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1385B - 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1385B
CN113461385B CN202110826694.4A CN202110826694A CN113461385B CN 113461385 B CN113461385 B CN 113461385B CN 202110826694 A CN202110826694 A CN 202110826694A CN 113461385 B CN113461385 B CN 1134613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resin composite
pipe
portland cement
cement clin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66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61385A (zh
Inventor
陈伟强
李学文
陈秀娉
陈嘉雯
冼伟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anbo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anbo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anbo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anbo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266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13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1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1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61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1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1/00Method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articles
    • B28B21/02Method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articles by casting into moulds
    • B28B21/04Method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articles by casting into moulds by simple casting, the material being neither positively compacted nor forcibly f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9/00Rigid pipes
    • F16L9/14Compound tubes, i.e. made of materials not wholly covered by any one of the preced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04B2201/52High compression strength concretes, i.e. with a compression strength higher than about 55 N/mm2, e.g.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污泥中加入第一次聚羧酸系减水剂,搅拌均匀;加入建筑废料颗粒,搅拌均匀,静置10~24小时;先加入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再加入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粉、石膏、水、搅拌均匀,得混凝土混合料;将树脂管放入模具中,在模具和树脂管之间注入混凝土混合料,静置5‑8小时至混凝土终凝;在湿度不低于95%的环境中养护20‑30小时后,脱去模具。本发明所提供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埋地排污管,采用污泥、建筑废料等来制备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混凝土管具有强度高、抗渗性好、抗外压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埋地排污管道。然而,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碱性或酸性物质,容易腐蚀一般的混凝土管内表面,从而降低混凝土管的使用寿命。为此,目前有一些复合混凝土管,在耐腐蚀树脂管(如聚乙烯树脂管)的外表面浇注混凝土层,形成复合混凝土管,由于内侧的耐腐蚀树脂管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从而既具有强度高、抗渗性好、抗外压能力强等特点,也可避免污水腐蚀混凝土层,提高使用寿命。
但是,混凝土所用的沙子、碎石需要从自然生态环境中开采得到,过度地开采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埋地排污管道,可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开采,有助于维护自然环境。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埋地排污管道所用的原料需要从自然生态环境中开采得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在污泥中加入第一次聚羧酸系减水剂,搅拌均匀;
加入建筑废料颗粒,搅拌均匀,静置10~24小时;
先加入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再加入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粉、石膏、水、搅拌均匀,得混凝土混合料;
将树脂管放入模具中,在模具和树脂管之间注入混凝土混合料,静置5-8小时至混凝土终凝;
在湿度不低于95%的环境中养护20-30小时后,脱去模具。
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中,污泥、建筑废料颗粒、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粉、石膏、水之间的质量比为380~400:450~480:300~350:15~17.5:20~30:50~90,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占混凝土混合料重量的1.0~1.6%。
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中,第一次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为占污泥重量的0.8~1.4%。
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中,建筑废料颗粒的粒径为5-25mm之间,所述建筑废料颗粒包括砖、混凝土、陶瓷、瓦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添加硅酸盐水泥熟料时,还添加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的添加量为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2~2.5%,所述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6-18mm聚丙烯纤维。
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聚丙烯纤维为采用废弃口罩的熔喷布和无纺布用破碎机打碎成而成。
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树脂管表面包覆一层缓冲层后再放入模具中。
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层为泡棉层,厚度为1-20mm。
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中,在添加硅酸盐水泥熟料时,还添加聚丙烯纤维,三乙醇胺和氯化钠,三乙醇胺占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2.8~3.5%,氯化钠占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12~14%。
