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1414A - 发光寻迹跳纤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光寻迹跳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1414A
CN113391414A CN202110776178.5A CN202110776178A CN113391414A CN 113391414 A CN113391414 A CN 113391414A CN 202110776178 A CN202110776178 A CN 202110776178A CN 113391414 A CN113391414 A CN 113391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electrodes
light
j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761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立
魏肖明
张志钦
王九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761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14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1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14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05B33/06Electrode terminal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发光寻迹跳纤系统,所述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包括发光寻迹跳纤和交流供电装置,所述发光寻迹跳纤包括跳纤纤芯、至少一根电致发光线、第一接头组件以及第二接头组件;所述电致发光线设置在所述跳纤纤芯外侧;所述交流供电装置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电连接,以提供交流电信号;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跳纤纤芯上,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分别与所述电致发光线电连接,以在所述交流电信号的作用下激励所述电致发光线发光。电致发光线在交流供电装置提供的交流电信号的作用下激励发光,从而可以便于迅速查找跳纤的走向踪迹。

Description

发光寻迹跳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跳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寻迹跳纤系统。
背景技术
对现有各类通信中心、数据中心等设备机房内使用的常用跳纤而言,绝大多数只具备设备互联数据传输的功能,自身不具备连接关系指示,展放路径显示的能力。
常用跳纤指的是:
1.对于实际机房环境中跳纤连接的设备和配线系统而言,机柜内跳纤通常使用人工标打标签的方式进行维护管理。柜内跳纤整理一般比较整齐,但是跳纤展放至防静电地板下或者布线桥架上时通常需要对路径相邻的跳纤进行绑扎叠压,不再对路径上的跳纤进行单独标打标记。
2.对于机房内各类跳纤展放至防静电地板下或者布线桥架上的情况而言,如果需要针对绑扎状态的某一特定线进行操作,目前几乎完全依赖于人工从头至尾的摸排,无法快速准确定位到指定跳纤。而且这种依赖人工传统的维护一旦遇到大量的线缆交错叠压,跳纤寻迹将变得十分困难。
3.对各类跳纤的标签而言,管理仍然完全依赖于人工。当机房设备跳纤展放数量增多,捆绑叠压现象严重后,过渡依赖人员的问题随之凸显。具体表现为:一是如果标签标示不准确,依赖人工很难发现、更正;二是当需要复核标签标示是否准确时,只能依赖人工从复杂的布线环境中由跳纤的一端查找至另一端,而这一过程通常很难完成。
4.目前市面可见的智能配线技术,智能标签技术的关注点都在跳纤的标签管理上。实际中运行维护人员更关心的不仅仅是端点的去向,多数情况跳纤的走向踪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虽然可以实现标签的智能化管理,但是跳纤踪迹查找仍然依赖人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发光寻迹跳纤系统。
本公开提供一种发光寻迹跳纤系统,所述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包括发光寻迹跳纤和交流供电装置,所述发光寻迹跳纤包括跳纤纤芯、至少一根电致发光线、第一接头组件以及第二接头组件;
所述电致发光线与所述跳纤纤芯一体成型,且所述电致发光线粘接在所述跳纤纤芯外侧;
所述交流供电装置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电连接,以提供交流电信号;
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跳纤纤芯上,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分别与所述电致发光线电连接,以在所述交流电信号的作用下激励所述电致发光线发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组件设置在距离所述跳纤纤芯沿其长度方向第一端的第一预设距离处,所述第二接头组件设置在距离所述跳纤纤芯沿其长度方向第二端的第二预设距离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距离范围为10cm~20cm,和/或,
所述第二预设距离范围为10cm~20c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主体、以及分设在所述第一接头主体相对两个表面上的两个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接头主体穿设在所述跳纤纤芯上;
所述两个第一电极分别与所述电致发光线的两极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第二接头主体、以及分设在所述第一接头主体相对两个表面上的两个第二电极;
所述第二接头主体穿设在所述跳纤纤芯上;
所述两个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电致发光线的两极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头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一保护盖,所述第二接头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二保护盖;
所述两个第一保护盖分别盖设在所述两个第一电极上;
所述两个第二保护盖分别盖设在所述两个第二电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交流供电装置包括直流取电接口、变压驱动器以及送电电夹;
所述直流取电接口用于与直流电源输出口电连接,所述直流取电接口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驱动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送电电夹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驱动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送电电夹的第二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送电电夹包括第一夹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可转动相连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绝缘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一端均分别与所述变压驱动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两个第二电极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端分别选择性地与所述两个第一电极或所述两个第二电极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送电电夹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压缩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致发光线与所述跳纤纤芯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致发光线粘接在所述跳纤纤芯外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寻迹跳纤还包括透光保护层,所述透光保护层套设在所述跳纤纤芯外侧,所述电致发光线夹设在所述透光保护层和所述跳纤纤芯之间。
