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2485A - 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2485A
CN113382485A CN202110685776.1A CN202110685776A CN113382485A CN 113382485 A CN113382485 A CN 113382485A CN 202110685776 A CN202110685776 A CN 202110685776A CN 113382485 A CN113382485 A CN 113382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heating
central processor
wearable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57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2485B (zh
Inventor
唐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ofeng E Commer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ofeng E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ofeng E Comme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ofeng E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577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248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3079 priority patent/WO202226707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2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2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2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2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52Domestic applications
    • H05B1/0272For heating of fabr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with controlled temperature
    • A41D13/0051Heated gar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34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 H05B3/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flexible, e.g. heating nets or webs heaters used in texti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36Hea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rment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供电单元、中心处理器单元、加热驱动单元和用户控制单元,还包括:与可穿戴产品上任一待加热位置的外形构造适配的至少一片柔性加热层;每一柔性加热层包括柔性绝缘耐腐蚀外套,以及植入在柔性绝缘耐腐蚀外套内的柔性发热材料,每一柔性加热层还固定一内温传感器;以及与应用环境适配的报警单元,报警单元包括环境传感器和报警装置。该系统可植入到任何可穿戴产品上,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并通过内部温度传感器反馈给中心处理器单元准确计算内部温度并及时给人体和便携产品局部进行加热,并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可及时启动报警装置,保障使用者可得到及时的救援。

Description

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极地、高寒、低温等恶劣环境下,存在部分具有加热功能的产品(主要集中于衣服),但这类产品的控制部分大多以开关和局部加热的形式存在。这类产品从人体工程学角度来看,穿戴后容易出现异物感强烈、加热局部温度不均匀,功能性单一的问题。从寿命和安全角度来看,存在寿命短、危险性高、使用时防寒保温差、不耐折、不耐水洗或不耐腐蚀等问题。如何确保使用者处于恶劣环境时,装配使用的可穿戴产品能及时保暖并得到及时救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使用者处于恶劣环境时,装配的可穿戴产品能及时保暖,遇到危险或意外需要协助并得到及时救援的问题。
一种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包括供电单元、与供电单元电性连接的中心处理器单元,以及分别与供电单元和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的加热驱动单元和用户控制单元,还包括:
与可穿戴产品上任一待加热位置的外形构造适配的至少一片柔性加热层,柔性加热层的形状两两之间不同或相同;所有柔性加热层可拆卸且分散式地布置在可穿戴产品上;每一柔性加热层包括柔性绝缘耐腐蚀外套,以及植入在柔性绝缘耐腐蚀外套内的柔性发热材料,且每一柔性发热材料电性连接加热驱动单元;柔性加热层用以对人体局部进行加热,实现保护和理疗;
每一柔性加热层还固定一内温传感器,内温传感器电性连接供电单元;若中心处理器单元判定内温传感器的测量值低于通过用户控制单元预设的预设温度,则启动加热驱动单元以控制柔性加热材料开始加热,直至达到预设温度;以及
