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9294A - 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9294A
CN113419294A CN202110482589.3A CN202110482589A CN113419294A CN 113419294 A CN113419294 A CN 113419294A CN 202110482589 A CN202110482589 A CN 202110482589A CN 113419294 A CN113419294 A CN 113419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arst
geological
observ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825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伟康
史吏
彭飞
袁岽洋
王皓正
何昌迪
倪定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nspor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nspor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nspor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nsport
Priority to CN20211048258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92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9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92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包括:根据工程勘探钻孔点信息,找出疑似存在岩溶地质的孔位;以探查孔为中心,开展工程地质踏勘和水文地质踏勘;数据集成观测系统中的地质雷达观测先于地震CT观测进行;布设地质雷达观测系统测线,获得区域范围内的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根据区域范围内的地质雷达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并结合综合地质信息,确定水平方向的岩溶发育范围、溶洞顶板埋深和溶洞大致下限深度;获取地层波速衰减系数层析成像图;根据地震CT波速衰减系数层析成像图并结合所述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和综合地质信息,确定地下深度方向细致的岩溶发育范围和精细结构差异;确定地层岩溶发育的大小和三维空间分布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工程施工前地质勘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岩溶在我国分布较广,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在公路勘察中经常遇到岩溶地基,这类地基对隧道、桥梁、路基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如隧道周边围岩失稳、岩溶桩基施工产生地面塌陷等危害。一方面,岩溶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公路工程施工工期、造价;另一方面,其也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岩溶发育复杂多变、形态各异,虽然宏观方面可以大致推测,但在局部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当前,采用地质钻探进行公路项目岩溶勘查效率低且经济性较差,采用单一的地质调查法、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或者简单的物探+地质方法存在对岩溶空间位置及几何形态探测准确度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如何在工程中平衡探测岩溶不良地质体的准确性、高效性、经济性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地质雷达原理:地质雷达通过向地下发送脉冲形式的高频电磁波。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目标体,如空洞、分界面等时,电磁波便发生反射,返回到地面时由接收天线所接收。在对接收天线接收到的雷达波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接收到的雷达波形、强度、双程时间等参数便可推断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结构、电性及几何形态。地质雷达能较粗略估计岩溶发育范围,探测溶洞顶板位置较为准确,但测量深度较深时精确度不佳。
地震CT原理:地震波速度层析成像法(简称地震CT)是基于地震波射线理论,通过对观测地震波的旅行时间差,研究地震波在不同地层、空腔的速度场的变化,对地震波射线进行追踪反演,重构地层波速数据模型。其对低速区敏感,根据走时和衰减能够可靠反映岩土体分界线及岩体破碎程度与分布,探测分辨率高。但探测时需要打孔,探测成本较高且费时费力。
地质雷达易于大面积水平探测和岩溶地质顶板深度,对空洞的下限深度判断存在困难;地震CT探测岩溶地质深度方向的变化准确度高,综合两者优势,取长补短,合理优化探测手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且经济的识别不良地质岩溶发育范围的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工程勘探钻孔点信息,找出疑似存在岩溶地质的孔位,记为探查孔;除此之外,根据探查孔初步了解地层的岩性分层信息;
步骤二,以探查孔为中心,规划踏勘区域,在所述踏勘区域内开展工程地质踏勘和水文地质踏勘,获取区域内综合地质信息。所述综合地质信息内容宜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和成本而定;
步骤三,根据所述探查孔与综合地质信息,设计数据集成观测系统。所述的数据集成观测系统包括主要用于地面水平方向探测的地质雷达观测系统和用于地下深度方向探测的地震CT观测系统。
