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8897A - 一种提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8897A
CN113468897A CN202010237430.0A CN202010237430A CN113468897A CN 113468897 A CN113468897 A CN 113468897A CN 202010237430 A CN202010237430 A CN 202010237430A CN 113468897 A CN113468897 A CN 113468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remaining time
reminding
reach
acqui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74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宇
汪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743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889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8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88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54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 G06K7/108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by scanning of the records by radiation in the optical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further details of bar or optical code scann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consisting of a wireless interrogation device in combination with a device for optically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rketing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其中,系统包括服务器和多个采集设备;多个采集设备依次设置于传送路径上,用于依次采集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并提供给服务器;服务器,用于根据依次上传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向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目标剩余时间。据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阶段性地获知感兴趣的对象的到达时间,进而可及时、从容地处置对象。这可为用户提供一种针对对象的到达时间的多点位提醒机制,有效节省用户时间,并提高对象的处置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提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各大航班都会提供行李托运服务,乘客可在下飞机后去机场中的行李提取区拿取行李。
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乘客都因为担心别人拿错或不愿错过自己的行李,而选择在行李提取区等待行李,这不仅浪费乘客的时间,还会造成行李提取区的人流拥挤,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提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以提高对象的处置效率,节省用户的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醒系统,包括服务器和多个采集设备;
所述多个采集设备依次设置于传送路径上,用于在第一对象于所述传送路径上被传送的过程中,依次采集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并提供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依次上传所述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在所述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向所述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所述第一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目标剩余时间,所述目标剩余时间为所述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提醒方法,包括:
在第一对象于传送路径上被传送的过程中,利用多个采集设备依次采集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根据依次上传所述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向所述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所述第一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目标剩余时间;
其中,所述目标剩余时间为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以用于:
在第一对象于传送路径上被传送的过程中,利用多个采集设备依次采集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根据依次上传所述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向所述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所述第一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目标剩余时间;
其中,所述目标剩余时间为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提醒系统,包括服务器和扫码设备;
所述扫码设备,用于在指定位置对至少一个对象进行扫码,并将扫码获得的对象身份信息提供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扫码设备当前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识别当前到达所述指定位置的目标对象;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向所述目标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所述目标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提醒方法,包括:
接收扫码设备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所述扫码设备设置于指定位置上;
根据所述对象身份信息,从至少一个对象中,识别当前到达所述指定位置的目标对象;
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向所述目标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所述目标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以用于:
接收扫码设备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所述扫码设备设置于指定位置上;
根据所述对象身份信息,从至少一个对象中,识别当前到达所述指定位置的目标对象;
