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03818A - 干衣设备 - Google Patents

干衣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03818A
CN113403818A CN202010183617.7A CN202010183617A CN113403818A CN 113403818 A CN113403818 A CN 113403818A CN 202010183617 A CN202010183617 A CN 202010183617A CN 113403818 A CN113403818 A CN 113403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bearing chamber
chamber structure
drum
clothes d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836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鑫
张纯锋
孙祥正
赵登飞
金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Drum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Drum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Drum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Drum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8361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038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03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38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D06F58/08Driv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干衣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干衣设备中滚筒的负载不平衡导致轴承座无法稳定地支撑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干衣设备,其包括箱体、滚筒和固定构件,滚筒转动地设置在箱体中,固定构件设置在箱体中并与箱体连接,滚筒的后法兰连接有筒轴,筒轴上套设有轴承,轴承容置于轴承室结构中,轴承室结构穿设于形成在固定构件上的第一开孔,轴承室结构的外径小于第一开孔的直径以允许轴承室结构在滚筒转动时能够沿径向移动,固定构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共同设置为能够允许轴承室结构在滚筒转动时沿轴向移动并对轴承室结构沿轴向的移动进行限位。本发明使轴承室结构能够相对稳定地支撑筒轴。

Description

干衣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干衣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干衣设备。
背景技术
干衣设备是一种常见的衣物处理设备,其能够快速烘干衣物。一些干衣设备中设置有用于容纳衣物的滚筒,滚筒上连接有轴,轴上套设有轴承,轴承设置在轴承座(又称轴承室)中。在烘干衣物时,滚筒转动,滚筒内的提升筋带动待干燥的衣物反复升降,衣物在滚筒内不停运动使得滚筒内的负载不平衡,不平衡的滚筒负载会传递至与滚筒连接的轴和轴承座,使得轴承座无法稳定地支撑轴,可能导致轴和轴承座损坏,降低轴承座和轴的耐久性,并且使得干衣设备发出噪音,用户体验不佳。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干衣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干衣设备中滚筒的负载不平衡导致轴承座无法稳定地支撑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衣设备,该干衣设备包括箱体、滚筒和固定构件,滚筒转动地设置在箱体中,固定构件设置在箱体中并与箱体连接,滚筒的后法兰连接有筒轴,筒轴上套设有轴承,轴承容置于轴承室结构中,轴承室结构穿设于形成在固定构件上的第一开孔,轴承室结构的外径小于第一开孔的直径以允许轴承室结构在滚筒转动时能够沿径向移动,固定构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共同设置为能够允许轴承室结构在滚筒转动时沿轴向移动并对轴承室结构沿轴向的移动进行限位。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构件与轴承室结构连接,第一限位构件与第二限位构件通过支撑构件可拆卸连接,支撑构件穿设于形成在固定构件上的第二开孔,支撑构件的外径小于第二开孔的直径以允许支撑构件在滚筒转动时能够沿径向移动。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开孔的边沿形成有靠近第一限位构件的翻边结构,翻边结构的靠近第一限位构件的一侧与第一限位构件之间具有间隙,且固定构件与第二限位构件之间也具有间隙,以允许轴承室结构在滚筒转动时能够沿轴向移动;或者,第二开孔的边沿形成有靠近第二限位构件的翻边结构,翻边结构的靠近第二限位构件的一侧与第二限位构件之间具有间隙,且固定构件与第一限位构件之间也具有间隙,以允许轴承室结构在滚筒转动时能够沿轴向移动。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轴承室结构和第二限位构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凸起,另一个上设置有相连的插合槽和限位槽,插合槽与凸起相配合以允许轴承室结构与第二限位构件彼此插接,限位槽与凸起相配合以允许轴承室结构与第二限位构件彼此插接后再转动来彼此轴向限位。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轴承的数量为两个,轴承室结构内设置有将两个轴承分隔的分隔结构。