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1950A - 一种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1950A
CN113391950A CN202110550283.7A CN202110550283A CN113391950A CN 113391950 A CN113391950 A CN 113391950A CN 202110550283 A CN202110550283 A CN 202110550283A CN 113391950 A CN113391950 A CN 113391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up
data
control unit
local
abno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02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91950B (zh
Inventor
庞力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i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Fei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Fei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Fei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502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19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1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1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1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1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4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for networked environ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06Identifi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与系统,包括:步骤S1,在第一服务器内设置一个本地端和三个备份端,本地端与备份端实时连接以使备份端能够及时备份本地端的数据;步骤S2,将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进行备份的数据传输至第一判断单元进行数据异常判断;步骤S3,将所述第一备份单元判定异常的数据截取T1‑△t时间段,截取完成时,启动第二判断单元对T1‑△t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异常判断;步骤S4,同时获取数据流量并对获得的数据流量进行处理,处理完成时,控制单元根据处理结果判定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通过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中的虚拟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业务发展,大数据业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基础设施化,其大数据业务在金融、物流和/或日常生活等国计民生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位置,服务的稳定性、数据的质量和核心数据应用的产出时效,任何异常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为了在故障发生时,保障大数据业务的可用性,需要提供大数据容灾的解决方案。同时,大数据业务的主要特性是“大”,对于计算、存储的资源消耗比较多,对大数据容灾时带来的成本开销往往比较高且数据异常判断出错率较高。
目前,已经有一些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与系统,但普遍不能对特定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多次不同特征判断来提高数据异常判断准确率。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与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特定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多次不同特征判断以致数据异常判断准确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与系统,包括:
步骤S1,在第一服务器内设置一个本地端和三个备份端,本地端与备份端实时连接以使备份端能够及时备份本地端的数据,备份端包括第一备份端、第二备份端和第三备份端,第一备份端的备份时间>第二备份端的备份时间>第三备份端的备份时间;
步骤S2,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控制单元将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进行备份的数据传输至第一判断单元进行数据异常判断,若数据正常,控制单元启动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若数据异常,控制单元启动第二判断单元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再次判定;
步骤S3,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备份单元判定异常的数据截取T1-△t时间段,截取完成时,控制单元启动第二判断单元对T1-△t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异常判断,若数据正常,控制单元启动第一备份端对进行备份,若数据异常,控制单元启动第三判断单元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最终判定;
步骤S4,所述控制单元同时获取所述本地端、所述第一备份端、所述第二备份端和所述第三备份端的数据流量并对获得的数据流量进行处理,处理完成时,控制单元根据处理结果判定数据是否异常,若数据正常,控制单元启动第一备份端对数据进行备份,若数据异常,控制单元关闭本地端并启动第一备份端暂代本地端运行;
所述步骤S2-S4中,所述控制单元将T1时间段内的数据的实际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内从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字节量差值P与标准字节量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字节量调节量,将调节后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二次次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是否异常,将T1-△t时间段的实际文件量E与标准文件量进行比较以三次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本地端数据流量G0与备份端数据流量进行比较以最终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S4中,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本地端在T1时间段内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的字节量并将其设置为实际字节量Q,获取完成时,控制单元将实际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是否异常,控制单元判定数据异常时计算字节量差值P;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内设置有标准字节量,包括第一标准字节量Q1和第二标准字节量Q2,其中,Q1<Q2;
