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4707A -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4707A
CN113364707A CN202110911137.2A CN202110911137A CN113364707A CN 113364707 A CN113364707 A CN 113364707A CN 202110911137 A CN202110911137 A CN 202110911137A CN 113364707 A CN113364707 A CN 113364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transmitted
servi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111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4707B (zh
Inventor
江凇
李伟
戴勇
汪大洋
徐勇
贾平
李沛
吴细老
蒋春霞
柳旭
丛琳
王颖
喻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21109111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647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64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4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47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47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01Add-and-drop multiplexing
    • H04J14/0202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4J14/021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 H04J14/0212Reconfigurable arrangements, e.g.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ROADM] or tun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 [TOADM] using optical switches or 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es [W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6Network resource allocation, dimensioning o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包括:确定出传输数据流集合;根据设置的最大传输容量依次从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出数据传输组合,每个数据传输组合中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且最大传输流量小于或等于最大传输容量;根据数据传输组合的数量确定出传输盒的线路端端口数量;根据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各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确定出路由器端口数量;基于线路端端口数量和路由器端口数量,将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分配到对应的端口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本申请的实施实现了业务流量合理地分配,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网络传输资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力无线回传网络作为配电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配用电有线网络共同实现了终端与骨干通信网的互联互通,是保障供电可靠性、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随着智能电网的大力发展,配用电业务的种类日益增多,对业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电力通信网络根据不同的配用电业务独立建网,这种模式不仅导致网络的重复建设,降低了网络利用率,而且每个网络都需要进行独立地管理和维护,增加了网络运营维护成本。
因此,如何能够对业务进行资源合理分配,提高网络利用率,降低网络运营维护成本,对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有效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能够在保证智能配电通信网业务隔离性、低时延等条件下,实现传网资源的智能化合理分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文提供一种资源分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待传输业务,确定出传输数据流集合,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包括多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
根据设置的最大传输容量依次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出数据传输组合,所述数据传输组合中包括多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每个数据传输组合中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且所述最大传输流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组合的数量确定出传输盒的线路端端口数量;
根据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各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确定出路由器端口数量;
基于所述线路端端口数量和所述路由器端口数量,将所述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分配到对应的端口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设置的最大传输容量依次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出数据传输组合,包括:
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任选一个待传输数据流,作为目标数据流;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传输容量,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组合数据流,使得所述组合数据流与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将所述组合数据流和所述目标数据流作为所述数据传输组合;
将所述组合数据流以及所述目标数据流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获得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
从所述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中任选一个待传输数据流,作为目标数据流,基于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传输容量从所述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出新的数据传输组合,并将新的数据传输组合中的数据流从所述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直至传输数据流集合为空。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传输容量,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组合数据流,使得所述组合数据流与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包括:
将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除所述目标数据流之外的待传输数据流与所述目标数据流进行任意组合,将各个组合内的数据流的大小相加,将其中容量和值最大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的组合中的除所述目标数据流之外的待传输数据流作为所述组合数据流。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传输容量,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组合数据流,包括:
若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大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则将所述目标数据流进行拆分,获得第一目标数据流和第二目标数据流,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流作为单独的数据传输组合,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流的大小等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所述第二目标数据流的大小小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流添加到所述传输数据集合中。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隔指定周期更新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将已经传输的业务数据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将新增的待传输数据流加入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有新的待传输业务时,更新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将已经传输的业务数据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将新增的待传输业务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流加入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资源分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数据流集合确定装置,用于根据待传输业务,确定出传输数据流集合,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包括多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
数据传输组合确定装置,用于根据设置的最大传输容量依次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出数据传输组合,所述数据传输组合中包括多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每个数据传输组合中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且所述最大传输流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
线路端端口数量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组合的数量确定出传输盒的线路端端口数量;
路由器端口数量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各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确定出路由器端口数量;
传输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线路端端口数量和所述路由器端口数量,将所述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分配到对应的端口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所述资源分配方法。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资源分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实现如上述所述资源分配方法。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文所述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通过将待传输业务数据添加到一个传输数据流集合中,根据数据传输光路的最大传输容量将传输数据流集合中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划分为不同的数据传输组合,并根据数据传输组合的数量确定出传输盒的线路端端口数量和路由器端口数量,实现了将业务流量合理地分配到网络传输资源当中,保证电力业务承载的网络服务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网络传输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网络传输资源的智能化合理分配。
为让本文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文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文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实施环境架构图;
图2示出了本文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文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框架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文实施例中提供的又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文实施例中一种资源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文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文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文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文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文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文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让更多的工程技术工作者容易了解和应用本申请,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的工作原理。
请参阅图1,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实施环境架构图,如图1所示,实施环境可以包括生成数据流的节点s(客户端)、与节点s连接用于对数据流(客户端流)进行映射的路由器、与路由器连接用于将映射的数据流解映射的传输盒、用于分配数据流并将分配的数据流上传至传输网络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与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网络。如图1所示,两个节点S之间的硬件结构以传输网络为中心呈对称结构。
客户端流(数据流)从节点s发出,经过路由器上的shim层被映射入由PHY捆绑而成的灵活以太网(Flexible Ethernet,FlexE)组中,并经过传输盒解映射被分配到光路上,再由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ROADM)根据需要配置光路上流的波长,并发送到传输网络中。在另一端的节点s处通过相同的结构接受该客户端流(数据流)。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路由器和传输盒均具有shim层,以实现数据流的映射和解映射。
需要说明的是,FlexE作为路由器与光传输网络设备之间的用户网络接口(UserNetwork Interface,UNI),可以通过速率匹配实现UNI接口实际承载的数据流带宽与光传输网络的网络侧接口(NNI,Network Node Interface或者Network to NetworkInterface)WDM链路承载带宽的一一对应,从而极大简化路由器的FlexE接口在光传输网络传输设备的映射,降低设备复杂度以及投资成本(CAPEX)和维护成本(OPEX)。OIF FlexEthernet标准对于灵活以太网在光传输网络中的映射定义了三种模式:FlexE unaware、FlexE terminating和FlexE aware。FlexE terminating模式下,光传输网络感知FlexEUNI接口并恢复出FlexE Client数据流,再进一步映射到光传输网络中进行传输承载。这种模式与传统以太网接口在光传输网络上的承载一致,可以在光传输网络中实现对不同FlexE Client流量的疏导等功能,解决长距离电力业务传输问题。
其中,FlexE Shim可以理解为插入传统以太网架构的MAC与PHY(PCS子层)中间的一个额外逻辑层,通过基于Calendar的Slot分发机制实现FlexE技术的核心架构。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环境主要应用于电力无线回传网中,电力无线回传网产生的不同的数据流可以表征不同的电力业务。
本文实施例提供了资源分配方法,能够在保证智能配电通信网业务隔离性、低时延等条件下,实现智能电力无线回传网资源最优化分配,图2示出了本文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应用在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用于确定出传输盒和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之间的光路数量及每个光路中传输的数据传输组合,其中,资源分配中的资源可以是网络流量带宽、路由器传输盒端口数量、FlexE时隙数量等。
