一端通过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与第二接口B2连接。
可选的,该第三端接电阻Rd3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三屏蔽电容Cp3的第二端和第四屏蔽电容Cp4的第二端连接,该第三屏蔽电容Cp3的第一端和该第四屏蔽电容Cp4的第一端作为该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的输入端与该第二接口B2连接。即第三端接电阻Rd3的第一端通过第三屏蔽电容Cp3和第四屏蔽电容Cp4与第二接口B2连接。
可选的,该第三端接电阻Rd3的阻值可以为75Ω,通过在该第二接口B2处串联该第三端接电阻Rd3可以实现阻抗匹配。该第五耦合电容Cc5可以滤除第二接口B2传输的直流信号。该第六耦合电容Cc6可以滤除均衡芯片U4传输的直流信号,并将下行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21。即该第五耦合电容Cc5和第六耦合电容Cc6均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
参考图7,该第五耦合电容Cc5可以包括第九子电容Cc51和第十子电容Cc52,该第六耦合电容Cc6可以包括第十一子电容Cc61和第十二子电容Cc62
其中,参考图7,该第九子电容Cc51的第一端HP分别与第三屏蔽电阻Rp3的第二端、补偿电感Lb的第二端和补偿电阻Rb的第二端连接,该第九子电容Cc51的第二端与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即均衡芯片U4)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该第十子电容Cc52的第一端HN分别与第四屏蔽电阻Rp4的第二端、第三端接电阻Rd3的第二端和屏蔽磁珠F的第二端连接,该第十子电容Cc52的第二端与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即均衡芯片U4)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
由图7可以看出,上述第三屏蔽电阻Rp3通过补偿电路24与第二接口B2连接,上述第四屏蔽电阻Rp4通过第三端接电阻Rd3和第三屏蔽电路25与第二接口B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第三屏蔽电阻Rp3的第二端传输的上行信号通过补偿电路24传输至第二接口B2,并经过第二接口B2传输至相机的第一接口B1。通过第四屏蔽电阻Rp4的第二端传输的上行信号被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屏蔽。由于第二接口B2是通过单根线缆向相机的第一接口B1传输上行信号,因此第三信号屏蔽电路25将第四屏蔽电阻Rp4的第二端传输的上行信号屏蔽并不会影响向相机的第一接口B2传输的上行信号。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十子电容Cc52和该第三端接电阻Rd3可以为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提供偏置电压,使得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接收电压大小与偏置电压相同的信号,从而避免其他干扰信号传输至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
其中,该第十一子电容Cc61的第一端与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即均衡芯片U4)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该第十一子电容Cc61的第二端与控制电路21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该第十二子电容Cc62的第一端与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即均衡芯片U4)的输出端的负极连接,该第十二子电容Cc62的第二端与控制电路21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
该第九子电容Cc51和第十子电容Cc52的容值均可以为10nF,该第十一子电容Cc61和第十二子电容Cc62的容值均可以为100nF。该第九子电容Cc51的耐压值为50V。该第三端接电阻Rd3的阻值可以为75Ω,该第三端接电阻Rd3和第十子电容Cc52可以为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提供偏置电压。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电路,该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下行信号接收电路可以对通过第二接口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并将恢复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控制电路。该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可以对该控制电路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并将该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第二接口。由于该信号传输电路采用分立的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和下行信号接收电路来实现与该CoaxPress协议芯片的功能,由于相较于昂贵的CoaxPress协议芯片,分立器件的成本较低,因此有效降低了相机的成本。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相机1000具有第一接口B1,且该相机1000可以包括信号传输电路100。其中,该信号传输电路100可以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相机1000的信号传输电路,例如,该信号传输电路可以如图1至图5任一所示的信号传输电路。
可选的,该相机1000还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200。该图像传感器200与该信号传输电路100的主控电路11连接,该图像传感器200用于采集图像信号,并将图像信号传输至主控电路11。该主控电路11用于对该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得到下行信号,并将该下行信号传输至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
参考图8和图9,该相机1000还可以包括功率接收电路300,该功率接收电路300的输入端与第一接口B1连接。该功率接收电路300的输出端可以与相机1000中的其他器件连接。例如该功率接收电路300可以与信号传输电路100和图像传感器200连接,功率接收电路300用于将通过第一接口B1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传输至信号传输电路100和图像传感器200,从而为信号传输电路100和图像传感器200提供电源。
可选的,该功率接收电路300可以包括第一低阻网络ZP1和多个转换子电路。图10以该多个转换子电路包括第一转换子电路301、第二转换子电路302和第三转换子电路303共三个转换子电路为例。
其中,该第一低阻网络ZP1可以包括多个电子元件,例如可以包括多个电感。该第一低阻网络ZP1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口B1连接,该第一低阻网络ZP1的第二端与每个转换子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低阻网络ZP1用于将通过第一接口B1接收到的电源信号分别传输至每个转换子电路,并滤除通过第一接口B1接收到的其他信号。每个转换子电路与相机中的其他器件连接,每个转换子电路用于对第一低阻网络ZP1传输的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将转换处理后的电源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其他器件。
可选的,若多个转换子电路包括第一转换子电路301、第二转换子电路302和第三转换子电路303,则第一转换子电路301的第一端、第二转换子电路302的第一端和第三转换子电路303的第一端连接。该第一低阻网络ZP1用于将通过第一接口B1接收到的电源信号分别传输至第一转换子电路301、第二转换子电路302和第三转换子电路303,并滤除通过第一接口B1接收到的其他信号。
该第一转换子电路301的第二端、第二转换子电路302的第二端和第三转换子电路303的第二端可以与相机中的其他器件连接。该第一转换子电路301、第二转换子电路302和第三转换子电路303均用于对第一低阻网络ZP1传输的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将转换处理后的电源信号传输至对应的其他器件。
示例的,该第一接口B1接收到的电源信号的电压可以为24V,该第一转换子电路301用于将接收到的电源信号由24V转换为3.3V,该第二转换子电路302用于将接收到的电源信号由24V转换为2.5V,该第三转换子电路303用于将接收到的电源信号由24V转换为1.2V。
例如,该3.3V的电源信号、2.5V的电源信号和1.2V的电源信号可以分别传输至主控电路11。2.5V的电源信号可以传输至图像传感器200。
