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75210A - 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75210A CN113375210A CN202110718123.9A CN202110718123A CN113375210A CN 113375210 A CN113375210 A CN 113375210A CN 202110718123 A CN202110718123 A CN 202110718123A CN 113375210 A CN113375210 A CN 1133752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am
- unit
- heat supply
- heat
- supply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4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AMXOYNBUYSYVKV-UHFFFAOYSA-M lithium bromide Chemical compound [Li+].[Br-] AMXOYNBUYSYVKV-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02—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e.g. by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7/00—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 F01K17/02—Using steam or condensate extracted or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for heating purposes, e.g. industrial, domestic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3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the system uses a heat pump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08—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in combination with systems for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0—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 Hydraulic components of 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 F24D3/1058—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 Hydraulic components of 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disposition of pipes and pipe connec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8—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包括,热网循环水泵4、机组供热凝汽器5、第一吸收式热泵7、第二吸收式热泵8、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尖峰加热器10、热网供水管道、汽轮机中压缸排汽、第一控制阀a、第二控制阀b、第三控制阀c和第四控制阀d,本发明解决燃煤机组能源利用率及运行灵活性,减少资源消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技术进步及发展理念的转变,我国火电技术进步从提高初参数、蒸汽再热等方式向全工况运行、余热深度利用等方向转变。发展绿色火电,开展高效清洁发电是我国火电行业的发展指南,北方地区开展集中供热,是改善冬季北方雾霾多发的有效办法,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目前热电联产机组多采用抽凝式汽轮机、背压式汽轮机或者使凝器式汽轮机在供热工况下提高背压运行,提高燃煤机组能源利用率及运行灵活性,减少污染物排放及资源消耗是燃煤电站长期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燃煤机组能源利用率及运行灵活性,减少污染物排放及资源消耗。
本发明提供一种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包括,
热网循环水泵4、机组供热凝汽器5、第一吸收式热泵7、第二吸收式热泵8、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尖峰加热器10、热网供水管道、汽轮机中压缸排汽、第一控制阀a、第二控制阀b、第三控制阀c和第四控制阀d,所述热网循环水泵4入口与热网回水相连接,所述热网循环水泵4出口与所述机组供热凝汽器5冷侧工质入口相连接,所述机组供热凝汽器5和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7冷源入口相连接,所述机组供热凝汽器5冷侧工质出口与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7被加热工质入口和所述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工质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7被加热工质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工质出口和所述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冷侧工质入口相连接,所述汽轮机中压缸抽汽与所述第四控制阀d入口相连接,所述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冷侧工质出口与所述第一控制阀a入口相连接,所述尖峰加热器10热侧工质入口与所述第四控制阀d出口相连接,所述尖峰加热器10冷侧工质入口与所述第一控制阀a出口相连接,所述尖峰加热器10冷侧工质出口与所述第二控制阀b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b出口与所述第三控制阀c出口及热网供水管道相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方法,包括:
S1、热网回水先经过所述热网循环水泵4增压,之后进入所述机组供热凝汽器5加热;
S2、经过机组供热凝汽器5加热后的热网回水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7加热至一定温度,另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至一定温度,两部分汇合;
S3、汇合后进入所述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利用余热进一步加热,最后根据需求分流部分工质进入所述尖峰加热器10,通过第一控制阀a、第二控制阀b、第三控制阀c和第四控制阀)调整进入尖峰加热器10的汽轮机抽汽及热网水量。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燃煤机组能源利用率及运行灵活性,减少资源消耗。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的抽凝式机组与高背压机组热电负荷特性对比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2: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3:热网循环水泵小汽机;4:热网循环水泵;5:第二机组供热凝汽器;6:蒸汽喷射器;7:第一吸收式热泵;8:第二吸收式热泵;9:小汽机乏汽加热器;10:尖峰加热器;a;第一控制阀;b:第二控制阀;c:第三控制阀;d:第四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系统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
