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7865A - 供电设备及其抗电磁干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电设备及其抗电磁干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7865A
CN113437865A CN202110543637.5A CN202110543637A CN113437865A CN 113437865 A CN113437865 A CN 113437865A CN 202110543637 A CN202110543637 A CN 202110543637A CN 113437865 A CN113437865 A CN 113437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apacitor
filtering modul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variable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36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7865B (zh
Inventor
廖姗姗
何东升
覃凯宁
范竞敏
冯伟明
刘顺桂
钟士朝
唐拥林
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36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78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7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7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7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7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26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using passiv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供电设备及其抗电磁干扰装置,包括:第一滤波模块、第二滤波模块与第三滤波模块,第一滤波模块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与变频电源,以抑制外部电源输出的交流电的高频电磁干扰,得到滤波后的交流电至变频电源;第二滤波模块用于接收变频电源根据接收的交流电产生的直流电,并抑制直流电的高次谐波与射频干扰后输出至第三滤波模块;第三滤波模块用于对接收的直流电进行处理后输出至变频电源,以抑制变频电源产生的传导与辐射电磁干扰,大幅提升了其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通过模块化设计,以便于发生故障时对装置模块进行替换,增加了维护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供电设备及其抗电磁干扰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设备及其抗电磁干扰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支撑电网变换电压和电流的基石,在输电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关系到居民正常生活与工业稳定生产。为了保证变压器的可靠运行,对其进行质量测试必不可少,其中温升测试尤为重要。
但温升试验设备在使用时,会由于其供电电源带来多种电磁干扰因素,如半导体元器件的非线性、脉冲设备及雷电的耦合等,这些电磁干扰在采用温升试验设备对变压器进行温升试验时,会对试验结果造成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供电电源带来的电磁干扰导致温升试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的问题,提供一种供电设备及其抗电磁干扰装置。
一种供电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装置,包括:第一滤波模块、第二滤波模块与第三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入侧连接所述外部电源,输出侧连接供电设备的变频电源,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入侧连接所述变频电源,所述第三滤波模块的输入侧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出侧,所述第三滤波模块的输出侧连接所述变频电源;
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用于抑制所述外部电源输出的交流电的高频电磁干扰,得到滤波后的交流电至所述变频电源;
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变频电源根据接收的交流电产生的直流电,并抑制所述直流电的高次谐波与射频干扰后输出至所述第三滤波模块;
所述第三滤波模块用于对接收的直流电进行处理后输出至所述变频电源,以抑制所述变频电源产生的传导与辐射电磁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为交流电源滤波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滤波模块为高频滤波电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滤波模块为EMI滤波器。
一种供电设备,包括:变频电源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抗电磁干扰装置,所述抗电磁干扰装置连接外部电源与所述变频电源,所述变频电源连接温升试验设备进行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频电源包括整流电路与输出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侧连接所述抗电磁干扰装置的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出侧,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侧连接所述抗电磁干扰装置的第二滤波模块,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侧连接所述抗电磁干扰装置的第三滤波模块的输出侧,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侧连接所述温升试验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电路为直流斩波电路或逆变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