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6896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76896A
CN113376896A CN202110624152.9A CN202110624152A CN113376896A CN 113376896 A CN113376896 A CN 113376896A CN 202110624152 A CN202110624152 A CN 202110624152A CN 113376896 A CN113376896 A CN 113376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ing layer
light
polarizing
senso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241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76896B (zh
Inventor
郑巍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2415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7689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3413 priority patent/WO2022252405A1/zh
Priority to US17/600,146 priority patent/US20240027824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376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6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76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76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02F1/13318Circuits comprising a photodetect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8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monitoring photodetec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位于该显示面板第一侧的传感器件及位于该传感器件与该显示面板之间的偏光器件,环境光通过该显示面板及该偏光器件入射至该传感器件,由该显示装置发出且射向该传感器件的光的偏振方向至少包括第一偏振方向,该第一偏振方向与该偏光器件的吸收轴平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传感器到显示面板之间加入偏光器件,将与偏光器件的吸收轴平行的杂散光吸收,降低射向传感器的杂散光的光通量,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集成前置传感器的显示装置越来越多,当前,在传感器到显示面板之间会有多张膜片,膜片不可避免会将显示装置发出的光反射进入传感器,这样与外界进入的光叠加,会降低传感器的光采集的质量,例如摄像头所接受的光的对比度会降低,影响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
因此,亟需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解决当前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第一侧的传感器件及位于所述传感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偏光器件,环境光通过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偏光器件入射至所述传感器件;
其中,由所述显示装置发出且射向所述传感器件的光的偏振方向至少包括第一偏振方向,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所述偏光器件的吸收轴平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靠近所述传感器件一侧的第一偏光层、远离所述传感器件一侧的第二偏光层及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吸收轴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吸收轴垂直,所述偏光器件的吸收轴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吸收轴平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偏光器件之间的第三偏光层;其中,所述第三偏光层包括半反射半透射材料,所述第三偏光层的透射轴与反射轴垂直,所述第三偏光层的反射轴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吸收轴平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过孔,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第二偏光层、所述液晶层及所述第三偏光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靠近所述传感器件一侧的第四偏光层、远离所述传感器件一侧的第二偏光层及位于所述第四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第四偏光层包括半反射半透射材料,所述第四偏光层的透射轴与反射轴垂直,所述第四偏光层的透射轴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吸收轴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偏光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背光模组,所述偏光器件与所述传感器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偏光器件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偏光器件包括一弧面,所述弧面的凸面朝向远离所述传感器件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偏光器件包括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且包围所述传感器件的第二部分。