与应用环境适配的报警单元,报警单元包括环境传感器和报警装置,报警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和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环境传感器用以在应用环境中对环境数据进行探测后传输给中心处理器单元,用以中心处理器单元检测到环境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及时启动报警装置。
一种可穿戴加热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可穿戴产品上所有待加热位置的外形构造,并基于每一外形构造确定柔性加热层的形状和柔性发热材料,将柔性发热材料植入柔性加热层内;
将每一柔性加热层可拆卸且分散式地布置在可穿戴产品的对应的待加热位置上;
获取应用环境,基于应用环境确定适配的报警单元,报警单元包括环境传感器和报警装置;
供电单元上电,给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进行供电;
当任一柔性加热层对应的内温传感器获取的测量值低于通过用户控制单元预设的预设温度时,启动加热驱动单元以控制柔性加热层内的柔性发热材料开始加热,直至达到预设温度;
当中心处理器单元检测到环境传感器获取的环境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启动报警装置。
上述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与可穿戴产品上任一待加热位置的外形构造适配的柔性加热层,可植入到任何可穿戴产品上,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并通过内部温度传感器反馈给中心处理器单元准确计算内部温度并及时给人体局部进行加热,并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可及时启动报警装置,保障使用者可得到及时的救援,解决了寒冷给相关人群带来的不便及可能的伤害,又能使其在恶劣环境下自由安全舒适的工作和活动,为特殊作业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采用的合金纤维线束包裹绝缘硅胶图;
图3是由图2形成的的产品的应用实例图;
图4是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采用的碳纳米管半成品外形图;
图5是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采用的石墨烯布置的电路半成品反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穿戴加热控制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穿戴加热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和方法,可以给衣服、裤子、鞋、袜、手套、帽、围巾、手兜、毯等进行加热保持人体所需的温度,以防寒、取暖;给箱和包加热,以保证特殊需要的产品可得到相应的温度环境。给护膝、护腕、护腰、颈肩带、护眼等局部使用的产品加热,达到所需温度,以进行局部保护和理疗;对寒冷环境下户外爱好者或野外工作者,增加了传感器(GPS/BDS等全球定位设备、距离探测、摄像单元、应急灯、计步器等),用以使用者发生意外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援。
进一步地,在寒冷地区户外或野外需要工作或活动的人群穿戴上此类产品能够得到人体需要的温暖体感,通过相关传感器可以帮助其在更快时间内完成户外工作或活动,既解决了寒冷给相关人群带来的不便及可能的伤害,又能使其在此环境下自由安全舒适的工作和活动,为特殊作业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包括:供电单元、与供电单元电性连接的中心处理器单元,以及分别与供电单元和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的加热驱动单元和用户控制单元,还包括:
与可穿戴产品上任一待加热位置的外形构造适配的至少一片柔性加热层,柔性加热层的形状两两之间不同或相同。所有柔性加热层可拆卸且分散式地布置在可穿戴产品上。每一柔性加热层包括柔性绝缘耐腐蚀外套,以及植入在柔性绝缘耐腐蚀外套内的柔性发热材料,且每一柔性发热材料电性连接加热驱动单元。柔性加热层用以对人体局部进行加热,实现保护和理疗。
每一柔性加热层还固定一内温传感器,内温传感器电性连接供电单元。若中心处理器单元判定内温传感器的测量值低于通过用户控制单元预设的预设温度,则启动加热驱动单元以控制柔性加热材料开始加热,直至达到预设温度。
与应用环境适配的报警单元,报警单元包括环境传感器和报警装置,报警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和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环境传感器用以在应用环境中对环境数据进行探测后传输给中心处理器单元,用以中心处理器单元检测到环境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及时启动报警装置。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环境传感器可基于应用环境进行各种拓展,本实施例已预设多个环境传感器接口用于扩展,用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
其中,供电单元给整个系统供电,使系统的各功能模块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可采用CPU作为中心处理器单元,与各模块单元进行通讯和输出相关的指令。是整个系统的心脏。
用户控制单元可采用按键面板、触屏面板等现有市面常见用户输入界面,此处不做具体限定。通过用户控制单元可发出各种模式指令给CPU,CPU识别后通过计算并发出执行指令。
加热驱动单元给柔性加热层的负载提供电能。柔性加热层和其对应的内部温度传感器可无限数量拓朴。