热网循环水泵4、机组供热凝汽器5、第一吸收式热泵7、第二吸收式热泵8、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尖峰加热器10、热网供水管道、汽轮机中压缸排汽、第一控制阀a、第二控制阀b、第三控制阀c和第四控制阀d,热网循环水泵4入口与热网回水相连接,热网循环水泵4出口与机组供热凝汽器5冷侧工质入口相连接,机组供热凝汽器5和第一吸收式热泵7冷源入口相连接,机组供热凝汽器5冷侧工质出口与第一吸收式热泵7被加热工质入口和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工质入口相连接,第一吸收式热泵7被加热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工质出口和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冷侧工质入口相连接,汽轮机中压缸抽汽与第四控制阀d入口相连接,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冷侧工质出口与第一控制阀a入口相连接,尖峰加热器10热侧工质入口与第四控制阀d出口相连接,尖峰加热器10冷侧工质入口与第一控制阀a出口相连接,尖峰加热器10冷侧工质出口与第二控制阀b入口相连接,第二控制阀b出口与第三控制阀c出口及热网供水管道相连接。
系统包括:蒸汽喷射器、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分别与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入口、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入口、蒸汽喷射器高压工质入口及第二吸收式热泵8驱动蒸汽入口相连接,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与吸收式热泵冷源入口和蒸汽喷射器低压工质入口连接,热网循环水泵4与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和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连接,机组供热凝汽器5和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连接,第一吸收式热泵7与蒸汽喷射器连接。
系统包括第一机组凝汽热井,第一机组凝汽热井与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蒸汽喷射器、第一吸收式热泵7、第二吸收式热泵8、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和尖峰加热器10连接。
系统包括:第二机组凝汽热井和第二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第二机组凝汽热井与机组供热凝汽器5和第一吸收式热泵7连接,第二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与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连接。
根据上述系统,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耦合新型吸收式热泵的燃煤机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朗肯循环为动力循环,耦合蒸汽喷射器及吸收式热泵,利用燃煤机组汽轮机抽汽和冷端余热,同时为用户提供热、电两种能源。通过冷端-蒸汽喷射器-吸收式热泵-抽汽过程的耦合优化,本发明可大幅度提高燃煤机组的能量利用率。本系统将热网回水加热过程分为2个阶段:先在供热凝汽器中利用汽轮机乏汽潜热加热,之后分流为两部分,分别进入第一、第二吸收式热泵被加热,汇合之后对外供热。系统通过合理分配不同阶段加热热源,合理利用系统余热,机组的能量利用率较高,通过调整分流进入第二吸收式热泵的抽汽及热网水比例,满足不同供热期所需热负荷,具有较好的运行灵活性。
由于热网回水温度在40℃以上,热网供水温度多在70-120℃,抽凝式机组汽轮机抽气温度较高,直接用于加热热网水有较大的不可逆损失,背压式汽轮机或者使凝器式汽轮机提高背压运行时,可以利用汽轮机乏汽加热热网水,可以合理利用冷端损失,抽凝式机组与高背压机组热电负荷特性。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的抽凝式机组与高背压机组热电负荷特性对比示意图,可以看出,背压机组的运行灵活性较差,但是可以输出较高的热负荷,为了满足热负荷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按照一种基本思路:高背压机组承担基本热负荷,抽汽进行灵活性调节,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燃煤机组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包括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1、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2、热网循环水泵小汽机3、热网循环水泵4、机组供热凝汽器5、蒸汽喷射器6、第一吸收式热泵7、第二吸收式热泵8、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尖峰加热器10以及第一控制阀a、第二控制阀b、第三控制阀c和第四控制阀d,其特征在于:热网回水首先经过热网循环水泵4完成增压过程,之后先经过机组供热凝汽器5加热,之后分流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被加热工质通过第一吸收式热泵7被加热,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汇合之后进入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继续加热,最后根据需求分流部分工质进入尖峰加热器10,完成热网供水加热整个流程,第一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分别与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1入口、热网循环水泵小汽机3入口、蒸汽喷射器6高压工质入口及第二吸收式热泵8驱动蒸汽入口相连通;
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1排汽一部分进入第二吸收式热泵8冷源入口,一部分进入蒸汽喷射器6低压工质入口,其余部分进入第一机组机组凝汽器热井;
热网循环水泵4入口与热网回水相连通,出口与机组供热凝汽器5冷侧工质入口相连通,热网循环水泵4动力由热网循环水泵小汽机3提供,热网循环水泵小汽机3驱动蒸汽来自第一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驱动蒸汽做功之后进入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热侧工质入口,放热之后汇至第一机组机组凝汽器热井;
