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3017B - 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及加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及加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63017B
CN113363017B CN202110725821.1A CN202110725821A CN113363017B CN 113363017 B CN113363017 B CN 113363017B CN 202110725821 A CN202110725821 A CN 202110725821A CN 113363017 B CN113363017 B CN 113363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irradiation
rotating
pip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58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63017A (zh
Inventor
姜庆水
韩惠福
范遂
李兵
李玉荣
王敏
张楠
叶松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AIT CABLE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AIT CABLE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AIT CABLE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AIT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258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630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63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3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63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63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using irradi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包括:S100,设置辐射参数,使辐照区间的辐射强度达到预定值;S200,按顺序将电缆划分为多段,先将第一段电缆锁定在辐照区间内;S300,启动辐射源,同时将电缆沿其轴线进行旋转,使电缆在旋转过程中接受辐照光线的照射,当照射时长达到一个加工周期时,关闭辐射源并使电缆停止旋转;S400,再按顺序将下一段电缆锁定在辐照区间内,并按照步骤S300使该段电缆在旋转过程中接受辐照光线的照射,依次循环,直至完成整个电缆的加工。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电缆加工系统。本发明可实现均匀辐照加工,提高电缆辐照质量,并且,该系统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及加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及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电缆辐照加工对于提高电缆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电缆的辐照加工技术主要是采用∞字型双向辐照方式:将电缆在两只换向滚筒呈∞字型缠绕排列,由抬线、压线轮和(或)张紧滚筒调整,使上排电缆和下排电缆在辐照窗下通过,电子束分别辐照电缆的上半面和下半面,电缆在多次往复运动中完成辐照加工。
然而,由于对辐照均匀程度的要求较高,上述∞字型双向辐照加工方式需要多次对电缆的上、下两个半面进行辐照,容易造成电缆加工辐照不均匀,影响最终的加工质量,并且,该加工方式的设备结构复杂,电缆在辐照加工过程中需要形成多次转弯,增加了电缆的运行阻力,容易造成电缆拉伸而导致应力损伤。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目前还有一种加工方式:通过改进辐照装置,使得辐照装置发出的辐照光线均可能直接均匀的照射至电缆的表面,以完成辐照均匀的要求,但是,由于现有的电缆均是圆柱形的,而辐照源均为点状或者面状的,容易在平行入射或反射方向上缺失辐射,难以实现辐照均匀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及加工系统,可实现均匀辐照加工,提高电缆辐照质量,并且,该系统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包括:
S100,设置辐射参数,使辐照区间的辐射强度达到预定值;