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筒轴与轴承间隙配合。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筒轴上形成有第一止挡结构,筒轴的外端面上可拆卸式地连接有第二止挡结构,第一止挡结构与轴承的靠近滚筒一侧抵接,第二止挡结构与轴承的远离滚筒一侧抵接,以对轴承进行轴向限位。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筒轴的内端贯穿后法兰,筒轴上形成有安装结构,安装结构设置在后法兰的外侧,后法兰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构件,筒轴通过安装结构和加强构件固定在后法兰上。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后法兰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构件,防护构件与筒轴的内端面连接,防护构件紧密抵靠在后法兰上并与后法兰形成容纳空间,加强构件设置在容纳空间中。
在上述干衣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防护构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加强构件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彼此定位配合以限制防护构件相对于加强构件转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轴承室结构设置为穿设于形成在固定构件上的第一开孔,轴承室结构的外径小于第一开孔的直径,且在固定构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共同设置为能够允许轴承室结构在滚筒转动时沿轴向移动并对轴承室结构沿轴向的移动进行限位,使得轴承室结构能够在轴向和径向均上具有活动余量,即使滚筒内的负载不平衡,轴承室结构也能够相对稳定地支撑筒轴,从而降低筒轴、轴承和轴承室结构损坏的可能性,延长筒轴、轴承和轴承室结构的使用寿命,进而减少维修次数、减低用户维护干衣设备的成本,并且还能够减少噪音的产生,降低噪音对用户的影响,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构件与轴承室结构连接,第一限位构件与第二限位构件通过支撑构件可拆卸连接,支撑构件穿设于形成在固定构件上的第二开孔,支撑构件的外径小于第二开孔的直径以允许支撑构件在滚筒转动时能够沿径向移动,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限位构件、轴承室结构和第二限位构件能够十分方便地安装在固定构件上,同时轴承室结构依然具有活动余量。
进一步地,第二开孔的边沿形成有靠近第一限位构件的翻边结构,翻边结构的靠近第一限位构件的一侧与第一限位构件之间具有间隙,且固定构件与第二限位构件之间也具有间隙,以允许轴承室结构在滚筒转动时能够沿轴向移动,通过这样的设置,即设置翻边结构,使得无需增加固定构件的厚度便可在滚筒不转动时使轴承室结构得到更大面积的支撑,既节省了制造固定构件的材料,又使得轴承室在滚筒不转动时能够得到更稳定的支撑;第二开孔的边沿形成有靠近第二限位构件的翻边结构,翻边结构的靠近第二限位构件的一侧与第二限位构件之间具有间隙,且固定构件与第一限位构件之间也具有间隙,以允许轴承室结构在滚筒转动时能够沿轴向移动,通过这样的设置,即设置翻边结构,使得无需增加固定构件的厚度便可在滚筒不转动时使轴承室结构得到更大面积的支撑,既节省了制造固定构件的材料,又使得轴承室在滚筒不转动时能够得到更稳定的支撑。
进一步地,轴承室结构和第二限位构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凸起,另一个上设置有相连的插合槽和限位槽,插合槽与凸起相配合以允许轴承室结构与第二限位构件彼此插接,限位槽与凸起相配合以允许轴承室结构与第二限位构件彼此插接后再转动来彼此轴向限位,这样的设置便于轴承室结构和第二限位构件的安装和拆卸,同时还能够实现轴承室结构与第二限位构件的轴向限位。
进一步地,轴承的数量为两个,轴承室结构内设置有将两个轴承分隔的分隔结构,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筒轴能够被更好地支撑,并且分隔结构能够使得在两个轴承的内圈随筒轴转动时,两个轴承之间不发生相互摩擦,避免因此增加轴转动时所受阻力,同时也能够避免轴承发生不必要的磨损。
进一步地,筒轴与轴承间隙配合,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筒轴能够相对于轴承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且便于轴承安装在筒轴上。
进一步地,筒轴上形成有第一止挡结构,筒轴的外端面上可拆卸式地连接有第二止挡结构,第一止挡结构与轴承的靠近滚筒一侧抵接,第二止挡结构与轴承的远离滚筒一侧抵接,以对轴承进行轴向限位,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轴承能够在轴向上被限位,避免轴承从筒轴上脱出,保证了轴承对筒轴支撑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筒轴的内端贯穿后法兰,筒轴上形成有安装结构,安装结构设置在后法兰的外侧,后法兰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构件,筒轴通过安装结构和加强构件固定在后法兰上,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后法兰能够得到加强,并且使得筒轴与后法兰的连接较为可靠。
进一步地,后法兰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构件,所述防护构件与所述筒轴的内端面连接,所述防护构件紧密抵靠在所述后法兰上并与所述后法兰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加强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水蒸气进入容纳空间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加强构件被水蒸气侵蚀的可能性,并且加强构件不外露,从而避免滚筒中的衣物在反复升降时与加强构件发生缠绕,从而使得筒轴与后法兰的连接较为可靠。