所述数据集成观测系统中的地质雷达观测先于地震CT观测进行。先进行地质雷达观测能够进一步缩小后续地震CT观测系统的实施范围,减少钻孔工作量,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步骤四,根据所述综合地质信息,布设地质雷达观测系统测线进行探测。通过地质雷达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反演,获得区域范围内的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
步骤五,根据区域范围内的地质雷达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并结合所述综合地质信息,确定水平方向的岩溶发育范围、溶洞顶板埋深和溶洞大致下限深度。
步骤六,根据所确定的水平方向岩溶发育范围,在原有地质雷达观测系统测线基础上,布设地震CT观测系统进行探测。通过地震CT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反演,获取地层波速衰减系数层析成像图。
步骤七,根据所述地震CT波速衰减系数层析成像图并结合所述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和综合地质信息,确定地下深度方向细致的岩溶发育范围和精细结构差异。
步骤八,综合所述探查孔信息、水平方向岩溶发育范围、溶洞顶板埋深、地下深度方向岩溶发育范围和精细结构差异以及所述综合地质信息,进行多维度分析与评估,最终确定地层岩溶发育的大小和三维空间分布范围。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踏勘区域宜为以所述探查孔为中心1km2范围内区域;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综合地质信息包括地表岩溶发育地层及其产状、岩溶埋深和岩溶发育主方向。所述岩溶发育主方向为观测系统的有效布置提供了依据,为解释岩溶异常区提供了基础,对于根据地质雷达和地震CT方法的组合识别异常区提供了可靠依据。此外,所述两种观测系统组合识别得到的地下电磁信号差异和地层波速衰减变化都需结合地质构造和岩性特征等信息进行判断。综合地质信息提供的地层发育、产状以及岩层信息同样为解释地下地质构造和识别异常区提供了依据。
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所述地质雷达观测系统的布设方式为:以探查孔为中心,以岩溶发育主方向和垂直岩溶发育主方向布设若干测线,两个方向测线垂直交叉,测线间距2.5m。所述测线布设应有效覆盖岩溶发育疑似范围。地质雷达观测系统测线呈网格状布设,以便于有效确认岩溶发育的实际主方向,并有效圈定岩溶发育在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的范围。
优选地,所述步骤六中,地震CT观测系统的布设方式:在所述地质雷达观测系统原有测线基础上布置地震CT测线并在测线两端钻孔。所述地震CT测线沿着岩溶发育的主方向和垂直于主方向布设,且必须有效覆盖岩溶发育范围。地震CT测线长度应控制在30m以内,测线数量和测线两端钻孔深度根据工程需求而定。
优选地,所述地震CT测线两端钻孔分别为激发孔和接收孔,激发孔选用5kV电火花震源自下而上激发,电火花震源,间距1m,接收孔布置检波器链,间距1m。
优选地,所述步骤八中,多维度分析与评估的分析范围应由粗略到细致,从探查孔信息和综合地质信息到各观测系统探测结果。其分析层次应从探查孔点位到水平面、深度剖面再到三维空间,层层递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实现了从钻孔点、到水平面、再到深度剖面,立体分析的多维度识别地下岩溶发育的方法。该方法拓展了采用单一探测方法进行岩溶勘探在范围和准确度上的局限,实现了桥梁、隧道施工前风险预测的风险识别,有助于降低施工风险。同时,上述两种探测方法之间在识别能力和准确度上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映证,进一步提高了对岩溶发育探测的准确度,并且搭配综合联用进一步降低了探测的效率和成本,综合效益显著。
此外,综合工程地质踏勘成果和水文地质踏勘成果,对两种观测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对两种探测方法的成果解释提供了依据,降低了两种物探方法的反演多解性,最终实现了施工场地内岩溶特殊地质高效、经济的探测和施工前的风险识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物探数据集成观测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地质雷达勘探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地质雷达勘探数据处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地震CT勘探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地震CT数据处理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地质雷达勘探成果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地质雷达勘探成果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地震CT勘探成果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工程勘探钻孔点信息,找出疑似存在岩溶地质的孔位,记为探查孔;除此之外,根据探查孔初步了解地层的岩性分层信息;
步骤二,以探查孔为中心,规划踏勘区域,在所述踏勘区域内开展工程地质踏勘和水文地质踏勘,获取区域内综合地质信息。所述综合地质信息内容宜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和成本而定;
步骤三,根据所述探查孔与综合地质信息,设计数据集成观测系统。所述的数据集成观测系统包括主要用于地面水平方向探测的地质雷达观测系统和用于地下深度方向探测的地震CT观测系统。
所述数据集成观测系统中的地质雷达观测先于地震CT观测进行。先进行地质雷达观测能够进一步缩小后续地震CT观测系统的实施范围,减少钻孔工作量,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步骤四,根据所述综合地质信息,布设地质雷达观测系统测线进行探测。通过地质雷达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反演,获得区域范围内的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
步骤五,根据区域范围内的地质雷达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并结合所述综合地质信息,确定水平方向的岩溶发育范围、溶洞顶板埋深和溶洞大致下限深度。
步骤六,根据所确定的水平方向岩溶发育范围,在原有地质雷达观测系统测线基础上,布设地震CT观测系统进行探测。通过地震CT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反演,获取地层波速衰减系数层析成像图。
