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6128A - 泥石流停淤场、应用、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泥石流停淤场、应用、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6128A
CN113356128A CN202110795622.8A CN202110795622A CN113356128A CN 113356128 A CN113356128 A CN 113356128A CN 202110795622 A CN202110795622 A CN 202110795622A CN 113356128 A CN113356128 A CN 113356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silt stopping
flow guide
guide structure
s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56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56128B (zh
Inventor
陈剑刚
费高高
陈晓清
赵万玉
陈华勇
唐金波
栗帅
王喜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107956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61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6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61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561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61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00Equipment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general hydraulic engineering, e.g. protection of constructions against ice-stra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5/00Artificial water canals, e.g. irrigation ca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Bulkheads Adapted To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泥石流停淤场、应用、设计方法。针对现有停淤场规划忽视内部结构设计且设计过程始终依靠原则与经验相结合的思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停淤场:在停淤场入口外侧有指向停淤场内的排导槽,在停淤场入口内侧前部区域有八字形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小开口朝向排导槽尾部,大开口朝向停淤场内,沿停淤场边界有拦挡结构。优化下,导流结构每一侧是一单体或由至少二单体沿弧线间断排列,以及是生态适应性更高的装配式结构。停淤场利用简洁结构对入场泥石流流动方向与停淤分布加以调节,最终实现平衡停淤提升有效库容。本发明还提供停淤场的应用与停淤场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有别于现有技术指导原则加经验判断的设计过程,是完整的科学设计方法。

Description

泥石流停淤场、应用、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泥石流停淤场及其设计方法与应用,属于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山地环境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稳、拦、排、停”一直是山区环境治理与山地灾害防治的重要思路。停淤场是根据泥石流的运动和堆积过程,将运动着的泥石流引入预定区域,如泥石流沟谷两岸的宽阔滩地或沟旁,洼地等,令其自然减速,停淤或修建拦蓄工程迫使其停淤的一种泥石流防治工程设施。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停淤场既是地形较好地区发挥减沙、减势、控制水沙下泄量、控制流量效果的拦挡工程措施,又是化解泥石流水沙集中的矛盾的停淤分流工程措施。
