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7975A - 取力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取力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7975A
CN113417975A CN202110697354.6A CN202110697354A CN113417975A CN 113417975 A CN113417975 A CN 113417975A CN 202110697354 A CN202110697354 A CN 202110697354A CN 113417975 A CN113417975 A CN 113417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utput
input
ai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73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文义
陈鹏
侯月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73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79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7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7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using gears that can be moved out of gear
    • F16H3/2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using gears that can be moved out of gear with gears shiftable only axially
    • F16H3/3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using gears that can be moved out of gear with gears shiftable only axially with driving and driven shafts not coax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和其取力器,包括:壳体;输入机构,输入机构安装于壳体;从动机构,从动机构与输入机构连接;输出机构,包括输出轴、第一输出齿轮、第二输出齿轮和齿套,第一输出齿轮空套输出轴且与输入机构连接,第二输出齿轮空套输出轴且与从动机构连接,齿套连接于输出轴且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齿套位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连接使输出轴反转,齿套位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二输出齿轮连接使输出轴正转;驱动机构,包括弹性件和驱动件,驱动件驱动齿套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弹性件为齿套提供保持在第三位置的力。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能实现双向动力输出,具有可靠性高、啮合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取力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取力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取力器,通常包括输入机构和输出机构,输入机构和输出机构之间传动连接,以实现动力的传递,但是这样输出机构仅能实现单向输出,应用场合少,作用单一。
因此一些取力器增设有从动结构和驱动机构,且使输出机构包括齿套和两个输出齿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齿套和不同的输出齿轮啮合,以改变输出机构的旋向,这样取力器能够实现双向转动,极大地扩大了取力器的使用范围。但是,齿套的位置固定性差,容易发生晃动,在取力器无需动力输出时,齿套可能会与输出齿轮之间发生误接触而造成取力器发生动力输出,可靠性低,并且,驱动机构驱动齿套和输出齿轮啮合时,齿套的移动速度可能较快而致使齿套与输出齿之间发生碰撞以及磨损严重,影响齿套与输出齿轮啮合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取力器,该取力器不仅能够实现双向动力输出,而且具有可靠性高、啮合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取力器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取力器,所述取力器包括:壳体;输入机构,所述输入机构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从动机构,所述从动机构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输入机构传动连接;输出机构,所述输出机构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输出机构包括输出轴、第一输出齿轮、第二输出齿轮和齿套,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空套于所述输出轴且与所述输入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空套于所述输出轴且与所述从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齿套传动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且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传动连接以将所述输入机构的旋转反向传递至所述输出轴,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传动连接以将所述输入机构的旋转通过所述从动机构同向传递至所述输出轴,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脱离以断开向所述输出轴传递所述输入机构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弹性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齿套向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所述弹性件为所述齿套提供保持在所述第三位置的弹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不仅能够实现双向动力输出,而且具有可靠性高、啮合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齿套相连的拨叉,所述驱动件包括:阀杆,所述阀杆与所述拨叉固定连接,所述阀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气阀体,所述第一气阀体设有第一气槽且所述第一气槽具有第一通气口,所述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气槽内;第二气阀体,所述第二气阀体设有第二气槽且所述第二气槽具有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气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气槽内且两端分别止抵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槽的端壁;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气槽内且两端分别止抵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槽的端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内段、第一中段和第一外段,所述第一中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内段的直径以及所述第一外段的直径,所述第一中段与所述第一气槽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气阀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气槽连通的第一密封孔,所述第一密封孔