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4566B - 一种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及其移相量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及其移相量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94566B CN113394566B CN202110591414.6A CN202110591414A CN113394566B CN 113394566 B CN113394566 B CN 113394566B CN 202110591414 A CN202110591414 A CN 202110591414A CN 113394566 B CN113394566 B CN 1133945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gth
- width
- gap
- metal
- phase shi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8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having materials with a synthesized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e.g. metamaterials or left-handed materi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13—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working as frequency-selective reflecting surfaces, e.g. FSS, dichroic plates, surfaces being partly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 H01Q15/002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working as frequency-selective reflecting surfaces, e.g. FSS, dichroic plates, surfaces being partly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said selective devices having a stacked geometry or having multiple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13—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working as frequency-selective reflecting surfaces, e.g. FSS, dichroic plates, surfaces being partly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 H01Q15/0046—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of such selec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及其移相量设计方法。所述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由多个阵列单元组成,具有不同移相量的阵列单元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移相量分布规律在XOY平面上进行排列;每个单元包括四层金属层1与三层空气层2,所述四层金属层1与三层空气层2间隔排列组成,所述金属层1包括方形螺旋缝隙,所述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为一个方形螺旋缝隙旋转0度、90度、180度及270度,得到中心旋转对称结构。用以解决全金属超材料透镜耐高温和机械稳定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器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及其移相量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微波透镜在医疗和卫星通信等多种场景中具有重要价值。医疗方面,聚束透镜可以将电磁波束聚焦,在肿瘤的微波热疗中具有方向性好,热效率大,增益高等特点;在卫星通信方面,微波透镜可以接受多个卫星信号,极大提高天线性能。然而,传统的透镜存在体积较大,成本昂贵等问题,因此,具有低剖面,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特点的超材料透镜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有超材料透镜一般采用PCB工艺以介质基板为基底材料进行加工(以下简称介质超材料透镜),但这类介质超材料透镜无法在高温、高压以及高机械强度下正常工作。譬如在航空航天领域,器件通常需要在几百度的高温下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介质超材料透镜会产生变形、融化等问题,以至于无法正常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及其移相量设计方法,用以解决全金属超材料透镜耐高温和机械稳定性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由多个阵列单元组成,具有不同移相量的阵列单元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移相量分布规律在XOY平面上进行排列;
每个单元包括四层金属层1与三层空气层2,所述四层金属层1与三层空气层2间隔排列组成,所述金属层1包括方形螺旋缝隙3,所述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为一个方形螺旋缝隙3旋转0度、90度、180度及270度,得到中心旋转对称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螺旋缝隙3包括宽度为w6的缝隙、宽度为w5的缝隙、宽度为w4的缝隙、宽度为w3的缝隙、宽度为w2的缝隙和宽度为w1的缝隙,所述宽度为w6的缝隙的一端连接宽度为w5的缝隙的一端,所述宽度为w5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宽度为w4的缝隙的一端,所述宽度为w4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宽度为w3的缝隙的一端,所述宽度为w3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宽度为w2的缝隙的一端,所述宽度为w2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宽度为w1的缝隙,所述宽度为w1的缝隙设置在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的横向或竖向中线,所述宽度为w5的缝隙、宽度为w6的缝隙、宽度为w4的缝隙、宽度为w3的缝隙、宽度为w2的缝隙和宽度为w1的缝隙的取值是1mm~4mm。