尽管泥石流停淤场具有泥石流防治的多方面功效,也属于现行《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TCAGHP 021-2018)中泥石流防治分项工程之一,但围绕停淤场的现有技术还处于“粗放”阶段。现有技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TCAGHP 021-2018)公开了停淤场工程设计规范,但仅涉及停淤场的规划原则、一般要求、个别参数的经验范围值。刘波等人的“乌东德水电站白滩沟泥石流特性分析与防治措施”一文(《岩土工程学报》,2016年3月)公开具体泥石流防治规划方案,是将停淤场与上下游的排导槽、拦挡坝等打包合并为“停淤工程”加以处理。通过调节停淤场、排导槽、拦挡坝间组合关系来满足整套方案中的停淤要求。
在停淤场运行实践中,泥石流进入停淤场后会在场内停淤堆积阻碍后续泥石流的继续填充,显著降低了停淤场的有效利用空间。进一步加上场内不利地形条件的限制,很多停淤场的布置无法遵循“规范的”泥石流停淤特征,更造成停淤库容大量浪费。
整体上,现有技术对停淤场的规划设计主要集中在选址方面,尚无对停淤场本身结构,尤其是停淤场内部结构加以优化的技术改进思路;停淤场设计过程始终依靠原则与经验相结合的办法完成,缺少科学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泥石流停淤场,能够通过停淤场内部结构设计改善停淤场停淤状态,提高停淤场的空间利用效率。本发明还提供停淤场的设计方法与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泥石流停淤场,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泥石流停淤场,其特征在于:在停淤场入口外侧有指向停淤场内的排导槽,在停淤场入口内侧前部区域有八字形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小开口朝向排导槽尾部,大开口朝向停淤场内,沿停淤场边界有拦挡结构。
上述泥石流停淤场在停淤场入口外侧有指向停淤场内的排导槽,引导泥石流以设计方向进入停淤场。进入停淤场的泥石流经由八字型导流结构实现分流,导流结构的两外侧及中间三个方向分散式地进入停淤场中部空间。导流结构能够引导泥石流主要向停淤场深处的三处空间填淤实现平衡停淤,同时也发挥疏导作用,防止先抵达的泥石流堆积淤塞流路。
上述泥石流停淤场,导流结构可设计为左右对称结构,导流结构每一侧是一导流结构单体或由至少二导流结构单体沿弧线间断排列。两种结构主要依停淤场地大小及导流结构场地内需要的泥石流引导程度高低确定。一般而言,导流结构对称中轴线沿排导槽轴向,能够产生“借势”引导的效果。
泥石流停淤场通常选址偏远地,交通不便;并且,若在停淤场内修筑过多混凝土、浆砌石、钢混土构筑体会降低停淤空间,因而停淤场设计需要尽量降低土石方量与现场施工量。为此,本发明泥石流停淤场进一步优化为装配式结构,以满足内业预置设计与现场装配施工相结合的快速修建方式,以及满足防治功能达标且占地小的目标。具体包括:
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单体采用钢混式导流结构单体或拦网式导流结构单体;钢混式导流结构单体是通过钢管桩将钢筋混凝土墙体固定地面上,拦网式导流结构单体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二钢管桩以及固定在二钢管桩间的钢网。
拦挡结构:拦挡结构包括间距排列的拦挡结构单体,拦挡结构单体是通过钢管桩将钢筋混凝土墙体固定地面上,相邻拦挡结构单体的钢筋混凝土墙体间固定钢网。
上述装配式结构采用“钢柔互补”的构思。钢管桩排布确定导流结构或拦挡结构的走向,“钢性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发挥“骨架”作用,阻拦并引导泥石流;“柔性的”钢网具有透水性,将透过细颗粒泥沙与清水排出停淤场进入下流沟道,从而缩减淤停的泥石流体积,节省停淤库容。
本发明同时提供上述泥石流停淤场的应用,具体方案如下:
上述的泥石流停淤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对于粘性泥石流,导流结构单体采用钢混式导流结构单体;对于稀性泥石流,导流结构单体采用拦网式导流结构单体。
对进入泥石流停淤场的泥石流运动方向加以设计施以引导从而提升停淤空间利用程度、扩增有效库容是本发明泥石流停淤场的关键技术构思,由此,在考虑停淤场地形特征基础上的导流结构与拦挡结构配合关系是本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为此,本发明同时提供上述泥石流停淤场的设计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上述泥石流停淤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现场调查,获取基本调查数据;