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埋地排污管,采用污泥、建筑废料等来制备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并且,制备得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性能优异,满足埋地排污管的需求;另外,采用废弃物作为原料,也大大降低了埋地排污管的制作成本,同时也解决了污泥等废弃物难以处理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及其制备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污泥中加入第一次聚羧酸系减水剂,搅拌均匀。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粘稠状物质,污泥成分复杂,包含有多种微生物、泥砂、动物植物残体、重金属等等。由于污泥的成分复杂,虽然目前有浓缩脱水、焚烧等等处理方式,但目前仍以填埋处理为主要方式,并未得到很好地利用,而且还存在隐患。
在本发明方案中,利用污泥本身具有高粘度的特性,将其用于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制备,不仅解决建筑废料在树脂复合混凝土管中的团聚性差的问题,还解决了污泥的处理问题。
在本发明方案中,污泥无需经过复杂的预处理,如脱水、干化、粉化等,只需在污泥中加入聚羧酸系减水剂,提高污泥的净浆流动性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第一次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为占污泥重量的0.8~1.4%。
(2)加入建筑废料颗粒,搅拌均匀,静置10~24小时。
所述建筑废料颗粒为砖、混凝土、陶瓷、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建筑废料颗粒的粒径为5-25mm之间,作为混凝土的骨料。
污泥添加减水剂后,大大增加了其流动性,可以使污泥很好地包裹建筑废料颗粒,通过静置,可以使污泥胶质粘附在建筑废料颗粒表面,增加建筑废料颗粒后续与其他原料的粘连性,使建筑废料颗粒能在后续更好地融入混凝土中,使采用建筑废料颗粒的混凝土也能达到采用普通骨料的混凝土的性能,保证其抗强度和抗折强度。
(3)先加入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再加入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粉、石膏、水、搅拌均匀,得混凝土混合料。
在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污泥:建筑废料颗粒、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粉、石膏、水之间的质量比为380~400:450~480:300~350:15~17.5:20~30:50~90,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占混凝土混合料重量的1.0~1.6%。由于污泥含水量高,因此,在本发明方案中,可以减少水的用量。在此步骤中,先加入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先提交污泥的流动性,再加入剩余的原料,可以使所有原料更好地混合均匀。
在本发明中,通过适当增加石膏的用量,使混凝土在硬化的时候减少硬化时产生的收缩,防止对树脂管产生过大的压力。
(4)将树脂管放入模具中,在模具和树脂管之间注入混凝土混合料,静置5-8小时至混凝土终凝。
在本发明中,树脂管与混凝土之间无需额外的粘合剂,可以利用混凝土本身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性以及混凝土的粘合性,将树脂管牢牢地固定在混凝土中。由于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收缩率,除了压迫树脂管以外,还会使其自身出现裂缝,因此进一步地,在添加硅酸盐水泥熟料时,还可以添加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的添加量为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2~2.5%,所述聚丙烯纤维为采用废弃口罩熔喷布和无纺布用破碎机打碎成长度为6-18mm聚丙烯纤维,通过添加聚丙烯纤维形成网状纤维混凝土可以很好地抑制早期塑性收缩裂缝,同时提升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抗拉强度和承重能力,延长其服役寿命。而且,废弃口罩在自然环境中降解需要400-500年时间,若通过焚烧处理废弃口罩还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和消耗大量的能源。而在本发明中将废弃口罩、污泥作为混凝土原料得到利用,还能将聚丙烯纤维和污泥中的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固封在混凝土中,避免污染环境。
虽然,通过添加聚丙烯纤维,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裂缝,但是可能在原料中使用大量的污泥,污泥含水量较大且含有的颗粒比较细,因此,混凝土混合料在硬化过程中收缩相对于普通混凝土更多,所述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在存放一段时间后,树脂管内壁会出现裂纹甚至出现细小碎块剥落,这些裂缝会使得管道内的污水渗透,使得树脂管失去保护混凝土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延长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此隐患,在树脂管表面包覆一层缓冲层后再放入模具中,所述缓冲层可以为泡棉层,厚度可以为1-20mm。由于泡棉层中间具有很多孔洞,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因此,选用泡棉层放置在树脂与混凝土之间,为混凝土预留一定的收缩空间,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因收缩对树脂管产生的压力,大大延长树脂管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使用寿命。当然,所述缓冲层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具有类似性能一些可压缩、成本低的材料。泡棉的厚度根据混凝土的收缩程度进行选择,由于污泥成分复杂,不同污泥制成的混凝土的收缩性不同,因此需要经过试验考察混凝土的收缩性后再确定最终的泡棉厚度,使树脂管能固定在混凝土中但又不会受到过大的压力。
进一步地,在添加硅酸盐水泥熟料时,可以添加一些助剂,增强树脂复合混凝土管中混凝土的性能。优选地,所述助剂为三乙醇胺和氯化钠,三乙醇胺占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2.8~3.5%,氯化钠占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12~14%,加快混凝土水化速度,缩短凝固时间,这样可以减少液态混凝土对泡棉的压迫,为初凝后的收缩预留更多的收缩空间,更好地控制混凝土对树脂管的压力。
所述树脂管采用PVC、PE、HDPE等等。在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中,采用PE树脂管。树脂管的内径、厚度,模具的内径,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赘述。
(5)在湿度不低于95%的环境中养护20-30小时后,脱去模具。
经过对混凝土的养护可以提高混凝土养护后的强度和抗渗性能,还可以降低收缩,减少混凝土的开裂。更为优选地,养护28天再投入使用,可进一步减少混凝土的开裂。
本发明中还提供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所述树脂复合混凝土管采用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在污泥中加入第一次聚羧酸系减水剂,搅拌均匀。第一次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为占污泥重量的1.1%。
(2)建筑废料从拆迁工地中拉回,其中包括砖、混凝土、陶瓷等等,将建筑废料进行破碎处理,使建筑废料颗粒的粒径为5-25mm之间。加入建筑废料颗粒,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
(3)先加入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再加入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粉、石膏、水、搅拌均匀,得混凝土混合料。
其中,污泥:建筑废料颗粒、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粉、石膏、水之间的质量比为390:465:325:16:25:70,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占混凝土混合料重量的1.3%。