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02、根据待传输业务,确定出传输数据流集合,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包括多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待传输业务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电力业务,如:分布式配电自动化类业务、精准负荷控制类业务、低压用电信息采集类业务、视频图像试试监控类业务、分布式电源控制类业务、智能巡检图像回传类业务。不同的业务对数据传输的时延,带宽,可靠性等要求均可以不相同。控制类业务可以包括配电自动化、用电负荷需求响应、分布式能源调控、精准负荷控制等数据。待传输业务数据可以理解为需要进行网络传输的业务数据,将多个需要传输的待传输业务数据的数据流放在一个集合中即获得传输数据流集合。
S104、根据设置的最大传输容量依次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出数据传输组合,所述数据传输组合中包括多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每个数据传输组合中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且所述最大传输流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最大传输容量可以表征传输盒与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之间光路的最大传输容量,最大传输容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100G、150G、200G、400G等。可以理解的是,传输盒与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之间光路可以有多个,每个光路可允许的最大传输容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根据各个光路对应的最大传输容量,将传输数据流集合中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划分成多个数据传输组合,数据传输组合表征的是对应光路中传输的数据流的组合,每个数据传输组合中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每个数据传输组合中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能够使得当前光路承载的流量最大(即达到最大传输流量),且数据传输组合中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之和小于或等于该光路的最大传输容量。
如:传输数据流集合包括待传输业务数据流A-80G、B-50G、C-60G、D-20G,其中光路的最大传输容量为100G,则可以将传输业务数据流A-80G和D-20G作为一个数据传输组合,通过上述光路进行传输。又如:传输数据流集合包括待传输业务数据流A-80G、B-50G、C-60G、D-10G,其中光路的最大传输容量为100G,则可以将传输业务数据流A-80G和D-10G作为一个数据传输组合,通过上述光路进行传输。
S106、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组合的数量确定出传输盒的线路端端口数量。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线路端端口表征是传输盒与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之间光路的连接端口,每个线路端端口表征传输盒与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之间一条光路,每个数据传输组合可以在对应的光路中传输。在将传输数据流集合划分为不同的数据传输组合后,根据数据传输组合的数量可以确定出传输盒的线路端端口数量即传输盒与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之间光路的数量。
S108、根据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各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确定出路由器端口数量。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路由器端口是指路由器与传输盒之间连接的端口,每个路由器端口表征路由器和传输盒之间连接的链路,路由器端口的数量可以根据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各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确定出。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采用FlexE terminating(终止)模式的电力无线回传网资源分配算法,在FlexE terminating模式的电力无线回传网络结构中,路由器和传输盒中均设置有shim层,利用路由器和传输盒中的shim层以及传输盒的疏导能力,可以根据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各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智能的确定出路由器和传输盒之间所需的链路的数量即路由器端口数量。
S110、基于所述线路端端口数量和所述路由器端口数量,将所述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分配到对应的端口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确定出线路端端口数量和路由器端口数量后,即可以在路由器与传输盒以及传输盒与可复构光插复用器之间设置对应数量的传输链路或传输光路,将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各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分配到对应的传输光路中,即可以实现对待传输业务数据流进行数据传输。
本说明书一些场景实例中对于待传输业务流数据的资源分配方案还可以概括如下:
Step1:初始化传输数据流集合
Figure 656384DEST_PATH_IMAGE001
,定义光路的最大传输容量Cap。其中,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待传输业务数据流。
Step2:设定限定条件为:
Figure 104683DEST_PATH_IMAGE004
不能超过光路的最大传输容量。
Step3:根据限定条件,每次选择若干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构成数据传输组合使得当前光路承载的流量最大,且满足算法的限定条件。
Step4:在确定数据传输组合占用传输盒客户端侧端口后,根据数据传输组合所需PHY时隙数给每个端口接入相匹配大小的PHY,将数据传输组合分配入该PHY的空闲时隙当中。
Step5:最后,根据选出的PHY,给其分配相应数目的路由器端口。
Step6:单次流调度完全后,返回PHY中流的调度情况,以及两端硬件设备端口使用情况。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以FlexE点对点连接场景为例,多路以太网PHY组合在一起成为FlexE Group,并承载通过FlexE Shim分发、映射来的一路/多路FlexE Client数据流,实现源节点产生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经过路由器传输至传输盒中。
FlexE Shim层通过定义Overhead Frame/MultiFrame的方式体现Client(客户端)与Group(组)中的Slot(时隙)映射关系以及Calendar工作机制。FlexE Shim层通过Overhead提供带内管理通道,支持在对接的两个FlexE接口之间传递配置、管理信息,实现链路的自动协商建立。具体而言,一个开销复帧(Overhead MultiFrame)由32个开销帧(Overhead Frame)组成,一个开销帧则由8个开销时隙(Overhead Slot)组成。OverheadSlot每隔1023个“20 Blocks”出现一次,但每个Overhead Slot中所包含字段是不同的。开销帧中,第一个Overhead Slot中包含“0x4B”的控制字符与“0x5”的“O Code”字符等信息。在信息传送过程,对接的两个FlexE接口之间通过控制字符与“O Code”字符的匹配确定第一个开销帧,从而在二者之间建立了一个管理信息通道,实现对接的两个接口之间配置信息的预先协商、握手等。例如,某个FlexE Client数据流在发送端的FlexE Shim/Group中的数据通道Slot映射信息、位置等内容传送到接收端后,接收端可以从数据通道中根据发送端的Slot映射等信息恢复该FlexE Client的数据流。FlexE的带内管理还可以交互两个接口之间的链路状态信息,传递RPF(Remote PHY Fault)等OAM信息。
