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4837A - 导出装置、导出方法、导出程序及磁带 - Google Patents

导出装置、导出方法、导出程序及磁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4837A
CN113474837A CN202080016259.9A CN202080016259A CN113474837A CN 113474837 A CN113474837 A CN 113474837A CN 202080016259 A CN202080016259 A CN 202080016259A CN 113474837 A CN113474837 A CN 113474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ad
area
path
recording d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62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4837B (zh
Inventor
近藤理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74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4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0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tap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08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 G11B5/00813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tap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78Physical format specifications of the record carrier, e.g. compliance with a specific standard, recording density, number of layers, start of data zone or lead-o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出装置,该导出装置为导出从记录介质读取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时的基于读取元件的读取路径的装置,该导出装置具备:第1导出部,对于记录有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导出表示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及第2导出部,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区域导出连续读取数据的路径来作为读取路径,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的区域,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

Description

导出装置、导出方法、导出程序及磁带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2019年3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60261号的优先权,并且将其全文通过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出装置、导出方法、导出程序及磁带。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有一种确定储存于磁带媒体中的多个数据的读取路径的方法(参考日本特开2012-128937号公报)。在该方法中,作为用于确定读取路径的方法,使用最近相邻演算法(nearest neighbor method)或成对交换法(pairwise exchange method)。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当利用通过最近相邻演算法或成对交换法等读取路径的确定方法确定的读取路径来读取读取对象的数据时,必定存在无法缩短数据的读取时间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能够缩短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读取时间的导出装置、导出方法、导出程序及磁带。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为一种导出装置,其导出从记录介质读取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时的基于读取元件的读取路径,该导出装置具备:第1导出部,对于记录有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导出表示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及第2导出部,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区域导出连续(sequential)读取数据的路径来作为读取路径,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的区域,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
另外,第1方式的导出装置中,阈值可以为区域越宽则变得越小的值。
并且,第1方式的导出装置中,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可以为读取对象的数据的数量相对于能够记录于区域中的数据的数量的比例、或读取对象的数据的大小相对于能够记录于区域中的数据的大小的比例。
并且,第1方式的导出装置中,当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阈值以上的第1区域相邻而存在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的第2区域之前时,第2导出部可以将第1区域中的读取元件的结束位置作为第2区域中的读取元件的开始位置而按照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当第1区域相邻而存在于第2区域之后时,可以将第1区域中的读取元件的开始位置作为第2区域中的读取元件的结束位置而按照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
并且,第1方式的导出装置中,第1导出部除了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以外,还将多个区域中的连续的两个以上的区域的所有组合的每一个组合作为一个区域而导出表示记录密度的值,第2导出部可以使用由第1导出部导出了表示记录密度的值的所有区域中的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阈值以上的区域的并集来作为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阈值以上的区域。