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向所述目标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所述目标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前述的提醒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传送路径上依次设置多个采集设备,并在对象被传送的过程中,利用多个采集设备采集对象的属性数据;基于多个采集设备的设置位置,可分别确定出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并可向对象关联的用户提醒部分或全部地剩余时间。据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至少一个对象被传送的过程中,分别对至少一个对象进行至少一次的到达时间提醒,这使得用户可阶段性地获知感兴趣的对象的到达时间,进而可及时、从容地处置对象。这可为用户提供一种针对对象的到达时间的多点位提醒机制,有效节省用户时间,并提高对象的处置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提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目前,在乘客拿取行李的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人流聚集等问题。为改善这些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在传送路径上依次设置多个采集设备,并在对象被传送的过程中,利用多个采集设备采集对象的属性数据;基于多个采集设备的设置位置,可分别确定出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并可向对象关联的用户提醒部分或全部地剩余时间。据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至少一个对象被传送的过程中,分别对至少一个对象进行至少一次的到达时间提醒,这使得用户可阶段性地获知感兴趣的对象的到达时间,进而可及时、从容地处置对象。这可为用户提供一种针对对象的到达时间的多点位提醒机制,有效节省用户时间,并提高对象的处置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服务器10和多个采集设备20。多个采集设备20分别与服务器10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提醒系统可应用于各种对象处置场景中,例如,机场行李分发场景、物流场景等等,本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需要处置的对象30可能不完全相同。本实施例中,对象30包括但不限于行李、物流物品等。
本实施例中,多个采集设备20可依次部署在预置的传送路径上。其中,部署在预置的传送路径上,可理解为部署在能够采集到传送路径上传送的对象的属性数据的位置。在此,对采集设备20与传送路径之间的距离不作限定。另外,传送路径可跨于一个或多个区域,例如,物流场景中,传输路径可跨省、跨国。当然,传送路径还可以采用其它规格,例如,机场行李分发场景中,传送路径可以是机场的行李传送带形成的路径,本实施例对传送路径的规格不作限定。
实际应用中,可将部署好的多个采集设备20对传送路径的覆盖位置,确定为提醒位置。这里的提醒位置可理解为对象在传送路径上可被采集到属性数据的位置。其中,一个提醒位置可对应部署一个或多个采集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采集设备20包括但不限于图像采集设备或身份识别设备,其中,身份识别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扫码设备或芯片阅读器等。
另外,根据不同的提醒精度需求,可灵活设定多个采集设备20的密度以及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等。而且,不同类型的采集设备20可在传送路径上混合部署。
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对象30将于传送路径进行传送。
对多个采集设备20来说,可在至少一个对象30的移动过程中,采集属性数据。
实际应用中,在对象30移动到采集设备20的采集范围内时,采集设备20可采集该对象30的属性数据。
值得说明的是,在至少一个对象30的移动过程中,对单个采集设备20来说,可能会在不同时间分别采集到不同对象30的属性数据,而对单个对象30来说,则可能在不同时间经过不同的采集设备20。另外,多个采集设备20的采集范围并不必须是连续地,也即,至少一个对象30可在所有采集设备20的采集范围之外移动,这并不会影响本实施例的提醒方案的准确性。
其中,属性数据可以是能够表征对象30属性的各种数据。不同对象30的属性数据不同。本实施例中,对象30属性可包括但不限于外形属性、身份标识属性等,本实施例不限定对象30属性的具体类型。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设定。
采集设备20可在采集到属性数据时,将属性数据提供给服务器10。
实际应用中,可尽量缩短该数据传输过程,以保证服务器10中后续数据处理的即时性。当然,采集设备20也可为属性数据配置时间戳等信息,以表征属性数据的采集时间,服务器10可基于采集时间进行后续数据处理。
由于对至少一个对象30的处理方案相似,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以第一对象为例进行技术方案的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对象可以是至少一个对象30中的任意一个。
在第一对象被传送的过程中,多个采集设备20可依次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并提供给服务器10。
对服务器10来说,可根据依次上传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30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其中,多个采集设备20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是可预先确定的。一些情况下,多个采集设备20可部署在应用场景中的固定位置,这种情况下,采集设备20的固定位置即为其设置位置。另一些情况下,若多个采集设备20的部署位置不固定,则可通过对采集设备20进行定位,将定位位置确定为设置位置。本实施例中,对定位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利用位置固定的无线设备进行与采集设备20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从而根据无线信号对采集设备20进行定位。
正如前文提及的,对于第一对象来说,其可能在不同的时间经过不同的采集设备20,基于此,服务器10可在第一对象依次经过多个采集设备20时,分别计算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对应于前文提及的传送路径上的多个提醒位置,服务器10可在第一对象达到多个提醒位置时,分别确定第一对象达到目标位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据此,可获得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实际应用中,与多个采集设备的在传送路径上的排列顺序适配地,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将是递减的。
例如,在机场行李分发场景中,行李依次通过多个采集设备,服务器10可逐步确定出行李到达行李提取区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如30分钟、20分钟、5分钟等。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不同的对象30,各自对应的目标位置可以不完全相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此基础上,服务器10可向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目标剩余时间,目标剩余时间为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实际应用中,服务器10可将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中的部分或全部推送给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以提醒目标用户关注第一对象的到达时间。当然,服务器10也可对多个剩余时间进行进一步处理,生成其它形式的提醒信息,并发送给目标用户。例如,“您的行李将于30分钟后达到”、“您的行李已于10:03到达”等等。本实施例中对提醒信息的形式不作限定。
其中,服务器10中可预先存储对象30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可根据权属关系或者是定制关系等确定对象30与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值得说明的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对第一对象到达对应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感兴趣的用户可能不完全相同。
例如,在机场行李分发场景中,对第一对象到达对应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感兴趣的用户可能是乘客或机场工作人员等。
实际应用中,服务器可在计算出目标剩余时间时,即时地向目标用户提醒目标剩余时间,以保证提醒的准确度。
承接上述的机场行李分发场景下的示例,服务器可将目标剩余时间“30分钟”即时地推送给行李关联的乘客,以提醒乘客其行李将在30分钟后到达。另外,服务器还可将20分钟、5分钟等分别推送给该乘客。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传送路径上依次设置多个采集设备,可在对象被传送的过程中,利用多个采集设备采集对象的属性数据;基于多个采集设备的设置位置,可分别计算出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并可将计算出的部分或全部剩余时间发送给对象关联的用户,以提醒用户关注对象的到达时间。据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在至少一个对象被传送的过程中,分别对至少一个对象进行至少一次到达时间提醒,这使得用户可及时获知感兴趣的对象的到达时间,进而可及时、从容地处置对象。这可为用户提供一种针对对象的到达时间的多点位提醒机制,有效节省用户时间,并提高对象的处置效率。
在上述或下述实施例中,提醒系统中还可包含多个终端设备40,多个终端设备40也分别与服务器10通信连接。