S200,按顺序将电缆划分为多段,先将第一段电缆锁定在辐照区间内;
S300,启动辐射源,同时将电缆沿其轴线进行旋转,使电缆在旋转过程中接受辐照光线的照射,当照射时长达到一个加工周期时,关闭辐射源并使电缆停止旋转;
S400,再按顺序将下一段电缆锁定在辐照区间内,并按照步骤S300使该段电缆在旋转过程中接受辐照光线的照射,依次循环,直至完成整个电缆的加工。
优选的是,所述加工周期T的设置包括:
设辐照区间的长度为L,设定长度为L的电缆的最大扭转角度α,设定电缆旋转的角速度为v2
计算所述加工周期T为
T=(αη)/v2
其中,η为电缆的扭转阈值参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缆加工系统,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缆加工系统,包括辐照套圈、主辐照源装置、以及承载套圈,所述承载套圈设于所述辐照套圈内,其包括线缆包卷环、旋转套环、以及多棱镜透射环,所述线缆包卷环设于所述旋转套环内,线缆包卷环用于承载待加工的电缆,旋转套环用于带动线缆包卷环内的电缆进行旋转;所述多棱镜透射环设于所述旋转套环与所述辐照套圈之间,其与所述辐照套圈通过第一支架相连,其与所述旋转套环通过第二支架相连;所述主辐照源装置设于所述辐照套圈与所述多棱镜透射环之间,用于提供辐照光线;所述辐照套圈能够反射辐照光线,使辐照光线照射至所述线缆包卷环内的电缆上,以实现辐照加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架均匀分布,且各第一支架的两侧均设有遮光板,使得辐照套圈的内侧空间沿圆周方向均分为多个照射区位;所述主辐照源装置的数量为与所述照射区位的数量相同的多套,多套主辐照源装置分设于各个照射区位内。
优选的是,所述主辐照源装置包括主辐照源、面反射镜,所述面反射镜安装在辐照套圈的内壁上,其镜面朝向所述线缆包卷环中的电缆,所述面反射镜为抛物面反射镜;所述主辐照源安装在所述多棱镜透射环的外壁上,主辐照源的发射端与抛物面反射镜的镜面相对设置,并处于抛物面反射镜的焦点位置,使得主辐照源发射出的辐照光线转变成平行辐照光线后再照射到所述线缆包卷环内的电缆上。
优选的是,本系统还包括辐照源补偿装置,所述辐照源补偿装置设于各照射区位内的主辐照源装置的两侧,其包括次辐照源、均光板,所述次辐照源通过第三支架安装在所述辐照套圈的内壁上,其发射端朝向所述线缆包卷环内的电缆;所述均光板设于所述次辐照源的入射方向上,用于将次辐照源发射出的辐射光线转变为平行的辐照光线。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支架包括支杆和旋转盘,所述支杆的一端固设于所述辐照套圈的内壁上,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盘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次辐照源安装在旋转盘上,以通过转动旋转盘调节次辐照源的入射角度。
优选的是,所述辐照源补偿装置还包括镜面反射镜,所述镜面反射镜罩设于所述次辐照源的背面,其镜面朝向所述线缆包卷环中的电缆。
优选的是,本系统还包括扭矩装置、拨正装置,所述扭矩装置设于所述承载套圈的入口端,其内具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线缆包卷环的内孔连通;所述拨正装置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承载套圈的出口端,拨正装置其内具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线缆包卷环的内孔连通,电缆依次穿过扭矩装置的第一穿孔、线缆包卷环、以及拨正装置的第二穿孔,加工时拨正装置能够带动电缆进行旋转;且拨正装置与旋转套环的端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用于在拨正装置旋转结束后带动所述拨正装置反向旋转回复至原位。
优选的是,所述扭矩装置包括包卷管,所述包卷管包括第一管片和第二管片,所述第一管片的两侧边与所述第二管片的两侧边可拆卸对接合围构成所述包卷管,所述第一穿孔为保管卷的内孔;且所述包卷管内设有垫块,用于增加摩擦阻力。
优选的是,所述拨正装置包括夹持管、旋转管、以及伸缩件,所述夹持管包括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所述第一夹持片与所述第二夹持片相对设置,且两者均通过所述伸缩件与所述旋转管的内壁相连,所述旋转管的外壁上设有被动齿盘,所述被动齿盘用于连接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管在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周期性地转动,旋转管的内壁为凹凸圆弧曲面与伸缩件之间相对滑动,且旋转管的滑动轨迹上各点所在的圆弧面的半径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当旋转管由圆弧半径较大的凹圆弧曲面点向圆弧半径较小的凸圆弧曲面点进行旋转时,旋转管逐渐对伸缩杆进行挤压而使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对电缆进行夹持并带动电缆旋转,当旋转管由圆弧半径较小的凸圆弧曲面点向圆弧半径较大的凹圆弧曲面点进行旋转时,伸缩件逐渐伸长而使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释放电缆。