机组供热凝汽器5热侧工质入口与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2排汽和第一吸收式热泵7冷源入口相连通,热侧工质出口与第二机组凝汽器热井相连通,冷侧工质入口与热网循环水泵4出口连通,冷侧工质出口与第一吸收式热泵7被加热工质入口及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工质入口相连通;
第一吸收式热泵7工质为溴化锂溶液,第一吸收式热泵7冷源工质出口汇入第二机组凝汽器热井;第一吸收式热泵7驱动蒸汽来自蒸汽喷射器6出口,驱动蒸汽做功之后汇入第一机组机组凝汽器热井;第一吸收式热泵7被加热工质出口分别与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工质出口和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冷侧工质入口相连通;
第二吸收式热泵8工质为溴化锂溶液,第二吸收式热泵8冷源工质出口汇入第一机组机组凝汽器热井;第二吸收式热泵8驱动蒸汽来自第一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驱动蒸汽做功之后汇入第一机组机组凝汽器热井;
汽轮机中压缸抽汽与第四控制阀d入口相连通,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冷侧工质出口与第一控制阀a入口相连通,尖峰加热器10热侧工质入口与第四控制阀d出口相连通,热侧工质出口汇入第一机组机组凝汽器热井,尖峰加热器10冷侧工质入口与第一控制阀a出口相连通,冷侧工质出口与第二控制阀b入口相连通,第二控制阀b出口与第三控制阀c出口及热网供水管道相连通;
一种耦合新型吸收式热泵的燃煤机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其运行方法为:热网回水先经过热网循环水泵4增压0.4-0.6MPa,之后进入机组供热凝汽器5被加热至60-70℃,之后分流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第一吸收式热泵7被加热至85-90℃,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至85-90℃,汇合之后进入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利用余热进一步加热,最后根据需求分流部分工质进入尖峰加热器10,调整进入尖峰加热器10的汽轮机抽汽及热网水量,可以调整热网供水温度在85-105℃之间,满足不同供热时期的温度需求。
提高燃煤机组能源利用率及运行灵活性,减少污染物排放及资源消耗是燃煤电站长期关注的问题。
(1)本发明采用高背压机组乏汽先加热热网给水,之后将抽凝机组乏汽作为吸收式热泵冷源以及蒸汽喷射器低压工质,合理利用冷端余热,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机组综合发电煤耗率。
(2)本发明采用汽轮机抽汽驱动热网循环水泵,同时将小汽机乏汽用于加热供热给水,合理利用汽轮机抽汽的压力和热量,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可以降低机组的发电煤耗率。
(3)本发明通过调整进入尖峰加热器的汽轮机抽气及热网水量,可以调整热网供水温度在85-105℃之间,满足不同供热时期的温度需求,系统有较好的灵活性。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方法,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
S1、热网回水先经过热网循环水泵4增压,之后进入机组供热凝汽器5加热;
S2、经过机组供热凝汽器5加热后的热网回水一部分经过第一吸收式热泵7加热至一定温度,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至一定温度,两部分汇合;
S3、汇合后进入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利用余热进一步加热,最后根据需求分流部分工质进入尖峰加热器10,通过第一控制阀a、第二控制阀b、第三控制阀c和第四控制阀d调整进入尖峰加热器10的汽轮机抽汽及热网水量。
S1具体包括:第一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为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提供驱动蒸汽,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通过驱动蒸汽为热网循环水泵4提供动力,热网循环水泵4通过动力为热网回水增压,第二机组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到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将蒸汽输入机组供热凝汽器5热侧工质入口放热后输入第二机组凝汽热井;
通过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蒸汽进入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入口,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入口,蒸汽喷射器高压工质入口及第二吸收式热泵8驱动蒸汽入口,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的蒸汽一部分进入吸收式热泵冷源入口放热,一部分进入蒸汽喷射器低压工质入口放热,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将蒸汽输入机组供热凝汽器5热侧工质入口放热,蒸汽喷射器出口输出蒸汽为第一吸收式热泵7提供驱动蒸汽,第一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为第二吸收式热泵8提供驱动蒸汽。
S2具体包括:经过机组供热凝汽器(5)加热后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7,第一机组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到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到蒸汽喷射器作为被引射工质,第一机组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到蒸汽喷射器作为引射驱动蒸汽,蒸汽喷射器出口排汽作为驱动蒸汽进入第一吸收式热泵7热源工质入口,蒸汽在第一吸收式热泵7放热后输出到第一机组凝汽器热井,第二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输出蒸汽到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所述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输入蒸汽到机组供热凝汽器5和第一吸收式热泵7放热后输出到第二机组凝汽热井,
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吸收式热泵8,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到第二吸收式热泵8放热后输入第一机组凝汽器热井,第一机组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到第二吸收式热泵8放热后输入第一机组凝汽器热井,从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出来的热网回水与从第一吸收式热泵7加热后出来的热网回水,两部分汇合。
