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6639A - 通信设备、控制设备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控制设备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6639A
CN113396639A CN201980091458.3A CN201980091458A CN113396639A CN 113396639 A CN113396639 A CN 113396639A CN 201980091458 A CN201980091458 A CN 201980091458A CN 113396639 A CN113396639 A CN 113396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control unit
terminal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14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山博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96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663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05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设置有:通信单元,用于执行无线通信;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控制,以在通过无线单元的方式与其他设备执行设备到设备通信的通信方式中,在执行基于NACK的反馈的第一模式与执行基于ACK/NACK的反馈的第二模式之间切换HARQ反馈模式,其中控制单元基于包括该通信设备本身的组的标识符和关于该组中的设备数量的信息来控制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控制设备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设备、控制设备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将来实现自主驾驶,对车载通信(V2X通信)的预期增加。V2X通信是车辆到X通信的缩写,其是“某物”与汽车通信的系统。这里“某物”的示例包括车辆、基础设施、网络和行人(V2V、V2I、V2N和V2P)。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与V2X通信相关的技术的示例。
此外,作为用于车辆的无线电通信,主要促进了基于802.11p的专用短距离通信(DSRC)的发展,但是近年来,作为基于LTE的车载通信的“基于LTE的V2X”已经标准化。基于LTE的V2X通信支持基本安全消息的交换。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7-208796 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5G NR V2X通信中,需要实现高度可靠且低延迟的QoS保证的通信。尤其是在执行直接通信的V2X通信中,可能存在无法始终确保发送资源的情况,或者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从基站分配资源。因此,需要新型QoS控制方法来实现侧链路上的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的QoS保证的通信。
因此,在本公开中,为了在NR V2X通信中实现高度可靠和低延迟的QoS保证的通信,提供了能够基于新型QoS控制方法执行通信的新型且改进的通信设备、控制设备和通信系统。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其执行无线电通信;以及控制单元,其执行控制,以便在通过通信单元与其他设备进行设备间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在执行基于NACK的反馈的第一模式与执行基于ACK/NACK的反馈的第二模式之间切换HARQ反馈模式,其中该控制单元基于关于包括该通信设备的组的标识符的信息和关于该组中的设备数量的信息来控制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
此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包括:通信单元,其与终端设备执行无线电通信;以及控制单元,其执行控制,以便在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执行设备间通信的通信方式中,在执行基于NACK的反馈的第一模式与执行基于ACK/NACK的反馈的第二模式之间切换HARQ反馈模式,其中该控制单元基于关于包括该终端设备的组的标识符的信息和关于该组中的设备数量的信息来控制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
此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至少两个上述通信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2是图示根据相同实施例的基站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是图示根据相同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4是图示V2X通信的概要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V2X通信的总体情况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图示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V2X操作场景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V2X操作场景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说明V2X操作场景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用于说明V2X操作场景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说明V2X操作场景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说明V2X操作场景的示例的说明图。
图13是图示对车载基站的应用示例的说明图。
图14是图示对用于可穿戴中继通信的应用示例的说明图。
图15是图示对无人机基站的应用示例的说明图。
图16是图示对终端基站的应用示例的说明图。
图17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8是图示发送终端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9是图示接收终端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2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连接型QoS控制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21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连接型QoS控制的流程图。
图2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连接型QoS控制的流程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连接型QoS控制中的信道接入限制(许可控制)的流程图。
图24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连接型QoS控制中的信道接入限制的流程图。
图2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连接型QoS控制中的信道接入限制的流程图。
图26是图示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
图27是图示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
图28是图示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29是图示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通过提供相同的附图标记来省略具有基本相同功能配置的组件的冗余描述。
将按以下顺序给出描述。
1.配置实例
1.1.系统配置的示例
1.2.基站配置示例
1.3.终端设备配置示例
2.V2X通信
3.V2X通信中的QoS控制
3.1.用于终端组的QoS控制
3.2.应用链接型QoS控制
4.应用示例
4.1.与基站相关的应用示例
4.2.与终端设备相关的应用示例
5.综述
<<1.配置示例>>
<1.1.系统配置的示例>
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1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系统1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说明图。如图1中所示,系统1包括基站100和终端设备200。在此,终端设备200也被称为用户。用户也可以被称为UE。基站100C也被称为UE中继。这里的UE可以是在LTE或LTE-A中定义的UE,并且UE中继可以是在3GPP中讨论的网络中继的邻近业务(Prose)UE,更一般而言,它可以指通信装备。
(1)基站100
基站100是在其控制下向这些设备提供无线电通信服务的设备。例如,基站100A是用于蜂窝系统(或移动体通信系统)的基站。基站100A与位于基站100A的小区10A内的设备(例如,终端设备200A)执行无线电通信。例如,基站100A向终端设备200A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并从终端设备200A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基站100A通过例如X2接口在逻辑上连接到其他基站,并且可以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等。另外,基站100A通过例如S1接口在逻辑上连接到所谓的核心网络(未示出),并且可以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等。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由各种设备物理地中继。
在此,图1中所示的基站100A是宏小区基站,并且小区10A是宏小区。另一方面,基站100B和100C是分别操作小小区10B和10C的主设备。作为示例,主设备100B是固定安装的小小区基站。小小区基站100B与宏小区基站100A建立无线电回程链路,并与小小区10B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200B)建立接入链路。基站100B可以是由3GPP定义的中继节点。主设备100C是动态接入点(AP)。动态AP 100C是动态地操作小小区10C的移动设备。动态AP 100C与宏小区基站100A建立无线电回程链路,并与小小区10C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200C)建立接入链路。动态AP 100C可以是例如配备有硬件或软件的终端设备,其能够作为基站或无线电接入点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的小小区10C是动态形成的局部网络/虚拟小区。
可以根据诸如LTE、高级LTE(LTE-A)、LTE-ADVANCED PRO、GSM(注册商标)、UMTS、W-CDMA、CDMA2000、WiMAX、WiMAX2或IEEE802.16之类的任何无线电通信系统来操作小区10A。
应当注意的是,小小区是可以包括被部署为与宏小区重叠或不重叠的、比宏小区小的各种类型的小区(例如,毫微微小区、纳米小区、微微小区、微小区等)的概念。在示例中,小小区由专用基站操作。在另一个示例中,小小区由临时作为小小区基站操作的充当主设备的终端操作。所谓的中继节点也可以被认为是小小区基站的一种形式。用作中继节点的主站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也被称为施主基站。施主基站可以是指LTE中的DeNB,或者更一般而言是中继节点的主站。
(2)终端设备200