本公开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在跳纤纤芯外侧设置有电致发光线,电致发光线在交流供电装置提供的交流电信号的作用下激励发光,从而可以便于迅速查找跳纤的走向踪迹。同时,本公开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还具有以下优点:
(1)在通信行业的各类通信站点,互联网行业内的各类数据中心、数控机房。跳纤连接关系、展放路径等踪迹的核实变得快速简单。此外,使用发光寻迹跳纤,跳纤连接关系的标记不再完全依赖于外部标签,甚至跳纤标签缺失时也可以快速找到跳纤的踪迹路径。
(2)使用发光寻迹跳纤,从通信站点、数据中心等专业机房内的防静电地板下或者布线桥架上复杂的布线环境中,可以快速精准找寻到某一指定跳纤的踪迹路径。
(3)使用发光寻迹跳纤,可以快速准确的复核标签标识记录的跳纤端点、连接关系等信息内容的正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寻迹跳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发光寻迹跳纤的截面图;
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交流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光寻迹跳纤系统100,所述发光寻迹跳纤系统100包括发光寻迹跳纤110和交流供电装置120,所述发光寻迹跳纤110包括跳纤纤芯111、至少一根电致发光线112、第一接头组件113以及第二接头组件114。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致发光线112设置在所述跳纤纤芯111外侧。例如,电致发光线112可以通过粘结方式设置在所述跳纤纤芯111外侧,或者,电致发光线112也可以通过卡接等方式设置在所述跳纤纤芯111外侧。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光寻迹跳纤110可以包括多根电致发光线112,该多根电致发光线112可以并排紧密设置在跳纤纤芯111外侧,或者,该多根电致发光线112也可以并排间隔设置在跳纤纤芯111外侧,再或者,该多根电致发光线112也可以螺旋缠绕在跳纤纤芯111外侧,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配合所设置的交流供电装置120,可以实现流动发光效果。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交流供电装置120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113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114电连接,以提供交流电信号。所述第一接头组件113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114均设置在所述跳纤纤芯111上,所述第一接头组件113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114分别与所述电致发光线112电连接,以在所述交流电信号的作用下激励所述电致发光线发光。所谓的选择性电连接是指,可以控制交流供电装置120仅与第一接头组件113电连接,交流电信号通过第一接头组件113传递至电致发光线112,激励电致发光线112发光,或者,也可以控制交流供电装置120仅与第二接头组件114电连接,交流电信号通过第二接头组件114传递至电致发光线112,激励电致发光线112发光。
本实施例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在跳纤纤芯外侧设置有电致发光线,电致发光线在交流供电装置提供的交流电信号的作用下激励发光,从而可以便于迅速查找跳纤的走向踪迹。同时,本实施例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还具有以下优点:
(1)在通信行业的各类通信站点,互联网行业内的各类数据中心、数控机房。跳纤连接关系、展放路径等踪迹的核实变得快速简单。此外,使用发光寻迹跳纤,跳纤连接关系的标记不再完全依赖于外部标签,甚至跳纤标签缺失时也可以快速找到跳纤的踪迹路径。
(2)使用发光寻迹跳纤,从通信站点、数据中心等专业机房内的防静电地板下或者布线桥架上复杂的布线环境中,可以快速精准找寻到某一指定跳纤的踪迹路径。
(3)使用发光寻迹跳纤,可以快速准确的复核标签标识记录的跳纤端点、连接关系等信息内容的正确性。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接头组件113设置在距离所述跳纤纤芯111沿其长度方向第一端的第一预设距离处,所述第二接头组件114设置在距离所述跳纤纤芯111沿其长度方向第二端的第二预设距离处。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距离范围为10cm~20cm,所述第二预设距离范围为10cm~20cm。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接头组件113包括第一接头主体113a以及两个第一电极113b。所述第一接头主体113a穿设在所述跳纤纤芯111上。所述两个第一电极113b分设在所述第一接头主体113a相对的两面上。所述两个第一电极113b分别与所述电致发光线112的两极112a、112b电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接头组件114包括第二接头主体114a、以及两个第二电极114b。所述第二接头主体114a穿设在所述跳纤纤芯111上。所述两个第二电极114b分设在所述第二接头主体114a相对的两面上。所述两个第二电极114b分别与所述电致发光线112的两极112a、112b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的具体材质并没有作出限定,优选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采用铜制电极片。
本实施例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均包括两个电极,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接头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电致发光线的两极,不需区分正负极,当交流供电装置接入铜制电极片时,发光寻迹跳纤即可以发出可见光,实现寻迹功能。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接头组件113还包括两个第一保护盖113c,所述第二接头组件114还包括两个第二保护盖114c。两个所述第一保护盖113c分别盖设在所述两个第一电极113b上。所述两个第二保护盖114c分别盖设在所述两个第二电极114b上。
本实施例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由于电致发光线接入电源后另一端接头组件会带相等的电压,因此,在接头组件上设计保护盖,当使用发光寻迹功能时可防止漏电。
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交流供电装置120包括直流取电接口121、变压驱动器122以及送电电夹123。所述直流取电接口121用于与直流电源输出口(图中并未示出)电连接,所述直流取电接口121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驱动器12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送电电夹123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驱动器12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送电电夹123的第二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113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114电连接。
