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2368A - 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2368A
CN113382368A CN202110641046.1A CN202110641046A CN113382368A CN 113382368 A CN113382368 A CN 113382368A CN 202110641046 A CN202110641046 A CN 202110641046A CN 113382368 A CN113382368 A CN 113382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wireless connection
wearable device
targe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410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2368B (zh
Inventor
赖晓岚
倪键
顾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ouqi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ouqi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ouqi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ouqi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410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23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2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2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2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2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1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2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e.g. protecting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实时检测周围环境中的无线通信信号,并尝试根据检测到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无线连接;在确定当前处于无线连接状态时,获取无线连接类型,并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根据预设的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当前场景信息对应的目标个人描述信息;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将所述目标个人信息共享给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在多种场景下,为弱势群体提供更为实时、有效、高度自主以及隐私信息安全保护的关怀服务,提高了弱势群体在多种场景下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Description

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传输与信息交互及芯片算法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相关数据传输与信息交互及芯片算法技术的普及和商用化,各种应用场景都需要精准数据交换。网络中传输时,需要根据业务类型划分、用户的服务等级级别、用户主观意愿与客观条件选择等方面进行更有力的控制和更智能的开放。
实现这种极致个人化服务主动取舍和调配理想机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定制化的安全管理策略和实时信息更新策略,对用户的实际需求和环境系统的实际吞吐能力进行有效的交互赋能,让社会资源更加有效地被调动起来,既充分利用区块的隐私保护,又充分发挥整个社会之间需求表达的透明与资源运用的优化。
现有的智能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功耗管理落后,充电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多设备一旦耗光电池就形同虚设,联网机制与实时性能都不理想,无法充分结合云端存储与信息安全技术,既在功能上受限于很多物理障碍,也在安全上存在诸多漏洞。并且,大多数应用停留在体验有缺陷的屏幕交互以及散热和功耗问题都没法解决的手表形态。更多的如老人、孩子、宠物、弱势交通参与者等弱势群体,也没有办法随时调用手机,来获得实时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实现在多种场景下,为弱势群体提供更为实时、有效、高度自主、隐私信息安全保护的关怀服务。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包括:
实时检测周围环境中的无线通信信号,并尝试根据检测到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无线连接;
在确定当前处于无线连接状态时,获取无线连接类型,并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
根据预设的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当前场景信息对应的目标个人描述信息;
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将所述目标个人信息共享给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装置,包括:
无线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周围环境中的无线通信信号,并尝试与检测得到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无线连接;
当前场景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当前处于无线连接状态时,获取无线连接类型,并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
目标个人描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当前场景信息对应的目标个人描述信息;
信息共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将所述目标个人信息共享给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可穿戴设备与用户周围环境中的网络进行无线连接,获取当前场景信息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用户个人信息,进一步将用户个人信息共享给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解决了弱势群体在多种场景下不能被提供增值有效的服务的问题,实现了为弱势群体提供更为实时、有效、高度自主以及隐私信息安全保护的关怀服务的效果,提高了弱势群体在多种场景下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在多种场景下为弱势群体提供关怀服务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可穿戴设备中的信息共享装置执行,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上述可穿戴设备中,具体的,该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指环、手环或脚环等便携式设备。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实时检测周围环境中的无线通信信号,并尝试根据检测到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无线连接。