供电设备还包括直流开关与交流开关,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直流斩波电路与逆变电路,所述抗电磁干扰装置的第三滤波模块包括第一EMI滤波器与第二EMI滤波器,所述第一EMI滤波器与所述第二EMI滤波器的输入侧均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出侧,所述第一EMI滤波器的输出侧通过所述直流开关连接所述直流斩波电路的输入侧,所述第二EMI滤波器的输出侧通过所述交流开关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入侧,所述直流斩波电路与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侧均连接所述温升试验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EMI滤波器包括第一电容组件、第二电容组件、第三电容组件、第四电容组件、第一共模电感、第一差模电感与第一差模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出侧与所述第二电容组件,所述第二电容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所述第一共模电感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组件,所述第三电容组件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组件,所述第四电容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差模电感,所述第一差模电感连接所述第一差模电容,所述第一差模电容连接所述直流开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EMI滤波器包括第二共模电感、第三共模电感、第二差模电感、第二差模电容、第一共模电容与第二共模电容,所述第二差模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二差模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模块与第三共模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一共模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共模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共模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共模电容还连接所述交流开关。
上述供电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装置,通过给温升试验设备的供电设备增加三个滤波模块,有效抑制了供电设备中存在的高次谐波与辐射干扰,大幅提升了其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进一步提升试验设备工作的可靠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本装置通过模块化设计,以便于发生故障时对装置模块进行替换,增加了维护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图抗电磁干扰装置的系统框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供电设备连接温升试验设备的系统框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供电设备连接温升试验设备的系统框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直流斩波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第一EMI滤波器的原理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第二EMI滤波器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电阻称为第二电阻,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电阻称为第一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两者都是电阻,但其不是同一电阻。
可以理解,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电路、模块、单元等相互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供电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装置10,包括:第一滤波模块110、第二滤波模块120与第三滤波模块130,第一滤波模块110的输入侧连接外部电源,输出侧连接供电设备的变频电源20,第二滤波模块120的输入侧连接变频电源20,第三滤波模块130的输入侧连接第二滤波模块120的输出侧,第三滤波模块130的输出侧连接变频电源20。
第一滤波模块110用于抑制外部电源输出的交流电的高频电磁干扰,得到滤波后的交流电至变频电源20;第二滤波模块120用于接收变频电源20根据接收的交流电产生的直流电,并抑制上述直流电的高次谐波与射频干扰后输出至第三滤波模块130;第三滤波模块130用于对接收的直流电进行处理后输出至变频电源20,以抑制变频电源20产生的传导与辐射电磁干扰。
具体地,第一滤波模块110的输入端与380V外部电源连接获取交流电,并对交流电中的高频电磁干扰进行抑制,得到滤波后的交流电输出至变频电源20。其中,第一滤波模块110可以是为低通滤波器,可实现在不妨碍正常工频电能通过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高频电磁干扰呈现高阻态。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滤波模块110为交流电源滤波器,交流电源滤波器由电阻、电抗和电容串并联组成,达到滤除高频谐波的目的。其中,交流电源滤波器的选型并不唯一,可根据交流电源滤波器两端阻抗以及插入衰减系数来决定,此外,在交流电源滤波器的位置设置并不唯一,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于与外部电源靠近的位置来保证对其中交流电的高频电磁干扰的抑制效果。
进一步地,第二滤波模块120的输入侧连接变频电源20,用于接收变频电源20根据接收的交流电产生的直流电,并抑制上述直流电的高次谐波与射频干扰后输出至第三滤波模块130。其中,变频电源20中根据接收的交流电产生直流电的模块为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由半导体元件组成,当外部电源输入的工频交流电经过半导体器件时,得到的电压为单向脉动电流,其中产生了大量的高次谐波,高次谐波会使得电源线上产生电流畸变与射频干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滤波模块130为高频滤波电容,高频滤波电容连接变频电源20的整流电路抑制高次谐波与射频干扰。其中,高频滤波电容主要由小电容组成,大小并不唯一,例如可选择0.01μF的电容,还可以选择10pF左右的电容,不以此为限定。