对于终端设备40来说,可响应于提醒方式设置操作,确定自身的使用用户对应的提醒方式,并将提醒方式上传至服务器10。
其中,提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对所有的剩余时间进行提醒、对最小的N个剩余时间进行提醒、对预设时段内的剩余时间或者对小于预设时间阈值的N个剩余时间进行提醒;N为小于计算出的剩余时间的个数的正整数。
基于此,用户可对提醒方式进行个性化定制,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接收提醒。
对服务器10来说,可获取到多个终端设备的使用用户各自设定的提醒方式。
服务器10可按照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提醒方式,从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选择与目标提醒方式适配的目标剩余时间,并将目标剩余时间发送给目标用户的终端设备。
例如,用户可设定提前30分钟开始进行提醒,这种情况下,服务器10可将多个剩余时间中,小于或等于30分钟的剩余时间发送给用户。
又例如,用户可设定只在到达前30分钟左右(+/-5分钟)这一时段进行提醒,这种情况下,服务器10可仅将多个剩余时间中,位于25分钟-35分钟之间的剩余时间发送给用户。
本实施例中,可支持用户对提醒方式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器可基于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按照用户定制的提醒方式,对用户感兴趣的对象进行达到时间提醒。这使得提醒方案可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偏好,从而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地实现提醒。
在上述或下述实施例中,服务器10可确定多个采集设备20是否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本实施例中,若第一采集设备为身份识别设备,在服务器10接收到第一采集设备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的情况下,若对象身份信息与第一对象的预置身份标识匹配,则服务器10可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其中,对象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身份ID、注册时间、注册地点等等。
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对象30可携带身份标签。身份标签包括但不限于纸质标签、电子标签或芯片等。身份标签用于承载对象身份信息。
其中,身份识别设备可在至少一个对象30的移动过程中,从至少一个对象30各自携带的身份标签中采集对象身份信息。
正如前文提及的,身份识别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扫码设备或芯片阅读器等,以下将分别以扫码设备和芯片阅读器为例,说明身份识别设备采集对象身份信息的方案。
对于扫码设备来说,可对经过的对象30进行扫码,并将扫码信息作为对象身份信息。
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对象30携带的身份标签可以是电子标签或纸质标签。
扫码设备对身份标签进行扫码,可获取到身份标签承载的对象身份信息。
实际应用中,扫码设备可由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以进行人工扫码。也可部署在预置的传送路径上,对经过的对象30进行自动扫码。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对芯片阅读器来说,可对经过的对象30进行芯片阅读,从芯片中读取对象身份信息。
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对象30需要携带包含对象身份信息的芯片。例如,RFID芯片等。
实际应用中,可在对至少一个对象30的处置过程结束后,回收至少一个对象30携带的芯片,以节省成本。当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身份识别设备可将采集到的对象身份信息上报给服务器10,而,服务器10中可预先存在至少一个对象各自对应的预置身份标识。
基于此,服务器10可计算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对象身份信息与至少一个对象各自对象的预置身份标识之间的匹配度,进而确定出与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对象身份信息匹配的对象。因此,服务器10可确定出第一采集设备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是否为第一对象的对象身份信息。
据此,可利用身份识别设备采集对象身份信息,并根据对象身份信息,确定至少一个采集设备20是否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若第一采集设备为图像采集设备,服务器10可在接收到第一采集设备上报的对象图像的情况下,从对象图像中提取对象特征信息;若提取到的对象特征信息与第一对象的标准特征信息匹配,则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其中,图像采集设备可在至少一个对象30的移动过程中,采集对象图像。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维度可包括全局维度或局部维度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应地,对象特征信息中包括全局特征信息或局部特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基于此,针对第一对象,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对象图像中可包括全局图像或局部图像中的一种或多种。另外,针对第一对象,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对象图像的数量可以是一张或多张。
实际应用中,服务器10可在至少一个对象30开始移动过程之前,获取至少一个对象30的标准对象图像,并从标准对象图像中提取并存储标准特征信息。
例如,在机场行李分发场景中,可在乘客办理行李托运的过程中,利用托运区中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行李的标准行李图像,服务器10在获取到标准行李图像的情况下,可从中提取行李对应的标准特征信息,并存储该行李对应的标准特征信息,以在行李的移动过程中,对行李进行重识别。
基于此,服务器10可基于至少一个对象30各自对应的标准特征信息,计算提取到的对象特征信息与至少一个标准特征信息之间的匹配度,进而确定出与提取到的对象特征信息匹配的对象。因此,服务器10可确定出第一采集设备上报的对象图像是否为第一对象的对象图像。
实际应用中,服务器10可采用对象识别模型识别经过各图像采集设备的目标对象30。对象30识别模型可采用重识别(re-identification,Re-ID)技术,实现对经过各图像采集设备的对象的识别。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据此,可利用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对象图像,进行对象的重识别,以确定至少一个采集设备20是否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10可根据第一采集设备的类型,采用适配的方案确定第一采集设备是否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这样,服务器可在确定出多个采集设备20是否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从而可在多个采集设备20依次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时,分别确定出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可采用多种实现方式确定出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服务器10中可预先构建采集设备与剩余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正如前文提及的,服务器10可通过预先定位等方式预先确定多个采集设备20的设置位置。在此基础上,服务器10可确定多个采集设备20各自在传送路径上对应的提醒位置,并分布计算从各提醒位置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作为多个采集设备20各自对应的剩余时间,从而构建出采集设备与剩余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
据此,服务器10可在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的情况下,基于采集设备与剩余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第一采集设备对应的剩余时间,作为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的第一剩余时间;其中,第一采集设备为多个采集设备20中的任意一个。