于本实施例中,柔性绝缘耐腐蚀外套可为绝缘漆或包裹特殊绝缘硅胶,或者绝缘胶层及包裹在绝缘胶层外的绝缘布面等市面常用绝缘外套,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与可穿戴产品上任一待加热位置的外形构造适配的柔性加热层,可植入到任何可穿戴产品上,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并通过内部温度传感器反馈给中心处理器单元准确计算内部温度并及时给人体局部进行加热,并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可及时启动报警装置,保障使用者可得到及时的救援,解决了寒冷给相关人群带来的不便及可能的伤害,又能使其在恶劣环境下自由安全舒适的工作和活动,为特殊作业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中的环境传感器,包括:全球定位设备,全球定位设备分别与供电单元和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用户控制单元的定位指令进行控制,从而获取全球位置定位。具体地,全球定位设备可在紧急时使用,通过用户控制单元的操作进行激活,不用时可关闭。
报警装置包括:应急照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分别与供电单元和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用户控制单元的照明指令进行控制,从而设置为呼救闪光模式或基本照明模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环境传感器包括:
距离探测设备,距离探测设备分别与供电单元和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用户控制单元的距离探测指令进行控制,从而获取定点位置距离。
计步器,距离探测设备分别与供电单元和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结合距离探测设备,通过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用户控制单元的计步指令进行控制,从而获取定点位置的步数和距离。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
摄像单元,摄像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和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用户控制单元的摄像指令进行控制,从而启动摄像单元记录应用环境在当时的环境影像和声音,并在不必要时关闭。
显示单元,显示单元分别与供电单元和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用户控制单元的显示指令进行控制,从而显示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所处的工作模式和状态,包括:内部温度、预设温度、功率输出状态、环境影像和时间。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还包括:
外部温度传感器,外部温度传感器分别与供电单元和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测量外部环境温度并实时显示在显示单元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供电单元包括:
可充电电池,用以给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进行供电。加热系统使用TYPE-C接口作为供电输入。
带有TYPE-C接口的直流电源适配器,用以通过TYPE-C接口给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市面通用的5V适配器。
电量显示模块,电量显示模块内置或外置于可充电电池,分别与可充电电池和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中心处理器实时检测得到可充电电池的电池电量并实时显示电池电量。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中的用户控制单元包括:
自启动指令输入模块,用以获取用户输入的至少一个自启动前置条件。当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的任一数据满足任一自启动前置条件,则启动自启动前置条件对应的自启动指令,以使自启动指令对应的硬件开始执行自启动指令。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中的柔性发热材料包括:复合合金纤维、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如图2至5所示。
具体地,对于复合合金纤维来说:
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可编织复合合金纤维,作为加热材料,此材料不仅柔软并且具有高抗拉力、高抗折、耐酸碱、耐腐蚀等特性。单纤维直径约6.5μm,通过多股绞合在一起形成可编织合金纤维线束,线径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组合,由于其具有导电性能,需在合金线束的外部镀上绝缘漆或包裹特殊绝缘硅胶。通过对可穿戴加热产品加热部分的面积和形状进行设计,将合金纤维线束织造或缝纫在产品上,并通过导线将头和尾分别连接后引出到发热驱动单元端。
织造方法:首先确定需要织造产品的外形和尺寸,了解复合合金纤维单纤维的最细直径是6.5μm,需要使用纤维束的粗细通过计算单纤维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使用确定粗细的复合合金纤维束在织布机或绣花机上植入事先设计好的纤维束部分,通过机器线梭均匀的植入到布面中,植入到布面的纤维线束经过电子测量,找出预留的节点并进行电性测试,再引出加热需要的固定端子。
对于碳纳米管来说:
碳纳米管作为加热材料,不仅柔软并且发热效率高,发热分布均匀、通过在表面覆盖膜层,实现耐折、耐酸碱、耐腐蚀等特性。其面积和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由于其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是加热产品的理想材料。