传输盒具有shim层,传输盒能够对FlexE group进行感知,并能够解映射FlexEgroup。因此,单个FlexE group中可以承载具有多个目的地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多个目的地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可以在传输盒中被分开。传输盒具有流的梳理规划能力,以合理地将PHY(物理层)中的混合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流分配至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中。经过根据需要配置光路上流的波长,并发送到传输网络中,以实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全部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传输。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由于FlexE技术具有能够将底层的带宽灵活地分配给具有高时延、高可靠性需求电网业务的特点,故将其引入到电力回传网中使整个回传网络拥有灵活的带宽分配以及物理层业务隔离等功能,设计具有物理隔离,低时延等性能的流量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提升以太网技术在差异化业务需求和网络底层带宽的承载能力,保障不同电力业务间的隔离性,低时延的情况下,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电力无线回传网资源的高效分配。并且,本申请根据FlexE terminating传输模式的特点,将传输数据流集合中的各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合理地分配到现有源节点-路由器-传输盒之间的链路当中,保证电力业务承载的网络服务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网络传输资源的利用率。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图3示出了本文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根据设置的最大传输容量依次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出数据传输组合,包括:
S202、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任选一个待传输数据流,作为目标数据流。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目标数据流是随机选取的,也可以是按照待传输数据流在传输数据流集合中排列顺序选取,还可以是按照待传输数据流在传输数据流集合中的大小选取。可以理解的是,待传输数据流在传输数据流集合中的排列顺序是可以按照待传输数据流的产生时间、对应的数据流大小或随机排序。
S204、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传输容量,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组合数据流,使得所述组合数据流与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将所述组合数据流和所述目标数据流作为所述数据传输组合。
示例地,图4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框架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中示出了传输数据流集合为
Figure 149999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545208DEST_PATH_IMAGE006
分别为125G,160G、75G和40G,假设光路1、2的最大传输流量为200G。并以
Figure 625160DEST_PATH_IMAGE007
为目标数据流进行说明,在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待传输数据流构成组合数据流,组合数据流可以为
Figure 713201DEST_PATH_IMAGE008
(还可以有其他的待传输数据流的组合)。可以看出当组合数据流为
Figure 245814DEST_PATH_IMAGE009
时,组合数据流与目标数据流的大小和值为200G,即组合数据流与目标数据流的大小和值等于光路的最大传输流量200G。即可确定出数据传输组合为
Figure 710293DEST_PATH_IMAGE010
。以
Figure 644751DEST_PATH_IMAGE011
为目标数据流,重复执行上述步骤,即可确定出另一个数据传输组合为
Figure 903694DEST_PATH_IMAGE012
,光路1中可以传输数据传输组合
Figure 923603DEST_PATH_IMAGE010
中的数据,光路2中可以传输数据传输组合
Figure 926194DEST_PATH_IMAGE012
中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目标数据流对应的组合数据流可以确定出多个,即存在多个组合数据流与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此时,可以选择任意一个组合数据流与目标数据流组成数据传输组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传输容量,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组合数据流,使得所述组合数据流与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包括:
将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除所述目标数据流之外的待传输数据流与所述目标数据流进行任意组合,将各个组合内的数据流的大小相加,将其中容量和值最大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的组合中的除所述目标数据流之外的待传输数据流作为所述组合数据流。
示例地,传输数据流集合
Figure 449579DEST_PATH_IMAGE013
Figure 145003DEST_PATH_IMAGE014
分别为125G,25G、75G,假设光路1、2的最大传输流量为200G。选择
Figure 652207DEST_PATH_IMAGE015
为目标数据流,将传输数据流集合F中的
Figure 694375DEST_PATH_IMAGE016
Figure 603425DEST_PATH_IMAGE017
进行任意组合,获得
Figure 938592DEST_PATH_IMAGE018
、{
Figure 933092DEST_PATH_IMAGE019
}、{
Figure 277486DEST_PATH_IMAGE020
}三种组合方式。计算这三种组合的内的数据流量的和值分别为:150、200、225,可以看出,其中第三种组合方式的流量和值最大,但流量和值大于最大传输流量200G,第二种组合方式的流量和值等于最大传输流量200G,因此,可以将第二种组合方式作为数据传输组合,即将
Figure 775464DEST_PATH_IMAGE021
作为目标数据流
Figure 812690DEST_PATH_IMAGE022
的组合数据流。
S206、将所述组合数据流以及所述目标数据流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获得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
示例地,传输数据流集合为
Figure 28907DEST_PATH_IMAGE023
,确定出的目标数据流为
Figure 176992DEST_PATH_IMAGE024
,组合数据流为
Figure 795055DEST_PATH_IMAGE025
,将
Figure 737603DEST_PATH_IMAGE024
Figure 441117DEST_PATH_IMAGE026
从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得到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为
Figure 127313DEST_PATH_IMAGE027
S208、从所述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中任选一个待传输数据流,作为目标数据流,基于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传输容量从所述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出新的数据传输组合,并将新的数据传输组合中的数据流从所述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直至传输数据流集合为空。
示例地,设传输数据流集合
Figure 599883DEST_PATH_IMAGE028
,第一轮选择出的数据传输组合为{
Figure 978912DEST_PATH_IMAGE019
},将
Figure 169722DEST_PATH_IMAGE019
从传输数据流集合
Figure 394030DEST_PATH_IMAGE029
中删除,获得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
Figure 721106DEST_PATH_IMAGE029
={
Figure 271036DEST_PATH_IMAGE030
},从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中进行第二轮数据传输组合的选择,假设选择出的数据传输组合为{
Figure 949142DEST_PATH_IMAGE031
},将
Figure 977141DEST_PATH_IMAGE031
从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获得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
Figure 424303DEST_PATH_IMAGE029
={
Figure 381019DEST_PATH_IMAGE032
},此时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只有一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可以将待传输业务数据流
Figure 546422DEST_PATH_IMAGE032