并且,第1方式的导出装置中,记录介质可以为磁带。
并且,本发明的第2方式为一种导出方法,其由导出从记录介质读取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时的基于读取元件的读取路径的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对于记录有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导出表示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区域导出连续读取数据的路径来作为读取路径,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的区域,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
并且,本发明的第3方式为一种导出程序,其用于使导出从记录介质读取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时的基于读取元件的读取路径的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对于记录有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导出表示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区域导出连续读取数据的路径来作为读取路径,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的区域,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
并且,本发明的第4方式为一种磁带,其对于对记录有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导出的表示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区域,按照连续读取数据的路径,通过读取元件读取数据,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的区域,按照根据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的读取路径,通过读取元件读取数据。
并且,本发明的第5方式为一种导出装置,其具备:存储器,储存用于使导出从记录介质读取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时的基于读取元件的读取路径的计算机执行的命令;及处理器,构成为执行所储存的命令,处理器对于记录有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导出表示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区域,导出连续读取数据的路径来作为读取路径,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的区域,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缩短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读取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读取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块图。
图2是表示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块图。
图4是用于说明从磁带的数据的读取时间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从磁带的数据的读取时间变为最长时的磁头的移动路径的一例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读取对象的数据数量与读取时间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块图。
图8是表示在储存有读取对象的数据的区域中储存的所有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读取对象的数据储存于4条数据磁道中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导出表示记录密度的值的处理的图。
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读取路径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出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读取路径变长的情况的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出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技术的方式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读取系统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记录读取系统10包括信息处理装置12及磁带库(Tape Library)14。磁带库14连接于信息处理装置12。并且,信息处理装置12和多台终端16连接于网络N,并且能够经由网络N进行通信。
磁带库14具备多个磁槽(slot)(省略图示)及多个磁带驱动器18,在各磁槽中储存有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磁带T。另外,作为磁带T的例子,可以举出LTO(Linear Tape-Open:线性磁带开放)磁带。
磁带驱动器18具备磁头H。磁头H具备进行对磁带T的数据的记录及再生的记录再生元件RWD。另外,在此所述的数据的记录是指数据的写入,数据的再生是指数据的读取。记录再生元件RWD是涉及发明的技术的读取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读取元件的一例。
当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2进行对磁带T的数据的写入或读取时,写入或读取对象的磁带T从磁槽加载于任一磁带驱动器18中。若完成对加载于磁带驱动器18中的磁带T的基于信息处理装置12的写入或读取,则磁带T从磁带驱动器18卸载于原来储存的磁槽中。
接着,参考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带T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磁带T上沿着磁带T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多条伺服带SB。另外,磁带T的长度方向相当于磁带T的引出方向。并且,多条伺服带SB以沿磁带T的宽度方向以等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以下,将磁带T的长度方向称为磁带长度方向,将磁带T的宽度方向称为磁带宽度方向。
在伺服带SB中记录有用于进行磁头H的磁带宽度方向的定位的伺服图案。并且,在相邻的伺服带SB之间形成有记录数据的数据带DB。并且,数据带DB具备进行基于记录再生元件RWD的数据的写入及读取的多个数据磁道DT。