本发明的电缆加工方法,通过对电缆进行分段辐照加工,并在辐照加工过程中对各段电缆旋转,从而可实现对电缆均匀辐照加工,提高电缆加工的辐照质量,并且,加工方便。
本发明的电缆加工系统,可提供均匀的辐照光线,并且,可对电缆进行周期性地旋转,使得电缆每一处在同一时间内收到的辐照的强度相同,从而实现对电缆进行均匀辐照加工,进而提高电缆加工的辐照质量,并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缆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缆加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套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辐照源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缆加工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辐照套圈;2-第一支架;3-承载套圈;301-多棱镜透射环;302-第二支架;303-旋转套环;304-线缆包卷环;305-多边棱镜;4-照射区位;401-面反射镜;402-主辐照源;403-反射磁铁涂层;404-辐照源补偿装置;405-次辐照源;406-均光板;407-镜面反射镜;408-第三支架;409-支杆;410-旋转盘;5-遮光板;6-扭矩装置;601-包卷管;602-垫块;603-第一管片;604-第二管片;7-拨正装置;701-旋转管;702-夹持管703-伸缩件;704-被动齿盘;705-主动齿盘;706-第一夹持片;707-第二夹持片;8-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包括:
S100,设置辐射参数,使辐照区间的辐射强度达到预定值。
具体来说,将辐射强度检测装置放置在加工工位的辐射区间内,启动辐射源,通过辐射强度检测装置对辐射区间的辐射强度进行预测试,根据预测试结果将辐射区间的辐射强度调整至所需范围内,同时,预测试的对象还包括辐射均匀程度,以确保辐射区间的辐射尽量均匀。比如,如图3所示,通过选用合适折射率的多边棱镜305调和调节多边棱镜305与旋转套环303之间的距离来调整辐射区间的辐射强度和辐射均匀程度,由于多边棱镜305的折射率不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只需要辐射强度的变化达到可接受范围内即可视为满足所需要求。当辐射区间的辐射强度调整达到预定值后,关闭辐射源,取出辐射强度检测装置。
本实施例中,以电缆导体横截面尺寸为2.5mm2为例,辐照区间的辐照参数优选为:辐照能量为2.1MeV,剂量(辐照强度)为7.5m/Min/mA,束流为10mA。
S200,按顺序将电缆划分为多段,先将第一段电缆锁定在辐照区间内。
具体来说,通过流水线输送装置牵引按顺序将电缆的第一段移动至辐照区间内,如图5所示,电缆的一端通过如扭矩装置6等设备进行锁定,电缆的另一端被如拨正装置7等设备夹持住。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在电缆的首端设置辅助电缆,通过牵引辅助电缆来带动待加工的电缆向前移动,在完成加工后再将辅助电缆切割去除。每一段电缆的长度等于辐照区间的长度。
S300,启动辐射源,同时将电缆沿其轴线进行旋转,使电缆在旋转过程中接受辐照光线的照射,当照射时长达到一个加工周期时,关闭辐射源并使电缆停止旋转。
具体来说,将辐射源和用于带动电缆旋转的电缆旋转驱动装置的启停周期设置成一致,使辐射源和电缆旋转驱动装置同步启动并同步停止,并且,电缆优选为匀速旋转。如图5所示,在当电缆旋转时,电缆在拨正装置7的夹持下电缆自身发生扭转,而当旋转停止时,由于电缆不受外力作用,电缆在自身扭转力的作用下发生反向旋转,直至回复至原位。其中,加工周期T的设置包括:
设辐照区间的长度为L,设定长度为L的电缆的最大扭转角度α,则电缆的加工扭转角度ψ为
ψ=αη
其中,η为电缆的扭转阈值参数,η根据电缆对扭转程度的承受性确定;最大扭转角度α根据试验测定得到;
设定电缆旋转的角速度为v2,则计算加工周期T为
Figure BDA0003137590010000071
S400,再按顺序将下一段电缆锁定在辐照区间内,并按照步骤S300使该段电缆在旋转过程中接受辐照光线的照射,依此类推,直至完成整个电缆的加工。
以2x2.5的电缆为例,本实施例中的辐照区间的长度L优选为25cm,长度为25cm的该电缆的最大扭转角度α为114.6°,该电缆的扭转阈值参数η为0.8,加工时该电缆旋转的角速度v2优选为8rad/s,计算得到的加工周期T为0.2s。也就是说,加工时,整个电缆分成若干份25cm长的电缆段,每0.2s(加工周期)加工25cm长的电缆,按顺序从电缆的一端开始,将第一段电缆段锁定在辐照区间内,启动辐照源,并开始计时,同时,将第一段电缆段沿其轴线进行旋转,使第一段电缆段在旋转过程中接受辐照光线的照射,当计时时长达到0.2s时,关闭辐射源,并停止对第一段电缆段电缆进行旋转,第一段电缆段的加工完成,此时,第一段电缆段在自身扭转力的复位作用下发生反向旋转,从而回复至原位;之后,将第二段电缆段放置在辐照区间内,再次启动辐照源并将第二段电缆段沿其轴线进行旋转,使第二段电缆段在旋转过程中接受辐照光线的照射,当计时时长再次达到0.2s时,再次关闭辐射源并停止对第二段电缆段电缆进行旋转,第二段电缆段的加工完成,此时,第二段电缆段不受到外力作用而在自身扭转力的复位作用下发生反向旋转,从而回复至原位,依次循环,直至完成整个电缆的加工。
