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9097B - 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9097B
CN113359097B CN202110685362.9A CN202110685362A CN113359097B CN 113359097 B CN113359097 B CN 113359097B CN 202110685362 A CN202110685362 A CN 202110685362A CN 113359097 B CN113359097 B CN 113359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rdinate system
millimeter wave
wave radar
vehicle
space rectang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53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9097A (zh
Inventor
金凌鸽
刘立
曲和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hang Yuan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hang Yuan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hang Yuan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hang Yuan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8536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9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9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9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9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9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0Means for monitoring or calibr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的方法。具体步骤:①放置角反射器并采集数据;②计算毫米波雷达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③计算相机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④计算相机到毫米波雷达的外参矩阵。本发明利用同一角反射器在不同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经坐标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应重合。通过观测车辆运动到不同位置时,同一角反射器在不同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将其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优化同一角反射器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欧式距离平方和,得毫米波雷达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参数。根据相同原理,可得相机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参数。通过矩阵相乘,得毫米波雷达到相机的外参参数。

Description

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融合标定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毫米波雷达因受光照、天气影响小,监测距离长而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领域。但是毫米波雷达定位精度低,不能精确表达检测物的纹理信息。同毫米波雷达相比,多目相机可以精确检测物体的纹理,并且通过视查得到物体的位置信息,但是相机受光照、天气影响较大。因此,目前的自动驾驶感知系统,通常依赖毫米波雷达、相机、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耦合,得到多种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从而提高目标定位及识别的精度,并且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冗余以及稳定性。
[CN111077506A]提出了一种对毫米波雷达进行标定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其根据毫米波雷达获取的特征点数据,以及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之间的外参参数,将毫米波雷达数据投影到激光雷达坐标系下,然后根据激光雷达获取的相应的特征点数据对毫米波雷达进行标定。但是该方法要求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之间外参参数已知,而通常情况下,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之间外参参数未知,需要额外进行标定。
[CN110390697A]提出了一种基于LM算法的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联合标定方法,该方法首先人工测量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的相对位置关系,构建坐标转移矩阵,然后使用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对多个标定物体进行连续观测,分别获得不同标定物体在像素平面坐标系下的像素坐标均值以及雷达点云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均值。然后根据LM算法对坐标转移矩阵进行迭代优化,从而得到优化后的外参矩阵。但是该方法需要预先测量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的相对位置关系,初始的坐标转移矩阵对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联合标定的精度和速度都有影响,人工测量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的相对位置会引入测量误差。
[CN112162252A]提出了一种毫米波雷达与可见光传感器的数据标定方法。该方法将毫米波雷达和可见光传感器同时观测多个金属标定物,然后通过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毫米波雷达的扫描平面坐标系与可见光传感器的平面坐标系之间转换的单应性矩阵,根据求得的单应性矩阵利用单应性变换,将毫米波雷达目标投射到可见光传感器的图像上,通过最近邻算法对毫米波雷达和可见光传感器目标进行数据关联,从而得到毫米波雷达的扫描平面坐标系与可见光传感器图像的平面坐标系之间转换的单应性矩阵,但是根据单应性矩阵并不能直接求得毫米波雷达与可见光传感器之间的外参参数。
[CN111383285A]提出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摄像机传感器融合标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在不同位置放置角反射器,然后使用毫米波雷达和摄像机采集不同位置的角反射器的图像和数据,然后手动提取角反射器中心的图像坐标,并计算图像坐标和相应毫米波雷达坐标之间的单应性矩阵,然后根据单应性矩阵计算每个角反射器中心的重投影误差,手动去除重投影误差大的点,重新计算单应性矩阵,得到优化的结果。该方法使用手动提取角反射器中心坐标,得到的角反射器中心坐标存在人工误差,并且手动剔除重投影误差大的点,增加了标定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同一角反射器在不同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经过坐标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坐标应该重合。通过观测车辆运动到不同位置时,同一角反射器在不同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将其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然后通过优化同一角反射器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欧式距离的平方和,得到毫米波雷达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参数。根据相同的原理,将观测得到的同一角反射器在不同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优化同一角反射器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之间的欧式距离的平方和,可以得到相机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根据矩阵相乘,可以得到毫米波雷达与相机之间的外参矩阵。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方法,具体的步骤如下:
步骤1、沿着车辆行驶的道路放置角反射器并使用毫米波雷达和相机采集角反射器的数据;
步骤2、计算毫米波雷达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
步骤3、计算相机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
步骤4、计算相机到毫米波雷达的外参矩阵。
本发明的优点和技术效果是:
1、传统方法标定毫米波雷达及相机需要精确设置角反射器的位置或者需要精确测量毫米波雷达的安装角度,操作复杂;本发明不需要精确测量角反射器的位置,并且对角反射器放置位置无要求,通过观测车辆运动到不同位置时,同一角反射器在不同的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根据坐标转换,将同一角反射器在不同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
2、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是以毫米波雷达重心为坐标原点,X轴指向车前进的方向,Z轴垂直于车辆指向车顶,Y轴分别与Z轴和X轴垂直构成的右手坐标系。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局部坐标系,不同毫米波雷达构成不同的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相同的毫米波雷达在不同位置构成不同的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是以地球质心为坐标原点,地球质心到国际时间服务机构1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onventional Terrestrial Pole,CTP)的方向为Z轴方向,X轴方向指向BIH 1984.0的零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分别与Z轴和X轴垂直构成的右手坐标系。由于角反射器在标定过程中静止,即同一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标定过程中其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固定不变。因此同一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不同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经过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后,坐标应该相等。通过优化坐标转换后的同一角反射器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之间的欧式距离的平方和,得到毫米波雷达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车辆坐标系是以车辆重心为原点,Y轴指向于车辆前进的方向;X轴垂直于车辆前进的方向,指向右;Z轴垂直于车辆指向车顶。根据相同的原理,将观测得到的同一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不同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优化同一角反射器几何中心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之间的欧式距离的平方和,可以得到相机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是以相机重心为坐标原点,Y轴垂直与车辆,指向车底;X轴垂直于车辆行进的方向,指向右;Z轴指向车辆前进的方向。根据矩阵之间的相乘计算,可以得到毫米波雷达与相机之间的外参矩阵。同传统标定毫米波雷达及相机之间外参参数的方法比较,本发明更加简便,不需要人工测量,易于操作,适用于各种标定场景。
3、操作简单,对角反射器放置没有要求,不需要人工测量,易于应用推广。
4、由于毫米波雷达与相机扫描频率不同,因此某一时刻毫米波雷达和相机可能不能同时扫到同一角反射器,因此分别标定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计算毫米波雷达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参数以及相机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参数,通过矩阵转换得到毫米波雷达与相机之间的外参参数;由于是分别标定毫米波雷达和相机,不要求毫米波雷达和相机同时观测同一特征点,可以应用与不同场景。
5、由于毫米波雷达扫描距离长达300米,而相机的拍摄范围较近,并且距离越远,相机拍摄的物体的精度越低,因此引入权重,通过降低远距离角反射器引起的标定误差的权重,提高毫米波雷达和相机之间的外参参数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毫米波雷达与相机标定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毫米波雷达与相机数据采集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毫米波雷达与相机标定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计算毫米波雷达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优化外参矩阵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计算相机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系统,该标定系统包括车辆与角反射器两部分,所述车辆上安装多个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及相机传感器。
本发明方案采用将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及相机传感器分别标定到车辆坐标系下,由于车辆坐标系只与车辆硬件系统以及车行进的方向有关,与传感器的类型、传感器数目以及安装位置无关,因此本发明方案同样适用与多个毫米波雷达以及多个相机之间的标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方案提供的实施例为单毫米波雷达与单相机之间的标定,其中S1为相机,S2为毫米波雷达。A~E为角反射器。角反射器是一种金属材质的雷达波反射器。当毫米波雷达扫描到角反射器后,会产生很强的回波信号,因此角反射器常用于毫米波雷达的标定。
如图3所示: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方法,具体的步骤如下:
步骤1、放置角反射器并采集数据
如图2所示:车辆沿着道路行驶,车辆上安装多个传感器,其中传感器包括毫米波雷达、相机、GPS、IMU等;角反射器A~E依次放置在车辆前方的道路两侧,要求角反射器之间距离不宜太近。车辆低速匀速在道路上行驶(例如10km/h),依次通过角反射器A~E,打开毫米波雷达及相机采集角反射器的数据。
步骤2、计算毫米波雷达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由附图4所示:)
2.1由于毫米波雷达扫描得到的点较稀疏,毫米波雷达扫描得到的一帧数据可能无法分辨物体,因此采用多帧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由于扫描的同时,车辆在向前低速运动,如果融合的帧数过多,可能出现同一物体在数据中出现在多个位置的现象;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利用三维坐标叠加的方法对每5帧毫米波雷达采集数据进行融合;毫米波雷达的扫描频率一般在10帧/s,在采集5帧毫米波雷达数据的时间中,车辆大概行进1.4m,可以忽略车辆行进带来的影响;融合后毫米波雷达数据采集的时间记为融合数据中第一帧数据的采集时间,假设t0为数据采集的起始时间,t0~t0+0.5s(不包含t0+0.5s时刻)采集的5帧毫米波雷达采集数据融合后,数据的采集时间记为t0,t0+0.5s~t0+1s(不包含t0+1s时刻)采集的5帧毫米波雷达采集数据融合后,数据的采集时间记为t0+0.5;对于最后几帧数据,如果帧数不满5帧,则剔除数据;每5帧融合后的毫米波雷达数据称为一切片毫米波雷达数据。
2.2对融合后的毫米波雷达扫描数据,采用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采用DBScan算法是因为其不需要预先设定聚类的数目,且算法简单、易操作。
2.3由于角反射器在毫米波雷达扫描结果中呈高反射,因此毫米波雷达数据中表示角反射器的点反射强度值较大;根据每个聚类的反射强度值IG,剔除反射强度不符合条件的聚类;数学方程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41
公式(1)中:IG表示每个聚类的反射强度,Ii表示该聚类中点i的反射强度,n表示聚类中点的个数。IT表示聚类反射强度的阈值。
2.4采集5帧毫米波雷达数据的时间中,车辆大概行进1.4m,为了保证角反射器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精度,计算每个聚类的几何中心,用聚类的几何中心表示该聚类。数学方程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42
