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3273B -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3273B
CN113473273B CN202110753511.0A CN202110753511A CN113473273B CN 113473273 B CN113473273 B CN 113473273B CN 202110753511 A CN202110753511 A CN 202110753511A CN 113473273 B CN113473273 B CN 113473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guide
label
optical
tag
manage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35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3273A (zh
Inventor
冯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berhom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535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32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3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3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3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3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7Labelling aspects,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G-MPLS, MP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设置在光纤的两端的波导标签、安装于光连接器中的波导标签探头、与所述波导标签探头连接的标签检测单元和端口关联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端口关联单元和所述标签检测单元连接的拓扑分析单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所述波导标签检测单元获取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检测到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端口关联单元关联所述波导标签探头和所述光连接器的端口信息,以获得关联数据,通过所述拓扑分析单元获取并分析所述关联数据和所述标签编码信息,从而实现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获取,且准确快速。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革命不断深入,光网络在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呈现五位一体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与网络传输容量、交叉调度能力不断升级优化突飞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网络自身的运维还停留在依赖人工手动操作运维的水平,还没有实现网络运维自动化。随着光网络建设的规模、容量和复杂度不断扩大,光网络的运维复杂度问题成为运营商重点关注的痛点问题。依赖人工对日益庞杂的光网络进行运维,响应速度慢、出错概率大、运维成本高,迫切需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运维系统,帮助运营商提高网络运维效率,降低网络运维成本,提升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和网络安全可靠性。而光网络系统运行状态和设备、单盘以及器件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是网络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的基础。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以上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前光网络监测系统的对象主要侧重于单盘有源器件(激光器、放大器、调制器)、光传输通道参数以及光载波信号特征参量,对光网络机房内数量巨大、连接关系的繁杂的光纤波导连接关系尚无法实现实时自动化监测,还依赖人工手动检查和梳理,不但耗时费力,还极容易出现错误,导致人为网络故障。另一方面,由于无法实现对网络设备端口连接关系的实时监测,网络设备端口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端口资源变动无法实时掌握,机房内部网络设备和单盘之间的互连拓扑无法快速准确获取,严重阻碍了光网络运维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进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能够实现光纤网络的拓扑信息和端口信息的自动化获取。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包括:
波导标签,其设置在光纤的两端,且设置在同一根光纤的两端的所述波导标签的编码相同;
波导标签探头,其安装于光连接器中,用于检测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
标签检测单元,其与所述波导标签探头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标签编码信息;
端口关联单元,其与所述波导标签探头连接,用于关联所述波导标签探头和所述光连接器的端口信息,以获得关联数据;
拓扑分析单元,其与所述端口关联单元和所述标签检测单元连接,用于获取并分析所述关联数据和所述标签编码信息,以得到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导标签上设置有预设数量的导电凸起,
所述波导标签探头上设置有两组与所述导电凸起相同数量的导电触点,其中,第一组导电触点与工作电源连接,第二组导电触点接地,所述波导标签和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接触时形成回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连接器为光网络设备、板卡、光模块的光端口上的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物理空间内,不同光纤上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波导标签为无源波导标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波导标签检测单元获取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检测到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
通过所述端口关联单元关联所述波导标签探头和所述光连接器的端口信息,以获得关联数据;