其次,根据泥石流防治规范确定泥石流停淤场选址、场地、方向、边界,以及排导槽选址、方向、结构、规格;
再次,确定拦挡结构设计参数
拦挡结构分布线是泥石流停淤场边界,拦挡结构总长度L,
拦挡结构单体长度L2=ηB,η为设计系数、取值0.5~0.8,B为排导槽宽度、单位m,依排导槽规格确定,
拦挡结构单体相邻钢筋混凝土墙体间钢网长度L1=μL2,μ为设计系数、取值0.5~1.0;
最后,确定导流结构设计参数
导流结构单体长度L3=κB,κ为设计系数、取值0.3~0.6,导流结构单体宽度L4=ξB,ξ为设计系数、取值0.1~0.2;
导流结构位置依如下二方案之一确定:
方案一、导流结构每一侧是一导流结构单体
首先根据规则R1~规则R3确定一侧导流结构单体,再根据导流结构对称中轴线确定对侧导流结构单体,
规则R1:导流结构单体轴向与排导槽轴向夹角α=90ω、ω为设计系数、取值0.3~1.0,、单位°,
规则R2:导流结构单体中心与最近的拦挡结构最短距离
Figure BDA0003162717270000051
为设计系数、取值0.4~1.0,
规则R3:导流结构单体小开口间距b=χB,χ为设计系数、取值0.2~0.6;
方案二、导流结构每一侧由至少二导流结构单体沿弧线间断排列
首先根据规则R1~规则R3确定一侧第一导流结构单体,其次根据规则R4~规则R6确定同侧其余导流结构单体,最后根据对称中轴线确定对侧导流结构单体排列,
规则R4:导流结构圆弧半径R=L/4,
规则R5:相邻导流结构单体中心间距L5=ζL3,ζ为设计系数、取值1.0~2.0,
规则R6:导流结构单体个数n3依如下方法确定
Figure BDA0003162717270000052
Figure BDA0003162717270000053
式中,n3—导流结构单体个数,
m—L/5L2的整数部分。
上述泥石流停淤场设计方法中,现场调查包括了针对工程所在山洪泥石流沟道现场的各种测绘、测量、模拟实验测试,以及历史灾害记录获取,以及有参照借鉴作用的经验数据获取等。
上述泥石流停淤场设计方法能够完成停淤场整体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拦挡结构与导流结构的高度与埋深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及经验完成。本发明同时提供泥石流停淤场中这些结构参数的优选设计方法——
拦挡结构的高度H与拦挡结构钢管桩埋深hd在考虑进入停淤场的泥石流最大冲击高度△H1的情况下设计。具体依式3~式6测算确定:
H>ΔH1+ΔH2 式3
Figure BDA0003162717270000061
ΔH2=0.5ΔH1 式5
hd>0.5H 式6
式中,H—拦挡结构高度,单位m,
△H1—泥石流最大冲起高度,单位m,
△H2—拦挡结构安全高度,单位m,
VC—泥石流平均流速,单位m/s,基本调查数据确定,
g—为重力加速度常数,
hd—拦挡结构钢管桩埋深,单位m。
导流结构的高度h与导流结构钢管桩埋深hd′在进一步考虑拦挡结构与导流结构距离的情形下设计。具体依式7~式9测算确定:
h=H-DSinit+DSdep 式7
Sdep=kSinit 式8
hd'>0.3h 式9
式中,h—导流结构高度,单位m,
hd′—钢混式导流墙或拦网式导流墙的钢管桩埋深,单位m,
H—含义同前,
D—含义同前,
Sdep—泥石流在停淤场内停淤后坡度,单位°,
Sinit—停淤场内自然初始坡度,基本调查数据,
k—自然初始斜率系数、取值0.5~0.8。
涉及导流结构安全性的抗冲击承载力Fd,在考虑泥石流及其中最大石块的冲击力的情形下设计。具体依式10~式12测算确定:
Fd>max{Fδ,Fb} 式10
Figure BDA0003162717270000071
Figure BDA0003162717270000072
式中,Fd—导流结构抗冲击承载力,单位kPa,
Fδ—泥石流整体冲击压力,单位kPa,
Fb—泥石流最大块石冲击力,单位kPa,
λ—导流结构单体形状系数、取值λ=1.47,
γc—泥石流重度,单位KN/m3,基本调查数据确定,
VC—含义同前,
g—为重力加速度常数,
α—含义同前,
E—导流结构单体弹性模量,单位kPa,导流结构单体性质参数确定,
J—导流结构单体截面中心轴惯性矩,单位m4,导流结构单体性质参数确定,
L3—导流结构单体长度,单位m,根据导流结构设计过程确定,
V—泥石流中最大块石运动速度,单位m/s,基本调查数据确定,