接着,参考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2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2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20、作为临时储存区域的存储器21及非易失性储存部22。并且,信息处理装置12包括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23、键盘和鼠标等输入部24、连接于网络N的网络I/F(Interface:接口)25及连接磁带库14的外部I/F26。CPU20、存储器21、储存部22、显示部23、输入部24、网络I/F25及外部I/F26连接于总线27。
储存部22由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及闪存等来实现。在作为储存媒体的储存部22储存导出程序30。CPU20从储存部22读出导出程序30之后展开于存储器21中并执行所展开的导出程序30。另外,作为信息处理装置12的例子,可以举出伺服器(server)计算机等。并且,信息处理装置12是涉及公开的技术的导出装置的一例。
并且,在储存部22储存写入日志32。在写入日志32中,按每个磁带T包含能够判别记录于磁带T中的数据的记录顺序和数据的大小的信息。
作为一例,考虑如图4所示,读取对象的数据记录于磁带T的30圈(wrap)×20虚拟块的区域内时的数据的读取时间。另外,在图4的例子中,以用灰色涂满的矩形示出读取对象的数据。并且,在此所述的1圈是指写入数据的1条数据磁道DT,1虚拟块是指1圈内的预先设定的大小的虚拟的一个块。例如,当1圈为100GB且1虚拟块为5GB时,1圈成为20虚拟块。
并且,在此,为了容易理解内容,将通过记录再生元件RWD读取记录于磁带T中的数据时的以下的(1)~(3)的各动作的1次所需时间设为1单位时间。
(1)1虚拟块量的数据的读取(即,1虚拟块量的磁头H的移动)
(2)在数据磁道DT的磁带长度方向的端部,磁头H的沿磁带长度方向的读取方向的切换
(3)向相邻的数据磁道DT的移动
即,例如关于某一数据磁道DT,直至磁带长度方向的端部为止结束了读取时,在磁头H向相邻的数据磁道的移动中需要1单位时间,在磁头H的沿磁带长度方向的读取方向的切换中需要1单位时间。因此,在该情况下,直至开始进行记录于相邻的数据磁道DT中的数据的读取为止需要总计2单位时间。
图4的例子中的连续读取读取对象的数据时所需要的最长时间成为以图5所示的路径从最前头依次读取所有数据的情况。另外,以下将从最前头依序读取记录于读取对象的区域中的所有数据称为“连续读取”。如图5所示,当磁头H位于30圈×20虚拟块的区域的末尾(在图5的例子中,黑色三角形的位置)时,首先,直至到达区域的最前头为止在20虚拟块量的移动、移动方向的切换及29圈量的移动中需要50单位时间。接着,磁头H为了读取600虚拟块量的数据,在600虚拟块量的移动和29圈量的向相邻的数据磁道DT的移动中需要658单位时间。因此,图4的例子中的数据的读取所需要的最长时间成为708单位时间。
接着,参考图6对使用作为确定数据的读取路径的方法(以下,称为“路径确定方法”)的一例的成对交换法读取记录于磁带T的30圈×20虚拟块的区域内的数据时的读取时间进行说明。图6的横轴表示记录于600虚拟块中的读取对象的数据的块数,纵轴表示以按照成对交换法确定的读取路径读取读取对象的数据时的读取时间。并且,图6是即使是相同的数据数量,也一边改变读取对象的数据的配置位置一边进行多次模拟而获得的结果,实线表示最小值,虚线表示平均值,点划线表示最大值。
另外,成对交换法是改良最近相邻演算法而获得的方法。最近相邻演算法是将依序读取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中最接近磁头H数据的路径确定为读取路径的方法。成对交换法是将在通过最近相邻演算法确定的读取顺序中的最后读取的数据的读取顺序变更为最前头或其他连续的数据之间的顺序来评价读取时间的方法。在成对交换法中,将所评价的读取时间变为最短的路径确定为读取路径。另外,关于最近相邻演算法及成对交换法,在日本特开2012-128937号公报中也有记载,因此省略其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6所示,即使为了确定最佳的读取路径而使用了成对交换法,若读取对象的数据数量增加,则读取时间也会延长,从数据数量超过200(整体的33%)左右开始,会超过由连续读取所需要的最长的读取时间(在图6的例子中,708单位时间)。因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2根据表示读取对象的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来导出基于记录再生元件RWD的数据的读取路径。
接着,参考图7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2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2包括第1导出部40、第2导出部42及输出部44。通过由CPU20执行导出程序30而作为第1导出部40、第2导出部42及输出部44发挥功能。
第1导出部40对于记录有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导出表示读取对象的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参考图8及图9对通过第1导出部40导出表示读取对象的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的处理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第1导出部40参考写入日志32导出记录有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数据磁道DT的数量。在此,作为一例,对如图8所示在写入日志32中储存有表示data1~data100的100个数据连续记录于磁带T中的信息的情况进行说明。并且,假设该情况下的100个数据的合计大小为232GB,读取对象的数据为data1、data7、……、data98、data100等包含data1及data100的多个数据。并且,将LTO8的非压缩磁带作为例子,假设能够记录于1条数据磁道DT中的数据的大小为约58GB。
在该情况下,推断如下:读取对象的数据记录于大小如下值的数量的数据磁道DT中,该值是将从最前头至末尾为止包含读取对象的数据的连续记录的所有数据的合计大小除以能够记录于1条数据磁道DT中的数据的大小而获得。因此,在上述例子中,作为一例,如图9所示,第1导出部40导出为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记录于4(=232÷58)条数据磁道DT中。涉及公开的技术的“记录有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多个区域”相当于该情况的4条数据磁道DT。
接着,第1导出部40通过将能够记录于1条数据磁道DT中的数据的大小除以读取对象的数据的大小的平均值来导出每1条数据磁道DT的虚拟块数。若将LTO8的非压缩磁带作为例子,则能够记录于1条数据磁道DT中的数据的大小为约58GB。并且,读取对象的数据的大小的平均值为2.32GB。在该情况下,第1导出部40将每1条数据磁道DT的虚拟块数导出为25(=58÷2.32)。
并且,第1导出部40对于所导出的数量的数据磁道DT的每一个导出表示读取对象的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导出部40导出读取对象的数据的数量相对于能够记录于数据磁道DT中的数据的数量的比例来作为表示读取对象的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在该情况下,例如,第1导出部40使用每1条数据磁道DT的虚拟块数来作为能够记录于数据磁道DT中的数据的数量,并使用记录有读取对象的数据的虚拟块的数量来作为读取对象的数据的数量。该比例例如通过将读取对象的数据的数量除以能够记录于数据磁道DT中的数据的数量而获得。
