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8389B - 一种防雾方法、防雾装置、摄像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雾方法、防雾装置、摄像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8389B
CN113438389B CN202010207826.0A CN202010207826A CN113438389B CN 113438389 B CN113438389 B CN 113438389B CN 202010207826 A CN202010207826 A CN 202010207826A CN 113438389 B CN113438389 B CN 1134383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window
heating device
equipmen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78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8389A (zh
Inventor
朱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0782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83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8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8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8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8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5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provision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in airc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雾方法,所述防雾方法包括获取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和所述相对湿度计算所述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根据所述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则通过启动加热装置提升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若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则关闭所述加热装置。本申请能够预防设备视窗内部起雾,保证图像拍摄质量。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防雾装置、摄像装置及存储介质,具有以上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防雾方法、防雾装置、摄像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视频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雾方法、防雾装置、摄像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摄像机多应用于户外监控,当外界环境温度骤降或湿度较大时,视窗内部的起雾风险很大,会直接影响图像成像质量。
通常在摄像机内部填充干燥剂,利用干燥剂可以吸收空气中水分的特性实现摄像机防雾。但是干燥剂的寿命有限,当干燥剂失效时无法对摄像机内部水分进行有效吸收,容易引起设备内湿度过高,增加在视窗内部产生起雾的风险,从而影响摄像机的图像拍摄质量。
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设备视窗内部起雾,保证图像拍摄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雾方法、防雾装置、摄像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有效预防设备视窗内部起雾,保证图像拍摄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防雾方法,该防雾方法包括:
获取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和所述相对湿度计算所述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
根据所述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
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则启动加热装置;
若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则关闭所述加热装置。
可选的,还包括:
根据所述加热装置的开关状态确定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
根据所述温差值和所述空气温度计算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
可选的,根据所述加热装置的开关状态确定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包括:
若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启动状态且持续加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将第一温差值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
若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且持续关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将第二温差值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
可选的,还包括:
将所述视窗内侧的中心区域的温度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其中,所述视窗内侧的中心区域包括设备视窗的中心点,且所述视窗内侧的中心区域关于所述设备视窗的中心点中心对称。
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电阻、加热膜和红外灯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组合。
可选的,当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所述红外灯时,通过启动加热装置提升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包括:
判断所述补光灯是否开启;
若否,则开启所述红外灯。
可选的,还包括:
查询历史时间段内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次数;
根据所述启动次数修正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防雾装置,该防雾装置包括:
凝露点温度确定模块,用于获取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所述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
目标温度区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
加热控制模块,用于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则启动加热装置;还用于若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则关闭所述加热装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所述相对湿度,并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和所述相对湿度计算所述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还用于根据所述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还用于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则向加热装置发送启动指令;还用于若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则向所述加热装置发送关闭指令。
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启动指令时,执行加热操作;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关闭指令时,停止加热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时实现上述防雾方法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雾方法,包括:获取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和所述相对湿度计算所述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根据所述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则启动加热装置;若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则关闭所述加热装置。