参考图8和图9,该相机1000还可以包括第一传输电容Cd1,该第一传输电容Cd1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该第一传输电容Cd1的第一端与第一接口B1连接,该第一传输电容Cd1的第二端与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的输入端和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1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一传输电容Cd1用于将通过第一接口B1接收的上行信号传输至上行信号接收电路10,并将下行信号发送电路12发送的下行信号传输至第一接口B1。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相机中的下行信号发送电路(驱动芯片U3)支持传输的下行信号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2.5Gbps,且能够向下兼容如下传输速率:10Gbps、6.25Gbps、5Gbps、3.125Gbps、2.5Gbps和1.25Gbps。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终端2000具有第二接口B2,且该终端可以包括信号传输电路400,例如,该信号传输电路400可以为图6或图7任一所示的信号传输电路。
参考图11,该终端还可以包括功率发送电路500,该功率发送电路500与第二接口B2连接,该功率发送电路500用于将电源信号传输至该第二接口B2。
参考图10,该功率发送电路500可以包括第四转换子电路501和第二低阻网络ZP2。该第四转换子电路501用于将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进行转换处理,并将转换后的电源信号传输至第二低阻网络ZP2。该第二低阻网络ZP2可以由多个电子元件组成,例如可以由多个电感组成。该第二低阻网络ZP2用于将接收到的电源信号传输至第二接口B2,并滤除通过第二接口B2接收到的其他信号。该第二接口B2可以将该电源信号通过线缆传输至第一接口B1。
示例的,上述转换处理可以是第四转换子电路501对电源提供的电源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该放大处理后的电源信号依次通过第二低阻网络ZP2、第二接口B2和线缆传输至第一接口B1。例如,第四转换子电路501可以将电源提供的12V的信号放大为24V的信号,该24V的电源信号依次通过第二低阻网络ZP2、第二接口B2和线缆传输至第一接口B1。
该终端2000还可以包括第二传输电容Cd2,该第二传输电容Cd2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该第二传输电容Cd2的第一端与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的输入端和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二传输电容Cd2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口B2连接,该第二传输电容Cd2用于通过第二接口B2接收的下行信号传输至下行信号接收电路20,并将上行信号发送电路22发送的上行信号传输至第二接口B2。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中的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即驱动芯片U5)支持传输的上行信号的传输速率可以为20.83Mbps或者41.6Mbps。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如图9和图10所示,该信号传输系统可以包括相机1000、终端2000以及线缆3000。
该线缆3000的第一端与相机1000的第一接口B1连接,该线缆3000的第二端与终端2000的第二接口B2连接。
在该相机1000和终端2000出厂前,可以对该相机1000中的驱动芯片和均衡芯片进行参数调整,并可以对该终端2000中的驱动芯片和均衡芯片进行参数调整,确保相机1000和终端2000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均较低,进而满足产品的EMI性能要求。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相机,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包括:上行信号接收电路、主控电路以及下行信号发送电路;
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相机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并将恢复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主控电路;
所述主控电路还与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电路用于处理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传输的上行信号,以及向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传输下行信号;
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用于对所述主控电路传输的下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并将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为驱动芯片;
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为均衡芯片;或者,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包括:滤波放大子电路和滞回比较子电路;
其中,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的输入端作为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和放大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
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的输出端作为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用于对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整形,并将整形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主控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包括:第一滤波单元、运放芯片、第二滤波单元和第三滤波单元;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包括:第一滞回电阻、第二滞回电阻、比较器和第三滞回电阻;
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作为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放芯片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和放大处理,并将低通滤波和放大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输出端,其中,所述运放芯片对通过所述第一接口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低通滤波时的截止频率由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确定;
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用于对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一输出端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高通滤波处理,并将高通滤波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二输入端;
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作为所述滤波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放芯片还用于对所述第二滤波单元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和放大处理,并将放大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输出端,其中,所述运放芯片对所述第二滤波单元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低通滤波时的截止频率由所述第三滤波单元确定;
所述第一滞回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滤波放大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滞回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滞回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与参考电源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滞回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滞回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滞回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滞回比较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单元包括:第一滤波电阻、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阻和第二滤波电容;所述第二滤波单元包括:第三滤波电阻和第三滤波电容,所述第三滤波单元包括:第四滤波电阻、第四滤波电容、第五滤波电阻和第五滤波电容;
