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0623B -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0623B
CN113410623B CN202110751341.2A CN202110751341A CN113410623B CN 113410623 B CN113410623 B CN 113410623B CN 202110751341 A CN202110751341 A CN 202110751341A CN 113410623 B CN113410623 B CN 1134106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signal
branch
radiator
antenna devic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13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0623A (zh
Inventor
林思颖
王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alm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513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06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0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062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5343 priority patent/WO202327349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0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0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Landscapes

  • Transceiver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包括馈源、辐射体和调谐模组,辐射体与馈源电连接,调谐模组与辐射体电连接;在第一状态下,调谐模组对辐射体进行调谐以使辐射体形成第一辐射枝节,第一辐射枝节用于传输第一无线信号;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辐射枝节传输第二无线信号,天线装置的辐射性能下降,此时调谐模组对辐射体进行调谐以使第一辐射枝节传输第三无线信号,第三无线信号不同于第一无线信号,从而天线装置可以具有较优的辐射性能,能满足通信需求。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电子设备的通信模式也更加多样化,消费者对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用户手握电子设备底部时,电子设备底部的天线的性能会大幅度降低。此时,相关技术中往往通过天线切换的方式利用电子设备顶部的天线来传输信号,电子设备顶部的天线传输的电磁波会对用户的头部产生较大的影响,电子设备顶部的天线具有较大的电磁波吸收比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简称“SAR”)。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天线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保证用户手握后的天线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装置,包括:
馈源;
辐射体,与所述馈源电连接;及
调谐模组,与所述辐射体电连接;在第一状态下,所述调谐模组用于对所述辐射体进行调谐以使所述辐射体形成第一辐射枝节,所述第一辐射枝节用于传输第一无线信号;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辐射枝节用于传输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所述调谐模组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对所述第一辐射枝节进行调谐,以使所述第一辐射枝节传输第三无线信号,所述第三无线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和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天线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天线装置的辐射体在第一状态下经调谐模组调谐后可形成第一辐射枝节并传输第一无线信号,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辐射枝节可产生频偏现象,从传输第一无线信号频偏至第二无线信号,天线装置辐射性能下降,此时,调谐模组可对第一辐射枝节进行调谐以使辐射体传输一不同于第二无线信号的第三无线信号,一方面,天线装置不需要进行天线切换而导致具有较高的SAR值,另一方面,天线装置也可以保证较优的辐射性能,能满足通信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传输无线信号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在第一状态下的S参数曲线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的S参数曲线对比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经调谐后的S参数曲线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传输无线信号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天线装置在第一状态下的S参数曲线图。
图8为图6所示的天线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的S参数曲线对比图。