步骤七,根据所述地震CT波速衰减系数层析成像图并结合所述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和综合地质信息,确定地下深度方向细致的岩溶发育范围和精细结构差异。
步骤八,综合所述探查孔信息、水平方向岩溶发育范围、溶洞顶板埋深、地下深度方向岩溶发育范围和精细结构差异以及所述综合地质信息,进行多维度分析与评估,最终确定地层岩溶发育的大小和三维空间分布范围。
所述步骤二中,踏勘区域宜为以所述探查孔为中心1km2范围内区域;
所述步骤二中,综合地质信息包括地表岩溶发育地层及其产状、岩溶埋深和岩溶发育主方向。所述岩溶发育主方向为观测系统的有效布置提供了依据,为解释岩溶异常区提供了基础,对于根据地质雷达和地震CT方法的组合识别异常区提供了可靠依据。此外,所述两种观测系统组合识别得到的地下电磁信号差异和地层波速衰减变化都需结合地质构造和岩性特征等信息进行判断。综合地质信息提供的地层发育、产状以及岩层信息同样为解释地下地质构造和识别异常区提供了依据。
所述步骤八中,多维度分析与评估的分析范围应由粗略到细致,从探查孔信息和综合地质信息到各观测系统探测结果。其分析层次应从探查孔点位到水平面、深度剖面再到三维空间,层层递进。
所述工程地质踏勘具体包括了以下内容:
①确定探测目标周围地层划分,开始地质测量;②在野外对岩石进行必要观测,研究岩层顺序,成因、结构、产状、断层性质等。对岩层特征进行描述,如:颜色,颗粒形状与大小,分选程度,岩相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核的性质和分布,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岩石节理,裂隙的形状和发育程度,矿化程度及风化现象等;③进行地质构造测绘;④通过地面观察,研究岩溶发育与岩性、层理、褶皱、断裂破碎带,以及新的构造关系等;⑤调查溶洞大小、形状、高程、育填物等溶蚀现象的特征;⑥对每种典型的地貌单元都应进行形态描述和测量。
所述水文地质踏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对探测目标周围地下水类型、含水层、隔水层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水源地的位置和用途;②对探测目标周围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途径;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径流分带规律和流向;地下水的排泄形式、排泄途径和排泄区分布;不同含水层之间、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水力联系。
如图1所示为步骤三所述的数据集成观测系统,其中所述地质雷达观测系统的布设方式为:以探查孔为中心,以岩溶发育主方向和垂直岩溶发育主方向布设若干测线,两个方向测线垂直交叉,测线间距2.5m。所述测线布设应有效覆盖岩溶发育疑似范围。地质雷达观测系统测线呈网格状布设,以便于有效确认岩溶发育的实际主方向,并有效圈定岩溶发育在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的范围。
地质雷达观测系统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的反射来探测目标体,为有效测量范围内的岩溶发育疑似区域,应尽可能多布设的测线,测量深度宜在30米以内。
如图2所示,步骤四所述地质雷达观测系统进行现场数据采集时,先沿岩溶发育主方向布设测线,再沿主方向的垂直方向布设测线,后接入电缆将主机和天线连接。测量时,检测天线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测线,按顺序平移测量。采样频率可根据所需探测深度选取1MHz~1GHz,以脉冲形式通过发射天线被定向地送入地下。雷达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介质或目标体时,电磁波便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后由接收天线所接收。测量主机通过接入回路的电极对天线供电并进行数据采集,再转存到计算机中,在计算机中完成数据转化和数据处理,形成可视化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解释人员根据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结合所述综合地质信息进行定性或半定量解释,得出水平方向的岩溶发育范围、溶洞顶板埋深和溶洞大致下限深度。
如图3所示为步骤四中地质雷达观测系统数据处理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对原始数据进行输入与转换;确定零线;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振幅谱分析、功率谱分析、相位谱分析、二维谱分析、滑动平均谱分析)以确定数据处理参数;对数据进行、零线漂移去除、增益处理、一维滤波、二维滤波、反褶积、积分运算等处理;若处理效果良好,则对图形分析编辑并输出解释剖面;若处理效果不佳,则可选择其他历史数据记录进行同样的流程。
图1所示为步骤三所述的数据集成观测系统,其中所述地震CT观测在所述地质雷达观测后进行,其布设方式为:在所述地质雷达观测系统原有测线基础上,以岩溶发育的主方向和垂直于发育主方向,布设测线A、B、C使测线覆盖岩溶区域并在测线两端钻孔。如图1、图4所示,测线间距2.5m,采样间隔为20μs,低切滤波为200Hz。激发孔选用5kV电火花震源自下而上激发,激发点距为1m,接收孔布置检波器链,接收点间距为1m。另外,所述地震CT测线长度控制在30m以内,测线数量和测线两端钻孔深度根据工程需求而定。
所述地震CT探测方法是基于首波射线追踪理论的一种重要工程物探方法,在跨孔测试过程中通过扇形测试获取每一道检波器的地震波射线初至走时、射线路径以及慢度组成的矩阵方程来获取两孔之间的剖面速度结构图像(图4)。在剖面速度结构图像中可根据速度差异准确判断岩溶、破碎、完整基岩的整体分布情况,从而对岩溶发育状况进行量化,达到精细探测的目的。
如图5所示为步骤六中地震CT观测系统数据处理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对原始数据的拾取;建立观测系统并抽道;拾取初至时间并进行频域滤波;计算平均速度;建立反演速度模型并与检验其有效性;若反演结果呈现良好,则生成速度结构图并绘制地质解释剖面图;若反演结果不佳,则从新建立反演速度模型后重复操作。
如图6、图7、图8所示为探查孔信息+综合地质信息+地质雷达探测+地震CT探测地下岩溶特殊地质的成果图。其中图6、图7为地质雷达探测系统成果,探查孔位揭示区域内存在岩溶发育,根据综合地质信息选择岩溶发育主方向和垂直主方向布置测线,测线间距2.5m。由反演结果可知,疑似溶洞的水平发育范围在测线2~测线4与测线6~测线9之间及溶洞顶板大致深度4~5.5m范围内(溶洞下限未知),其中测线6~测线7区域显示顶板埋深较浅。