公式(2)中: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43
表示t时刻聚类G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三维坐标,(xi,yi,zi)表示聚类中点i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是以毫米波雷达重心为原点,X轴指向车辆行驶方向,Y轴垂直于车辆,指向左,Z轴垂直于车辆指向上,X轴与Y轴、Z轴共同组成了右手坐标系;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为局部坐标系,不同毫米波雷达构成不同的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相同的毫米波雷达在不同的位置构成不同的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
2.5根据GPS及IMU观测数据得到t0时刻车辆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Xt0,Yt0,Zt0)以及车辆的姿态角(αt0,βt0,γt0)。由于GPS及IMU的扫描频率远大于毫米波雷达的扫描频率,如果GPS或IMU在t0时刻没有采样,可以通过线性插值得到t0时刻GPS及IMU观测数据。假设GPS的采样时刻分别为t0-a与t0+b(a,b均大于0),则(Xt0,Yt0,Zt0)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44
公式(3)中:(Xt0-a,Yt0-a,Zt0-a)表示GPS在t0-a时刻采样车辆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Xt0+b,Yt0+b,Zt0+b)表示GPS在t0+b时刻采样车辆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
求解t0时刻的姿态角(αt0,βt0,γt0)比较复杂,由于直接对姿态角进行线性插值会产生死锁,因此需要先将姿态角转换为四元数,通过四元数插值得到t0时刻的四元数,最后将四元数转换为姿态角。假设IMU的采样时刻分别为t0-c与t0+d,(c,d均大于0)则(αt0,βt0,γt0)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46
公式(4)中:(αt0-c,βt0-c,γt0-c),(αt0+d,βt0+d,γt0+d)分别是t0-c与t0+d时刻的姿态角,qt0-c,qt0,qt0+d分别为t0-c,t0,t0+d时刻的四元数,Quanternion为姿态角转换为四元数的函数,slerp为四元数插值函数,θ为qt0-c到qt0+d的旋转角度,可通过四元数运算求得,Euler为四元数转换为姿态角的函数。
2.6对经过步骤2.1数据融合后的每份切片毫米波雷达数据,重复步骤2.2-2.4,得到每份切片毫米波雷达数据中的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2.7由于毫米波雷达的最大测距距离可达300多米,因此同一个角反射器可能出现在多份切片毫米波雷达数据中,因此采用匈牙利算法对步骤2.6得到的聚类进行追踪,得到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每份切片毫米波雷达数据中的不同位置。
2.8假设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为(XA,YA,ZA),根据t0时刻车辆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Xt0,Yt0,Zt0)以及车辆的姿态角(αt0,βt0,γt0),可以计算t0时刻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车辆坐标系下的坐标为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51
数学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52
公式(5)中: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53
为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到车辆坐标系下的转换矩阵,可以通过(Xt0,Yt0,Zt0)以及(αt0,βt0,γt0)获得;XWGS84为某点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XC表示该点在车辆坐标系下的坐标。
根据车辆坐标系到毫米波雷达的转换矩阵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54
可以得到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即满足数学公式: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55
公式(6)中:x为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如图5所示:车辆在t0、t1时刻的WGS84坐标分别为(Xt0,Yt0,Zt0)以及(Xt1,Yt1,Zt1);t0时刻的车辆坐标系为O-Xc_t0Yc_t0Zc_t0,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为O-XMR_t0YMR_t0ZMR_t0,t1时刻的车辆坐标系为O-Xc_t1Yc_t1Zc_t1,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为O-XMR_t1YMR_t1ZMR_t1;注意,为了清晰展示车辆坐标系以及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图5对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及车辆坐标系作平移;实际状况下,车辆坐标系的原点在车辆重心,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在毫米波雷达重心;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x通过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到车辆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56
可以转换到车辆坐标系下,得到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车辆坐标系下的坐标,再通过车辆坐标系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转换矩阵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57
可以求得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xWGS84;由于角反射器静止不动,不同时刻下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相同,即t0时刻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xt0经过坐标系转换,得到的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应该等于t1时刻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xt1经过坐标系转换,得到的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计算不同时刻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不同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经过坐标系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下的坐标误差方程为: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58
公式(7)中: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59
分别为t0时刻及t1时刻车辆坐标系转换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转换矩阵,可根据t0时刻及t1时刻车辆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以及姿态角获得,xt0,xt1分别是t0时刻及t1时刻同一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Cost为毫米波雷达扫描的不同时刻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的坐标误差。
根据公式(7),t0以及t0+0.5s时刻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不同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经过坐标系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下的坐标误差方程为: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510