通过所述拓扑分析单元获取并分析所述关联数据和所述标签编码信息,以得到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所述波导标签检测单元获取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检测到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同一根光纤的两端设置标签编码信息相同的波导标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所述波导标签检测单元获取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检测到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波导标签探头设置在所述光连接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通过所述波导标签检测单元获取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检测到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同一物理空间内,确定不同光纤上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拓扑分析单元还与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包含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的分析结果上传至所述网络运维管理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设置在光纤的两端的波导标签、安装于光连接器中的波导标签探头、与所述波导标签探头连接的标签检测单元和端口关联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端口关联单元和所述标签检测单元连接的拓扑分析单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所述波导标签检测单元获取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检测到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端口关联单元关联所述波导标签探头和所述光连接器的端口信息,以获得关联数据,通过所述拓扑分析单元获取并分析所述关联数据和所述标签编码信息,从而实现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获取,且准确快速。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模块和步骤表示为类似的元件/模块和步骤,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的其中一种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波导标签和波导标签探头的物理编码设计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波导标签探头的电路设计示意图;
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波导标签和波导标签探头的机械结构设计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单个机框内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一种实现示例;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多个机框内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一种实现示例;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此外,本文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据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随着光网络规模扩大,机架之间光纤尾纤的连纤情况芜杂,链路拓扑结构无法有效监测,这回导致网络运维困难,效率低下,从而严重阻碍了网络运维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进程。目前,对于波导和光纤与端口的主要管理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电子标签的标记方式,另一种是基于纸质标签的标记方式,然而,这两种方式都需要进行人工检测,效率低下,且人工成本高。
为了解决当前网络机房主要依赖人工摸排光网络设备和单盘端口互连关系以及端口资源利用状况,网络运维费时耗力,效率低下、极易出错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光纤网络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获取,实现对光网络互联拓扑的智能化实时检测,且准确快速。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的其中一种应用环境的示意图,其中,该应用环境中包括:光纤网络管理系统10和网络运维管理系统20,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10和所述网络运维管理系统20通信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10主要利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无源波导标签及其检测、分析单元,实时监测和获取光网络设备、板卡和模块端口的互连拓扑关系和端口资源利用状态,可以取代人工迅速完成对日益庞杂的光网络设备端口互连关系和利用状态的梳理,提高网络运维响应速度和运维效率、降低运维出错概率和运维成本,为光网络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网络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述网络运维管理系统20为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10的上位机或者上位服务器,其能够统一管理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10。当所述网络运维管理系统20为上位机时,可以是能够统一调度一个或者多个物理空间的电子设备,如机房中的调度中心或电脑等;当所述网络运维管理系统20为服务器时,可以是如上所述的调度管理中心等服务器设备,或者云服务器等虚拟服务器等,所述网络运维管理系统20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具体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请参见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10包括:波导标签11、波导标签探头12、标签检测单元13、端口关联单元14和拓扑分析单元15。其中,
所述波导标签11,其设置在光纤的两端,且设置在同一根光纤的两端的所述波导标签的编码相同,所述波导标签11为一用于标记互连波导/光纤以区别同一空间内其他互连波导/光纤的无源标记结构件。优选地,在同一物理空间内,不同光纤上的所述波导标签11的标签编码信息不同,以避免出现标签编码信息冲突导致管理混乱的情况,其中,所述同一物理空间指的是同一个有效互连区域,例如,同一机房区域或空间等。所述波导标签11采用无源设计,能够与波导尾纤连接器紧密耦合或者是一体化设计,即为无源波导标签,优选地,考虑到容错冗余和安装维护便捷性,可以采用可与互连波导/光纤两端连接器结构紧密融合、结构简单的机械方式进行编码标识,例如,利用特定位置上机械导电凸起的有无分别标识二进制信息“1”和“0”。
所述波导标签探头12,其安装于光连接器30中,用于检测所述波导标签11的标签编码信息;其中,所述光连接器30为光网络设备、板卡、光模块的光端口上的连接器。优选地,采用能够与所述波导标签11在机械结构上紧密耦合的传感构件,从而通过所述波导标签11上的机械结构的差异来感知所述标签编码信息。
所述标签检测单元13,其与所述波导标签探头12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标签编码信息,并将所述标签编码信息反馈给所述拖布分析单元,通常地,一所述标签检测单元13与多个所述波导标签探头12连接,能够检测多个波导标签探头12。
所述端口关联单元14,其与所述波导标签探头12连接,用于一对一关联所述波导标签探头12和所述光连接器30的端口信息,以获得关联数据。通常地,一所述端口关联单元14负责管理一款光网络设备或一个机柜内多款设备、板卡和光模块上的光连接器30的端口信息与该光网络设备或该机柜内的波导标签探头12的一对一关联。
所述拓扑分析单元15,其与所述端口关联单元14和所述标签检测单元13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关联数据和所述标签编码信息,根据所述关联数据和所述标签编码信息分析出设备、板卡和光模块上的光端口之间的互连关系,以及设备、板卡和光模块上的光端口资源的利用状态,以得到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10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通常地,所述拓扑分析单元15与多个所述标签检测单元13连接,能够同时管理多个所述标签检测单元13。