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偏光器件与所述传感器件一体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偏光器件包括与所述传感器件连接的第一螺纹部件,所述传感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螺纹部件配合的第二螺纹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传感器到显示面板之间加入偏光器件,将与偏光器件的吸收轴平行的杂散光吸收,降低射向传感器的杂散光的光通量,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五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六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七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八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九种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近些年,集成前置传感器的显示装置越来越多,当前,在传感器到显示面板之间会有多张膜片,膜片不可避免会将显示装置发出的光反射进入传感器,这样与外界进入的光叠加,会降低传感器的光采集的质量,例如摄像头所接受的光的对比度会降低,影响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20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200第一侧的传感器件300及位于所述传感器件300与所述显示面板200之间的偏光器件400,环境光通过所述显示面板200及所述偏光器件400入射至所述传感器件300;其中,由所述显示装置100发出且射向所述传感器件300的光的偏振方向至少包括第一偏振方向,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所述偏光器件400的吸收轴平行。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传感器到显示面板之间加入偏光器件,将与偏光器件的吸收轴平行的杂散光吸收,降低射向传感器的杂散光的光通量,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200、位于所述显示面板200第一侧的传感器件300及位于所述传感器件300与所述显示面板200之间的偏光器件400,环境光通过所述显示面板200及所述偏光器件400入射至所述传感器件300;其中,由所述显示装置100发出且射向所述传感器件300的光的偏振方向至少包括第一偏振方向,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所述偏光器件400的吸收轴平行。所述环境光射向所述像是面板200,经过所述显示面板200及所述第一侧,射向所述偏光器件400,最后达到所述传感器件300,具体请参阅图1。
本实施例通过在传感器到显示面板200之间加入偏光器件400,环境光可以通过所述偏光器件400进入所述传感器件300,有吸收轴的偏光层,可以吸收与吸收轴平行的偏振光,使与吸收轴垂直的偏振光通过,即所述环境光在通过所述偏光器件400时至少包括与所述偏光器件400的吸收轴垂直偏振的光。而由所述显示装置100发出且射向所述传感器件300的光可以成为杂散光,所述杂散光包括直接射向所述传感器件300的光和/或经过所述显示装置100中的任一膜片反射后射向所述传感器件300的光,所述杂散光的偏振方向至少包括第一偏振方向,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所述偏光器件400的吸收轴平行,则至少会吸收部分所述杂散光,例如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为S方向,所述偏光器件400的吸收轴是吸收S光,可以降低射向传感器的杂散光的光通量,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具体请参阅图1、图2。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说明,所述第一偏光层210的吸收轴为S方向,即吸收S光,透射P光,所述第二偏光层220的吸收轴为P方向,即吸收P光,透射S光,具体请参阅图1、图2。
本实施例中,在图1、图2、图6至图9中,以第一膜片310为例进行举例,所述杂散光在射向所述第一膜片310后,进行反射,反射至所述偏光器件400及所述传感器件300方向,在图3至图5中,以第三偏光层230或第四偏光层240为例进行举例,所述杂散光在射向第三偏光层230或第四偏光层240后,进行反射,反射至所述偏光器件400及所述传感器件300方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00包括靠近所述传感器件300一侧的第一偏光层210、远离所述传感器件300一侧的第二偏光层220及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210与所述第二偏光层220之间的液晶层250;其中,所述第一偏光层210的吸收轴与所述第二偏光层220的吸收轴垂直,所述偏光器件400的吸收轴与所述第一偏光层210的吸收轴平行。例如环境光通过所述第二偏光层220及所述第一偏光层210后,是P光,即所述第一偏光层210的吸收轴为吸收S光,所述偏光器件400也会吸收S光,则不会吸收环境光的P光,环境光的P光可以顺利进入所述传感器件300。而所述杂散光可以属于圆偏振光,所述杂散光经过所述偏光器件400后,光通量会被吸收一半,可以降低射向传感器的杂散光的光通量,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具体请参阅图2。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210与所述偏光器件400之间的第三偏光层230;其中,所述第三偏光层230包括半反射半透射材料,所述第三偏光层230的透射轴与反射轴垂直,所述第三偏光层230的反射轴与所述第一偏光层210的吸收轴平行。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背光模组500,所述背光模组500位于所述传感器件300与所述第三偏光层230之间,对于包括半反射半透射材料的所述第三偏光层230,所述第三偏光层230可以使与所述透射轴平行的偏振光透射,可以使与所述反射轴平行的偏振光反射,所述第三偏光层230使所述杂散光的部分光反射向所述偏光器件400及反射向所述传感器件300,所述第三偏光层230使所述杂散光的部分光透射向所述第一偏光层210,原理及相应光的偏振方向如上所述,所述第三偏光层230的反射轴与所述第一偏光层210的吸收轴平行,具体请参阅图3。
例如,从环境光方面,环境光通过所述第二偏光层220、所述液晶层250及所述第一偏光层210后,是环境P光,即所述第一偏光层210的吸收轴为吸收S光,环境P光达到所述第三偏光层230后,环境P光可以投射向所述偏光器件400,所述偏光器件400会吸收S光,而不会吸收环境P光,环境P光可以顺利进入所述传感器件300。从杂散光方面,所述杂散光经过所述第三偏光层230透射后,是杂散P光,杂散P光可以穿过所述第一偏光层210,正常进入所述液晶层250,参与正常显示;所述杂散光经过所述第三偏光层230反射后,是杂散S光,并射向所述偏光器件400,所述偏光器件400是吸收S光,所以将会吸收绝大部分射向所述偏光器件400的所述杂散S光,最大化减少杂散光,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具体请参阅图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偏光层230的材料可以包括DBEF(Dual BrightnessEnhancement Film,双亮度增强膜),DBEF是可以使发光效率提高的反射型偏光片材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偏光层230与所述第一偏光层210一体复合设置。