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1918B -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1918B
CN113471918B CN202110719677.0A CN202110719677A CN113471918B CN 113471918 B CN113471918 B CN 113471918B CN 202110719677 A CN202110719677 A CN 202110719677A CN 113471918 B CN113471918 B CN 113471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station
direct current
current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96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1918A (zh
Inventor
卢东斌
陈乐�
付广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96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1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1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1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1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1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7/00Overhead 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lines or cables
    • H02G7/16Devices for removing snow or ice from lines or cab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换流站,所述换流站包括双直流极,所述直流极包括至少两个阀组,每个阀组包括至少一个换流器,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电流通路和第二电流通路,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或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所述第一电流通路,所述任一换流站作为本站,与所述本站对应的另一换流站为对站;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通过一条所述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构成所述第二电流通路。

Description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距离长,当跨越易发覆冰灾害的区域时,需要具有防冰和除冰功能。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融冰分为阻冰和融冰两种方式:阻冰是在直流线路上施加直流输电系统额定值附近的直流电流,预防线路覆冰的形成;融冰是对直流线路施加超出额定值一定范围的直流电流,快速融化线路上已形成的覆冰。
当前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采用的直流线路融冰方案为:在换流站内增加少量连接线和隔离开关,通过直流开关场操作,使常规串联运行的换流器切换为多个换流器并联运行,以实现多倍额定值电流运行,从而达到直流线路融冰的目的。在上述并联融冰运行方式下,直流输电系统必须要输送足量的直流功率才能进行融冰,且两站需配置专用的连接线与隔离开关。
由于覆冰灾害只可能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发生,实际发生概率并不高,考虑专用连接线和开关刀闸增加的建设成本与后期维护费用,该方案的经济性并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换流站,所述换流站包括双直流极,所述直流极包括至少两个阀组,每个阀组包括至少一个换流器,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电流通路和第二电流通路,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或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所述第一电流通路,所述任一换流站作为本站,与所述本站对应的另一换流站为对站;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通过一条所述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构成所述第二电流通路。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果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构成第一电流通路,所述第一电流通路包括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所述本站的另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对站的两个直流极的极母线连接线。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果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所述第一电流通路包括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至少两个阀组、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所述本站的另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所述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至少两个阀组、所述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流通路包括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所述本站的接地极线路、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极母线与极中性母线,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直流线路,大地,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极母线与极中性母线、所述对站的接地极线路、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换流站,所述换流站包括双直流极,所述直流极包括至少两个阀组,每个阀组包括至少一个换流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或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所述任一换流站作为本站,与所述本站对应的另一换流站为对站;控制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通过一条所述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构成第二电流通路;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和所述第二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分别在所述第一电流通路和所述第二电流通路产生直流电流,进行所述直流线路融冰。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果所述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构成第一电流通路,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包括:控制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控制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的直流电流。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果所述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包括:控制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和所述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至少两个阀组运行且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和所述对站的一个直流极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
根据一些实施例,如果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通过一条所述直流线路、接地线和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构成第二电流通路,所述控制所述第二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包括:控制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控制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的直流电流。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旁通电路包括:所述阀组的旁通开关或旁通刀闸。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两个阀组包括串联连接的高端阀组和低端阀组,所述高端阀组靠近极母线,所述低端阀组靠近极中性母线。