图9为图6所示的天线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经调谐后的S参数曲线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1至12,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天线装置可以实现无线通信功能。例如天线装置可以传输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Wi-Fi)信号、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信号、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th-Generation,简称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简称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简称5G)、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信号、蓝牙信号、超宽带通信信号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天线装置100可以包括馈源110、辐射体120和调谐模组130。
馈源110与辐射体120电连接,馈源110可以为辐射体120提供激励信号,以激励辐射体120传输无线信号。馈源110也可以接收辐射体120传输的无线信号,在馈源110和辐射体120的配合下,天线装置100既可以发射也可以接收无线信号。
辐射体1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可为辐射体120的两个辐射自由端,辐射体120可通过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与天线装置100的其他部件相分离。辐射体120上可设置有馈电点123和接地点124,该馈电点123和接地点124可位于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之间,馈电点123可与馈源110电连接,馈源110可通过馈电点123与辐射体120电连接。接地点124可与接地平面电连接,以实现辐射体120的接地。
可以理解的是,接地点124可靠近辐射体120的端部设置,例如,接地点124可靠近第一端121或第二端122设置。将接地点124设置于辐射体120的端部,可使辐射体120具有较长的辐射枝节。
调谐模组130可电连接于辐射体120。例如,辐射体120上还可以设有位于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电连接点,调谐模组130可通过该一个或多个电连接点与辐射体120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调谐模组130内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电阻、电感、电容、开关等元器件的任意串联和并联的元件组合,调谐模组130可改变辐射体120电连接的电阻、电容、电感值,从而调谐模组130可对辐射体120传输的无线信号进行调谐。
其中,请结合图1并请参考图2,图2为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传输无线信号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当天线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调谐模组130可对辐射体120进行调谐以使辐射体120可形成第一辐射枝节101,该第一辐射枝节101在第一状态下可以传输第一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状态可以是天线装置100的正常工作状态。天线装置100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以形成第一辐射枝节101。
调谐模组130可电连接于辐射体120的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电连接点。例如,如图1、图2所示,辐射体120上可设有位于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之间的第一电连接点125和第二电连接点126,第一电连接点125可位于馈电点123与第二端122之间,第二电连接点126可位于馈电点123和第一端121之间,调谐模组130可与第一电连接点125、第二电连接点126电连接,以对辐射体120进行调谐。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调谐模组130电连接于辐射体120的一种示例性举例,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不限于此,其他的调谐模组130可与辐射体120电连接的方案都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馈电点123至第二端122之间的辐射体120的辐射枝节可以形成第一辐射枝节101。当馈源110向辐射体120提供激励信号时,第一辐射枝节101可以传输第一无线信号。
当天线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调谐模组130还可对辐射体120进行调谐以使辐射体120形成第二辐射枝节102,该第二辐射枝节102在第一状态下可以传输第三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馈电点123至第一端121之间的辐射体120的辐射枝节可以形成第二辐射枝节102。当馈源110向辐射体120提供激励信号时,第二辐射枝节102在第一状态下可以传输第三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无线信号可以但不限于是低频信号、中频信号或高频信号。第三无线信号也可以但不限于是低频信号、中频信号或高频信号。第一无线信号可以不同于第三无线信号,例如,第一无线信号的频段范围可不同于第三无线信号的频段范围。
请参考图3,图3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在第一状态下的S参数曲线图,图3中的多条曲线为调谐模组130进行不同调谐操作产生的多条S参数曲线,由图3可知,第一辐射枝节101在第一状态下传输的第一无线信号的频率可以是1300MHz至1550MHz。第二辐射枝节102在第一状态下传输的第三无线信号的频率可以是824MHz至880MHz,从而,在第一状态下,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可以传输824MHz至880MHz、1300MHz至1550MHz频段内的无线信号,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可以进行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forMobileCommunications,简称GSM)、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长期演进语音承载通信(Voice over Long-Term Evolution,简称VOLTE)等语音/数据通话。