其中,周围环境是指佩戴含有信息共享方法的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所处的实际场所,例如,医院、餐厅、火车或机舱等场所。
其中,无线通信是指多个节点间不经由导体或缆线传播进行的远距离传输通讯,例如,4G(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5G(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网络)和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车用无线通信技术)等。
其中,无线连接一般是指使用WiFi、4G等无线技术建立的设备之间的通讯链路,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讯提供基础。常用的实现无线连接的设备有无线路由器和蜂窝设备等。
在本实施例中,进行无线连接可以是指,当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用户周围存在无线通信信号时,将可穿戴设备与该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无线连接。
S120、在确定当前处于无线连接状态时,获取无线连接类型,并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
其中,无线连接类型是指可穿戴设备与无线通信信号之间进行无线连接的方式,例如,WiFi连接、4G连接或V2X连接等。具体的,根据不同的无线连接类型可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可以是指,若判定为WiFi连接则一般可通过WiFi的名字判定用户所处场景信息为商场、餐厅或医院,若判定为V2X连接则一般可判定用户所处场景信息为车联网内。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S130、根据预设的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当前场景信息对应的目标个人描述信息。
其中,个人描述信息是指用户主动输入且自己有意向对外部世界和第三方暴露的个人隐私信息,例如,可以是用户的兴趣爱好,可以是用户的健康状况,也可以是用户的宗教信仰等。
其中,映射关系是指个人描述信息与场景信息相关联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个人描述信息中的宗教信仰信息与餐厅场景之间的关系,个人描述信息中的兴趣爱好信息与出租车场景之间的关系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典型的,穿戴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场景信息,选择公开不同隐私等级的个人描述信息。例如,如果穿戴用户处于车辆网环境中,也即,周围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车辆,为了提高自己活动的安全性,可以选择将实时定位信息向周围环境进行共享;或者,如果穿戴用户处于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环境,可以选择将个人既往病史或者当前健康状态向周围环境进行共享,以获取更加有针对性或者更加及时的服务帮助。
S140、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将所述目标个人信息共享给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一个穿戴该可穿戴设备的穿戴用户进入至共享汽车内部,则该可穿戴会尝试和共享汽车内的车载蓝牙进行无线连接。当检测到可穿戴设备与车机端建立点对点的蓝牙连接后,确定当前该穿戴用户处于车辆驾驶场景中。进而可以获取与该车辆驾驶场景匹配的用户描述信息,例如,用户的年龄、性别或者身体状态信息等发送至车机端,以使该车机端对车辆进行与该用户描述信息匹配的车辆配置操作。具体的,如果穿戴用户是一位孕妇,车机端可以根据其可穿戴设备所共享出来的用户描述信息,包括孕周、身体状况以及需要的特殊服务等,调节相应座椅设置、空调、氛围灯光、音乐以及收听的孕产讯息等等。如果穿戴用户是一名学生,车机端可以根据其可穿戴设备所共享出来的备考信息,提供相应的知识讯息播放等服务,让其充分利用乘车的时间。如果穿戴用户是某位老人,车机端可以根据其可穿戴设备所共享出来的个人兴趣爱好,播放戏曲节目等。
在另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当穿戴用户连入设定WiFi网络时,根据该WiFi网络的WiFi属性(典型的,WiFi名称),确定设备穿戴者当前所处的空间环境,例如,医院、餐厅或者商店等,获取与该空间环境匹配的用户偏好信息作为待共享的个人描述信息,并将该用户偏好信息在该WiFi网络环境中进行广播等。具体的,如果用户是智力缺陷的儿童,当其在除监护人外的其他人陪同下进入特定空间,如餐厅等,周围设施与工作人员可根据其监护人事先在可穿戴设备中共享出来的个人情况信息,提供相应的照顾和特别关注,或者其它特殊服务。如果用户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特殊需求的人,当其进入特定空间,例如餐厅、船舱、机舱或火车等,周围设施与工作人员根据可穿戴设备中所共享出来的个人宗教信仰与餐饮忌口等情况信息,可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照顾和特别关注,规避不必要的冒犯,或者提供其它特殊服务。如果用户是斜杠人生的人,可以用不同的可穿戴设备,切换不同社会角色身份,用于不同日子和不同场合,出入不同处所。其中,斜杠人生一般是指一种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的生活方式,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身份或职业,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可穿戴设备与用户周围环境中的网络进行无线连接,获取当前场景信息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用户个人信息,进一步将用户个人信息共享给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解决了弱势群体在多种场景下不能被提供增值有效的服务的问题,实现了为弱势群体提供更为实时、有效、高度自主以及隐私信息安全保护的关怀服务的效果,提高了弱势群体在多种场景下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实施例二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细化。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是对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进行了细化,具体包括:实时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行为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以及所述行为状态信息,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
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210、实时检测周围环境中的无线通信信号,并尝试根据检测到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无线连接。
S220、在确定当前处于无线连接状态时,获取无线连接类型。
S230、实时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行为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以及所述行为状态信息,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