的内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气槽的内直径,所述第一外段伸入所述第一密封孔,所述第一外段与所述第一密封孔的内周面之间具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外段位于所述第一中段和所述第一气槽的端壁之间;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二内段、第二中段和第二外段,所述第二中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内段的直径以及所述第二外段的直径,所述第二中段与所述第二气槽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三密封环,所述第二气阀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气槽连通的第二密封孔,所述第二密封孔的内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槽的内直径,所述第二外段伸入所述第二密封孔,所述第二外段与所述第二密封孔的内周面之间具有第四密封环,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外段位于所述第二中段和所述第二气槽的端壁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所述第一气嘴设于所述第一通气口,所述第二气嘴设于所述第二通气口;透气帽和充气件,所述透气帽和所述充气件中的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一气嘴且另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气槽沿所述第一气阀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通气口沿所述第一气阀体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气槽沿所述第二气阀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通气口沿所述第二气阀体的径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输出轴的周面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滑动齿,所述齿套的内周面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滑动齿,所述第一滑动齿和所述第二滑动齿啮合且可相对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齿套的两端具有第一固定齿和第二固定齿,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朝向所述齿套的一端具有第三固定齿,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的朝向所述齿套的一端具有第四固定齿;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齿和所述第三固定齿啮合;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固定齿和所述第四固定齿啮合;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齿和所述第三固定齿脱离且所述第二固定齿和所述第四固定齿脱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输入机构包括输入轴和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输入轴的一端,所述输入齿轮背向所述输入轴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周面设有输入齿;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轴、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从动轴轮的外周面,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伸入所述凹槽内与所述输入齿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入齿轮位于所述从动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的同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在所述凹槽的轴向上错开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输入齿轮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贯通所述凹槽的端壁且邻近所述凹槽的周壁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输入齿轮朝向所述输入轴的一面设有输入槽,所述输入轴位于所述输入槽内,且所述输入轴的朝向所述输入齿轮的一端与所述输入槽的底壁通过紧固件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取力器还包括:输入盖板,所述输入盖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输入孔,所述输入轴从所述输入孔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输入盖板封盖所述输入孔;输入轴承,所述输入轴承位于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输入齿轮朝向所述输入轴的一面设有输入台阶,所述输入轴承的一端止抵与所述输入台阶,所述输入盖板的部分从所述输入孔伸入所述壳体且止抵于所述输入轴承的另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之间具有第一组合轴承,所述第一输出齿轮设有第一输出台阶,所述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输出固定件,所述第一输出台阶与所述第一输出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组合轴承的两端;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之间具有第二组合轴承,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设有第二输出台阶,所述输出轴连接有第二输出固定件,所述第二输出台阶与所述第二输出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组合轴承的两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第一输出轴承,所述输出轴的靠近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第二输出轴承。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取力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取力器,不仅能够实现双向动力输出,而且具有可靠性高、啮合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G-G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的齿套处于第三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的齿套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的齿套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的第一固定齿和第三固定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的的第一固定齿和第三固定齿的啮合示意图。
图10是图2的H向视图。
图11是图10的I向视图。
图12是图11的L向视图。
图13是图2的B-B处剖视图。
图14是图2的C-C处剖视图。
图15是图2的D-D处剖视图。
图16是图2的E-E处剖视图。
图17是图2的F-F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取力器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取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取力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取力器1、