S3具体包括:汇合后进入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排汽到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利用余热进一步加热汇合后的热网回水,最后根据需求分流部分热网回水进入尖峰加热器10,另一部分经过第三控制阀c,第一机组汽轮机中压缸经过第四控制阀d排汽到尖峰加热器10放热后输入到第一机组凝汽器热井,从尖峰加热器10出来后的热网回水经过第二控制阀b后与经过第三控制阀c出来的热网回水合并后输出,通过第一控制阀a、第二控制阀b、第三控制阀c和第四控制阀d调整进入尖峰加热器10的汽轮机抽汽及热网水量来调整热网回水的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对应的系统实施例,各个模块的具体操作可以参照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网循环水泵(4)、机组供热凝汽器(5)、第一吸收式热泵(7)、第二吸收式热泵(8)、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尖峰加热器(10)、热网供水管道、汽轮机中压缸排汽、第一控制阀(a)、第二控制阀(b)、第三控制阀(c)和第四控制阀(d),所述热网循环水泵(4)入口与热网回水相连接,所述热网循环水泵(4)出口与所述机组供热凝汽器(5)冷侧工质入口相连接,所述机组供热凝汽器(5)和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7)冷源入口相连接,所述机组供热凝汽器(5)冷侧工质出口与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7)被加热工质入口和所述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工质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7)被加热工质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工质出口和所述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冷侧工质入口相连接,所述汽轮机中压缸抽汽与所述第四控制阀(d)入口相连接,所述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冷侧工质出口与所述第一控制阀(a)入口相连接,所述尖峰加热器(10)热侧工质入口与所述第四控制阀(d)出口相连接,所述尖峰加热器(10)冷侧工质入口与所述第一控制阀(a)出口相连接,所述尖峰加热器(10)冷侧工质出口与所述第二控制阀(b)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b)出口与所述第三控制阀(c)出口及热网供水管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蒸汽喷射器、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分别与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入口、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入口、蒸汽喷射器高压工质入口及第二吸收式热泵(8)驱动蒸汽入口相连接,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与吸收式热泵冷源入口和蒸汽喷射器低压工质入口连接,热网循环水泵(4)与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和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连接,机组供热凝汽器(5)和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连接,第一吸收式热泵(7)与蒸汽喷射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机组凝汽热井,所述第一机组凝汽热井与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蒸汽喷射器、第一吸收式热泵(7)、第二吸收式热泵(8)、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和尖峰加热器(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二机组凝汽热井和第二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所述第二机组凝汽热井与机组供热凝汽器(5)和第一吸收式热泵(7)连接,第二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与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连接。
5.一种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热网回水先经过所述热网循环水泵(4)增压,之后进入所述机组供热凝汽器(5)加热;
S2、经过机组供热凝汽器(5)加热后的热网回水一部分经过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7)加热至一定温度,另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至一定温度,两部分汇合;
S3、汇合后进入所述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利用余热进一步加热,最后根据需求分流部分工质进入所述尖峰加热器(10),通过第一控制阀(a)、第二控制阀(b)、第三控制阀(c)和第四控制阀(d)调整进入尖峰加热器(10)的汽轮机抽汽及热网水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第一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为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提供驱动蒸汽,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通过驱动蒸汽为热网循环水泵(4)提供动力,热网循环水泵(4)通过动力为热网回水增压,第二机组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到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将蒸汽输入机组供热凝汽器(5)热侧工质入口放热后输入第二机组凝汽热井;
通过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蒸汽进入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入口,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入口,蒸汽喷射器高压工质入口及第二吸收式热泵(8)驱动蒸汽入口,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的蒸汽一部分进入吸收式热泵冷源入口放热,一部分进入蒸汽喷射器低压工质入口放热,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将蒸汽输入机组供热凝汽器(5)热侧工质入口放热,蒸汽喷射器出口输出蒸汽为第一吸收式热泵(7)提供驱动蒸汽,第一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为第二吸收式热泵(8)提供驱动蒸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
经过机组供热凝汽器(5)加热后一部分热网回水经过所述第一吸收式热泵(7),第一机组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到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到蒸汽喷射器作为被引射工质,第一机组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到蒸汽喷射器作为引射驱动蒸汽,蒸汽喷射器出口排汽作为驱动蒸汽进入第一吸收式热泵(7)热源工质入口,蒸汽在第一吸收式热泵(7)放热后输出到第一机组凝汽器热井,第二机组中压汽轮机排汽输出蒸汽到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所述第二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输入蒸汽到机组供热凝汽器(5)和第一吸收式热泵(7)放热后输出到第二机组凝汽热井,