其中,用户的行为状态信息一般是指,用户在特定场景中的一些行为动作或生理状态,例如,跑步、疾走、慢行、体温或情绪反应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在检测到一个穿戴用户进入了车联网环境中,其实无法直接判断该穿戴用户是一个机动车驾驶员,还是一个出现在道路上的行人或者非机动车驾驶员,进而,可以结合该穿戴用户当前的运动速度作为行为状态信息,辅助判断该穿戴用户的具体状态,例如,当该穿戴用户的运动速度低于设定速度阈值时,确定与该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为道路上的行人或者非机动车驾驶员。
换句话说,如果用户为道路上的自行车与行人,作为活跃的个体,当检测到可穿戴设备连入车辆网,且确定设备穿戴者处于步行或者骑车状态(移动速度比较低)时,实时获取设备穿戴者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将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在该车联网中进行广播,实现安全避让机制。
在另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如果穿戴用户为宠物,当检测到该可穿戴设备连入了设定移动通信网络(例如,5G网络),且检测到该穿戴用户的运动速度较快,可以认定该宠物的当前场景信息为未使用牵引绳的户外移动状态,相应的,可以将该宠物的主人联系信息向外进行广播,以防止该宠物走丢。或者,可以将检测到该可穿戴设备连入了设定移动通信网络(例如,5G网络)时,即刻判断该宠物处于户外移动环境,进而可以将该宠物的习性信息向设定距离内的其他移动终端进行广播,以预防陌生人的不当接触。
S240、根据预设的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当前场景信息对应的目标个人描述信息。
S250、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将所述目标个人信息共享给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可穿戴设备与用户周围环境中的网络进行无线连接,获取当前场景信息以及用户的实时行为状态信息,进一步将用户的实时行为状态信息共享给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解决了弱势群体在多种场景下不能被及时提供有效救援或帮助的问题,实现了为弱势群体提供更为实时、有效、高度自主以及隐私信息安全保护的救援或关怀服务的效果,提高了弱势群体在多种场景下的安全性。
特别的,通过结合穿戴用户的行为状态信息进行当前场景信息的判断,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出当前穿戴用户所处的细分场景,进而可以在丰富的场景中,选择共享不同类型的个人描述信息,以获取到更加贴近穿戴用户实际需求的服务。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实时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至少一项人体体征信息,并根据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对所述穿戴用户进行健康度检测;
如果确定健康度检测结果满足健康预警条件,则选取与当前的无线连接状态匹配的目标预警方式进行预警。
在一个具体例子中,如果穿戴用户为具有独立起居空间的孤寡老人,则该穿戴设备除了可以为该穿戴用户提供信息共享服务之外,还可以实时检测该穿戴用户的人体体征信息。例如,血压、心律、血氧保护度,或者睡眠时长等。并可以根据上述人体体征信息,对该穿戴用户进行实时的健康度评分,当该健康度评分低于某一个数值时(满足健康预警条件),可以根据可穿戴设备的当前的无线连接状态,进行相应的预警。例如,当前可穿戴设备没有联网,可以通过发出声光报警的方式,进行预警,当该可穿戴设备连入了局域网,可以向局域网中的控制节点设备发送预警信息,直接在该局域网环境中广播该预警信息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进一步丰富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丰富的安全保障。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细化。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是对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进行了细化,具体包括:如果确定所述无线连接类型为与目标智能产品之间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则确定所述当前场景信息为对目标智能产品的操控场景;在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之后,还包括: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至少一项人体体征信息,进行身份验证;如果确定所述穿戴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则根据预设的智能产品与操控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智能产品匹配的目标操控权限;将所述目标操控权限发送至所述目标智能产品,以指示所述目标智能产品向所述穿戴用户开放匹配的权限功能。
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310、实时检测周围环境中的无线通信信号,并尝试根据检测到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无线连接。
S320、在确定当前处于无线连接状态时,获取无线连接类型。
S330、如果确定所述无线连接类型为与目标智能产品之间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则确定所述当前场景信息为对目标智能产品的操控场景。
其中,目标智能产品一般是指具备一定自主性,自动化程度高,更少一些人工干预的智能产品,例如智能锁、智能晾衣机、智能手机、智能家居以及智能汽车等产品。
其中,点对点无线连接一般指一端对一端的连接方式,例如,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汽车相连,可穿戴设备与智能家居相连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S340、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至少一项人体体征信息,进行身份验证。
其中,身份验证一般是指周期性采集用户的手脉数据、心率信息或血液信息等,以随时关注当前用户的身份及身体状况。一方面可以用来验证个体操作身份是否合法,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验证个体身体状况是否足以胜任某项操作,比如驾车等。
S350、如果确定所述穿戴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则根据预设的智能产品与操控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智能产品匹配的目标操控权限。
其中,操控权限一般是指智能产品的所属人允许其他人员对自己独属的智能产品可进行的一些操作,例如,智能汽车的主人允许其他司机对自己的车辆进行驾驶操作,但不允许其他司机获取智能汽车的历史行驶路线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其中,映射关系一般是指智能产品与操控权限之间的操控关系,例如,智能汽车与驾驶,智能手机与接打电话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进一步的,该智能产品与操控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中可以进一步包括有:用户身份信息、智能产品以及操控权限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实现不同用户针对同一智能产品,具有不同的操控权限。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无显示屏幕的低功耗设备;