终端设备200可以在蜂窝系统(或移动体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终端设备200与蜂窝系统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例如,基站100A、主设备100B或100C)执行无线电通信。例如,终端设备200A从基站100A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向基站100A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另外,终端设备200不限于所谓的UE,而且例如可以是所谓的低成本终端(低成本UE),诸如MTC终端、增强型MTC(eMTC)终端和NB-IoT终端。另外,可以应用诸如路边单元(RSU)之类的基础设施终端或诸如用户驻地装备(CPE)之类的终端。
(3)补充
虽然上面已经图示了系统1的示意性配置,但是本技术不限于图1中示出的示例。例如,系统1的配置可以包括不包括主设备、小小区增强(SCE)、异构网络(HetNet)、MTC网络等的配置。另外,作为系统1的配置的另一个示例,主设备可以连接到小小区并且可以在小小区之下构造小区。
<1.2.基站配置示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2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100的配置。图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1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参考图2,基站100包括天线单元110、无线电通信单元120、网络通信单元130、存储单元140和控制单元150。
(1)天线单元110
天线单元110将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20输出的信号作为无线电波辐射到空间。另外,天线单元110将空间中的无线电波转换成信号,以将该信号输出到无线电通信单元120。
(2)无线电通信单元120
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发送和接收信号。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并且从终端设备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3)网络通信单元130
网络通信单元130发送和接收信息。例如,网络通信单元130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并且从其他节点接收信息。例如,该其他节点包括其他基站和核心网络节点。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系统1中,终端设备可以作为中继终端操作并且中继远程终端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与中继终端对应的基站100C可以不包括网络通信单元130。
(4)存储单元140
存储单元140临时或永久地存储用于基站100的操作的程序以及各条数据。
(5)控制单元150
控制单元150提供基站100的各项功能。控制单元150包括通信控制单元151、信息获取单元153和通知单元155。控制单元150还可以包括除这些组件以外的其他组件。即,控制单元150可以执行除这些组件的操作以外的操作。
通信控制单元151执行与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20与终端设备200的无线电通信的控制相关的各种处理。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51执行与经由网络通信单元130与其他节点(例如,其他基站、核心网络节点等)的通信的控制相关的各种处理。另外,通信控制单元151控制稍后描述的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通信控制单元151执行稍后描述的QoS控制确定。
信息获取单元153从终端设备200和其他节点获取各条信息。获取的信息可以被用于例如控制与终端设备的无线电通信、控制与其他节点的协作等。
通知单元155向终端设备200和其他节点通知各条信息。作为具体示例,通知单元155可以向终端设备通知用于小区内的终端设备执行与基站的无线电通信的各条信息。另外,作为另一个示例,通知单元155可以向其他节点(例如,其他基站)通知从小区中的终端设备获取的信息。另外,通知单元155可以向终端设备200提供稍后将描述的控制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的信息。另外,作为稍后描述的QoS控制确定的结果,通知单元155可以向终端设备200提供关于设备间通信的信息。
<1.3.终端设备配置示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3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的配置示例。图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图。如图3中所示,终端设备200包括天线单元210、无线电通信单元220、存储单元230和控制单元240。
(1)天线单元210
天线单元210将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20输出的信号作为无线电波辐射到空间。另外,天线单元210将空间中的无线电波转换成信号,以将该信号输出到无线电通信单元220。
(2)无线电通信单元220
无线电通信单元220发送和接收信号。例如,无线电通信单元220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另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系统1中,终端设备200可以与其他终端设备200直接通信而不通过基站100。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电通信单元220可以向其他终端设备200发送和从其他终端设备200接收侧链路信号。
(3)存储单元230
存储单元230临时或永久地存储用于终端设备200的操作的程序以及各条数据。
(4)控制单元240
控制单元240提供终端设备200的各项功能。例如,控制单元240包括通信控制单元241、信息获取单元243和通知单元247。控制单元240还可以包括除这些组件以外的其他组件。即,控制单元240可执行除这些组件的操作以外的操作。
通信控制单元241执行与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20与基站100和其他终端设备200的无线电通信的控制相关的各种处理。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41可以执行与稍后描述的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相关的控制。
另外,通信控制单元241可以基于从基站100或其他终端设备200获取的信息来进行预定确定。作为更具体的示例,通信控制单元241可以确定是否可以将分组发送到其他终端设备200。另外,此时,通信控制单元241可以确定是否丢弃计划向其他终端设备200发送的分组。
信息获取单元243从基站100和其他终端设备200获取各条信息。作为具体示例,信息获取单元243可以从其他终端设备200获取关于其他终端设备200的信息(例如,接收能力等)。另外,信息获取单元243可以从基站100或其他终端设备200获取用于选择要用于与其他终端设备200通信的资源的各条信息。作为更具体的示例,信息获取单元243可以从其他终端设备200获取关于由其他终端设备200保留的资源的信息。另外,信息获取单元243可以通过执行感测或从其他设备获取稍后将描述的用于控制关于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的信息。
通知单元247向基站100和其他终端设备200通知各条信息。作为具体示例,通知单元247可以向其他终端设备200(例如,向其发送数据或分组的终端设备200)通知关于计划要发送的数据或分组的信息。另外,通知单元247可以向其他终端设备200通知关于预留用于发送分组的资源的信息。此外,通知单元247可以向其他设备通知稍后将描述的关于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的信息。
<<2.V2X通信>>
接下来,将描述V2X通信的概要。V2X通信是车辆到X通信的缩写,其是“某物”与汽车通信的系统。例如,图4是图示V2X通信的概要的图。如图4中所示,此处的“某物”的示例包括车辆、基础设施、网络、行人等(V2V、V2I、V2N和V2P)。
(V2X通信的概述)
另外,图5是用于说明V2X通信的总体情况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V2X应用服务器(APP服务器)被保持为云服务器,并且该应用服务器控制核心网络侧的V2X通信。基站执行与终端设备的Uu链路通信,同时控制诸如V2V通信和V2P通信之类的直接通信的通信。除基站以外,还放置了路边单元(RSU)作为路边基础设施。有两种可能的RSU,基站类型RSU和UE类型RSU。在RSU中,将提供V2X应用(V2X APP)并将提供诸如数据中继之类的支持。
(V2X通信用例)
作为用于车辆的无线电通信,主要促进了基于802.11p的专用短距离通信(DSRC)的开发,但是近年来,作为基于LTE的车载通信的“基于LTE的V2X(基于LTE的V2X通信)”已经标准化。基于LTE的V2X通信支持基本安全消息的交换。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改善V2X通信,近年来,研究了使用5G技术(NR:新无线电)的NR V2X通信。例如,图6是图示V2X通信的用例的示例的图。
NR V2X通信支持需要高可靠性、低延迟、高速通信和高容量的新用例,而这些以前很难通过基于LTE的V2X来支持。作为具体示例,在图6所示的示例当中,例如,可以包括提供动态地图、远程驾驶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在车辆之间和道路与车辆之间交换传感器数据的传感器数据共享,以及用于队列行驶的队列行驶用例。在3GPP TR 22.886中指定了这种NRV2X通信的用例和要求。作为参考,下面将描述用例的示例。
(1)车辆队列行驶
这是队列行驶的用例,其中多个车辆形成队列并且在相同方向上行驶,并且在领导队列行驶的车辆和其他车辆之间交换信息以控制队列行驶。通过交换这种信息,例如,可以进一步减小队列行驶的车辆间距离。
(2)扩展的传感器
这是可以在车辆之间交换与传感器相关的信息(数据处理之前的未加工的数据和处理之后的数据)的用例。传感器信息是通过本地传感器、实况视频图像(例如,周围车辆、RSU和行人之间的实况视频图像)、V2X应用服务器等收集的。通过交换这些信息,车辆将能够获取无法从其自身的传感器信息中获得的信息,并且将能够理解/识别更广范围的环境。在这种用例中,由于需要交换大量信息,因此通信需要高数据速率。
(3)高级驾驶
这是实现半自动驾驶和全自动驾驶的用例。在这种用例中,RSU与周围车辆共享从其自身的传感器等获得的理解/识别信息,使得每个车辆可以与其他车辆同步并协作地调整轨道和操作。此外,每个车辆可以与相邻车辆共享驾驶的意图和目的。
(4)远程驾驶
这是远程操作者或V2X应用执行远程操作的用例。当其他人代表驾驶困难的人驾驶时,或在危险区域中操作车辆时,将使用远程控制。对于路线和道路在某种程度上是固定的公共交通,例如,可以应用基于云计算的操纵。在这种用例中,通信需要高可靠性和低发送延迟。
(物理层增强)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需要从LTE V2X进一步增强物理层。目标链路包括Uu链路和PC5链路(侧链路)。Uu链路是诸如基站或路边单元(RSU)之类的基础设施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PC5链路(侧链路)是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增强的要点如下所示。
增强的示例包括:
·信道格式
·侧链路反馈通信
·侧链路资源分配方法
·车辆位置信息估计技术
·终端之间的中继通信
·对单播通信和多播通信的支持
·多载波通信、载波聚合
·MIMO/波束成形
·射频支持(示例:6GHz或更高)
另外,信道格式的示例包括灵活的数字学、短发送时间间隔(TTI)、多天线支持和波形等。另外,侧链路反馈通信的示例包括HARQ、通道状态信息(CSI)等。
(V2X操作场景)
下面描述V2X通信操作场景的示例。V2N通信仅是简单的基站与终端设备之间的DL/UL通信。另一方面,在V2V通信中,可以考虑各种通信路径。在下文中,将主要关注V2V通信的示例来说明各个场景,但是相同的通信操作可以被应用于V2P和V2I。在V2P和V2I中,通信目的地是行人或RSU。
例如,图7至图12是用于说明V2X操作场景的示例的说明图。具体而言,图7图示了车辆彼此直接通信而不通过基站(E-UTRAN)的场景。图8图示了车辆经由基站彼此通信的场景。图9和图10图示了车辆经由终端设备(UE,此处为RSU)和基站彼此通信的场景。图11和图12图示了车辆经由终端设备(UE,此处为RSU或其他车辆)彼此通信的场景。