W—泥石流中最大块石重量,单位kN,基本调查数据确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提供一种泥石流停淤场结构,改变了现有技术仅关注停淤场选址与宏观规划,忽视从停淤场地内部结构设计提升停淤场性能的一贯技术构思。(2)利用简洁结构实现对进入停淤场的泥石流流动方向与停淤分布的调节,最终达到平衡停淤提升有效停淤库容的目标。(3)装配式结构将目前停淤场工程集中现场修筑的方式划分为内业预置设计与现场装配施工两部分,有利于缩减不良环境下的施工量;钢柔相间的结构能够将泥石流中的水与固体、大小颗粒进行筛分,将对环境影响与危害小的水与小颗粒排出停淤场地,进一步提升停淤场地利用效率。钢柔相间的装配式结构也能减少地面硬化面积,有更高的生态适应性。(4)泥石流停淤场设计方法有别于现有技术指导原则加经验判断的设计过程,是完整的科学设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泥石流停淤场结构示意图(示单体对称型)。
图2是拦挡结构单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钢网示意图。
图4是钢混式导流结构单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泥石流停淤场结构示意图(示弧线对称型)。
图6是拦网式导流结构单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数字标记分别是:
1排导槽 2导流结构 21导流结构单体 211钢混式导流结构单体 212拦网式导流结构单体 3拦挡结构 31拦挡结构单体 4钢管桩 5钢筋混凝土墙体 6钢网 7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设计某泥石流停淤场。
为某泥石流沟流域面积约15km2规划山地灾害防治方案,其中包括一处泥石流停淤场。
1、现场调查,获取基本调查数据
停淤场内自然初始坡度Sinit=0.2、泥石流重度γc=20KN/m3、泥石流平均流速VC=5m/s、泥石流中最大块石运动速度V=5m/s、泥石流中最大块石重量W=10kN。
2、根据泥石流防治规范确定泥石流停淤场选址、场地、方向、边界,以及排导槽1选址、方向、结构、规格。
图1是泥石流停淤场结构示意图(示单体对称型)。在停淤场入口外侧有指向停淤场内的排导槽1,在停淤场入口内侧前部区域有八字形导流结构2,导流结构2小开口朝向排导槽1尾部,大开口朝向停淤场内,沿停淤场边界有拦挡结构3。
本实施例中,停淤场地偏小且是较为规则的矩形,排导槽1位于停淤场入口外侧的中部,宽度B=5m。
3、拦挡结构3设计
拦挡结构3分布线是泥石流停淤场边界,结合边界线的实际地形确定拦挡结构3布置范围,拦挡结构3总长度L=25m。拦挡结构3包括间距排列的拦挡结构单体31及其间的拉网。
图2是拦挡结构单体31结构示意图;图3是钢网6示意图。拦挡结构单体31是通过钢管桩4将钢筋混凝土墙体5固定地面上。拦挡结构单体31长度L2=ηB=0.6×5=3m。钢筋混凝土墙体5的侧面有螺栓孔7用于将钢网6固定在相邻钢筋混凝土墙体5间。钢网6长度L1=μL2=1×3=3m。
将VC=5m/s、g=9.8m2/s代入式3~式5,计算有△H1=1.3m、△H2=0.65m、H>1.95m。拦挡结构3的高度H需大于1.95m,取整为2m。再将H=2.0m代入式6有拦挡结构3钢管桩4埋深hd>0.5H=0.5×2=1m。
4、导流结构2设计
图4是钢混式导流结构单体结构示意图。由于本例中γc=20KN/m3属粘性泥石流,因而导流结构单体21采用钢混式导流结构单体211,是通过钢管桩4将钢筋混凝土墙体5固定地面上。导流结构单体21长度L3=κB=0.6×5=3m,导流结构单体21宽度L4=ξB=0.1×5=0.5m。
根据导流结构单体21的结构与材料确定弹性模量E=3*107kPa、导流结构单体21截面中心轴惯性矩J=1m4、导流结构单体21形状系数λ=1.47。
由于停淤场地偏小且形状较规则,因而导流结构2的八字形设计为左右对称的单一导流结构单体21,对称轴线沿排导槽1轴向。先根据规则R1~规则R3确定一侧导流结构单体21位置,再沿对称中轴线确定对侧导流结构单体21位置。
规则R1:导流结构单体21与排导槽1轴向夹角α=90ω=90*(2/3)=60°;规则R2:导流结构单体21中心与最近的拦挡结构3最短距离
Figure BDA0003162717270000111
规则R3:导流结构单体21小开口间距b=χB=0.4×5=2m。
将H=2.0m、D=5m、Sinit=0.2、k=0.6代入式7、式8,有Sdep=0.12、导流结构2的高度h=5*0.2+5*0.12=1.6m。再代入式9,有导流结构2钢管桩4埋深hd′>0.3h=0.48m,取整为0.5m。
将λ=1.47、γc=20KN/m3、VC=5m/s、g=9.8m2/s、α=90ω=90*(2/3)=60°、E=3*107kPa、J=1m4、V=5m/s、W=10kN、L3=3m代入式10~式12,计算有泥石流整体冲击压力Fδ=64.95*103kPa、泥石流最大块石冲击力Fb=36.89*103kPa、导流结构2抗冲击承载力Fb>64.95*103kPa。根据Fd依照规范完成导流结构其余设计。
实施例二
如图1~图3、图5、图6所示,设计某泥石流停淤场.