更进一步地,第三滤波模块130的输入侧连接高频滤波电容的输出侧,用于接收的高频滤波电容过滤后输出的直流电。其中,当变频电源20使用中处于开关状态时,会在变频电源20的输入侧的电源线中出现共模干扰以及差模干扰,进而产生传导与辐射电磁干扰,第三滤波模块130的输出侧连接变频电源20,用于对接收的直流电进行处理后输出至变频电源20,以抑制变频电源20产生的传导与辐射电磁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滤波模块130为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滤波器,EMI滤波器能在阻带范围内抑制共模干扰以及差模干扰,而让工频电能无衰减的通过EMI滤波器。具体地,EMI滤波器具体由电容与电感元件组成,其输入端接收来自高频滤波电容过滤后输出的直流电,输出端连接变频电源20给负载进行供电,即EMI滤波器的输入端阻抗与源阻抗对应,输出端阻抗与负载阻抗对应。在实际情况下,源阻抗与负载阻抗大多处于失配状态,EMI信号极易在EMI滤波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产生反射,那么通过对EMI滤波器两端的阻抗基于失配值进行设计,获得尽可能大的反射,就能实现EMI滤波器对电磁干扰信号的衰减。例如,在源阻抗为高阻抗时可以设计EMI滤波器的输入阻抗为低阻抗,在负载阻抗为高阻抗时,可以设计EMI滤波器的输出阻抗为低阻抗,保证EMI滤波器的电感始终为高阻,电容为低阻,以达到较为满意的EMI噪声抑制效果。
上述供电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装置,包括三个滤波模块,有效抑制了供电设备中存在的高次谐波与辐射干扰,大幅提升了其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并且本装置通过模块化设计,以便于发生故障时对装置模块进行替换,增加了维护的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供电设备,包括:变频电源20与上述的抗电磁干扰装置10,抗电磁干扰装置10连接外部电源与变频电源20,变频电源20连接温升试验设备进行供电。
具体地,抗电磁干扰装置10的输入端连接380V外部电源获取交流电,并对交流电中的高频电磁干扰进行抑制,得到滤波后的交流电输出至变频电源20。变频电源20对滤波后的交流电进行整流、调压与逆变等过程后输出处理后的直流电或交流电给温升试验设备进行供电,温升试验设备得电后连接待测变压器完成温升试验。
上述供电设备,采用抗电磁干扰装置10对外部供电电源中的高频电磁干扰进行有效抑制后输送给变频电源20,变频电源20进行整流调压后输出至温升试验设备进行供电,有效降低了电磁干扰对变压器现场温升试验的影响,提升了变压器温升试验的准确率及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变频电源20包括整流电路210与输出电路,整流电路210的输入侧连接抗电磁干扰装置10的第一滤波模块110的输出侧,整流电路210的输出侧连接抗电磁干扰装置10的第二滤波模块120,输出电路的输入侧连接抗电磁干扰装置10的第三滤波模块130的输出侧,输出电路的输出侧连接温升试验设备。
具体地,整流电路210的输入侧连接抗电磁干扰装置10的第一滤波模块110的输出侧,用于接收第一滤波模块110输出的滤波后的交流电,并对交流电进行整流产生直流电。其中,整流电路210是指能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路。整流电路210由整流二极管组成,经过整流电路210之后的电压已经从交流电压变成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压。具体的,整流电路210可以为半波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或倍压整流电路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整流电路210为全桥整流电路,包括四个首尾连接的二极管,其中,第一滤波模块110的输出侧连接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极与第二输入极,第二滤波模块120连接全桥整流电路的输出正极与输出负极。
输出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方波信号对整流电路210的输出直流电进行调压或逆变后,输出至温升试验设备进行供电。其中,方波信号为驱动输出电路中开关元件导通截止的时序信号,可以是由脉冲源发出的时序信号,也可以是控制器生成的PWM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输出电路为直流斩波电路220或逆变电路230。具体地,直流斩波电路220用于将第三滤波模块130处理后的直流电进行调压后输出给温升试验设备进行直流供电。逆变电路230用于将第三滤波模块130处理后的直流电进行逆变后输出给温升试验设备进行交流供电。输出电路具体是为直流斩波电路220或逆变电路230由被供电设备的需求决定,本实施例不作此限定。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出电路也可以是同时包括直流斩波电路220和逆变电路230。
以下以直流斩波电路220的具体电路结构进行解释说明,直流斩波电路220可以是降压斩波电路,也可以是升压斩波电路,还可以是升降压斩波电路,具体可以根据被供电设备的需求来选定。例如,如图4所示,直流斩波电路220可为BUCK型DC-DC变换电路,包括MOSFET管、差模滤波电感LDM2、二极管D5和稳压电容C0。MOSFET管的控制端连接VPULSE脉冲源,MOSFET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滤波模块130的第一输出端,MOSFET管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以及差模滤波电感LDM2的第一端,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第三滤波模块130的第二输出端与稳压电容C0的第一端,稳压电容C0的第二端连接差模滤波电感LDM2的第二端,稳压电容C0的两端还作为BUCK型DC-DC变换电路的输出侧连接温升试验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变频电源20对经过高频抑制的380V交流电,通过整流电路210进行整流,再经过直流斩波进行调压或逆变电路进行逆变成交流电后输出至温升试验设备进行供电,有效降低了电磁干扰对变压器现场温升试验的影响,提升了变压器温升试验的准确率及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供电设备还包括直流开关30与交流开关40,输出电路包括直流斩波电路220与逆变电路230,抗电磁干扰装置10的第三滤波模块130包括第一EMI滤波器与第二EMI滤波器,第一EMI滤波器与第二EMI滤波器的输入侧均连接第二滤波模块120的输出侧,第一EMI滤波器的输出侧通过直流开关30连接直流斩波电路220的输入侧,第二EMI滤波器的输出侧通过交流开关40连接逆变电路230的输入侧,直流斩波电路220与逆变电路230的输出侧均连接温升试验设备。