另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吸收式热泵(8),第一机组低压汽轮机排汽到第二吸收式热泵(8)放热后输入第一机组凝汽器热井,第一机组汽轮机中压缸排汽到第二吸收式热泵(8)放热后输入第一机组凝汽器热井,从第二吸收式热泵(8)被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出来的热网回水与从第一吸收式热泵(7)加热后出来的热网回水,两部分汇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包括:汇合后进入所述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热网循环水泵(4)小汽机排汽到小汽机乏汽加热器(9),利用余热进一步加热汇合后的热网回水,最后根据需求分流部分热网回水进入所述尖峰加热器(10),另一部分经过第三控制阀(c),第一机组汽轮机中压缸经过第四控制阀(d)排汽到尖峰加热器(10)放热后输入到第一机组凝汽器热井,从尖峰加热器(10)出来后的热网回水经过第二控制阀(b)后与经过第三控制阀(c)出来的热网回水合并后输出,通过第一控制阀(a)、第二控制阀(b)、第三控制阀(c)和第四控制阀(d)调整进入尖峰加热器(10)的汽轮机抽汽及热网水量来调整热网回水的温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18123.9A CN113375210B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18123.9A CN113375210B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75210A true CN113375210A (zh) | 2021-09-10 |
CN113375210B CN113375210B (zh) | 2022-03-01 |
Family
ID=77579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18123.9A Active CN113375210B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7521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13311A (zh) * | 2022-01-20 | 2022-04-29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耦合斜温层储热罐燃煤机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0909A (zh) * | 2008-03-19 | 2008-08-13 | 清华大学 | 一种回收热电厂凝汽余热的蒸汽喷射式热泵供热系统 |
CN101566407A (zh) * | 2009-06-01 | 2009-10-28 | 长安大学 | 一种喷射式汽车空调装置 |
CN102220888A (zh) * | 2011-05-11 | 2011-10-19 | 北京创时能源有限公司 | 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回收方法及系统 |
CN102519069A (zh) * | 2011-12-08 | 2012-06-27 | 北京中科华誉能源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多效复叠喷射式换热的乏汽余热回收热电联产系统 |
CN102607092A (zh) * | 2012-03-28 | 2012-07-25 | 浙江大学 | 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及其方法 |
US20120192563A1 (en) * | 2011-01-28 | 2012-08-02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Heat Recovery System Series Arrangements |
KR101593827B1 (ko) * | 2014-09-25 | 2016-02-15 |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 복합화력발전 시스템 |
CN105546618A (zh) * | 2016-01-14 | 2016-05-04 | 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冷端余热梯级利用供热系统和方法 |
CN105840256A (zh) * | 2016-05-18 | 2016-08-10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厂乏汽热利用系统 |
CN206094021U (zh) * | 2016-09-29 | 2017-04-12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系统 |
CN107420138A (zh) * | 2017-08-02 | 2017-12-01 |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 汽轮发电机组新型节能系统及方法 |
US20180187573A1 (en) * | 2015-06-30 | 2018-07-05 | Rudolf Gutscher | Steam power plant |
CN108286728A (zh) * | 2018-03-28 | 2018-07-17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 一种电厂梯级供热系统 |
US20180223699A1 (en) * | 2015-01-08 | 2018-08-09 | Tsinghua University | Gas-steam combined cycle centralized heat supply device and heat supply method |
CN108644862A (zh) * | 2018-06-08 | 2018-10-12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低压缸零出力深度回收热电厂余热的联合供热系统 |
CN208253695U (zh) * | 2018-03-28 | 2018-12-18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和蒸汽喷射器的电厂梯级供热系统 |
CN109812866A (zh) * | 2018-11-04 | 2019-05-28 | 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两级串联式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
-
2021
- 2021-06-28 CN CN202110718123.9A patent/CN1133752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0909A (zh) * | 2008-03-19 | 2008-08-13 | 清华大学 | 一种回收热电厂凝汽余热的蒸汽喷射式热泵供热系统 |
CN101566407A (zh) * | 2009-06-01 | 2009-10-28 | 长安大学 | 一种喷射式汽车空调装置 |