所述第三偏光层230可以与所述第一偏光层210一体设置,从而减少膜厚,所述第一偏光层210可以与所述第三偏光层230融合设置,此时,所述第三偏光层230的材料可以包括APCF(AdvancedPolarization Conversion Film,高度偏光转换薄膜),所述第三偏光层230可以与所述第一偏光层210复合设置,从而减少所述第一偏光层210的厚度,减少膜层工艺。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00包括靠近所述传感器件300一侧的第四偏光层240、远离所述传感器件300一侧的第二偏光层220及位于所述第四偏光层240与所述第二偏光层220之间的液晶层250;其中,所述第四偏光层240包括半反射半透射材料,所述第四偏光层240的透射轴与反射轴垂直,所述第四偏光层240的透射轴与所述第二偏光层220的吸收轴垂直。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背光模组500,所述背光模组500位于所述传感器件300与所述第四偏光层240之间,对于包括半反射半透射材料的所述第四偏光层240,所述第四偏光层240可以使与所述透射轴平行的偏振光透射,可以使与所述反射轴平行的偏振光反射,所述第四偏光层240使所述杂散光的部分光反射向所述偏光器件400及反射向所述传感器件300,所述第四偏光层240使所述杂散光的部分光透射向所述液晶层250,原理及相应光的偏振方向如上所述,所述第四偏光层240的透射轴与所述第二偏光层220的吸收轴垂直,具体请参阅图4。
例如,从环境光方面,环境光通过所述第二偏光层220及所述液晶层250后,是环境P光,即所述第二偏光层220的吸收轴为吸收P光,透射S光,S光经过液晶层250偏转后,变为环境P光,环境P光达到所述第四偏光层240后,环境P光可以投射向所述偏光器件400,所述偏光器件400会吸收S光,而不会吸收环境P光,环境P光可以顺利进入所述传感器件300。从杂散光方面,所述杂散光经过所述第四偏光层240透射后,是杂散P光,杂散P光经过所述液晶层250偏转后,变为杂散S光,所述第二偏光层220的吸收轴为吸收P光,透射S光,所以可以使杂散S光通过,参与正常显示;所述杂散光经过所述第四偏光层240反射后,是杂散S光,并射向所述偏光器件400,所述偏光器件400是吸收S光,所以将会吸收绝大部分射向所述偏光器件400的所述杂散S光,最大化减少杂散光,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具体请参阅图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偏光层240的材料可以包括APCF(Advanced PolarizationConversion Film,高度偏光转换薄膜),所述第四偏光层240可以替代所述第一偏光层210设置,从而减少所述第一偏光层210的厚度,减少膜层工艺。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第一过孔110,所述第一过孔110贯穿所述第一偏光层210、所述第二偏光层220及所述液晶层250;或者,所述第一过孔110贯穿所述第一偏光层210、所述第二偏光层220、所述液晶层250及所述第三偏光层230;或者所述第一过孔110贯穿所述第一偏光层210、所述第二偏光层220、所述液晶层250及所述第四偏光层240,具体请参阅图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孔110在所述传感器件3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传感器件300之内,具体请参阅图5,其中图5以所述第一过孔110贯穿所述第一偏光层210、所述第二偏光层220、所述液晶层250及所述第三偏光层230为例,其他实施例已于理解,不再重复作图。所述第一过孔110可以贯穿各偏光层及液晶层250,从而提高所述传感器件300的采光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孔110仅贯穿所述第三偏光层230或所述第四偏光层240,这样可以在所述传感器件300的区域正常发光显示,与没有所述第一过孔110一样,同样可以实现屏下传感器件300的正常显示,同时提高所述传感器件300的采光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偏光器件400与所述显示面板200之间的背光模组500,所述偏光器件400与所述传感器件30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偏光器件400与所述背光模组500之间的距离,具体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500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可以紧贴所述显示面板200,也可以与所述显示面板200一体设置,也可以与所述显示面板200有一定间距,所述偏光器件400更靠近所述传感器件300,可以使所述偏光器件400的滤光减光效果更明显,避免杂散光从其他方向绕过所述偏光器件400进入所述传感器件300,最大化减少杂散光,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光器件400包括一弧面,所述弧面的凸面朝向远离所述传感器件300一侧,具体请参阅图7。所述偏光器件400可以制作成弧面的形状,类似于包围所述传感器件300的方式,弧面的构造,可以避免更多方向的杂散光进入所述传感器件300,最大化减少杂散光,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光器件400包括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200的第一部分410及与所述第一部分410连接且包围所述传感器件300的第二部分420,具体请参阅图8。所述偏光器件400可以呈现包围所述传感器件300的结构,从而避免任何方向的杂散光进入所述传感器件300,最大化减少杂散光,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光器件400与所述传感器件300一体设置,具体请参阅图9。将所述偏光器件400与所述传感器件300一体设置,可以在生产所述传感器件300时就与所述偏光器件400一体设置,方便了模块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装配时间。同时所述偏光器件400与所述传感器件300一体设置的结构,避免任何方向的杂散光进入所述传感器件300,最大化减少杂散光,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光器件400包括与所述传感器件300连接的第一螺纹部件401,所述传感器件300包括与所述第一螺纹部件401配合的第二螺纹部件402,具体请参阅图9。通过所述第一螺纹部件401与所述第二螺纹部件402的配合,可以实现所述偏光器件400与所述传感器件300的可拆卸连接,既可以实现避免任何方向的杂散光进入所述传感器件300,最大化减少杂散光,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在后续使用过程中方便更换,减小维修成本,所述偏光器件400对于所述传感器件300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所述传感器件300受到冲击或腐蚀,延长所述传感器件30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位于所述传感器件300与所述偏振器件之间的粘结层,所述粘结层可以为环形,更好地粘结所述传感器件300与所述偏振器件,同时不会影响所述传感器件300的进光量,实现所述传感器件300与所述偏振器件的一体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件300在所述偏振器件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偏振器件之内。