具体地,直流开关30与交流开关40均为开关元件,可为手动控制,也可为自动控制开关元件,本实施例不作此限定。第一EMI滤波器的输出侧通过直流开关30连接直流斩波电路220的输入侧,将第一EMI滤波器处理后的直流电进行调压后输出给温升试验设备进行直流供电,第二EMI滤波器的输出侧通过交流开关40连接逆变电路230的输入侧,将第二EMI滤波器处理后的直流电进行逆变后输出给温升试验设备进行交流供电。其中,直流开关30与交流开关40不同时导通,当直流开关30导通时,温升试验设备进行直流供电,当交流开关40导通时,温升试验设备进行交流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直流开关30与交流开关40的切换,可实现温升试验设备直流供电或交流供电的切换,增加了现场试验的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EMI滤波器包括第一电容组件131、第二电容组件132、第三电容组件133、第四电容组件134、第一共模电感LCM1、第一差模电感L与第一差模电容C,第一电容组件131连接第二滤波模块120的输出侧与第二电容组件132,第二电容组件132连接第一共模电感LCM1,第一共模电感LCM1连接第三电容组件133,第三电容组件133连接第四电容组件134,第四电容组件134连接第一差模电感L,第一差模电感L连接第一差模电容C,第一差模电容C连接直流开关30。
具体地,第一电容组件131为电容CX1,第二电容组件132包括电容CY1、电容CY2与电容CY3,第三电容组件133为电容CX2,第四电容组件134包括电容CY4、电容CY5与电容CY6,其中,第一电容组件131与第三电容组件133的电容为X电容,第二电容组件132与第四电容组件134的电容为Y电容。电容CX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第二滤波模块120的输出侧,电容CY1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X1的第一端,电容CY1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Y2接地,电容CY1的第二端还连接电容CY3的第一端,电容CY3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X1的第二端,电容CY1的第一端与电容CY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共模电感LCM1的两个线圈的一端,第一共模电感LCM1的两个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X2的两端,电容CX2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Y4的第一端与第一差模电感L的第一端,电容CY4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Y5接地,电容CY4的第二端还连接电容CY6的第一端,电容CY6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X2的第二端与第一差模电容C的第一端,第一差模电容C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差模电感L的第二端,第一差模电容C还通过直流开关30连接直流斩波电路220的输入侧。
以下对第一EMI滤波器的参数设计以及连接BUCK型DC-DC变换电路为例产生电磁干扰抑制的原理进行说明:
根据式(1)计算DC-DC变换电路两端的阻抗:
Figure BDA0003072677900000111
其中,Rmin为DC-DC变换电路的最小输入阻抗,即第一EMI滤波器的输出端阻抗,η为效率,Pout为输出功率,Vmin为最小输入电压,Imax为最小输入电压对应的最大输入电流。
根据式(2)确定电流一次谐波分量:
Figure BDA0003072677900000112
其中,Ib为输入电流方波的基波有效值;η1为相对电流基波的含量百分比,可用计算机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也可通过手工计算得到;D为占空比,一般取最坏的情况。
根据式(3)计算所需衰减和最大转折频率fcmax
Figure BDA0003072677900000113
其中,Ir为最大反射纹波,f为VPULSE脉冲源的工作频率,dmin为在确定最大反射纹波为目标下的最小衰减系数。
根据式(4)与式(5)计算最小电容值和最大电感:
Figure BDA0003072677900000121
Figure BDA0003072677900000122
其中,为保证滤波器有较大的阻抗裕量,取第一EMI滤波器两端阻抗RF为最小输入阻抗Rmin的0.2倍。再根据上述最小电容值与最大电感的计算值选取X电容、Y电容及第一共模电感LCM1等第一EMI滤波器的器件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EMI滤波器的设计,有效针对直流斩波电路中的电磁干扰进行抑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EMI滤波器包括第二共模电感L1、第三共模电感L2、第二差模电感L0、第二差模电容C0、第一共模电容C1与第二共模电容C2,第二差模电容C0的一端连接第二差模电感L0的一端与第二共模电感L2的一端,第二差模电容C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滤波模块120与第三共模电感L2的一端,第二差模电感L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滤波模块120,第一共模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二共模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二共模电容C2的一端,第二共模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共模电感L2的另一端,第一共模电容C1还连接交流开关40。
具体地,第二EMI滤波器通过交流开关40连接逆变电路230,用于产生抑制电磁干扰后的交流电输送给温升试验设备进行供电。
由于源阻抗和负载阻抗均随频率而发生变化,所以第二EMI滤波器的参数设计需要同时考虑源阻抗和负载阻抗,以下以第二EMI滤波器的参数设计以及连接逆变电路产生电磁干扰抑制的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设计共模电感与共模电容组成的共模滤波器部分的参数,由于共模滤波器的负载阻抗近似为一个1nF的寄生电容,需要让共模电容的阻抗大于负载阻抗,使降落在共模滤波器上的噪声压降更大,效果更好,因此第一共模电容C1与第二共模电容C2的电容值,C1>>1nF、C2>>1nF。而且要满足2πf0L0>>Z0,Z0为共模滤波器的源阻抗,f0为传导干扰的最低频率为10kHZ,所以第二共模电感与第三共模电感为
Figure BDA0003072677900000131
进一步地,设计差模电感与差模电容组成的差模滤波器部分的参数,差模滤波器噪声源的输出阻抗必须远小于1Ω,因此需要第二差模电容需采用大电解电容连接逆变电路230,虽然差模干扰等效电路是电压源,但加入第二差模电容后,逆变电路230的输入电流为随负载变化的、包含多次谐波的电流源。所以第二差模电容C0应满足
Figure BDA0003072677900000132