此外,在图7至图12中,“侧链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对应,并且还称为PC5。侧链路的具体示例包括V2V,V2P和V2I通信链路。“Uu接口”与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对应。Uu接口的具体示例包括V2N通信链路。“PC5接口”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对应。
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任何侧链路通信(PC5接口等)。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终端设备的示例可以包括智能电话、IoT设备、汽车、无人机、用户驻地装备(CPE)、路边单元(RSU)、可穿戴设备、医疗设备、机器人技术等。中继通信的应用示例如下所示。此处描述的终端设备的组合可以是以上终端设备的任何组合。
图13是图示对车载基站的应用示例的说明图。虽然在图13中将终端设备示为在车辆外部,但是终端设备当然可以在车辆内部。此外,虽然在图13中仅图示了一辆车,但是也可以在两辆车之间进行车辆到车辆的通信。另外,车载基站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可以是RSU等。
图14是图示对用于可穿戴中继通信的应用示例的说明图。图15是图示对无人机基站的应用示例的说明图。图16是图示对终端基站的应用示例的说明图。在这些示例中的每个中,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和终端设备各自具有基站的作用,并与终端设备执行侧链路通信。
<<3.V2X通信中的QoS控制>>
如以上用例中所示,在5G NR V2X通信中,需要实现高度可靠且低延迟的QoS保证的通信。尤其是在执行直接通信的V2X通信中,可能存在无法始终确保发送资源的情况,或者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从基站分配资源。因此,需要新型QoS控制方法来实现侧链路上的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的QoS保证的通信。
在LTE V2X中,引入使用诸如信道繁忙率(CBR)和信道占用率(CR)之类的参数的发送参数控制作为QoS控制方法。CBR被定义为信道占用率,并且当信道拥塞时,发送终端可以改变发送参数以减轻拥塞。另外,CR具有相对于给定信道自身终端的发送占用多少信道的比率。同样在CR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相同方式控制发送参数来调整用户之间的公平性。此外,发送终端可以通过使用邻近业务每分组优先级(PPPP)来控制发送分组的QoS。通过在发送侧链路分组时在侧链路控制信息(SCI)中包括与PPPP相关联的优先级信息,可以在终端之间进行优先级控制。因此,例如,与具有低优先级级别的分组的终端相比,可以控制具有高优先级级别的分组的发送终端,从而可以容易地获得具有成功发送的高可能性的资源。
上面提到的操作基本上旨在在尽可能多的终端之间平均地共享整个频带,并且是一种尽力而为的操作。另一方面,如在5G NR V2X通信中一样,在执行更高级的高可靠性和低延迟通信的通信中,需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证QoS的机制。此外,终端中还将出现诸如队列行驶(跟随车辆组行驶)之类的新用例,并且将需要以组为单位进行QoS控制。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能够处理上述要求的新型QoS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执行针对终端组的QoS控制。即,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针对每个组执行QoS控制。
另外,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执行应用连接型(application-linked)QoS控制。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QoS控制时(诸如当带宽紧张时),流量(traffic)由应用控制以实现最少的必要通信。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应用改变用于应用链接型QoS控制的流量。另外,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终端执行用于应用链接型QoS控制的流量切换。
另外,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实施了信道接入许可控制(channel accessadmission control)。例如,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当需要QoS控制时(诸如当频带等紧张时,或者当频带等紧张时),限制信道接入使得不授予发送权。
<3.1.用于终端组的QoS控制>
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终端组的QoS控制。在实施例中,组优先级的概念被引入到终端组中。组优先级定义组的优先级级别。这个组优先级可以被用于组之间的优先级控制。从赋予终端组的组ID知道组优先级。例如,当将组ID被赋予为xxxyyyy时,可以定义组ID,使得xxx是优先级,而yyyy是实际的组ID。
在特定组中发送的所有分组可以以相同的组优先级进行操作。此外,可以通过组优先级对发送分组的优先级进行加权。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使用组ID、组优先级和发送分组优先级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分组发送时的优先级。通过将分组发送时的优先级包括在SCI中并将其发送,终端设备可以控制与外围终端设备的分组优先级。具体而言,在感测操作中,可以通过将其自身的发送分组的优先级与其他终端使用SCI进行通知的分组的优先级进行比较来排除资源。例如,可以保护其中优先级高于其自身分组的分组被发送的资源而不使用它。
将描述具体示例。图示了在组ID为5、组优先级为2(数字越小则优先级越高)并且将发送分组优先级设置为4的情况下,使用组优先级来计算发送时的优先级的方法。例如,从组ID获得组优先级(=2),并且终端设备将该组优先级直接用作发送时的优先级(=2)。
另外,在相同情况下,图示了通过使用组优先级和发送时的优先级将权重乘以组优先级来计算发送时的优先级的方法。终端设备使用通过将发送分组优先级(=4)乘以1/组优先级(=2)而获得的2作为发送优先级(=2)。
组优先级与终端优先级之间的比较表是在终端设备中预先配置的,或者是从基站在其中配置的。这个比较表是指定那个是优先的表,例如当组优先级A的终端设备发送具有分组优先级B的分组时或当终端优先级C的终端设备发送具有分组优先级D的分组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将终端设备的优先级乘以分组的优先级而获得的值的大小来确定哪个优先。在终端设备中配置用于该确定的表。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组优先级或组ID来改变资源池、带宽和带宽部分(BWP)。即,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组优先级或组ID对资源池、带宽和BWP施加接入限制。
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组优先级或组ID切换HARQ反馈模式。HARQ反馈模式具有执行基于NACK的反馈的模式和执行基于ACK/NACK的反馈的模式。执行基于NACK的反馈的模式是当从该组的终端设备发送甚至一个NACK时发送终端就执行重传的模式。执行基于ACK/NACK的反馈的模式是如下模式,在该模式中,当发送终端从该组的终端设备接收到ACK/NACK并且没有NACK或反馈时发送终端执行重传,并且当该组的所有终端设备都发送ACK时发送终端不执行重传。在这种切换时,终端设备使用组ID。另外,包括在、链接到或附带在组ID中的信息可以包括组优先级、接收分组的终端设备(接收终端)的数量、分组优先级、服务优先级以及反馈终端设备的数量。
另外,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组优先级或组ID切换HARQ反馈方法。HARQ反馈方法包括动态反馈和半静态反馈。动态反馈是针对每个分组发送发送HARQ反馈的方法。例如,与PUCCH格式0中一样,它是在分组发送之后立即提供反馈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的反馈可以是使用序列的反馈。半静态反馈是能够为多个分组汇总发送提供反馈的方法,并且是位级别反馈方法。
终端设备还可以根据组优先级或组ID确定执行HARQ反馈方法的终端设备。执行HARQ反馈方法的终端设备可以是随机确定的,或者可以是从组内顺序确定的。当组被划分为多个子组时,终端设备可以将每个子组中包括的所有终端设备确定为执行HARQ反馈方法的终端设备。
另外,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组优先级或组ID切换功率控制模式。有两种类型的功率控制模式: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在这种切换时,还可以改变功率控制的控制参数。
另外,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组优先级或组ID来改变发送功率。此外,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组优先级或组ID来改变发送模式。
此外,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组优先级或组ID来改变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和调制及编码方案(MCS)。即,终端设备根据组优先级或组ID来改变CQI表或MCS表。可以通过限制现有表来进行这种改变,或者可以为该组定义新表。
从组优先级的级别得出所需最短通信距离(最小距离要求),其可以物理层的发送参数。即,可以取决于所需最短通信距离的大小来改变物理层的发送参数。
图17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图17图示了基站以及执行侧链路通信的发送终端、接收终端和外围组终端的操作。发送终端、接收终端和外围组终端形成一个终端组。
基站100向终端组的每个终端通知从上层获得的组ID(步骤S101)。基站100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进行通知。
基站100可以根据需要将该组中的终端数量、该组中的接收终端数量、能够提供反馈的终端数量(当仅一些终端提供HARQ反馈时)、能够提供反馈的终端的最大数量,能够提供反馈的终端的最小数量(确保执行反馈的终端设备的最小数量)、组优先级、服务优先级、分组发送时的优先级、带宽拥塞(CBR:信道繁忙比)、信道占用率(CR)等作为附带信息通知给该终端组的每个终端。带宽拥塞和CR参数可以由终端设备测量。当由终端设备进行测量时,基站可以向终端设备给出测量配置。
随后,基站100将切换反馈的确定和准则通知给终端组的每个终端(步骤S102)。
在此,作为每个终端设备的操作,在图17中图示了三个示例。在第一示例(OP1)中,每个终端设备确定并切换HARQ模式(步骤S103、S104、S105)。即,每个终端设备使用从基站100获得的以上信息来确定HARQ模式。
在下一个示例(OP2)中,发送终端确定模式(步骤S106),并使用侧链路RRC信令或SCI将其通知给接收终端(步骤S107)。接收终端基于由发送终端确定的模式来切换HARQ模式(步骤S109)。
在下一个示例(OP3)中,基站100确定模式(步骤S110),并使用RRC信令将其通知给该组的每个终端设备(步骤S111)。该组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基于由基站100确定的模式来切换HARQ模式(步骤S112、S113、S114)。终端设备200可以根据条件由本身重写由基站100确定的HARQ模式分配。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终端设备做出确定时,可以使用终端设备200的流量类型和侧链路的无线电通信环境信息(例如,频带测量结果、CBR等)作为条件设置。基站100可以通过使用RRC信令等向终端设备200通知重写条件,或者可以在终端设备中预先配置。
在图17中,在确定并切换HARQ模式中所改变的是HARQ反馈模式和HARQ反馈中的资源设置。
将描述具体的操作示例。在此,将描述通过接收终端的数量和CBR来切换HARQ模式。图18是图示发送终端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以及图19是图示接收终端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终端设备(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从基站100获取组ID和附带的信息(步骤S121、S131)。假设发送终端属于组5。基站还通知组终端的数量,作为附带信息中包括的切换准则。在分组发送时,发送终端使用OP2确定并切换HARQ模式,如图17中所示的操作示例。