本申请根据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根据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当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时说明视窗内侧的温度接近空气凝露点温度,需要对视窗内侧进行加热以便提升视窗内侧的温度,避免出现起雾现象。在启动加热装置的过程中,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说明视窗内侧的温度已经足够高,不会在停止加热后的短时间内起雾,此时可以关闭所述加热装置。本申请中能够使视窗内侧的温度在高于空气凝露点温度的温度区间内波动,从而有效预防设备视窗内部起雾,保证图像拍摄质量。本申请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防雾装置、摄像装置和存储介质,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雾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雾的控制原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雾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具体步骤可以包括:
S101:获取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根据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
其中,本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摄像机、监控摄像头、照相机等摄像装置,当本实施例应用于与摄像装置连接的电子设备时,该电子设备可以接收摄像装置传输的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空气凝露点温度,进而根据空气凝露点温度启动或关闭加热装置。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获取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也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利用湿度传感器获取设备内部的相对湿度。用于获取设备内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传感器可以设置于设备内部的任意位置,如摄像机的编码板、senor板(即传感器板)等。senor板为镜头附近的光学传感器所在的PCB板。本步骤的目的在于获取设备内部的温湿度状况,由于摄像机可以存在温湿度不均匀的情况,本实施例可以在多个位置设置用于获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传感器,将采集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采集结果,以便提高测量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摄像装置工作过程中,摄像装置的发热状况会伴随实时功耗而改变,而摄像装置所处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也会间接影响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因此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可以为变化的值。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可以存在按照预设周期获取当前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操作,也可以存在按照预设周期计算当前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的操作。为了提升防雾效果,本实施例中获取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计算空气凝露点温度的操作可以在本实施例所有操作步骤的执行过程中持续执行,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凝露点温度可以均为当前时刻或最近一次温湿度检测对应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凝露点温度。
S102:根据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
其中,在得到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温度区间,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高于空气凝露点温度。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确定目标温度区间:若空气凝露点温度为Tx,目标温度区间可以为[Tx+A,Tx+B],其中B>A>0。可以理解的是,当空气凝露点温度发生变化时,本实施例可以存在根据最新的空气凝露点温度更新目标温度区间的操作。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得到目标温度区间之后,还可以存在获取视窗内侧的温度的操作,还存在判断视窗内侧的温度是否小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以及判断视窗内侧的温度是否大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的操作。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在视窗内侧设置温度传感器获取视窗内侧的温度,此处获取视窗内侧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与S101中获取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的传感器可以为不同的传感器。本实施例还可以根据视窗内侧与设备内部的温度差间接计算视窗内侧的温度。
S103: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则通过启动加热装置提升视窗内侧的温度;
其中,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则说明视窗内侧的温度已经接近空气凝露点温度,此时若不提升视窗内侧的温度,视窗内侧将会存在起雾的风险。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视窗内侧可以为设备视窗朝向设备内部的一侧。在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后,本步骤启动加热装置以便提升视窗内侧的温度,加热装置可以为设置于邻近视窗内侧的位置。
S104: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则关闭加热装置。
其中,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则说明视窗内侧的温度已经高于空气凝露点温度,且在停止加热后的一定时间内可以保证视窗内侧的温度一直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此时可以关闭加热装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加热装置启动过程中,视窗内侧的温度和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都可以发生变化,因此本步骤中与视窗内侧的温度相对比的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值具体指:设备内部当前温湿度状态下的空气凝露点温度对应的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值。
本实施例根据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根据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当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时说明视窗内侧的温度接近空气凝露点温度,需要对视窗内侧进行加热以便提升视窗内侧的温度,避免出现起雾现象。在启动加热装置的过程中,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说明视窗内侧的温度已经足够高,不会在停止加热后的短时间内起雾,此时可以关闭所述加热装置。本实施例中能够使视窗内侧的温度在高于空气凝露点温度的温度区间内波动,可以有效预防设备视窗内部起雾,保证图像拍摄质量。本实施例从设备视窗起雾机理上出发,精准把握起雾风险,根源上杜绝起雾问题,对于常温或高温高湿天气也可以降低起雾风险。
作为对于图1对应实施例的进一步介绍,图1对应的实施例还可以存在根据视窗内侧与设备内部的温度差计算视窗内侧的温度的操作,具体过程如下:根据所述加热装置的开关状态确定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根据所述温差值和所述空气温度计算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
其中,本实施例可以提前测量加热装置关闭状态下,设备视窗中心内侧的温度与设备内部空气温度的温差值;本实施例还可以提前测量加热装置开启状态下,设备视窗中心内侧的温度与设备内部空气温度的温差值。当然,在加热装置刚刚开始启动的一段时间内设备视窗中心内侧的温度与设备内部空气温度的温差值会发生变化,本实施例可以根据温差值与启动时间的对应关系生成相应的第一模型,利用第一模型确定加热装置启动后某一特定时刻设备视窗中心内侧与设备内部的温差值。同理可知,在加热装置刚刚关闭的一段时间内设备视窗中心内侧的温度与设备内部空气温度的温差值也会发生变化,本实施例可以根据温差值与关闭时间的对应关系生成相应的第二模型,利用第二模型确定加热装置关闭后某一特定时刻设备视窗中心内侧与设备内部的温差值。
可以理解的是,在加热装置启动后设备视窗中心内侧的温度会先上升,再趋于平稳,本实施例可以检测加热装置启动后设备视窗中心内侧的温度开始趋于平稳的第一预设时间,在第一预设时间后设备视窗中心内侧的温度与设备内部空气温度的温差值不变化,即为第一温差值。因此若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启动状态且持续加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将第一温差值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
