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5046B - 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5046B
CN113435046B CN202110725183.3A CN202110725183A CN113435046B CN 113435046 B CN113435046 B CN 113435046B CN 202110725183 A CN202110725183 A CN 202110725183A CN 113435046 B CN113435046 B CN 1134350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efficient
reliability
control system
dual
direc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51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5046A (zh
Inventor
付朝阳
刘兴邦
刘铮
孙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7251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50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5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5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5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5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4Ageing analysis or optimisation against age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属于电机技术领域。首先确定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的各个零件,并根据各个零件之间的联结方式建立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模型。通常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容易发生的故障的零件分别为:定子绕组、永磁体、霍尔传感器、控制芯片、功率管和轴承。通过分析影响各个零件发生故障的影响因素,单独计算各个零件的故障率和可靠度,最后通过可靠度模型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总的可靠度。本发明实现了对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的精准计算,提升了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寿命测试的工作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中对于电机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采用双余度的电机相比单电机其运行可靠性将会得到大大提高。通常状态下影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的主要元件有:绕组、永磁体、霍尔传感器、控制芯片、功率管、轴承。电机绕组的故障有开路故障和短路故障,双余度电机就是采用两套绕组共用一个电机转子的方式来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双余度电机中霍尔传感器起检测转子位置的作用,霍尔传感器作为一种半导体器件在高低温、强冲击、强振动等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容易发生一路或两路故障,造成三相电流的畸变。功率管的故障包括短路故障和断路故障。电机中任何一个元件的失效将会导致电机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对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各个元件进行可靠度计算,从而能够实现主动的去保证电机各个零件运行可靠水平,达到提高整个电机的工作质量的目的。
目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可靠度往往通过寿命测试实验的方法得到,这种方法需要繁琐的、长时间的实验验证,不能满足对于可靠度测量的快速性和实时性要求。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对于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寿命测试的长时间、高费用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通过公式计算可以得出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可靠度,避免了复杂的、长时间的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测量实验。
技术方案
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主要故障分为绕组故障、永磁体故障、霍尔传感器故障、控制芯片故障、功率管故障以及轴承故障;依次计算各个元件的失效率λp;根据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各个元件的联结方式,以及每种元件在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的使用数量,并认为各个元件的寿命服从单参数指数分布,由此可以得到各个元件的可靠度Ri;将各个元件的可靠度Ri相乘得到总的可靠度。
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与其他电机控制系统的结构有所不同,主要由永磁体、铁心、转轴、轴承、定子绕组、功率管、霍尔传感器和芯片构成。在实际运行中,控制系统最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为定子绕组、永磁体、霍尔传感器、功率管、控制芯片以及轴承。当前电机的寿命主要由实验测量得到,即将电机运行至发生故障时,测量其寿命。这种方法是通过实验验证电机整体,没有到考虑各个部件。本发明提出的方法通过对最容易发生故障的各个部件的计算,最后得出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总的可靠度。
所述的绕组、永磁体、霍尔传感器、控制芯片、功率管以及轴承的失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1)定子绕组的失效率为:λp11=λb1πE1πQ1πK1πC1
其中,λb1为绕组线圈的基本失效率,πE1为环境系数,πQ1为质量系数,πK1为种类系数,πC1为结构系数;
(2)永磁体的失效率为:λP2=λb2πE2πQ2
其中,λb2为永磁体基本失效率,πE2为环境系数,πQ2为质量系数;
(3)单个霍尔传感器的失效率:λP3=λb3πE3πQ3πA3πK3πC3πr3
其中,λb3为基本失效率,πE3为环境系数,πQ3为质量系数,πA3为应用系数,πK3为种类系数,πC3为结构系数,πr3为额定功率系数;
(4)控制芯片的失效率为:λP4=πQ4[C1πT4πV4+(C2+C3.E4)]πL4
其中,πE4为环境系数,πQ4为质量系数,πL4为成熟系数,πT4为温度应力系数,πV4电压应力系数,C1及C2为电路复杂失效率,C3.为封装复杂度失效率;
(5)一套控制电路中单只功率管的失效率计算公式为:λP51=λb5πE5πQ5πA5πS52πr5πC5
其中,λb5为功率管基本失效率,πE5为环境系数,πQ5为质量系数,πA5为应用系数,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31
为电压应力系数,πr5为产品性能额定值系数,πC5为结构系数;
(6)单个轴承的失效率λz(t)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32
其中,P为滚动轴承承受的当量动载荷,n为轴承转速;fQ为表征基本额定动载荷变化而引入的温度系数,fp为表征工作中的振动或冲击引入的载荷系数;m、ε为形状参数;C为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其值与轴承的温度和参数有关。