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还包括长度为L1的缝隙、长度为L2的缝隙、长度为L3的缝隙、长度为L4的缝隙、长度为L5的缝隙和长度为L6的缝隙,所述长度为L6的缝隙的一端连接长度为L5的缝隙的一端,所述长度为L5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长度为L4的缝隙的一端,所述长度为L4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长度为L3的缝隙的一端,所述长度为L3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长度为L2的缝隙的一端,所述长度为L2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长度为L1的缝隙,所述长度为L1的缝隙设置在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的横向或竖向中线,所述长度为L5的缝隙、长度为L6的缝隙、长度为L4的缝隙、长度为L3的缝隙、长度为L2的缝隙和长度为L1的缝隙的取值在0~d/2之间,且不能同时为0。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单元均由六种阵列单元构成,六种阵列单元的金属层1具有不同的缝隙长度,在1.590GHz时的移相量依次相差约60度;所述六种阵列单元都包括长度为L4的缝隙和长度为L5的缝隙,但长度为L4的缝隙和长度为L5的缝隙的取值不同;
所述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材料为电导率为1.1×106S/m的不锈钢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L5=5mm且L4=9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3mm且L4=9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0.6mm且L4=9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0mm且L4=7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0mm且L4=4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0mm且L4=0.8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层1的外形轮廓长度均为d,其取值范围为0.16λ0~0.2λ0,其中λ0为最低工作频率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波长;
所述金属层1的厚度为h,取值范围是1mm~4mm;
所述空气层2厚度为s,取值范围为0.05λ0~0.65λ0。
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的移相量设计方法,所述移相量设计方法具体为根据公式(1)计算全金属超材料透镜所需要的移相量分布规律;
设定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的几何中心为坐标原点(0,0),指的是位于XOY平面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上坐标为(x,y)的单元的移相量;λ0指的是最低工作频率1.561GHz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波长;fd是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的设计焦距;表示从喇叭天线射出的电磁波照射到全金属超材料透镜上坐标为(x,y)单元时的相位;
得到移相量分布规律,并根据前述六种具有不同移相量的阵列单元,得到一个由20×20阵列单元构成的具有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外形轮廓长度均为A,其中A为700mm。
进一步的,所述得到移相量分布规律,并根据前述六种具有不同移相量的阵列单元具体为,得到阵列单元移相量分布规律,每个单元相对于中心单元的移相量之差称为相对移相量,将相对相移量在[(n-1)*60,n*60)区间的阵列单元,统一用相对移相量为60*(n-1)的单元代替,n=1,2,3,4,5,6;根据新的阵列单元相对移相量分布规律,在确定中心单元移相量基础上,得到一个由20×20阵列单元构成的具有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与以往透镜的阵列单元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势:首先阵列单元自身实现小型化,以最低工作频点1.561GHz对应波长λ0为例,单元边长仅占0.182λ0,阵列单元的小型化可以有效提升透镜阵列性能;其次单元剖面最小结构尺寸为3mm,自身具有较好的力学鲁棒性。此外,通过合理布阵单元,组成单元个数为20×20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该透镜可以将来自馈源喇叭天线的电磁波有效汇聚到阵列另外一端离阵列面500mm处,并在1.561GHz,1.575GHz,1.595GHz,1.616GHz四个频点上,获得3dB焦斑直径小于200mm的焦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计的阵列单元结构图:(a)俯视图;(b)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设计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结构图:(a)俯视图;(b)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设计实例中六种阵列单元的透射系数数值仿真结果。
图4是本发明设计实例中六种阵列单元的相移特性曲线数值仿真结果。
图5是本发明全金属超材料透镜设计实例在1.561GHz时电磁波汇聚侧距离透镜500mm平面上的电场幅度分布图。
图6是本发明全金属超材料透镜设计实例在1.575GHz时电磁波汇聚侧距离透镜500mm平面上的电场幅度分布图。
图7是本发明全金属超材料透镜设计实例在1.595GHz时电磁波汇聚侧距离透镜500mm平面上的电场幅度分布图。
图8是本发明全金属超材料透镜设计实例在1.595GHz时电磁波汇聚侧距离透镜500mm平面上的电场幅度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由多个阵列单元组成,具有不同移相量的阵列单元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移相量分布规律在XOY平面上进行排列;