公式(8)中: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511
分别为t0时刻及t0+0.5s时刻车辆坐标系转换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转换矩阵,可根据t0时刻及t0+0.5s时刻车辆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以及姿态角获得,xt0,xt0+0.5分别是t0时刻及t0+0.5s时刻同一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argmin表示求取最小值的函数。
由于毫米波雷达远距离定位精度较差,引入低精度的反射器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会降低毫米波雷达到车辆坐标系的转换矩阵的精度。因此即使t时刻追踪到某一角反射器,但是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距离毫米波雷达的重心距离超过200m,则放弃追踪该反射器,不计算其误差。对于距毫米波雷达的重心不超过200m的角反射器,引入权重,降低远距离角反射器位置精度不准引起的误差。数学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61
公式(9)中:CostT表示总误差,i表示角反射器序列号,由于一共有5个角反射器,i的取值范围为0~4的整数;t表示数据采集的时刻,xi,t表示第i个角反射器在t时刻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wi,t表示第i个角反射器在t时刻的误差权重,wi,t可以有多种计算方式,公式(9)采用第i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t时刻到毫米波雷达重心的距离的倒数。
误差方程可以通过梯度下降法迭代求解,方程终止的条件是迭代次数超过阈值或者梯度下降幅度小于相应的阈值。
步骤3、计算相机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附图6所示)
3.1由于相机对环境要求较高,比如光照不强烈,气温合适等。因此如果环境条件不佳时,采集的数据精度会受到影响。如果使用传统方法从相片中提取特征点,然后通过特征点来计算相机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可能因为采集数据的精度低,无法从采集到的相片中提取出角反射器的特征,从而造成计算得到的外参矩阵不精确。本专利使用深度学习的方法,通过训练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角反射器照片,识别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角反射器。例如,对相机在车辆行驶途中采集的每帧影像数据,采用YOLO(You Only Look Once)神经网络识别影像中的角反射器,并获得不同时刻同一角反射器i的几何中心在不同像素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以及神经网络检测的角反射器i的置信度Pi。像素平面坐标系是以相片左上角为坐标系原点,横轴为u,指向右,对应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纵轴为v,指向下,对应相机直角空间坐标系中的Y轴。像素平面坐标系是局部坐标系。YOLO神经网络是一个可以一次识别多个物体位置和类别的卷积神经网络,能够快速实现端到端的目标检测和识别。
3.2由于YOLO可以同时识别多个物体,识别的目标可能包括其他物体,因此对识别的目标进行筛选,为了保证识别的角反射器的精度,只选择识别的置信度大于90%的角反射器;
3.3由于同一个角反射器可能出现在多帧影像数据中,因此采用匈牙利算法对步骤3.2得到的角反射器进行追踪,得到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多帧影像数据中的不同像素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由于相机视场角以及最大测量距离的影响,相机对远距离以及距离很近物体定位精度较差,因此只追踪几何中心距离相机重心的距离在20~50m的角反射器。即当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出现在距离相机重心距离为50m时,开始在影像数据中追踪该反射器,当距离相机重心距离小于20m,放弃追踪该反射器。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相机S1为前视相机,只能拍摄在车前的目标物体,当车辆行驶过物体后,物体不会出现在后续的影像数据中,因此不存在车辆驶离角反射器A20m后,再次拍摄到角反射器A的情况。
3.4根据步骤2.8中的原理,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像素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通过已知的相机内参矩阵KIn的逆矩阵,可以转换到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到车辆坐标系之间的外参矩阵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62
可以转换到车辆坐标系下,再通过车辆坐标系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转换矩阵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63
可以求得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由于角反射器在标定过程中静止,不同时刻下同一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相同,计算两个不同时刻的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不同像素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经过坐标系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下后,产生的坐标误差方程为: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64
公式(10)中: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65
表示t,t1时刻同一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不同像素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1
表示相机内参矩阵的逆矩阵,相机内参矩阵为已知,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2
表示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即为相机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CostC为相机拍摄的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的坐标误差。
由于标定系统中有多个角反射器,多个角反射器在不同像素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经过坐标系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下后,产生的坐标误差的数学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3
公式(11)中: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4
表示总误差,i表示t时刻相机追踪到的角反射器序列号,一共有n+1个角反射器,总的追踪时间是从t=0到t=m。argmin表示求最小值的操作。
方程可以通过梯度下降法迭代求解,方程终止的条件是迭代次数超过阈值或者梯度下降幅度小于相应的阈值。
步骤4、计算相机到毫米波雷达的外参矩阵
根据步骤2.8)计算得到的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到车辆坐标系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5
以及步骤3.4)计算得到的相空间直角坐标系到车辆坐标系的旋转矩阵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6
可以得到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到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转换矩阵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7
即为毫米波雷达到相机的外参矩阵,数学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8
公式(12)中: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9
为毫米波雷达到相机的外参矩阵。