使用方法:通过对可穿戴加热产品加热部分的面积和形状进行设计,在底层绝缘布面上涂覆一层绝缘胶,在绝缘胶层上涂覆设计好的铜箔。铜箔的布置方式和阻抗是通过计算后,符合产品需求设计的片状材料,在涂覆的铜箔上再覆盖一层绝缘胶层,绝缘胶层上面再覆盖一层绝缘布面,引出正负电极,此时使用热压力机或超声波将此进行压接。将设计好的新型碳纳米管半成品布置(缝纫)在产品上,并通过导线将头和尾分别连接后引出到发热驱动单元端。
对于石墨烯来说:
石墨烯作为加热材料不仅柔软并且通过在表面覆盖膜层实现高抗折、耐酸碱、耐腐蚀等特性。面积和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自由组合,由于其具有导电性能佳、加热面分布均匀,布置方式灵活等,大部分异形产品使用较多。
使用方法:通过对可穿戴产品加热部分的面积和形状进行设计,在底层绝缘布面上涂覆一层绝缘胶,在绝缘胶层上涂覆设计好的正负铜箔,铜箔的布置方式一般采用平行线方式,两条铜箔间的间隙是通过计算后得到。在布好铜箔的胶面上,将事先计算好的石墨烯导电布条,均匀的粘贴在正负铜箔的间距之间,布置完毕后,再覆盖一层绝缘胶层,绝缘胶层上面再覆盖一层绝缘布面,引出正负电极。用热压力机或超声波将整片进行压接。将设计好的新型石墨烯半成品布置(缝纫)在产品上,并通过导线将头和尾分别连接后引出到发热驱动单元端。
本系统通过嵌入式软件对整个系统进行协调处理,采用C++语言51内核环境编写工作稳定可靠,具体流程及逻辑如下,如图1所示:
初始上电开始先对所有单元进行自检(显示单元会有检测的状态指示),通过AD转换检测各单元的电压及负载的工作状态,检测无异常,系统进入待机状态。若有异常则显示代码(代码表式不同单元的故障点)。系统在待机状态,使用者通过用户控制单元进行需要的操作,整个系统的其它工作模块都为并行方式,需要时进行激活,不需要时关闭。以柔性加热层控制及计算为基础,当柔性加热层开启时,同时内部温度侦测单元开始工作。
由于加热产品应用场合为比较寒冷的环境,通过软件计算测得的内部温度与预设温度对比,若低于预设温度,则自动开启柔性加热层最大功率,直至达到预设温度;当到达预设温度时,柔性加热层自动进入恒温加热模式。
若此时使用者感觉温度较高或较低时,可通过用户控制单元上的按键面板进行温度升降调节,软件通过对侦测到的当前温度和新预设的调节温度对比计算,对柔性加热层发出自动调节指令。其中,自动调节指令是指:当温度高时,以低温模式运行,当温度低时,以中温模式运行。
使用者通过调节达到合适的温度后,可以通过按键面板上的一键记忆功能,记忆到此CPU存储器中。使用者再次使用时,可以一键切入已记忆过的温度模式,从而体现系统的设置人性化和智能化。
软件对温度的判定及计算方法:当使用者首次使用时,内部温度传感器侦测到的温度为此软件执行命令的基准温度,基准温度采集是通过CPU外围电路的AD转换,软件进行计算对比得到。若使用者激活一键记忆功能,则以存储到CPU中的温度作为基准,如再次使用,不做调节,系统默认直接进入上次的记忆模式工作状态;若有调节,基准温度发生变化,则需再次激活记忆功能。
其它各个单元的程序处理:外部温度侦测单元,通过传感器测得的模拟数据进行AD转换,换算为环境温度值显示在显示单元,每设定分钟(本实施例可设置为3分钟)为一个侦测循环。
应急照明设备,通过按键面板的指令进行触发,触发模式分为两种:一种为照明模式,一种为呼救闪烁模式。当使用者遇到危险触发呼救闪烁模式时,同时全球定位设备,比如GPS或BDS等的工作模式被激活(平时为睡眠状态),全球定位设备每预设时间(本实施例中可设置为30秒)向卫星发送位置坐标。软件处理过程为:当全球定位设备工作模式被激活时,系统将进入省电的工作模式,以延长系统的最长工作时间;省电工作模式首先将柔性加热层强制进入最低热量的供应状态,程序启动黑匣子模式,开始记录上传卫星的位置坐标;当存储器满载时则覆盖掉先前数据,当系统搭载摄像单元时,此种模式下则记录影像声音信息存储到存储器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与可穿戴产品上任一待加热位置的外形构造适配的柔性加热层,可植入到任何可穿戴产品上,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并通过内部温度传感器反馈给中心处理器单元准确计算内部温度并及时给人体局部进行加热,并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可及时启动报警装置,保障使用者可得到及时的救援,解决了寒冷给相关人群带来的不便及可能的伤害,又能使其在恶劣环境下自由安全舒适的工作和活动,为特殊作业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涉及的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主要是指:根据人体工程学,通过对可穿戴产品进行设计附加到可穿戴产品上,通过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对柔性加热层的电性处理后,给需要热量的可穿戴产品的待加热位置进行加热,以达到预设温度。该系统可与任何可穿戴产品进行结合,根据不同的用途及使用环境配置不同的外形、传感器等附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通过使用可编织的柔性复合金属纤维及新型加热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将其均匀的织造或布置在可穿戴产品上,发热均匀稳定,无异物感,本申请提供的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支持的产品能够耐水洗,耐腐蚀。通过中心处理器单元比如CPU和嵌入式软件及电子电路的设计,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功能性、穿戴舒适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等。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通过按键控制单元,设置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通过内部温度传感器反馈给CPU准确计算柔性加热层的工作状态,加热驱动单元使用电子开关替代传统继电器,开关稳定、寿命≥10万次。
在一实施例中,一种可穿戴加热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获取可穿戴产品上所有待加热位置的外形构造,并基于每一外形构造确定柔性加热层的形状和柔性发热材料,将柔性发热材料植入柔性加热层内。
S20、将每一柔性加热层可拆卸且分散式地布置在可穿戴产品的对应的待加热位置上。