每个单元包括四层金属层1与三层空气层2,所述四层金属层1与三层空气层2间隔排列组成,所述金属层1包括方形螺旋缝隙3,所述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为一个方形螺旋缝隙3旋转0度、90度、180度及270度,得到中心旋转对称结构。这种旋转对称的图案将使阵列单元以及由阵列单元周期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具有双极化特性,即对于x方向极化的入射波以及y方向极化的入射波都能够表现出相同的电磁响应。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螺旋缝隙3包括宽度为w6的缝隙、宽度为w5的缝隙、宽度为w4的缝隙、宽度为w3的缝隙、宽度为w2的缝隙和宽度为w1的缝隙,所述宽度为w6的缝隙的一端连接宽度为w5的缝隙的一端,所述宽度为w5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宽度为w4的缝隙的一端,所述宽度为w4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宽度为w3的缝隙的一端,所述宽度为w3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宽度为w2的缝隙的一端,所述宽度为w2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宽度为w1的缝隙,所述宽度为w1的缝隙设置在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的横向或竖向中线,所述宽度为w5的缝隙、宽度为w6的缝隙、宽度为w4的缝隙、宽度为w3的缝隙、宽度为w2的缝隙和宽度为w1的缝隙的取值是1mm~4mm。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还包括长度为L1的缝隙、长度为L2的缝隙、长度为L3的缝隙、长度为L4的缝隙、长度为L5的缝隙和长度为L6的缝隙,所述长度为L6的缝隙的一端连接长度为L5的缝隙的一端,所述长度为L5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长度为L4的缝隙的一端,所述长度为L4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长度为L3的缝隙的一端,所述长度为L3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长度为L2的缝隙的一端,所述长度为L2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长度为L1的缝隙,所述长度为L1的缝隙设置在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的横向或竖向中线,所述长度为L5的缝隙、长度为L6的缝隙、长度为L4的缝隙、长度为L3的缝隙、长度为L2的缝隙和长度为L1的缝隙的取值在0~d/2之间,且不能同时为0。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单元均由六种阵列单元构成,六种阵列单元的金属层1具有不同的缝隙长度,在1.590GHz时的移相量依次相差约60度;所述六种阵列单元都包括长度为L4的缝隙和长度为L5的缝隙,但长度为L4的缝隙和长度为L5的缝隙的取值不同;
所述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材料为电导率为1.1×106S/m的不锈钢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L5=5mm且L4=9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3mm且L4=9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0.6mm且L4=9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0mm且L4=7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0mm且L4=4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0mm且L4=0.8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层1的外形轮廓长度均为d,其取值范围为0.16λ0~0.2λ0,其中λ0为最低工作频率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波长;阵列单元在x和y方向的外形轮廓长度d远小于半个自由空间波长,这将使该阵列单元以及由该阵列单元组成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对于入射电磁波表现出角度稳定性,即对于与z轴呈不同角度入射的电磁波都能表现出一致的电磁响应;
所述金属层1的厚度为h,取值范围是1mm~4mm;
所述空气层2厚度为s,取值范围为0.05λ0~0.65λ0。
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的移相量设计方法,所述移相量设计方法具体为根据公式(1)计算全金属超材料透镜所需要的移相量分布规律;
设定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的几何中心为坐标原点(0,0),指的是位于XOY平面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上坐标为(x,y)的单元的移相量;λ0指的是最低工作频率1.561GHz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波长;fd是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的设计焦距;表示从喇叭天线射出的电磁波照射到全金属超材料透镜上坐标为(x,y)单元时的相位;
得到移相量分布规律,并根据前述六种具有不同移相量的阵列单元,得到一个由20×20阵列单元构成的具有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
进一步的,所述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外形轮廓长度均为A,其中A为700mm。
所述得到移相量分布规律,并根据前述六种具有不同移相量的阵列单元具体为,得到阵列单元移相量分布规律,每个单元相对于中心单元的移相量之差称为相对移相量,将相对相移量在[(n-1)*60,n*60)区间的阵列单元,统一用相对移相量为60*(n-1)的单元代替,n=1,2,3,4,5,6;根据新的阵列单元相对移相量分布规律,在确定中心单元移相量基础上,得到一个由20×20阵列单元构成的具有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
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由如图1所示的基于方螺旋缝隙的全金属结构单元(以下简称阵列单元)在XOY平面上排布而成。如图1所示,阵列单元由四层外形轮廓尺寸相同并且刻有相同图案的金属层1和三层空气夹层构成,黄色部分表示金属,白色部分表示空气。如图1(a)所示,阵列单元的金属层1外形轮廓为正方形,金属层1上的图案为中心旋转对称结构,这种旋转对称的图案将使阵列单元以及由阵列单元周期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具有双极化特性,即对于x方向极化的入射波以及y方向极化的入射波都能够表现出相同的电磁响应。阵列单元在x和y方向的外形轮廓长度均为d,其取值范围为0.16λ0~0.2λ0,其中λ0为自由空间波长。可以看到,阵列单元在x和y方向的外形轮廓长度d远小于半个自由空间波长,这将使该阵列单元以及由该阵列单元组成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对于入射电磁波表现出角度稳定性,即对于与z轴呈不同角度入射的电磁波都能表现出一致的电磁响应。