根据地质雷达探测结果,在测线3上布置地震CT测线A,使测线A覆盖疑似溶洞发育范围,测线两端为地震波CT的激发孔和接收孔,进而探测地层深度范围内更准确、详尽的岩溶分布。
如图8所示为地震CT探测溶洞的成果图。根据波速衰减系数层析成像图与地质雷达、探查孔等探测信息比对与分析,证实了地表下溶洞的存在,并从地层波速衰减系数层析成像图中得到了地下深度方向岩溶发育范围和精细结构差异,可知岩溶发育较大区域最深处达到约10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以内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工程勘探钻孔点信息,找出疑似存在岩溶地质的孔位,记为探查孔;除此之外,根据探查孔初步了解地层的岩性分层信息;
步骤二,以探查孔为中心,规划踏勘区域,在所述踏勘区域内开展工程地质踏勘和水文地质踏勘,获取区域内综合地质信息;所述综合地质信息内容宜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和成本而定;
步骤三,根据所述探查孔与综合地质信息,设计数据集成观测系统;所述的数据集成观测系统包括主要用于地面水平方向探测的地质雷达观测系统和用于地下深度方向探测的地震CT观测系统;
所述数据集成观测系统中的地质雷达观测先于地震CT观测进行;先进行地质雷达观测能够进一步缩小后续地震CT观测系统的实施范围,减少钻孔工作量,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步骤四,根据所述综合地质信息,布设地质雷达观测系统测线进行探测;通过地质雷达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反演,获得区域范围内的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
步骤五,根据区域范围内的地质雷达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并结合所述综合地质信息,确定水平方向的岩溶发育范围、溶洞顶板埋深和溶洞大致下限深度;
步骤六,根据所确定的水平方向岩溶发育范围,在原有地质雷达观测系统测线基础上,布设地震CT观测系统进行探测;通过地震CT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反演,获取地层波速衰减系数层析成像图;
步骤七,根据所述地震CT波速衰减系数层析成像图并结合所述电磁波反射信号特征图像和综合地质信息,确定地下深度方向细致的岩溶发育范围和精细结构差异;
步骤八,综合所述探查孔信息、水平方向岩溶发育范围、溶洞顶板埋深、地下深度方向岩溶发育范围和精细结构差异以及所述综合地质信息,进行多维度分析与评估,最终确定地层岩溶发育的大小和三维空间分布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踏勘区域是以所述探查孔为中心1km2范围内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综合地质信息包括地表岩溶发育地层及其产状、岩溶埋深和岩溶发育主方向。所述岩溶发育主方向为观测系统的有效布置提供了依据,为解释岩溶异常区提供了基础,对于根据地质雷达和地震CT方法的组合识别异常区提供了可靠依据;此外,所述两种观测系统组合识别得到的地下电磁信号差异和地层波速衰减变化都需结合地质构造和岩性特征等信息进行判断。综合地质信息提供的地层发育、产状以及岩层信息同样为解释地下地质构造和识别异常区提供了依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工程地质踏勘具体包括了以下内容:
①确定探测目标周围地层划分,开始地质测量;②在野外对岩石进行必要观测,研究岩层顺序,成因、结构、产状、断层性质等。对岩层特征进行描述,包括:颜色,颗粒形状与大小,分选程度,岩相变化和分布情况。结核的性质和分布,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岩石节理,裂隙的形状和发育程度,矿化程度及风化现象等;③进行地质构造测绘;④通过地面观察,研究岩溶发育与岩性、层理、褶皱、断裂破碎带,以及新的构造关系等;⑤调查溶洞大小、形状、高程、育填物等溶蚀现象的特征;⑥对每种典型的地貌单元都应进行形态描述和测量;
步骤二所述水文地质踏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对探测目标周围地下水类型、含水层、隔水层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水源地的位置和用途;②对探测目标周围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补给途径;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径流分带规律和流向;地下水的排泄形式、排泄途径和排泄区分布;不同含水层之间、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水力联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所述地质雷达观测系统的布设方式为:以探查孔为中心,以岩溶发育主方向和垂直岩溶发育主方向布设若干测线,两个方向测线垂直交叉,测线间距2.5m,所述测线布设应有效覆盖岩溶发育疑似范围;地质雷达观测系统测线呈网格状布设,以便于有效确认岩溶发育的实际主方向,并有效圈定岩溶发育在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的范围;
步骤四中地质雷达观测系统数据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对原始数据进行输入与转换;确定零线;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振幅谱分析、功率谱分析、相位谱分析、二维谱分析、滑动平均谱分析)以确定数据处理参数;对数据进行零线漂移去除、增益处理、一维滤波、二维滤波、反褶积、积分运算等处理;若处理效果良好,则对图形分析编辑并输出解释剖面;若处理效果不佳,则可选择其他历史数据记录进行同样的流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地震CT观测系统的布设方式:在所述地质雷达观测系统原有测线基础上布置地震CT测线并在测线两端钻孔。所述地震CT测线沿着岩溶发育的主方向和垂直于主方向布设,且必须有效覆盖岩溶发育范围。地震CT测线长度应控制在30m以内,测线数量和测线两端钻孔深度根据工程需求而定;
所述地震CT测线两端钻孔分别为激发孔和接收孔,激发孔选用5kV电火花震源自下而上激发,电火花震源,间距1m,接收孔布置检波器链,间距1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地震CT观测系统数据处理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对原始数据的拾取;建立观测系统并抽道;拾取初至时间并进行频域滤波;计算平均速度;建立反演速度模型并与检验其有效性;若反演结果呈现良好,则生成速度结构图并绘制地质解释剖面图;若反演结果不佳,则从新建立反演速度模型后重复操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八中,多维度分析与评估的分析范围应由粗略到细致,从探查孔信息和综合地质信息到各观测系统探测结果,其分析层次应从探查孔点位到水平面、深度剖面再到三维空间,层层递进。