壳体100、输入孔110、第一壳体120、第二壳体130、工艺孔140、工艺孔盖141、
输入机构200、输入轴210、输入齿轮220、凹槽221、输入齿222、贯通孔223、输入槽224、紧固件225、输入台阶226、输入外齿227
从动机构300、从动轴310、第一从动齿轮320、第二从动齿轮330、
输出机构400、输出轴410、第一滑动齿411、第一输出固定件412、第二输出固定件413、第二输出轴承414、输出件415、第一输出齿轮420、第三固定齿421、第一组合轴承422、第一输出台阶423、第一输出轴承424、第二输出齿轮430、第四固定齿431、第二组合轴承432、第二输出台阶433、齿套440、第二滑动齿441、第一固定齿442、第二固定齿443、
驱动机构500、弹性件510、第一弹性件511、第二弹性件512、驱动件520、阀杆530、第一端531、第一内段531a、第一中段531b、第一外段531c、第一密封环532、第二密封环533、第二端534、第二内段534a、第二中段534b、第二外段534c、第三密封环535、第四密封环536、第一气阀体540、第一气槽541、第一通气口542、第一密封孔543、第二气阀体550、第二气槽551、第二通气口552、第二密封孔553、第一气嘴560、第二气嘴570、透气帽580、拨叉590、
输入盖板600、输入轴承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1。
如图1-图2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1包括壳体100、输入机构200、从动机构300、输出机构400和驱动机构500。
输入机构200、从动机构300和输出机构400均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100,从动机构300与输入机构200传动连接。输出机构400包括输出轴410、第一输出齿轮420、第二输出齿轮430和齿套440,第一输出齿轮420空套于输出轴410且与输入机构200传动连接,第二输出齿轮430空套于输出轴410且与从动机构300传动连接,齿套440传动连接于输出轴410且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移动,齿套440位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420传动连接以将输入机构200的旋转反向传递至输出轴410,齿套440位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二输出齿轮430传动连接以将输入机构200的旋转通过从动机构300同向传递至输出轴410,齿套440位于第三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420和第二输出齿轮430脱离以断开向输出轴410传递输入机构200的旋转。驱动机构500包括弹性件510和驱动件520,驱动件520驱动齿套440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弹性件510为齿套440提供保持在第三位置的弹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1,通过将输入机构200、从动机构300和输出机构400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100,从动机构300与输入机构200传动连接,壳体100不仅能够保护输入机构200、从动机构300以及输出机构400不易被损坏,而且壳体100可以为输入机构200、从动机构300以及输出机构400提供转动支撑和定位,以使上述三者之间能够稳定地传动连接。其中,输入机构200可以连接于车辆的变速箱等动力输送装置,输出机构400可以连接于车辆的其他动力装置或者直接与车辆之外的物体连接。输入机构200、从动机构300和输出机构300通过传动连接,取力器1能够将车辆内的动力传递到车辆外。
第一输出齿轮420空套于输出轴410且与输入机构200传动连接,第二输出齿轮430空套于输出轴410且与从动机构300传动连接,齿套440传动连接于输出轴410且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移动。换言之,输出轴410和齿套440之间同步旋转,齿套440在输出轴410的轴向上可以位于第一输出齿轮420和第二输出齿轮430之间,齿套440可以沿输出轴410的轴向移动,第一输出齿轮420和输出轴410之间可以相对转动,第二输出齿轮430和输出轴410之间可以相对转动。
并且,齿套440位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420传动连接以将输入机构200的旋转反向传递至输出轴410,此时输入机构200和输出轴410的旋转方向相反;齿套440位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二输出齿轮430传动连接以将输入机构200的旋转通过从动机构300同向传递至输出轴410,此时输入机构200和输出轴410的旋转方向相同;齿套440位于第三位置时与第一输出齿轮420和第二输出齿轮430脱离以断开向输出轴410传递输入机构200的旋转,此时输出轴410不转动。
第一输出齿轮420和第二输出齿轮430的旋转方向相反,通过齿套440和不同输出齿轮啮合,能够改变输出轴410的旋转方向,即齿套440与第一输出齿轮420啮合时,第一输出齿轮420先带动齿套440转动,齿套440再带动输出轴410转动;齿套440与第二输出齿轮430啮合时,第二输出齿轮430先带动齿套440转动,齿套440再带动输出轴410转动;齿套440既不与第一输出齿轮420啮合又不与第二输出齿轮430啮合时,输出轴410不转动。这样取力器1能够实现动力的双向输出,既可以与不同旋向的零件连接,又可以应用在有不同需求的使用场合中,应该范围更广,适用性更强。
此外,驱动件520驱动齿套440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弹性件510为齿套440提供保持在第三位置的弹力。即弹性件510能够对齿套440施加使齿套440远离第一输出齿轮420和第二输出齿轮430的力,在取力器1无需动力输出时,齿套440能够位于第三位置且不发生晃动,齿套440位置更为固定,且通过弹性件510,使齿套440的定位更加精准,保证齿套440与第一输出齿轮420、第二输出齿轮430完全脱离,避免由于车辆颠簸等问题,使齿套440与第一输出齿轮420、第二输出齿轮430之间发生误接触,从而取力器1不会在不需要输出动力时出现动力输出的情况,可靠性更高。
而且,当驱动件520驱动齿套440向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时,弹性件510会被压缩或者拉伸,以产生与驱动件520的驱动方向相反的弹力,该弹力作用于齿套440且小于驱动件520对齿套440的驱动力,这样弹性件510的弹力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齿套440能够平缓地向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移动,避免齿套440和第一输出齿轮420以及第二输出齿轮430发生碰撞,使齿套440与第一输出齿轮420以及第二输出齿轮430之间平稳地啮合,有利于减小齿套440、第一输出齿轮420以及第二输出齿轮430的磨损,提高齿套440、第一输出齿轮420和第二输出齿轮430的使用寿命。
如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1不仅能够实现双向动力输出,而且具有可靠性高、啮合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图7所示,驱动机构500还包括与齿套440相连的拨叉590,驱动件520包括阀杆530、第一气阀体540和第二气阀体550。其中,齿套440的周向设有齿槽,拨叉590的一端沿齿套440的周向环绕齿套440且位于齿槽内,齿套440随任一输出齿轮转动时,拨叉590的上述一端不随齿套440旋转且始终位于齿槽内。拨叉590沿输出轴410的轴向移动时,拨叉590的上述一端止抵于齿槽的槽壁而带动齿套440沿输出轴410的轴向进行移动。这样齿套440和拨叉590连接稳定,且不会影响齿套440的转动。
阀杆530与拨叉590固定连接,阀杆530可带动拨叉590进行移动,阀杆530具有第一端531和第二端534,第一端53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端534的中心轴线可以重合,第一气阀体540设有第一气槽541且第一气槽541具有第一通气口542,第一端531伸入第一气槽541内,第二气阀体550设有第二气槽551且第二气槽551具有第二通气口552,第二端534伸入第二气槽551内。
第一气阀体540和第二气阀体550之间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且阀杆530可以位于第一气阀体540和第二气阀体550之间。
