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0869A - 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0869A
CN113410869A CN202110789399.6A CN202110789399A CN113410869A CN 113410869 A CN113410869 A CN 113410869A CN 202110789399 A CN202110789399 A CN 202110789399A CN 113410869 A CN113410869 A CN 113410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phase
parallel
current
i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93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颖涛
董侃
祁健
赵雷廷
陈波
王俊
刘东辉
谢元浩
刘伟志
董光磊
杨宁
李岩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Locomotive and C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Beijing Zongh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Tieke Zhongheng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ieke Aspect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Locomotive and C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Beijing Zongh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Tieke Aspect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Locomotive and C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RS, Beijing Zongh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Tieke Aspect Tianj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Railway Sciences Corp Ltd CARS
Priority to CN2021107893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08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0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08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1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or ripp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26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using passiv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9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he static converters being arranged for operation in parall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40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该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包括:并联逆变器以及三相电感;所述并联逆变器的直流侧连接待并网直流电源,交流侧通过所述三相电感并网;所述三相电感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并联逆变器的对应相;其中,所述三相电感的中心抽头连接电网,所述中心抽头将所述三相电感分为两部分,两部分电感串联用于逆变器之间的环流抑制,两部分电感并联用于并网电流滤波,由此能在不额外增加电感或变压器元件的基础上,抑制并网逆变器的共模漏电流的基本消除,降低了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Description

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并网逆变器被广泛的应用于将光伏电池、风机、微型燃汽轮器、储能装备等分布式电源产生的电能有效的接入电网中,并网逆变器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电压源型逆变器,尤其是传统的两电平逆变器,是并网逆变器最常用的拓扑结构。然而,受电力电子器件原理的影响,逆变器只能工作在离散的开关状态,利用脉冲宽度调制技术来实现并网电流控制,因此必然会发出高频的脉冲共模电压,受发电系统对地杂散电容的影响,其与电网之间存在零序杂散回路,高频的脉冲共模电压会在杂散回路中产生共模漏电流。该漏电流会造成逆变系统潜在的安全隐患,引起额外的电网电流畸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抑制。利用共模滤波器进行抑制或者利用变压器进行隔离,是常用的并网逆变器共模漏电流抑制方法,但这种技术会增大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另外,基于两个逆变器并联系统的零共模调制能理论上实现零共模电压,明显抑制系统共模漏电流。但为了抑制两个逆变器之间的高频环流,需要额外的加入耦合电感,增加了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能够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包括:并联逆变器以及三相电感;
所述并联逆变器的直流侧连接待并网直流电源,交流侧通过所述三相电感并网;
所述三相电感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并联逆变器的对应相;
其中,所述三相电感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电网;所述中心抽头将所述三相电感分为两部分,两部分电感串联用于逆变器之间的环流抑制,两部分电感并联用于并网电流滤波。
进一步地,所述并联逆变器包括:两个三相两电平电压源型逆变器,所述两个三相两电平电压源性逆变器在直流侧共用所述待并网直流电源的直流母线,在交流侧由所述三相电感连接对应相。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并联逆变器,用于驱动和控制所述并联逆变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三相电网电压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电网与所述三相电感的中心抽头之间,用于采集三相电网电压;
三相并网电流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电网与所述三相电感的中心抽头之间,用于采集三相并网电流;
开关驱动电路,连接并驱动所述并联逆变器;
并网逆变器控制器,连接所述三相电网电压检测模块、所述三相并网电流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开关驱动电路,用于接收并根据所述三相电网电压、所述三相并网电流控制所述开关驱动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驱动电路为12路开关驱动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并联逆变器的驱动脉冲由并联逆变器的零共模脉宽调制产生。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并联并网逆变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电网三相电压和三相并网电流;
将所述电网三相电压和所述三相并网电流经锁相环和坐标变换后得到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