另外,第1导出部40也可以导出读取对象的数据的大小相对于能够记录于数据磁道DT中的数据的大小的比例来作为表示读取对象的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
另外,第1导出部40将多个数据磁道DT中的连续的两个以上的数据磁道DT的所有组合的每一个组合作为一个区域而导出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例如,当如图9那样读取对象的数据记录于4条数据磁道DT中时,第1导出部40导出图10所示的10个图案的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另外,在图10中,用灰色涂满了导出表示记录密度的值时的区域。
第2导出部42对于通过第1导出部40导出的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TH以上的区域导出连续读取数据的路径来作为读取路径。在此所述的连续读取数据的路径是指从最前头至末尾为止依序读取储存于储存有读取对象的数据的数据磁道DT中的所有数据的路径。并且,第2导出部42对于通过第1导出部40导出的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TH的区域,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作为路径确定方法的例子,可以举出最近相邻演算法及成对交换法等。
具体而言,第2导出部42使用由第1导出部40导出了表示记录密度的值的所有区域中的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阈值TH以上的区域的并集来作为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阈值TH以上的区域。例如,对第1导出部40对于图10所示的图案1~10导出表示记录密度的值的情况且仅有图案1、4、5这3个图案的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阈值TH以上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该情况下,第2导出部42将作为图案1的区域的数据磁道1、作为图案4的区域的数据磁道4、及作为图案5的区域的数据磁道1、2的并集即数据磁道1、数据磁道2及数据磁道4用作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阈值TH以上的区域。因此,在该情况下,第2导出部42对于数据磁道1、数据磁道2及数据磁道4导出基于连续读取的路径来作为读取路径。并且,在该情况下,第2导出部42对于数据磁道3,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来作为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TH的区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导出部42使用表示记录密度的值的导出对象的区域越宽则变得越小的值来作为阈值TH。具体而言,第2导出部42使用表示记录密度的值的导出对象的数据磁道DT的数量越多则变得越小的值来作为阈值TH。另外,第2导出部42也可以使用表示记录密度的值的导出对象的虚拟块的数量越多则变得越小的值来作为阈值TH。
例如,在图10所示的图案1~4中,由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的导出对象的区域为1条数据磁道DT的宽度,因此第2导出部42将阈值TH设为比其他图案大的值,即,设为0.33。并且,在图10所示的图案5~7中,由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的导出对象的区域为2条数据磁道DT的宽度,因此第2导出部42将阈值TH设为比图案1~4小的值,即,设为0.30。并且,在图10所示的图案8、9中,由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的导出对象的区域为3条数据磁道DT的宽度,因此第2导出部42将阈值TH设为比图案5~7小的值,即,设为0.27。并且,在图10所示的图案10中,由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的导出对象的区域为4条数据磁道DT的宽度,因此第2导出部42将阈值TH设为比其他图案小的值,即,设为0.24。
如此,根据区域的宽度而改变阈值TH是因为,区域越宽,则即使读取对象的数据不密集,与基于通过路径确定方法确定的读取路径的读取相比,连续读取也具有读取时间变得越短的倾向。另外,例如,能够适用按照区域的宽度及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TH时使用的路径确定方法并通过模拟预先获得的值来作为阈值TH。
在图11中示出通过第2导出部42确定的基于记录再生元件RWD的读取对象的数据的读取路径的一例。另外,在图11的例子中示出读取对象的数据存储于8条数据磁道DT中的情况。并且,在图11的例子中示出磁道1、2的数据磁道DT的区域及磁道7、8的数据磁道DT的区域中的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阈值TH以上的情况。并且,在图11的例子中示出磁道3~6的数据磁道DT的区域中的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TH的情况。并且,图11中的虚线箭头示出基于记录再生元件RWD的数据的读取路径。
如图11所示,在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阈值TH以上的区域中,记录再生元件RWD连续读取还包含除读取对象的数据以外的数据的所有数据。另一方面,在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TH的区域中,记录再生元件RWD以按照路径确定方法(在图11的例子中,最近相邻演算法)的读取路径仅读取储存于区域中的所有数据中的读取对象的数据。
输出部44将表示利用通过第2导出部42导出的读取路径读取数据的指示的指示信息输出到磁带驱动器18。例如,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阈值TH以上的区域,输出部44将表示从该区域的最前头的数据至末尾的数据为止依序读取的指示的指示信息输出到磁带驱动器18。另一方面,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TH的区域,输出部44将表示以利用所导出的读取路径读取时的读取顺序读取该区域的读取对象的数据的指示的指示信息输出到磁带驱动器18。
接着,参考图1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2的作用进行说明。通过由CPU20执行导出程序30而执行图12所示的导出处理。例如,由信息处理装置12接收到从端末16发送的数据的读取指示时执行图12所示的导出处理。
在图12的步骤S10中,第1导出部40参考写入日志32导出记录有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数据磁道DT的数量。在步骤S12中,第1导出部40通过将能够记录于1条数据磁道DT中的数据的大小除以读取对象的数据的大小的平均值来导出每1条数据磁道DT的虚拟块数。