所述偏振器件的面积要大于所述传感器件300的接受光线入口的面积,所述偏振器件可以更好避免更多方向的杂散光进入所述传感器件300,最大化减少杂散光,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件300可以包括摄像头、光学指纹识别器、红外传感器、距离感应器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00还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阵列基板、位于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所述液晶层250、位于所述液晶层250原理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彩膜层及位于所述彩膜层上的封装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上的有源层、位于所述有源层上的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栅极层、位于所述栅极层上的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源漏极层、位于所述源漏极层上的第三绝缘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源漏极层通过多个第二过孔与所述有源层电连接,所述有源层包括多个降阻单元,所述降租单元与所述源漏极层电连接。所述降阻单元的电阻小于所述有源层其他区域内的膜层的电阻。
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500包括背板、位于所述背板上的驱动层、位于所述驱动层上的发光器件层。所述背光模组500还包括靠近所述传感器件300一侧的遮光单元,所述遮光单元围绕所述传感器件300一侧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500上。所述遮光单元可以减少所述背光模组500向所述传感器件300的漏光,提高所述传感器件300对环境光的采集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传感器到显示面板之间加入偏光器件,将与偏光器件的吸收轴平行的杂散光吸收,降低射向传感器的杂散光的光通量,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位于该显示面板第一侧的传感器件及位于该传感器件与该显示面板之间的偏光器件,环境光通过该显示面板及该偏光器件入射至该传感器件,由该显示装置发出且射向该传感器件的光的偏振方向至少包括第一偏振方向,该第一偏振方向与该偏光器件的吸收轴平行;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传感器到显示面板之间加入偏光器件,将与偏光器件的吸收轴平行的杂散光吸收,降低射向传感器的杂散光的光通量,提高传感器的光接受质量。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第一侧的传感器件及位于所述传感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偏光器件,环境光通过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偏光器件入射至所述传感器件;
其中,由所述显示装置发出且射向所述传感器件的光的偏振方向至少包括第一偏振方向,所述第一偏振方向与所述偏光器件的吸收轴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靠近所述传感器件一侧的第一偏光层、远离所述传感器件一侧的第二偏光层及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之间的液晶层;
其中,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吸收轴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吸收轴垂直,所述偏光器件的吸收轴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吸收轴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偏光器件之间的第三偏光层;
其中,所述第三偏光层包括半反射半透射材料,所述第三偏光层的透射轴与反射轴垂直,所述第三偏光层的反射轴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吸收轴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贯穿所述第一偏光层、所述第二偏光层、所述液晶层及所述第三偏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靠近所述传感器件一侧的第四偏光层、远离所述传感器件一侧的第二偏光层及位于所述第四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之间的液晶层;
其中,所述第四偏光层包括半反射半透射材料,所述第四偏光层的透射轴与反射轴垂直,所述第四偏光层的透射轴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吸收轴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偏光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背光模组,所述偏光器件与所述传感器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偏光器件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器件包括一弧面,所述弧面的凸面朝向远离所述传感器件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器件包括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且包围所述传感器件的第二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器件与所述传感器件一体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器件包括与所述传感器件连接的第一螺纹部件,所述传感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螺纹部件配合的第二螺纹部件。
CN202110624152.9A 2021-06-04 2021-06-04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376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4152.9A CN113376896B (zh) 2021-06-04 2021-06-04 显示装置
PCT/CN2021/113413 WO2022252405A1 (zh) 2021-06-04 2021-08-19 显示装置