为某泥石流沟流域面积约15km2规划山地灾害防治方案,其中包括一处泥石流停淤场。
1、现场调查,获取基本调查数据
停淤场内自然初始坡度Sinit=0.1、泥石流重度γc=1.5KN/m3、泥石流平均流速VC=6m/s、泥石流中最大块石运动速度V=6m/s、泥石流中最大块石重量W=15kN。
2、根据泥石流防治规范确定泥石流停淤场选址、场地、方向、边界,以及排导槽1选址、方向、结构、规格。
图5是泥石流停淤场结构示意图(示弧线对称型)。在停淤场入口外侧有指向停淤场内的排导槽1,在停淤场入口内侧前部区域有八字形导流结构2,导流结构2小开口朝向排导槽1尾部,大开口朝向停淤场内,沿停淤场边界有拦挡结构3。
本实施例中,停淤场地偏大且是地形不太规则,排导槽1位于停淤场入口外侧的靠近一侧位置,宽度B=5m。
3、拦挡结构3设计
拦挡结构3结构与设计过程同实施例一,过程略。拦挡结构3总长度L=120m、拦挡结构单体31长度L2=ηB=0.8×5=4m、钢网6长度L1=μL2=1×4=4m。
4、导流结构2设计
图6是拦网式导流结构单体结构示意图。由于本例属稀性泥石流,因而导流结构单体21采用拦网式导流结构单体212,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二钢管桩4以及固定在二钢管桩4间的钢网6。导流结构单体21长度L3=κB=0.6×5=3m,导流结构单体21宽度L4=ξB=0.1×5=0.5m。拦网式导流结构单体212的宽度L4是钢管桩4的宽度/厚度。
由于停淤场地偏大且形状不太规则,因而导流结构2的八字形设计为每一侧由至少二导流结构单体21沿弧线间断排列,左右两侧沿排导槽1轴向对称。
首先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同设计过程根据规则R1~规则R3确定一侧的第一导流结构单体21(导流结构2小开口端的单体为第一单体)的位置,其次根据规则R4~规则R6确定同侧其余导流结构单体21,最后根据对称中轴线确定对侧导流结构单体21排列。
规则R4:导流结构单体21间断排列弧线的圆弧半径R=L/4=120/4=30m;规则R5:弧线上相邻导流结构单体21中心间距L5=ζL3=0.5×3=1.5m;规则R6:依式1、式2计算有
Figure BDA0003162717270000121
导流结构单体21个数n3=m+2=8。
导流结构2结构的其余设计过程同实施例一,过程略。

Claims (10)

1.泥石流停淤场,其特征在于:在停淤场入口外侧有指向停淤场内的排导槽(1),在停淤场入口内侧前部区域有八字形导流结构(2),所述导流结构(2)小开口朝向排导槽(1)尾部,大开口朝向停淤场内,沿停淤场边界有拦挡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石流停淤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2)是左右对称结构,导流结构(2)每一侧是一导流结构单体(21)或由至少二导流结构单体(21)沿弧线间断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石流停淤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单体(21)是钢混式导流结构单体(211)或拦网式导流结构单体(212),所述钢混式导流结构单体(211)是通过钢管桩(4)将钢筋混凝土墙体(5)固定地面上;所述拦网式导流结构单体(212)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二钢管桩(4)以及固定在二钢管桩(4)间的钢网(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石流停淤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2)对称中轴线沿排导槽(1)轴向。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泥石流停淤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结构(3)包括间距排列的拦挡结构单体(31),所述拦挡结构单体(31)是通过钢管桩(4)将钢筋混凝土墙体(5)固定地面上,相邻拦挡结构单体(31)的钢筋混凝土墙体(5)间固定钢网(6)。
6.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石流停淤场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对于粘性泥石流,导流结构单体(21)采用钢混式导流结构单体(211);对于稀性泥石流,导流结构单体(21)采用拦网式导流结构单体(212)。
7.权利要求5所述的泥石流停淤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现场调查,获取基本调查数据;
其次,根据泥石流防治规范确定泥石流停淤场选址、场地、方向、边界,以及排导槽(1)选址、方向、结构、规格;
再次,确定拦挡结构(3)设计参数
拦挡结构(3)分布线是泥石流停淤场边界,拦挡结构(3)总长度L,
拦挡结构单体(31)长度L2=ηB,η为设计系数、取值0.5~0.8,B为排导槽(1)宽度、单位m,依排导槽(1)规格确定,
拦挡结构单体(31)相邻钢筋混凝土墙体(5)间钢网(6)长度L1=μL2,μ为设计系数、取值0.5~1.0;
最后,确定导流结构(2)设计参数
导流结构单体(21)长度L3=κB,κ为设计系数、取值0.3~0.6,导流结构单体(21)宽度L4=ξB,ξ为设计系数、取值0.1~0.2;