第一气槽54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气槽551的中心轴线可以重合,第一气槽541能够为第一端531起到移动导向作用,第二气槽551能够为第二端534起到移动导向作用。第一气槽541通过第一通气口542与外界大气连通,即第一气槽541通过第一通气口542充气与排气。第二气槽551通过第二通气口552与外界大气连通,即第二气槽551通过第二通气口552充气与排气。
例如,通过第一通气口542向第一气槽541内充气时,便于阀杆530朝第二输出齿轮430方向移动,第二端534推动第二气槽551内的气体从第二通气口552排除,此时齿套440与第二输出齿轮430配合。反之,通过第二通气口552向第二气槽551内充气时,便于阀杆530朝第一输出齿轮42方向移动,第一端531推动第一气槽541内的气体从第一通气口542排除,此时齿套440与第一输出齿轮420配合。
如此,通过控制不同的气槽充气,就可以实现阀杆530的移动,进而实现齿套440与不同的输出齿轮配合,控制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弹性件510包括第一弹性件511和第二弹性件512。
第一弹性件511位于第一气槽541内且两端分别止抵于第一端531与第一气槽541的端壁,第二弹性件512位于第二气槽551内且两端分别止抵于第二端534与第二气槽551的端壁。
举例而言,齿套440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一弹性件511和第二弹性件512可以均受到拉伸或者压缩,即齿套440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一弹性件511和第二弹性件512也具有弹力。由于第一弹性件511的弹力和第二弹性件512的弹力从阀杆530的相对两侧施加于阀杆530,因此在第一弹性件511的弹力等于第二弹性件512的弹力时,阀杆530的位置固定,此时齿套440处于第三位置,且在第一弹性件511的弹力和第二弹性件512的弹力作用下不发生晃动。
可选地,拨叉590带动齿套440向第一位置移动时,第一弹性件511被压缩,拨叉590带动齿套440向第二位置移动时,第二弹性件512被压缩;或者,拨叉590带动齿套440向第一位置移动时,第二弹性件512被拉伸,拨叉590带动齿套440向第二位置移动时,第一弹性件511被拉伸;又或者,拨叉590带动齿套440向第一位置移动时,第一弹性件511被压缩,且第二弹性件512被拉伸,拨叉590带动齿套440向第二位置移动时,第一弹性件511被拉伸第二弹性件512被压缩。
如此,第一弹性件511和第二弹性件512能够对齿套440施加与齿套44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弹力,使齿套440移动平缓,从而使齿套440与任一输出齿轮啮合稳定。并且,当第一气槽541和第二气槽551均不充气时,齿套440脱离第一输出齿轮420和第二输出齿轮430,第一弹性件511和第二弹性件512能够从阀杆530的两端一同对阀杆530施加力,以使保持齿套440处于第三位置,此时第一弹性件511和第二弹性件512实现对齿套440的双向定位,定位更加精准,齿套440的位置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晃动,使齿套440与第一输出齿轮420和第二输出齿轮430完全脱离,可靠性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端531包括第一内段531a、第一中段531b和第一外段531c。第二端包括第二内段534a、第二中段534b和第二外段534c。
第一中段531b的直径大于第一内段531a的直径以及第一外段531c的直径,第一中段531b与第一气槽541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一密封环532,具体地,第一密封环532套设于第一中段531b的外周面,且第一密封环532可以和第一气槽541的内周壁相贴合,即第一中段531b的外周面和第一气槽541的内周壁夹持第一密封环532。同时,由于第一中段531b的直径最大,第一内段531a和第一外段531c都不与第一气槽541的内周壁接触,有利于减小第一端531与第一气阀体540的内周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第一端531与第一气阀体540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第一气槽541的轴向一端密封的同时,阀杆530的滑动流畅。
另外,第一气阀体540设有与第一气槽541连通的第一密封孔543,第一密封孔543的内直径小于第一气槽541的内直径,第一外段531c伸入第一密封孔543,第一外段531c与第一密封孔543的内周面之间具有第二密封环533,具体地,第二密封环533套设于第一外段531c的外周面,且第二密封环533可以和第一密封孔543的内周壁相贴合,即第一外段531c的外周面和第一密封孔543的内周壁夹持第二密封环533,以使第一气槽541的轴向两端均密封。第一弹性件511套设于第一外段531c位于第一中段531b和第一气槽541的端壁之间。
其中,第一密封孔543沿第一气槽541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一气阀体540,以排出第一密封孔543内的气体。第一外段531c与第一密封孔543相配合,能够方便阀杆530与第一气阀体540之间的对位,为阀杆530起到滑动导向作用,同时,第一弹性件511可以为弹簧,第一外段531c可以固定第一弹性件511的位置,第一弹性件511可以沿第一外段531c的轴向发生形变,以避免第一弹性件511在第一气槽541内发生晃动,保证第一弹性件511的中心轴线与阀杆530的中心轴线重合或者接近,减小阀杆530相对第一气阀体540的偏转扭矩,提高阀杆530运动的流畅度。
同理,第二中段534b的直径大于第二内段534a的直径以及第二外段534c的直径,第二中段534b与第二气槽551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三密封环535,具体地,第三密封环535套设于第二中段534b的外周面,且第三密封环535可以和第二气槽551的内周壁相贴合,即第二中段534b的外周面和第二气槽551的内周壁夹持第三密封环535。同时,由于第二中段534b的直径最大,第二内段534a和第二外段534c都不与第二气槽551的内周壁接触,有利于减小第二端534与第二气阀体550的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第二端534与第二气阀体550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第二气槽551的轴向一端密封的同时,阀杆530的滑动流畅。
另外,第二气阀体550设有与第二气槽551连通的第二密封孔553,第二密封孔553的内直径小于第二气槽551的内直径,第二外段534c伸入第二密封孔553,第二外段534c与第二密封孔553的内周面之间具有第四密封环536,具体地,第四密封环536套设于第二外段534c的外周面,且第四密封环536可以和第二密封孔553的内周壁相贴合,即第二外段534c的外周面和第二密封孔553的内周壁夹持第四密封环536,以使第二气槽551的轴向两端均密封。第二弹性件512套设于第一外段534c位于第二中段534b和第二气槽551的端壁之间。
其中,第二密封孔553沿第二气槽551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二气阀体550,以排出第二密封孔553内的气体。第二外段534c与第二密封孔553相配合,能够方便阀杆530与第二气阀体550之间的对位,为阀杆530起到滑动导向作用,同时第二弹性件512可以为弹簧,第二外段534c可以固定第二弹性件512的位置,第二弹性件512可以沿第二外段534c的轴向发生形变,以避免第二弹性件512在第二气槽551内发生晃动,保证第二弹性件512的中心轴线与阀杆530的中心轴线重合或者接近,减小阀杆530相对第二气阀体550的偏转扭矩,提高阀杆530运动的流畅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驱动件500还包括第一气嘴560、第二气嘴570、透气帽580和充气件(图中未示意)。
第一气嘴560设于第一通气口542,第二气嘴570设于第二通气口550,透气帽580和充气件中的一个连接于第一气嘴560且另一个连接于第二气嘴570。
举例而言,透气帽580连接于第一气嘴560,充气件连接于第二气嘴570时,充气件可以将高压气体通过第二气嘴570输入到第二气槽551内,从而推动阀杆530向第一气阀体540的方向移动,第一气槽541内的气体通过透气帽580排除到空气中;充气件连接于第一气嘴560,透气帽580连接于第二气嘴570时,充气件可以将高压气体通过第一气嘴560输入到第一气槽541内,从而推动阀杆530向第二气阀体550的方向移动。
并且,第一气嘴560和第二气嘴570可以固定于壳体100,充气件可以安装于壳体100的外部,以减小壳体100的体积,且防止充气件与各传动部件接触,保证传动的可靠性。
这样,通过设置一个充气件580即可实现阀杆530的双向移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能够节约成本。