本实施例的电缆加工方法,通过对电缆进行分段辐照加工,并在辐照加工过程中对各段电缆旋转,从而可实现对电缆均匀辐照加工,提高电缆加工的辐照质量,并且,加工方便。
实施例2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电缆加工系统,包括辐照套圈1、主辐照源装置、以及承载套圈3,其中:承载套圈3设于辐照套圈1内,其包括线缆包卷环304、旋转套环303、以及多棱镜透射环301,线缆包卷环304设于旋转套环303内,线缆包卷环304用于承载待加工的电缆,旋转套环303用于带动线缆包卷环304内的电缆进行旋转,多棱镜透射环301设于旋转套环303与辐照套圈1之间,其与辐照套圈1通过第一支架2相连,其与旋转套环303通过第二支架302相连;主辐照源装置设于辐照套圈1与多棱镜透射环301之间,用于提供辐照光线;辐照套圈1能够反射辐照光线,使辐照光线照射至线缆包卷环304内的电缆上,以实现辐照加工。
具体来说,第一支架2的两端分别与辐照套圈1的内壁、多棱镜透射环301的外壁相连。第一支架2的数量优选为多个,多个第一支架2均匀分布,且各第一支架2的两侧均设有遮光板5,使得辐照套圈1的内侧空间沿圆周方向均分为多个照射区位4,主辐照源装置的数量为与照射区位4的数量相同的多套,多套主辐照源装置分设于各个照射区位4内,以提高辐照均匀性,再结合通过对电缆进行均匀旋转,可确保本加工系统实现均匀辐照加工,同时,通过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支架2可以提高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的数量优选为四个,即辐照套圈1的内侧空间均分为四个照射区位4,主辐照源装置优选为四套。
第二支架302的两端分别与多棱镜透射环301的内壁、旋转套环303的外壁相连。第二支架302的数量优选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架302均匀分布,这样可以提高结构稳定性。旋转套环303与线缆包卷环304固定,旋转套环303通过齿轮组啮合驱动而实现旋转,进而带动线缆包卷环304旋转。
多棱镜透射环301包括透射环框架和多边棱镜305,多边棱镜30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多边棱镜305依次排列设于透射环框架内,且各多边棱镜305的折射率由多边棱镜305的中心向两侧逐渐增大,具体的多边棱镜305的折射率变化可根据多边棱镜305与旋转套环303之间的距离按照比例关系进行确定,具体可根据试验进行调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通过辐照检测装置测试试验来确定,根据试验结果选用合适折射率的多边棱镜305和调节多边棱镜305与旋转套环303之间的距离来调整,直至达到所需的辐照加工状态,并且,由于多边棱镜305的反射率不是连续变化的,因此,通常只需要辐射强度的变化达到可接受范围内即可视为满足所需要求。本实施例中,多边棱镜优选采用三棱镜。
并且,为了避免辐照加工受到遮挡影响,本实施例的辐照套圈1内部的部件均优选采用能够透射辐照光线的材料制成,比如,可采用玻璃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辐照源装置包括主辐照源402、面反射镜401,其中:面反射镜401安装在辐照套圈1的内壁上,其镜面朝向线缆包卷环304中的电缆;主辐照源402安装在多棱镜透射环301的外壁上,主辐照源402的发射端与面反射镜401的镜面相对设置,并优选处于面反射镜401的焦点位置,使得主辐照源402发射出的辐照光线经面反射镜401反射作用后转变成平行辐照光线后再照射到线缆包卷环304内的电缆上,从而使辐照光线更加均匀。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加工系统可以通过点光源实现平面的均衡照射。
本实施例中,面反射镜优选采用为抛物面反射镜。
进一步的,为了使辐照反射更加容易,提高辐照反射的效率,抛物面反射镜的内表面设有反射磁铁涂层403,并且,反射磁铁涂层403的厚度呈渐变状,具体厚度变化情况可根据抛物面反射镜的反射规律通过试验后确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加工系统还包括辐照源补偿装置404,辐照源补偿装置404设于各照射区位4内的主辐照源装置的两侧,用于补偿主辐照源装置的辐照缺失,确保本加工系统的辐照均匀程度,如图4所示,辐照源补偿装置404包括次辐照源405、均光板406,其中:次辐照源405通过第三支架408安装在辐照套圈1的内壁上,其发射端朝向线缆包卷环304内的电缆;均光板406设于次辐照源405的入射方向上,且处于多棱镜透射环301的外侧,用于将使点状次辐照源405发射出的辐射光线转变为平行的辐照光线或者说是转变为近似平行状的辐照光线,从而提高辐照光线的均匀程度。