在步骤S14中,如上所述,第1导出部40对于步骤S10中所导出的数量的数据磁道DT的每一个导出表示读取对象的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另外,第1导出部40将多个数据磁道DT中的连续的两个以上的数据磁道DT的所有组合的每一个组合作为一个区域而导出表示记录密度的值。
在步骤S16中,如上所述,第2导出部42对于步骤S14中所导出的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阈值TH以上的区域导出连续读取数据的路径来作为读取路径。并且,如上所述,第2导出部42对于步骤S14中所导出的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TH的区域,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如上所述,第2导出部42使用表示记录密度的值的导出对象的区域越宽则变得越小的值来作为该阈值TH。
在步骤S18中,如上所述,输出部44将表示利用步骤S16中所导出的读取路径读取数据的指示的指示信息输出到磁带驱动器18。磁带驱动器18按照从输出部44输入的指示信息,通过记录再生元件RWD读取读取对象的数据,并将所读取的数据输出到信息处理装置12。对于通过连续读取而读取的数据,信息处理装置12将除读取对象的数据以外的数据进行废弃。若步骤S18的处理结束,则本导出处理结束。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阈值TH以上的区域导出连续读取数据的路径来作为读取路径。并且,对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TH的区域,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因此,根据读取对象的数据的记录密度来选择适当的读取路径,其结果,能够缩短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读取时间。
[第2实施方式]
对发明的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读取系统10的结构(参考图1)及信息处理装置12的硬件结构(参考图3)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参考图7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2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功能部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如图7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2包括第1导出部40、第2导出部42A及输出部44。通过由CPU20执行导出程序30而作为第1导出部40、第2导出部42A及输出部44发挥功能。
在最近相邻演算法及成对交换法等路径确定方法中,最后读取了数据的位置成为记录再生元件RWD的读取结束位置。因此,作为一例,如图13所示,当表示记录密度的值为阈值TH以上的区域(以下,称为“第1区域”)存在于表示记录密度的值小于阈值TH的区域(以下,称为“第2区域”)之后时,有时会发生如下所示的问题。即,在该情况下,从读取第2区域中的最后的读取对象的数据之后的位置至第1区域的最前头的位置为止的距离会变得比较长。其结果,会发生如下问题,即,作为第2区域,即使导出了最佳的读取路径,也不适合作为还包括第1区域在内的整体的读取路径。另外,在图13中示出磁道1、2、7、8为第1区域且磁道3~6为第2区域的例子。
因此,当第1区域相邻而存在于第2区域之后时,第2导出部42A将第1区域中的记录再生元件RWD的开始位置作为第2区域中的记录再生元件RWD的结束位置而按照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并且,当第1区域相邻而存在于第2区域之前时,第2导出部42A将第1区域中的记录再生元件RWD的结束位置作为第2区域中的记录再生元件RWD的开始位置而按照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
接着,参考图1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装置12的作用进行说明。通过由CPU20执行导出程序30而执行图14所示的导出处理。另外,关于图14中的进行与图12相同的处理的步骤,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14的步骤S16A中,第2导出部42A仅在第2区域被夹在第1区域之间的情况下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步骤S16不同的以下处理。即,当第1区域相邻而存在于第2区域之后时,第2导出部42A将第1区域中的记录再生元件RWD的开始位置作为第2区域中的记录再生元件RWD的结束位置而按照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并且,当第1区域相邻而存在于第2区域之前时,第2导出部42A将第1区域中的记录再生元件RWD的结束位置作为第2区域中的记录再生元件RWD的开始位置而按照路径确定方法导出读取路径。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2区域中的路径确定方法中,评价将紧接在前的第1区域的末尾作为起点且将紧接在后的第1区域的最前头作为终点时的路径长度。因此,作为区域整体,能够选择适当的路径,其结果,能够进一步缩短记录于记录介质中的数据的读取时间。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适用磁带作为记录介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适用能够进行连续读取及以通过路径确定方法确定的读取路径的数据的读取的除磁带以外的记录介质作为记录介质的方式。
并且,可以设为适用基因演算法等Al(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路径确定方法的方式。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如作为第1导出部40、第2导出部42、42A及输出部44类的执行各种处理的处理部(processing unit)的硬件结构,能够使用以下所示的各种处理器(processor)。如上所述,上述各种处理器中除了执行软件(程序)而作为各种处理部发挥功能的通用的处理器即CPU以外,还可以包括FPGA等在制造后能够变更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具有为了执行特定的处理而专用设计的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专用电路等。
一个处理部可以由这些各种处理器中的一个构成,也可以由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两个以上的处理器的组合(例如,多个FPGA的组合或CPU与FPGA的组合)构成。并且,可以由一个处理器构成多个处理部。
作为由一个处理器构成多个处理部的例子,第1,有如下方式:如以客户端(Client)及伺服器等计算机为代表,以一个以上的CPU与软件的组合构成一个处理器,该处理器作为多个处理部发挥功能。第2,有如下方式:如以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等为代表,使用由一个IC(Integrated Circuit)芯片实现包括多个处理部的系统整体的功能的处理器。如此,各种处理部使用上述各种处理器中的一个以上作为硬件结构而构成。