(4)将内径300mm、壁厚3mm的PE树脂管放入模具中,在内径372mm模具和树脂管之间注入混凝土混合料,静置至混凝土终凝。
(5)在湿度不低于95%的环境中养护30小时后,脱去模具,得到树脂复合混凝土管。
实施例2
(1)在污泥中加入第一次聚羧酸系减水剂,搅拌均匀。第一次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为占污泥重量的1.1%。
(2)建筑废料从拆迁工地中拉回,其中包括砖、混凝土、陶瓷等等,将建筑废料进行破碎处理,使建筑废料颗粒的粒径为5-25mm之间。加入建筑废料颗粒,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
(3)先加入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再加入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粉、石膏、三乙醇胺、氯化钠、聚丙烯纤维、水、搅拌均匀,得混凝土混合料。
其中,污泥:建筑废料颗粒、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粉、石膏、水之间的质量比为390:465:325:16:25:70,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占混凝土混合料重量的1.3%。三乙醇胺和氯化钠,三乙醇胺占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3.1%,氯化钠占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13%。聚丙烯纤维的添加量为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2.2%,聚丙烯纤维为采用废弃口罩熔喷布和无纺布用破碎机打碎成长度为6-18mm聚丙烯纤维。
(4)将内径300mm、壁厚3mm的PE树脂管放入模具中,在内径372mm模具和树脂管之间注入混凝土混合料,静置至混凝土终凝。
(5)在湿度不低于95%的环境中养护30小时后,脱去模具,得到树脂复合混凝土管。
实施例3
(1)在污泥中加入第一次聚羧酸系减水剂,搅拌均匀。第一次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为占污泥重量的1.1%。
(2)建筑废料从拆迁工地中拉回,其中包括砖、混凝土、陶瓷等等,将建筑废料进行破碎处理,使建筑废料颗粒的粒径为5-25mm之间。加入建筑废料颗粒,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
(3)先加入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再加入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粉、石膏、三乙醇胺、氯化钠、聚丙烯纤维、水、搅拌均匀,得混凝土混合料。
其中,污泥:建筑废料颗粒、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粉、石膏、水之间的质量比为390:465:325:16:25:70,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占混凝土混合料重量的1.3%。三乙醇胺和氯化钠,三乙醇胺占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3.1%,氯化钠占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13%。聚丙烯纤维的添加量为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2.2%,聚丙烯纤维为采用废弃口罩熔喷布和无纺布用破碎机打碎成长度为6-18mm聚丙烯纤维。
(4)将内径300mm、壁厚3mm的PE树脂管表面包覆一层3 mm厚的泡棉层,放入内径372mm模具中,在模具和树脂管之间注入混凝土混合料,静置至混凝土终凝。
(5)在湿度不低于95%的环境中养护30小时后,脱去模具,得到树脂复合混凝土管。
对实施例1-3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进行性能测试。
抗压强度按照GB/T50081-2019《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制作标准,浇筑混凝土测试样块,测试样块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抗压强度/Mpa 抗折强度/Mpa
实施例1 49.8 4.76
实施例2 51.3 4.85
实施例3 52.7 4.97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混凝土测试样块具备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力学性能好,满足埋地排污管的需求。
对实施例1-3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进行肉眼观察,观察其外表面裂缝和内表面裂纹,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实施例1树脂复合混凝土管表面产生的裂纹数量多于普通混凝土,通过添加助剂和设置泡棉层,可以有效防止降低混凝土收缩对树脂管产生的压力,防止树脂管产生裂纹,可避免污水腐蚀混凝土层,提高使用寿命,满足埋地排污管的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污泥中加入第一次聚羧酸系减水剂,搅拌均匀;
加入建筑废料颗粒,搅拌均匀,静置10~24小时;
先加入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再加入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粉、石膏、水、搅拌均匀,得混凝土混合料;
在树脂管表面包覆一层缓冲层后,将树脂管放入模具中,在模具和树脂管之间注入混凝土混合料,静置5-8小时至混凝土终凝;
在湿度不低于95%的环境中养护20-30小时后,脱去模具;
污泥、建筑废料颗粒、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粉、石膏、水之间的质量比为380~400:450~480:300~350:15~17.5:20~30:50~90,第二次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占混凝土混合料重量的1.0~1.6%;
第一次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为占污泥重量的0.8~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筑废料颗粒的粒径为5-25mm之间,所述建筑废料颗粒包括砖、混凝土、陶瓷、瓦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添加硅酸盐水泥熟料时,还添加聚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的添加量为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2~2.5%,所述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6-18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纤维为采用废弃口罩的熔喷布和无纺布用破碎机打碎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泡棉层,厚度为1-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添加硅酸盐水泥熟料时,还添加聚丙烯纤维,三乙醇胺和氯化钠,三乙醇胺占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2.8~3.5%,氯化钠占硅酸盐水泥熟料重量的12~14%。
7.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树脂复合混凝土管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CN202110826694.4A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3461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6694.4A CN113461385B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6694.4A CN113461385B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1385A CN113461385A (zh) 2021-10-01
CN113461385B true CN113461385B (zh) 2022-08-26

Family