S30、获取应用环境,基于应用环境确定适配的报警单元,报警单元包括环境传感器和报警装置。
S40、供电单元上电,给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进行供电。
S50、当任一柔性加热层对应的内温传感器获取的测量值低于通过用户控制单元预设的预设温度时,启动加热驱动单元以控制柔性加热层内的柔性发热材料开始加热,直至达到预设温度。
S60、当中心处理器单元检测到环境传感器获取的环境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启动报警装置。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可穿戴加热控制方法中的柔性发热材料为合金纤维。
步骤S10将柔性发热材料植入柔性加热层内,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基于单根合金纤维的直径,确定与柔性加热层对应的外形构造适配的复合合金纤维的绑定数量。
S12、按绑定数量绑定单根合金纤维以形成用以植入柔性加热层的复合合金纤维束。
S13、通过机器线梭将复合合金纤维束植入到柔性加热层内,并对复合合金纤维束预留的节点进行电性测试,获取测试结果。
S14、若测试结果为通过时,将复合合金纤维束两侧的固定端子固定到加热驱动单元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可编织复合合金纤维,作为加热材料,此材料不仅柔软并且具有高抗拉力、高抗折、耐酸碱、耐腐蚀等特性。单纤维直径约6.5μm,通过多股绞合在一起形成可编织合金纤维线束,线径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组合,由于其具有导电性能,需在合金线束的外部镀上绝缘漆或包裹特殊绝缘硅胶。通过对可穿戴加热产品加热部分的面积和形状进行设计,将合金纤维线束织造或缝纫在产品上,并通过导线将头和尾分别连接后引出到发热驱动单元端。
织造方法:首先确定需要织造产品的外形和尺寸,了解复合合金纤维单纤维的最细直径是6.5μm,需要使用纤维束的粗细通过计算单纤维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使用确定粗细的复合合金纤维束在织布机或绣花机上植入事先设计好的纤维束部分,通过机器线梭均匀的植入到布面中,植入到布面的纤维线束经过电子测量,找出预留的节点并进行电性测试,再引出加热需要的固定端子。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包括供电单元、与所述供电单元电性连接的中心处理器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的加热驱动单元和用户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可穿戴产品上任一待加热位置的外形构造适配的至少一片柔性加热层,所述柔性加热层的形状两两之间不同或相同;所有所述柔性加热层可拆卸且分散式地布置在所述可穿戴产品上;每一所述柔性加热层包括柔性绝缘耐腐蚀外套,以及植入在所述柔性绝缘耐腐蚀外套内的柔性发热材料,且每一所述柔性发热材料电性连接所述加热驱动单元;所述柔性加热层用以对人体和便携产品局部进行加热,实现保护和理疗;
每一所述柔性加热层还固定一内温传感器,所述内温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供电单元;若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判定所述内温传感器的测量值低于通过所述用户控制单元预设的预设温度,则启动所述加热驱动单元以控制所述柔性加热材料开始加热,直至达到预设温度;以及
与应用环境适配的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包括环境传感器和报警装置,所述报警单元分别与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环境传感器用以在所述应用环境中对环境数据进行探测后传输给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用以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检测到所述环境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及时启动所述报警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传感器,包括:全球定位设备,所述全球定位设备分别与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所述用户控制单元的定位指令进行控制,从而获取全球位置定位;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应急照明设备,所述应急照明设备分别与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所述用户控制单元的照明指令进行控制,从而设置为呼救闪光模式或基本照明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传感器,包括:
距离探测设备,所述距离探测设备分别与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所述用户控制单元的距离探测指令进行控制,从而获取定点位置距离;以及
计步器,所述距离探测设备分别与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结合所述距离探测设备,通过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所述用户控制单元的计步指令进行控制,从而获取定点位置的步数和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摄像单元,所述摄像单元分别与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所述用户控制单元的摄像指令进行控制,从而启动所述摄像单元记录所述应用环境在当时的环境影像和声音;以及