首先,当发送终端检查终端组中的终端数量以确定模式时,该数量为20。当组终端的数量为15或更多时,终端的数量太大,使得需要执行基于NACK的HARQ以减少反馈期间的开销。此外,终端设备测量CBR并且发现了带宽非常拥塞,因为CBR=0.5。当带宽拥塞时,需要减少开销,因此停止基于ACK/NACK的HARQ反馈,并且需要基于NACK的HARQ反馈。由于组终端的数量是15或更多并且CBR是0.5或更高,因此发送终端将反馈模式设置为其中使用这个信息执行基于NACK的反馈的模式并执行切换(步骤S122)。
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通知其中使用SCI执行基于NACK的反馈的模式。在从发送终端接收到通知后,接收终端也切换到执行基于NACK的反馈的模式(步骤S132)。此外,发送终端将动态资源反馈确定为反馈资源设置,并且使用SCI通知接收终端切换到动态反馈。
然后,发送终端发送分组(步骤S123)。当接收终端从发送终端接收到分组时(步骤S133),接收终端根据接收状态以指定的HARQ模式和反馈方法执行ACK/NACK(步骤S134)。发送终端从接收终端接收反馈(步骤S124),并且基于该反馈执行重传控制(步骤S125)。在需要重传分组的情况下,发送终端重传该分组。接收终端接收从发送终端重传的分组(步骤S135),并根据需要给出反馈。
<3.2.应用连接型QoS控制>
随后,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连接型QoS控制。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连接型QoS控制的概述。图20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连接型QoS控制的概要的流程图。
首先,打算发送分组的终端设备200(发送终端)从应用层获取关于发送分组的信息(步骤S201)。随后,发送终端获取关于通信环境的信息(步骤S202)。随后,发送终端做出发送控制执行确定(步骤S203)。随后,发送终端根据需要执行发送控制(步骤S204)。
下面将详细描述各操作。首先,将描述从应用层获得关于发送分组的信息。
发送终端获取诸如分组请求QoS、可靠性、延迟、流量类型(单播、组播、广播)、最小通信请求范围、目标通信区域、请求数据速率、发送频率(重传、重复发送)、有效载荷大小、分组大小统计信息、分组到达时间统计信息、QoS的5G QoS指示符(5QI)集、使用的资源类型(非GBR、GBR、延迟临界GBR)和最大数据突发量(MDBV)之类的信息作为关于来自应用层的发送分组的信息。
接下来,将描述关于通信环境的信息的获取。
作为关于通信环境的信息,发送终端通过测量获取诸如CBR、CR、RSRP/RSSI/RSRQ、CQI、与同步相关的信息(发送多少同步信号、附近存在什么类的终端设备等)、外围终端的位置和外围终端的发送功率、ACK/NACK比率、误块率(BLER)、分组接收率(PRR)、分组间接收(PIR)、分组丢失率和分组延迟测量(分组延迟)之类的信息。
此外,在发送终端中,用于测量关于通信环境的信息的配置可以是预先配置的,或者可以通过使用来自基站100或外围终端(RSU等)的RRC信令来配置。用于测量关于通信环境的信息的配置可以包括测量目标、测量间隔、测量周期、向基站100报告的定时等。
上面提到的关于通信环境的信息可以通过自身设备执行感测来获取,或者可以由第三方终端设备或基础设施进行信息的通知。可以进行由第三方终端或基础设施感测和测量的信息的通知,或者可以由基站或RSU向终端设备进行信息的通知。此外,可以由本地担当领导者角色的终端设备(诸如主UE或组领导者UE)进行信息的通知。执行测量的终端或基础设施在用于预先配置的测量的配置定时或由基站配置的测量定时执行测量。类似地,在配置了对基站100的报告定时的情况下,执行测量的终端设备将测量结果发送到外围车辆或基站。
随后,将描述发送控制执行确定。
使用关于发送分组的信息、关于发送终端的信息(终端优先级、终端组优先级等)和关于通信环境的信息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来执行发送控制执行确定。发送控制执行确定可以以分组为单位做出。即,终端设备可以执行针对特定QoS分组的发送控制执行确定并执行发送控制。可以相应地做出发送控制执行确定。例如,可以做出发送控制执行确定,使得不控制具有预定QoS级别或更高QoS级别的分组。
可以有两种类型的发送控制执行确定:(a)由终端设备执行确定,以及(b)由基站或基础设施执行确定。在终端设备侧做出发送控制执行确定的情况下,它从基站或基础设施接收发送控制执行确定所需的信息。该指令可以通过使用RRC信令在通知中给出,或者可以被预先配置给终端设备。在基站或基础设施做出发送控制执行确定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通过接收由基站或基础设施的发送控制执行确定结果的指令来执行发送控制。通过使用RRC信令或DCI在向终端设备的通知中给出该指令。
接下来,将描述发送控制执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下三个操作来执行发送控制:(a)发送参数限制、(b)信道接入限制(许可控制)和(c)流量调整。
首先,将描述发送参数限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以下作为发送参数:发送功率和发送功率上限、MCS范围和MCS、重复的次数、是否可以执行HARQ、重传的次数、重复发送、HARQ发送切换、MIMO发送、多个天线发送、发送资源的改变、频率切换、连续发送切换(当执行频率上的不连续发送时,切换到使用频率上的连续资源分配的发送)等。
接下来,将描述信道接入限制。作为信道接入限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限制以在特定资源池或频带中不赋予发送许可。可以基于来自基站的通知做出这种限制。终端设备可以禁止对其资源和信道的接入以及发送许可。终端设备还可以禁止感测。终端设备可以在资源选择时限制选择的资源。例如,它可以在终端设备的感测过程(模式2)中改变在资源排除处理中要排除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排除具有特定QoS级别的分组。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改变用于排除的阈值(用于在感测中排除发送候选资源的阈值)。
接下来,将描述流量调整。作为流量调整,终端设备向应用层发出流量调整请求,并请求降低数据速率(例如,物理层的能力信息、CBR、OR等)。
另外,作为流量调整,终端设备利用可以改变数据速率的流量执行发送。例如,终端设备从多个分组生成流量。该多个分组被定义为基础分组和冗余分组。基础分组至少包含要在通知中给出的数据。基础分组和冗余分组被混合以形成一个分组。当执行通信控制时,终端设备仅发送基础分组,并且执行发送,使得冗余分组部分被丢弃。基础分组和冗余分组可以由多个级别组成。然后,可以根据通信控制的级别来改变要包括的冗余分组的数量。例如,当级别为1时,仅包括基础分组,并且随着级别的提高,冗余分组可以增加。基础分组传达最少量的信息,该信息例如可以是粗略图像数据或仅提取特征点的信息。
图21和图2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连接型QoS控制的流程图。图21和图22图示了基站100、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的操作。针对应用层和接入层分别图示了发送终端的操作。
首先,基站将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配置通知给每个终端设备(步骤S211)。
之后,每个终端设备获取通信环境信息。图21图示了获取通信环境信息的两个示例。在第一示例中,每个终端设备通过本身获取通信环境信息(步骤S212、S213)。在第二示例中,基站通知用于测量关于通信环境的信息的配置(步骤S221),并且每个终端设备基于该配置获取通信环境信息(步骤S222、S223)。
然后,发送终端从应用层获取关于发送分组的信息。发送终端的应用层将关于发送分组的信息发送到接入层(步骤S224),并且发送终端的接入层获取从应用层发送来的关于发送分组的信息(步骤S224)。
随后,发送终端执行通信控制执行确定,并且基于该确定执行发送控制。图21和图22中图示了两个示例。在第一示例中,发送终端的接入层做出通信控制执行确定(步骤S231),并且发送终端的接入层请求应用层改变流量(步骤S232)。发送终端的应用层响应流量改变(步骤S233),并在应用层处请求接入层根据流量改变来改变流量(步骤S234)。
在第二示例中,发送终端的应用层首先生成流量模式(步骤S241),并将生成的流量模式通知给接入层(步骤S242)。随后,发送终端的接入层做出通信控制执行确定(步骤S243),并且基于通信控制执行确定的结果来切换流量(步骤S244)。
发送终端做出通信控制执行确定,并且当流量被切换时,发送终端通过切换的流量来执行分组发送(步骤S245)。分组从发送终端被发送到接收终端(步骤S246),并且接收终端从发送终端接收分组(步骤S247)。
图23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连接型QoS控制中的信道接入限制(许可控制)的流程图。
首先,基站将用于侧链路通信的配置通知给每个终端设备(步骤S261)。随后,发送终端向基站通知关于发送分组的信息(步骤S262)。之后,每个终端设备获取通信环境信息。图23图示了获取通信环境信息的两个示例。在第一示例中,每个终端设备由本身获取通信环境信息(步骤S263、S264)。在第二示例中,基站通知用于测量关于通信环境的信息的配置(步骤S265),并且每个终端设备基于该配置获取通信环境信息(步骤S266、S267)。
当终端设备获取通信环境信息时,它执行向基站的通信环境信息的报告(步骤S268、S269)。基站基于报告的内容做出QoS控制确定(步骤S270)。然后,基站基于QoS控制确定的结果执行信道接入许可控制(步骤S271),并将内容通知给发送终端(步骤S272)。发送终端基于来自基站的通知执行信道接入限制(步骤S273)。
图2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连接型QoS控制中的信道接入限制的流程图,并且是关注发送终端处的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发送终端从应用层获取关于发送分组的信息(步骤S281)。然后,发送终端获取关于通信环境的信息(步骤S282)。随后,发送终端执行向基站的报告(步骤S283)。随后,发送终端基于来自基站的通知执行信道接入许可控制(步骤S284)。
图2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连接型QoS控制中的信道接入限制的流程图,并且是关注基站处的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基站从发送终端获取关于发送分组的信息(步骤S291)。然后,基站获取关于通信环境的信息(步骤S292)。随后,基站基于来自终端设备的报告来确定是否执行发送控制(步骤S293)。随后,当需要执行发送控制时,基站执行信道接入许可控制(步骤S294)。
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应用连接型QoS控制的具体用例。
(流量改变)
首先,将描述流量改变的用例的示例。终端设备从应用层获取关于发送分组的信息。在此,终端设备获得发送分组的请求QoS级别。该QoS级别是8中的6(假设1是最低,并且8是最高)。
接下来,使终端设备从基站设置测量方法的测量配置以获取关于通信环境的信息,并且获得CBR和PRR信息。
接下来,终端设备做出发送控制执行确定。通过使用来自基站的RRC信令在终端中设置确定发送控制执行的方法。该设置是当从CBR获得的带宽拥塞级别为50%或更高并且PRR为70%或更低时,对QoS级别为7或更低的分组执行发送控制。作为测量的结果,发现终端设备具有60%的拥塞级别和60%的PRR。由于发送分组的QoS级别为6,因此终端设备决定了执行发送控制。
此处的发送控制是停止HARQ发送并重复两次发送,作为发送参数调整。此外,由于发送资源受到限制,因此需要终端设备调整流量。终端设备向应用层发出流量调整请求,以减少流量的量。因此,流量减少了冗余信息并且仅包括最少的所需信息。终端设备使用经调整的发送参数来发送受限的流量。
(信道接入许可控制)
接下来,将描述信道接入许可控制的用例。终端设备从应用层获取关于发送分组的信息。在此,终端设备获得了发送分组的请求QoS级别。QoS级别是8中的6(假设1是最低,而8是最高)。
接下来,使终端设备从基站设置测量方法的测量配置以获取关于通信环境的信息,并且获得CBR和PRR信息。
接下来,终端设备做出发送控制执行确定。通过使用来自基站的RRC信令在终端中设置确定发送控制执行的方法。该设置是当从CBR获得的带宽拥塞级别为50%或更高并且PRR为70%或更低时,QoS级别为7或更低的分组无法在设置的资源池A中被发送。作为测量的结果,发现终端设备的拥塞级别为60%并且PRR为60%。由于发送分组的QoS级别为6,因此终端设备失去接入目标资源的权限,并且无法执行感测和发送操作。因此,终端设备搜索新的可接入信道频带以在该频带中发送分组。