进一步地,防护构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加强构件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彼此定位配合以限制防护构件相对于加强构件转动,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即使滚筒中的衣物在反复升降时与防护构件发生缠绕,防护构件也不会相对于加强构件转动,从而防止因防护构件转动而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干衣设备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干衣设备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的干衣设备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后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剖切示意图,也是与图2的爆炸图相应的装配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干衣设备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干衣设备一种实施例的轴承室结构和第一限位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干衣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第二限位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干衣设备一种实施例的后法兰、筒轴和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干衣设备一种实施例的后法兰、筒轴和加强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2中加强构件和防护构件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箱体;2、固定构件;20a、第一开孔;20b、第二开孔;20c、翻边结构;3、后法兰;30a、加强构件;30a-1、第二定位结构;30b、防护构件;30b-1、第一定位结构;4、筒轴;40a、第一止挡结构;40b、第二止挡结构;40c、安装结构;5、轴承;6、轴承室结构;60a、插合槽;60b、限位槽;60c、分隔结构;7、第一限位构件;8、第二限位构件;80a、凸起;9、支撑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干衣设备中滚筒的负载不平衡导致轴承座无法稳定地支撑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衣设备,旨在使轴承室结构能够在轴向和径向均上具有活动余量,轴承室结构能够相对稳定地支撑筒轴,从而延长筒轴、轴承和轴承室结构的使用寿命,进而减少维修次数、减低用户维护干衣设备的成本,同时减少噪音的产生,降低噪音对用户的影响,提升用户体验。
具体地,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干衣设备包括箱体1、滚筒和固定构件2,滚筒转动地设置在箱体1中,固定构件2设置在箱体1中并与箱体1连接,滚筒的后法兰3连接有筒轴4,筒轴4上套设有轴承5,轴承5容置于轴承室结构6中,轴承室结构6穿设于形成在固定构件2上的第一开孔20a,轴承室结构6的外径小于第一开孔20a的直径以允许轴承室结构6在滚筒转动时能够沿径向移动,固定构件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构件7和第二限位构件8,第一限位构件7和第二限位构件8共同设置为能够允许轴承室结构6在滚筒转动时沿轴向移动并对轴承室结构6沿轴向的移动进行限位。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滚筒的后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孔,滚筒的前端连接有风道,风道中设置有风扇,干燥衣物时,启动风扇形成负压,使得滚筒外相对干燥的空气通过后侧壁上的多个孔进入滚筒内,而滚筒内的潮湿空气进入风道中并排出干衣设备。当然,上述仅是干衣设备中与空气流通有关的结构的一种可能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与空气流通有关的结构的设置方式,这种对于与空气流通有关的结构设置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箱体1中设置有电机和传动带,传动带的一端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另一端套设在滚筒上,电机通过传动带驱动滚筒转动。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驱动滚筒转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滚筒的驱动方式,只要该种驱动方式能够适用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可。
当滚筒转动时,滚筒内的负载不平衡,负载传递至轴承室结构6,轴承室结构6会产生偏移,轴承室结构6的外径小于第一开孔20a的直径,使得虽然轴承室结构6发生偏移但是在滚筒转动的过程中轴承室结构6能够始终不与第一开孔20a接触,从而使得轴承室结构6能够稳定地支撑轴承5、筒轴4和滚筒。第一开孔20a的直径与轴承室结构6的外径的差值至少应大于滚筒转动时轴承室结构6的偏移范围,例如:当轴承室结构6的偏移范围为1.5cm时,第一开孔20a的直径与轴承室结构6的外径的差值可以设置为2cm,当轴承室结构6的偏移范围为1cm时,第一开孔20a的直径与轴承室结构6的外径的差值可以设置1.7c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轴承室结构6的偏移范围来合理地设置第一开孔20a的直径与轴承室结构6的外径的差值,只要使得在滚筒转动的过程中轴承室结构6能够始终不与第一开孔20a接触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构件7和第二限位构件8共同设置为能够允许轴承室结构6在滚筒转动时沿轴向移动并对轴承室结构6沿轴向的移动进行限位,也就是说,当滚筒转动时,轴承室结构6会发生轴向上的移动,由于第一限位构件7和第二限位构件8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因此,第一限位构件7和第二限位构件8能够允许轴承室结构6在滚筒转动时沿轴向移动,并且轴承室结构6在发生轴向上的移动时有可能触碰第一限位构件7和第二限位构件8,因此,第一限位构件7和第二限位构件8允许轴承室结构6在滚筒转动时沿轴向移动,同时还能够对轴承室结构6沿轴向的移动进行限位。