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分别与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所述用户控制单元的显示指令进行控制,从而显示所述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所处的工作模式和状态,包括:内部温度、预设温度、功率输出状态、环境影像和时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部温度传感器,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供电单元和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测量外部环境温度并实时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包括:
可充电电池,用以给所述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进行供电,加热系统使用TYPE-C接口联接;
带有TYPE-C接口的直流电源适配器,用以通过所述TYPE-C接口给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以及
电量显示模块,所述电量显示模块内置或外置于所述可充电电池,分别与所述可充电电池和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电性连接,用以所述中心处理器实时检测得到所述可充电电池的电池电量并实时显示所述电池电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控制单元,包括:
自启动指令输入模块,用以获取用户输入的至少一个自启动前置条件;当所述中心处理器单元获取的任一数据满足任一所述自启动前置条件,则启动所述自启动前置条件对应的自启动指令,以使所述自启动指令对应的硬件开始执行所述自启动指令。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发热材料,包括:复合合金纤维、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可穿戴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可穿戴产品上所有待加热位置的外形构造,并基于每一所述外形构造确定柔性加热层的形状和柔性发热材料,将所述柔性发热材料植入所述柔性加热层内;
将每一所述柔性加热层可拆卸且分散式地布置在所述可穿戴产品的对应的待加热位置上;
获取应用环境,基于应用环境确定适配的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包括环境传感器和报警装置;
供电单元上电,给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进行供电;
当任一柔性加热层对应的内温传感器获取的测量值低于通过用户控制单元预设的预设温度时,启动加热驱动单元以控制所述柔性加热层内的所述柔性发热材料开始加热,直至达到预设温度;
当中心处理器单元检测到所述环境传感器获取的环境数据为异常数据时,启动所述报警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可穿戴加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发热材料为合金纤维;
所述将所述柔性发热材料植入所述柔性加热层内包括:
基于单根合金纤维的直径,确定与所述柔性加热层对应的外形构造适配的复合合金纤维的绑定数量;
按所述绑定数量绑定单根合金纤维以形成用以植入所述柔性加热层的复合合金纤维束;
通过机器线梭将所述复合合金纤维束植入到所述柔性加热层内,并对所述复合合金纤维束预留的节点进行电性测试,获取测试结果;
若所述测试结果为通过时,将所述复合合金纤维束两侧的固定端子固定到所述加热驱动单元上。
CN202110685776.1A 2021-06-21 2021-06-21 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33824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5776.1A CN113382485B (zh) 2021-06-21 2021-06-21 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
PCT/CN2021/103079 WO2022267079A1 (zh) 2021-06-21 2021-06-29 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5776.1A CN113382485B (zh) 2021-06-21 2021-06-21 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2485A true CN113382485A (zh) 2021-09-10
CN113382485B CN113382485B (zh) 2024-05-14

Family

ID=77578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5776.1A Active CN113382485B (zh) 2021-06-21 2021-06-21 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2485B (zh)
WO (1) WO202226707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6831A (zh) * 2015-11-17 2016-02-0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可穿戴计算式智能保健手套
CN107949815A (zh) * 2015-09-23 2018-04-20 阿莫绿色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US20190008463A1 (en) * 2002-10-01 2019-01-10 Zhou Tian Xing Wearable digital device for personal health use for saliva, urine, and blood testing and mobile wrist watch powered by user body