当然,此处提到的用例仅为示例,并且终端设备200可以基于通过其自身设备执行感测获得的信息、从基站100发送的信息以及从附近存在的其他通信设备200发送的信息来做出各种发送控制执行确定。然后,通信设备200可以通过使用发送控制执行确定的结果来执行各种发送控制。
<<4.应用示例>>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基站100可以被实现为诸如宏eNB或小eNB之类的任何种类的演进节点B(eNB)。小eNB可以是覆盖小于宏小区的小区的eNB,诸如微微eNB、微eNB或家庭(毫微微)eNB。代替地,基站100可以被实现为其他类型的基站,诸如节点B或基站收发器站(BTS)。基站100可以包括控制无线电通信的主体(也称为基站设备),以及部署在与主体不同的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电头端(RRH)。另外,稍后将描述的各种类型的终端可以通过临时或半永久执行基站功能来作为基站100操作。
另外,例如,终端设备200可以被实现为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或数码相机之类的移动终端,或诸如汽车导航设备之类的车载终端。另外,终端设备200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到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另外,终端设备200可以是安装在这些终端上的无线电通信模块(例如,由一个基站100组成的集成电路模块)。
<4.1.与基站相关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26是图示可以对其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eNB 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10以及基站设备820。每个天线810和基站设备820可以经由RF线缆彼此连接。
每个天线810具有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基站设备820用于无线电信号的发送和接收。eNB 800可以如图26所示包括多个天线810,并且该多个天线810可以分别与例如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对应。虽然图26图示了其中eNB 800包括多个天线810的示例,但是eNB 800可以包括单个天线810。
基站设备820包括控制器821、存储器822、网络接口823和无线电通信接口825。
控制器821可以是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820的上层的各项功能。例如,控制器821从由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中生成数据分组,以经由网络接口823传输所生成的分组。控制器821可以通过捆绑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来生成捆绑分组,以发送所生成的捆绑分组。此外,控制器821可以具有执行诸如无线电资源控制、无线电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准入控制或调度之类的控制的逻辑功能。另外,可以与外围eNB或核心网络节点协作执行该控制。存储器822包括RAM和ROM,以存储由控制器8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控制数据(例如,终端列表、发送功率数据、调度数据等)。
网络接口823是用于将基站设备820连接到核心网络8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8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823与核心网络节点或其他eNB通信。在这种情况下,eNB 800和核心网络节点或其他e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例如,S1接口或X2接口)彼此连接。网络接口823可以是用于无线电回程的有线通信接口或无线电通信接口。当网络接口823是无线电通信接口时,网络接口823可以使用比无线电通信接口825所使用的频带更高的频带用于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通信接口825支持诸如长期演进(LTE)或高级LTE之类的蜂窝通信系统,并且经由天线810向位于eNB 800的小区中的终端提供无线电连接。无线电通信接口825通常可以包括基带(BB)处理器826、RF电路827等。BB处理器826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每层的各种信号处理(例如,L1、介质接入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BB处理器826可以具有上面提到的逻辑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来代替控制器821。BB处理器826可以是包括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该程序的处理器以及相关电路的模块,并且BB处理器826的功能可以通过更新上述程序来改变。另外,模块可以是插入到基站设备820的插槽中的卡或刀片,或者可以是安装在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另一方面,RF电路827可以包括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等,以经由天线81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以如图26所示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并且多个BB处理器826可以分别与例如由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对应。另外,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以如图26所示包括多个RF电路827,并且多个RF电路827可以分别与例如多个天线元件对应。注意的是,图26图示了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和多个RF电路827的示例,但是无线电通信接口825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826或单个RF电路827。
在图26所示的eNB 800中,参考图2描述的基站100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51、信息获取单元153和通知单元155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中。可替代地,这些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安装在控制器821中。作为示例,eNB800装备有包括无线电通信接口825的部分(例如,BB处理器826)或全部和/或控制器821的模块,并且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安装在模块中。在这种情况下,模块可以存储用于使处理器用作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程序(换句话说,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操作的程序)以执行该程序。作为另一个示例,用于使处理器用作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程序可以安装在eNB800中,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例如,BB处理器826)和/或控制器821可以执行该程序。如上所述,可以将eNB 800、基站设备820或模块提供为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的设备,并且可以提供用于使处理器用作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程序。另外,可以提供其上记录有上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另外,在图26所示的eNB 800中,参考图2描述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可以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25(例如,RF电路827)中。另外,天线单元110可以安装在天线810中。另外,网络通信单元130可以安装在控制器821和/或网络接口823中。另外,存储单元140可以安装在存储器822中。
(第二应用示例)
图27是图示可以对其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eNB 8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40、基站设备850和RRH 860。每个天线840和RRH 860可以经由RF线缆彼此连接。另外,基站设备850和RRH 860可以通过诸如光纤线缆之类的高速线路彼此连接。
每个天线840具有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用于通过RRH 86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eNB 830可以如图27中所示包括多个天线840,并且多个天线840可以分别与例如由eNB 830使用的多个频带对应。虽然图27图示了其中eNB 830包括多个天线840的示例,但是eNB 830可以包括单个天线840。
基站设备850包括控制器851、存储器852、网络接口853、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和连接接口857。控制器851、存储器852和网络接口853类似于参考图26描述的控制器821、存储器822和网络接口823。
无线电通信接口855支持诸如LTE或高级LTE之类的蜂窝通信系统,并且经由RRH860和天线840向位于与RRH 860对应的扇区中的终端提供无线电连接。无线电通信接口855通常可以包括BB处理器856等。BB处理器856类似于参考图26描述的BB处理器826,除了它经由连接接口857连接到RRH 860的RF电路864。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可以如图27中所示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并且该多个BB处理器856可以分别与例如由eNB 830使用的多个频带对应。虽然图27图示了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的示例,但是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856。
连接接口857是用于将基站设备850(无线电通信接口855)连接到RRH 860的接口。连接接口857可以是用于在连接基站设备850(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和RRH 860的高速线路上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
RRH 860还包括连接接口861和无线电通信接口863。
连接接口861是用于将RRH 860(无线电通信接口863)连接到基站设备850的接口。连接接口861可以是用于在高速线路上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电通信接口863经由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863通常可以包括RF电路864等。RF电路864可以包括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等,以经由天线840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如图27中所示,无线电通信接口863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864,并且该多个RF电路864可以分别与例如多个天线元件对应。虽然图27示出了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863包括多个RF电路864的示例,但是无线电通信接口863可以包括单个RF电路864。