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分别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后经PI控制器生成所述并联逆变器的参考电压;
将所述参考电压进行零共模调制得到PWM信号,以利用所述PWM信号控制所述并联逆变器。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电网三相电压和所述三相并网电流经锁相环和坐标变换后得到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包括:
利用所述锁相环得到所述电网三相电压的电角度值;
用所述电角度值将所述三相并网电流变换到同步旋转坐标系得到d轴电流分量和q轴电流分量。
进一步地,所述参考值基于预设有功功率参考值、无功功率参考值以及电网三相电压的d轴电压分量和q轴电压分量得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并联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应用于如上述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值获取模块,获取电网三相电压和三相并网电流;
变换处理模块,将所述电网三相电压和所述三相并网电流经锁相环和坐标变换后得到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
参考电压获取模块,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分别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后经PI控制器生成所述并联逆变器的参考电压;
零共模调制模块,将所述参考电压进行零共模调制得到PWM信号,以利用所述PWM信号控制所述并联逆变器。
本发明提供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该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包括:并联逆变器以及三相电感;所述并联逆变器的直流侧连接待并网直流电源,交流侧通过所述三相电感并网;所述三相电感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并联逆变器的对应相;其中,所述三相电感的中心抽头连接所述电网,所述中心抽头将所述三相电感分为两部分,两部分电感串联用于逆变器之间的环流抑制,两部分电感并联用于并网电流滤波,由此能在不额外增加电感或变压器元件的基础上,抑制并网逆变器的共模漏电流的基本消除,降低了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于并联并网逆变系统的并联并网逆变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步骤S200的具体步骤;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于并联并网逆变系统的并联并网逆变控制方法的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并联并网逆变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及图式,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包括:并联逆变器20以及三相电感30。
并联逆变器20的直流侧连接待并网直流电源10,交流侧通过所述三相电感20并网,即连接电网40的对应相;
三相电感30两端分别连接并联逆变器10的对应相,用于抑制两个逆变器之间的高频环流;三相电感30包括:中心抽头T1~T3,中心抽头T1~T3连接电网的对应相;三相电感30的中心抽头T1~T3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上下两部分电感,两部分的串联电感用于逆变器之间的环流抑制,两部分的并联电感用于并网电流滤波,具体滤除并网电流的高频分量,即上下两部分电感并联用作并网滤波器。
其中,待并网直流电源10用于产生电能,为并网逆变器20提供稳定电压的直流母线。并联逆变器20用于实现电压的逆变功能;三相电感30用于在交流侧连接并联逆变器20以抑制环流,在并网系统中作为滤波电感用于连接电网4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出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具有共模漏电流抑制能力,可以在直流电源并网过程中基本消除共模漏电流,减少了共模漏电流对电网电流畸变的影响,减小了逆变系统对电网电流的干扰,也减少了逆变系统的安全隐患,且不用外加的共模滤波器对其进行抑制,没有引入新的耦合电感来抑制两个逆变器之间的高频环流,而是利用并网滤波电感既实现了并网滤波,也实现了环流抑制,有效降低了逆变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并联逆变器20包括:三相两电平电压源型逆变器21以及三相两电平电压源型逆变器22,所述两个三相两电平电压源性逆变器在直流侧共用所述待并网直流电源的直流母线,在交流侧由所述三相电感连接对应相。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并联并网逆变系统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并联逆变器,用于驱动和控制所述并联逆变器。
其中,控制模块包括:三相电网电压检测模块、三相并网电流检测模块、开关驱动电路以及并网逆变器控制器。
三相电网电压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电网与所述三相电感的中心抽头之间,即中心抽头T1~T3引出的中线,用于检测电网与三相电感之间的三根线中两两之间的交流电压,即采集三相电网电压;
三相并网电流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电网与所述三相电感的中心抽头之间,即中心抽头T1~T3引出的中线,用于检测电网与三相电感之间的三根线中两两之间的电流,即采集三相并网电流;
开关驱动电路连接并驱动所述并联逆变器;
并网逆变器控制器连接所述三相电网电压检测模块、所述三相并网电流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开关驱动电路,用于接收并根据所述三相电网电压、所述三相并网电流控制所述开关驱动电路。具体地,并网逆变器控制器将采集的电压和电流数据进行运算并输出驱动脉冲以驱动所述并联逆变器开关动作实现并网电流控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开关驱动电路为12路开关驱动电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并联逆变器的驱动脉冲由并联逆变器的零共模脉宽调制产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的并联并网逆变控制方法,参见图2,该并联并网逆变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S100:获取电网三相电压和三相并网电流;
具体地,三相并网电流可以是并网支路三相电流,由三相电网电压检测模块以及三相并网电流检测模块采集得到。
步骤S200:将所述电网三相电压和所述三相并网电流经锁相环和坐标变换后得到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
步骤S300: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分别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后经PI控制器生成所述并联逆变器的参考电压;
其中,参考值基于预设有功功率参考值、无功功率参考值以及电网三相电压的d轴电压分量和q轴电压分量得到。
步骤S400:将所述参考电压进行零共模调制得到PWM信号,以利用所述PWM信号控制所述并联逆变器。
其中,以并联逆变器的参考电压和直流母线电压作为输入,根据并联逆变器的零共模调制方法获取PWM信号;通过PWM信号控制并联逆变器中各开关管的开通和关断,进而在并网支路上形成给定的电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基本消除共模漏电流,减少了共模漏电流对电网电流畸变的影响,减小了逆变系统对电网电流的干扰,也减少了逆变系统的安全隐患,且不用外加的共模滤波器对其进行抑制,没有引入新的耦合电感来抑制两个逆变器之间的高频环流,而是利用并网滤波电感既实现了并网滤波,也实现了环流抑制,有效降低了逆变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该步骤S200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S210:利用所述锁相环得到所述电网三相电压的电角度值;
步骤S220:用所述电角度值将所述三相并网电流变换到同步旋转坐标系得到d轴电流分量和q轴电流分量。