进一步地,所述拓扑分析单元15还与上位机连接,例如,还能够与上层的网络运维管理系统20连接,并将包含所述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的分析结果上报给所述网络运维管理系统20,以使所述网络运维管理系统20能够掌握各个光网络设备上的管连接其300的互联拓扑信息和端口资源利用状态。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a)和图3(b),其分别示出了波导标签11和波导标签探头12的一种物理编码设计以及电路设计,所述波导标签11上设置有预设数量的导电凸起,所述波导标签探头12上设置有两组与所述导电凸起相同数量的导电触点,其中,第一组导电触点与工作电源连接,第二组导电触点接地,所述波导标签11和所述波导标签探头12接触时形成回路。如图3(a)和图3(b)所示,其利用的物理空间上均匀分布16个编码位置,利用分布均匀的机械凸棱进行编码,凸棱颜色的深浅分别代表二进制信息“1”和“0”,从而包含了16位二进制信息,可以标识216个唯一编码的波导,完全可以满足普通机房光互连波导的标记需求,并且,在标签需求较大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同颜色结合人为分区进行管理,以避免在同一物理空间出现波导标签编码冲突。例如,采用凸棱来表示二进制信息“1”和“0”时,在物理实现上可用凸棱的材质是否具有导电能力,或者导电凸棱的有无来体现。
在图3(a)和图3(b)所示具体示例中,波导标签11的编码信息从左到右依次为“1001,1101,1010,0100”,波导标签探头12由两组具有导电能力的金属凹槽(A’和B’)构成,其横向分布和机械尺寸与波导标签11保持一致,两组导电凹槽在纵向上保持一定空间,避免两组导电凹槽物理接触。且B’组的每一个金属凹槽一端通过电阻接地拉至地电位,另一端与标签检测单元13连接,A’组的每一个金属凹槽都连接到电源高电位,其中,所述“地电位”“高电位”均从所述波导标签探头12所属的标签检测单元13引出。所述波导标签11在插入波导标签探头12后,波导标签11的凸棱与波导标签探头12的凹槽紧密耦合,且波导标签11的A侧与波导标签探头12的A’耦合,波导标签11的B侧与波导标签探头12的B’耦合,波导标签11中具有导电能力的凸棱会连接所对应位置上波导标签探头12的两个金属凹槽,使得原本为“地电位”的金属凹槽B’的电位被拉至“高电位”,从而实现波导标签11的编码信息通过波导标签探头12被标签检测单元13获取。
图3(c)为目前机房常用的LC光纤连接器结构的一种波导标签和标签探头机械结构,波导标签11和波导标签探头12采用方形机械结构,波导标签11附着或安装在LC光纤连接器30上并将LC光纤连接器30包裹在里面,波导标签探头12附着或安装在LC光纤连接器30对应的法兰盘连接器上。所述波导标签11的16个凸棱均匀分布在方形结构件的外侧,深色的凸棱具有导电能力,浅色的凸棱不具有导电能力,示例中的波导标签11从左侧下顺时针起编码与上述图3(a)和图3(b)的编码相同,依次为“1001,1101,1010,0100”。所述波导标签探头12的凹槽在标签探头11的内侧,位置分布和尺寸大小与波导标签11的凸棱相同,所述波导标签11与所述波导标签探头12耦合时,所述波导标签11的凸棱刚好嵌入到所述标签探头12的凹槽内。
具体地,请参见图4,其示出了单个机框内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一种实现示例,如图4所示,m个波导标签探头12安装或附着在单个机框内的m个光连接器30(即设备光端口)上,端口关联单元14负责将设备端口的槽位、单盘以及模块上光连接器30的端口信息与波导标签探头12进行一一关联,并将关联信息反馈给拓扑分析单元15。当机框内的n个设备端口被插入带有波导标签11的波导/光纤后,n个波导标签探头12与n个波导标签11紧密耦合,标签检测单元13通过n个标签探头检测到n个波导标签11的标签信息,并将检测的波导标签编码信息数据反馈给拓扑分析单元15。其中,m≥n且为整数,这是由于单个机框内的光连接器30可能所有的端口上头插有波导/光纤,也可能只有部分端口上插入波导/光纤使用。在图4所示示例中,波导标签探头12的数量m与波导标签11的数量n数量相同,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不需要拘泥于本申请和附图的限定。
具体地,请参见图5,其示出了多个机框内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一种实现示例,如图5所示,在L个机框内,每个机框内配置一个端口关联单元14和一个标签检测单元13,L个端口关联单元14和L个标签检测单元13分别将本机框内的端口关联数据和标签检测数据反馈给一个拓扑分析单元15,由该拓扑分析单元15分析该组L个机框内端口互连拓扑关系以及端口资源利用情况,并将分析结果上报给上层的网络运维管理系统,以便于网络运维管理系统掌握光网络设备端口的互连拓扑信息和端口资源利用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的多个设备的机框共用一个拓扑分析单元15,来实现运维管理的框架为通常的应用形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优选以该形态呈现,且具体地,所述机框/设备的数量及其中端口关联单元14和标签检测单元13的数量及连接方式、顺序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不需要拘泥于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请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的流程,该方法能够应用于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步骤110:通过所述波导标签检测单元获取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检测到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两端装配有相同波导标签的一根光波导/光纤连接到光网络设备、板卡以及光模块上的两个光端口时,波导标签检测单元通过波导标签探头感知并识别光波导/光纤两端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
步骤120:通过所述端口关联单元关联所述波导标签探头和所述光连接器的端口信息,以获得关联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端口关联单元将设备、板卡和光模块上的光连接器的端口信息与波导标签探头一对一关联起来,从而得到光端口跟探头的关联数据。
步骤130:通过所述拓扑分析单元获取并分析所述关联数据和所述标签编码信息,以得到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拓扑分析单元综合端口关联单元反馈的设备、板卡和光模块上光端口,即光连接器与波导标签探头的关联数据,以及波导标签检测单元反馈的波导标签编码信息,分析光网络设备、板卡和光模块光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其中,若两个波导标签探头检测到相同的波导标签编码信息,则对应的波导标签探头所关联的光网络设备、板卡和光模块上的端口被判定为建立了互连关系。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7,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的流程,在所述步骤11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40:在同一根光纤的两端设置标签编码信息相同的波导标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一根光纤两端的标签编码信息必须相同,因此,可以将一对编码完全相同的波导标签安装附着在一根光波导/光纤的两端,使得在同一根光纤的两端设置有标签编码信息相同的波导标签,以唯一标识该光波导/光纤。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7,在所述步骤11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50:将所述波导标签探头设置在所述光连接器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波导标签探头需要被安装附着在光网络设备、板卡以及光模块光端口的连接器,即光连接器上,通过端口关联单元将设备、板卡和光模块上的光连接器的端口信息与波导标签探头一对一关联起来。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7,在所述步骤11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60:在同一物理空间内,确定不同光纤上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确保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中,例如在一个光网络设备机房内,不存在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冲突的情况,因此需要确定不同光纤上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不同且唯一。