在图27所示的eNB 830中,参考图2描述的基站100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例如,通信控制单元151、信息获取单元153、以及通知单元155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55和/或无线电通信接口863中。可替代地,这些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安装在控制器851中。作为示例,eNB 830可以包括以下模块,该模块包括无线电通信接口855的部分(例如,BB处理器856)或全部和/或控制器851,并且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安装在该模块中。在这种情况下,模块可以存储用于使处理器用作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程序(换句话说,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操作的程序)以执行该程序。作为另一个示例,用于使处理器用作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程序可以安装在eNB 830中,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855(例如,BB处理器856)和/或控制器851可以执行该程序。如上所述,可以将eNB 830、基站设备850或模块提供为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的设备,并且可以提供用于使处理器用作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程序。另外,可以提供其上记录有上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另外,例如,在图27所示的eNB 830中,参考图2描述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可以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863(例如,RF电路864)中。另外,天线单元110可以安装在天线840中。另外,网络通信单元130可以安装在控制器851和/或网络接口853中。另外,存储单元140可以安装在存储器852中。
<4.2.与终端设备相关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28是图示可以对其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和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是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其他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装置903可以包括诸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之类的存储介质。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将诸如存储卡或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之类的外部设备连接到智能电话900的接口。
相机906具有诸如电荷耦合设备(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之类的图像摄像设备,以生成摄像图像。传感器907可以包括例如一组传感器,诸如定位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的语音转换成语音信号。输入设备90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设备910的画面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10具有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之类的画面,并且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语音信号转换成语音。
无线电通信接口912支持诸如LTE或高级LTE之类的蜂窝通信系统,并执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12通常可以包括BB处理器913、RF电路914等。BB处理器9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电通信的各种信号处理。另一方面,RF电路914可以包括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等,以经由天线916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以是其中集成了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单芯片模块。如图28中所示,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虽然图28图示了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示例,但是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另外,除蜂窝通信系统以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12还可以支持其他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诸如短距离无线电通信系统、近场无线电通信系统或无线电局域网(LAN)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包括用于每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天线开关915中的每个在包括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16的连接目的地。
每个天线916具有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如图28中所示,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916。虽然图28图示了其中智能电话900具有多个天线9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16。
另外,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用于每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天线916。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智能电话90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15。
总线917将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设备909、显示设备910、扬声器911、无线电通信接口912和辅助控制器919彼此连接。电池918经由部分地由图28中的虚线示出的电源线向图中所示的智能电话900的每个块供电。辅助控制器9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900的最少必需功能。
在图28所示的智能电话900中,参考图3描述的终端设备200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41、信息获取单元243和通知单元247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中。可替代地,这些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安装在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中。作为示例,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以下模块,该模块包括无线电通信接口912的部分(例如,BB处理器913)或全部、处理器901和/或辅助控制器919,并且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安装在该模块中。在这种情况下,模块可以存储用于使处理器用作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程序(换句话说,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操作的程序)以执行该程序。作为另一个示例,用于使处理器用作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程序可以安装在智能电话900中,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例如,BB处理器913)、处理器901和/或者辅助控制器919可以执行该程序。如上所述,可以将智能电话900或模块提供为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的设备,并且可以提供用于使处理器用作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程序。另外,可以提供其上记录有上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另外,例如,在图28所示的智能电话900中,参考图3描述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20可以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12(例如,RF电路914)中。另外,天线单元210可以安装在天线916中。另外,存储单元230可以安装在存储器902中。
(第二应用示例)
图29是图示可以对其应用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设备929、显示设备930、扬声器931、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个天线937和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是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920的导航功能和其他功能。存储器9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920的位置(例如,纬度、经度和海拔)。传感器925可以包括例如一组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大气压传感器。数据接口926经由终端(未示出)连接到车载网络941,以获取从车辆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播放存储在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质(例如,CD或DVD)上的内容。输入设备92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设备930的画面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设备930具有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之类的画面,并且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要播放的内容。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或要播放的内容的声音。