US20120192563A1 (en) * | 2011-01-28 | 2012-08-02 |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 Heat Recovery System Series Arrangements |
CN102220888A (zh) * | 2011-05-11 | 2011-10-19 | 北京创时能源有限公司 | 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回收方法及系统 |
CN102519069A (zh) * | 2011-12-08 | 2012-06-27 | 北京中科华誉能源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多效复叠喷射式换热的乏汽余热回收热电联产系统 |
CN102607092A (zh) * | 2012-03-28 | 2012-07-25 | 浙江大学 | 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及其方法 |
KR101593827B1 (ko) * | 2014-09-25 | 2016-02-15 | 현대중공업 주식회사 | 복합화력발전 시스템 |
US20180223699A1 (en) * | 2015-01-08 | 2018-08-09 | Tsinghua University | Gas-steam combined cycle centralized heat supply device and heat supply method |
US20180187573A1 (en) * | 2015-06-30 | 2018-07-05 | Rudolf Gutscher | Steam power plant |
CN105546618A (zh) * | 2016-01-14 | 2016-05-04 | 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冷端余热梯级利用供热系统和方法 |
CN105840256A (zh) * | 2016-05-18 | 2016-08-10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厂乏汽热利用系统 |
CN206094021U (zh) * | 2016-09-29 | 2017-04-12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供热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乏汽余热利用系统 |
CN107420138A (zh) * | 2017-08-02 | 2017-12-01 |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所有限公司 | 汽轮发电机组新型节能系统及方法 |
CN108286728A (zh) * | 2018-03-28 | 2018-07-17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 一种电厂梯级供热系统 |
CN208253695U (zh) * | 2018-03-28 | 2018-12-18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和蒸汽喷射器的电厂梯级供热系统 |
CN108644862A (zh) * | 2018-06-08 | 2018-10-12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低压缸零出力深度回收热电厂余热的联合供热系统 |
CN109812866A (zh) * | 2018-11-04 | 2019-05-28 | 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两级串联式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刁培滨等: "燃气分布式能源站余热深度利用技术方案研究", 《华电技术》 * |
杨成禹等: "汽轮机循环水余热供热系统设计", 《冶金能源》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13311A (zh) * | 2022-01-20 | 2022-04-29 | 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耦合斜温层储热罐燃煤机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75210B (zh) | 2022-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75208B (zh) | 燃煤机组耦合吸收式热泵的供热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12611010B (zh) | 一种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的调节方法 | |
CN114413311B (zh) | 耦合斜温层储热罐燃煤机组冷端余热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113375209B (zh) | 燃煤机组耦合压缩式热泵的大温差供热方法及系统 | |
CN201672587U (zh) | 热泵耦合热电联产的供暖系统 | |
CN213453817U (zh) | 多台机组耦合的余热梯级利用热网系统 | |
CN113375211B (zh) | 燃煤机组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113899006B (zh) | 一种利用低加疏水驱动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的供热系统 | |
CN113375210B (zh) | 耦合吸收式热泵的冷端余热供热方法及系统 | |
CN110542239A (zh) | 单双效复合蒸吸二段直燃型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 |
CN101806448A (zh) |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在电厂回热循环系统中的应用 | |
CN107906781B (zh) | 三压式功冷联供系统及方法 | |
CN209959302U (zh) | 热电联产与压缩空气相结合的储能装置 | |
CN114198802B (zh) | 一种低压缸零出力耦合吸收式热泵的供热系统及方法 | |
CN215863335U (zh) | 一种电站冷风加热及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 |
CN214247438U (zh) | 一种采用中压缸排汽作为给水泵汽轮机汽源的系统 | |
CN215333021U (zh) | 一种纯凝改供热空冷机组余压余热利用系统 | |
CN215863334U (zh) | 一种电站冷风加热及烟气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 |
CN101788141A (zh) | 一种吸收式回热器及其在电厂回热循环系统中的应用 | |
CN211781377U (zh) | 一种利用凝结水驱动吸收式热泵的生物质热电联产系统 | |
CN211230572U (zh) | 一种利用凝结水供热的生物质直燃热电联产系统 | |
CN219473764U (zh) | 一种高背压供热系统 | |
CN217464611U (zh) | 一种多机组协同的双热网热电联产系统 | |
CN216897456U (zh) |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产深度余热利用系统 | |
CN115095899B (zh) | 一种燃煤机组耦合压缩空气储能余热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