其中,透气帽580会阻止外界杂质灰尘进入第一气槽541以及第二气槽551,且透气帽580可以供气体正常通过,以使第一气槽541和第二气槽551能够正常排气,从而保证阀杆530在第一气槽541和第二气槽551内移动流畅。另外,充气件在非工作状态,即充气件不输出高压气体时,弹性件519推动阀杆530移动至第三位置,充气件相连气槽内的气体会向充气件内排出,以实现第一气槽541和第二气槽551的气压平衡,便于阀杆530带动齿套440回到第三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充气件可以为两个,且两个充气件分别连接于第一气嘴560和第二气嘴570。
举例而言,当连接于第一气嘴560的充气件输出高压气体时,连接于第二气嘴570的充气件停止工作,第二气槽551可以从第二气嘴570排气,高压气体推动阀杆530向第二气阀体550的方向移动。反之,当连接于第二气嘴570的充气件输出高压气体时,连接于第一气嘴560的充气件停止工作,第一气槽541可以从第一气嘴560排气,高压气体推动阀杆530向第一气阀体540的方向移动。
这样,取力器1使用时无需拆装即可实现双向转动,操作更加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气槽541沿第一气阀体540的轴向延伸,第一通气口542沿第一气阀体540的径向延伸。即第一气槽541的延伸方向和第一通气口542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垂直。第二气槽551沿第二气阀体550的轴向延伸,第二通气口552沿第二气阀体550的径向延伸。即第二气槽55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通气口552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垂直,
这样,从每个气槽的周向侧面即可对改气槽充气以及放气,充气件可以布置于气槽的周向,便于驱动机构500的布置,且能够减小取力器1在其长度方向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输出轴410的周面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滑动齿411,齿套440的内周面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滑动齿441,第一滑动齿411和第二滑动齿441啮合且可相对移动。
通过第一滑动齿411和第二滑动齿441相啮合,齿套440与输出轴410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转动,即齿套440与输出轴410之间同步转动,当第一输出齿轮420和第二输出齿轮430带动齿套440转动时,输出轴410和齿套440一同转动,进行动力输出。同时,齿套440可相对于输出轴410进行轴向移动,从而使齿套440能够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移动,使齿套440能够和不同旋向的输出齿轮相啮合,以实现输出轴410进行不同旋向的动力输出,提高了取力器1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5-图9所示,齿套440的两端具有第一固定齿442和第二固定齿443,第一输出齿轮420的朝向齿套440的一端具有第三固定齿421,第二输出齿轮430的朝向齿套440的一端具有第四固定齿431。
具体地,齿套44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固定齿442和第三固定齿421啮合,此时,第一输出齿轮420带动齿套440转动,输出轴410的转动方向和第一输出齿轮420的转动方向相同;当齿套440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固定齿443和第四固定齿431啮合,此时,第二输出齿轮420带动齿套440转动,输出轴410的转动方向和第二输出齿轮420的转动方向相同。其中,第一输出齿轮420的转动方向和第二输出齿轮430的转动方向不同。
通过第一固定齿442和第三固定齿421啮合,能够提高齿套440和第一输出齿轮420之间连接强度,以使齿套440和第一输出齿轮420之间稳定地同步转动。通过第二固定齿443和第四固定齿431啮合,能够提高齿套440和第二输出齿轮420之间连接强度,以使齿套440和第二输出齿轮420之间稳定地同步转动。
此外,齿套440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固定齿442和第三固定齿421脱离且第二固定齿443和第四固定齿431脱离。此时充气件停止输入高压气体,齿套440回到第三位置,齿套440断开与第一输出齿轮420和第二输出齿轮430之间的传动连接,输出轴410停止转动,取力器1停止动力输出。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固定齿442的齿宽朝远离第一输出齿轮420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第三固定齿421的齿宽朝远离第二输出齿轮420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第二固定齿443的齿宽和第四固定齿431的齿宽均朝远离齿套440的方向先增大后减小,从而相邻第一固定齿442形成的齿槽的宽度朝远离第一输出齿轮420的方向先减增后大小,相邻第三固定齿421形成的齿槽的宽度朝远离第二输出齿轮420的方向先减增后大小,相邻第二固定齿443形成的齿槽的宽度和相邻第四固定齿431形成的齿槽的宽度均朝远离齿套440的方向先减小后增大。
如此,不仅便于第一固定齿442和第三固定齿421之间啮合,以及第二固定齿443和第四固定齿431之间啮合,而且齿套440和第一输出齿轮420一起转动时,第一固定齿442的齿壁和第三固定齿421的齿壁之间能够形成自锁结构,以将第一输出齿轮420和齿套440在齿套440的轴向上进一步地固定;齿套440和第二输出齿轮420一起转动时,第二固定齿443的齿壁和第四固定齿431的齿壁之间能够形成自锁结构,以将第二输出齿轮420和齿套440在齿套440的轴向上进一步地固定。从而提高第一输出齿轮420和齿套440之间,以及第二输出齿轮430和齿轮440之间的传动平稳性,并且能够降低传动噪音。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和图13所示,输入机构200包括输入轴210和输入齿轮220,输入齿轮220传动连接于输入轴210的一端,输入齿轮220背向输入轴210的一端设有凹槽221,凹槽221的内周面设有输入齿222。从动机构300包括从动轴310、第一从动齿轮320和第二从动齿轮330。第一从动齿轮320和第二从动齿轮330传动连接于从动轴310的外周面,第二从动齿轮330与第二输出齿轮430啮合。第一从动齿轮320和第一输出齿轮320伸入凹槽221内与输入齿222啮合。
输入轴210的中心轴线和输入齿轮220的中心轴线可以重合。通过调整输入齿222和第一从动齿轮320之间的传动比、输入齿222和第一输出齿轮320之间的传动比、第二从动齿轮330与第二输出齿轮430之间的传动比,可以改变输出机构400正向转速以及正向力矩,以及输出机构400反向转速以及反向力矩,其中,正向转速可以和反向转速相同或者不同,正向力矩可以和反向力矩相同或者不同,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举例而言,此时取力器1安装于车辆的变速器的后侧,壳体100可以分为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输入机构200、从动机构300、输出机构400和驱动机构500均设于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之间,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之间设置密封垫,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且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通过将壳体100设置为可分离结构,便于取力器1的输入轴210装配于上述变速器。
其中,第一从动齿轮320和第二从动齿轮330均与从动轴310同步转动。第一从动齿轮320和第二从动齿轮330可以均与从动轴310成型为一体,或者第一从动齿轮320和第二从动齿轮330可以均与从动轴310分体设置,此时第一从动齿轮320和从动轴310之间可以采用花键连接,第二从动齿轮330和从动轴310之间可以采用花键连接,第一从动齿轮320和第二从动齿轮330可以通过卡簧等与从动轴310在从动轴310的轴向上定位。
具体地,输入齿222同时和第一输出齿轮420、第一从动齿轮320相啮合,输入齿轮220的旋转方向、第一输出齿轮420的旋转方向、第一从动齿轮320的旋转方向和第二从动齿轮330的旋转方向相同,第二输出齿轮430的旋转方向和输入齿轮220的旋转方向相反。由此,实现了第一输出齿轮420的旋转方向和第二输出齿轮430的旋转方向不同,以输出轴410具有两个旋转方向,从而能够匹配不同的外部工作装置以及不同的工作环境,适用性更高。