相应的,在根据预设的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当前场景信息对应的目标个人描述信息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控制设备的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控制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所述第一控制设备提供的所述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本地存储;
和/或
在根据预设的智能产品与操控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智能产品匹配的目标操控权限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控制设备的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二控制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所述第二控制设备提供的所述智能产品与操控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本地存储。
如前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主要面向的是不善于操控手机等智能设备的弱势群体。为了最大程度的向这些用户提供操作便利性,可以将该可穿戴设备做得越节能越好,这样可以延长该可穿戴设备的待机时间,减少充电频率。
相应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该可穿戴设备设计为无显示屏幕的低功耗设备。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该可穿戴设备的耗电量。此时,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向该可穿戴设备输入预设的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预设的智能产品与操控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因此,可以进一步建立该可穿戴设备与其他有屏智能终端或者服务器的通信连接,以通过有屏智能终端或者服务器向该可穿戴设备输入上述映射关系。
其中,第一控制设备、第二控制设备一般是指具有通信连接功能的相关设备,例如,手机、服务器等。第一控制设备、第二控制设备可以为同一设备,也可以为不同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S360、将所述目标操控权限发送至所述目标智能产品,以指示所述目标智能产品向所述穿戴用户开放匹配的权限功能。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车主甲离开一个城市两个星期,留在机场的私家车共享给不认识的随机的乙,乙的可穿戴设备主动可控地提供个人隐私信息,以便获得车辆使用权限。如果双方选择共享更多隐私信息,也可能促成更深入的社交意愿;如果获得对方隐私信息后,决定不再深入交往,可以随时收回信息共享,恢复简单的陌生人之间的临时车辆共享关系。相应的,当甲前往另一个城市,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可穿戴设备,使用当地人丙的车辆,并在对方主动可控地提供个人隐私信息的前提下,了知对方一定程度的个人隐私信息,比如丙的老婆不喜欢别的女性在自己车内留下不同的香水味道,请用车者注意,或者丙禁止用车人在车内吸烟等。
换句话说,一个智能产品的持有者A,可以通过智能终端B,将该智能产品的操控权限提供给需要借用该智能产品的用户C的智能终端D。而智能终端D在获取该操控权限后,可以将上述操控权限提供给所佩戴的可穿戴设备,进而该用户C通过该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对该智能产品的操控。
可选的,在将所述目标操控权限发送至所述目标智能产品之后,还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目标智能产品为具有操控风险的产品,则实时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行为状态信息;
在根据所述行为状态信息确定满足风险处置条件时,执行向所述穿戴用户进行预警、向所述智能产品发送匹配的风险处置指令以及向周围环境中广播预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典型的,若目标智能产品为智能汽车,在未进行身份验证前,方向盘处于锁定状态;在身份验证通过后,才解锁方向盘,使穿戴用户获得驾驶授权。在穿戴用户获得驾驶授权之后,还会周期性地采集用户的手脉数据、心率信息或血液信息等生理信息,以避免换人,或穿戴用户在途中生理状态发生异变。并在穿戴用户的身份验证不合法时,向车主等发送标志性信息,例如定位信息;若穿戴用户的身份验证合法,但生理状态出现了异变或在驾驶途中用户的手离开预设位置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则将隐患信息传出,实现提醒用户、呼救、向车主报警或自动开启车灯,以警示后方车辆,并同时控制车辆停车。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可穿戴设备与用户周围环境中的网络进行无线连接,获取目标智能产品的操控场景,进一步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成功则获取与所述目标智能产品匹配的目标操控权限。解决了智能产品在所属人无法使用时造成的资源浪费的问题,实现了为更多群体在适时环境中提供更为有效、高度自主以及隐私信息安全保护的智能产品共享的效果,提高了智能产品的利用率,避免了资源浪费。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穿戴用户主动输入自己有意向对外部世界和第三方暴露的个人隐私信息,以便获得相应的环境响应、第三方服务、有条件的便利与绝对的安全。避免了被动信息泄露,也避免了封锁个性化信息而身处孤岛处境,损失可能获得的服务、救援以及其它技术支持,包括作为个体积极参与道路交通上的V2X安全响应体系的机会、作为个体进入他人车辆享受个性化服务的机会、作为个体在极端事故与环境安全隐患(例如,地震、洪灾、爆炸、战争等受伤与孤立受困等)情况下获得外界定位的机会、作为老人和孩子在特定养老院内外和校园内外环境下获得直接或简介监护人远程监控技术与照顾支援服务的机会。特别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克服现有应用中,落后传输技术与不合理安全逻辑的粗糙产品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与应用瓶颈。为更多场景下,更多弱势群体提供更为实时、有效以及高度自主的关怀服务,包括超前避险服务和灾后及时响应服务,并在成本角度实现物联网向生物联网的社会系统级别有效覆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特定机构服务覆盖范围内,率先铺开,例如应用于养老院、特定领域的医院和特殊学校及一般校园,也可以为需要海量数据管理的机构提供云端可信服务管理系统。
实施例四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如图4所示,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装置具体包括:无线连接控制模块410、当前场景信息确定模块420、目标个人描述信息获取模块430、信息共享模块440。
其中,无线连接控制模块410,用于实时检测周围环境中的无线通信信号,并尝试与检测得到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无线连接;
当前场景信息确定模块420,用于在确定当前处于无线连接状态时,获取无线连接类型,并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
目标个人描述信息获取模块430,用于根据预设的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当前场景信息对应的目标个人描述信息;