将具有不同相位延迟的阵列单元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相位分布规律在XOY平面上进行排列之后,就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当上述相位分布规律支持电磁波汇聚在透镜附近时,该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即为一种具有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
工作于1.561GHz~1.616GHz的具有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参照图1,六种单元的具体结构参数如表1所示。图3显示的是上述六种阵列单元透射系数的数值仿真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到,上述六种单元结构在1.561GHz~1.616GHz透射系数均大于-3dB。图4显示的是六种阵列单元的相移特性,由图4可知,六种单元结构在1.590GHz时相移量依次相差约60度。由20×20阵列单元构成的具有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整体外形轮廓尺寸为700mm×700mm×158mm。为了验证该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的近场汇聚功能,一个喇叭天线被放置在该全金属超材料透镜正前方539mm处。电磁波将从该喇叭天线射出,照射并穿透该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并最终在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的另一侧实现汇聚。图5-图8给出了上述条件下位于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另一侧且距离全金属超材料透镜500mm平面上的电场分布的数值仿真结果。图5-图8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观测频率。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焦斑图样,这表明电磁波在此处发生了汇聚,证明了该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具备宽频带的近场汇聚功能。
表1:六种单元结构参数
表2:焦斑尺寸
Claims (7)
1.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由多个阵列单元组成,具有不同移相量的阵列单元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移相量分布规律在XOY平面上进行排列;
每个单元包括四层金属层(1)与三层空气层(2),所述四层金属层(1)与三层空气层(2)间隔排列组成,所述金属层(1)包括方形螺旋缝隙(3),所述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为一个方形螺旋缝隙(3)旋转0度、90度、180度及270度,得到中心旋转对称结构;
所述方形螺旋缝隙(3)包括宽度为w6的缝隙、宽度为w5的缝隙、宽度为w4的缝隙、宽度为w3的缝隙、宽度为w2的缝隙和宽度为w1的缝隙,所述宽度为w6的缝隙的一端连接宽度为w5的缝隙的一端,所述宽度为w5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宽度为w4的缝隙的一端,所述宽度为w4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宽度为w3的缝隙的一端,所述宽度为w3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宽度为w2的缝隙的一端,所述宽度为w2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宽度为w1的缝隙,所述宽度为w1的缝隙设置在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的横向或竖向中线,所述宽度为w5的缝隙、宽度为w6的缝隙、宽度为w4的缝隙、宽度为w3的缝隙、宽度为w2的缝隙和宽度为w1的缝隙的取值是1mm~4mm;
所述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还包括长度为L1的缝隙、长度为L2的缝隙、长度为L3的缝隙、长度为L4的缝隙、长度为L5的缝隙和长度为L6的缝隙,所述长度为L6的缝隙的一端连接长度为L5的缝隙的一端,所述长度为L5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长度为L4的缝隙的一端,所述长度为L4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长度为L3的缝隙的一端,所述长度为L3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长度为L2的缝隙的一端,所述长度为L2的缝隙的另一端连接长度为L1的缝隙,所述长度为L1的缝隙设置在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的横向或竖向中线,所述长度为L5的缝隙、长度为L6的缝隙、长度为L4的缝隙、长度为L3的缝隙、长度为L2的缝隙和长度为L1的缝隙的取值在0~d/2之间,且不能同时为0,其中d为金属层(1)的外形轮廓长度;
所述每个单元均由六种阵列单元构成,六种阵列单元的金属层(1)具有不同的缝隙长度;所述六种阵列单元都包括长度为L4的缝隙和长度为L5的缝隙,但长度为L4的缝隙和长度为L5的缝隙的取值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单元的金属层(1)材料为电导率为1.1×106S/m的不锈钢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L5=5mm且L4=9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3mm且L4=9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0.6mm且L4=9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0mm且L4=7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0mm且L4=4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所述L5=0mm且L4=0.8mm时;d=35mm,h=2mm,s=50mm;w1=2mm,w2=2.2mm,w3=3mm,w4=1.8mm,w5=2mm,w6=2mm,L1=16mm,L2=15mm,L3=9.8mm,L6=0mm
其中d为金属层(1)的外形轮廓长度,h为金属层(1)的厚度,s为空气层(2)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1)的外形轮廓长度均为d,其取值范围为0.16λ0~0.2λ0,其中λ0为最低工作频率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波长;