另外,作为这些各种处理器的硬件结构,更具体而言,能够使用将半导体元件等电路元件组合而成的电路(circuitry)。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导出程序30预先储存(安装)于储存部22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导出程序30可以以记录于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只读光盘存储器)、DVD-ROM(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ad Only Memory:数字多功能光盘存储器)及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等记录介质中的方式提供。并且,导出程序30也可以设为经由网络从外部装置下载的方式。

Claims (9)

1.一种导出装置,其导出从记录介质读取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时的基于读取元件的读取路径,所述导出装置具备:
第1导出部,对于记录有所述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导出表示所述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及
第2导出部,对于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区域导出连续读取数据的路径来作为所述读取路径,对于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小于所述阈值的区域,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所述读取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出装置,其中,
所述阈值为所述区域越宽则变得越小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出装置,其中,
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为所述读取对象的数据的数量相对于能够记录于所述区域中的数据的数量的比例、或所述读取对象的数据的大小相对于能够记录于所述区域中的数据的大小的比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出装置,其中,
当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为所述阈值以上的第1区域相邻而存在于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小于所述阈值的第2区域之前时,所述第2导出部将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读取元件的结束位置作为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读取元件的开始位置而按照所述路径确定方法导出所述读取路径,
当所述第1区域相邻而存在于所述第2区域之后时,将所述第1区域中的所述读取元件的开始位置作为所述第2区域中的所述读取元件的结束位置而按照所述路径确定方法导出所述读取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出装置,其中,
所述第1导出部除了所述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以外,还将所述多个区域中的连续的两个以上的区域的所有组合的每一个组合作为一个区域而导出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
所述第2导出部使用由所述第1导出部导出了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的所有区域中的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为所述阈值以上的区域的并集来作为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为所述阈值以上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出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介质为磁带。
7.一种导出方法,其中,由导出从记录介质读取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时的基于读取元件的读取路径的计算机执行包括如下步骤的处理:
对于记录有所述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导出表示所述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及
对于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区域导出连续读取数据的路径来作为所述读取路径,对于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小于所述阈值的区域,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所述读取路径。
8.一种导出程序,其用于使导出从记录介质读取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时的基于读取元件的读取路径的计算机执行包括如下步骤的处理:
对于记录有所述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导出表示所述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及
对于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区域导出连续读取数据的路径来作为所述读取路径,对于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小于所述阈值的区域,按照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所述读取路径。
9.一种磁带,其具有记录有读取对象的多个数据的多个区域,其中,
对于对所述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区域导出的表示所述数据的记录密度的值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区域,按照连续读取数据的路径,通过读取元件读取数据,
对于表示所述记录密度的值小于所述阈值的区域,按照根据预先设定的路径确定方法导出的读取路径,通过所述读取元件读取数据。
CN202080016259.9A 2019-03-27 2020-03-04 导出装置、导出方法、存储介质及磁带 Active CN113474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0261 2019-03-27
JP2019060261 2019-03-27