若Q<Q1,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
若Q1≤Q≤Q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正常;
若Q>Q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时,控制单元计算字节量差值P,计算完成时,控制单元将字节量差值P与标准字节量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字节量调节量,控制单元选用qi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时,控制单元计算调节后字节量Q’,若Q<Q1,设定Q’=Q+qi,若Q>Q2,设定Q’=Q-qi,设定i=1,2,3,4;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设置有标准字节量差值和字节量调节量;所述标准字节量差值包括第一标准字节量差值P1,第二标准字节量差值P2和第三标准字节量差值P3,其中,P1<P2<P3;所述字节量调节量包括字节量第一调节量q1,字节量第二调节量q2,字节量第三调节量q3和字节量第四调节量q4,其中,q1<q2<q3<q4;
若P<P1,所述控制单元选用q1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
若P1≤P≤P2,所述控制单元选用q2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
若P2≤P≤P3,所述控制单元选用q3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
若P≥P3,所述控制单元选用q4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时,控制单元计算字节量差值P,其计算公式如下:
P=Q1-Q,或,P=Q-Q2;
式中,Q表示实际字节量,Q1表示第一标准字节量,Q2表示第二标准字节量,当Q<Q1时,P=Q1-Q,当Q>Q2时,P=Q-Q2。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将调节后字节量Q’计算完成时,控制单元启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将调节后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再次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是否异常,控制单元判断异常时启动第二判断单元;
若Q1≤Q'≤Q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正常;
若Q'<Q1或Q'>Q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并启动第二判断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并启动第二判断单元时,控制单元截取T1-△t时间段的数据,截取完成时,控制单元获取T1-△t时间段的数据的文件量并将其设置为实际文件量E,设置完成时,控制单元将实际文件量E与标准文件量进行比较以再次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控制单元判定数据异常时获取所述本地端、所述第一备份端、所述第二备份端和所述第三备份端的数据流量;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设置有标准文件量,包括第一标准文件量E1和第二标准文件量E2,其中,E1<E2;
若E<E1,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
若E1≤E≤E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正常;
若E>E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判定数据异常并获取所述本地端、所述第一备份端、所述第二备份端和所述第三备份端的数据流量时,控制单元将获取的本地端的数据流量设置为G0,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流量设置为G1,第二备份端的数据流量设置为G2,第三备份端的数据流量设置为G3,设置完成时,控制单元将本地端数据流量G0与第i备份端的数据流量Gi之间进行比较以最终确定T1时间段内从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设定i=1,2,3,控制单元判定数据异常时关闭所述本地端并启动所述第一备份端暂代本地端运行;
若G0>Gi,设定i=1,2,3,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正常;
若G0<Gi,设定i=2,3,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
若G0<Gi,设定i=1,所述控制单元计算数据流量差值△G。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计算数据流量差值△G时,设定△G=G1-G0,计算完成时,控制单元将数据流量差值△G与预设数据流量差值△G0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段内从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控制单元判定数据异常时关闭所述本地端并启动所述第一备份端暂代本地端运行;
若△G≤△G0,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正常;
若△G>△G0,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
进一步地,包括:
第一服务器,用以运行和备份数据;
本地端,其与所述第一服务器连接,设置在第一服务器内,用以运行本地数据,其内设置有本地数据库和第一传输单元,本地数据库与第一传输单元连接,本地数据库用以储存传输至本地端进行备份的数据,第一传输单元用以将本地数据库的本地数据传输至备份端;
备份端,其与所述本地端连接,设置在第一服务器内,设置有第一备份端、第二备份端、第三备份端、第二传输单元和第三传输单元,第一备份端与第一传输单元连接以接收和备份第一传输单元传递过来的数据,第二备份端与第二传输单元连接以接收和备份第二传输单元传输过来的数据,第三备份端与第三传输单元连接以接收和备份第三传输单元传输过来的数据;
判断单元,其与所述备份端连接,设置在第一服务器内,设置有第一判断单元、第二判断单元和第三判断单元,第一判断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一备份端连接,用以筛选第一传输单元传输过来的数据,第二判断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二备份端连接,用以筛选第二传输单元传输过来的数据,第三判断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三备份端连接,用以筛选第三传输单元传输过来的数据;