所述金属层(1)的厚度为h,取值范围是1mm~4mm;
所述空气层(2)厚度为s,取值范围为0.05λ0~0.65λ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的移相量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量设计方法具体为根据公式(1)计算全金属超材料透镜所需要的移相量分布规律;
设定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的几何中心为坐标原点(0,0),指的是位于XOY平面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上坐标为(x,y)的单元的移相量;λ0指的是最低工作频率1.561GHz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波长;fd是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的设计焦距;表示从喇叭天线射出的电磁波照射到全金属超材料透镜上坐标为(x,y)单元时的相位;
得到移相量分布规律,并根据前述六种具有不同移相量的阵列单元,得到一个由20×20阵列单元构成的具有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的移相量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外形轮廓长度均为A,其中A为70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基于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的移相量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移相量分布规律,并根据前述六种具有不同移相量的阵列单元具体为,得到阵列单元移相量分布规律,每个单元相对于中心单元的移相量之差称为相对移相量,将相对相移量在[(n-1)*60,n*60)区间的阵列单元,统一用相对移相量为60*(n-1)的单元代替,n=1,2,3,4,5,6;根据新的阵列单元相对移相量分布规律,在确定中心单元移相量基础上,得到一个由20×20阵列单元构成的具有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91414.6A CN113394566B (zh) | 2021-05-28 | 2021-05-28 | 一种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及其移相量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91414.6A CN113394566B (zh) | 2021-05-28 | 2021-05-28 | 一种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及其移相量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94566A CN113394566A (zh) | 2021-09-14 |
CN113394566B true CN113394566B (zh) | 2022-09-06 |
Family
ID=77619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91414.6A Active CN113394566B (zh) | 2021-05-28 | 2021-05-28 | 一种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及其移相量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94566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62829A1 (fr) * | 2006-11-21 | 2008-05-29 | Smart Co., Ltd. | Système d'imagerie multiplan à détecteur et marqueur |
TW200928445A (en) * | 2007-12-18 | 2009-07-01 | Univ Nat Chunghsing | Liquid crystal lens with multiple modes |
CN102123657A (zh) * | 2008-09-02 | 2011-07-13 | 克里斯琴.M.帕特利兹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生物微机电系统传感器、设备及其方法 |
CN103762403A (zh) * | 2013-12-31 | 2014-04-30 | 电子科技大学 | 三通带滤波器 |
CN103872439A (zh) * | 2012-12-10 | 2014-06-18 | 哈尔滨网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方螺旋内开方形槽的超宽带天线 |
CN109802241A (zh) * | 2019-02-25 | 2019-05-2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超材料单元、电磁聚焦放大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160591A (zh) * | 2019-05-17 | 2019-08-23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分布式管道流量监测装置及方法 |
CN111478050A (zh) * | 2020-04-16 | 2020-07-3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一种柔性电磁散射调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CN112630869A (zh) * | 2020-12-30 | 2021-04-0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 基于衍射手性超材料的偏振器件及制备方法和光电子器件 |
CN112733397A (zh) * | 2020-12-28 | 2021-04-30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针对三种方形螺旋结构电磁超材料单元的设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12973B2 (en) * | 2011-05-04 | 2014-12-16 |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 Anisotropic metamaterial gain-enhancing lens for antenna applications |
CN103296476B (zh) * | 2012-02-29 | 2017-02-01 |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 一种多波束透镜天线 |