ω1为628,所以C0>>1592μF。此外,差模滤波器噪声源的负载阻抗为Z1,而且要满足2πf0L0>Z1,其中,f0为传导干扰的最低频率10kHZ,所以第二差模电感
Figure BDA000307267790000013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二EMI滤波器的设计,有效针对逆变电路中的电磁干扰进行抑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供电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滤波模块、第二滤波模块与第三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入侧连接所述外部电源,输出侧连接供电设备的变频电源,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入侧连接所述变频电源,所述第三滤波模块的输入侧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出侧,所述第三滤波模块的输出侧连接所述变频电源;
所述第一滤波模块用于抑制所述外部电源输出的交流电的高频电磁干扰,得到滤波后的交流电至所述变频电源;
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变频电源根据接收的交流电产生的直流电,并抑制所述直流电的高次谐波与射频干扰后输出至所述第三滤波模块;
所述第三滤波模块用于对接收的直流电进行处理后输出至所述变频电源,以抑制所述变频电源产生的传导与辐射电磁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电磁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模块为交流电源滤波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电磁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波模块为高频滤波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电磁干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滤波模块为EMI滤波器。
5.一种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电源与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抗电磁干扰装置,所述抗电磁干扰装置连接外部电源与所述变频电源,所述变频电源连接温升试验设备进行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电源包括整流电路与输出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侧连接所述抗电磁干扰装置的第一滤波模块的输出侧,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侧连接所述抗电磁干扰装置的第二滤波模块,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侧连接所述抗电磁干扰装置的第三滤波模块的输出侧,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侧连接所述温升试验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路为直流斩波电路或逆变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流开关与交流开关,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直流斩波电路与逆变电路,所述抗电磁干扰装置的第三滤波模块包括第一EMI滤波器与第二EMI滤波器,所述第一EMI滤波器与所述第二EMI滤波器的输入侧均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出侧,所述第一EMI滤波器的输出侧通过所述直流开关连接所述直流斩波电路的输入侧,所述第二EMI滤波器的输出侧通过所述交流开关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入侧,所述直流斩波电路与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侧均连接所述温升试验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EMI滤波器包括第一电容组件、第二电容组件、第三电容组件、第四电容组件、第一共模电感、第一差模电感与第一差模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模块的输出侧与所述第二电容组件,所述第二电容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所述第一共模电感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组件,所述第三电容组件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组件,所述第四电容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差模电感,所述第一差模电感连接所述第一差模电容,所述第一差模电容连接所述直流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EMI滤波器包括第二共模电感、第三共模电感、第二差模电感、第二差模电容、第一共模电容与第二共模电容,所述第二差模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二差模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模块与第三共模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二差模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模块,所述第一共模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共模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共模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共模电容还连接所述交流开关。
CN202110543637.5A 2021-05-19 2021-05-19 供电设备及其抗电磁干扰装置 Active CN1134378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3637.5A CN113437865B (zh) 2021-05-19 2021-05-19 供电设备及其抗电磁干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3637.5A CN113437865B (zh) 2021-05-19 2021-05-19 供电设备及其抗电磁干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7865A true CN113437865A (zh) 2021-09-24