当滚筒不转动时,轴承室结构6的外底部与固定构件2上的第一开孔20a的底部相接触,固定构件2能够支撑轴承室结构6,从而间接地对滚筒进行支撑。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滚筒前端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轮,以进一步支撑滚筒。在另一种可能的情形中,滚筒前端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轮,且滚筒后端下部的左右两侧也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轮,以进一步支撑滚筒。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进一步支撑滚筒,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其他支撑方式来进一步支撑滚筒,这种对于滚筒的具体支撑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固定构件2可以采用固定板、固定块、固定架等,固定构件2与箱体1的具体连接形式可以是固定构件2与箱体1一体设置(例如焊接、一体铸造等),还可以是固定构件2与箱体1可拆卸式连接(例如螺接、卡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固定构件2的具体结构以及固定构件2与箱体1的具体连接形式,只要固定构件2在滚筒不转动时能够支撑轴承室结构6,从而间接地支撑滚筒即可。上述中,滚筒包括圆柱壁面和后侧壁,滚筒的后法兰3实际上是滚筒的后侧壁(附图中仅示出了后法兰,没有示出滚筒的圆柱壁面),后法兰3可以是与滚筒的圆柱壁面一体设置(例如焊接、一体铸造等),还可以是与滚筒的圆柱壁面可拆卸式连接(例如螺接、卡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后法兰3与滚筒的圆柱壁面的具体连接形式,这种对于后法兰3与滚筒的圆柱壁面具体连接形式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轴承5容置于轴承室结构6中,轴承室结构6起到容纳、支撑轴承5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构件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构件7和第二限位构件8,具体可以是第一限位构件7位于固定构件2的前侧,第二限位构件8位于固定构件2的后侧(图2中所示的正是此种情形),还可以是第二限位构件8位于固定构件2的前侧,第一限位构件7位于固定构件2的后侧。其中,第一限位构件7和第二限位构件8可以采用限位板、限位块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限位构件7和第二限位构件8的具体结构,这种对于第一限位构件7和第二限位构件8具体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2至5所示,第一限位构件7与轴承室结构6连接,第一限位构件7与第二限位构件8通过支撑构件9可拆卸连接,支撑构件9穿设于形成在固定构件2上的第二开孔20b,支撑构件9的外径小于第二开孔20b的直径以允许支撑构件9在滚筒转动时能够沿径向移动。其中,支撑构件9可以是圆柱状支撑构件9(图5中所示的正是此种情形),也可以是支撑构件9的穿过第二开孔20b的部分为圆柱状,其他部分为其他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支撑构件9的具体结构,只要支撑构件9能够使第一限位构件7与第二限位构件8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以使得第一限位构件7和第二限位构件8能够允许轴承室结构6在滚筒转动时沿轴向移动并对轴承室结构6沿轴向的移动进行限位即可。第二开孔20b的直径与支撑构件9的外径的差值至少应大于滚筒转动时轴承室结构6的偏移范围,例如:当支撑构件9的偏移范围为1.5cm时,第二开孔20b的直径与支撑构件9的外径的差值可以设置为2cm,当支撑构件9的偏移范围为1cm时,第二开孔20b的直径与支撑构件9的外径的差值可以设置1.7c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支撑构件9的偏移范围来合理地设置第二开孔20b的直径与支撑构件9的外径的差值,只要使得在滚筒转动的过程中支撑构件9能够始终不与第二开孔20b接触即可。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替代性实施方式是,第一限位构件7与第二限位构件8分别与箱体1连接,但是不与轴承室结构6连接,并分别设置在轴承室结构6的前后两侧,这样第一限位构件7和第二限位构件8也能够允许轴承室结构6在滚筒转动时沿轴向移动并对轴承室结构6沿轴向的移动进行限位。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第二开孔20b的边沿形成有靠近第一限位构件7的翻边结构20c,翻边结构20c的靠近第一限位构件7的一侧与第一限位构件7之间具有间隙,且固定构件2与第二限位构件8之间也具有间隙,以允许轴承室结构6在滚筒转动时能够沿轴向移动。以第一限位构件7位于固定构件2的前侧,第二限位构件8位于固定构件2的后侧为例,第二开孔20b的边沿形成有靠近第一限位构件7的翻边结构20c,即第二开孔20b的边沿形成有向前的翻边结构20c。
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如图5所示,第二开孔20b的边沿形成有靠近第二限位构件8的翻边结构20c,翻边结构20c的靠近第二限位构件8的一侧与第二限位构件8之间具有间隙,且固定构件2与第一限位构件7之间也具有间隙,以允许轴承室结构6在滚筒转动时能够沿轴向移动。以第一限位构件7位于固定构件2的前侧,第二限位构件8位于固定构件2的后侧为例,第二开孔20b的边沿形成有靠近第二限位构件8的翻边结构20c,即第二开孔20b的边沿形成有向后的翻边结构20c(图5中所示的正是此种情形)。