当然,第一无线信号、第三无线信号的频率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记载,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无线信号、第三无线信号的具体频段不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辐射枝节101和第二辐射枝节102的形式方式也不局限于上述记载,其他可传输第一无线信号的辐射枝节的形式、可传输第三无线信号的辐射枝节的形式也可满足本申请实施例的需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在正常工作的第一状态下,辐射体120的第一辐射枝节101可传输第一无线信号,第二辐射枝节102可传输第三无线信号,辐射体120具有较宽的传输频段,天线装置100可以实现小型化设计,天线装置100也可具有较优的辐射性能。
当天线装置100受到人手握持或者其他物体的遮挡时,天线装置100的辐射性能会大幅度下降。相关技术中,在天线装置100受到遮挡而导致性能下降时,往往通过切换一距离较远的其他天线装置100来传输无线信号,但是切换后的天线装置100有可能具有较高的SAR值,该切换后的天线装置100不利于用户的健康。
基于上述说明,当天线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辐射枝节101、第二辐射枝节102的辐射性能会下降,此时,第一辐射枝节101原本传输的第一无线信号会发生频率偏移现象,第二状态的第一辐射枝节101会传输第二无线信号。第二辐射枝节102原本传输的第三无线信号也会发生频率偏移现象,第二状态的第二辐射枝节102会传输第七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状态可为天线装置100的非正常工作状态,例如,第二状态可为天线装置100被遮挡、握持的状态。此时,第一辐射枝节101传输的第二无线信号并不是天线装置100的优选传输频段,第二辐射枝节102传输的第七无线信号也并不是天线装置100的优选传输频段,天线装置100的辐射性能会大幅下降。
示例性的,请参考结合图2并请参考图4,图4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的S参数曲线对比图。如图4所示,曲线S1为第一状态下的天线装置100的S参数曲线,曲线S2为第二状态下的天线装置100的S参数曲线。对比曲线S1和曲线S2可知,当天线装置100处于被遮挡、被握持的第二状态时,第一辐射枝节101传输的无线信号的频段大约可偏移200MHz-400MHz,例如,当第一无线信号的频率为1300MHz至1550MHz时,频偏后的第二无线信号的频率为1010MHz至1260MHz。第二辐射枝节102传输的无线信号的频段也大约可偏移200MHz-400MHz,例如,当第三无线信号的频率为824MHz至880MHz时,频偏后的第七无线信号的频率为614MHz至670MHz。
可以理解的是,当天线装置100处于被遮挡、握持的第二状态时,第一辐射枝节101、第二辐射枝节102频偏后的无线信号的频段可低于频偏前的无线信号的频段,也即,第一辐射枝节101、第二辐射枝节102可朝着低频信号偏移。
其中,当第二状态下的天线装置100传输的无线信号发生频偏后,调谐模组130还可以对辐射体120进行调谐以使第一辐射枝节101从传输第二无线信号调谐至传输第三无线信号。
示例性的,请参考图5,图5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经调谐后的S参数曲线图。图5中的多条曲线为调谐模组130在第二状态进行不同调谐操作后天线装置100产生的多条S参数曲线,由图5中的曲线S3可知,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辐射枝节101经调谐后可传输824MHz至960MHz的无线信号。由于824MHz至960MHz的无线信号也在GSM、WCDMA、VOLTE等语音/数据通话频段,因此,经调谐后的天线装置100依然可以满足语音/数据需求,天线装置100具有较优的辐射性能。
其中,第二状态下的天线装置100传输的无线信号发生频偏后,调谐模组130还可以对辐射体120进行调谐以使第二辐射枝节102从传输第七无线信号调谐至传输一不同于第七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辐射枝节101、第二辐射枝节102经调谐后传输的无线信号的频段可低于第一辐射枝节101、第二辐射枝节102在频偏后传输的无线信号的频段,也即,第一辐射枝节101、第二辐射枝节102可朝着低频信号继续调谐。
当然,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辐射枝节101、第二辐射枝节102经调谐后传输的无线信号的频段也可以高于第一辐射枝节101、第二辐射枝节102在频偏后传输的无线信号的频段,也即,第一辐射枝节101、第二辐射枝节102可朝着高频信号继续调谐。调谐模组130调谐后的频段可以根据天线装置100需要传输的频段进行设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当第一辐射枝节101在第二状态下从传输第一无线信号频偏至第二无线信号时,天线装置100辐射性能下降,调谐模组130可对第一辐射枝节101进行调谐以使第一辐射枝节101传输一不同于第二无线信号的第三无线信号,一方面,天线装置100不需要进行天线切换而导致具有较高的SAR值,另一方面,天线装置100也可以保证较优的辐射性能,满足通信需求。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第一辐射枝节101、第二辐射枝节102调谐后传输的无线信号的频段低于频偏后的无线信号的频段,调谐模组130可朝着低频段信号调谐,相较于将频偏后的无线信号重新纠正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的继续朝着低频段信号调谐更容易调谐出谐振,可降低调谐的难度,也可以降低调谐的功耗。
其中,请参考图6,图6为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传输无线信号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在第一状态下,调谐模组130还可以对辐射体120进行调谐以使辐射体120可形成第三辐射枝节103,第三辐射枝节103可以传输第四无线信号。
在第一状态下,调谐模组130还可以对辐射体120进行调谐以使辐射体120形成第四辐射枝节104,第四辐射枝节104可以传输第六无线信号。
如图6所示,辐射体120上还可以设有位于第一端121和第二端122之间的第一电连接点125、第二电连接点126和第三电连接点127,第一电连接点125可位于馈电点123与第二端122之间,第二电连接点126可位于馈电点123与第一端121之间,第三电连接点127也可位于馈电点123与第一端121之间,第三电连接点127还可位于馈电点123与第二电连接点126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调谐模组130电连接于辐射体120时,例如调谐模组130分别与第一电连接点125、第三电连接点127电连接时,第一电连接点125至第二端122之间的辐射枝节可以形成第三辐射枝节103,以传输第四无线信号;第三电连接点127至第二端122之间的辐射枝节可以形成第四辐射枝节104,以传输第六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四无线信号可以但不限于是低频信号、中频信号或高频信号。第六无线信号也可以但不限于是低频信号、中频信号或高频信号。第四无线信号可以不同于第六无线信号,例如,第四无线信号的频段范围可不同于第六无线信号的频段范围。