ID=77881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6694.4A Active CN113461385B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13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4474B (zh) * 2021-12-17 2022-11-15 江苏方测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处理废弃口罩的方法
CN114920507B (zh) * 2022-06-20 2023-05-1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强韧净醛地聚物基生态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85622B (zh) * 2022-07-12 2023-05-16 河海大学 一种固废路面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72115B (zh) * 2022-09-07 2023-10-03 宁波华基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0124A (ja) * 2000-03-17 2001-09-25 Kumagai Gumi Co Ltd 合成樹脂被覆コンクリート管の製造方法
CN108395171A (zh) * 2018-02-26 2018-08-14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河道疏浚淤泥回收利用方法及根据该方法生产的免烧砖
CN108585652A (zh) * 2018-07-20 2018-09-28 思力佳特种环保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淤泥渣土的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环保砖
CN112032417A (zh) * 2020-09-16 2020-12-04 向继卿 一种玻璃钢内衬混凝土复合管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0187B2 (ja) * 2006-07-25 2013-04-24 住友大阪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クリート管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コンクリート管
CN101774219B (zh) * 2010-03-05 2012-07-04 安徽省方大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内衬pvc片材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或顶管的制备方法
CN206861072U (zh) * 2017-06-22 2018-01-09 三河京龙新型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内衬防腐微型复合顶进施工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CN108036122A (zh) * 2017-12-29 2018-05-15 东营市天诚建材有限公司 柔性承插玻璃钢复合高强耐腐蚀管生产工艺
CN109538845B (zh) * 2019-01-22 2023-07-25 四川牧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钢内衬混凝土复合管及其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0124A (ja) * 2000-03-17 2001-09-25 Kumagai Gumi Co Ltd 合成樹脂被覆コンクリート管の製造方法
CN108395171A (zh) * 2018-02-26 2018-08-14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河道疏浚淤泥回收利用方法及根据该方法生产的免烧砖
CN108585652A (zh) * 2018-07-20 2018-09-28 思力佳特种环保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淤泥渣土的再生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环保砖
CN112032417A (zh) * 2020-09-16 2020-12-04 向继卿 一种玻璃钢内衬混凝土复合管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1385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61385B (zh) 一种树脂复合混凝土管及其制备方法
Kou et al. A novel polymer concrete made with recycled glass aggregates, fly ash and metakaolin
Rashad Recycled cathode ray tub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glass as fine aggregate replacement in cementitious materials
CN101269935B (zh) 输水管接头密封灌注砂浆及其制造方法
CN101698589A (zh) 一种新型修补材料
KR101506913B1 (ko) 보수보강용 경량 항균 모르타르 조성물
KR101616103B1 (ko) 염해와 동해 및 내화학성이 우수한 콘크리트 보수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단면 보수 방법
CN104261749A (zh) 一种高膨胀性能的水泥基材料及其应用
Sahu et al. The use of fly ash and lime sludge as partial replacement of cement in mortar
CN102643059B (zh) 一种混凝土无机界面胶结处理剂
CN104591633A (zh) 一种聚丙烯腈纤维抗渗混凝土的制造方法
CN109694231B (zh) 一种磷镁基水泥喷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60779B (zh) 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Chindaprasirt et al. Reuse of recycled aggregate in the production of alkali-activated concrete
CN101805161A (zh) 钻井固体废弃物制免烧砖胶结剂
CN108275960B (zh) 一种土建材料固化剂及制备方法
JP2013103847A (ja) セメント混和材およびセメント組成物
CN112679190A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底部空腔填充的补强防水砂浆
KR102177687B1 (ko) 천연 코이어 섬유와 메타카올린,수중불분리제를 포함하는 친환경 고내구성 폴리머 모르타르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중에서도 타설이 가능한 표면보수 및 단면복구 공법
Zheng et al.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by-product sulfur powder on properties of cement-based composites for 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s
CN102910884B (zh) 混凝土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Gradinaru et 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with sheep wool fibers and fly ash
Prasanna et al.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of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with partial replacement of cement by Ground Granulated Blast Furnace Slag
CN107902998A (zh) 一种利用铝土尾矿制备的轻质泡沫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3838A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排水管道预留洞封堵的混凝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