优选地,如图6至9所示,轴承室结构6和第二限位构件8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凸起80a,另一个上设置有相连的插合槽60a和限位槽60b,插合槽60a与凸起80a相配合以允许轴承室结构6与第二限位构件8彼此插接,限位槽60b与凸起80a相配合以允许轴承室结构6与第二限位构件8彼此插接后再转动来彼此轴向限位。这样的设置不仅便于轴承室结构6和第二限位构件8的安装和拆卸,同时还能够实现轴承室结构6与第二限位构件8的轴向限位。
优选地,如图5和8所示,轴承5的数量为两个,轴承室结构6内设置有将两个轴承5分隔的分隔结构60c。在将轴承5置入轴承室结构6内后,再对轴承5施加轴向预压,能够使轴承5更牢固地放置在轴承室结构6内,以图5中所示的情形为例,筒轴4上一前一后设置有两个轴承5,对轴承5施加轴向预压也就是说,对设置在前的轴承5施加一定的沿轴向向后的力,对设置在后的轴承5施加一定的沿轴向向前的力。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分隔结构60c与轴承5的外圈接触,但不与轴承5的内圈接触,能够使得在两个轴承5的内圈随筒轴4转动时,两个轴承5之间不发生相互摩擦,避免因此增加轴转动时所受阻力。当然,分隔结构60c也可以设置为既与轴承5的外圈接触,也与轴承5的内圈接触,并且在分隔结构60c与轴承5的内圈施加润滑油。该分隔结构60c可以采用分隔圈(图8中所示的正是此种情形),也可以采用分隔块(例如:在轴承室结构6内侧、两个轴承5之间间隔设置多个分隔块),还可以采用分隔板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分隔结构60c的具体结构,只要分隔结构60c能够将两个轴承5分隔并且使两个轴承5之间不发生相互摩擦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轴承5的数量以及相应的轴承5类型,例如:当轴承5的数量为一个时,可以采用角接触球轴承5、圆锥滚子轴承5,当轴承5的数量为两个时,可以采用深沟球轴承5,这种对于轴承5的数量以及相应的轴承5类型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筒轴4与轴承5间隙配合。这使得筒轴4能够相对于轴承5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且便于轴承5安装在筒轴4上。
优选地,如图5所示,筒轴4上形成有第一止挡结构40a,筒轴4的外端面上可拆卸式地连接有第二止挡结构40b,第一止挡结构40a与轴承5的靠近滚筒一侧抵接,第二止挡结构40b与轴承5的远离滚筒一侧抵接,以对轴承5进行轴向限位。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替代性实施方式是,第一止挡结构40a可拆卸式地设置在固定构件上,第二止挡结构40b设置在轴承室结构6上,第一止挡结构40a与轴承5的靠近滚筒一侧抵接,第二止挡结构40b与轴承5的远离滚筒一侧抵接,以对轴承5进行轴向限位。以图5中所示的情形为例,筒轴4上一前一后设置有两个轴承5,第一止挡结构40a与轴承5的靠近滚筒一侧抵接,即第一止挡结构40a与最靠近滚筒的轴承5的靠近滚筒一侧抵接,也就是说,第一止挡结构40a与设置在前的轴承5的靠近滚筒一侧抵接,第二止挡结构40b与轴承5的远离滚筒一侧抵接,即第二止挡结构40b与最远离滚筒的轴承5的远离滚筒一侧抵接,也就是说,第二止挡结构40b与设置在后的轴承5的远离滚筒一侧抵接。上述中,第一止挡结构40a和第二止挡结构40b可以采用止挡圈、止挡板、止挡块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止挡结构40a和第二止挡结构40b的具体结构,这种对于第一止挡结构40a和第二止挡结构40b具体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10至13所示(其中,图10和11示出的是后法兰3的后侧,也就是后法兰3的外侧,图12和13示出的是后法兰3的前侧,也就是后法兰3的内侧),筒轴4的内端贯穿后法兰3,筒轴4上形成有安装结构40c,安装结构40c设置在后法兰3的外侧,后法兰3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构件30a,筒轴4通过安装结构40c和加强构件30a固定在后法兰3上。筒轴4通过安装结构40c和加强构件30a固定在后法兰3上,例如:螺钉依次穿过加强构件30a、后法兰3和安装结构40c以实现筒轴4通过安装结构40c和加强构件30a固定在后法兰3上,当然,还可以是筒轴4的内端插入后法兰3且安装结构40c紧靠在后法兰3的外侧后,将加强构件30a紧靠在后法兰3的内侧,并将加强构件30a与筒轴4焊接在一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筒轴4、加强构件30a、后法兰3和安装结构40c的具体连接方式,只要通过安装结构40c和加强构件30a能够将筒轴4固定在后法兰3上即可。上述中,安装结构40c可以采用安装板、安装块等,加强构件30a可以采用加强板、加强筋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安装结构40c和加强构件30a的具体结构,这种对于安装结构40c和加强构件30a的具体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2、5和14所示,后法兰3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构件30b,防护构件30b与筒轴4的内端面连接,防护构件30b紧密抵靠在后法兰3上并与后法兰3形成容纳空间,加强构件30a设置在容纳空间中。也就是说,防护构件30b能够使得加强构件30a不外露,从而避免滚筒中的衣物在反复升降时与加强构件30a发生缠绕,从而使得筒轴4与后法兰3的连接较为可靠,并且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水蒸气进入容纳空间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加强构件30a被水蒸气侵蚀的可能性。在一种可能的情形中,防护构件30b通过螺钉与筒轴4的内端面连接(螺钉穿过防护构件30b并插入筒轴4的内端面),旋紧螺钉能够使得防护构件30b紧密地抵靠在后法兰3上,经发明人反复实验,紧密地抵靠在后法兰3上的防护构件30b能够大幅度降低加强构件30a被水蒸气侵蚀的可能性。