具体来说,辐照源补偿装置404优选设于面反射镜401的两侧,每一侧的辐射补偿装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第三支架408包括支杆409和旋转盘410,支杆409的一端固设于辐照套圈1的内壁上,支杆409的另一端与旋转盘410之间可转动连接,旋转盘410能够相对于支杆409进行转动。次辐射源405安装在旋转盘410上,优选处于旋转盘410的中心位置,从而可通过转动旋转盘410来调节次辐照源的入射角度,进而使辐照补偿可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方向上的辐照补偿需求。本实施例中,旋转盘410与支杆409通过铰链连接。均光板406呈弧形,其包括多个依次相连的透镜,各透镜的折射率、厚度、以及排列顺序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试验(比如,通过电缆热延伸试验)或调试进行选择,以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
进一步的,辐照源补偿装置404还包括镜面反射镜407,镜面反射镜407罩设于次辐照源的背面,其镜面朝向线缆包卷环304中的电缆。
具体来说,镜面反射镜407可安装在旋转盘410上,或者,镜面反射镜407可与支杆409可转动连接,通过旋转可以改变镜面反射镜407的角度,从而使镜面反射镜407具有调节功能,通过调节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辐照的均匀程度。并且,为了提高辐照反射的效率,镜面反射镜407的内表面设有反射磁铁涂层403,并且,反射磁铁涂层403的厚度呈渐变状,具体厚度变化情况可根据镜面反射镜407的反射规律通过试验(比如,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电缆热延伸试验)或调试进行确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确保电缆旋转效果,如图5所示,本加工系统还包括扭矩装置6、拨正装置7,其中:扭矩装置6设于承载套圈3的入口端,其内具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与线缆包卷环304的内孔连通;拨正装置7可旋转地设置于承载套圈3的出口端,拨正装置7其内具有第二穿孔,第二穿孔与线缆包卷环304的内孔连通,电缆依次穿过扭矩装置6的第一穿孔、线缆包卷环304的内孔、以及拨正装置7的第二穿孔,加工时拨正装置7能够带动电缆进行旋转;且拨正装置7与旋转套环303的端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8,用于在拨正装置7旋转结束后带动拨正装置7反向旋转回复至原位,具体来说,复位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旋转套环303、拨正装置7的端面卡位相连,并且,旋转套环303的端部可设有滑轨,拨正装置7的一端处于滑轨中,沿滑轨进行旋转,这样滑轨可以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扭矩装置6包括包卷管601,包卷管601包括第一管片603、第二管片604,第一管片603的两侧边和第二管片604的两侧边可拆卸对接合围形成包卷管,第一穿孔为包卷管601的内孔。第一穿孔的内径优选为与线缆包卷环304的内孔相等。
本实施例中,第一管片603的一侧边与第二管片604的一侧边通过铰链等方式连接,两者的另一侧边通过扣板活动连接,通过扣板将第一管片603与第二管片604进行合拢和分开,当需要放入电缆时,将第一管片603与第二管片604分开,放入电缆后,将第一管片603与第二管片604合拢并用扣板固定,这样可在放入电缆时避免进行穿插,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包卷管内设有垫块602,用于增加摩擦阻力,以使电缆在包卷管内具有剪切方向上的阻力。具体来说,垫块602可设于第一管片603上,也可以设于第二管片604内,当然,还可以同时设于第一管片603上和第二管片604上。本实施例中,垫块602优选采用橡胶等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拨正装置7包括夹持管702、旋转管701、以及伸缩件,其中,夹持管702包括第一夹持片706和第二夹持片707,第一夹持片706与第二夹持片707相对设置,且两者均通过伸缩件与旋转管701的内壁相连,旋转管701的外壁上设有被动齿盘704,被动齿盘704用于连接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管701在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周期性地转动,旋转管701的内壁为凹凸圆弧面并与伸缩件703之间相对滑动,且旋转管701的滑动轨迹上各点所在的圆弧面的半径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当旋转管701由圆弧半径较大的凹圆弧曲面点向圆弧半径较小的凸圆弧曲面点进行旋转时,旋转管701逐渐对伸缩杆703进行挤压而使第一夹持片706和第二夹持片707对电缆进行夹持并带动电缆旋转,当旋转管701由圆弧半径较小的凸圆弧曲面点向圆弧半径较大的凹圆弧曲面点进行旋转时,伸缩件703逐渐伸长而使第一夹持片706和第二夹持片707释放电缆释。