作为一个数据传输组合,此时传输数据流集合为空集,即可以认为完成对传输数据流集合中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划分。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依次将传输数据流集合中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作为目标数据流,进行不同业务数据流的组合,并基于光路的最大传输容量,选择出最优的组合方式,与业务数据的顺序无关,实现了业务数据的最优组合,尽量使得每个数据传输组合在不超过光路最大传输容量的前提下,达到光路的最大承载能力,进而实现网络传输资源的最优分配,提升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传输容量,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组合数据流,包括:
若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大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则将所述目标数据流进行拆分,获得第一目标数据流和第二目标数据流,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流作为单独的数据传输组合,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流的大小等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所述第二目标数据流的大小小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
示例地,以最大传输容量为100G,以
Figure 378111DEST_PATH_IMAGE033
为目标数据流进行说明,
Figure 679780DEST_PATH_IMAGE034
,可以看出目标数据流
Figure 305933DEST_PATH_IMAGE033
大于最大传输容量,此时,可以对目标数据流
Figure 958631DEST_PATH_IMAGE033
进行拆分,其中对目标数据流的拆分方式可以基于最大传输容量进行拆分,尽量将目标数据流拆分成最接近最大传输容量的方式。如,可以将目标数据流
Figure 328433DEST_PATH_IMAGE033
拆分得到两个100G的数据流,即得到两个第一目标数据流100G,并将这两个第一目标数据流作为单独的数据传输组合。
可以看出,拆分出的第一目标数据流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第二目标数据流可以是一个或者0个,这样可以使得目标数据流拆分后的数据流均能够最大的接近最大传输容量,从而使得网络传输分配最合理,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对目标数据流的拆分方式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流添加到所述传输数据集合中。
具体的,以最大传输容量为100G,以
Figure 484608DEST_PATH_IMAGE033
为目标数据流进行说明,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5
,可以看出目标数据流
Figure 547242DEST_PATH_IMAGE033
大于最大传输容量,此时,可以对目标数据流
Figure 421657DEST_PATH_IMAGE033
进行拆分,获得第一目标数据流为100G和第二目标数据流50G。其中第一目标数据流等于最大传输容量,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数据传输组合由对应的光路进行传输,第二目标数据流小于最大传输容量,可以将第二目标数据流加入到传输数据集合中,作为待传输业务数据流,与集合中其他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组合成数据传输组合,以保证数据传输均能够达到最大传输流量,实现网络资源的最佳分配,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图5示出了本文实施例中提供的又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的步骤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402、每隔指定周期更新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将已经传输的业务数据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将新增的待传输数据流加入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指定周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已经传输的业务数据为当前时刻已经传输的业务数据不需要再次进行传输的数据。新增的待传输数据流可以是新的电力业务接入时产生的待传输业务数据对应的传输数据流。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能够在指定周期对传输数据流集合进行更新,将新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添加至传输数据流集合,避免了已经传输的业务数据占用网络,减少了网络资源的浪费,提升网络的利用率。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有新的待传输业务时,更新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将已经传输的业务数据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将新增的待传输业务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流加入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新的待传输业务可以通过对应的源节点接入至路由器中,新的待传输业务可以对应有新的待传输业务数据。在有新的待传输业务时,及时对传输数据流集合进行更新,可以相应的重新确定出传输盒的线路端端口数量和出路由器端口数量,以及时对业务数据进行最佳的资源分配,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分配方法,能够在新的电力业务接入时对传输数据流集合进行更新,将新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添加至传输数据流集合,保障业务件隔离性,低时延的情况下,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电力无线回传网资源的高效分配。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图6示出了本文实施例中一种资源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传输数据流集合确定装置11,用于根据待传输业务,确定出传输数据流集合,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包括多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
数据传输组合确定装置12,用于根据设置的最大传输容量依次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出数据传输组合,所述数据传输组合中包括多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每个数据传输组合中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且所述最大传输流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
线路端端口数量确定装置13,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组合的数量确定出传输盒的线路端端口数量;
路由器端口数量确定装置14,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各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确定出路由器端口数量;
传输装置15,用于基于所述线路端端口数量和所述路由器端口数量,将所述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分配到对应的端口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另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者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者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
再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分配的电子设备,图7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资源分配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者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者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任一所述的资源分配方法。