具体地,直流取电接口121可以采用USB接口形式,可以连接现有充电宝、充电器等各类5V-12V直流固定电源,也可使用手机type-c口转接USB直接作为发光线电源。通过所设置的变压驱动器122,可以方便获得低压交流电源,变压驱动器122可以将常用的5V-12V直流电源转换成低压交流电。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所述送电电夹123包括第一夹持部123a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23a可转动相连的第二夹持部123b,所述第一夹持部123a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3b绝缘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夹持部123a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3b的第一端均分别与所述变压驱动器12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123a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3b的第二端分别选择性地与所述两个第一电极113b或所述两个第二电极114b电连接,也就是说,在寻迹使用时,所述第一夹持部123a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3b的第二端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电极113b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夹持部123a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3b的第二端也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二电极114b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在送电电夹不使用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绝缘间隔设置,不会发生短路;当送电电夹夹向电致发光线的第一接头组件或第二接头组件送电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会包覆对应的接头组件的电极,保证不会发生漏电,确保安全使用。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所述送电电夹123还包括弹性件123c,所述弹性件123c压缩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123a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3b之间,这样,在寻迹时,用户可以克服弹性件123c的弹性力使得第一夹持部123a和第二夹持部123b夹持住对应的电极,在不使用时,第一夹持部123a和第二夹持部123b可以在弹性件123c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
示例性的,所述电致发光线112与所述跳纤纤芯111一体成型。
具体地,电致发光线112与跳纤纤芯111可以采用一体化融合加工形式。加工时可采用电致发光线112与跳纤纤芯111比例为1:1,1:2,1:4......1:2N(N为自然数)的方式进行封装。这样无论是单芯还是多芯的跳纤均可以实现发光寻迹的功能。
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发光寻迹跳纤110还包括透光保护层115,所述透光保护层115套设在所述跳纤纤芯111外侧,所述电致发光线112夹设在所述透光保护层115和所述跳纤纤芯111之间。
本实施例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通过在跳纤纤芯外侧套设透光保护层,该透光保护层将跳纤纤芯和电致发光线包裹住,可以避免电致发光线从跳纤纤芯上脱落,提高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包括发光寻迹跳纤和交流供电装置,所述发光寻迹跳纤包括跳纤纤芯、至少一根电致发光线、第一接头组件以及第二接头组件;
所述电致发光线与所述跳纤纤芯一体成型,且所述电致发光线粘接在所述跳纤纤芯外侧;
所述交流供电装置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电连接,以提供交流电信号;
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均设置在所述跳纤纤芯上,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分别与所述电致发光线电连接,以在所述交流电信号的作用下激励所述电致发光线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设置在距离所述跳纤纤芯沿其长度方向第一端的第一预设距离处,所述第二接头组件设置在距离所述跳纤纤芯沿其长度方向第二端的第二预设距离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范围为10cm~20cm,和/或,
所述第二预设距离范围为10cm~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第一接头主体、以及分设在所述第一接头主体相对两个表面上的两个第一电极;
所述第一接头主体穿设在所述跳纤纤芯上;
所述两个第一电极分别与所述电致发光线的两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第二接头主体、以及分设在所述第一接头主体相对两个表面上的两个第二电极;
所述第二接头主体穿设在所述跳纤纤芯上;
所述两个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电致发光线的两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一保护盖,所述第二接头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二保护盖;
所述两个第一保护盖分别盖设在所述两个第一电极上;
所述两个第二保护盖分别盖设在所述两个第二电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供电装置包括直流取电接口、变压驱动器以及送电电夹;
所述直流取电接口用于与直流电源输出口电连接,所述直流取电接口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驱动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送电电夹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驱动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送电电夹的第二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头组件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电电夹包括第一夹持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可转动相连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绝缘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一端均分别与所述变压驱动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两个第二电极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端分别选择性地与所述两个第一电极或所述两个第二电极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电电夹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压缩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寻迹跳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寻迹跳纤还包括透光保护层,所述透光保护层套设在所述跳纤纤芯外侧,所述电致发光线夹设在所述透光保护层和所述跳纤纤芯之间。