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阀组为电流源型阀组或电压源型阀组,所述电流源型阀组包括电网换相换流器,所述电压源型阀组包括电压源换流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装置,应用如权利要求5至11之任一项所述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参数;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参数,操作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开关或刀闸形成第一电流通路和第二电流通路;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和第二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分别在所述第一电流通路和所述第二电流通路产生直流电流,进行所述直流线路融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直流场开关或刀闸,通过分别控制两个站的运行方式,即可实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融冰功能,融冰过程中不需要输送功率灵活可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主回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图2实施例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图4实施例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图6实施例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是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主回路示意图。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主回路包括但不限于整流站100、逆变站200、第一直流线路150、第二直流线路160、整流站接地极线路114、整流站接地极115和逆变站接地极线路214、逆变站接地极215。整流站100通过第一直流线路和第二直流线路与逆变站200并联连接。整流站100通过整流站接地极线路114连接整流站接地极115。整流站200通过逆变站接地极线路214连接逆变站接地极215。
整流站100包括第一直流极I110、第二直流极II120、第一交流滤波器组118、第一交流系统140及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直流线路转换开关113、大地回线转换开关190、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74、175、184和185。第一交流系统140与第一交流滤波器组118连接。第一直流极I110通过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1、132与第一交流系统140连接。第二直流极II120通过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3、134与第一交流系统140连接。整流站100通过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74、175、184和185和直流线路转换开关113连接整流站接地极线路114。
第一直流极I110包括第一高端阀组111、第一低端阀组112、第一高端换流变压器116、第一低端换流变压器117、第一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19、第一直流滤波器93、第一平波电抗器91、第一直流滤波器隔离刀闸171、第一极母线隔离刀闸172和第一直流线路隔离刀闸173。第一高端阀组111和第一低端阀组112为串联连接。第一高端阀组111通过第一高端换流变压器116连接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1。第一低端阀组112通过第一低端换流变压器117连接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2。第一高端阀组111通过第一平波电抗器91和第一极母线隔离刀闸172连接第一直流线路150。第一低端阀组112通过第一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19连接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74、175。第一平波电抗器91未连接第一高端阀组111的一端与第一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19未连接第一低端阀组112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直流滤波器隔离刀闸171连接第一直流滤波器93。第一直流线路150和第二直流线路160通过第一直流线路隔离刀闸173和第二直流线路隔离刀闸183连接。
第一高端阀组111包括第一高端换流器1、第一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11、第一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12、第一高端阀组母线开关13、第一高端阀组阀组开关14。第一低端阀组112包括第一低端换流器2、第一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21、第一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22、第一低端阀组阀组开关23、第一低端阀组母线开关24。第一高端换流器1与第一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12并联连接。第一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1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高端阀组母线开关13、第一高端阀组阀组开关14后与第一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12并联连接。第一低端换流器2与第一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22并联连接。第一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2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低端阀组阀组开关23、第一低端阀组母线开关24后与第一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22并联连接。
第一高端换流器1和第一低端换流器2包括电网换相换流器或电压源换流器的至少一种。电网换相换流器包括但不限于六脉动桥式电路、十二脉动桥式电路的至少一种。所述脉动桥式电路包括但不限于不可关断的半控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一般为晶闸管器件。
电压源换流器包括但不限于两电平换流器、二极管箝位型多电平换流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混合多电平换流器HMC、两电平级联型换流器CSL、堆叠式两电平换流器CTL的至少一种,所述换流器包括但不限于可关断的全控型功率半导体器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包括但不限于半桥子模块结构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全桥子模块结构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半桥和全桥混合子模块结构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至少一种。
第二直流极II120包括第二低端阀组121、第二高端阀组122、第二低端换流变压器126、第二高端换流变压器127、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29、第二直流滤波器94、第二平波电抗器92、第二直流滤波器隔离刀闸181、第二极母线隔离刀闸182和第二直流线路隔离刀闸183。第二低端阀组121和第二高端阀组122为串联连接。第二高端阀组122通过第二高端换流变压器127连接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4。第二低端阀组121通过第二低端换流变压器126连接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3。第一高端阀组122通过第二平波电抗器92和第二极母线隔离刀闸182连接第二直流线路160。第二低端阀组121通过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29连接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84、185。第二平波电抗器92未连接第二高端阀组122的一端与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29未连接第二低端阀组121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二直流滤波器隔离刀闸181连接第二直流滤波器94。
第二低端阀组121包括第二低端换流器3、第二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31、第二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32、第二低端阀组母线开关33、第二低端阀组阀组开关34。第二高端阀组122包括第二高端换流器4、第二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41、第二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42、第二高端阀组阀组开关43、第二高端阀组母线开关44。第二低端换流器3和第二高端换流器4包括电网换相换流器或电压源换流器的至少一种。第二高端换流器4与第二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42并联连接。第二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4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高端阀组母线开关44、第二高端阀组阀组开关43后与第二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42并联连接。第二低端换流器3与第二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32并联连接。第二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3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低端阀组阀组开关34、第一低端阀组母线开关33后与第二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32并联连接。
逆变站200包括第三直流极I210、第四直流极II220、第二交流滤波器组218、第二交流系统240及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接地极线路隔离刀闸213、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90、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274、275、284和285。第二交流系统240与第二交流滤波器组218连接。第三直流极I210通过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231、232与第二交流系统240连接。第四直流极II220通过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233、234与第二交流系统240连接。逆变站200通过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274、275、284和285和直流线路转换开关213连接整流站接地极线路214。