具体地,参见图4,将电网电压uabc输入到锁相环中得到电角度θ,基于电角度θ以及并网电流iabc得到经坐标变换abc/dq得到d轴电流id和q轴电流iq;电网电压uabc经坐标变换abc/dq得到d轴电压ud以及q轴电压uq;uq=0;利用预先给定的有功功率参考值Pref除以d轴电压ud得到d轴参考电流idref;利用预先给定的无功功率参考值Qref除以d轴电压ud得到q轴参考电流iqref;PI电流控制器根据d轴电流id、q轴电流iq、d轴参考电流idref以及q轴参考电流iqref得到Vref,基于零共模调制方法选择开关组合得到PWM1-12信号,控制并联逆变器中的开关管动作。
其中,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分别与参考作比较后经PI控制器生成所述并联逆变器的参考电压。该参考电压经零共模调制算法生成12路脉冲波形用以驱动所述并联逆变器工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并联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并联并网逆变控制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方法相似,因此并联并网逆变控制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并联并网逆变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一。如图5所示,该并联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具体包括:检测值获取模块100、变换处理模块200、参考电压获取模块300以及零共模调制模块400。
检测值获取模块100获取电网三相电压和三相并网电流;
变换处理模块200将所述电网三相电压和所述三相并网电流经锁相环和坐标变换后得到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
参考电压获取模块300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分别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后经PI控制器生成所述并联逆变器的参考电压;
零共模调制模块400将所述参考电压进行零共模调制得到PWM信号,以利用所述PWM信号控制所述并联逆变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基本消除共模漏电流,减少了共模漏电流对电网电流畸变的影响,减小了逆变系统对电网电流的干扰,也减少了逆变系统的安全隐患,且不用外加的共模滤波器对其进行抑制,没有引入新的耦合电感来抑制两个逆变器之间的高频环流,而是利用并网滤波电感既实现了并网滤波,也实现了环流抑制,有效降低了逆变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电子设备,具体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在一个典型的实例中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并联并网逆变控制方法的步骤。
下面参考图6,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工作和处理。在RAM6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601、ROM602、以及RAM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6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6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609。通信部分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605。可拆卸介质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如存储部分6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并联并网逆变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逆变器以及三相电感;
所述并联逆变器的直流侧连接待并网直流电源,交流侧通过所述三相电感并网;
所述三相电感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并联逆变器的对应相;
其中,所述三相电感的中心抽头连接电网,所述中心抽头将所述三相电感分为两部分,两部分电感串联用于逆变器之间的环流抑制,两部分电感并联用于并网电流滤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逆变器包括:两个三相两电平电压源型逆变器,所述两个三相两电平电压源性逆变器在直流侧共用所述待并网直流电源的直流母线,在交流侧由所述三相电感连接对应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并联逆变器,用于驱动和控制所述并联逆变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三相电网电压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电网与所述三相电感的中心抽头之间,用于采集三相电网电压;
三相并网电流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电网与所述三相电感的中心抽头之间,用于采集三相并网电流;
开关驱动电路,连接并驱动所述并联逆变器;
并网逆变器控制器,连接所述三相电网电压检测模块、所述三相并网电流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开关驱动电路,用于接收并根据所述三相电网电压、所述三相并网电流控制所述开关驱动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驱动电路为12路开关驱动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逆变器的驱动脉冲由并联逆变器的零共模脉宽调制产生。
7.一种并联并网逆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电网三相电压和三相并网电流;
将所述电网三相电压和所述三相并网电流经锁相环和坐标变换后得到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
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分别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后经PI控制器生成所述并联逆变器的参考电压;
将所述参考电压进行零共模调制得到PWM信号,以利用所述PWM信号控制所述并联逆变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并联并网逆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电网三相电压和所述三相并网电流经锁相环和坐标变换后得到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包括:
利用所述锁相环得到所述电网三相电压的电角度值;
用所述电角度值将所述三相并网电流变换到同步旋转坐标系得到d轴电流分量和q轴电流分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并联并网逆变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值基于预设有功功率参考值、无功功率参考值以及电网三相电压的d轴电压分量和q轴电压分量得到。
10.一种并联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并网逆变系统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值获取模块,获取电网三相电压和三相并网电流;
变换处理模块,将所述电网三相电压和所述三相并网电流经锁相环和坐标变换后得到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
参考电压获取模块,将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电流分别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后经PI控制器生成所述并联逆变器的参考电压;
零共模调制模块,将所述参考电压进行零共模调制得到PWM信号,以利用所述PWM信号控制所述并联逆变器。