具体来说,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设有主动齿盘705,主动齿盘705设于被动齿盘704的外侧,主动齿盘705与被动齿盘704相啮合,以驱动旋转盘410转动。第一夹持片706和第二夹持片707相互靠近时(如当旋转管701由圆弧半径较大的凹圆弧曲面点向圆弧半径较小的凸圆弧曲面点进行旋转时)合围构成夹持管702,夹持管702的内孔即为以上所述的第二穿孔,第二穿孔的内径优选为与线缆包卷环304的内孔相等,电缆处于夹持管702的内孔中。复位弹簧8设于拨正装置7中的夹持管702与旋转套环303的端部之间,当旋转驱动装置停止向旋转盘701输出驱动力时,拨正装置7中的夹持管702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反向旋转而回复至原位,此时,拨正装置7中的旋转盘701也会跟随夹持管702反向旋转(如旋转管701由圆弧半径较小的凸圆弧曲面点向圆弧半径较大的凹圆弧曲面点进行旋转时),伸缩件703逐渐伸长,第一夹持片706和第二夹持片707对电缆的挤压作用力逐渐减小直至消失,从而对电缆实现释放,释放后的电缆在自身扭转力的作用下反向旋转回复至原位。
下面对本实施例电缆加工系统的生产加工过程进行详述,具体如下:
(1)按照辐照加工要求,将辐照区间的放射强度调整至预定值,并设置好加工周期T等加工参数;
(2)按顺序从电缆的一端开始,将电缆从靠近扭矩装置6这一段穿过电缆包卷环304并伸入到拨正装置7的夹持管702中,夹持管702的第一夹持片706和第二夹持片707与电缆表面接触;
(3)同步启动辐照源(包括主辐照源402和次辐照源405)和旋转驱动装置,使辐照源启动的同时电缆在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管701正好开始进行旋转,此时,旋转管701由圆弧半径较大的点向圆弧半径较小的点进行旋转,旋转管701逐渐对伸缩件703进行挤压,从而使伸缩件缩短,进而使第一夹持片706和第二夹持片707向夹持管702的中心线挤压而对电缆施加夹持作用力,最终对电缆进行夹持并带动电缆旋转,当加工时长达到加工周期T时,辐照源和旋转驱动装置停止,旋转管701反向旋转,即:旋转管701由圆弧半径较小的点向圆弧半径较大的点进行旋转,伸缩件703逐渐伸长,伸缩件703对第一夹持片706和第二夹持片707的挤压作用逐渐减小,并消失,从而将电缆释放,此时,电缆不受夹持作用力,在自身扭转力的复位作用下发生反向旋转,从而回复至原位,从而完成第一段电缆的加工;
(4)之后,通过流水线输送装置的牵引作用继续向前移动电缆,使未加工部分的电缆按顺序从靠近扭矩装置这一段穿过电缆包卷环并伸入到拨正装置7的夹持管中,并按步骤(3)步骤进行操作,从而完成第二段电缆的加工,依次循环,直至完成整个电缆的加工。
本实施例的电缆加工系统,可提供均匀的辐照光线,并且,可对电缆进行周期性地旋转,使得电缆每一处在同一时间内收到的辐照的强度相同,从而实现对电缆进行均匀辐照加工,进而提高电缆加工的辐照质量,并且,结构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包括:
S100,设置辐射参数,使辐照区间的辐射强度达到预定值;
S200,按顺序将电缆划分为多段,先将第一段电缆锁定在辐照区间内;
S300,启动辐射源,同时将电缆沿其轴线进行旋转,使第一段电缆在旋转过程中发生扭转并接受辐照光线的照射,当照射时长达到一个加工周期时,关闭辐射源并使电缆停止旋转,第一段电缆在自身扭转力的作用下发生反向旋转,直至回复至原位;
S400,再将电缆向前移动,按顺序将下一段电缆锁定在辐照区间内,并按照步骤S300使该段电缆在旋转过程中接受辐照光线的照射,依次循环,直至完成整个电缆的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周期T的设置包括:
设辐照区间的长度为L,设定长度为L的电缆的最大扭转角度α,设定电缆旋转的角速度为v2
计算所述加工周期T为T=(αη)/ν2
其中,η为电缆的扭转阈值参数。
3.一种电缆加工系统,用于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电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辐照套圈、主辐照源装置、以及承载套圈,
所述承载套圈设于所述辐照套圈内,其包括线缆包卷环、旋转套环、以及多棱镜透射环,
所述线缆包卷环设于所述旋转套环内,线缆包卷环用于承载待加工的电缆,旋转套环用于带动线缆包卷环内的电缆进行旋转;
所述多棱镜透射环设于所述旋转套环与所述辐照套圈之间,其与所述辐照套圈通过第一支架相连,其与所述旋转套环通过第二支架相连;
所述主辐照源装置设于所述辐照套圈与所述多棱镜透射环之间,用于提供辐照光线;
所述辐照套圈能够反射辐照光线,使辐照光线照射至所述线缆包卷环内的电缆上,以实现辐照加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架均匀分布,且各第一支架的两侧均设有遮光板,使得辐照套圈的内侧空间沿圆周方向均分为多个照射区位;
所述主辐照源装置的数量为与所述照射区位的数量相同的多套,多套主辐照源装置分设于各个照射区位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辐照源装置包括主辐照源、面反射镜,
所述面反射镜安装在辐照套圈的内壁上,其镜面朝向所述线缆包卷环中的电缆,所述面反射镜为抛物面反射镜;
所述主辐照源安装在所述多棱镜透射环的外壁上,主辐照源的发射端与抛物面反射镜的镜面相对设置,并处于抛物面反射镜的焦点位置,使得主辐照源发射出的辐照光线转变成平行辐照光线后再照射到所述线缆包卷环内的电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辐照源补偿装置,所述辐照源补偿装置设于各照射区位内的主辐照源装置的两侧,其包括次辐照源、均光板,