第三直流极I210包括第三高端阀组211、第三低端阀组212、第三高端换流变压器216、第三低端换流变压器217、第三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219、第三直流滤波器97、第三平波电抗器95、第三直流滤波器隔离刀闸271、第三极母线隔离刀闸272和第三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73。第一高端阀组111和第一低端阀组112为串联连接。第三高端阀组211和第三低端阀组212为串联连接。第三高端阀组211通过第三高端换流变压器216连接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231。第三低端阀组212通过第三低端换流变压器217连接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232。第三高端阀组211通过第三平波电抗器95和第三极母线隔离刀闸272连接第一直流线路150。第三低端阀组212通过第三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219连接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274、275。第三平波电抗器91未连接第三高端阀组211的一端与第三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219未连接第三低端阀组212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三直流滤波器隔离刀闸271连接第三直流滤波器97。第一直流线路150和第二直流线路160通过第三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73和第四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83连接。
第三高端阀组211包括第三高端换流器5、第三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51、第三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52、第三高端阀组母线开关53、第三高端阀组阀组开关54。第三低端阀组212包括第三低端换流器6、第三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61、第三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62、第三低端阀组阀组开关63、第三低端阀组母线开关64。第三高端换流器5和第三低端换流器6包括电网换相换流器或电压源换流器的至少一种。第三高端换流器5与第三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52并联连接。第三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5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高端阀组母线开关53、第三高端阀组阀组开关54后与第三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52并联连接。第三低端换流器6与第三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62并联连接。第三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6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低端阀组阀组开关63、第三低端阀组母线开关64后与第三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62并联连接。
第四直流极II220包括第四低端阀组221、第四高端阀组222、第四低端换流变压器226、第四高端换流变压器227、第四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229、第四直流滤波器98、第四平波电抗器96、第四直流滤波器隔离刀闸281、第四极母线隔离刀闸282和第四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83。第四低端阀组221和第四高端阀组222为串联连接。第四高端阀组222通过第四高端换流变压器227连接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234。第四低端阀组221通过第四低端换流变压器226连接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233。第四高端阀组222通过第四平波电抗器96和第四极母线隔离刀闸282连接第二直流线路160。第四低端阀组221通过第四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229连接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284、285。第四平波电抗器96未连接第四高端阀组222的一端与第四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229未连接第四低端阀组221的一端之间通过第四直流滤波器隔离刀闸281连接第四直流滤波器98。
第四低端阀组221包括第四低端换流器7、第四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71、第四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72、第四低端阀组母线开关73、第四低端阀组阀组开关74。第四高端阀组222包括第四高端换流器8、第四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81、第四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82、第四高端阀组阀组开关83、第四高端阀组母线开关84。第四低端换流器7和第四高端换流器8包括电网换相换流器或电压源换流器的至少一种。第四高端换流器8与第四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82并联连接。第四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8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四高端阀组母线开关84、第二高端阀组阀组开关83后与第四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82并联连接。第四低端换流器7与第四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72并联连接。第四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71的两端分别连接第四低端阀组阀组开关74、第四低端阀组母线开关73后与第四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72并联连接。
上述提到的各种开关,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开关、刀闸、直流断路器、晶闸管阀组的至少一种。
如果整流站100和逆变站200的直流极的高端换流器和低端换流器都为电网换相换流器,则为常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如果整流站100和逆变站200的直流极的高端换流器和低端换流器都为电压源换流器,则为柔性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如果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和第二直流极II120的第一高端换流器1、第一低端换流器2、第二高端换流器4和第二低端换流器3都为电网换相换流器,逆变站200的第三直流极I210和第四直流极II220的第三高端换流器5、第三低端换流器6、第四高端换流器8和第四低端换流器7都为电压源换流器,则为站间混合的混合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如果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和第二直流极II120的第一高端换流器1、第一低端换流器2、第二高端换流器4和第二低端换流器3都为电网换相换流器,逆变站200的第三直流极I210和第四直流极II220的第三高端换流器5和第四高端换流器8为电网换相换流器,第三低端换流器6和第四低端换流器7为电压源换流器,则为极内混合的混合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整流站100通过接地极线路114与接地极115连接。逆变站200通过接地极线路214与接地极215连接。功率正送时,整流站100的第一交流系统140通过其第一高端换流器1、第一低端换流器2、第二高端换流器4和第二低端换流器3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通过直流线路150、160输送到逆变站200,逆变站200通过其第三高端换流器5、第三低端换流器6、第四高端换流器8和第四低端换流器7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送到逆变站200的第二交流系统240,从而实现直流功率正送。整流站的换流器一般运行在电流控制,逆变站的换流器一般运行在电压控制或最大触发角控制(AMAX)。需要指出的是,最大触发角控制(AMAX)仅适用于电网换相换流器,不适用于电压源换流器。
整流站100和逆变站200采集的模拟量信号包括:高端换流器直流侧的高压母线电流IDC1P、低压母线电流IDC1N,低端换流器直流侧的高压母线电流IDC2P、低压母线电流IDC2N,极母线电流IDL,极中性母线电流IDNC,直流滤波器首端电流IZT1,接地极电流IDEL,极母线电压UDL和极中性母线电压UDN;可选地,整流站100或逆变站200采集的模拟量信号还包括极中点电压UDM。采集的数字量信号包括:所有开关或刀闸的位置信号。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示意图,融冰电路包括第一电流通路和第二电流通路。
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或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其中,任一换流站作为本站,与本站对应的另一换流站为对站。
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通过一条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对站的另一直流极构成第二电流通路。