无线电通信接口933支持诸如LTE或高级LTE之类的蜂窝通信系统,并执行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接口933通常可以包括BB处理器934、RF电路935等。BB处理器9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复用/解复用等,并且执行用于无线电通信的各种信号处理。另一方面,RF电路935可以包括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等,以经由天线937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以是其中集成了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单芯片模块。如图29中所示,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虽然图29图示了其中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示例,但是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包括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另外,除蜂窝通信系统以外,无线电通信接口933还可以支持其他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诸如短距离无线电通信系统、近场无线电通信系统或无线电LAN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包括用于每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天线开关936中的每个在包括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937中的每个具有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用于通过无线电通信接口933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如图29中所示,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937。虽然图29图示了其中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多个天线9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37。
另外,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用于每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天线937。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92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36。
电池938经由部分地由图29中的虚线示出的电源线向图中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每个块供电。此外,电池938存储从车辆供应的电力。
在图29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中,参考图3描述的参考图3描述的终端设备200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例如,通信控制单元241、信息获取单元243和通知单元247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中。可替代地,这些组件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安装在处理器921中。作为示例,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以下模块,该模块包括无线电通信接口933的部分(例如,BB处理器934)或全部和/或处理器921,并且一个或多个组件可以安装在该模块中。在这种情况下,模块可以存储用于使处理器用作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程序(换句话说,用于使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组件的操作的程序)以执行该程序。作为另一个示例,用于使处理器用作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程序可以安装在汽车导航设备920中,并且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例如,BB处理器934)和/或处理器中921可以执行该程序。如上所述,可以将汽车导航设备920或模块提供为包括一个或多个组件的设备,并且可以提供用于使处理器用作一个或多个组件的程序。另外,可以提供其上记录有上述程序的可读记录介质。
另外,例如,在图29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中,参考图3描述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20可以安装在无线电通信接口933(例如,RF电路935)中。另外,天线单元210可以安装在天线937中。另外,存储单元230可以安装在存储器922中。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被实现为车载系统(或车辆)940,其包括上述汽车导航设备920的一个或多个块、车载网络941和车辆侧模块942。车辆侧模块942生成诸如车速、引擎转速或故障信息之类的车辆数据,以将生成的数据输出到车载网络941。
<<5.综述>>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QoS控制方法,以便在侧链路上实现高度可靠且低延迟的QoS保证的通信。
虽然本公开的实施例主要是针对V2X通信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这种示例,并且不言而喻的是,因为它是侧链路的扩展,所以还可以将其应用于除V2X通信以外的用例。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说明的技术可以应用于D2D通信、MTC通信、移动小区、中继通信等。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其中使用多个载波执行侧链路通信的多载波通信。
图2中所示的基站100可以用作本公开的控制设备的示例。然后,在图2所示的基站100的配置中,无线电通信单元120可以用作本公开的控制设备的通信单元,并且控制单元150可以用作本公开的控制设备的控制单元。
图3中所示的终端设备200可以用作本公开的通信设备的示例。然后,在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200的配置中,无线电通信单元220可以用作本公开的通信设备的通信单元,并且控制单元240可以用作本公开的通信设备的控制单元。另外,终端设备200可以是在移动体中设置的设备。移动体可以是车辆。
由本说明书的每个设备执行的处理中的每个步骤不一定必须按照描述为序列图或流程图的顺序按时间顺序进行处理。例如,可以以与流程图中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处理由每个设备执行的处理中的每个步骤,或者可以并行地进行处理。
此外,可以创建用于使内置于每个设备中的诸如CPU、ROM和RAM之类的硬件表现出与上述每个设备的配置相同的功能的计算机程序。还可以提供一种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介质。另外,通过用硬件配置功能框图中示出的每个功能块,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一系列处理。
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不限于这样的示例。清楚的是,在本公开的技术领域中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技术概念的范围内发现各种修订和修改,并且应当理解的是,这些修订和修改也将自然地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之内。
此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是说明性或示例性效果,而不是限制性的。即,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除上述效果以外或代替上述效果,还可以根据本说明书的描述实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其他效果。
注意的是,以下配置也属于本公开的技术范围。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执行无线电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便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与其他设备进行设备间通信的通信方式中,在执行基于NACK的反馈的第一模式与执行基于ACK/NACK的反馈的第二模式之间切换HARQ反馈模式,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关于包括所述通信设备的组的标识符的信息和关于所述组中的设备数量的信息来控制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
(2)根据(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基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通信的分组的优先级来控制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
(3)根据(1)或(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通信的HARQ反馈的发送定时。
(4)根据(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对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通信的HARQ反馈的发送定时在针对每个分组发送和针对多个分组汇总发送之间切换。
(5)根据(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基于包括所述通信设备的组的标识符来改变在设备间通信中使用的资源。
(6)根据(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控制单元还基于所述设备间通信中使用的资源的拥塞程度来控制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
(7)根据(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当所述拥塞程度等于或高于预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将HARQ反馈模式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8)根据(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从包括所述通信设备的组中确定执行HARQ反馈的所述其他设备。
(9)根据(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随机地确定执行HARQ反馈的所述其他设备。
(10)根据(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关于包括所述通信设备的组的标识符的信息来得出所需最短通信距离。
(11)根据(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得出的所需最短通信距离来确定所述通信单元的发送参数。
(12)根据(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执行所述设备间通信的应用的流量。
(13)根据(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关于从所述通信单元发送的分组的信息来控制所述流量。
(14)根据(12)或(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关于所述通信设备的通信环境的信息来控制所述流量。
(15)根据(1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通过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感测来获取关于所述通信环境的信息。
(16)根据(1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通过来自其他设备的通知来获取关于所述通信环境的信息。
(17)根据(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是在移动体中设置的设备。
(18)根据(1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移动体是车辆。
(19)一种控制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终端设备执行无线电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便在所述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执行设备间通信的通信方式中,在执行基于NACK的反馈的第一模式与执行基于ACK/NACK的反馈的第二模式之间切换HARQ反馈模式,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关于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组的标识符的信息和关于所述组中的设备数量的信息来控制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