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使防护构件30b紧密地抵靠在后法兰3上从而降低加强构件30a被水蒸气侵蚀的可能性,例如:防护构件30b与筒轴4的内端面连接,在滚筒内设置能够压紧防护构件30b的部件以使得防护构件30b紧密地抵靠在后法兰3上。其中,防护构件30b可以采用防护盘、防护罩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防护构件30b的具体结构,这种对于防护构件30b的具体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如图14所示,防护构件30b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30b-1,加强构件30a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30a-1,第一定位结构30b-1与第二定位结构30a-1彼此定位配合以限制防护构件30b相对于加强构件30a转动。也就是说,在防护构件30b和加强构件30a安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一定位结构30b-1与第二定位结构30a-1彼此定位配合,比如:第一定位结构30b-1可以采用定位板、定位柱等,相应地,第二定位结构30a-1可以采用定位槽、定位孔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定位结构30b-1和第二定位结构30a-1的具体结构,只要第一定位结构30b-1与第二定位结构30a-1能够彼此定位配合以限制防护构件30b相对于加强构件30a转动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衣设备包括箱体、滚筒和固定构件,所述滚筒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箱体中,所述固定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中并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滚筒的后法兰连接有筒轴,所述筒轴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容置于轴承室结构中,所述轴承室结构穿设于形成在所述固定构件上的第一开孔,所述轴承室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开孔的直径以允许所述轴承室结构在所述滚筒转动时能够沿径向移动,所述固定构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所述第一限位构件和所述第二限位构件共同设置为能够允许所述轴承室结构在所述滚筒转动时沿轴向移动并对所述轴承室结构沿轴向的移动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构件与所述轴承室结构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构件与所述第二限位构件通过支撑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构件穿设于形成在所述固定构件上的第二开孔,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开孔的直径以允许所述支撑构件在所述滚筒转动时能够沿径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的边沿形成有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构件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的靠近所述第一限位构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限位构件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第二限位构件之间也具有间隙,以允许所述轴承室结构在所述滚筒转动时能够沿轴向移动;或者,
所述第二开孔的边沿形成有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构件的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的靠近所述第二限位构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构件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构件之间也具有间隙,以允许所述轴承室结构在所述滚筒转动时能够沿轴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室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构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凸起,另一个上设置有相连的插合槽和限位槽,所述插合槽与所述凸起相配合以允许所述轴承室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构件彼此插接,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凸起相配合以允许所述轴承室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构件彼此插接后再转动来彼此轴向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轴承室结构内设置有将两个所述轴承分隔的分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轴与所述轴承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轴上形成有第一止挡结构,所述筒轴的外端面上可拆卸式地连接有第二止挡结构,所述第一止挡结构与所述轴承的靠近所述滚筒一侧抵接,所述第二止挡结构与所述轴承的远离所述滚筒一侧抵接,以对所述轴承进行轴向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轴的内端贯穿所述后法兰,所述筒轴上形成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所述后法兰的外侧,所述后法兰