导流结构(2)位置依如下二方案之一确定:
方案一、导流结构(2)每一侧是一导流结构单体(21)
首先根据规则R1~规则R3确定一侧导流结构单体(21),再根据导流结构(2)对称中轴线确定对侧导流结构单体(21),
规则R1:导流结构单体(21)轴向与排导槽(1)轴向夹角α=90ω,ω为设计系数、取值0.3~1.0,单位°,
规则R2:导流结构单体(21)中心与最近的拦挡结构(3)最短距离
Figure FDA0003162717260000021
Figure FDA0003162717260000022
为设计系数、取值0.4~1.0,
规则R3:导流结构单体(21)小开口间距b=χB,χ为设计系数、取值0.2~0.6;
方案二、导流结构(2)每一侧由至少二导流结构单体(21)沿弧线间断排列
首先根据规则R1~规则R3确定一侧第一导流结构单体(21),其次根据规则R4~规则R6确定同侧其余导流结构单体(21),最后根据对称中轴线确定对侧导流结构单体(21)排列,
规则R4:导流结构(2)圆弧半径R=L/4,
规则R5:相邻导流结构单体(21)中心间距L5=ζL3,ζ为设计系数、取值1.0~2.0,
规则R6:导流结构单体(21)个数n3依如下方法确定
Figure FDA0003162717260000031
Figure FDA0003162717260000032
式中,n3—导流结构单体(21)个数,
m—L/5L2的整数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挡结构(3)设计参数还包括:依如下方法测算拦挡结构(3)高度H、拦挡结构(3)钢管桩(4)埋深hd
H>ΔH1+ΔH2 式3
Figure FDA0003162717260000033
ΔH2=0.5ΔH1 式5
hd>0.5H 式6
式中,H—拦挡结构(3)高度,单位m,
△H1—泥石流最大冲起高度,单位m,
△H2—拦挡结构(3)安全高度,单位m,
VC—泥石流平均流速,单位m/s,基本调查数据确定,
g—为重力加速度常数,
α—含义同权7,
hd—拦挡结构(3)钢管桩(4)埋深,单位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2)设计参数还包括:依如下方法测算导流结构(2)高度h、导流结构(2)钢管桩(4)埋深hd
h=H-DSinit+DSdep 式7
Sdep=kSinit 式8
hd'>0.3h 式9
式中,h—导流结构(2)高度,单位m,
hd′—钢混式导流墙或拦网式导流墙的钢管桩埋深,单位m,
H—含义同权8,
D—含义同权7,
Sdep—泥石流在停淤场内停淤后坡度,单位°,
Sinit—停淤场内自然初始坡度,基本调查数据,
k—自然初始斜率系数、取值0.5~0.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2)设计参数还包括:依如下方法测算导流结构(2)抗冲击承载力Fd
Fd>max{Fδ,Fb} 式10
Figure FDA0003162717260000041
Figure FDA0003162717260000042
式中,Fd—导流结构(2)抗冲击承载力,单位kPa,
Fδ—泥石流整体冲击压力,单位kPa,
Fb—泥石流最大块石冲击力,单位kPa,
λ—导流结构单体(21)形状系数、取值λ=1.47,
γc—泥石流重度,单位KN/m3,基本调查数据确定,
VC—含义同权8,
g—为重力加速度常数,
α—含义同权7,
E—工程构件弹性模量,单位kPa,材料性质参数确定,
J—工程构件截面中心轴惯性矩,单位m4,材料性质参数确定,
L3—导流结构单体(21)长度,单位m,根据导流结构设计过程确定,
V—泥石流中最大块石运动速度,单位m/s,基本调查数据确定,
W—泥石流中最大块石重量,单位kN,基本调查数据确定。
CN202110795622.8A 2021-07-14 2021-07-14 泥石流停淤场、应用、设计方法 Active CN1133561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5622.8A CN113356128B (zh) 2021-07-14 2021-07-14 泥石流停淤场、应用、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5622.8A CN113356128B (zh) 2021-07-14 2021-07-14 泥石流停淤场、应用、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6128A true CN113356128A (zh) 2021-09-07
CN113356128B CN113356128B (zh) 2023-06-30

Family

ID=77539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5622.8A Active CN113356128B (zh) 2021-07-14 2021-07-14 泥石流停淤场、应用、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61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7528A (zh) * 2022-06-14 2022-07-1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水石分离扩容式泥石流停淤场及其建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6633A (zh) * 2018-09-12 2018-12-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防洪和防泥石流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及方法