在加热装置关闭后设备视窗中心内侧的温度会先下降,再趋于平稳,本实施例可以检测加热装置关闭后设备视窗中心内侧的温度开始趋于平稳的第二预设时间,在第二预设时间后设备视窗中心内侧的温度与设备内部空气温度的温差值不变化,即为第二温差值。若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且持续关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将第二温差值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若视窗中心内侧的温度在时间t(t可以为5秒)内不发生变化或变化较小(例如,温度变化在±1℃),则可以判定视窗中心内侧的温度开始趋于平稳。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图1对应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所述视窗内侧的中心区域的温度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其中,所述视窗内侧的中心区域包括设备视窗的中心点,且所述视窗内侧的中心区域关于所述设备视窗的中心点中心对称。中心区域可以为以设备视窗的中心点为圆心以预设值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中心区域的面积可以为设备视窗面积的5%至10%。由于设备视窗的比热容大于设备视窗周围材料的比热容,因此设备视窗的中心区域为整个设备视窗中温度最低的区域,即设备视窗最先起雾,因此本实施例将视窗内侧的中心区域的温度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能够有效预防视窗内侧起雾。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加热装置可以包括加热电阻、加热膜和红外灯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组合。具体的,为了降低设备的成本,可以将红外灯作为设备的加热装置。红外灯的开启会影响补光灯的补光效果,因此述加热装置包括所述红外灯时,在开启红外灯之前可以向先判断所述补光灯是否开启;若否,则通过开启所述红外灯提升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图1对应的实施例还可以存在自适应修正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值或最大值的方案,具体如下:
查询历史时间段内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次数,根据所述启动次数修正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值或最大值。当启动次数大于第一预设启动次数时,说明设备当前所处环境温度较低,视窗内侧的温度变化较快,为了降低加热装置反复启动的频率可以增大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值。当启动次数小于第二预设启动次数时,说明设备当前所处环境温度较高,视窗内侧的温度变化较慢,为了进一步降低加热装置反复启动的频率可以减小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值。第一预设启动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启动次数。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每隔预设时间查询历史时间段内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次数。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存在当检测到加热装置启动后自动更新启动次数的操作,在更新启动次数后可以触发查询历史时间段内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次数的操作步骤,以实现启动次数的实时更新。
例如,一个小时内加热装置的标准启动次数为6~10次,若在过去一个小时内加热装置的启动次数为20次,则说明视窗内侧的温度变化较快,可以增大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值;若在过去一个小时内加热装置的启动次数为2次,则说明视窗内侧的温度变化较慢,可以减小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值。
下面通过在实际应用中的实施例说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流程,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雾的控制原理图。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机可以包含编码板、传感器板(senor板)、电源板、补光灯、加热装置、摄像机视窗(如玻璃材质的视窗)和外壳。编码板上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摄像机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加热装置可以是安装在摄像机视窗附近的加热电阻或加热膜,也可以是红外灯短暂开启。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到温度和湿度信息,通过控制加热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实现摄像机防雾。具体实现原理如下:
利用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摄像机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T0和相对湿度R0,根据空气温度T0和相对湿度R0计算摄像机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Tx。根据关闭加热装置的状态下摄像机视窗的温度与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即摄像机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的温度差△T1(△T1可以为负值)计算摄像机视窗内侧的温度T1,T1=T0+△T1。根据判断摄像机视窗内侧的温度T1与空气凝露点温度Tx之差是否小于或等于加热开启安全系数S(S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值与凝露点温度之差),若否则保持加热装置工作状态不变,若是则开启加热装置。根据摄像机成本的不同,可以为摄像机设置对应的加热装置。在启动加热装置后,可以获取摄像机视窗内侧的当前温度T2,判断摄像机视窗内侧的当前温度T2是否大于或等于加热关闭常数C(C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值与凝露点温度之差),若否则保持加热装置工作状态不变,若是则关闭加热装置。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开启加热装置的状态下摄像机视窗的温度与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即摄像机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的温度差△T2(△T2可以为负值)计算摄像机视窗内侧的温度T2,T1=T0+△T2。在计算T2时所用的空气温度T0为当前摄像机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凝露点计算公式计算空气凝露点温度Tx:
Figure BDA0002421763840000091
其中,
Figure BDA0002421763840000092
a=17.27,b=237.7,ln为自然对数,Tx、T0单位均为℃,R0为百分比。
在本实施例中,经济型的摄像机可以使用红外灯作为加热装置,高端的摄像机可以使用加热电阻或加热膜作为加热装置。对于有加热电阻或加热膜的摄像机(如球机、云台等高端摄像机),加热模块开关方式控制如下:
加热开启:本实施例设置加热开启安全系数S=3,即满足T1-Tx≤3时则开启加热装置。本实施例可以在视窗内侧温度高于空气凝露点温度时开启加热装置,而不是在视窗起雾后再进行加热。通过该方式可保证视窗内侧温度接近空气凝露点温度时加热已经开启,从而实现有效防雾。
加热关闭:考虑到过热及低功耗设计,加热需要及时关闭。根据实际测试经验,视窗温度高于凝露点温度8℃,起雾基本不可能且加热已处于平衡状态。故设置加热关闭常数C=8,即满足T2-Tx大于等于8时关闭加热装置。
由于成本限制,对于无额外加热设计的经济型摄像机,加热模块开关控制方案如下:若T1-Tx≤3,开启红外灯。软件需设置红外灯开启关闭原则:白天优先由温湿度传感器触发开启关闭,夜晚则以正常补光优先。即正常补光关闭时才触发红外防雾系统。红外灯开启15分钟后自行关闭。
本实施例提供了摄像机防雾方案,按照本方案可以有效预防起雾问题发生,而并不是在发现摄像机起雾后的通过加热执行除雾操作。由于本实施例设置加热开启安全系数S,可以实现提前开启加热进行防雾,而并不是发现视窗温度低于空气凝露点温度之后才开启加热进行除雾。本实施例设置有加热装置的回差(即加热开启安全系数S和加热关闭常数C),不会出现加热频繁开启关闭的情形。实际防雾效果好且器件寿命长,加热触发机制合理。可以避免由于加热开启时间过短,视窗温度上升较小视窗雾气依旧存在的情况。本实施例中摄像机视窗内侧的温度是通过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的差值换算而来。加热开启前和加热开启后,两个稳态下,视窗温度与温感差值很大,故该差值需要严格区分,否则玻璃视窗温度计算错误,会造成加热误开关。本实施例设置ΔT1、ΔT2,分别计算两种状态下摄像机视窗内侧的温度,可见本实施例能够更精准的描述摄像机视窗内侧的温度状态。本实施例还对于无加热模块的摄像机采用红外灯开启防雾,白天优先由温湿度传感器触发开启关闭,夜晚则以正常补光优先。即正常补光关闭时才触发开红外防雾系统,使得摄像机防雾方案的适用范围更广。
请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装置可以包括:
凝露点温度确定模块100,用于获取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所述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
目标温度区间确定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其中,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高于所述空气凝露点温度;