信息共享模块440,用于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将所述目标个人信息共享给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可穿戴设备与用户周围环境中的网络进行无线连接,获取当前场景信息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用户个人信息,进一步将用户个人信息共享给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解决了弱势群体在多种场景下不能被提供增值有效的服务的问题,实现了为弱势群体提供更为实时、有效、高度自主以及隐私信息安全保护的关怀服务的效果,提高了弱势群体在多种场景下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
可选的,所述当前场景信息确定模块420可以包括:
用户行为状态采集单元,实时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行为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以及所述行为状态信息,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
可选的,所述当前场景信息确定模块420可以包括:
智能产品连接确定单元,如果确定所述无线连接类型为与目标智能产品之间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则确定所述当前场景信息为对目标智能产品的操控场景;
身份验证单元,用于在智能产品连接确定单元之后,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至少一项人体体征信息,进行身份验证;
相应的,操控权限获取单元,用于如果确定所述穿戴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则根据预设的智能产品与操控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智能产品匹配的目标操控权限;
相应的,权限开放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操控权限发送至所述目标智能产品,以指示所述目标智能产品向所述穿戴用户开放匹配的权限功能。
可选的,所述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装置还包括风险产品监控模块,具体用于:在将所述目标操控权限发送至所述目标智能产品之后,如果确定所述目标智能产品为具有操控风险的产品,则实时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行为状态信息;
在根据所述行为状态信息确定满足风险处置条件时,执行向所述穿戴用户进行预警、向所述智能产品发送匹配的风险处置指令以及向周围环境中广播预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当前场景信息确定模块420,具体可以用于:
实时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至少一项人体体征信息,并根据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对所述穿戴用户进行健康度检测;
如果确定健康度检测结果满足健康预警条件,则选取与当前的无线连接状态匹配的目标预警方式进行预警。
可选的,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无显示屏幕的低功耗设备,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装置还包括:
第一控制设备通信模块,用于在根据预设的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当前场景信息对应的目标个人描述信息之前,响应于第一控制设备的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控制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所述第一控制设备提供的所述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本地存储;
和/或
第二控制设备通信模块,用于在根据预设的智能产品与操控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智能产品匹配的目标操控权限之前,响应于第二控制设备的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二控制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所述第二控制设备提供的所述智能产品与操控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本地存储。
实施例五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处理器510、存储器520、输入装置530和输出装置540;可穿戴设备中处理器5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510为例;可穿戴设备中的处理器510、存储器520、输入装置530和输出装置54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5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装置中的无线连接控制模块410、当前场景信息确定模块420、目标个人描述信息获取模块430、信息共享模块440)。处理器5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可穿戴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
存储器5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5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可穿戴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5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可穿戴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5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可选的,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无显示屏幕的低功耗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自主充电器件,所述自主充电器件,用于采用太阳能、动能或者热能中的至少一项为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供电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近场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极低功耗的短距离无线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该可穿戴设备更加适用于弱势群体,可以在该可穿戴设备中内置自主充电器件。其中,该自主充电器件主要实现的功能是,以非电能的方式,向可穿戴设备的供电电池提供电能,以进一步减少对该可穿戴设备的充电频率,或者说,进一步增加该可穿戴设备的待机时间,真正意义上实现可穿戴设备的不卸下充电。
相应的,该自主充电器件中包括有设定的换能模块,以实现将太阳能、机械能或者热能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转换为电能,实现对该充电电池的供电。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在可穿戴设备上设置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模块,通过使用该NFC模块,可以在可穿戴设备中的电量几乎耗尽时,也能将求救信号向周围环境中进行广播,以进一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待机时间。