CN202110776178.5A 2021-07-08 2021-07-08 发光寻迹跳纤系统 Pending CN1133914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6178.5A CN113391414A (zh) 2021-07-08 2021-07-08 发光寻迹跳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76178.5A CN113391414A (zh) 2021-07-08 2021-07-08 发光寻迹跳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1414A true CN113391414A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25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76178.5A Pending CN113391414A (zh) 2021-07-08 2021-07-08 发光寻迹跳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14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16586A (zh) * 2023-03-15 2023-06-23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一种采用跳变分析法对电力系统中功率跳变溯源的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350A (zh) * 2006-11-24 2008-05-28 帕特里斯·布律内 用于对缆线或管道进行全程可视化标示的标示装置
CN202167718U (zh) * 2011-08-16 2012-03-14 欧学军 充电指示连接线
US8322871B1 (en) * 2010-05-26 2012-12-04 Telect, Inc. Optical fiber tracing system
US20130037323A1 (en) * 2011-08-12 2013-02-14 Jaime Smith Electroluminescent systems
CN102956731A (zh) * 2011-08-23 2013-03-06 杜邦太阳能有限公司 太阳能接线盒
CN103096556A (zh) * 2013-01-28 2013-05-08 上海科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的通信指示连接线
CN204558658U (zh) * 2015-02-13 2015-08-12 深圳市华思旭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夹具、电瓶连接装置以及移动电源
CN208140983U (zh) * 2018-02-28 2018-11-23 武汉联特科技有限公司 可查找有源光缆模块的追踪装置及有源光缆
CN209104396U (zh) * 2018-12-06 2019-07-12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夹具
CN211830774U (zh) * 2020-04-14 2020-10-30 南京科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件故障快速确认的装置
CN212907207U (zh) * 2020-06-10 2021-04-06 黄石市长凯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电致发光电源线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350A (zh) * 2006-11-24 2008-05-28 帕特里斯·布律内 用于对缆线或管道进行全程可视化标示的标示装置
US8322871B1 (en) * 2010-05-26 2012-12-04 Telect, Inc. Optical fiber tracing system
US20130037323A1 (en) * 2011-08-12 2013-02-14 Jaime Smith Electroluminescent systems
CN202167718U (zh) * 2011-08-16 2012-03-14 欧学军 充电指示连接线
CN102956731A (zh) * 2011-08-23 2013-03-06 杜邦太阳能有限公司 太阳能接线盒
CN103096556A (zh) * 2013-01-28 2013-05-08 上海科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的通信指示连接线
CN204558658U (zh) * 2015-02-13 2015-08-12 深圳市华思旭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夹具、电瓶连接装置以及移动电源
CN208140983U (zh) * 2018-02-28 2018-11-23 武汉联特科技有限公司 可查找有源光缆模块的追踪装置及有源光缆
CN209104396U (zh) * 2018-12-06 2019-07-12 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夹具
CN211830774U (zh) * 2020-04-14 2020-10-30 南京科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件故障快速确认的装置
CN212907207U (zh) * 2020-06-10 2021-04-06 黄石市长凯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电致发光电源线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16586A (zh) * 2023-03-15 2023-06-23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一种采用跳变分析法对电力系统中功率跳变溯源的方法
CN116316586B (zh) * 2023-03-15 2023-10-10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一种采用跳变分析法对电力系统中功率跳变溯源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6231B1 (en) Electroluminescent patch cable
US6906505B2 (en) Device for visual identification of cables or conduits
US7748860B2 (en) Identification device for visually identifying cables or ducts over their entire length
CN204706735U (zh) 通信电缆用连接器和带连接器的通信电缆
CN113391414A (zh) 发光寻迹跳纤系统
CN201035186Y (zh) 具有配线编码识别功能的配线架
CN105706458A (zh) 包括可视标记设备的网络电缆和用于可视标记网络电缆的端部的设备
CN203826032U (zh) 可追踪线缆和线缆组件
CN215219269U (zh) 发光寻迹跳纤系统
CN102570193A (zh) 连接线
CN215599421U (zh) 发光寻迹跳纤
CN102288864A (zh) 数字校线仪及采用该数字校线仪实现校线的方法
KR101602621B1 (ko) 광섬유 케이블의 광선로 식별 케이블 기구
US20180348459A1 (en) Illuminated tracer cable
CN202712676U (zh) 电缆对芯装置
CN203204105U (zh) 电缆芯线端头识别仪
CN202444165U (zh) 自带寻线指示灯的增强型千兆以太网跳线的网线
CN212366352U (zh) 一种可快速寻找跳线两端的光纤跳线
CN215221801U (zh) 发光寻迹跳纤用交流供电装置
CN105448408B (zh) 一种利用电缆识别条识别待检修电缆的方法
CN208139205U (zh) 一种led霓虹灯带的快速连接结构
CN102548081B (zh) 用于照明组件的编码系统
CN211293973U (zh) 电子标签及电缆标签装置
CN205404896U (zh) 一种光电分离式智能光纤活动连接器
CN215180619U (zh) 一种变电站带电二次电缆识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