进一步地,所述拓扑分析单元还与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连接,请参见图8,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的流程,在所述步骤13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70:将包含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的分析结果上传至所述网络运维管理系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拓扑分析单元完成光网络设备、板卡和光模块上的端口互连关系分析之后,将分析结果上报给上层的网络运维管理系统,以便于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掌握光网络设备端口的互连拓扑信息和端口资源利用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设置在光纤的两端的波导标签、安装于光连接器中的波导标签探头、与所述波导标签探头连接的标签检测单元和端口关联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端口关联单元和所述标签检测单元连接的拓扑分析单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所述波导标签检测单元获取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检测到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通过所述端口关联单元关联所述波导标签探头和所述光连接器的端口信息,以获得关联数据,通过所述拓扑分析单元获取并分析所述关联数据和所述标签编码信息,从而实现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获取,且准确快速。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 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 RAM)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波导标签,其设置在光纤的两端,且设置在同一根光纤的两端的所述波导标签的编码相同,所述波导标签为无源波导标签,所述无源波导标签采用机械方式进行编码标识;
波导标签探头,其安装于光连接器中,用于检测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
标签检测单元,其与所述波导标签探头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标签编码信息;
端口关联单元,其与所述波导标签探头连接,用于关联所述波导标签探头和所述光连接器的端口信息,以获得关联数据;
拓扑分析单元,其与所述端口关联单元和所述标签检测单元连接,用于获取并分析所述关联数据和所述标签编码信息,根据所述关联数据和所述标签编码信息分析出设备、板卡和光模块上的光端口之间的互连关系,以及设备、板卡和光模块上的光端口资源的利用状态,以得到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
所述拓扑分析单元还与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连接,且配置为将包含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的分析结果上传至所述网络运维管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导标签上设置有预设数量的导电凸起,
所述波导标签探头上设置有两组与所述导电凸起相同数量的导电触点,其中,第一组导电触点与工作电源连接,第二组导电触点接地,所述波导标签和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接触时形成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连接器为光网络设备、板卡、光模块的光端口上的连接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同一物理空间内,不同光纤上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不同。
5.一种光纤网络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光纤网络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波导标签检测单元获取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检测到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所述波导标签为无源波导标签,所述无源波导标签采用机械方式进行编码标识;
通过所述端口关联单元关联所述波导标签探头和所述光连接器的端口信息,以获得关联数据;
通过所述拓扑分析单元获取并分析所述关联数据和所述标签编码信息,根据所述关联数据和所述标签编码信息分析出设备、板卡和光模块上的光端口之间的互连关系,以及设备、板卡和光模块上的光端口资源的利用状态,以得到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
通过所述拓扑分析单元将包含所述光纤网络管理系统的拓扑信息和端口状态的分析结果上传至所述网络运维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拓扑分析单元与所述网络运维管理系统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网络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过所述波导标签检测单元获取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检测到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同一根光纤的两端设置标签编码信息相同的波导标签。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网络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过所述波导标签检测单元获取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检测到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波导标签探头设置在所述光连接器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网络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过所述波导标签检测单元获取所述波导标签探头检测到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同一物理空间内,确定不同光纤上的所述波导标签的标签编码信息不同。
CN202110753511.0A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34732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3511.0A CN113473273B (zh)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3511.0A CN113473273B (zh)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3273A CN113473273A (zh) 2021-10-01
CN113473273B true CN113473273B (zh) 2023-03-24

Family