JP6252605B2 (ja) * | 2014-01-31 | 2017-12-27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9728656B (zh) * | 2019-03-05 | 2021-01-29 | 东南大学 | 一种基于电磁超材料的无线电能传输谐振器结构 |
CN112688046B (zh) * | 2020-12-04 | 2022-03-29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近场聚焦全息阵列天线及调控方法 |
-
2021
- 2021-05-28 CN CN202110591414.6A patent/CN1133945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62829A1 (fr) * | 2006-11-21 | 2008-05-29 | Smart Co., Ltd. | Système d'imagerie multiplan à détecteur et marqueur |
TW200928445A (en) * | 2007-12-18 | 2009-07-01 | Univ Nat Chunghsing | Liquid crystal lens with multiple modes |
CN102123657A (zh) * | 2008-09-02 | 2011-07-13 | 克里斯琴.M.帕特利兹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生物微机电系统传感器、设备及其方法 |
CN103872439A (zh) * | 2012-12-10 | 2014-06-18 | 哈尔滨网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方螺旋内开方形槽的超宽带天线 |
CN103762403A (zh) * | 2013-12-31 | 2014-04-30 | 电子科技大学 | 三通带滤波器 |
CN109802241A (zh) * | 2019-02-25 | 2019-05-2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超材料单元、电磁聚焦放大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160591A (zh) * | 2019-05-17 | 2019-08-23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分布式管道流量监测装置及方法 |
CN111478050A (zh) * | 2020-04-16 | 2020-07-3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一种柔性电磁散射调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CN112733397A (zh) * | 2020-12-28 | 2021-04-30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针对三种方形螺旋结构电磁超材料单元的设计方法 |
CN112630869A (zh) * | 2020-12-30 | 2021-04-0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 基于衍射手性超材料的偏振器件及制备方法和光电子器件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Free-Space Focusing at C-Band Using a Flat Fully;Sanghamitro Das 等;《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150827;第63卷(第11期);第4702-4714页 * |
吕玥珑,孟繁义 等.一种具有电磁双谐振结构的零折射超常媒质天线透镜.《201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2013,全文. * |
基于超材料透镜的宽带电磁波聚束研究;刘骁;《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20210415;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94566A (zh) | 2021-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75210B1 (en) | Variable height radiating aperture | |
JP2012504368A (ja) | 多層メタマテリアルアイソレータ | |
US9742074B2 (en) | Cassegrain-type metamaterial antenna | |
WO2005071789A1 (en) | Compact multi-tiered plate antenna arrays | |
CN111490342B (zh) | 一种基于Vivaldi天线形式的超宽带双极化透镜天线 | |
CN113851833B (zh) | 基于方向图可重构子阵技术的栅瓣抑制宽角扫描相控阵 | |
CN112864636A (zh) | 超宽带金属Vivaldi双极化天线 | |
CN107834210B (zh) | 天线安装结构件及其引向器 | |
CN116111359A (zh) | 基于三维频率选择结构的双频低雷达散射截面反射阵天线 | |
CN113394566B (zh) | 一种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及其移相量设计方法 | |
JP2007060082A (ja) | 多周波共用アンテナ | |
KR20030007949A (ko) | 2층 광대역 지그재그선 편파기 | |
Spence et al. |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ultrawideband, wide scan, monolithic Vivaldi arrays | |
CN114156665B (zh) | 一种基于介质结构的宽带圆极化透射阵天线 | |
CN113394565B (zh) | 一种具有近场汇聚功能的全金属超材料透镜及其单元排布设计方法 | |
EP1886384B1 (en) | Disk monopole antenna | |
CN113314856B (zh) | 一种双频微带平面反射阵列天线 | |
CN110931983B (zh) | 一种用于平面双极化毫米波宽带频率选择表面 | |
TWI738119B (zh) | 天線模組 | |
CN109216933B (zh) | 轴向压缩二维平面透镜天线 | |
CN113964489A (zh) | 基于弯折形缝隙的宽角扫描相控阵天线 | |
KR102671046B1 (ko) | 능동형 호이겐스 메타표면 유닛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호이겐스 메타표면 어레이 | |
CN214254744U (zh) | 一种宽带微带平面反射单元及阵列天线 | |
CN221727427U (zh) | 一种超低剖面折叠透射阵列天线 | |
CN112952390B (zh) | 一种基于抛物面的衬底互换多波束缝隙天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