控制单元,其分别与所述本地端、所述备份端和所述判断单元连接,用以控制数据异常判断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将特定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多次不同特征判定以确定该时间段数据是否异常,将实际字节量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内从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字节量差值与标准字节量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字节量调节量,将调节后字节量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二次次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是否异常,将T1-△t时间段的实际文件量E与标准文件量进行比较以三次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本地端数据流量与备份端数据流量进行比较以最终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T1时间段内的数据的实际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内从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字节量差值P与标准字节量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字节量调节量,将调节后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二次次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是否异常,将T1-△t时间段的实际文件量E与标准文件量进行比较以三次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本地端数据流量G0与备份端数据流量进行比较以最终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实际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字节量差值P与标准字节量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字节量调节量,从而能够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进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调节后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再次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通过二次比较字节量提高比较结果的准确率,进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实际文件量E与标准文件量进行比较以再次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本地端数据流量与备份端数据流量进行比较以最终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数据流量差值△G与预设数据流量差值△G0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段内从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设置判断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判断单元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筛选和判定,在判定过程中,将实际字节量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内从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字节量差值与标准字节量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字节量调节量,将调节后字节量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二次次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是否异常,将T1-△t时间段的实际文件量E与标准文件量进行比较以三次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本地端数据流量与备份端数据流量进行比较以最终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第一服务器;2、本地端;21、本地数据库;22、第一传输单元;23、本地获取单元;31、第一判断单元;32、第一备份端;33、第一获取单元;41、第二传输单元;42、第二判断单元;43、第二备份端;44、第二获取单元;51、第三传输单元;52、第三判断单元;53、第三备份端;54、第三获取单元;6、控制单元;7、第二服务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的系统,包括:
第一服务器1,用以运行和备份数据;
本地端2,其与所述第一服务器1连接,设置在第一服务器1内,用以运行本地数据,其内设置有本地数据库21和第一传输单元22,本地数据库21与第一传输单元22连接,本地数据库21用以储存传输至本地端2进行备份的数据,第一传输单元22用以将本地数据库21的本地数据传输至备份端;
备份端,其与所述本地端2连接,设置在第一服务器1内,设置有第一备份端32、第二备份端43、第三备份端53、第二传输单元41和第三传输单元51,第一备份端32与第一传输单元22连接以接收和备份第一传输单元22传递过来的数据,第二备份端43与第二传输单元41连接以接收和备份第二传输单元41传输过来的数据,第三备份端53与第三传输单元51连接以接收和备份第三传输单元51传输过来的数据;
判断单元,其与所述备份端连接,设置在第一服务器1内,设置有第一判断单元31、第二判断单元42和第三判断单元52,第一判断单元31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单元22和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连接,用以筛选第一传输单元22传输过来的数据,第二判断单元42分别与所述第二传输单元41和所述第二备份端43连接,用以筛选第二传输单元41传输过来的数据,第三判断单元52分别与所述第三传输单元51和所述第三备份端53连接,用以筛选第三传输单元51传输过来的数据;
控制单元6,其分别与所述本地端2、所述备份端和所述判断单元连接,用以控制数据异常判断过程。
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获取单元,其分别与所述本地端2和所述备份端连接,设置在第一服务器1内,设置有本地获取单元23、第一获取单元33、第二获取单元44和第三获取单元54,本地获取单元23与本地端2连接以获取本地端2的数据流量,第一获取单元33与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连接以获取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流量,第二获取单元44与所述第二备份端43连接以获取第二备份端43的数据流量,第三获取单元54与所述第三备份端53连接以获取第三备份端53的数据流量。
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服务器7,其与所述第一服务器1连接,用以在第一服务器1瘫痪时启用,其内备份有第一服务器1的数据。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设置判断单元和控制单元6,控制单元6通过判断单元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筛选和判定,在判定过程中,将实际字节量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内从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字节量差值与标准字节量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字节量调节量,将调节后字节量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二次次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是否异常,将T1-△t时间段的实际文件量E与标准文件量进行比较以三次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本地端2数据流量与备份端数据流量进行比较以最终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结合图1所示,基于上述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的系统,本实施例的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包括:
步骤S1,在第一服务器1内设置一个本地端2和三个备份端,本地端2与备份端实时连接以使备份端能够及时备份本地端2的数据,备份端包括第一备份端32、第二备份端43和第三备份端53,第一备份端32的备份时间>第二备份端43的备份时间>第三备份端53的备份时间;
步骤S2,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控制单元6将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进行备份的数据传输至第一判断单元31进行数据异常判断,若数据正常,控制单元6启动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若数据异常,控制单元6启动第二判断单元42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再次判定;
步骤S3,所述控制单元6将所述第一备份单元判定异常的数据截取T1-△t时间段,截取完成时,控制单元6启动第二判断单元42对T1-△t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异常判断,若数据正常,控制单元6启动第一备份端32对进行备份,若数据异常,控制单元6启动第三判断单元52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最终判定;
步骤S4,所述控制单元6同时获取所述本地端2、所述第一备份端32、所述第二备份端43和所述第三备份端53的数据流量并对获得的数据流量进行处理,处理完成时,控制单元6根据处理结果判定数据是否异常,若数据正常,控制单元6启动第一备份端32对数据进行备份,若数据异常,控制单元6关闭本地端2并启动第一备份端32暂代本地端2运行;
所述步骤S2-S4中,所述控制单元6将T1时间段内的数据的实际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内从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字节量差值P与标准字节量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字节量调节量,将调节后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二次次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是否异常,将T1-△t时间段的实际文件量E与标准文件量进行比较以三次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本地端2数据流量G0与备份端数据流量进行比较以最终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
本实施例中,第一判断单元31与第二判断单元42判断的数据相差△t时间是因为第一备份端32与第二备份端43的数据备份相差△t时间。经过多次判定之后本地端2仍异常,则关闭本地端2启动第一备份端32暂代本地端2运行,并对本地端2进行修复,当本地端2修复完成时,将第一备份端32暂代期间的正常数据传输至本地端2以使本地端2恢复正常运行,第一备份端32恢复至容灾保护备份数据。将本地端2数据流量G0与备份端中的备份端为第一备份端32、第二备份端43和第三备份端53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控制单元6内设置有PLC控制板。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将T1时间段内的数据的实际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内从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字节量差值P与标准字节量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字节量调节量,将调节后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二次次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是否异常,将T1-△t时间段的实际文件量E与标准文件量进行比较以三次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本地端2数据流量G0与备份端数据流量进行比较以最终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具体而言,所述步骤S2-S4中,所述控制单元6获取所述本地端2在T1时间段内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的字节量并将其设置为实际字节量Q,获取完成时,控制单元6将实际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是否异常,控制单元6判定数据异常时计算字节量差值P;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6内设置有标准字节量,包括第一标准字节量Q1和第二标准字节量Q2,其中,Q1<Q2;
若Q<Q1,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异常;
若Q1≤Q≤Q2,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正常;
若Q>Q2,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异常。
本实施例中,字节量过小,可能会出现网络中断数据传输异常等情况,字节量过大,可能会出现病毒入侵本地端2以致本地端2数据除了自己数据外还兼有入侵的病毒数据,故依靠字节量在预设的适宜范围内才能显示本地端2数据正常。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将实际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具体而言,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异常时,控制单元6计算字节量差值P,计算完成时,控制单元6将字节量差值P与标准字节量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字节量调节量,控制单元6选用qi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时,控制单元6计算调节后字节量Q’,若Q<Q1,设定Q’=Q+qi,若Q>Q2,设定Q’=Q-qi,设定i=1,2,3,4;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6还设置有标准字节量差值和字节量调节量;所述标准字节量差值包括第一标准字节量差值P1,第二标准字节量差值P2和第三标准字节量差值P3,其中,P1<P2<P3;所述字节量调节量包括字节量第一调节量q1,字节量第二调节量q2,字节量第三调节量q3和字节量第四调节量q4,其中,q1<q2<q3<q4;
若P<P1,所述控制单元6选用q1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
若P1≤P≤P2,所述控制单元6选用q2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
若P2≤P≤P3,所述控制单元6选用q3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
若P≥P3,所述控制单元6选用q4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将字节量差值P与标准字节量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字节量调节量,从而能够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进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具体而言,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异常时,控制单元6计算字节量差值P,其计算公式如下:
P=Q1-Q,或,P=Q-Q2;
式中,Q表示实际字节量,Q1表示第一标准字节量,Q2表示第二标准字节量,当Q<Q1时,P=Q1-Q,当Q>Q2时,P=Q-Q2。