也即是,服务器10可在任意一个采集设备20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时,将该采集设备20对应的剩余时间,作为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这样,可在多个采集设备20依次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时,分别确定出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器10可根据采集到对象的属性数据的多个采集位置20对应的剩余时间,分别确定出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服务器10可在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确定第一对象的第一移动位置;根据第一移动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计算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的第一剩余时间;其中,第一采集设备为多个采集设备20中的任意一个,第一移动位置为依次确定出的多个移动位置中的任意一个。
其中,确定第一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的方案可参考前文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若第一采集设备的设置位置位于预置的传送路径上,则可将第一采集设备的设置位置,作为第一对象的移动位置。
若第一采集设备的设置位置与预置的传送路径之间的距离超过预设的距离阈值,则可计算第一采集设备与第一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出第一对象的移动位置。在不同的设备类型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计算采集设备20与第一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例如,对于图像采集设备,可根据标定参数,确定该相对位置,而对于芯片阅读器,则可根据芯片阅读过程中的无线信号,确定该相对位置。
据此,可在多个采集设备20各自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时,分别确定出第一对象的多个移动位置。
服务器10可根据分别确定第一对象的多个移动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从而分别计算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第一对象的传送方式,确定至少一个对象30的移动速度。
例如,若传送方式为传送带匀速方式,则可直接将匀速移动速度,作为至少一个对象30的移动速度。
又例如,若传送方式为非匀速传送方式,则可根据传送工具的加速度或历史传送速度等,计算第一对象的移动速度。还可将传送工具的最大速度、最小速度或平均速度等,作为第一对象的移动速度。
当然,在该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对象的移动速度的方式并不限于此。
基于此,可根据第一对象的多个移动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对象的移动速度,分别计算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在该实现方式中,可根据多个采集设备的设置位置,确定对象的移动位置,这尤其适用于采集设备的设置位置不固定的情况,在采集设备的设置位置发生变化时,依然可以准确地确定出对象到达对应目标位置的多个剩余时间,保证提醒的准确性。
当然,本实施例中,服务器10还可采用其它实现方式逐步确定出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据此,本实施例中,可在至少一个对象30的移动过程中,实时地、准确地确定出至少一个对象30到达对应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从而及时地、准确地提醒用户关注感兴趣的对象的到达时间,这使得用户可以及时、从容的处置其感兴趣的对象,不再需要浪费时间等待对象,这可有效提高对象处置效率,节省用户时间。
图2为本申请一示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参考图2,以下将以机场行李分发场景为例,进行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
在航班起飞前,乘客可按照标准流程在值机柜台办理托运行李的手续,值机柜台的工作人员,可利用值机柜台处设置的图像采集设备对行李进行安检扫描,并全方位采集行李图片。另外,工作人员还可为乘客办理登记卡和行李托运卡。其中,值机柜台处的图像采集设备可将采集到的行李图片提供给服务器,工作人员还可将登记卡和行李托运卡提供给服务器。
服务器可根据值机柜台处的图像采集设备提供的行李图片,提取行李的标准特征信息并进行存储;还可建立行李与乘客之间的关联关系并进行存储。
在机场中,可在预置的行李运输路径(通常为行李传送带)上选定多个提醒位置,例如,行李下飞机的位置、行李在航站楼下货的位置、行李到达取货转盘的位置等等。并可为多个提醒位置分别部署图像采集设备。例如,多个图像采集设备可按照多个提醒位置,依次安装在行李传送带上。图像采集设备可基于采集条件自动采集行李图像。
在一架行李载运飞机到达机场后,其载运的若干行李将开始移动。以其中一件行李为例,该行李将首先经过行李下飞机的提醒位置,该提醒位置上的图像采集设备a在采集到该行李的行李图片时,将行李图片提供给服务器,服务器可基于接收到的行李图片以及存储的若干行李的标准特征信息,对该行李进行重识别。在确定图像采集设备a下当前通过的行李为A的情况下,可将图像采集设备a的设置位置,作为行李A当前的移动位置;还可计算行李A到达行李提取区所需的剩余时间,例如,30分钟。进而,可生成行李A的提醒信息。
服务器还可查询行李A关联的乘客,并将行李A的提醒信息推送给该乘客,以告知该乘客行李的预计到达时间为30分钟。
在行李A后续的移动过程中,其还可能被行李在航站楼下货的位置或行李到达取货转盘的位置等提醒位置上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到行李图片,服务器可实时地感知到行李A正在通过哪个提醒位置,并可在各个提醒位置上分别对行李A进行到达时间的提醒。例如,在行李通过行李在航站楼下货的位置时,向行李A关联的乘客推送行李A将在20分钟后达到的消息,在行李通过行李到达取货转盘的位置时,向行李A关联的乘客推送行李A将在5分钟后达到的消息。
当然,在各提醒位置上均进行提醒的操作,并不是必须的。可根据乘客的个性化定制或其它需求灵活设定提醒时机。
据此,乘客可基于提醒信息提示的到达时间确定提取行李的时间,这样,乘客可实时地掌握其行李的到达时间,无需在行李提取区等候行李,且不会错过行李的到达时间。从而,乘客可合理按照行李运输期间的活动,有效节省乘客的时间,并可分散提取行李,以避免人流拥挤。
图3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提醒方法可以由一提醒装置来执行,该提醒装置可以实现为软件或实现为软件和硬件的组合,该提醒装置可集成设置在计算设备中。如图3所示,该提醒方法包括:
步骤300、在第一对象于传送路径上被传送的过程中,利用多个采集设备依次采集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步骤301、根据依次上传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步骤302、向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目标剩余时间;
其中,目标剩余时间为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步骤302,包括:
利用目标用户的终端设备,获取目标用的提醒方式;
按照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提醒方式,从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选择与目标提醒方式适配的目标剩余时间,并将目标剩余时间发送给目标用户的终端设备。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提醒方式包括对所有的剩余时间进行提醒、对最小的N个剩余时间进行提醒、对预设时段内的剩余时间进行提醒或者对小于预设时间阈值的N个剩余时间进行提醒;
其中,N小于确定出的剩余时间的个数,且为正整数。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步骤301,包括:
在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的情况下,基于采集设备与剩余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第一采集设备对应的剩余时间,作为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的第一剩余时间;
其中,第一采集设备为多个采集设备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步骤301,包括:
在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确定第一对象的第一移动位置;
根据第一移动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计算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的第一剩余时间;
其中,第一采集设备为多个采集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第一移动位置为依次确定出的多个移动位置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采集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设备,属性数据包括对象图像,该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第一采集设备上报的对象图像的情况下,从对象图像中提取对象特征信息;