通过将输入齿轮220设为内齿,并与第一输出齿轮420和第一从动齿轮320相啮合,能够减小输入轴210、输出轴410和从动轴310之间的整体轴距,使取力器1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可以减小取力器1的体积,提高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14所示,输入轴210和输入齿轮220位于从动机构300与输出机构400的同一侧。如此,输入机构200、从动机构300和输出机构400三者在输入轴210的轴向上尺寸更小,便于布置,且从动轴310和输出轴410之间距离更近,便于第二从动齿轮330和第二输出齿轮430之间啮合。
可选地,第一从动齿轮320和第一输出齿轮420在凹槽221的轴向上错开布置。
例如,在输入轴210的轴向上,第一输入齿轮420位于第一从动齿轮320和凹槽221的底壁之间,且第一输入齿轮420和第一从动齿轮320之间具有间隔。沿输入轴210的轴向,第一从动齿轮320朝凹槽221的底壁的正投影和第一输出齿轮420朝凹槽221的底壁的投影可以部分重叠。
如此,在保证第一从动齿轮320和第一输出齿轮420互不干涉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缩小从动轴210和输出轴410之间的轴距,且减小输入齿轮220的径向尺寸,使取力器1的体积更小化,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2所示,在壳体100上设有工艺孔140,工艺孔140位于从动轴310的背向输入齿轮210的一侧,工艺孔140的中心轴线与从动轴310的中心轴线重合,通过设置工艺孔150,方便将从动机构300安装于壳体100,且定位更加精准,壳体100连接有封盖工艺孔140的工艺孔盖141,工艺孔盖141和壳体100之间具有密封垫,避免灰尘以及液体从工艺孔140进入取力器1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输入齿轮220设有贯通孔223,贯通孔223贯通凹槽221的端壁且邻近凹槽221的周壁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从输入齿轮220背向输出轴410的一侧,通过贯通孔223即可观察到输入齿轮220和第一输出齿轮420之间的啮合情况,以及输入齿轮220和第一从动齿轮320之间的啮合情况,同时有利于减轻输入齿轮220的重量,从而减轻取力器1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输入齿轮220朝向输入轴210的一面设有输入槽224,输入轴210位于输入槽224内,且输入轴210的朝向输入齿轮220的一端与输入槽210的底壁通过紧固件225固定。紧固件225可以为螺纹紧固件。
输入槽224朝远离输入轴210的方向凹陷,输入槽220能够起到预定位的作用,输入轴210与输入齿轮220之间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另外,紧固件220可以为沿输入槽21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多个紧固件220穿过输入槽210的底壁,再连接到输入轴210,以将输入轴210和输入齿轮220固定到一起,以使输入齿轮220和输入轴210同步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图10-图12以及图15所示,取力器1还包括输入盖板600和输入轴承700。
输入盖板600安装于壳体100,壳体100具有输入孔110,输入轴210从输入孔110伸出壳体100,输入盖板600封盖输入孔220。输入轴承700位于输入齿轮220和壳体100之间,输入齿轮220朝向输入轴210的一面设有输入台阶226,输入轴承700的一端止抵于输入台阶226,输入盖板600的部分从输入孔110伸入壳体100且止抵于输入轴承700的另一端。
其中,输入轴承700的远离输入齿轮220的一端设有轴承挡圈以及轴承止扣,以防止输入轴承700沿其轴向移动。输入轴210伸出壳体100的部分的周面设有花键,以与变速箱输出轴连接。输入盖板600与壳体100之间设有密封垫,输入盖板600的内周面与输入轴210之间设有密封圈,以避免取力器1内进入杂质以及液体。
具体地,输入齿轮220和壳体100从输入轴承700的径向夹持输入轴承700,以实现输入轴承700的径向定位,同时,输入台阶226和输入盖板600从输入轴承700的轴向夹持输入轴承700,以实现输入轴承700的轴向定位。并且,通过输入轴承700的设置,壳体100和输入机构200之间相对转动时摩檫力更小,能够提高输入机构200的转动流畅性。
从动机构300与壳体100之间也通过从动轴承定位,从动轴承通过卡簧等结构固定,以使从动机构300与壳体100之间相对转动流畅,且除沿从动机构300的周向之外的方向,从动机构300与壳体100之间不会发生移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图20所示,取力器1连接于变速箱的侧面时,壳体100可以为整体结构,此时输入机构200无需设置输入轴210,输入盖板600将输入孔110完全封盖,输入齿轮220的外周面设有输入外齿227,壳体100的靠近变速箱的一面具有开孔,输入外齿227从开孔露出于壳体100且与变速箱内的传动结构连接,例如输入外齿227与变速箱的中间轴挡位齿轮啮合,变速箱内的传动结构直接带动输入齿轮220转动,以实现动力传输。
取力器1的结构和零件设置方式更为多样,如此,可以根据取力器1的使用场合以及车辆内的空间布置,选择不同的取力器1的布置和结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取力器1的多样性和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和图16所示,第一输出齿轮420与输出轴410之间具有第一组合轴承422,组合轴承422能够实现输出轴410与第一输出齿轮420之间的相对转动,第一输出齿轮420设有第一输出台阶423,输出轴410连接有第一输出固定件412,第一输出台阶423与第一输出固定件412位于组合轴承422的两端。
举例而言,第一组合轴承422可以包括组合滚针轴承和推力轴承,第一输出固定件412可以包括圆螺母和轴承挡圈,通过第一输出固定件412和第一输出台阶423能够实现对第一组合轴承422的轴向定位,输出轴410和输出齿轮420能够实现对第一组合轴承422的径向定位,使第一输出齿轮420与输出轴410之间相对转动更加流畅,且第一输出齿轮420与输出轴410之间不能沿输出轴410的轴向以及径向位移。
另外,第二输出齿轮430与输出轴410之间具有第二组合轴承432,第二输出齿轮430设有第二输出台阶433,输出轴410连接有第二输出固定件413,第二输出台阶433与第二输出固定件413位于第二组合轴承432的两端,以实现第二组合轴承432的轴向定位,使第二输出齿轮430和输出轴410之间相对转动更加流畅,且第二输出齿轮430和输出轴410之间不能沿输出轴410的径向以及轴向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和图17所示,第一输出齿轮420与壳体100之间具有第一输出轴承424,输出轴410的靠近第二输出齿轮430的一端与壳体100之间具有第二输出轴承414。
如此,第一输出轴承424和第二输出轴承414能够用于支撑输出机构400,并使输出轴410、第一输出齿轮420和第二输出齿轮430均能够相对于壳体100进行转动。
可选地,壳体100设有输出孔,输出轴410的靠近第二输出齿轮430的一端可以通过输出孔连接有输出件415,例如法兰,输出件415与输出轴410的一端通过花键周向定位,输出件415具有穿过其的螺纹紧固件,该螺纹紧固件固定于输出轴410的上述一端的端面,壳体100安装有用于封盖输出孔的输出盖,输出件415和输出轴410中的至少一个穿过输出盖,输出该和壳体之间具有密封垫,输出件415和输出轴410中的至少一个和输出盖之间油封,以避免杂质从输出孔进入到壳体100内,输出件415能够用于将输出轴410和外部工作装置相连接,以实现动力输出。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该车辆可以为载重货车、洒水车或者起重机等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取力器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取力器1,不仅能够实现双向动力输出,而且具有可靠性高、啮合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力器1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取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输入机构,所述输入机构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
从动机构,所述从动机构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输入机构传动连接;