US17/600,146 US20240027824A1 (en) 2021-06-04 2021-08-19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4152.9A CN113376896B (zh) 2021-06-04 2021-06-04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6896A true CN113376896A (zh) 2021-09-10
CN113376896B CN113376896B (zh) 2023-06-30

Family

ID=77575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4152.9A Active CN113376896B (zh) 2021-06-04 2021-06-0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27824A1 (zh)
CN (1) CN113376896B (zh)
WO (1) WO2022252405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3812A (zh) * 2017-01-12 2018-07-20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光功能的后视镜
CN108881538A (zh) * 2018-06-22 2018-11-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1095288A (zh) * 2019-12-02 2020-05-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系统、液晶显示屏
CN111439204A (zh) * 2020-04-30 2020-07-24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显示装置、防眩显示方法和车内后视镜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9655B2 (ja) * 2016-07-11 2021-05-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200403186A1 (en) * 2019-06-19 2020-12-24 Google Llc Oled display with locally transmissive polarizer
CN112133723A (zh) * 2019-06-24 2020-12-25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感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087263U (zh) * 2019-12-02 2020-07-2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系统、液晶显示屏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3812A (zh) * 2017-01-12 2018-07-20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光功能的后视镜
CN108881538A (zh) * 2018-06-22 2018-11-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1095288A (zh) * 2019-12-02 2020-05-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及系统、液晶显示屏
CN111439204A (zh) * 2020-04-30 2020-07-24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显示装置、防眩显示方法和车内后视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76896B (zh) 2023-06-30
WO2022252405A1 (zh) 2022-12-08
US20240027824A1 (en)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83736B (zh) 一种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JP2001060063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WO2018137151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8054421B2 (en) Reflectiv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display panel
WO2022174611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05003739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10409107B2 (en) Semi-transmissive, semi-reflectiv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60109395A1 (en) Area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80042892A (ko) 표시 장치
US911032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751883B1 (ko) 연성인쇄회로 연결구조를 개선한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방법
JP7460659B2 (ja) 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KR20190010777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KR2019008661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80823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TWI823910B (zh) 顯示設備及其製造方法
CN112036325B (zh) 指纹识别模组与显示装置
CN113376896A (zh) 显示装置
JP2004309774A (ja) 液晶装置
US2008010077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optical concentrating layer
US20190049786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8277078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197990B2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WO2019149217A1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JP535496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