例如,请参考图7,图7为图6所示的天线装置在第一状态下的S参数曲线图,图7中的多条曲线为调谐模组130进行不同调谐操作产生的多条S参数曲线,由图7可知,第三辐射枝节103产生的第四无线信号的频率可以是2300MHz至2690MHz。第四辐射枝节104产生的第六无线信号的频率可以是1710MHz至2170MHz,从而,在第一状态下,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可以传输1710MHz至2690MHz频段内的无线信号,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可以进行GSM、WCDMA、VOLTE等语音/数据通话。
当然,第四无线信号、第六无线信号的频率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记载,本申请实施例对第四无线信号、第六无线信号的具体频段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在正常工作的第一状态下,辐射体120的第三辐射枝节103可传输第四无线信号,第四辐射枝节104可传输第六无线信号,辐射体120具有较宽的传输频段,天线装置100可以实现小型化设计,天线装置100也可具有较优的辐射性能。
当天线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三辐射枝节103、第四辐射枝节104的辐射性能会下降,此时,第三辐射枝节103原本传输的第四无线信号会发生频率偏移现象,第二状态的第三辐射枝节103会传输第五无线信号;第四辐射枝节104原本传输的第六无线信号也会发生频率偏移现象,第二状态的第四辐射枝节104会传输第八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状态下,第三辐射枝节103传输的第五无线信号并不是天线装置100的优选传输频段,第四辐射枝节104传输的第八无线信号也并不是天线装置100的优选传输频段,天线装置100的辐射性能会大幅下降。
示例性的,请参考结合图6并请参考图8,图8为图6所示的天线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的S参数曲线对比图。如图8所示,曲线S4为第一状态下的天线装置100的S参数曲线,曲线S5为第二状态下的天线装置100的S参数曲线。对比曲线S4和曲线S5可知,当天线装置100处于被遮挡、被握持的第二状态时,第三辐射枝节103传输的无线信号的频段大约可偏移200MHz-400MHz,例如,当第四无线信号的频率为2300MHz至2690MHz时,频偏后的第五无线信号的频率为1900MHz至2250MHz。第四辐射枝节104传输的无线信号的频段也大约可偏移200MHz-400MHz,例如,当第六无线信号的频率为1710MHz至2170MHz时,频偏后的第八无线信号的频率为1200MHz至1650MHz。
可以理解的是,当天线装置100处于被遮挡、握持的第二状态时,第三辐射枝节103、第四辐射枝节104频偏后的无线信号的频段可低于频偏前的无线信号的频段,也即,第三辐射枝节103、第四辐射枝节104可朝着低频信号偏移。
其中,当第二状态下的天线装置100传输的无线信号发生频偏后,调谐模组130还可以对辐射体120进行调谐以使第三辐射枝节103从传输第五无线信号调谐至传输第六无线信号。
示例性的,请参考图9,图9为图6所示的天线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经调谐后的S参数曲线图。图9中的多条曲线为调谐模组130在第二状态进行不同调谐操作后天线装置100产生的多条S参数曲线,由图9中的曲线S6可知,在第二状态下,第三辐射枝节103经调谐后可传输1710MHz至2170MHz的无线信号。由于1710MHz至2170MHz的无线信号也在GSM、WCDMA、VOLTE等语音/数据通话频段,因此,经调谐后的天线装置100依然可以满足语音/数据需求,天线装置100具有较优的辐射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状态下的天线装置100传输的无线信号发生频偏后,调谐模组130还可以对辐射体120进行调谐以使第四辐射枝节104从传输第八无线信号调谐至传输一不同于第八无线信号的无线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状态下,第三辐射枝节103、第四辐射枝节104经调谐后传输的无线信号的频段可低于第三辐射枝节103、第四辐射枝节104在频偏后传输的无线信号的频段,也即,第三辐射枝节103、第四辐射枝节104可朝着低频方向继续调谐。
需要说明的是,天线装置100的调谐模组130在第二状态下对第一辐射枝节101、第二辐射枝节102、第三辐射枝节103、第四辐射枝节104的调谐,除了朝着低频信号调谐外,还可以朝着高频方向进行调谐。凡是调谐模组130调谐后可保证天线装置100的通信要求的频段均可以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本申请实施例对调谐模组130调谐后的无线信号的频段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当第三辐射枝节103在第二状态下从传输第四无线信号频偏至第五无线信号时,天线装置100辐射性能下降,调谐模组130可对第三辐射枝节103进行调谐以使第三辐射枝节103传输一不同于第五无线信号的第六无线信号,一方面,天线装置100不需要进行天线切换而导致具有较高的SAR值,另一方面,天线装置100也可以保证较优的辐射性能,满足通信需求。
基于上述天线装置100的结构,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调谐模组130可以包括第一调谐电路131、第二调谐电路132和第三调谐电路133。
第一调谐电路131可与辐射体120的第一电连接点125电连接。第二调谐电路132可辐射体120的第二电连接点126电连接。第三调谐电路133可与辐射体120的第三电连接点127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调谐电路131、第二调谐电路132、第三调谐电路133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一个或多个电阻、电感、电容、开关等元器件的任意串联和并联的元件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调谐电路131、第二调谐电路132、第三调谐电路133可以包括一条或多条支路,以实现对辐射体120的调谐。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第一调谐电路131可以包括第一支路1311、第二支路1312、第三支路1313、第四支路1314和第一开关1315,该第一开关1315可以是单刀四掷开关(SP4T),第一开关1315的一端可以与接地平面连接以实现接地,第一开关1315的另一端可与第一支路1311、第二支路1312、第三支路1313、第四支路1314中的一路接通,以将其中一路支路接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路1311可以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支路1312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三电路可以包括第一电容C1,第四支路1314可为NC支路(空支路)。其中,第一电感L1的电感值可为5.6nh(纳亨),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可为0Ω(欧姆),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可为0.5pF(皮法)。