ID=77877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3511.0A Active CN113473273B (zh) 2021-07-02 2021-07-02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327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2597A (zh) * 2018-06-04 2018-09-07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线路损耗及光纤端面损耗检测系统
CN208768070U (zh) * 2018-06-04 2019-04-19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线路损耗及光纤端面损耗检测系统
CN112639824A (zh) * 2018-08-22 2021-04-09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网络智能维护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10755B2 (en) * 2006-12-29 2012-07-03 Alcatel Lucent Identifiable fiber optics
US8554033B2 (en) * 2008-05-02 2013-10-08 Telescent Inc.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overlay network for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684783B (zh) * 2012-05-09 2014-10-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配线电子标签的修复方法
CN104297871B (zh) * 2013-07-19 2017-11-1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光纤互连系统及方法
EP2887566A1 (en) * 2013-12-23 2015-06-24 Telefonica S.A. An opt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a splicing handheld device, a kit for an opt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ing of an opt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CN105338432B (zh) * 2014-08-12 2019-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网络智能化的实现方法以及装置
EP3732517A4 (en) * 2017-12-30 2021-11-17 Telescent Inc. AUTOMATED PHYSICAL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WITH HIGH-RESOLUTION RFID AND OPTICAL SCANNING FOR THE SPATIAL LOCALIZATION OF RFID LABELS
US10932019B1 (en) * 2019-12-30 2021-02-23 Xieon Networks S.À.R.L. System and method for topology discovery and fiber continuity verification i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2597A (zh) * 2018-06-04 2018-09-07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线路损耗及光纤端面损耗检测系统
CN208768070U (zh) * 2018-06-04 2019-04-19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线路损耗及光纤端面损耗检测系统
CN112639824A (zh) * 2018-08-22 2021-04-09 江苏续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网络智能维护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3273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74136C (en) Topology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8171142B2 (en) Data center inventory management using smart racks
US8233804B2 (en) Fiber optic cable diagnostics using digital modulation
US8115631B2 (en) Determining endpoint connectivity of cabling interconnects
US2015031891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ble monitoring
US8203450B2 (en) Intelligent MPO-to-MPO patch panels having connectivity tracking capabiliti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9172465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optical device
US9678133B2 (en) Intelligent patch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electrical cable diagnostic tests and inference-based mapping techniques
US20100210135A1 (en) Patch Panel Cable Information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EP2852095B1 (en) Optical distribu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2739309B (zh) 智能odn系统中快速感知端口状态的方法
EP392697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port monitoring using low ener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611563A (zh) Rfid电子配线架管理系统
JP2005092107A (ja) メモリ付きコネクタプラグを用いる伝送部品の管理方式
CN1953404A (zh) 用于监控物理网络拓扑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54323A (zh) 智能光链路运维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3473273B (zh) 一种光纤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US2023021713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frastructu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CN105825641A (zh) 一种业务报警方法和装置
EP2687885A1 (en) Optical element,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optical element
CN112396364A (zh) 仓储数据推送与监控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4468149A (zh) 信息处理方法、智能终端及光缆网络系统
CN221126961U (zh) 一种插位资产用电管理配电单元
CN210123492U (zh) 一种改造用sc型光纤配线架电子磁条
CN115776332A (zh) 基于信息传送跳纤的配线设备的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