所述次辐照源通过第三支架安装在所述辐照套圈的内壁上,其发射端朝向所述线缆包卷环内的电缆;
所述均光板设于所述次辐照源的入射方向上,用于将次辐照源发射出的辐射光线转变为平行的辐照光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包括支杆和旋转盘,
所述支杆的一端固设于所述辐照套圈的内壁上,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盘之间可转动连接;
所述次辐照源安装在旋转盘上,以通过转动旋转盘调节次辐照源的入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照源补偿装置还包括镜面反射镜,
所述镜面反射镜罩设于所述次辐照源的背面,其镜面朝向所述线缆包卷环中的电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矩装置、拨正装置,
所述扭矩装置设于所述承载套圈的入口端,其内具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线缆包卷环的内孔连通;
所述拨正装置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承载套圈的出口端,拨正装置其内具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线缆包卷环的内孔连通,电缆依次穿过扭矩装置的第一穿孔、线缆包卷环、以及拨正装置的第二穿孔,加工时拨正装置能够带动电缆进行旋转;
且拨正装置与旋转套环的端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用于在拨正装置旋转结束后带动拨正装置反向旋转回复至原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装置包括包卷管,
所述包卷管包括第一管片和第二管片,所述第一管片的两侧边与所述第二管片的两侧边可拆卸对接合围构成所述包卷管,所述第一穿孔为保管卷的内孔;
且所述包卷管内设有垫块,用于增加摩擦阻力。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正装置包括夹持管、旋转管、以及伸缩件,
所述夹持管包括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所述第一夹持片与所述第二夹持片相对设置,且两者均通过所述伸缩件与所述旋转管的内壁相连,
所述旋转管的外壁上设有被动齿盘,所述被动齿盘用于连接旋转驱动装置,旋转管在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周期性地转动,旋转管的内壁为凹凸圆弧曲面与伸缩件之间相对滑动,且旋转管的滑动轨迹上各点所在的圆弧面的半径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
当旋转管由圆弧半径较大的凹圆弧曲面点向圆弧半径较小的凸圆弧曲面点进行旋转时,旋转管逐渐对伸缩杆进行挤压而使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对电缆进行夹持并带动电缆旋转,
当旋转管由圆弧半径较小的凸圆弧曲面点向圆弧半径较大的凹圆弧曲面点进行旋转时,伸缩件逐渐伸长而使第一夹持片和第二夹持片释放电缆。
CN202110725821.1A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及加工系统 Active CN113363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5821.1A CN113363017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及加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5821.1A CN113363017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及加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3017A CN113363017A (zh) 2021-09-07
CN113363017B true CN113363017B (zh) 2022-11-18

Family

ID=77536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5821.1A Active CN113363017B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及加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6301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00646A1 (en) * 1977-07-20 1979-02-07 Akzona Incorporate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radiation curing of cable insulation