所述第一滤波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滤波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滤波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滤波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滤波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四滤波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滤波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滤波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滤波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滤波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运放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电路还包括:第一信号屏蔽电路、第一耦合电容、第二耦合电容和第一端接电阻;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屏蔽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接口传输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以及用于滤除来自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的下行信号;
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耦合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下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耦合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接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端接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地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屏蔽电路包括:第一屏蔽电阻、第二屏蔽电阻和第一屏蔽电容;
所述第一屏蔽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屏蔽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一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屏蔽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屏蔽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屏蔽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屏蔽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屏蔽电容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一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上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7.一种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信号传输电路包括:下行信号接收电路、控制电路和上行信号发送电路;
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终端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恢复处理,并将恢复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处理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传输的下行信号,以及向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发送上行信号;
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用于对所述控制电路传输的上行信号进行驱动增强处理,并将驱动增强处理后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为均衡芯片,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为驱动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电路还包括:第三耦合电容、第四耦合电容、第二端接电阻、第二信号屏蔽电路、信号补偿电路、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第三端接电阻、第五耦合电容和第六耦合电容;
其中,所述第三耦合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四耦合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接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端接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二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屏蔽电路用于将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传输的上行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接口,并滤除来自所述第二接口的干扰信号;
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用于对通过所述第二接口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补偿处理,并将补偿处理后的下行信号传输至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
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接口传输的下行信号传输至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以及滤除来自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上行信号;
所述第三端接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端接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耦合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耦合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六耦合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耦合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屏蔽电路包括:第一屏蔽电感、第二屏蔽电感、第二屏蔽电容、第三屏蔽电阻和第四屏蔽电阻;
所述第一屏蔽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屏蔽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屏蔽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二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上行信号发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屏蔽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屏蔽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屏蔽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屏蔽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屏蔽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连接;
所述第三屏蔽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屏蔽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二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补偿电路包括:补偿电感和补偿电阻;
所述补偿电感的第一端作为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补偿电感的第二端作为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补偿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补偿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信号补偿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包括:第三屏蔽电容、第四屏蔽电容、第三屏蔽电感和屏蔽磁珠;