CN211583136U (zh) * 2020-01-14 2020-09-29 南京柔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柔性传感材料的可穿戴智能心电衣
CN112426159A (zh) * 2020-12-09 2021-03-02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基于柔性传感材料的可穿戴智能心电衣
CN216146476U (zh) * 2021-06-21 2022-03-29 深圳市傲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86513A1 (en) * 2006-02-15 2008-11-0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 structure of fabric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CN105055074B (zh) * 2015-08-05 2017-06-13 深圳市挺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理疗装置
CN108848586A (zh) * 2017-11-07 2018-11-20 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红外柔性可穿戴加热片、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US20190374376A1 (en) * 2018-06-08 2019-12-12 Cyberx Engineer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heating limb blood vessels
CN211236712U (zh) * 2020-01-21 2020-08-11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
CN111513684A (zh) * 2020-04-17 2020-08-1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体温测量方法、模块、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08463A1 (en) * 2002-10-01 2019-01-10 Zhou Tian Xing Wearable digital device for personal health use for saliva, urine, and blood testing and mobile wrist watch powered by user body
CN107949815A (zh) * 2015-09-23 2018-04-20 阿莫绿色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86831A (zh) * 2015-11-17 2016-02-0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可穿戴计算式智能保健手套
CN211583136U (zh) * 2020-01-14 2020-09-29 南京柔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柔性传感材料的可穿戴智能心电衣
CN112426159A (zh) * 2020-12-09 2021-03-02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基于柔性传感材料的可穿戴智能心电衣
CN216146476U (zh) * 2021-06-21 2022-03-29 深圳市傲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7079A1 (zh) 2022-12-29
CN113382485B (zh) 202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0244A (zh) 一种柔性组合式可穿戴生理及心理状态监测装置
US9516907B2 (en) Solar-assisted garment
US20170172421A1 (e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 system
CN107106048A (zh) 供生理监测服装使用的设备和方法
US20060006168A1 (en) Electric heating/warming fabric articles
US10362812B2 (en) Fabric device
CN207071088U (zh) 一种基于服装的人体运动监测、分析和反馈装置
CN108024721A (zh) 用于具有传感器和电子设备的服装的柔性织物带式连接器
CN216146476U (zh) 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装置
CN113382485A (zh) 可穿戴加热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8314976U (zh) 可穿戴的智能坐姿监测系统
CN112841768A (zh) 一种温控服装夹层及其温度控制方法
CN214962729U (zh) 一种防低温烫伤的智能电加热服
CN211985866U (zh) 一种便携式柔性电热装置
KR20190074825A (ko) 올바른 자세를 지도하는 자세 모니터링 시스템과 그것이 포함된 웨어러블 장치
KR200435575Y1 (ko) 탄소섬유를 이용한 발열체로 제조된 발열복
CN211723138U (zh) 一种节能型心内科多功能监护设备
JP2021098899A (ja) 保温被服
KR20170009368A (ko) 발열 조끼
TWI743236B (zh) 可穿戴式電極
CN207613928U (zh) 一种组合式腿骨矫形装置
CN209847163U (zh) 一种可实时测量体温和血压的智能上衣
CN116432588B (zh) 一种为支具快速加装电子硬件的改造方法及工具
CN215124440U (zh) 一种基于新型柔性导电复合材料的智能健康衣
CN215225001U (zh) 一种石墨烯学习办公取暖手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