加热控制模块300,用于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则通过启动加热装置提升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还用于若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则关闭所述加热装置。
本实施例根据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根据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当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时说明视窗内侧的温度接近空气凝露点温度,需要对视窗内侧进行加热以便提升视窗内侧的温度,避免出现起雾现象。在启动加热装置的过程中,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说明视窗内侧的温度已经足够高,不会在停止加热后的短时间内起雾,此时可以关闭所述加热装置。本实施例中能够使视窗内侧的温度在高于空气凝露点温度的温度区间内波动,可以有效预防设备视窗内部起雾,保证图像拍摄质量。
进一步的,还包括:
温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加热装置的开关状态确定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内部的温差值;
视窗温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差值和所述空气温度计算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
进一步的,温差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启动状态且持续加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将第一温差值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若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且持续关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将第二温差值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
进一步的,还包括:
视窗温度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视窗内侧的中心区域的温度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其中,所述视窗内侧的中心区域包括设备视窗的中心点,且所述视窗内侧的中心区域关于所述设备视窗的中心点中心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电阻、加热膜和红外灯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当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所述红外灯时,加热控制模块300包括:
红外灯控制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补光灯是否开启;若否,则通过开启所述红外灯提升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
目标温度区间修正模块,用于查询历史时间段内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次数;还用于根据所述启动次数修正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由于装置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所述相对湿度,并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和所述相对湿度计算所述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还用于根据所述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其中,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高于所述空气凝露点温度;还用于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则向加热装置发送启动指令;还用于若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则向所述加热装置发送关闭指令。
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启动指令时,通过执行加热操作提升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关闭指令时,停止加热操作。
本实施例根据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根据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当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时说明视窗内侧的温度接近空气凝露点温度,需要对视窗内侧进行加热以便提升视窗内侧的温度,避免出现起雾现象。在启动加热装置的过程中,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说明视窗内侧的温度已经足够高,不会在停止加热后的短时间内起雾,此时可以关闭所述加热装置。本实施例中能够使视窗内侧的温度在高于空气凝露点温度的温度区间内波动,可以有效预防设备视窗内部起雾,保证图像拍摄质量。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状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8)

1.一种防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和所述相对湿度计算所述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
根据所述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
根据加热装置的开关状态确定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根据所述温差值和所述空气温度计算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
若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则启动加热装置;
若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则关闭所述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根据加热装置的开关状态确定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包括:
若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启动状态且持续加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将第一温差值设置为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若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且持续关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将第二温差值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视窗内侧的中心区域的温度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其中,所述视窗内侧的中心区域包括设备视窗的中心点,且所述视窗内侧的中心区域关于所述设备视窗的中心点中心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电阻、加热膜和红外灯中的任一种或任几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雾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所述红外灯时,通过启动加热装置提升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包括:
判断所述红外灯是否开启;
若否,则开启所述红外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防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查询历史时间段内所述加热装置的启动次数;
根据所述启动次数修正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6.一种防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凝露点温度确定模块,用于获取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所述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
目标温度区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
加热控制模块,用于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则启动加热装置;还用于若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则关闭所述加热装置;
其中,所述防雾装置还用于:根据加热装置的开关状态确定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根据所述温差值和所述空气温度计算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