PCT/JP2020/009134 WO2020195639A1 (ja) 2019-03-27 2020-03-04 導出装置、導出方法、導出プログラム、及び磁気テー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4837A true CN113474837A (zh) 2021-10-01
CN113474837B CN113474837B (zh) 2022-07-29

Family

ID=72610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6259.9A Active CN113474837B (zh) 2019-03-27 2020-03-04 导出装置、导出方法、存储介质及磁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6015B2 (zh)
EP (1) EP3951781A4 (zh)
JP (1) JP7167311B2 (zh)
CN (1) CN113474837B (zh)
TW (1) TW202046095A (zh)
WO (1) WO20201956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95639A1 (ja) * 2019-03-27 2020-10-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出装置、導出方法、導出プログラム、及び磁気テープ
CN114402283A (zh) * 2019-09-17 2022-04-2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记录程序及磁带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6076A (ja) * 1997-08-19 1999-03-0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データ派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ータ派生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CN1725361A (zh) * 2004-07-23 2006-01-25 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标记章节功能的数字记录器及其标记方法
CN1828737A (zh) * 2005-01-25 2006-09-06 Lg电子株式会社 确定记录介质的类型信息和记录/重现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JP2008059438A (ja) * 2006-09-01 2008-03-13 Hitachi Ltd 記憶システム、そのデータ再配置方法、データ再配置プログラム
CN101329887A (zh) * 2007-06-18 2008-12-24 索尼日电光领有限公司 信息再现装置、再现启动方法和再现启动程序
CN101395568A (zh) * 2006-03-03 2009-03-2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处理读取错误的读取装置、系统、其方法以及程序
JP2010040056A (ja) * 2008-07-31 2010-02-18 Tdk Corp 磁気記録媒体検査方法および磁気記録媒体検査システム
JP2010097646A (ja) * 2008-10-15 2010-04-30 Fujitsu Ltd テープ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テープ駆動制御方法
JP2012009105A (ja) * 2010-06-24 2012-01-12 Panasonic Corp データテープ制御装置
US20120162807A1 (en) * 2010-12-22 2012-06-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 tape drive
WO2013146863A1 (ja) * 2012-03-30 2013-10-0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US20140268399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ading order search method and program for recording groups on tape
JP2018190393A (ja) * 2017-05-01 2018-1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ファイル格納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04992A (en) * 1970-02-10 1971-09-14 Azmi S Audeh Reel servo system
US5448423A (en) * 1990-02-15 1995-09-05 North American Philips Corporation Magnetic head compensator
US6188532B1 (en) * 1998-09-08 2001-02-13 Quantum Corporation Backward compatible head and head positioning assembly for a linear digital tape drive
KR100892976B1 (ko) * 2002-11-27 2009-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디스크의 멀티 경로 데이터 스트림 재생방법
US8526136B2 (en) 2010-12-16 2013-09-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ccess sequence of data stored on a tape medium
US9009745B2 (en) * 2012-11-15 2015-04-14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Thin web optical media guiding method
JP2019060261A (ja) 2017-09-25 2019-04-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燃料冷却装置
WO2020195639A1 (ja) * 2019-03-27 2020-10-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出装置、導出方法、導出プログラム、及び磁気テープ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6076A (ja) * 1997-08-19 1999-03-0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データ派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ータ派生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CN1725361A (zh) * 2004-07-23 2006-01-25 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自动标记章节功能的数字记录器及其标记方法