输出机构,所述输出机构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输出机构包括输出轴、第一输出齿轮、第二输出齿轮和齿套,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空套于所述输出轴且与所述输入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空套于所述输出轴且与所述从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齿套传动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且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传动连接以将所述输入机构的旋转反向传递至所述输出轴,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传动连接以将所述输入机构的旋转通过所述从动机构同向传递至所述输出轴,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和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脱离以断开向所述输出轴传递所述输入机构的旋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弹性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齿套向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所述弹性件为所述齿套提供保持在所述第三位置的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齿套相连的拨叉,所述驱动件包括:
阀杆,所述阀杆与所述拨叉固定连接,所述阀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一气阀体,所述第一气阀体设有第一气槽且所述第一气槽具有第一通气口,所述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气槽内;
第二气阀体,所述第二气阀体设有第二气槽且所述第二气槽具有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气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气槽内且两端分别止抵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气槽的端壁;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气槽内且两端分别止抵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气槽的端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内段、第一中段和第一外段,所述第一中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内段的直径以及所述第一外段的直径,所述第一中段与所述第一气槽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气阀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气槽连通的第一密封孔,所述第一密封孔的内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气槽的内直径,所述第一外段伸入所述第一密封孔,所述第一外段与所述第一密封孔的内周面之间具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外段位于所述第一中段和所述第一气槽的端壁之间;
所述第二端包括第二内段、第二中段和第二外段,所述第二中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内段的直径以及所述第二外段的直径,所述第二中段与所述第二气槽的内周壁之间具有第三密封环,所述第二气阀体设有与所述第二气槽连通的第二密封孔,所述第二密封孔的内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气槽的内直径,所述第二外段伸入所述第二密封孔,所述第二外段与所述第二密封孔的内周面之间具有第四密封环,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外段位于所述第二中段和所述第二气槽的端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还包括:
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所述第一气嘴设于所述第一通气口,所述第二气嘴设于所述第二通气口;
透气帽和充气件,所述透气帽和所述充气件中的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一气嘴且另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二气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槽沿所述第一气阀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通气口沿所述第一气阀体的径向延伸;
所述第二气槽沿所述第二气阀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通气口沿所述第二气阀体的径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的周面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滑动齿,所述齿套的内周面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滑动齿,所述第一滑动齿和所述第二滑动齿啮合且可相对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套的两端具有第一固定齿和第二固定齿,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朝向所述齿套的一端具有第三固定齿,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的朝向所述齿套的一端具有第四固定齿;
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齿和所述第三固定齿啮合;
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固定齿和所述第四固定齿啮合;
所述齿套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齿和所述第三固定齿脱离且所述第二固定齿和所述第四固定齿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包括输入轴和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输入轴的一端,所述输入齿轮背向所述输入轴的一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周面设有输入齿;
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轴、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传动连接于所述从动轴的外周面,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伸入所述凹槽内与所述输入齿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入齿轮位于所述从动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的同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一输出齿轮在所述凹槽的轴向上错开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齿轮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贯通所述凹槽的端壁且邻近所述凹槽的周壁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齿轮朝向所述输入轴的一面设有输入槽,所述输入轴位于所述输入槽内,且所述输入轴的朝向所述输入齿轮的一端与所述输入槽的底壁通过紧固件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入盖板,所述输入盖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输入孔,所述输入轴从所述输入孔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输入盖板封盖所述输入孔;