由于资源分配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资源分配设备与资源分配方法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测试方法,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系统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方法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系统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应理解,在本文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文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在本文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文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文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文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文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文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文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文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文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文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待传输业务,确定出传输数据流集合,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包括多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
根据设置的最大传输容量依次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出数据传输组合,所述数据传输组合中包括多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每个数据传输组合中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且所述最大传输流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组合的数量确定出传输盒的线路端端口数量;
根据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各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确定出路由器端口数量;
基于所述线路端端口数量和所述路由器端口数量,将所述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分配到对应的端口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设置的最大传输容量依次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出数据传输组合,包括:
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任选一个待传输数据流,作为目标数据流;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传输容量,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组合数据流,使得所述组合数据流与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将所述组合数据流和所述目标数据流作为所述数据传输组合;
将所述组合数据流以及所述目标数据流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获得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
从所述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中任选一个待传输数据流,作为目标数据流,基于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传输容量从所述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出新的数据传输组合,并将新的数据传输组合中的数据流从所述新的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直至传输数据流集合为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传输容量,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组合数据流,使得所述组合数据流与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包括:
将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除所述目标数据流之外的待传输数据流与所述目标数据流进行任意组合,将各个组合内的数据流的大小相加,将其中容量和值最大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的组合中的除所述目标数据流之外的待传输数据流作为所述组合数据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以及所述最大传输容量,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至少一个组合数据流,包括:
若所述目标数据流的大小大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则将所述目标数据流进行拆分,获得第一目标数据流和第二目标数据流,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流作为单独的数据传输组合,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流的大小等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所述第二目标数据流的大小小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流添加到所述传输数据集合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隔指定周期更新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将已经传输的业务数据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将新增的待传输数据流加入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有新的待传输业务时,更新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将已经传输的业务数据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删除,将新增的待传输业务对应的待传输数据流加入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
8.一种资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数据流集合确定装置,用于根据待传输业务,确定出传输数据流集合,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包括多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
数据传输组合确定装置,用于根据设置的最大传输容量依次从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选择出数据传输组合,所述数据传输组合中包括多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每个数据传输组合中的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之和达到最大传输流量,且所述最大传输流量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传输容量;
线路端端口数量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组合的数量确定出传输盒的线路端端口数量;
路由器端口数量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传输数据流集合中各个待传输业务数据流的大小,确定出路由器端口数量;
传输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线路端端口数量和所述路由器端口数量,将所述待传输业务数据流分配到对应的端口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资源分配方法。
10.一种资源分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资源分配方法。
CN202110911137.2A 2021-08-10 2021-08-10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3647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1137.2A CN113364707B (zh) 2021-08-10 2021-08-10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1137.2A CN113364707B (zh) 2021-08-10 2021-08-10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4707A true CN113364707A (zh) 2021-09-07