具体而言,所述控制单元6将调节后字节量Q’计算完成时,控制单元6启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31将调节后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再次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是否异常,控制单元6判断异常时启动第二判断单元42;
若Q1≤Q'≤Q2,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正常;
若Q'<Q1或Q'>Q2,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异常并启动第二判断单元42。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将调节后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再次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通过二次比较字节量提高比较结果的准确率,进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具体而言,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异常并启动第二判断单元42时,控制单元6截取T1-△t时间段的数据,截取完成时,控制单元6获取T1-△t时间段的数据的文件量并将其设置为实际文件量E,设置完成时,控制单元6将实际文件量E与标准文件量进行比较以再次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控制单元6判定数据异常时获取所述本地端2、所述第一备份端32、所述第二备份端43和所述第三备份端53的数据流量;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6还设置有标准文件量,包括第一标准文件量E1和第二标准文件量E2,其中,E1<E2;
若E<E1,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异常;
若E1≤E≤E2,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正常;
若E>E2,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异常。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6截取T1-△t时间段的数据的截取方式为随机截取,因此T1-△t时间段的数据的异常判断与T1时间段的异常判断一致。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将实际文件量E与标准文件量进行比较以再次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具体而言,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数据异常并获取所述本地端2、所述第一备份端32、所述第二备份端43和所述第三备份端53的数据流量时,控制单元6将获取的本地端2的数据流量设置为G0,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流量设置为G1,第二备份端43的数据流量设置为G2,第三备份端53的数据流量设置为G3,设置完成时,控制单元6将本地端2数据流量G0与第i备份端的数据流量Gi之间进行比较以最终确定T1时间段内从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设定i=1,2,3,控制单元6判定数据异常时关闭所述本地端2并启动所述第一备份端32暂代本地端2运行;
若G0>Gi,设定i=1,2,3,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正常;
若G0<Gi,设定i=2,3,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异常;
若G0<Gi,设定i=1,所述控制单元6计算数据流量差值△G。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将本地端2数据流量与备份端数据流量进行比较以最终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具体而言,所述控制单元6计算数据流量差值△G时,设定△G=G1-G0,计算完成时,控制单元6将数据流量差值△G与预设数据流量差值△G0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段内从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控制单元6判定数据异常时关闭所述本地端2并启动所述第一备份端32暂代本地端2运行;
若△G≤△G0,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正常;
若△G>△G0,所述控制单元6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2传输至第一备份端32的数据异常。
具体而言,本发明通过将数据流量差值△G与预设数据流量差值△G0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段内从所述本地端2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32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字节量、文件量和数据流量等特征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判断,不同特征的多次判断,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异常判断的准确率,有效避免了数据异常判断错误导致的数据损毁和资源浪费。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在第一服务器内设置一个本地端和三个备份端,本地端与备份端实时连接以使备份端能够及时备份本地端的数据,备份端包括第一备份端、第二备份端和第三备份端,第一备份端的备份时间>第二备份端的备份时间>第三备份端的备份时间;
步骤S2,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控制单元将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进行备份的数据传输至第一判断单元进行数据异常判断,若数据正常,控制单元启动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若数据异常,控制单元启动第二判断单元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再次判定;
步骤S3,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备份单元判定异常的数据截取T1-△t时间段,截取完成时,控制单元启动第二判断单元对T1-△t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异常判断,若数据正常,控制单元启动第一备份端对进行备份,若数据异常,控制单元启动第三判断单元对数据是否异常进行最终判定;
步骤S4,所述控制单元同时获取所述本地端、所述第一备份端、所述第二备份端和所述第三备份端的数据流量并对获得的数据流量进行处理,处理完成时,控制单元根据处理结果判定数据是否异常,若数据正常,控制单元启动第一备份端对数据进行备份,若数据异常,控制单元关闭本地端并启动第一备份端暂代本地端运行;