CN1828737A (zh) * 2005-01-25 2006-09-06 Lg电子株式会社 确定记录介质的类型信息和记录/重现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95568A (zh) * 2006-03-03 2009-03-2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处理读取错误的读取装置、系统、其方法以及程序
JP2008059438A (ja) * 2006-09-01 2008-03-13 Hitachi Ltd 記憶システム、そのデータ再配置方法、データ再配置プログラム
CN101329887A (zh) * 2007-06-18 2008-12-24 索尼日电光领有限公司 信息再现装置、再现启动方法和再现启动程序
JP2010040056A (ja) * 2008-07-31 2010-02-18 Tdk Corp 磁気記録媒体検査方法および磁気記録媒体検査システム
JP2010097646A (ja) * 2008-10-15 2010-04-30 Fujitsu Ltd テープ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テープ駆動制御方法
JP2012009105A (ja) * 2010-06-24 2012-01-12 Panasonic Corp データテープ制御装置
US20120162807A1 (en) * 2010-12-22 2012-06-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 tape drive
WO2013146863A1 (ja) * 2012-03-30 2013-10-0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CN104054127A (zh) * 2012-03-30 2014-09-1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信息再生装置以及信息再生方法
US20140268399A1 (en) * 2013-03-14 2014-09-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ading order search method and program for recording groups on tape
JP2014179140A (ja) * 2013-03-14 2014-09-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schines Corporation テープ上の複数のレコード群の読み出し順序を検索する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160117111A1 (en) * 2013-03-14 2016-04-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ading order search method and program for recording
JP2018190393A (ja) * 2017-05-01 2018-1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ファイル格納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康剑斌,汪海山,贾惠波: "基于磁带库的磁盘缓存策略", 《仪器仪表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83834A1 (en) 2021-12-09
US11456015B2 (en) 2022-09-27
WO2020195639A1 (ja) 2020-10-01
EP3951781A1 (en) 2022-02-09
EP3951781A4 (en) 2022-06-08
JPWO2020195639A1 (ja) 2021-12-23
CN113474837B (zh) 2022-07-29
JP7167311B2 (ja) 2022-11-08
TW202046095A (zh) 202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74837B (zh) 导出装置、导出方法、存储介质及磁带
US9720615B2 (en) Writing data to sequential storage medium
US20210350824A1 (en) Recording device, recording method, recording program, and magnetic tape
WO202204460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3004709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WO202204443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3018694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US2023004712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US20230048156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WO202217254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3006439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WO2022054401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21054243A1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記録プログラム、及び磁気テープ
WO202217254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2219598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2041376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US2022040632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US2022041373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US2022041373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JP2023068982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6643910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JP2023111328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23063950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23112520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23035662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