第二调谐电路132可以包括第五支路1321、第六支路1322、第七支路1323、第八支路1324和第二开关1325,该第二开关1325可以是单刀四掷开关(SP4T),第二开关1325的一端可以与接地平面连接以实现接地,第二开关1325的另一端可与第五支路1321、第六支路1322、第七支路1323、第八支路1324中的一路接通,以将其中一路支路接地。
可以理解的是,第五支路1321可以包括第二电感L2,第六支路1322可以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七支路1323可以包括第二电容C2、第八电路可以包括第三电感L3。其中,第二电感L2的电感值可为15nh,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可为0Ω,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可为1.8pF,第三电感L3的电感值为33nh。
第三调谐电路133可以包括第九支路1331、第十支路1332、第十一支路1333、第十二支路1334和第三开关1335,该第三开关1335可以是单刀四掷开关(SP4T),第三开关1335的一端可以与接地平面连接以实现接地,第三开关1335的另一端可与第九支路1331、第十支路1332、第十一支路1333、第十二支路1334中的一路接通,以将其中一路支路接地。
可以理解的是,第九支路1331可以包括第三电阻R3,第六支路1322可以包括第三电容C3、第七支路1323可以包括第四电容C4、第八电路可以包括第四电感L4。其中,第三电阻R3的电阻值可为0Ω,电三电容的电阻值可为1.8pF,第四电容C4的电感值可为1.2pF,第四电感L4的电感值可为3.9nh。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调谐电路131、第二调谐电路132、第三调谐电路133的示例性举例,上述电容、电阻、电感的数值也为示例性举例,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调谐电路131、第二调谐电路132、第三调谐电路133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基于上述调谐模组130的结构,以下对调谐模组130的工作原理进行示例性说明。
当天线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馈源110馈入的激励信号可从馈电点123传递至辐射体120上,电流信号可同时分布在整个辐射体120上,此时,第一调谐电路131可以导通第四支路1314而使第一调谐电路131空接,第二调谐电路132可以导通第六支路1322并通过0Ω电阻接地,从而,馈电点123至第二端122之间第一辐射枝节101可以传输第一无线信号,例如1300MHz至1550MHz;馈电点123至第一端121之间的第二辐射枝节102可以产生第三无线信号,例如824MHz至880MHz。当天线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且第一辐射枝节101和第二辐射枝节102发生频偏后,第一无线信号可频偏至第二无线信号例如1010MHz至1260MHz,此时,第一调谐电路131可以导通第三支路1313接入小电容(例如0.5pF),第二调谐电路132可以导通第八支路1324接入电感(例如15nh),从而,调谐模组130可将第二无线信号调谐更换至第三无线信号,例如824MHz至960MHz。可以理解的是,此过程中可以对第一调谐电路131和第二调谐电路132的电容、电阻和电感值进行改进,使得第三无线信号也可以为700MHz至787MHz频段,以满足低频段带宽覆盖。
当天线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馈源110馈入的激励信号可从馈电点123传递至辐射体120上,电流信号可同时分布在整个辐射体120上,此时,第二调谐电路132可以导通第六支路1322并通过0Ω电阻接地,第三调谐电路133可以导通第九支路1331并通过0Ω电阻接地,从而,第三电连接点127至第二端122之间第四辐射枝节104可以传输第六无线信号,例如1710MHz至2170MHz。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二电连接点126至第一端121之间的辐射枝节也可以传输一无线信号,例如传输一低频段的无线信号。
当天线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时,馈源110馈入的激励信号可从馈电点123传递至辐射体120上,电流信号可同时分布在整个辐射体120上,此时,第一调谐电路131可以导通第二支路1312并通过0Ω电阻接地,第二调谐电路132可以导通第六支路1322并通过0Ω电阻接地,第三调谐电路133可以导通第九支路1331并通过0Ω电阻接地,从而,第一电连接点125至第二端122之间的第三辐射枝节103可以传输第四无线信号,例如2300MHz至2690MHz。可以理解的是,此时,第二电连接点126至第二端122之间的辐射枝节也可以传输一无线信号,例如传输一中频、高频段的无线信号。
当天线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第三辐射枝节103传输的第四无线信号可频偏至第五无线信号,例如从2300MHz至2690MHz频偏至1900MHz至2250MHz。第四辐射枝节104传输的第六无线信号可以频偏至第八无线信号,例如从1710MHz至2170MHz频偏至1200MHz至1650MHz。此时,第二调谐电路132可以导通第六支路1322并通过0Ω电阻接地,第三调谐电路133可以导通第九支路1331并通过0Ω电阻接地,第一调谐电路131可以导通第一支路1311并接入电感,从而,调谐模组130可将第五无线信号调谐至第六无线信号(例如第七频段),调谐后的第三辐射枝节103可以从1900MHz至2250MHz切换至1710MHz至2170MHz,完成中频带宽频段。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调谐模组130的工作原理的示例性举例,调谐模组130的具体工作原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天线装置100的辐射频段进行适应性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请再次参考图10,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匹配电路140,匹配电路140可以对馈源110提供的激励信号的阻抗进行调谐匹配。