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构件,所述筒轴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和所述加强构件固定在所述后法兰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法兰的内侧设置有防护构件,所述防护构件与所述筒轴的内端面连接,所述防护构件紧密抵靠在所述后法兰上并与所述后法兰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加强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构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加强构件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彼此定位配合以限制所述防护构件相对于所述加强构件转动。
CN202010183617.7A 2020-03-16 2020-03-16 干衣设备 Pending CN1134038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3617.7A CN113403818A (zh) 2020-03-16 2020-03-16 干衣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83617.7A CN113403818A (zh) 2020-03-16 2020-03-16 干衣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3818A true CN113403818A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76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83617.7A Pending CN113403818A (zh) 2020-03-16 2020-03-16 干衣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03818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4914A (zh) * 2007-06-01 2008-12-03 海尔集团公司 干衣机滚筒支撑装置
US20190264377A1 (en) * 2018-02-23 2019-08-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lothes dry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lothes dryer
CN110468565A (zh) * 2018-05-09 2019-11-19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内筒后端固定结构及干衣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4914A (zh) * 2007-06-01 2008-12-03 海尔集团公司 干衣机滚筒支撑装置
US20190264377A1 (en) * 2018-02-23 2019-08-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lothes dry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lothes dryer
CN110468565A (zh) * 2018-05-09 2019-11-19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内筒后端固定结构及干衣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56149B2 (ja)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202005B2 (en) Bearing module for a vacuum pump
US7237957B2 (en) Journal bearing having self-retaining shoes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to support a rotating shaft
KR20030093898A (ko) 베어링 마모 지시기가 있는 로터리 펌프
US10587161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S10447115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driving system
KR20130037385A (ko) 밸런서를 구비한 세탁기
JP6435726B2 (ja)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JPWO2018030324A1 (ja) 駆動装置
JPWO2018030347A1 (ja) 駆動装置
CN113403818A (zh) 干衣设备
JP2012057551A (ja) ポンプの冷却液循環構造
CN103668872B (zh) 滚筒洗衣机
JP7152596B2 (ja) 風力タービンのロータのベアリングアセンブリ
KR20160103820A (ko) 연료전지 차량용 공기 블로어
JP2011144705A (ja) オイルポンプ
CN107749684B (zh) 外转子电机和具有其的流体驱动装置
WO2018043338A1 (ja) 回転機械
CN113595277A (zh) 一种电机及吸尘器
KR102010775B1 (ko) 연료전지 차량용 공기 블로워
JP5090855B2 (ja) 隈取モータ
US20210099045A1 (en) Electrical machine
US20090161999A1 (en)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veneer dryer
CN217682260U (zh) 电动泵
CN217445140U (zh) 转子轴系结构、电机和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