不同的轴承其m的取值:球轴承m=10/9,圆柱滚子轴承m=3/2,圆锥滚子轴承m=4/3。
不同的轴承其ε的取值:球轴承ε=3,滚子轴承ε=10/3。
各个元件的可靠度Ri计算公式如下:
(1)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一共两套绕组采用并联方式,则绕组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33
(2)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永磁体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34
(3)控制系统中共有三只霍尔传感器串联在系统中,则传感器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35
(4)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共有一只控制芯片,则芯片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41
(5)根据双余度电机控制系统单套控制电路中功率管的数量为6只,两套控制电路之间采用并联联结方式,确定所有功率管的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42
(6)控制系统中轴承数量为2,联结方式为串联;工作t小时后总的轴承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43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水平的计算方法,通过综合考虑电机各个元件在不同的工作场合、工作时间下的失效率,最后得到准确的电机可靠度。相比电机寿命测试工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快速精确地得出电机的可靠度,大大缩短了寿命测试时间,同时减少了寿命测试的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模型。
图2为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拓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与其他电机控制系统的结构有所不同,主要由永磁体、铁心、转轴、轴承、定子绕组、功率管、霍尔传感器和芯片构成。在实际运行中,控制系统最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为定子绕组、永磁体、霍尔传感器、功率管、控制芯片以及轴承。当前电机的寿命主要由实验测量得到,即将电机运行至发生故障时,测量其寿命。这种方法是通过实验验证电机整体,没有到考虑各个部件。本发明提出的方法通过对最容易发生故障的各个部件的计算,最后得出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总的可靠度。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具体实施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主要故障分为绕组故障、永磁体故障、霍尔传感器故障、控制芯片故障、功率管故障以及轴承故障。
步骤2: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定子绕组的失效率和可靠度。
第一套绕组的失效率为:λp11=λb1πE1πQ1πK1πC1
第二套绕组的失效率为:λp12=λb1πE1πQ1πK1πC1
认为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绕组的寿命服从单参数指数分布,同时两套绕组采用并联结构的方式以提高无刷直流电机的可靠度,则定子绕组工作t小时后的总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51
其中,λb1为绕组线圈的基本失效率,πE1为环境系数,πQ1为质量系数,πK1为种类系数,πC1为结构系数。
步骤3: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永磁体的失效率和可靠度。
永磁体的失效率为:λP2=λb2πE2πQ2
认为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永磁体的寿命服从单参数指数分布,因此得到永磁体工作t小时后的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61
其中,λb2为永磁体基本失效率,πE2为环境系数,πQ2为质量系数。
步骤4: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霍尔传感器失效率和可靠度。
λP3=λb3πE3πQ3πA3πK3πC3πr3
其中,λb3为基本失效率,πE3为环境系数,πQ3为质量系数,πA3应用系数,πK3为种类系数,πC3为结构系数,πr3额定功率系数。
认为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绕组寿命服从单参数指数分布,在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位置检测中采用三个霍尔位置传感器串联的方式,则工作t小时后霍尔传感器的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62
其中,λb2为转子基本失效率,πE2为环境系数,πQ2为质量系数,πK2为种类系数,πC2为结构系数。
步骤5: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控制芯片的失效率和可靠度。
控制芯片的失效率为:λP4=πQ4[C1πT4πV4+(C2+C3.E4)]πL4
认为控制芯片的寿命服从单参数指数分布,工作t小时后的芯片的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63
其中,πE4为环境系数,πQ4为质量系数,πL4为成熟系数,πT4为温度应力系数,πV4电压应力系数,C1及C2为电路复杂失效率,C3.为封装复杂度失效率。
步骤6: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功率管失效率和可靠度。
一套控制电路中含有六只功率管,因此第一套功率管的失效率为:
λP51’=6λP51=6λb5πE5πQ5πA5πS52πr5πC5
同理,第二套控制电路中六只功率管的失效率为:
λP52’=6λP52=6λb5πE5πQ5πA5πS52πr5πC5
认为功率管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并且两套控制电路采用并联结构,因此功率管总的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71
其中,λb5为转子基本失效率,πE2为环境系数,πQ2为质量系数,πA5为应用系数,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72
为电压应力系数,πr5产品性能额定值系数,πC5结构系数。
步骤7: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轴承失效率和可靠度。
轴承失效率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73
/>
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轴承数量为2,联结方式为串联。工作t小时后总的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74
其中,P为滚动轴承承受的当量动载荷,n为轴承转速;fQ为表征基本额定动载荷变化而引入的温度系数,fp为表征工作中的振动或冲击引入的载荷系数;m为形状参数,对于球轴承m=10/9,圆柱滚子轴承m=3/2,圆锥滚子轴承m=4/3;球轴承ε=3,滚子轴承ε=10/3;C为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其值与轴承的温度和参数有关。
步骤8:根据图1所示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性模型,可以得到电机总的可靠度为:
R(t)=R1×R2×R3×R4×R5×RZ
实施例1:
一台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额定电压为270V,额定转速1000r/min,其控制电路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计算该型电机在运行18000小时(约2年)后的可靠度。