由于车辆坐标系与车辆上安装传感器的类型以及安装位置无关,因此毫米波雷达与相机互换位置对标定方法没有影响,车辆上安装传感器的数目对标定方法同样没有影响,如果车辆上安装多个毫米波雷达以及多个相机,可以将不同的毫米波雷达、相机分别标定到车辆坐标系下,通过矩阵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分别求得毫米波雷达之间的外参矩阵,相机之间的外参矩阵以及不同毫米波雷达与不同相机之间的外参矩阵。举例说明,假设车辆上安装n个(n>0)毫米波雷达,m个(m>0)相机,则毫米波雷达j到毫米波雷达i的外参矩阵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10
公式(13)中: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11
表示毫米波雷达j到毫米波雷达i的外参矩阵,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12
表示毫米波雷达j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13
表示毫米波雷达i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
毫米波雷达i到相机s的外参矩阵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14
公式(14)中: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15
表示毫米波雷达i到相机s的外参矩阵,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16
表示相机s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17
表示毫米波雷达i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
相机t到相机s的外参矩阵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18
公式(15)中: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19
表示相机t到相机s的外参矩阵,
Figure BDA00031244028600000720
表示相机t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

Claims (5)

1.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步骤如下:
步骤1、沿着车辆行驶的道路放置角反射器并使用毫米波雷达和相机采集角反射器的数据;
步骤2、计算毫米波雷达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其中,
2.1由于毫米波雷达扫描得到的点较稀疏,毫米波雷达扫描得到的一帧数据可能无法分辨物体,因此采用多帧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由于扫描的同时,车辆在向前低速运动,如果融合的帧数过多,可能出现同一物体在数据中出现在多个位置的现象;考虑到这种情况,利用三维坐标叠加的方法对每5帧毫米波雷达采集数据进行融合;毫米波雷达的扫描频率一般在10帧/s,在采集5帧毫米波雷达数据的时间中,车辆大概行进1.4m,可以忽略车辆行进带来的影响;融合后毫米波雷达数据采集的时间记为融合数据中第一帧数据的采集时间,当t0为数据采集的起始时间时,t0~t0+0.5s,不含t0+0.5s这一时刻,采集的5帧毫米波雷达采集数据融合后,数据的采集时间记为t0,t0+0.5s~t0+1s,不含t0+1s这一时刻,采集的5帧毫米波雷达采集数据融合后,数据的采集时间记为t0+0.5;对于最后几帧数据,如果帧数不满5帧,则剔除数据;每5帧融合后的毫米波雷达数据称为一切片毫米波雷达数据;
2.2对融合后的毫米波雷达扫描数据,采用DBScan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
2.3由于角反射器在毫米波雷达扫描结果中呈高反射,因此毫米波雷达数据中表示角反射器的点反射强度值较大;根据每个聚类的反射强度值IG,剔除反射强度不符合条件的聚类;数学方程如下所示: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11
公式(1)中:IG表示每个聚类的反射强度,Ii表示该聚类中点i的反射强度,n表示聚类中点的个数;IT表示聚类反射强度的阈值;
2.4采集5帧毫米波雷达数据的时间中,车辆大概行进1.4m,为了保证角反射器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精度,计算每个聚类的几何中心,用聚类的几何中心表示该聚类;数学方程如下所示: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12
公式(2)中: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13
表示t时刻聚类G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三维坐标,(xi,yi,zi)表示聚类中点i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是以毫米波雷达重心为原点,X轴指向车辆行驶方向,Y轴垂直于车辆,指向左,Z轴垂直于车辆指向上,X轴与Y轴、Z轴共同组成了右手坐标系;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为局部坐标系,不同毫米波雷达构成不同的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相同的毫米波雷达在不同的位置构成不同的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
2.5根据GPS及IMU观测数据得到t0时刻车辆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Xt0,Yt0,Zt0)以及车辆的姿态角(αt0,βt0,γt0);由于GPS及IMU的扫描频率远大于毫米波雷达的扫描频率,如果GPS或IMU在t0时刻没有采样,可以通过线性插值得到t0时刻GPS及IMU观测数据;当GPS的采样时刻分别为t0-a与t0+b,且a,b均大于0时,(Xt0,Yt0,Zt0)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14
公式(3)中:(Xt0-a,Yt0-a,Zt0-a)表示GPS在t0-a时刻采样车辆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Xt0+b,Yt0+b,Zt0+b)表示GPS在t0+b时刻采样车辆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BIH,即国际时间服务机构,1984.0定义的协议地球极方向,X轴指向BIH 1984.0 的零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为全局坐标系,静态物体在不同时刻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不变;
求解t0时刻的姿态角(αt0,βt0,γt0)比较复杂,由于直接对姿态角进行线性插值会产生死锁,因此需要先将姿态角转换为四元数,通过四元数插值得到t0时刻的四元数,最后将四元数转换为姿态角;当IMU的采样时刻分别为t0-c与t0+d,且c,d均大于0时,(αt0,βt0,γt0)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21
公式(4)中:(αt0-c,βt0-c,γt0-c),(αt0+d,βt0+d,γt0+d)分别是t0-c与t0+d时刻的姿态角,qt0-c,qt0,qt0+d分别为t0-c,t0,t0+d时刻的四元数,Quanternion为姿态角转换为四元数的函数,slerp为四元数插值函数,θ为qt0-c到qt0+d的旋转角度,可通过四元数运算求得,Euler为四元数转换为姿态角的函数;
2.6对经过步骤2.1数据融合后的每份切片毫米波雷达数据,重复步骤2.2-2.4,得到每份切片毫米波雷达数据中的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2.7由于毫米波雷达的最大测距距离可达300多米,因此同一个角反射器可能出现在多份切片毫米波雷达数据中,因此采用匈牙利算法对步骤2.6得到的聚类进行追踪,得到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每份切片毫米波雷达数据中的不同位置;
2.8当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为(XA,YA,ZA)时,根据t0时刻车辆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Xt0,Yt0,Zt0)以及车辆的姿态角(αt0,βt0,γt0),可以计算t0时刻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车辆坐标系下的坐标为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22
数学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23
公式(5)中: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24
为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到车辆坐标系下的转换矩阵,可以通过(Xt0,Yt0,Zt0)以及(αt0,βt0,γt0)获得;XWGS84为某点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XC表示该点在车辆坐标系下的坐标;车辆坐标系是以车辆重心为原点,Y轴平行于车辆行驶的方向,指向前;X轴垂直于车身,指向右;Z轴垂直于车身,指向上;车辆坐标系是局部坐标系,不同的车辆构成不同的车辆坐标系,相同的车辆在不同的位置构成不同的车辆坐标系;