可选的,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手指指套;其中,在所述手指指套中贴近指纹所在皮肤的一侧,设置有指纹识别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获取用户指纹信息,进行身份验证。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方便、准确的获取穿戴用户的指纹信息,以快速、准确的对该穿戴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如果穿戴用户为独自探险森林的旅人或者受困于地震灾区的个体时,通过上述形态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长时间的低功耗待机,进而,当检测到该穿戴设备连入无线通信网络(典型的,应急通信网)时,可以采用特定信号传输保护机制,对用户的生命体征信号进行放大,例如显示性别及身体创伤信息,方便穿戴用户获得相应资源援助等。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六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该方法包括:
实时检测周围环境中的无线通信信号,并尝试根据检测到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无线连接;
在确定当前处于无线连接状态时,获取无线连接类型,并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
根据预设的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当前场景信息对应的目标个人描述信息;
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将所述目标个人信息共享给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实时检测周围环境中的无线通信信号,并尝试根据检测到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无线连接;
在确定当前处于无线连接状态时,获取无线连接类型,并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
根据预设的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当前场景信息对应的目标个人描述信息;
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将所述目标个人信息共享给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包括:
实时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行为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以及所述行为状态信息,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无线连接类型为与目标智能产品之间的点对点无线连接,则确定所述当前场景信息为对目标智能产品的操控场景;
在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之后,还包括:
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至少一项人体体征信息,进行身份验证;
如果确定所述穿戴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则根据预设的智能产品与操控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智能产品匹配的目标操控权限;
将所述目标操控权限发送至所述目标智能产品,以指示所述目标智能产品向所述穿戴用户开放匹配的权限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目标操控权限发送至所述目标智能产品之后,还包括:
如果确定所述目标智能产品为具有操控风险的产品,则实时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行为状态信息;
在根据所述行为状态信息确定满足风险处置条件时,执行向所述穿戴用户进行预警、向所述智能产品发送匹配的风险处置指令以及向周围环境中广播预警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实时采集所述穿戴用户的至少一项人体体征信息,并根据各所述人体体征信息对所述穿戴用户进行健康度检测;
如果确定健康度检测结果满足健康预警条件,则选取与当前的无线连接状态匹配的目标预警方式进行预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无显示屏幕的低功耗设备;
在根据预设的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当前场景信息对应的目标个人描述信息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控制设备的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一控制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所述第一控制设备提供的所述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本地存储;
和/或
在根据预设的智能产品与操控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目标智能产品匹配的目标操控权限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控制设备的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二控制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所述第二控制设备提供的所述智能产品与操控权限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本地存储。
7.一种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实时检测周围环境中的无线通信信号,并尝试与检测得到的无线通信信号进行无线连接;
当前场景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当前处于无线连接状态时,获取无线连接类型,并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确定与穿戴用户对应的当前场景信息;
目标个人描述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场景信息与个人描述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当前场景信息对应的目标个人描述信息;
信息共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无线连接类型,将所述目标个人信息共享给周围环境中的至少一个通信设备。
8.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无显示屏幕的低功耗设备;
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自主充电器件,所述自主充电器件,用于采用太阳能、动能或者热能中的至少一项为所述可穿戴设备中的供电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近场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极低功耗的短距离无线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手指指套;
其中,在所述手指指套中贴近指纹所在皮肤的一侧,设置有指纹识别模块;
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获取用户指纹信息,进行身份验证。
11.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共享方法。