若提取到的对象特征信息与第一对象的标准特征信息匹配,则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对象特征信息中包括全局特征信息或局部特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对象上携带有身份标签,采集设备包括身份识别设备,属性数据包括对象身份信息,该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第一采集设备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的情况下,若对象身份信息与第一对象的预置身份标识匹配,则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身份识别设备包括扫码设备或芯片阅读器中的一种或多种,身份标签包括纸质标签、电子标签或芯片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对象包括行李或物流物品。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关于提醒方法的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细节,可参考前述提醒系统中的详细描述,为节省篇幅,在此不再赘述,但这不应造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可以是同一设备,或者,该方法也由不同设备作为执行主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300、301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图4为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40和处理器41;
存储器40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41与存储器40耦合,用于执行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以用于:
在第一对象于传送路径上被传送的过程中,利用多个采集设备依次采集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根据依次上传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向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目标剩余时间;
其中,目标剩余时间为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41在向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目标剩余时间时,用于:
利用目标用户的终端设备,获取目标用的提醒方式;
按照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提醒方式,从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选择与目标提醒方式适配的目标剩余时间,并将目标剩余时间发送给目标用户的终端设备。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提醒方式包括对所有的剩余时间进行提醒、对最小的N个剩余时间进行提醒、对预设时段内的剩余时间进行提醒或者对小于预设时间阈值的N个剩余时间进行提醒;
其中,N小于确定出的剩余时间的个数,且为正整数。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41在根据依次上传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时,用于:
在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的情况下,基于采集设备与剩余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将第一采集设备对应的剩余时间,作为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的第一剩余时间;
其中,第一采集设备为多个采集设备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处理器41在根据依次上传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时,用于:
在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确定第一对象的第一移动位置;
根据第一移动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计算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的第一剩余时间;
其中,第一采集设备为多个采集设备中的任意一个,第一移动位置为依次确定出的多个移动位置中的任意一个。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采集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设备,属性数据包括对象图像,处理器41还用于:
在接收到第一采集设备上报的对象图像的情况下,从对象图像中提取对象特征信息;
若提取到的对象特征信息与第一对象的标准特征信息匹配,则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对象特征信息中包括全局特征信息或局部特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对象上携带有身份标签,采集设备包括身份识别设备,属性数据包括对象身份信息,处理器41还用于:
在接收到第一采集设备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的情况下,若对象身份信息与第一对象的预置身份标识匹配,则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身份识别设备包括扫码设备或芯片阅读器中的一种或多种,身份标签包括纸质标签、电子标签或芯片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对象包括行李或物流物品。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关于计算设备的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细节,可参考前述的提醒系统相关实施例中针对服务器的描述,为节省篇幅,在此不再赘述,但这不应造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损失。
进一步,如图4所示,该计算设备还包括:通信组件42、电源组件43等其它组件。图4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计算设备只包括图4所示组件。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可由计算设备执行的各步骤。
图5为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提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该提醒系统,包括服务器50和扫码设备51;
扫码设备51,用于在指定位置对至少一个对象52进行扫码,并将扫码获得的对象身份信息提供给服务器;
服务器50,用于根据扫码设备51当前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识别当前到达指定位置的目标对象;确定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向目标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提醒系统与图1相关实施例中提供的提醒系统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仅在预置的传送路径上选定一个提醒位置,也即本实施例中的指定位置。
例如,在机场行李分发场景中,可将行李载运飞机的到达位置,也即行李下飞机的位置,作为指定位置。
本实施例中,可由人工进行扫码操作,以利用扫码设备51采集至少一个对象52的对象身份信息。
这样,服务器50可根据扫码设备51当前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确定出当前到达指定位置的目标对象。
服务器50中可预置指定位置对应的剩余时间,这样,服务器50可直接确定出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服务器50也可实时地确定目标对象被扫码时与指定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确定出目标对象的当前移动位置,进而计算出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服务器50可基于至少一个对象到达对应目标位置的剩余时间,分别生成提醒消息,并发送给至少一个对象各自关联的用户的终端设备53,以提醒用户其感兴趣的对象的到达时间。