如果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构成第一电流通路,第一电流通路包括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本站的另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对站的两个直流极的极母线连接线。
如果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第一电流通路包括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至少两个阀组、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本站的另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至少两个阀组、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
第二电流通路包括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本站的接地极线路、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极母线与极中性母线、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直流线路、大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极母线与极中性母线、对站的接地极线路、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
如图2所示,整流站100作为本站,逆变站200作为对站。
第一电流通路经过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的第一高端阀组111和第一低端阀组112、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极母线(包括第一极母线隔离刀闸172)、极中性母线(包括第一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19)、直流线路连接线(包括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75、大地回线转换开关190和第二直流线路隔离刀闸183)、第一直流线路150、第二直流线路160、逆变站200的两个直流极的极母线连接线(包括第三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73和第四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83)。
第二电流通路经过逆变站200的第四直流极II220的第四低端阀组221和第四高端阀组222、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极母线(包括第四极母线隔离刀闸282)与极中性母线连接线(包括第四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229)、逆变站200的接地极线路214(包括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274)与接地极215或站内接地,第二直流线路160,大地,整流站100的接地极线路114(包括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74)与接地极115或站内接地、第二直流极II120的极母线(包括第二极母线隔离刀闸182)与极中性母线连接线(包括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29)、第二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31、第二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41。
直流线路150流过第一电流通路的电流,直流线路160同时流过第一电流通路和第二电流通路的电流,从而实现了对第一直流线路150的阻冰和第二直流线路160的融冰。通过对两个直流极的对称性操作,还可实现对第一直流线路150的融冰、第二直流线路160的阻冰。
图3是本申请图2实施例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在S110中,控制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或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任一换流站作为本站,与本站对应的另一换流站为对站。
如图2所示,整流站100作为本站,逆变站200作为对站。
整流站100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逆变站200短接的极母线或逆变站200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连接直流线路。具体而言,闭合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75、第二直流线路隔离刀闸183、大地回线转换开关190、第一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19和第一极母线隔离刀闸172,第一直流极I110连接直流线路。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开关或刀闸的初始状态为分位。
在连接直流线路和大地回线前,需先对阀组进行充电和连接操作。
具体而言,闭合第一高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1,第一高端阀组111充电,闭合第一高端阀组母线开关13、第一高端阀组阀组开关14,分开第一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11、第一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12,第一高端阀组111连接。
闭合第一低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2,第一低端阀组112充电;闭合第一低端阀组母线开关23、第一低端阀组阀组开关24,分开第一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21、第一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22,第一低端阀组112连接。
控制逆变站200的两个直流极的极母线短接,闭合第三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73、第四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83。
在S120中,控制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通过一条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对站的另一直流极构成第二电流通路。
需要指出的是,闭合开关或刀闸的顺序可以调整。
如图2所示,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通过一条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对站的另一直流极构成第二电流通路。
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二直流极II120连接大地回线。具体而言,闭合直流线路转换开关113、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84、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29、第二极母线隔离刀闸182,第二直流极II120连接大地回线。
控制逆变站200的第四直流极II220连接大地回线。具体而言,闭合接地极线路隔离刀闸213、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284、第四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229、第四极母线隔离刀闸282。
在连接大地回线前,需先对阀组进行充电和连接操作。具体而言,闭合第四高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234,第四高端阀组222充电;闭合第四高端阀组母线开关84、第四高端阀组阀组开关83,分开第四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81、第四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82,第四高端阀组222连接。闭合第四低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233,第四低端阀组221充电;闭合第四低端阀组母线开关73、第四低端阀组阀组开关74,分开第四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71、第四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72,第四低端阀组221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闭合开关或刀闸的顺序可以调整。
在S130中,控制第一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和第二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分别在所述第一电流通路和所述第二电流通路产生直流电流,进行直流线路融冰。
控制第一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控制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控制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的直流电流。
以整流站100为例,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的第一低端换流器2运行在整流状态,第一高端换流器1运行在逆变状态。
在解锁前,还需连接交流滤波器118。
控制第二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隔离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阀组,控制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控制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的直流电流。
闭合整流站100第二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41,分开第二高端阀组阀组开关43、第二高端阀组母线开关44,第二高端阀组122隔离。闭合第二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31,分开第二低端阀组母线开关33、第二低端阀组阀组开关34,第二低端阀组121隔离。
控制逆变站200的第四直流极II220的第四低端换流器7运行在整流状态,第四高端换流器8运行在逆变状态。
在解锁前,还需连接交流滤波器218。