CN202110641046.1A 2021-06-09 2021-06-09 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3823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1046.1A CN113382368B (zh) 2021-06-09 2021-06-09 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1046.1A CN113382368B (zh) 2021-06-09 2021-06-09 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2368A true CN113382368A (zh) 2021-09-10
CN113382368B CN113382368B (zh) 2022-07-19

Family

ID=77573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41046.1A Active CN113382368B (zh) 2021-06-09 2021-06-09 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236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3479A (zh) * 2021-11-17 2021-12-14 聊城中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车联网的人员危险感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025038A (zh) * 2021-11-05 2022-02-08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儿童可穿戴设备和车辆的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6226908A (zh) * 2022-12-27 2023-06-06 北京市大数据中心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安全应急管理分析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38668A1 (en) * 2012-07-31 2014-02-0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and sharing incident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81216A (zh) * 2013-07-08 2015-01-1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237300A1 (en) * 2012-09-25 2015-08-20 Indika Charles Mendis On Demand Experience Sharing for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s
US20150324567A1 (en) * 2014-05-06 2015-11-12 Pegatron Corporation Remote control method with identity verification mechanism and wearable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US20160173169A1 (en) * 2013-08-14 2016-06-16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Wearable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6303406A (zh) * 2015-06-29 2017-01-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6789591A (zh) * 2017-01-03 2017-05-31 北京良舟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分享方法及系统
US20180183650A1 (en) * 2012-12-05 2018-06-28 Origin Wireles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object tracking and navigation
CN108399738A (zh) * 2018-03-15 2018-08-14 青岛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盲人出行的智能交通装置
US20190215682A1 (en) * 2013-03-15 2019-07-11 Mars, Incorporated Provisioning wireless device profiles
CN110290455A (zh) * 2018-03-15 2019-09-27 奥孛睿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场景识别的目标场景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0739066A (zh) * 2019-10-15 2020-01-31 苏州米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10972991A (zh) * 2019-11-25 2020-04-10 苏宁智能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宠物可穿戴设备及其管理系统
CN111899467A (zh) * 2020-07-16 2020-11-06 深圳鞠慈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意外走失的预警系统和方法
CN111935150A (zh) * 2020-08-11 2020-11-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内容共享实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38668A1 (en) * 2012-07-31 2014-02-0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and sharing incident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237300A1 (en) * 2012-09-25 2015-08-20 Indika Charles Mendis On Demand Experience Sharing for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s
US20180183650A1 (en) * 2012-12-05 2018-06-28 Origin Wireless,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object tracking and navigation
US20190215682A1 (en) * 2013-03-15 2019-07-11 Mars, Incorporated Provisioning wireless device profiles
CN104281216A (zh) * 2013-07-08 2015-01-1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60173169A1 (en) * 2013-08-14 2016-06-16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Wearable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150324567A1 (en) * 2014-05-06 2015-11-12 Pegatron Corporation Remote control method with identity verification mechanism and wearable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106303406A (zh) * 2015-06-29 2017-01-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6789591A (zh) * 2017-01-03 2017-05-31 北京良舟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信息分享方法及系统