CN113364707B CN113364707B (zh) 2021-11-02

Family

ID=77540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1137.2A Active CN113364707B (zh) 2021-08-10 2021-08-10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647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0459A (zh) * 2022-06-17 2022-08-1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路由复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13511A1 (en) * 2016-07-07 2018-01-11 Infinera Corp. Flexe gmpls signaling extensions
US20180102834A1 (en) * 2016-10-11 2018-04-12 Ciena Corporation Partial survivability for multi-carrier and multi-module optical interfaces
CN109729025A (zh) * 2017-10-31 2019-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灵活以太网的数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167144A (zh) * 2018-02-11 2019-08-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关联及无线回传带宽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688754A (zh) * 2017-12-27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灵活以太网FlexE传输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109705A1 (zh) * 2019-12-06 2021-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网组的管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13511A1 (en) * 2016-07-07 2018-01-11 Infinera Corp. Flexe gmpls signaling extensions
US20180102834A1 (en) * 2016-10-11 2018-04-12 Ciena Corporation Partial survivability for multi-carrier and multi-module optical interfaces
CN109729025A (zh) * 2017-10-31 2019-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灵活以太网的数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688754A (zh) * 2017-12-27 202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灵活以太网FlexE传输业务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67144A (zh) * 2018-02-11 2019-08-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关联及无线回传带宽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109705A1 (zh) * 2019-12-06 2021-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灵活以太网组的管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TONIO EIRA等: "On the Efficiency of Flexible Ethernet Client Architectures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IEEE/OSA JOURNAL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
张朝: "基于TSN和FlexE的实时网络带宽资源重构机制研究与实现",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0459A (zh) * 2022-06-17 2022-08-1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路由复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00459B (zh) * 2022-06-17 2023-12-0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路由复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4707B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9563B (zh) 用于软件定义的网络感知数据复制的系统和方法
Xiong et al. Achieving fast and bandwidth-efficient shared-path protection
Zhang et al. Spectrum-efficient anycast in elastic optical inter-datacenter networks
CN104488238A (zh) 用于网络环境中集群链路聚合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JP5677588B2 (ja) マルチチャネルパケット伝送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2577277A (zh) 提供合并多点链路的逻辑聚合点对点数据链路
CN109842868B (zh) 一种帧聚合、网络设置帧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13810205B (zh) 服务算力信息的上报、接收方法、服务器及数据中心网关
CN103731373B (zh) 带宽资源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JPH10341235A (ja) 帯域制御方法および帯域制御方式
US7010615B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converting action parameters to network technology dependent parameters using a selected conversion rule conforming to a network technology
CN113364707B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US9742490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bandwidth management
US20150043911A1 (en) Network Depth Limited Network Followed by Compute Load Balancing Procedure for Embedding Cloud Services in Software-Defined Flexible-Grid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CN115714749A (zh) 端到端的数据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7343231A (zh) 非对称缓存与转发模块及由其组成的分组交换节点及网络
CN107483141B (zh) 以太网链路建立方法和控制器
Klapez et al. Towards massively multipath transmissions for public safety communications
CN113890827B (zh) 电力通信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US20160226723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streams through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3163276A (zh) 路由信息的发布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6455817A (zh) 一种软件定义云网融合架构及路由实现方法
CN101283552A (zh) 用于在通信网络中预留网络资源中的带宽的方法
CN105357112B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JP3925393B2 (ja) 伝送容量可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