根据车辆坐标系到毫米波雷达的转换矩阵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25
可以得到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即满足数学公式: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26
公式(6)中:x为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当车辆在t0、t1时刻的WGS84坐标分别为(Xt0,Yt0,Zt0)以及(Xt1,Yt1,Zt1)时,t0时刻的车辆坐标系为O-Xc_t0Yc_t0Zc_t0,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为O-XMR_t0YMR_t0ZMR_t0,t1时刻的车辆坐标系为O-Xc_t1Yc_t1Zc_t1,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为O-XMR_t1YMR_t1ZMR_t1;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x通过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到车辆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矩阵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27
可以转换到车辆坐标系下,得到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车辆坐标系下的坐标,再通过车辆坐标系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转换矩阵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28
可以求得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xWGS84;由于角反射器静止不动,不同时刻下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相同,即t0时刻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xt0经过坐标系转换,得到的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31
应该等于t1时刻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xt1经过坐标系转换,得到的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32
计算不同时刻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不同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经过坐标系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下的坐标误差方程为: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33
公式(7)中: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34
分别为t0时刻及t1时刻车辆坐标系转换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转换矩阵,可根据t0时刻及t1时刻车辆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以及姿态角获得,xt0,xt1分别是t0时刻及t1时刻同一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Cost为毫米波雷达扫描的不同时刻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的坐标误差;
根据公式(7),t0以及t0+0.5s时刻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不同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经过坐标系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下的坐标误差方程为: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35
公式(8)中: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36
分别为t0时刻及t0+0.5s时刻车辆坐标系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转换矩阵,可根据t0时刻及t0+0.5s时刻车辆的WGS84空间直角坐标以及姿态角获得,xt0,xt0+0.5分别是t0时刻及t0+0.5s时刻同一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
由于毫米波雷达远距离定位精度较差,引入低精度的反射器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三维坐标会降低毫米波雷达到车辆坐标系的转换矩阵的精度;因此即使t时刻追踪到某一角反射器,但是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距离毫米波雷达的重心距离超过200m,则放弃追踪该反射器,不计算其误差;对于距毫米波雷达的重心不超过200m的角反射器,引入权重,降低远距离角反射器位置精度不准引起的误差;数学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37
公式(9)中:CostT表示总误差,i表示角反射器序列号,由于一共有5个角反射器,i的取值范围为0~4的整数;t表示数据采集的时刻,xi,t表示第i个角反射器在t时刻在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wi,t表示第i个角反射器在t时刻的误差权重,wi,t可以有多种计算方式,公式(9)采用第i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t时刻到毫米波雷达重心的距离的倒数;argmin表示求取最小值的函数;
误差方程可以通过梯度下降法迭代求解,方程终止的条件是迭代次数超过阈值或者梯度下降幅度小于相应的阈值;
步骤3、计算相机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
步骤4、计算相机到毫米波雷达的外参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内容为:车辆沿着道路行驶,车辆上安装多个传感器,其中传感器包括毫米波雷达、相机、GPS、IMU等;角反射器A~E依次放置在车辆前方的道路两侧,要求角反射器之间距离不宜太近,车辆低速匀速在道路上行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打开传感器,采集角反射器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内容为:
3.1由于相机对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如果环境条件不佳时,采集的数据精度会受到影响;如果使用传统方法从相片中提取特征点,然后通过特征点来计算相机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可能因为采集数据的精度低,无法从采集到的相片中提取出角反射器的特征,从而造成计算得到的外参矩阵不精确;步骤3通过训练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角反射器照片,使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识别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角反射器;对相机在车辆行驶途中采集的每帧影像数据,采用YOLO神经网络识别影像中的角反射器,并获得不同时刻同一角反射器i的几何中心在不同像素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以及神经网络检测的角反射器i的置信度Pi;像素平面坐标系是以相片左上角为坐标系原点,横轴为u,指向右,对应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纵轴为v,指向下,对应相机直角空间坐标系中的Y轴;像素平面坐标系是局部坐标系;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是以相机重心为坐标原点,Y轴垂直于车辆,指向车底;X轴垂直于车辆行进的方向,指向右;Z轴指向车辆前进的方向;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局部坐标系,不同相机构成不同的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YOLO神经网络是一个可以一次识别多个物体位置和类别的卷积神经网络,能够快速实现端到端的目标检测和识别;
3.2由于YOLO可以同时识别多个物体,识别的目标可能包括其他物体,因此对识别的目标进行筛选,为了保证识别的角反射器的精度,只选择识别的置信度大于90%的角反射器;