CN108399738A (zh) * 2018-03-15 2018-08-14 青岛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盲人出行的智能交通装置
CN110290455A (zh) * 2018-03-15 2019-09-27 奥孛睿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场景识别的目标场景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0739066A (zh) * 2019-10-15 2020-01-31 苏州米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10972991A (zh) * 2019-11-25 2020-04-10 苏宁智能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宠物可穿戴设备及其管理系统
CN111899467A (zh) * 2020-07-16 2020-11-06 深圳鞠慈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意外走失的预警系统和方法
CN111935150A (zh) * 2020-08-11 2020-11-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内容共享实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绍林等: "移动通信基站布点规划技术方法",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
裴文莲等: "Android平台上WiFi技术在商场员工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与现代化》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5038A (zh) * 2021-11-05 2022-02-08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儿童可穿戴设备和车辆的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793479A (zh) * 2021-11-17 2021-12-14 聊城中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车联网的人员危险感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6226908A (zh) * 2022-12-27 2023-06-06 北京市大数据中心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安全应急管理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6226908B (zh) * 2022-12-27 2024-03-29 北京市大数据中心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安全应急管理分析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2368B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82368B (zh) 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可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
Chen et al. Cognitive internet of vehicles
US898343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alert based on user location
Zhang et al. SOVCAN: Safety-oriented vehicular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Ren et al. Monitoring patients via a secure and mobile healthcare system
US1051195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emergency loc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E-LI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evices
JP6930618B2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クライアント端末装置、制御方法、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2548697B1 (ko) 승객 건강 검진 및 모니터링
US20140327540A1 (en) Mobile personal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US978106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erting a list of multiple recipients of a user's request for assistance
CN103325210A (zh) 模块化的移动健康和安全系统
JP7052305B2 (ja) 救援システムおよび救援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に使用されるサーバ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1189646A1 (zh) 智能头盔及智能识别方法
Garcia et al. Crowd-based ambient assisted living to monitor the elderly’s health outdoors
US2022013226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e In-Person Dating and Socializing
Nayak et al. A vision on intelligent medical service for emergency on 5G and 6G communication era
Giannopulu Multimodal cognitive nonverbal and verbal interactions: the neurorehabilitation of autistic children via mobile toy robots
Kumar et al. SF-GoeR: an emergency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routing in flying Ad-hoc network to support healthcare monitoring
Casas et al. ZigBee-based alarm system for pervasive healthcare in rural areas
KR101472482B1 (ko) Qr코드를 이용한 정보전달 시스템과 qr코드의 블루투스 전송에 의한 정보제공 방법
Liang et al. Smart world: a better world
WO2017171876A1 (en) Iot sensor fusion
Ahmid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new challenges in distrib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nir et al. IoT enabled geofencing for COVID-19 home quarantine
CN110840421A (zh) Sos互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