CN113437865B CN113437865B (zh) 2023-07-11

Family

ID=77802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3637.5A Active CN113437865B (zh) 2021-05-19 2021-05-19 供电设备及其抗电磁干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786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4460A (ja) * 1991-08-30 1993-03-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源装置
CN202917971U (zh) * 2012-09-28 2013-05-01 西安锐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emi功能的瞬变浪涌抑制器
CN106300329A (zh) * 2016-08-30 2017-01-04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光伏独立智能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10808682A (zh) * 2019-11-26 2020-02-18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高压大电解电容的开关电源电路及电视机
CN111130338A (zh) * 2020-01-16 2020-05-08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emc的滤波电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4460A (ja) * 1991-08-30 1993-03-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源装置
CN202917971U (zh) * 2012-09-28 2013-05-01 西安锐晶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emi功能的瞬变浪涌抑制器
CN106300329A (zh) * 2016-08-30 2017-01-04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光伏独立智能供电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10808682A (zh) * 2019-11-26 2020-02-18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高压大电解电容的开关电源电路及电视机
CN111130338A (zh) * 2020-01-16 2020-05-08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emc的滤波电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7865B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 et al. An LTCL filter for three-phase grid-connected converters
JP6217340B2 (ja) 電源装置
Franco de Souza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techniques in a single‐phase AC‐DC boost converter
Silva et al. New considerations in the input filter design of a three-phase buck-type PWM rectifier for aircraft applications
CN214674885U (zh) 一种emi滤波电路及系统
Darly et al. A novel dual boost rectifier for power factor improvement
US20200321856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JP5721355B2 (ja) 電源回路
CN116800081A (zh) 服务器电源电路、服务器电源的过压保护方法及装置
CN208174568U (zh) 一种具有双输入模式的直流电源模块
CN113437865A (zh) 供电设备及其抗电磁干扰装置
CN113381593B (zh) 一种大功率容性负载仪器的前端辅助电路
CN111835208B (zh) 一种具有pfc电路的开关电源
RU108243U1 (ru) Выходная цепь импульсного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я напряжения, импульсны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напряжения и импульсный источник питания (варианты)
CN211405872U (zh) 一种基于GaN功率器件的整流系统
CN110601566B (zh) 一种适配器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203537248U (zh) 一种宽范围输入具有pfc的ac/dc电源转换器
CN220022396U (zh)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器
US9837925B1 (en) Capacitor-less power supply
CN214412581U (zh) 一种降低整流电路输入电流谐波与母线电压纹波的电路
CN205753995U (zh) 电源转换装置
RU2467460C1 (ru) Выходная цепь импульсного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я напряжения, способ её гальванической рязвязки, импульсный пр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 напряжения и импульсный источник питания
Vachak et al. Design of EMI filter for boost PFC circuit
Cordova et al.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Phase Shedding Two-phase Interleaved Transition Mode PFC Converter Compliant to Class A EMI Limits
CN213426017U (zh) 一种电磁干扰滤波电路结构、开关电源及暖风机电子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