3.3由于同一个角反射器可能出现在多帧影像数据中,因此采用匈牙利算法对步骤3.2得到的角反射器进行追踪,得到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多帧影像数据中的不同像素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由于相机视场角以及最大测量距离的影响,相机对远距离以及距离很近物体定位精度较差,因此只追踪几何中心距离相机重心的距离在20~50m的角反射器;即当角反射器A的几何中心出现在距离相机重心距离为50m时,开始在影像数据中追踪该反射器,当距离相机重心距离小于20m,放弃追踪该反射器;
3.4根据步骤2.8中的原理,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像素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通过已知的相机内参矩阵KIn的逆矩阵,可以转换到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下,根据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到车辆坐标系之间的外参矩阵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13
可以转换到车辆坐标系下,再通过车辆坐标系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转换矩阵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14
可以求得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由于角反射器在标定过程中静止,不同时刻下同一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相同,计算两个不同时刻的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不同像素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经过坐标系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下后,产生的坐标误差方程为: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1
公式(10)中: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2
表示t,t1时刻同一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在不同像素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3
表示相机内参矩阵的逆矩阵,相机内参矩阵为已知,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4
表示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即为相机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CostC为相机拍摄的同一个角反射器的几何中心的坐标误差;
由于标定系统中有多个角反射器,多个角反射器在不同像素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经过坐标系转换到WGS84空间直角坐标下后,产生的坐标误差的数学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5
公式(11)中: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6
表示总误差,i表示t时刻相机追踪到的角反射器序列号,一共有n+1个角反射器,总的追踪时间是从t=0到t=m;argmin表示求最小值的操作;
方程可以通过梯度下降法迭代求解,方程终止的条件是迭代次数超过阈值或者梯度下降幅度小于相应的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具体内容为:
根据步骤2.8)计算得到的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到车辆坐标系的旋转矩阵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7
以及步骤3.4)计算得到的相空间直角坐标系到车辆坐标系的旋转矩阵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8
可以得到毫米波雷达空间直角坐标系到相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转换矩阵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9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10
即为毫米波雷达到相机的外参矩阵,数学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11
公式(12)中: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412
为毫米波雷达到相机的外参矩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具体内容为:
由于车辆坐标系与车辆上安装传感器的类型、数目以及安装位置无关,因此车辆上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车辆上安装传感器的数目对标定方法同样没有影响;即本标定方法同样适用于毫米波雷达与相机互换位置或标定多毫米波雷达和多相机的情况;当车辆上安装多个毫米波雷达以及多个相机时,可以将不同的毫米波雷达、相机分别标定到车辆坐标系下,通过矩阵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分别求得毫米波雷达之间的外参矩阵,相机之间的外参矩阵以及不同毫米波雷达与不同相机之间的外参矩阵;当车辆上安装n个(n>0)毫米波雷达,m个(m>0)相机时,毫米波雷达j到毫米波雷达i的外参矩阵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51
公式(13)中: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52
表示毫米波雷达j到毫米波雷达i的外参矩阵,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53
表示毫米波雷达j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54
表示毫米波雷达i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
毫米波雷达i到相机s的外参矩阵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55
公式(14)中: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56
表示毫米波雷达i到相机s的外参矩阵,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57
表示相机s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58
表示毫米波雷达i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
相机t到相机s的外参矩阵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59
公式(15)中: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510
表示相机t到相机s的外参矩阵,
Figure FDA00037651197900000511
表示相机t到车辆坐标系的外参矩阵。
CN202110685362.9A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的方法 Active CN113359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5362.9A CN113359097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5362.9A CN113359097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9097A CN113359097A (zh) 2021-09-07
CN113359097B true CN113359097B (zh) 2022-09-02

Family

ID=77535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5362.9A Active CN113359097B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90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7501B (zh) * 2021-09-30 2024-05-14 苏州豪米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室内定位系统