步骤1:将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主要故障分为绕组故障、永磁体故障、霍尔传感器故障、控制芯片故障、功率管故障以及轴承故障。
步骤2: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定子绕组的失效率和可靠度。
第一套绕组的失效率为:λp11=λb1πE1πQ1πK1πC1
第二套绕组的失效率为:λp12=λb1πE1πQ1πK1πC1
取λb1=0.0205×10-6,πE1=2,πQ1=0.6,πK1=1,πC1=1,定子绕组工作18000小时后的总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81
步骤3: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永磁体的失效率和可靠度。
永磁体的失效率为:λP2=λb2πE2πQ2
取λb2=0.06×10-6,πE2=1.5,πQ2=0.65,因此得到永磁体工作18000小时后的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82
步骤4: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霍尔传感器失效率和可靠度。
λP3=λb3πE3πQ3πA3πK3πC3πr3
其中,λb3=0.151×10-6,πE3=2,πQ3=0.05,πA3=0.7,πK3=1,πC3=1,πr3=0.8。则工作18000小时后3个霍尔传感器总的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83
步骤5: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控制芯片的失效率和可靠度。
控制芯片的失效率为:λP4=πQ4[C1πT4πV4+(C2+C3.E4)]πL4
取πE4=1.5,πQ4=0.08,πL4=1,πT4=0.38,πV4=1,C1=0.0731×10-6,C2=0.0071×10-6,C3.=4×10-6,工作18000小时后的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91
步骤6: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功率管失效率和可靠度。
一套功率管含有6只功率管,因此第一套功率管的失效率为:
λP51’=6λP51=6λb5πE5πQ5πA5πS52πr5πC5
因此第二套功率管的失效率为:
λP52’=6λP52=6λb5πE5πQ5πA5πS52πr5πC5
取λb5=0.071×10-6,πE2=2,πQ2=0.03,πA5=0.7,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92
πr5=0.8,πC5=1,因此功率管工作18000小时后总的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93
步骤7: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轴承的失效率和可靠度。
轴承失效率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94
取P=531N,n=1000r/min;fQ=1.1,fp=1.5,m=10/9,ε=3,C=680N。工作18000小时后两个轴承总的可靠度为:
Figure GDA0004067481570000095
步骤8:根据图1所示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性模型,六种元件采用串联的方式,因此可以得到电机工作18000小时的总可靠度为:
R(18000)=R1×R2×R3×R4×R5×RZ=0.983816
因此得到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工作18000小时的可靠度为98.3816%。
本发明首先确定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的各个零件,并根据各个零件之间的联结方式建立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模型。通常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容易发生的故障的零件分别为:定子绕组、永磁体、霍尔传感器、控制芯片、功率管和轴承。通过分析影响各个零件发生故障的影响因素,单独计算各个零件的故障率和可靠度,最后通过可靠度模型计算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总的可靠度。本发明实现了对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的精准计算,提升了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寿命测试的工作效益。同时,通过可靠度计算能够在实际生产运行中主动的去提高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故障分为绕组故障、永磁体故障、霍尔传感器故障、控制芯片故障、功率管故障以及轴承故障;依次计算各个元件的失效率λp;根据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各个元件的联结方式,以及每种元件在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的使用数量,并认为各个元件的寿命服从单参数指数分布,由此可以得到各个元件的可靠度Ri;将各个元件的可靠度Ri相乘得到总的可靠度;
所述的绕组、永磁体、霍尔传感器、控制芯片、功率管以及轴承的失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1)定子绕组的失效率为:λp11=λb1πE1πQ1πK1πC1
其中,λb1为绕组线圈的基本失效率,πE1为环境系数,πQ1为质量系数,πK1为种类系数,πC1为结构系数;
(2)永磁体的失效率为:λP2=λb2πE2πQ2
其中,λb2为永磁体基本失效率,πE2为环境系数,πQ2为质量系数;
(3)单个霍尔传感器的失效率:λP3=λb3πE3πQ3πA3πK3πC3πr3
其中,λb3为基本失效率,πE3为环境系数,πQ3为质量系数,πA3为应用系数,πK3为种类系数,πC3为结构系数,πr3为额定功率系数;
(4)控制芯片的失效率为:λP4=πQ4[C1πT4πV4+(C2+C3.E4)]πL4
其中,πE4为环境系数,πQ4为质量系数,πL4为成熟系数,πT4为温度应力系数,πV4电压应力系数,C1及C2为电路复杂失效率,C3.为封装复杂度失效率;
(5)一套控制电路中单只功率管的失效率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4067481550000011
其中,λb5为功率管基本失效率,πE5为环境系数,πQ5为质量系数,πA5为应用系数,
Figure FDA0004067481550000012
为电压应力系数,πr5为产品性能额定值系数,πC5为结构系数;
(6)单个轴承的失效率λz(t)为:
Figure FDA0004067481550000021
其中,P为滚动轴承承受的当量动载荷,n为轴承转速;fQ为表征基本额定动载荷变化而引入的温度系数,fp为表征工作中的振动或冲击引入的载荷系数;m、ε为形状参数;C为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其值与轴承的温度和参数有关;
各个元件的可靠度Ri计算公式如下:
(1)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一共两套绕组采用并联方式,则绕组可靠度为:
Figure FDA0004067481550000022
(2)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永磁体可靠度为:
Figure FDA0004067481550000023
(3)控制系统中共有三只霍尔传感器串联在系统中,则传感器可靠度为:
Figure FDA0004067481550000024
(4)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共有一只控制芯片,则芯片可靠度为:
Figure FDA0004067481550000025
(5)根据双余度电机控制系统单套控制电路中功率管的数量为6只,两套控制电路之间采用并联联结方式,确定所有功率管的可靠度为:
Figure FDA0004067481550000026
(6)控制系统中轴承数量为2,联结方式为串联;工作t小时后总的轴承可靠度为:
Figure FDA00040674815500000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轴承其m的取值:球轴承m=10/9,圆柱滚子轴承m=3/2,圆锥滚子轴承m=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的轴承其ε的取值:球轴承ε=3,滚子轴承ε=10/3。
CN202110725183.3A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 Active CN1134350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5183.3A CN113435046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5183.3A CN113435046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5046A CN113435046A (zh) 2021-09-24
CN113435046B true CN113435046B (zh) 2023-03-31

Family

ID=77757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5183.3A Active CN113435046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5046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9957A (zh) * 2020-03-12 2020-08-07 安徽大学 一种电机逆变器可靠性计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2527B2 (ja) * 2010-09-09 2014-02-19 株式会社日立カー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システム
DE102014210653A1 (de) * 2014-06-04 2015-12-17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Vorrichtung zur Ansteuerung und/oder Überwachung eines bürstenlosen Gleichstrommotors
CN104734580A (zh) * 2015-01-08 2015-06-24 清华大学 无刷电机的双余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357073B (zh) * 2016-10-10 2018-11-09 江苏大学 高绕组因数永磁无刷电机及其设计与容错控制方法
CN106650275B (zh) * 2016-12-29 2019-02-2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永磁电机可靠性计算方法
CN109194206B (zh) * 2018-10-10 2020-11-06 常州宝龙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容错控制方法
WO2021068241A1 (zh) * 2019-10-12 2021-04-15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霍尔传感器容错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09957A (zh) * 2020-03-12 2020-08-07 安徽大学 一种电机逆变器可靠性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5046A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rresty et al. A back-emf based method to detect magnet failures in PMSMs
CN107783006B (zh) 水轮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方法
US20030218444A1 (e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rotating electromagnetic machine
CN106772037B (zh) 基于双线圈的同步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诊断方法
CN102651629B (zh) 一种永磁磁链的在线估算方法
CN102361429A (zh) 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理论的无轴承异步电机控制方法
Farooq et al. Analytical modeling approach to detect magnet defects in permanent-magnet brushless motors
CN101667799A (zh) 永磁型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无径向位移传感器控制方法
CN111123105B (zh) 基于高频信号注入的电机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
Zhao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coreless axial-flux PMSM by an improved magnetic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CN103501148A (zh) 一种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无径向位移传感器运行控制方法
CN113686237A (zh) 一种基于线性霍尔的永磁电机偏心诊断方法及其检测系统
CN109004875B (zh)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零角度计算方法和标定方法
CN108693436B (zh) 永磁同步电机动力线接线相序检测方法和检测系统
Bagheri et al. Air‐gap eccentricity fault diagnosis and estimation in induction motors using unscented Kalman filter
CN113435046B (zh) 一种双余度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可靠度计算方法
CN111740683A (zh) 一种永磁容错电机位置传感器的故障诊断方法
Bossio et al. Rotor fault diagnosis i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 using the midpoint voltage of windings
CN104090235B (zh) 奇数单元交流永磁电机转矩波动测试方法
CN113395030A (zh) 一种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装置、方法和电机
CN117081066A (zh) 考虑大扰动的感应电机负荷暂态电压失稳分析方法及系统
Khlifi et al. Investigation of a Leakage Reactance Brushless DC Motor for DC Air Conditioning Compressor
US10554159B2 (en) Monitoring and compensating the angle of a rotor in an electric machine using an angle sensor
Aminu A parameter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induction machines using artificial bee colony (ABC) optimization
Che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magnetic drag torque in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mo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