EP0037869A1 (de) * 1980-04-11 1981-10-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Strahlenvernetzung
CN1146822A (zh) * 1995-03-03 1997-04-02 胡贝尔和茹纳股份公司 细长材料辐射交联工艺
CN102290145A (zh) * 2011-06-16 2011-12-21 江苏达胜加速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辐照装置
CN103177822A (zh) * 2011-12-31 2013-06-26 哈尔滨理工大学 基于气流的低压聚乙烯电缆辐照冷却装置
CN104766677A (zh) * 2015-04-28 2015-07-08 哈尔滨哈普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紫外光交联电缆辐照组件反光罩的获得方法及紫外光交联电缆辐照装置组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00646A1 (en) * 1977-07-20 1979-02-07 Akzona Incorporate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radiation curing of cable insulation
EP0037869A1 (de) * 1980-04-11 1981-10-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Strahlenvernetzung
CN1146822A (zh) * 1995-03-03 1997-04-02 胡贝尔和茹纳股份公司 细长材料辐射交联工艺
CN102290145A (zh) * 2011-06-16 2011-12-21 江苏达胜加速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辐照装置
CN103177822A (zh) * 2011-12-31 2013-06-26 哈尔滨理工大学 基于气流的低压聚乙烯电缆辐照冷却装置
CN104766677A (zh) * 2015-04-28 2015-07-08 哈尔滨哈普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紫外光交联电缆辐照组件反光罩的获得方法及紫外光交联电缆辐照装置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63017A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79898B (zh) 一种自动可调谐多光程系统
Bowen The Image-Slicer a Device for Reducing Loss of Light at Slit of Stellar Spectrograph.
US8339709B1 (en) Low numerical aperture (low-NA) solar lighting system
US20130003341A1 (en) Solar Simulator
CN113363017B (zh) 一种电缆加工方法及加工系统
CN105074519A (zh) 捆绑型光纤维探针
JPS6355020B2 (zh)
FR3058842A1 (fr) Machine pour la pose simultanee et en helice de cables sur la surface externe d'un element unitaire de conduite de transport de fluides
KR950003440B1 (ko) 반사 망원경
JP2013065017A5 (zh)
CN207636854U (zh) 气体检测用多波段合束装置
CN207066725U (zh) 光纤活动连接器检测仪
CN112461512A (zh) 一种大口径空间光学遥感器星上辐射定标方法及装置
JP2014013863A (ja) ライン状加熱装置
JP2018084523A5 (zh)
JP2022541672A (ja) レーザと同軸のイオン励起装置
US3157788A (en)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infra red sampling device
CN107219611A (zh) 一种日盲紫外成像光学镜头和系统
CN201000362Y (zh) 同步反射分布光度计
CN219606805U (zh) 光伏跟踪系统用辐照模拟装置
CN218647230U (zh) 一种可见红外多波段实时成像分析系统
US2358296A (en) Optical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gauging, and the like
CN212483957U (zh) 一种入射光线角度连续可调装置
WO2019179163A1 (zh) 光谱检测仪
CN217818430U (zh) 一种精确度高的激光光斑测量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