输入轴承,所述输入轴承位于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输入齿轮朝向所述输入轴的一面设有输入台阶,所述输入轴承的一端止抵与所述输入台阶,所述输入盖板的部分从所述输入孔伸入所述壳体且止抵于所述输入轴承的另一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之间具有第一组合轴承,所述第一输出齿轮设有第一输出台阶,所述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输出固定件,所述第一输出台阶与所述第一输出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一组合轴承的两端;
所述第二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之间具有第二组合轴承,所述第二输出齿轮设有第二输出台阶,所述输出轴连接有第二输出固定件,所述第二输出台阶与所述第二输出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组合轴承的两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第一输出轴承,所述输出轴的靠近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第二输出轴承。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力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取力器。
CN202110697354.6A 2021-06-23 2021-06-23 取力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Pending CN1134179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7354.6A CN113417975A (zh) 2021-06-23 2021-06-23 取力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7354.6A CN113417975A (zh) 2021-06-23 2021-06-23 取力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7975A true CN113417975A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16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7354.6A Pending CN113417975A (zh) 2021-06-23 2021-06-23 取力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797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2714A (en) * 1987-04-14 1988-11-08 Deere & Company Multi-range synchronized transmission and housing therefor
CN1127856A (zh) * 1994-08-04 1996-07-31 易通公司 变速器的弹簧加载换挡装置
CN102094940A (zh) * 2009-12-14 2011-06-15 世迈钛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均载传动装置
CN203098828U (zh) * 2013-01-16 2013-07-31 浙江万里扬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自动回空挡的变速器三位气缸
CN204239656U (zh) * 2014-11-06 2015-04-01 益阳天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工程车
CN206845808U (zh) * 2017-07-10 2018-01-05 三峡大学 一种自动换向装置
CN112901754A (zh) * 2021-01-14 2021-06-04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双向旋转取力器、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2714A (en) * 1987-04-14 1988-11-08 Deere & Company Multi-range synchronized transmission and housing therefor
CN1127856A (zh) * 1994-08-04 1996-07-31 易通公司 变速器的弹簧加载换挡装置
CN102094940A (zh) * 2009-12-14 2011-06-15 世迈钛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均载传动装置
CN203098828U (zh) * 2013-01-16 2013-07-31 浙江万里扬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自动回空挡的变速器三位气缸
CN204239656U (zh) * 2014-11-06 2015-04-01 益阳天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工程车
CN206845808U (zh) * 2017-07-10 2018-01-05 三峡大学 一种自动换向装置
CN112901754A (zh) * 2021-01-14 2021-06-04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双向旋转取力器、变速箱与取力器的集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04381B2 (en) Dual connecting and disconnecting apparatus
US11384852B2 (en) Ball valve
US20030232675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interruption apparatus
US7967716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or a vehicle
CN104728304A (zh) 用于多模式离合器模块的一体化致动器
JP5986844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US7798027B2 (en) Power takeoff and gearbox
EP3171048B1 (en) Vehicle drivetrain assembly having a clutch collar actuator mechanism
US20130087730A1 (en) Valve device
US7524260B2 (en) Drive axle with internal air shift mechanism
US10247261B2 (en) Clutch actuation using differential pressure
US5495778A (en) Automotiv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structure
US20170254375A1 (en) Twin hydraulic piston for a selectable clutch module
US5019022A (en) Speed change arrangement
CN113417975A (zh) 取力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0440618U (zh) 四通阀
US9879719B2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gear of outboard motor
US9453570B2 (en) Differential lock with assisted return
JP4649520B2 (ja) ギヤポンプ
CN215763139U (zh) 取力器和动力总成
US20220107004A1 (en) Epicyclic reducer for a wheel hub and vehicle
KR100760807B1 (ko) 트랙터용 트랜스미션
US10215279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214146554U (zh) 变速箱拨叉及与其配合的壳体
ITRM960619A1 (it) Martinetto a due camere di comando e cuscinetto reggispinta di disin= nesto munito di tale martinett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