CN113985375B (zh) * 2021-12-22 2022-03-29 广东皓行科技有限公司 毫米波雷达标定方法、装置、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8435080A (zh) * 2021-12-22 2024-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目标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4279468B (zh) * 2021-12-31 2022-06-1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毫米波雷达与视觉相机动态标定方法
CN114488047A (zh) * 2022-01-27 2022-05-13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传感器标定系统
CN114545348A (zh) * 2022-02-25 2022-05-27 中电科技扬州宝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vd的雷达系统误差的标定方法
CN115631483B (zh) * 2022-12-08 2023-05-05 奥特贝睿(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融合方法
CN116363623B (zh) * 2023-01-28 2023-10-20 苏州飞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毫米波雷达与视觉融合的车辆检测方法
CN116047440B (zh) * 2023-03-29 2023-06-09 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端到端的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外参标定方法
CN116819469B (zh) * 2023-08-28 2023-11-10 南京慧尔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雷达目标位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311513A (zh) * 2024-04-03 2024-07-09 上海黎明瑞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无特殊标定物的雷视融合自动化联合标定方法
CN118091622B (zh) * 2024-04-28 2024-06-28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激光雷达外参标定系统及方法
CN118351176A (zh) * 2024-06-17 2024-07-16 武汉未来幻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与毫米波雷达外参半自动标定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6901A (zh) * 2020-03-05 2020-07-03 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标定车载毫米波雷达方位角度安装偏差的方法及装置
CN111383285A (zh) * 2019-11-25 2020-07-07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摄像机传感器融合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12070841A (zh) * 2020-07-01 2020-12-11 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快速联合标定方法
CN112363167A (zh) * 2020-11-02 2021-02-1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与单目相机融合的扩展目标跟踪方法
CN112859022A (zh) * 2021-01-22 2021-05-28 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多种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120934A1 (en) * 2017-10-19 2019-04-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hree-dimensional alignment of radar and camera senso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3285A (zh) * 2019-11-25 2020-07-07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摄像机传感器融合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11366901A (zh) * 2020-03-05 2020-07-03 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标定车载毫米波雷达方位角度安装偏差的方法及装置
CN112070841A (zh) * 2020-07-01 2020-12-11 北京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快速联合标定方法
CN112363167A (zh) * 2020-11-02 2021-02-1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与单目相机融合的扩展目标跟踪方法
CN112859022A (zh) * 2021-01-22 2021-05-28 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多种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9097A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59097B (zh) 一种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联合标定的方法
CN109100741B (zh) 一种基于3d激光雷达及图像数据的目标检测方法
CN109598765B (zh) 基于球形标定物的单目相机与毫米波雷达外参联合标定方法
CN108868268B (zh) 基于点到面距离和互相关熵配准的无人车位姿估计方法
CN103512579B (zh) 一种基于热红外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的地图构建方法
CN111352112A (zh) 基于视觉、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目标检测方法
CN110675418A (zh) 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目标轨迹优化方法
CN115943439A (zh) 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多目标车辆检测及重识别方法
CN113627473A (zh) 基于多模态传感器的水面无人艇环境信息融合感知方法
CN111045000A (zh) 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3160327A (zh) 一种点云补全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8596117B (zh) 一种基于二维激光测距仪阵列的场景监控方法
CN110187337B (zh) 一种基于ls和neu-ecef时空配准的高机动目标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16625354A (zh) 一种基于多源测绘数据的高精度地形图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6736322B (zh) 融合相机图像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速度预测方法
CN117173215B (zh) 一种跨摄像头的内河航船全程轨迹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4529615A (zh) 雷达标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20236B (zh) 对低空目标进行识别定位的方法
CN116359905A (zh) 基于4d毫米波雷达的位姿图slam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6863382A (zh) 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高速公路多目标追踪方法
CN109883400B (zh) 基于yolo-sitcol的固定站自动目标检测与空间定位方法
Öktem et al. Stereophotogrammetry of oceanic clouds
CN117310627A (zh) 一种应用于车路协同路侧感知系统的联合标定方法
CN106018402B (zh) 一种无人机载折反射全景立体相机的能见度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15082712B (zh) 一种基于雷视融合的目标检测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