所述步骤S2-S4中,所述控制单元将T1时间段内的数据的实际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内从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字节量差值P与标准字节量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字节量调节量,将调节后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二次次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是否异常,将T1-△t时间段的实际文件量E与标准文件量进行比较以三次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将本地端数据流量G0与备份端数据流量进行比较以最终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S4中,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本地端在T1时间段内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的字节量并将其设置为实际字节量Q,获取完成时,控制单元将实际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是否异常,控制单元判定数据异常时计算字节量差值P;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内设置有标准字节量,包括第一标准字节量Q1和第二标准字节量Q2,其中,Q1<Q2;
若Q<Q1,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
若Q1≤Q≤Q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正常;
若Q>Q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时,控制单元计算字节量差值P,计算完成时,控制单元将字节量差值P与标准字节量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字节量调节量,控制单元选用qi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时,控制单元计算调节后字节量Q’,若Q<Q1,设定Q’=Q+qi,若Q>Q2,设定Q’=Q-qi,设定i=1,2,3,4;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设置有标准字节量差值和字节量调节量;所述标准字节量差值包括第一标准字节量差值P1,第二标准字节量差值P2和第三标准字节量差值P3,其中,P1<P2<P3;所述字节量调节量包括字节量第一调节量q1,字节量第二调节量q2,字节量第三调节量q3和字节量第四调节量q4,其中,q1<q2<q3<q4;
若P<P1,所述控制单元选用q1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
若P1≤P≤P2,所述控制单元选用q2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
若P2≤P≤P3,所述控制单元选用q3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
若P≥P3,所述控制单元选用q4对实际字节量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时,控制单元计算字节量差值P,其计算公式如下:
P=Q1-Q,或,P=Q-Q2;
式中,Q表示实际字节量,Q1表示第一标准字节量,Q2表示第二标准字节量,当Q<Q1时,P=Q1-Q,当Q>Q2时,P=Q-Q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将调节后字节量Q’计算完成时,控制单元启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将调节后字节量Q’与标准字节量进行比较以再次确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是否异常,控制单元判断异常时启动第二判断单元;
若Q1≤Q'≤Q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正常;
若Q'<Q1或Q'>Q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并启动第二判断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并启动第二判断单元时,控制单元截取T1-△t时间段的数据,截取完成时,控制单元获取T1-△t时间段的数据的文件量并将其设置为实际文件量E,设置完成时,控制单元将实际文件量E与标准文件量进行比较以再次确定T1时间段内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控制单元判定数据异常时获取所述本地端、所述第一备份端、所述第二备份端和所述第三备份端的数据流量;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设置有标准文件量,包括第一标准文件量E1和第二标准文件量E2,其中,E1<E2;
若E<E1,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
若E1≤E≤E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正常;
若E>E2,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判定数据异常并获取所述本地端、所述第一备份端、所述第二备份端和所述第三备份端的数据流量时,控制单元将获取的本地端的数据流量设置为G0,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流量设置为G1,第二备份端的数据流量设置为G2,第三备份端的数据流量设置为G3,设置完成时,控制单元将本地端数据流量G0与第i备份端的数据流量Gi之间进行比较以最终确定T1时间段内从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设定i=1,2,3,控制单元判定数据异常时关闭所述本地端并启动所述第一备份端暂代本地端运行;
若G0>Gi,设定i=1,2,3,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正常;
若G0<Gi,设定i=2,3,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
若G0<Gi,设定i=1,所述控制单元计算数据流量差值△G。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计算数据流量差值△G时,设定△G=G1-G0,计算完成时,控制单元将数据流量差值△G与预设数据流量差值△G0进行比较以确定T1时间段内从所述本地端传输至所述第一备份端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是否异常,控制单元判定数据异常时关闭所述本地端并启动所述第一备份端暂代本地端运行;
若△G≤△G0,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正常;
若△G>△G0,所述控制单元判定T1时间段内从本地端传输至第一备份端的数据异常。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服务器,用以运行和备份数据;
本地端,其与所述第一服务器连接,设置在第一服务器内,用以运行本地数据,其内设置有本地数据库和第一传输单元,本地数据库与第一传输单元连接,本地数据库用以储存传输至本地端进行备份的数据,第一传输单元用以将本地数据库的本地数据传输至备份端;
备份端,其与所述本地端连接,设置在第一服务器内,设置有第一备份端、第二备份端、第三备份端、第二传输单元和第三传输单元,第一备份端与第一传输单元连接以接收和备份第一传输单元传递过来的数据,第二备份端与第二传输单元连接以接收和备份第二传输单元传输过来的数据,第三备份端与第三传输单元连接以接收和备份第三传输单元传输过来的数据;
判断单元,其与所述备份端连接,设置在第一服务器内,设置有第一判断单元、第二判断单元和第三判断单元,第一判断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一备份端连接,用以筛选第一传输单元传输过来的数据,第二判断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二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二备份端连接,用以筛选第二传输单元传输过来的数据,第三判断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三备份端连接,用以筛选第三传输单元传输过来的数据;
控制单元,其分别与所述本地端、所述备份端和所述判断单元连接,用以控制数据异常判断过程。