CN202110482589.3A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 Pending CN1134192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2589.3A CN113419294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82589.3A CN113419294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9294A true CN113419294A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12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82589.3A Pending CN113419294A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929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364A (zh) * 2022-04-08 2022-07-22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基于地球物理数据的覆盖型岩溶发育规律分析方法
CN115032714A (zh) * 2022-06-07 2022-09-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综合物探的岩溶空间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5712152A (zh) * 2022-10-13 2023-02-24 青海九零六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地下水库的水文综合探查系统及方法
CN117492091A (zh) * 2023-12-29 2024-02-02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褶皱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8208227A (zh) * 2024-05-16 2024-06-18 山东九商定向钻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波的定向钻探测量分析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2294A (zh) * 2011-05-31 2012-01-18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岩溶隧道施工用综合性地质预测预报方法
CN108612074A (zh) * 2018-04-28 2018-10-02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强干扰条件下覆盖型岩溶多线联测勘察方法
CN109613616A (zh) * 2018-12-20 2019-04-12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浅层岩溶隧道地质综合立体探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2294A (zh) * 2011-05-31 2012-01-18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岩溶隧道施工用综合性地质预测预报方法
CN108612074A (zh) * 2018-04-28 2018-10-02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 强干扰条件下覆盖型岩溶多线联测勘察方法
CN109613616A (zh) * 2018-12-20 2019-04-12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浅层岩溶隧道地质综合立体探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云祯: "《工程物探新技术》", 30 September 2006, 地质出版社 *
陶志刚 等: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危险性分区综合方法-以南芬露天铁矿为例》", 30 April 2018, 冶金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364A (zh) * 2022-04-08 2022-07-22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基于地球物理数据的覆盖型岩溶发育规律分析方法
CN114779364B (zh) * 2022-04-08 2022-11-11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基于地球物理数据的覆盖型岩溶发育规律分析方法
CN115032714A (zh) * 2022-06-07 2022-09-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综合物探的岩溶空间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5032714B (zh) * 2022-06-07 2024-08-30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综合物探的岩溶空间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5712152A (zh) * 2022-10-13 2023-02-24 青海九零六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地下水库的水文综合探查系统及方法
CN115712152B (zh) * 2022-10-13 2024-03-22 青海九零六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地下水库的水文综合探查系统及方法