(20)一种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根据(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
附图标记列表
1 系统
100 基站
200 终端设备

Claims (20)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执行无线电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便在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与其他设备进行设备间通信的通信方式中,在执行基于NACK的反馈的第一模式与执行基于ACK/NACK的反馈的第二模式之间切换HARQ反馈模式,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关于包括所述通信设备的组的标识符的信息和关于所述组中的设备数量的信息来控制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基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通信的分组的优先级来控制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通过所述通信单元通信的HARQ反馈的发送定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对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通信的HARQ反馈的发送定时在针对每个分组发送和针对多个分组汇总发送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基于包括所述通信设备的组的标识符来改变在设备间通信中使用的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控制单元还基于所述设备间通信中使用的资源的拥塞程度来控制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当所述拥塞程度等于或高于预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将HARQ反馈模式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从包括所述通信设备的组中确定执行HARQ反馈的所述其他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随机地确定执行HARQ反馈的所述其他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关于包括所述通信设备的组的标识符的信息来得出所需最短通信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得出的所需最短通信距离来确定所述通信单元的发送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执行所述设备间通信的应用的流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关于从所述通信单元发送的分组的信息来控制所述流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关于所述通信设备的通信环境的信息来控制所述流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通过所述通信设备执行感测来获取关于所述通信环境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通过来自其他设备的通知来获取关于所述通信环境的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是在移动体中设置的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移动体是车辆。
19.一种控制设备,包括:
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与终端设备执行无线电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便在所述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执行设备间通信的通信方式中,在执行基于NACK的反馈的第一模式与执行基于ACK/NACK的反馈的第二模式之间切换HARQ反馈模式,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关于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组的标识符的信息和关于所述组中的设备数量的信息来控制HARQ反馈模式的切换。
20.一种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
CN201980091458.3A 2019-02-14 2019-12-25 通信设备、控制设备和通信系统 Withdrawn CN1133966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4881 2019-02-14
JP2019-024881 2019-02-14
PCT/JP2019/051024 WO2020166221A1 (ja) 2019-02-14 2019-12-25 通信装置、制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6639A true CN113396639A (zh) 2021-09-14

Family

ID=72044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1458.3A Withdrawn CN113396639A (zh) 2019-02-14 2019-12-25 通信设备、控制设备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94466A1 (zh)
JP (1) JPWO2020166221A1 (zh)
CN (1) CN113396639A (zh)
WO (1) WO20201662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0392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4766B (zh) * 2019-05-01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反馈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0222042A1 (en) * 2019-05-02 2020-11-05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Unicast session over a direct communication link
CN116094664A (zh) * 2021-10-29 2023-05-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6009A1 (ja) * 2010-02-02 2011-08-11 株式会社 東芝 無線機器及び無線システム
WO2016121567A1 (ja) * 2015-01-28 2016-08-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ユーザ端末及び基地局
JP6191971B2 (ja) * 2015-12-18 2017-09-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歩行者端末装置、車載端末装置、歩車間通信制御装置、歩車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歩車間通信方法
WO2020092831A1 (en) * 2018-11-01 2020-05-07 Intel Corporatio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enhancements to support unicast and groupcast communication over sidelink for new radio (nr)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
WO2020145721A1 (ko) * 2019-01-11 2020-07-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Nr v2x의 사이드링크 harq 피드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0392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66221A1 (ja) 2020-08-20
JPWO2020166221A1 (ja) 2021-12-16
US20220094466A1 (en) 2022-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85640B2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11218216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019949B2 (ja) リレー通信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2021508419A (ja) Nr v2xにおける位置情報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11863969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apparatus
CN108605198B (zh) 电子装置、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13396639A (zh) 通信设备、控制设备和通信系统
US11357016B2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CN112514519B (zh) 通信设备
US11470584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0066583A1 (ja) 通信装置、制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7124900A1 (zh) 电子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3016205A (zh)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程序和通信系统
CN112823542A (zh) 通信装置
US11910407B2 (en)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20220061026A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24000806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by which lte v2x and nr v2x coexist in same frequency band
JP2024504959A (ja) Nr v2xで優先化手順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RU2782447C1 (ru) Процедуры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й передачи разных типов
WO2022024427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KR20230010645A (ko) Nr v2x에서 sl harq 피드백을 기지국에게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21106302A (ja) 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