CN211897928U (zh) * 2020-03-17 2020-11-10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刚柔组合的落石拦挡系统
CN112942385A (zh) * 2021-01-28 2021-06-1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村镇建筑山洪泥石流防护系统、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6633A (zh) * 2018-09-12 2018-12-21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防洪和防泥石流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及方法
CN211897928U (zh) * 2020-03-17 2020-11-10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刚柔组合的落石拦挡系统
CN112942385A (zh) * 2021-01-28 2021-06-1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村镇建筑山洪泥石流防护系统、设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7528A (zh) * 2022-06-14 2022-07-1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水石分离扩容式泥石流停淤场及其建造方法
CN114737528B (zh) * 2022-06-14 2022-08-2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水石分离扩容式泥石流停淤场及其建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6128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6161B (zh) 一种泥石流防治系统
CN103276700B (zh) 一种泥石流排导槽规划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CN103526722B (zh) 一种泥石流石笼防治结构体及其设计方法
Etcheverry Irrigation Practice and Engineering...
CN105256768B (zh) 箱体消能式泥石流排导槽的箱体消能段设计方法
CN111859504B (zh) 自然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方法
CN107142891A (zh) 粘性泥石流实体拦砂坝稳定性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CN113356128A (zh) 泥石流停淤场、应用、设计方法
CN106202770A (zh)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后回淤坡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06096203A (zh) 一种枢纽大坝的基底施工方法
CN108301338A (zh) 减轻地铁振动对周边古建筑物影响的屏障隔振结构及方法
CN110443741A (zh) 一种基于风险控制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多期治理方法
CN106096216A (zh) 梁式格栅坝闭塞表现判别方法、应用
CN109487748A (zh) 临近建筑物深河槽岸墙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4728265U (zh) 一种挡流式泥石流排导槽
CN112144488A (zh) 防止河道下切破坏的多曲拱形透水台阶式消能二级坝
CN101824809A (zh) 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岸防护结构及河流抗冲治理方法
CN113255046B (zh) 泥石流拦砂坝护坦设计方法、应用
JP2012241481A (ja) 中詰材を貯留する有底密閉構造の壁体構造物
CN114991094A (zh) 堰塞坝泄流槽工程调控系统
CN205591175U (zh)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
Niu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CN106930242A (zh) 桩基溢流坝与铅丝石笼护坦
CN106087783A (zh) 一种泥石流区u型涵洞水力断面尺寸设计方法
CN115559257A (zh) 一种用于城市内河河道减淤建筑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