本实施例中,可基于指定位置上设置的扫码设备,及时、准确地感知到至少一个对象是否到达指定位置,并在至少一个对象到达指定位置时,分别确定至少一个对象到达对应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并对至少一个对象进行到达时间提醒。用户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不会错过对象,这可有效提高对象的处置效率,节省用户的时间。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其它技术细节可参考图1相关实施例中的描述,为节省篇幅,在此不再赘述,但这不应造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损失。
图6为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提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6,该方法包括:
步骤600、接收扫码设备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扫码设备设置于指定位置上;
步骤601、根据对象身份信息,从至少一个对象中,识别当前到达指定位置的目标对象;
步骤602、确定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步骤602、向目标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相关技术细节可参考图1及图6相关实施例中的描述,为节省篇幅,在此不再赘述,但这不应造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损失。
图7为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该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70和处理器71;
存储器70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
处理器70与存储器71耦合,用于执行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以用于:
接收扫码设备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扫码设备设置于指定位置上;
根据对象身份信息,从至少一个对象中,识别当前到达指定位置的目标对象;
确定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向目标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相关技术细节可参考图1及图6相关实施例中的描述,为节省篇幅,在此不再赘述,但这不应造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损失。
进一步,如图7所示,该计算设备还包括:通信组件72、电源组件73等其它组件。图7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计算设备只包括图7所示组件。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可由计算设备执行的各步骤。
其中,图4和7中的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计算平台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计算平台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其中,图4和7中的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便于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3G、4G/LTE、5G等移动通信网络,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其中,图4和7中的电源组件,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和多个采集设备;
所述多个采集设备依次设置于传送路径上,用于在第一对象于所述传送路径上被传送的过程中,依次采集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并提供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依次上传所述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在所述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向所述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所述第一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目标剩余时间,所述目标剩余时间为所述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终端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响应于提醒方式设置操作,确定自身的使用用户对应的提醒方式,并将所述提醒方式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按照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提醒方式,从所述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选择与所述目标提醒方式适配的目标剩余时间,并将所述目标剩余时间发送给所述目标用户的终端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方式包括对所有的剩余时间进行提醒、对最小的N个剩余时间进行提醒、对预设时段内的剩余时间进行提醒或者对小于预设时间阈值的N个剩余时间进行提醒;
其中,N小于所述确定出的剩余时间的个数,且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在逐步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时,用于:
在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的情况下,基于采集设备与剩余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采集设备对应的剩余时间,作为所述第一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一剩余时间;
其中,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为所述多个采集设备中的任意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在逐步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时,用于:
在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采集设备在所述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移动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移动位置与所述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第一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一剩余时间;
其中,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为所述多个采集设备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移动位置为依次确定出的多个移动位置中的任意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图像采集设备用于将采集到的对象图像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还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上报的对象图像的情况下,从所述对象图像中提取对象特征信息;
若提取到的对象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对象的标准特征信息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特征信息中包括全局特征信息或局部特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象上携带有身份标签,所述采集设备包括身份识别设备,所述身份识别设备用于将从身份标签中采集到的对象身份信息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还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的情况下,若所述对象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一对象的预置身份标识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设备包括扫码设备或芯片阅读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身份标签包括纸质标签、电子标签或芯片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象包括行李或物流物品。