需要指出的是,隔离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阀组与S110~S120的操作并无严格顺序,S130解锁顺序也无严格顺序,本实施例提供的顺序较优。
具体而言,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的直流电流,控制逆变站200的第四直流极II220的直流电流,进行融冰。一种较优的工况为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的直流电流为1.0pu或2小时过负荷电流,逆变站200的第四直流极II220的直流电流为0.6pu。由于逆变站200的第四直流极II220的直流电流流过大地,具体电流值可根据大地电流限制进行调整。
直流电流测量值可采用高端换流器直流侧的高压母线电流IDC1P、低压母线电流IDC1N,低端换流器直流侧的高压母线电流IDC2P、低压母线电流IDC2N,极母线电流IDL或极中性母线电流IDNC。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示意图。
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或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其中,任一换流站作为本站,与本站对应的另一换流站为对站。
本站的另一直流极通过一条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构成第二电流通路。
如果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构成第一电流通路,第一电流通路包括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本站的另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对站的两个直流极的极母线连接线。
如果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第一电流通路包括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至少两个阀组、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本站的另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至少两个阀组、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
第二电流通路包括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本站的接地极线路、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极母线与极中性母线、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直流线路、大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极母线与极中性母线、对站的接地极线路、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
如图4所示,第一电流通路经过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的第一高端阀组111和第一低端阀组112、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极母线(包括第一极母线隔离刀闸172),极中性母线(包括第一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19),直流线路连接线(包括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75、大地回线转换开关190和第二直流线路隔离刀闸183),第一直流线路150,第二直流线路160,逆变站200的两个直流极的极母线连接线(包括第三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73和第四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83)。
第二电流通路经过整流站100的第二直流极II120的第二低端阀组121和第二高端阀组122、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极母线(包括第二极母线隔离刀闸182)与极中性母线连接线(包括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29),整流站100的接地极线路114(包括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74)与接地极115或站内接地,第二直流线路160,大地,逆变站200的接地极线路214(包括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274)与接地极215或站内接地、第四直流极II220的极母线(包括第四极母线隔离刀闸282)与极中性母线连接线(包括第四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229)、第四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71、第二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81。
第一直流线路150流过第一电流通路电流、第二直流线路160同时流过第一电流通路和第二电流通路的电流,从而实现了对第一直流线路150的阻冰和第二直流线路160的融冰。通过对两个直流极的对称性操作,还可实现对第一直流线路150的融冰、第二直流线路160的阻冰。
图5是本申请图4实施例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在S210中,控制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或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任一换流站作为本站,与本站对应的另一换流站为对站。
如图4所示,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连接直流线路。具体而言,闭合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75、第二直流线路隔离刀闸183、大地回线转换开关190、第一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19和第一极母线隔离刀闸172,第一直流极I110连接直流线路。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开关或刀闸的初始状态为分位。
在连接直流线路和大地回线前,需先对阀组进行充电和连接操作。具体而言,闭合第一高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1,第一高端阀组111充电;闭合第一高端阀组母线开关13、第一高端阀组阀组开关14,分开第一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11、第一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12,第一高端阀组111连接。闭合第一低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2,第一低端阀组112充电;闭合第一低端阀组母线开关23、第一低端阀组阀组开关24,分开第一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21、第一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22,第一低端阀组112连接。
在逆变站200中,闭合第三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73、第四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83。
在S220中,控制本站的另一直流极通过一条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构成第二电流通路。
如图4所示,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二直流极II120连接大地回线。具体而言,闭合直流线路转换开关113、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84、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29、第二极母线隔离刀闸182,第二直流极II120连接大地回线。
在连接大地回线前,需先对阀组进行充电和连接操作。具体而言,闭合第二高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4,第二高端阀组122充电;闭合第二高端阀组母线开关44、第二高端阀组阀组开关43,分开第二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41、第二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42,第二高端阀组122连接。闭合第二低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3,第二低端阀组121充电;闭合第二低端阀组母线开关33、第二低端阀组阀组开关34,分开第二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31、第二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32,第四低端阀组121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S210~S220并无严格顺序,本实施例提供的顺序较优;每一步骤中,闭合开关或刀闸的顺序可以调整。
在S230中,控制第一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和第二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分别在所述第一电流通路和所述第二电流通路产生直流电流,进行直流线路融冰。
控制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控制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的直流电流。
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的第一低端换流器2运行在整流状态,第一高端换流器1运行在逆变状态。
在解锁前,还需连接交流滤波器118。
隔离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阀组,控制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控制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的直流电流。