CN202110550283.7A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与系统 Active CN1133919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0283.7A CN113391950B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0283.7A CN113391950B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1950A true CN113391950A (zh) 2021-09-14
CN113391950B CN113391950B (zh) 2022-03-08

Family

ID=77618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0283.7A Active CN113391950B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195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0316A (zh) * 2022-07-06 2022-09-20 广西飞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跨存储平台双活容灾保护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7269A (zh) * 2013-12-05 2014-03-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容灾接管方法及容灾接管系统
US20190220369A1 (en) * 2018-01-18 2019-07-18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ata backup
CN111177122A (zh) * 2019-12-29 2020-05-1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72107A (zh) * 2020-09-29 2021-01-26 南京信同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容灾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7269A (zh) * 2013-12-05 2014-03-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容灾接管方法及容灾接管系统
US20190220369A1 (en) * 2018-01-18 2019-07-18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ata backup
CN111177122A (zh) * 2019-12-29 2020-05-1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库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72107A (zh) * 2020-09-29 2021-01-26 南京信同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容灾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兰文刚: "移动通信网 HLR 网元故障分析与容灾方案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 *
徐凌翔: "基于数据流异常检测的嵌入式软件容错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论文》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0316A (zh) * 2022-07-06 2022-09-20 广西飞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化技术的跨存储平台双活容灾保护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1950B (zh) 202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91950B (zh) 一种高效容灾保护的方法与系统
CA2734616A1 (en) Method and systems for synchronization of process control servers
CN103580902A (zh) 一种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动态容灾方法
CN111294845B (zh) 节点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44739A (zh) 一种数字化智慧电网区域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3957251A (zh) 一种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方法及系统
CN110380982B (zh)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049886A (zh) 多区域sdn控制器数据同步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3914354A (zh) 数据库故障修复的方法和系统
CN113129472B (zh) 工况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2833107A (zh) 安全准入方法及系统
CN112712606A (zh) 一种基于运维服务的自动巡检管理的方法与系统
CN104794012A (zh) 基于容灾的切换技术
Santos et al. Flexible redundancy generation for virtual network embedding with an application to smart grids
CN115115419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5758373B (zh) 一种用于云治理的多云服务器统一纳管的方法
CN110794791B (zh) 卷烟厂制造执行系统与制丝集控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KR101394475B1 (ko) 데이터베이스 복구 속도 조절 방법 및 장치
CN112887432A (zh) 分布式系统重建运维方法、运维节点及系统
CN112380054A (zh) 基于灾备实时挂载的方法
CN112818295A (zh) 业务数据的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81775A (zh) 分散式数据传输容错系统及其动态资源调整方法
CN115442232A (zh) 一种cdn分布式管理平台接口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7749819B (zh) 一种面向云服务的容灾数据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17389692B (zh) 虚拟机容灾保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30025, Shop 215, 2nd Floor, Building 13, Ronghe and Yuelanshan, No. 5 Changhong Road, Qingxiu District,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Fei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30022 shop 215, floor 2, building 13, Ronghe yuelanshan, No. 5, Changhong Road, Qingxiu District,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Guangxi fei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