CN117492091A (zh) * 2023-12-29 2024-02-02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褶皱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7492091B (zh) * 2023-12-29 2024-03-08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褶皱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8208227A (zh) * 2024-05-16 2024-06-18 山东九商定向钻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磁波的定向钻探测量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9294A (zh) 一种多维度岩溶特殊地质综合探测方法
Jeannin et al. Multiconfiguration GPR measurements for geometric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in limestone cliffs (Alps)
McCann et al. The use of geophysical surveying methods in the detection of natural cavities and mineshafts
CN108318918A (zh) 基于微动频散曲线和h/v曲线的地下不良地质体无损探测方法及应用
CN102866417A (zh) 一种地下溶洞地震跨孔ct探测及层析成像装置及方法
CN108241180B (zh) 离子型稀土矿底板勘查方法
CN202837558U (zh) 一种地下溶洞地震跨孔ct探测及层析成像装置
CN112965136B (zh) 一种富水岩溶隧道的多手段超前探测方法
Amanatidou et al.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eismic and electrical geophysical methods for karst cavities detection: A case study at the campus of the new University of Western Macedonia, Kozani, Greece
De Domenico et al. Integrated geophysical surveys at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Tindari (Sicily, Italy)
Rossi et al.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filtering for reliable 3D resistivity and time‐domain induced polarisation tomography in an urban area: field example of Vinsta, Stockholm
Spillman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 unstable rock mass based on borehole logs and diverse borehole radar data
Takahashi ISRM suggested methods for land geophysics in rock engineering
CN113703058A (zh) 一种利用视电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探测地下障碍物的方法
CN113050085A (zh) 一种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
Ba et al. Development status of digital detection technology for unfavorable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deep tunnels
Butler et al. Comprehensive geophysics investigation of an existing dam foundation: Engineering geophys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art 2
Kovačević et al.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s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Al-Zubedi et al. Use of 2D azimuthal resistivity imaging in delineation of th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in Dammam aquifer within and out of Abu-Jir fault zone, central Iraq
Pasierb et al. Integrated Geophys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Studies of Caves in Calcarenite Limestones (Jaskinia pod Świecami Cave, Poland)
Al-Saadi et al. Subsurface investigation us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maging for proposed industrial site near Erbil-Kirkuk borders, northern Iraq
CN107797160A (zh) 弹性波和电磁波ct勘测数据联合分析系统及方法
Aktürk et al. Integration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maging (ERI) and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 methods to identify soil profile around Necatibey Subway Station, Ankara, Turkey
Belesky et al. Seismic and microseismic methods for cavity detection and stability monitoring of near-surface voids
Teixidó The surface geophysical methods: a useful tool for the engine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