闭合逆变站200第四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81,分开第四高端阀组阀组开关83、第四高端阀组母线开关84,第四高端阀组222隔离。闭合第四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71,分开第四低端阀组母线开关73、第四低端阀组阀组开关74,第四低端阀组221隔离。
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二直流极II120的第二高端换流器4运行在整流状态,第二低端换流器3运行在逆变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S230中的隔离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阀组与S210~S220的操作并无严格顺序,S230解锁顺序也无严格顺序,本实施例提供的顺序较优。
控制本站或/和对站的直流电流对本站和对站之间的直流线路进行融冰。具体而言,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的直流电流,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二直流极II120的直流电流,进行融冰。一种较优的工况为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的直流电流为1.0pu或2小时过负荷电流,整流站100的第二直流极II120的直流电流为0.6pu。由于整流站100的第二直流极II120的直流电流流过大地,具体电流值可根据大地电流限制进行调整。
直流电流测量值可采用高端换流器直流侧的高压母线电流IDC1P、低压母线电流IDC1N,低端换流器直流侧的高压母线电流IDC2P、低压母线电流IDC2N,极母线电流IDL或极中性母线电流IDNC。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示意图。
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或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其中,任一换流站作为本站,与本站对应的另一换流站为对站。
本站的另一直流极通过一条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构成第二电流通路。
如果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构成第一电流通路,第一电流通路包括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本站的另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对站的两个直流极的极母线连接线。
如果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第一电流通路包括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至少两个阀组、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本站的另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至少两个阀组、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
第二电流通路包括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本站的接地极线路、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极母线与极中性母线、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直流线路、大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极母线与极中性母线、对站的接地极线路、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
如图6所示,第一电流通路经过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的第一高端阀组111和第一低端阀组112、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极母线(包括第一极母线隔离刀闸172),极中性母线(包括第一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19),直流线路连接线(包括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75、大地回线转换开关190和第二直流线路隔离刀闸183),第一直流线路150,第二直流线路160,逆变站200的第三直流极I210的第三高端阀组211和第三低端阀组212、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极母线(包括第三极母线隔离刀闸272),极中性母线(包括第三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219),直流线路连接线(包括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275、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90和第四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83)。
第二电流通路经过整流站100的第二直流极II120的第二低端阀组121和第二高端阀组122、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极母线(包括第二极母线隔离刀闸182)与极中性母线连接线(包括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29),整流站100的接地极线路114(包括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74)与接地极115或站内接地,第二直流线路160,大地,逆变站200的接地极线路214(包括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274)与接地极215或站内接地、第四直流极II220的极母线(包括第四极母线隔离刀闸282)与极中性母线连接线(包括第四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229)、第四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71、第二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81。
上述操作中第一直流线路150流过第一电流通路电流、第二直流线路160同时流过第一电流通路和第二电流通路的电流,从而实现了对第一直流线路150的阻冰和第二直流线路160的融冰。通过对两个直流极的对称性操作,还可实现对第一直流线路150的融冰、第二直流线路160的阻冰。
图7是本申请图6实施例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在S310中,控制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或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任一换流站作为本站,与本站对应的另一换流站为对站。
如图6所示,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连接直流线路。具体而言,闭合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75、第二直流线路隔离刀闸183、大地回线转换开关190、第一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19和第一极母线隔离刀闸172,第一直流极I110连接直流线路。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开关或刀闸的初始状态为分位。
在连接直流线路和大地回线前,需先对阀组进行充电和连接操作。具体而言,闭合第一高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1,第一高端阀组111充电;闭合第一高端阀组母线开关13、第一高端阀组阀组开关14,分开第一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11、第一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12,第一高端阀组111连接。闭合第一低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2,第一低端阀组112充电;闭合第一低端阀组母线开关23、第一低端阀组阀组开关24,分开第一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21、第一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22,第一低端阀组112连接。
在连接直流线路和大地回线后,连接第一直流滤波器93。具体而言,闭合第一直流滤波器隔离刀闸171。
控制逆变站200的第三直流极I210连接直流线路。具体而言,闭合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275、第四直流线路隔离刀闸283、大地回线转换开关290、第三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219和第三极母线隔离刀闸272,第三直流极I210连接直流线路。
在连接直流线路和大地回线前,需先对阀组进行充电和连接操作。具体而言,闭合第三高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231,第三高端阀组211充电;闭合第三高端阀组母线开关53、第三高端阀组阀组开关54,分开第三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51、第三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52,第三高端阀组211连接。闭合第三低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232,第三低端阀组212充电;闭合第三低端阀组母线开关63、第三低端阀组阀组开关64,分开第三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61、第三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62,第三低端阀组212连接。
在连接直流线路和大地回线后,连接第三直流滤波器97。具体而言,闭合第三直流滤波器隔离刀闸271。
在S320中,控制本站的另一直流极通过一条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构成第二电流通路。
如图6所示,闭合逆变站200接地极线路隔离刀闸213。控制本站的另一直流极连接大地回线。
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二直流极II120连接大地回线。具体而言,闭合直流线路转换开关113、双极中性区隔离刀闸184、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129、第二极母线隔离刀闸182,第二直流极II120连接大地回线。