11.一种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对象于传送路径上被传送的过程中,利用多个采集设备依次采集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根据依次上传所述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向所述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所述第一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目标剩余时间;
其中,所述目标剩余时间为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所述第一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目标剩余时间,包括:
利用所述目标用户的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目标用的提醒方式;
按照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提醒方式,从所述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选择与所述目标提醒方式适配的目标剩余时间,并将所述目标剩余时间发送给所述目标用户的终端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方式包括对所有的剩余时间进行提醒、对最小的N个剩余时间进行提醒、对预设时段内的剩余时间进行提醒或者对小于预设时间阈值的N个剩余时间进行提醒;
其中,N小于所述确定出的剩余时间的个数,且为正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依次上传所述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包括:
在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的情况下,基于采集设备与剩余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采集设备对应的剩余时间,作为所述第一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一剩余时间;
其中,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为所述多个采集设备中的任意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依次上传所述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包括:
在确定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采集设备在所述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确定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移动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移动位置与所述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第一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的第一剩余时间;
其中,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为所述多个采集设备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第一移动位置为依次确定出的多个移动位置中的任意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设备包括图像采集设备,所述属性数据包括对象图像,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上报的对象图像的情况下,从所述对象图像中提取对象特征信息;
若提取到的对象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对象的标准特征信息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特征信息中包括全局特征信息或局部特征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象上携带有身份标签,所述采集设备包括身份识别设备,所述属性数据包括对象身份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的情况下,若所述对象身份信息与所述第一对象的预置身份标识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采集设备采集到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设备包括扫码设备或芯片阅读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身份标签包括纸质标签、电子标签或芯片中的一种或多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象包括行李或物流物品。
21.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以用于:
在第一对象于传送路径上被传送的过程中,利用多个采集设备依次采集所述第一对象的属性数据;
根据依次上传所述属性数据的采集设备在传送路径上的设置位置,逐步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多个剩余时间;
向所述第一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所述第一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目标剩余时间;
其中,所述目标剩余时间为逐步确定出的多个剩余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22.一种提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和扫码设备;
所述扫码设备,用于在指定位置对至少一个对象进行扫码,并将扫码获得的对象身份信息提供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扫码设备当前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识别当前到达所述指定位置的目标对象;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向所述目标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所述目标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23.一种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扫码设备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所述扫码设备设置于指定位置上;
根据所述对象身份信息,从至少一个对象中,识别当前到达所述指定位置的目标对象;
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向所述目标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所述目标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24.一种计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以用于:
接收扫码设备上报的对象身份信息,所述扫码设备设置于指定位置上;
根据所述对象身份信息,从至少一个对象中,识别当前到达所述指定位置的目标对象;
确定所述目标对象到达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向所述目标对象关联的目标用户提醒所述目标对象到达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剩余时间。
25.一种存储计算机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1-21或23任一项所述的提醒方法。
CN202010237430.0A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提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4688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7430.0A CN113468897A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提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7430.0A CN113468897A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提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8897A true CN113468897A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65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7430.0A Pending CN113468897A (zh) 2020-03-30 2020-03-30 一种提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8897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0233A (zh) * 2001-03-23 2003-12-03 赛博有限公司 事件驱动的行李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1683898A (zh) * 2008-09-24 2010-03-31 西门子公司 用于递送行李的系统和方法