所述第三屏蔽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屏蔽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屏蔽电感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屏蔽电容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四屏蔽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屏蔽电感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三屏蔽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屏蔽磁珠连接;
所述屏蔽磁珠的第二端作为所述第三信号屏蔽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下行信号接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13.一种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具有第一接口,且所述相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
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上行信号接收电路和下行信号发送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接口还用于与终端的第二接口连接。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具有第二接口,且所述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2任一所述的信号传输电路;
所述信号传输电路中的上行信号发送电路和下行信号接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接口还用于与相机的第一接口连接。
15.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相机、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以及线缆;
所述线缆的第一端与所述相机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线缆的第二端与所述终端的第二接口连接。
CN202110825360.5A 2021-07-21 2021-07-21 信号传输电路、相机、终端及信号传输系统 Active CN1134895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5360.5A CN113489505B (zh) 2021-07-21 2021-07-21 信号传输电路、相机、终端及信号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5360.5A CN113489505B (zh) 2021-07-21 2021-07-21 信号传输电路、相机、终端及信号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9505A true CN113489505A (zh) 2021-10-08
CN113489505B CN113489505B (zh) 2023-04-07

Family

ID=7794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5360.5A Active CN113489505B (zh) 2021-07-21 2021-07-21 信号传输电路、相机、终端及信号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950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662A (zh) * 2011-04-15 2011-08-17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星载高分辨率ccd相机图像数据传输电路
CN210807310U (zh) * 2019-11-27 2020-06-19 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an总线收发驱动装置及can收发器
CN111427829A (zh) * 2020-03-13 2020-07-17 浙江华睿科技有限公司 CoaXPress协议的低速上行信号解调电路、CoaXPress协议的驱动电路
CN111786687A (zh) * 2020-08-04 2020-10-16 成都康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产生电路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662A (zh) * 2011-04-15 2011-08-17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星载高分辨率ccd相机图像数据传输电路
CN210807310U (zh) * 2019-11-27 2020-06-19 深圳市蓝海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an总线收发驱动装置及can收发器
CN111427829A (zh) * 2020-03-13 2020-07-17 浙江华睿科技有限公司 CoaXPress协议的低速上行信号解调电路、CoaXPress协议的驱动电路
CN111786687A (zh) * 2020-08-04 2020-10-16 成都康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产生电路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9505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071219A1 (en) High speed data link with transmitter equalization and receiver equalization
US5602912A (en) Telephone hybrid circuit
EP2532092B1 (en) Generation of differential signals
EP2247047B1 (en) Asymmetric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device power communication
EP3220632A1 (en) Back-end processing circuit, front-end processing circuit, and coaxial power supply circuit
CN1081806A (zh) 用于有线电视分配系统的组合电涌和双工滤波器
CN101510544A (zh) 前端集成的无源式均衡器及其方法
CN206004626U (zh) 一种用于车载模拟视频的抗干扰差分放大电路
CN111427829B (zh) CoaXPress协议的低速上行信号解调电路、CoaXPress协议的驱动电路
US9419679B2 (en) Cabl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CN107147431B (zh) 一种基于差分耦合的低压直流载波通信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CN113489505B (zh) 信号传输电路、相机、终端及信号传输系统
US9252735B2 (en) Network signal coupling and EMI protection circuit
US8005206B1 (en) VDSL splitter
WO1994010770A1 (en) Communication cable for connecting computer and monitor, for purpose of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ing noise
CN209201075U (zh) 一种同轴电缆传输电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双通道传输系统
US8929468B1 (en) Common-mode detection with magnetic bypass
US9252736B2 (en) Network signal coupling and EMI protection circuit
CN107021035B (zh) 车载显示器及车载显示系统
CN111181822B (zh) 发送电气信号幅值调节电路及接收电气信号幅值调节电路
US20040086052A1 (en) Low-noise feedback cancellation filter for enhanced common-mode rejection and noise immunity
EP0419711B1 (de) Schnittstellenbaustein zur Ankopplung modulierter Signale
EP2660990B1 (en) Asymmetric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with high tolerance for coax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CN209692751U (zh) 一种抑制车载功放辐射的电路及车载电子设备
CN218162495U (zh) 一种复合信号传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1 room 304,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Hikvision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room 304,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