并且,所述防雾装置还用于:若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启动状态且持续加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将第一温差值设置为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若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且持续关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将第二温差值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
7.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设备内部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空气温度和所述相对湿度,并根据所述空气温度和所述相对湿度计算所述设备内部的空气凝露点温度;还用于根据所述空气凝露点温度确定目标温度区间;还用于根据加热装置的开关状态确定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根据所述温差值和所述空气温度计算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还用于若视窗内侧的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小温度,则向加热装置发送启动指令;还用于若所述视窗内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目标温度区间的最大温度,则向所述加热装置发送关闭指令;还用于若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启动状态且持续加热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将第一温差值设置为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还用于若所述加热装置处于关闭状态且持续关闭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则将第二温差值设置为所述视窗内侧与所述设备内部的温差值;
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启动指令时,执行加热操作;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关闭指令时,停止加热操作。
8.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如上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防雾方法的步骤。
CN202010207826.0A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防雾方法、防雾装置、摄像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383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7826.0A CN113438389B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防雾方法、防雾装置、摄像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7826.0A CN113438389B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防雾方法、防雾装置、摄像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8389A CN113438389A (zh) 2021-09-24
CN113438389B true CN113438389B (zh) 2022-08-23

Family

ID=77753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7826.0A Active CN113438389B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防雾方法、防雾装置、摄像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838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9115A (zh) * 2012-08-23 2012-11-21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除雾系统
CN107526235A (zh) * 2016-06-20 2017-12-2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摄像机镜头前盖起雾的方法、装置及摄像机
CN108076274A (zh) * 2017-12-28 2018-05-2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抗冰雪沉积或除雾方法及一种摄像机
US10365671B1 (en) * 2015-06-25 2019-07-3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nsor window heating apparatus
CN110248060A (zh) * 2019-06-13 2019-09-17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摄像头镜头起雾的方法和摄像头模组
CN110830689A (zh) * 2019-10-18 2020-02-21 广州奥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起雾功能的摄像头、防雾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3800A1 (en) * 2005-07-14 2007-01-18 Pope William B Viewfinder eyepiece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9115A (zh) * 2012-08-23 2012-11-21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除雾系统
US10365671B1 (en) * 2015-06-25 2019-07-3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nsor window heating apparatus
CN107526235A (zh) * 2016-06-20 2017-12-2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摄像机镜头前盖起雾的方法、装置及摄像机
CN108076274A (zh) * 2017-12-28 2018-05-25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抗冰雪沉积或除雾方法及一种摄像机
CN110248060A (zh) * 2019-06-13 2019-09-17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摄像头镜头起雾的方法和摄像头模组
CN110830689A (zh) * 2019-10-18 2020-02-21 广州奥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起雾功能的摄像头、防雾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8389A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95917B (zh) 空调
US7742070B2 (en) Panoramic camera
CN107526235B (zh) 一种防止摄像机镜头前盖起雾的方法、装置及摄像机
CN110006133B (zh) 一种空调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0830689A (zh) 一种具有防起雾功能的摄像头、防雾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3645383B (zh) 一种用于镜头的除雾方法、系统及摄像头
CN111516644B (zh) 除雾方法和除雾系统以及车辆、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438389B (zh) 一种防雾方法、防雾装置、摄像装置及存储介质
EP288862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nd clearing misting of the bubble in a security camera
JP5211811B2 (ja) 浴室暖房乾燥機
US10514756B2 (en) Adjusting an electronic display based on gaze tracking
CN112153249B (zh) 摄像装置和自动除水雾方法
JP3751516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103994A (zh)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联动系统及自动驾驶车辆
US7605858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JP2022059311A (ja)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05076597A2 (en) Camera and method for setting exposure condition of the same
JP2012095082A (ja) 雲台装置
KR101638928B1 (ko) 착상 감지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WO2018230223A1 (ja) 撮像装置
JP2019035631A (ja) 冷却式赤外カメラ
US11112313B2 (en) Sensor and automatic calibration method applied thereto
CN211239920U (zh) 一种具有防雾功能的摄像头
JP2010137663A (ja) 眼鏡監視装置
KR20090079450A (ko) 실외 영상 디스플레이어용 온도 및 습도 자동 제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