在连接大地回线前,需先对阀组进行充电和连接操作。具体而言,闭合第二高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4,第二高端阀组122充电;闭合第二高端阀组母线开关44、第二高端阀组阀组开关43,分开第二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41、第二高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42,第二高端阀组122连接。闭合第二低端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133,第二低端阀组121充电;闭合第二低端阀组母线开关33、第二低端阀组阀组开关34,分开第二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31、第二低端阀组第二旁通开关32,第四低端阀组121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S310~S320并无严格顺序,本实施例提供的顺序较优;每一步骤中,闭合开关或刀闸的顺序可以调整。
在S330中,控制第一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和第二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分别在所述第一电流通路和所述第二电流通路产生直流电流,进行直流线路融冰。
控制本站的一个直流极和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两个阀组运行且本站的一个直流极和对站的一个直流极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控制本站的一个直流极和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两个阀组的换流器的直流电流。
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的第一低端换流器2或/和第一高端换流器1运行在整流状态,控制逆变站200的第三直流极I210的第三低端换流器6或/和第三高端换流器5运行在逆变状态。
在解锁前,还需连接交流滤波器118和交流滤波器218。
隔离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阀组,控制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控制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的直流电流。
闭合逆变站200第四高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81,分开第四高端阀组阀组开关83、第四高端阀组母线开关84,第四高端阀组222隔离。闭合第四低端阀组第一旁通开关71,分开第四低端阀组母线开关73、第四低端阀组阀组开关74,第四低端阀组221隔离。
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二直流极II120的第二高端换流器4运行在整流状态,第二低端换流器3运行在逆变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S330中的隔离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阀组与S310~S320的操作并无严格顺序,S330的解锁顺序也无严格顺序,本实施例提供的顺序较优。
控制本站或/和对站的直流电流对本站和对站之间的直流线路进行融冰。
具体而言,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的直流电流,控制整流站100的第二直流极II120的直流电流,进行融冰。一种较优的工况为整流站100的第一直流极I110的直流电流为直流输电系统的实际需求电流,整流站100的第二直流极II120的直流电流为1.0pu。由于整流站100的第二直流极II120的直流电流流过大地,具体电流值可根据大地电流限制进行调整。
直流电流测量值可采用高端换流器直流侧的高压母线电流IDC1P、低压母线电流IDC1N,低端换流器直流侧的高压母线电流IDC2P、低压母线电流IDC2N,极母线电流IDL或极中性母线电流IDNC。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检测单元310用于检测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参数,包括高端换流器直流侧的高压母线电流IDC1P、低压母线电流IDC1N,低端换流器直流侧的高压母线电流IDC2P、低压母线电流IDC2N,极母线电流IDL,极中性母线电流IDNC,直流滤波器首端电流IZT1,接地极电流IDEL,极母线电压UDL和极中性母线电压UDN,开关和刀闸位置信号。
控制单元320基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参数控制本站的一个直流极连接直流线路;控制对站的两个直流极的极母线短接,或者控制对站的一个直流极连接直流线路;如果控制对站的两个直流极的极母线短接,控制对站的另一直流极连接大地回线;如果控制对站的一个直流极连接直流线路,控制对站的一个直流极连接接地极线路或站内接地;控制本站的另一直流极连接大地回线;如果控制对站的两个直流极的极母线短接,控制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如果控制对站的一个直流极连接直流线路,控制本站的一个直流极和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两个阀组运行且本站的一个直流极和对站的一个直流极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如果控制对站的两个直流极的极母线短接,隔离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阀组,控制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或者隔离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阀组,控制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如果所述控制对站的一个直流极连接直流线路,隔离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阀组,控制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控制本站或/和对站的直流电流对本站和对站之间的直流线路进行融冰。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换流站,所述换流站包括双直流极、大地回线转换开关、第一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所述直流极包括至少两个阀组,每个阀组包括至少一个换流器,所述电路包括:
第一电流通路,本站的直流极通过所述第一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所述大地回线转换开关、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或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所述第一电流通路,所述任一换流站作为本站,与所述本站对应的另一换流站为对站;
第二电流通路,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通过所述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一条所述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构成所述第二电流通路;或者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通过所述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一条所述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构成所述第二电流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中,如果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构成第一电流通路,所述第一电流通路包括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所述本站的另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对站的两个直流极的极母线连接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中,如果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所述第一电流通路包括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至少两个阀组、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所述本站的另一个直流极的直流线路、所述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至少两个阀组、所述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极母线、极中性母线、直流线路连接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第二电流通路包括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连接线、所述本站的接地极线路、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极母线与极中性母线,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直流线路,大地,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极母线与极中性母线、所述对站的接地极线路、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
5.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换流站,所述换流站包括双直流极、大地回线转换开关、第一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所述直流极包括至少两个阀组,每个阀组包括至少一个换流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本站的直流极通过所述第一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所述大地回线转换开关、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或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所述任一换流站作为本站,与所述本站对应的另一换流站为对站;