CN103298678A (zh) * 2011-01-06 2013-09-11 阿奎亚企业株式会社 移动状况检出系统
CN105468700A (zh) * 2015-11-17 2016-04-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公交查询方法
CN107798358A (zh) * 2016-08-29 2018-03-1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港口集装箱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388963A (zh) * 2018-02-13 2018-08-10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行李到达时间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09688263A (zh) * 2018-12-11 2019-04-26 深圳市联智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行李牌的机场行李位置显示方法
CN109766981A (zh) * 2018-12-11 2019-05-17 深圳市联智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行李牌的机场行李查找方法
CN110781989A (zh) * 2019-11-29 2020-02-11 昆明昆船逻根机场物流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离港转盘行李拣取虚拟工位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CN110914700A (zh) * 2017-04-07 2020-03-24 Sita信息网络处理美国有限公司 物品追踪系统和方法
US20210163232A1 (en) * 2018-06-14 2021-06-03 Tony Moussa Jalloul Dynamic display system for baggage carousel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60233A (zh) * 2001-03-23 2003-12-03 赛博有限公司 事件驱动的行李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1683898A (zh) * 2008-09-24 2010-03-31 西门子公司 用于递送行李的系统和方法
CN103298678A (zh) * 2011-01-06 2013-09-11 阿奎亚企业株式会社 移动状况检出系统
CN105468700A (zh) * 2015-11-17 2016-04-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公交查询方法
CN107798358A (zh) * 2016-08-29 2018-03-1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港口集装箱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914700A (zh) * 2017-04-07 2020-03-24 Sita信息网络处理美国有限公司 物品追踪系统和方法
CN108388963A (zh) * 2018-02-13 2018-08-10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行李到达时间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US20210163232A1 (en) * 2018-06-14 2021-06-03 Tony Moussa Jalloul Dynamic display system for baggage carousel
CN109688263A (zh) * 2018-12-11 2019-04-26 深圳市联智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行李牌的机场行李位置显示方法
CN109766981A (zh) * 2018-12-11 2019-05-17 深圳市联智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行李牌的机场行李查找方法
CN110781989A (zh) * 2019-11-29 2020-02-11 昆明昆船逻根机场物流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离港转盘行李拣取虚拟工位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易滨发: "机场航站楼信息化应用系统设计简介", 《福建建筑》 *
马慧民: "《智能新零售 数据智能时代的零售业变革》", 31 December 20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0511B (zh) 用于标识物资分类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06934330B (zh) 物流信息采集方法、平台、系统及图像采集设备
CN109034289B (zh) 行李托运方法、装置、系统、服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931005B (zh) 自动仓储系统
US20190220715A1 (en) Object tracking and locating
US9679180B2 (en) Portable data capture device
US201603507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ventory management
US20140348384A1 (en) System for Managing Locations of Items
CN110472915B (zh) 一种货物的运输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8335072B (zh) 一种行李的管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0568140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包裹快递智能监控系统
US1039515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ting group members
US8253538B1 (en) Asset management using mobile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readers
CN105608544B (zh) 对关于货物的信息处理的支持
MX2007001504A (es) Sistemas y metodos para utilizar etiquetas de identificacion de radio frecuencia para comunicar informacion de clasificacion.
US20150046213A1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shopping group in a store
Hoang et al. A solution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RFID tags and facial recognition for monitoring systems
CN109934679A (zh) 一种包装容器租赁运营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298620A (zh) 货物管理方法及系统、智能设备、后台管理系统
CN110991570A (zh)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和图片识别的物品监控方法
US10552927B2 (en) Lugg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N113468897A (zh) 一种提醒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2446262A (zh) Rfid自动关联系统和方法及具有该系统的便携式设备
CN112884392A (zh) 物流件的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设备、存储介质
US20220177158A1 (e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of handling baggage in air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