可以理解的是,匹配电路140可以串联于馈源110和辐射体120之间,例如,匹配电路140串联于馈源110和馈电点123之间。匹配电路140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多个电阻、电感、电容、开关等元器件的任意串联和并联的元件组合,以进行阻抗匹配。
如图10所示,匹配电路140可以包括第五电容C5、第五电感L5、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馈电点123电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感L5的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五电感L5的另一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五电感L5的一端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馈源110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五电容C5的电容值可为1.2pF,第五电感L5的电感值可为9.1nh,第四电阻R4的电阻值可为0Ω,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的电阻值可不为0Ω。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匹配电路140的示例性举例,匹配电路140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并且,以上电阻、电容、电感的数值也为示例性举例,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并不局限于,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进行限定。
基于上述天线装置100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还可以是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设备、汽车装置、数据存储装置、音频播放装置、视频播放装置、笔记本电脑、桌面计算设备等。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包括显示屏200、中框300、电路板400、电池500和后壳600。
显示屏200可以设置在中框300上,并通过中框300连接至后壳600上,以形成电子设备10的显示面。显示屏200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其中,显示屏200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等类型的显示屏200。
中框300可以为薄板状或薄片状的结构,也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中框300用于为电子设备10中的电子器件或功能组件提供支撑作用,以将电子设备10的电子器件、功能组件安装到一起。例如,中框300上可以设置凹槽、凸起、通孔等结构,以便于安装电子设备10的电子器件或功能组件。可以理解的,中框300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等。
电路板400可以设置在中框300上以进行固定,并通过后壳600将电路板400密封在电子设备10的内部。其中,电路板400可以为电子设备10的主板。电路板400上可以设置有馈源110,馈源110可以与天线辐射体120电连接,以使天线辐射体120可传输无线信号。电路板400上可以集成有处理器,此外还可以集成耳机接口、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马达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同时,显示屏200可以电连接至电路板400,以通过电路板400上的处理器对显示屏200的显示进行控制。
电池500设置在中框300上,并通过后壳600将电池500密封在电子设备10的内部。同时,电池500电连接至电路板400,以实现电池500为电子设备10供电。其中,电路板400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500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电子设备10中的各个电子器件。
后壳600与中框300连接。例如,后壳600可以通过诸如双面胶等粘接剂贴合到中框300上以实现与中框300的连接。其中,后壳600用于与中框300、显示屏200共同将电子设备10的电子器件和功能组件密封在电子设备10内部,以对电子设备10的电子器件和功能组件形成保护作用。
其中,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天线装置100。天线装置100设置于电子设备10。
例如,天线装置100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壳体上(即电子设备10的表面)。示例性的,天线装置100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后壳600的外表面或者当后壳600包括金属结构时,天线装置100可为后壳600的一部分;天线装置100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中框300上,或者当中框300包括金属结构部分时,天线装置100可为中框300的一部分。再例如,天线装置100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内部。示例性的,天线装置100可但不限于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中框300的底板、电路板400、电子设备10的小板、主板、电子设备10的天线支架等。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可承载天线装置100的结构均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的承载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天线装置100设置于电子设备10的具体位置不进行限定。
当天线装置100设置于电子设备10时,天线装置100可以位于电子设备10的底部、顶部或中部,例如位于电子设备10的中框300的底部、顶部或中部。以下以天线装置100位于电子设备10的底部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天线装置100的辐射体120可以位于电子设备10的底部。例如,辐射体120可以设置于中框300的底部,或者辐射体120可为中框300底部的一部分。再例如,辐射体120可以设置于天线支架的底部,或者为天线支架底部的一部分。
当辐射体120为中框300底部的一部分时,如图12所示,中框300上可以设置第一缝隙310和第二缝隙320,该第一缝隙310和第二缝隙320之间的中框300可以形成辐射体120,此时,靠近第一缝隙310的一端可为辐射体120的第一端121,靠近第二缝隙320的一端可为辐射体120的第二端122。