CN202110789399.6A 2021-07-13 2021-07-13 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34108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9399.6A CN113410869A (zh) 2021-07-13 2021-07-13 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9399.6A CN113410869A (zh) 2021-07-13 2021-07-13 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0869A true CN113410869A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86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9399.6A Pending CN113410869A (zh) 2021-07-13 2021-07-13 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086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1517A (zh) * 2021-11-25 2022-04-29 广州鼎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锁相环系统
CN117294160A (zh) * 2023-11-22 2023-12-26 深圳市云天数字能源有限公司 并机逆变器系统及其环流抑制方法
WO2024015271A1 (en) * 2022-07-11 2024-01-18 Nextracker Llc Parallel inverter systems and method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1517A (zh) * 2021-11-25 2022-04-29 广州鼎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锁相环系统
CN114421517B (zh) * 2021-11-25 2022-12-13 广州鼎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锁相环系统
WO2024015271A1 (en) * 2022-07-11 2024-01-18 Nextracker Llc Parallel inverter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7294160A (zh) * 2023-11-22 2023-12-26 深圳市云天数字能源有限公司 并机逆变器系统及其环流抑制方法
CN117294160B (zh) * 2023-11-22 2024-03-19 深圳市云天数字能源有限公司 并机逆变器系统及其环流抑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0869A (zh) 并联并网逆变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0630163B2 (en) Pulse width modulation method,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ystem, and controller
Angélico et al. Proportional–integral/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tuning procedure of a single‐phase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using Bode diagram
Khadkikar et al. Power quality enhancement utilising single-phase unified power quality conditioner: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base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Zhang et al. TABLE‐BASED direct power control for three‐level neutral point‐clamped pulse‐width modulated rectifier
CN103078480B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环流控制方法
US6594164B2 (en) PWM controlle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olak et al. Developing a novel 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PWM) technique to eliminate side band harmonics
Zeng et al. Coordinated control of multi‐functional grid‐tied inverters using conductance and susceptance limitation
Videt et al. PWM strategy for the cancellation of common-mode voltage generated by three-phase back-to-back inverters
Jones et al. Carrier‐based pulse‐width modulation techniques for asymmetrical six‐phase open‐end winding drives
US20160099661A1 (en) Method to Generate Multilevel Inverter Modulation Control Signals
Chebabhi et al. A new balancing three level three dimensional space vector modulation strategy for three level neutral point clamped four leg inverter based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 controlling by nonlinear back stepping controllers
CN111130372B (zh) 三电平并网逆变器母线中点电位调节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133670B (zh) 控制dc系统中的电压源变流器
Ahmed et al. Power quality improving based harmonical studies of a single phase step down bridge-cycloconverter
US20150381027A1 (en) Resonance suppression device
EP286086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harmonics
Azab Performance of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pproach for single‐phase distributed energy grid integration with PQ control
CN113765423A (zh) 一种两电平逆变器优化vsvm方法及装置
CN111525604A (zh)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谐波的抑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Renault et al. MPC with space vector phase-shift PWM (SV-PSPWM) technique with harmonic mitigation strategy for 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s based on H-bridge multilevel converter
CN111969861B (zh) 一种大功率间谐波电流源及其控制方法
Espinoza et al. Multi-level three-phase current source inverter based AC drive for high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Dutta et al. ’Harmonic Compensation in Power System Using Active Power Fil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