控制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通过所述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一条所述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构成第二电流通路;或者控制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通过所述第二直流极中性母线开关、一条所述直流线路、接地极线路、大地和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构成所述第二电流通路;
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和所述第二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分别在所述第一电流通路和所述第二电流通路产生直流电流,进行所述直流线路融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如果所述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短接的极母线构成第一电流通路,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包括:
控制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
控制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的直流电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如果所述本站的直流极通过两条直流线路和对站相应的直流极构成第一电流通路,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包括:
控制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和所述对站的一个直流极的单个阀组或至少两个阀组运行且所述本站的一个直流极和所述对站的一个直流极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如果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通过一条所述直流线路、接地线和所述对站的另一直流极的旁通电路构成第二电流通路,所述控制所述第二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包括:
控制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分别运行在整流和逆变状态;
控制所述本站的另一直流极的两个阀组的换流器的直流电流。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旁通电路包括:
所述阀组的旁通开关或旁通刀闸。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两个阀组包括串联连接的高端阀组和低端阀组,所述高端阀组靠近极母线,所述低端阀组靠近极中性母线。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阀组为电流源型阀组或电压源型阀组,所述电流源型阀组包括电网换相换流器,所述电压源型阀组包括电压源换流器。
12.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装置,应用如权利要求5至11之任一项所述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参数;
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参数,操作所述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开关或刀闸形成第一电流通路和第二电流通路;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和第二电流通路的换流器工作,分别在所述第一电流通路和所述第二电流通路产生直流电流,进行所述直流线路融冰。
CN202110719677.0A 2021-06-28 2021-06-28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Active CN113471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9677.0A CN113471918B (zh) 2021-06-28 2021-06-28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9677.0A CN113471918B (zh) 2021-06-28 2021-06-28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1918A CN113471918A (zh) 2021-10-01
CN113471918B true CN113471918B (zh) 2022-12-13

Family

ID=77873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9677.0A Active CN113471918B (zh) 2021-06-28 2021-06-28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191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322A (zh) * 2008-04-09 2008-12-17 国网直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换流站交流进线融冰接线方案
CN101383494A (zh) * 2008-10-17 2009-03-11 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线路融冰的直流控制保护方法
CN109347136A (zh) * 2018-11-23 2019-02-15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在线退出装置及方法
CN110970879A (zh) * 2019-12-26 2020-04-07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特高压直流低端换流器阀区接地故障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5322A (zh) * 2008-04-09 2008-12-17 国网直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换流站交流进线融冰接线方案
CN101383494A (zh) * 2008-10-17 2009-03-11 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线路融冰的直流控制保护方法
CN109347136A (zh) * 2018-11-23 2019-02-15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在线退出装置及方法
CN110970879A (zh) * 2019-12-26 2020-04-07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特高压直流低端换流器阀区接地故障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1918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0879B (zh) 特高压直流低端换流器阀区接地故障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8683207B (zh) 一种混合直流换流器阀组在线投入电路和投入方法及装置
CN113054679B (zh)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接地故障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8199571A (zh) 一种换流器保护电路和保护方法及装置
JPH0866056A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EP3691108B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US11309787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10995038A (zh) 换流器mmc及基于mmc的直流故障隔离方法和系统
CN112640238B (zh) 用于识别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的故障并且生成用于直流断路器的触发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EP0209087B1 (en) Power supply installation for dc electric railroad
CN113471918B (zh)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3054678B (zh) 特高压直流高端换流器阀区接地故障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4337335B (zh) 混合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2544024A (zh) Hvdc传输方案
CA2156688C (en) Converter connection with a balancing circuit
CN214755544U (zh) 一种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器隔离电路
CN115603255A (zh)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融冰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2787347B (zh) 混合直流换流器阀组在线退出电路、退出方法及退出装置
CN110165641B (zh)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断路器的重合方法
CN113659603B (zh) 混合直流换流器故障闭锁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HU211050B (en) Method and connection arrangement for rectifier substation for current supply of direct-current railway vehicles
CN112787349B (zh) 混合直流换流器阀组在线退出方法及退出装置
CN112787348A (zh) 混合直流换流器阀组在线投入电路、投入方法及投入装置
RU2115990C1 (ru) Тяговая подстанция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тока
CN115378018A (zh) 一种并联电压源型阀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