可以理解的是,当人手握持电子设备10时,第一缝隙310或第二缝隙320容易被人手握持,此时,天线装置100容易处于第二状态,天线装置100可以通过调谐模组130进行调谐以使天线装置100能保持较优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利用中框300上的金属枝节作为天线装置100的辐射体120,辐射体120无需额外占据电子设备10的体积,可以节省电子设备10的空间,实现天线装置100及电子设备10的小型化。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分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馈源;
辐射体,与所述馈源电连接;及
调谐模组,与所述辐射体电连接;在第一状态下,所述调谐模组用于对所述辐射体进行调谐以使所述辐射体形成第一辐射枝节,所述第一辐射枝节用于传输第一无线信号;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辐射枝节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无线信号频偏后的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
所述调谐模组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对所述第一辐射枝节进行调谐,以使所述第一辐射枝节传输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沿频偏方向继续频偏后的第三无线信号,所述第三无线信号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和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调谐模组还用于对所述辐射体进行调谐以使所述辐射体形成第二辐射枝节,所述第二辐射枝节用于传输所述第三无线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辐射体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馈电点,所述馈电点与所述馈源电连接;
所述调谐模组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馈电点至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辐射体的辐射枝节用于形成所述第一辐射枝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点至所述第一端之间的辐射体的辐射枝节用于形成所述第二辐射枝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体上还设有第一电连接点和第二电连接点,所述第一电连接点位于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电连接点位于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端之间;所述调谐模组包括:
第一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点电连接;及
第二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点电连接;其中,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谐电路空接,所述第二调谐电路接地,以使所述第一辐射枝节传输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所述第二辐射枝节传输所述第三无线信号;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谐电路接入电容,所述第二调谐电路接入电感,以使所述第一辐射枝节传输所述第三无线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调谐模组用于对所述辐射体进行调谐以使所述辐射体形成第三辐射枝节,所述第三辐射枝节用于传输第四无线信号;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三辐射枝节用于传输第五无线信号,所述第五无线信号不同于所述第四无线信号;
所述调谐模组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对所述第三辐射枝节进行调谐,以使所述第三辐射枝节传输第六无线信号,所述第六无线信号不同于所述第四无线信号和所述第五无线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调谐模组还用于对所述辐射体进行调谐以使所述辐射体形成第四辐射枝节,所述第四辐射枝节用于传输所述第六无线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辐射体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馈电点、第一电连接点和第三电连接点,所述第一电连接点位于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三电连接点位于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端之间;
所述馈电点与所述馈源电连接,所述调谐模组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点和所述第三电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电连接点至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辐射枝节用于形成所述第三辐射枝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连接点至所述第二端之间的辐射枝节用于形成第四辐射枝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体还设有第二电连接点,所述第二电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三电连接点和所述第一端之间;所述调谐模组包括:
第一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点电连接;
第二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点电连接;及
第三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三电连接点电连接;其中,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调谐电路、所述第二调谐电路和所述第三调谐电路均接地,以使所述第三辐射枝节传输所述第四无线信号;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调谐电路、所述第三调谐电路接地,所述第一调谐电路接入电感,以使所述第三辐射枝节传输所述第六无线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调谐电路和所述第三调谐电路接地,以使所述第四辐射枝节传输所述第六无线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匹配电路,串联于所述馈源和所述辐射体之间,所述匹配电路用于对所述馈源提供的激励信号的阻抗进行调谐匹配。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
CN202110751341.2A 2021-07-02 2021-07-02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4106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1341.2A CN113410623B (zh) 2021-07-02 2021-07-02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085343 WO2023273493A1 (zh) 2021-07-02 2022-04-06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1341.2A CN113410623B (zh) 2021-07-02 2021-07-02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0623A CN113410623A (zh) 2021-09-17
CN113410623B true CN113410623B (zh) 2023-02-28

Family

ID=7768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1341.2A Active CN113410623B (zh) 2021-07-02 2021-07-02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0623B (zh)
WO (1) WO20232734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0623B (zh) * 2021-07-02 2023-02-28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7387A (zh) * 2020-11-20 2021-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0081B2 (en) * 2014-01-14 2016-05-24 Pulse Finland Oy Switchable multi-radiator high band antenna apparatus
US10381715B2 (en) * 2017-05-23 2019-08-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antennas having multi-band tuning capabilities
CN111029729A (zh) * 2019-12-24 2020-04-17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410623B (zh) * 2021-07-02 2023-02-28 深圳市锐尔觅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7387A (zh) * 2020-11-20 2021-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73493A1 (zh) 2023-01-05
CN113410623A (zh) 2021-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46221B2 (en) Tunable loop antennas
US8270914B2 (en) Bezel gap antennas
CN203277656U (zh) 电子设备及天线
US954366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avity antennas with slots and monopoles
EP2448062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thereof
US9484633B2 (en) Loop antenna having a parasitically coupled element
US9054413B2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apparatus
CN103682587A (zh) 移动装置
CN108900217B (zh) 调谐电路、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US11563275B2 (en) Antenna structure
CN113991288A (zh) 天线组件、中框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US20080261667A1 (en)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n improved internal antenna
CN113725592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929698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48145B (zh) 电子设备
CN113410623B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571895B (zh) 天线装置的接地结构、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1731037B1 (ko) 안테나 구조체
EP2752939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element therein
CN115313030A (zh)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6613508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525870A (zh) 电子设备
CN117913511A (zh) 天线组件、中框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7497998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777163A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