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3795A - 一种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3795A
CN113353795A CN202110516376.8A CN202110516376A CN113353795A CN 113353795 A CN113353795 A CN 113353795A CN 202110516376 A CN202110516376 A CN 202110516376A CN 113353795 A CN113353795 A CN 113353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car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green tra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63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礼杰
汤洪波
俞伟
黄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app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ENGINEERING SCIENCE & TECHN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app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ENGINEERING SCIENCE &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app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ENGINEERING SCIENCE & TECHN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Wuhan Happ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637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37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3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37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1/00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 B66C11/02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with operating gear or operator's cabin suspended, or laterally offset, from runway or track
    • B66C11/04Underhung trolle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7/00Runways, tracks or trackways for trolleys or cranes
    • B66C7/0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unway rails or rail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7/00Runways, tracks or trackways for trolleys or cranes
    • B66C7/12Devices for changing direction of travel or for transferring from one runway to another; Crossings; Combinations of tracks of different gaug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导轨机构、行车机构、起吊机构及轿厢;导轨机构布置于城市道路的上方;行车机构设置于导轨机构上且可沿导轨机构移动;起吊机构固定安装于行车机构上且具有一活动端;轿厢固定于活动端上且用于装载汽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起吊机构使轿厢下降到地面后,使用者驾驶汽车进入轿厢内,接着起吊机构使轿厢上升,之后行车机构载着轿厢沿着导轨机构移动到目的地附近的站点处,接着起吊机构使轿厢下降到地面,使用者驾驶汽车离开轿厢,并驾驶汽车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路程,通过使用本系统,使用者不需要离开汽车即实现了一站式直达目的地,可实现绿色出行、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的,可促进智能汽车普及。

Description

一种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已进入全面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智慧城市交通建设正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要求紧锣密鼓进行,而绿色出行交通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绿色出行定义的内容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节能减排,舒适畅行。
同时,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绿色出行交通的需求是:乘坐舒适、便捷、经济、畅行的汽车驾驶,实现一站式轻松愉快的出行。这里的一站式就有二层含义:一是现在智慧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应符合国家战略要求一站式一张蓝图长远规划,二是满足人民一站式绿色出行的需求,即不需要换乘即可直达目的地。
现有的城市交通系统具有如下缺陷:
1)续航里程短的汽车(如新能源汽车)使用极为不便;
2)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乘客多次换乘不同的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目的地,无法实现一站式直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城市交通系统中续航里程短的汽车使用不便以及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无法实现一站式到达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导轨机构、行车机构、起吊机构及轿厢;
所述导轨机构布置于城市道路的上方;
所述行车机构设置于所述导轨机构上且可沿所述导轨机构移动;
所述起吊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行车机构上且具有一活动端;
所述轿厢固定于所述活动端上且用于装载汽车。
优选地,所述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还包括供电网及取电机构,所述供电网沿所述导轨机构平行布置,所述取电机构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供电网上且与所述供电网电连接,所述取电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行车机构固定且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还包括光伏发电机构,所述光伏发电机构架设于所述导轨机构的上方,所述光伏发电机构与所述供电网电连接且用于向所述供电网供电。
优选地,所述轿厢内设置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供电网电连接,所述充电枪用于为所述轿厢内的新能源汽车充电。
优选地,所述导轨机构包括直行导轨、左转导轨、右转导轨及连接导轨,所述直行导轨、所述左转导轨及所述右转导轨相互平行,所述连接导轨用于对所述直行导轨、所述左转导轨及所述右转导轨两两相连;所述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还包括变道装置,所述变道装置用于改变所述行车机构所在的导轨。
优选地,所述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还包括中间层,所述中间层架设于城市道路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导轨机构的下方,所述中间层上至少设置有停车车道及慢行车道。
优选地,所述中间层与下方的城市道路之间设置有升降梯,以供行人往返于所述中间层与下方的城市道路之间。
优选地,所述中间层与下方的城市道路之间设置有匝道,以供汽车往返于所述中间层与下方的城市道路之间。
优选地,所述中间层开设有升降通口,所述升降通口用于供所述轿厢通过,以使所述轿厢到达城市道路上。
优选地,所述起吊机构包括电动葫芦及若干个限位杆,所述电动葫芦固定安装于所述行车机构上,所述电动葫芦的吊绳与所述轿厢固定连接,各个所述限位杆均沿所述吊绳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并排布置,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与所述行车机构及所述轿厢固定连接,沿一预设方向,相邻的两个限位杆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一侧的限位杆滑动设置于远离所述预设方向一侧的限位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起吊机构使轿厢下降到地面后,使用者驾驶汽车进入轿厢内,接着起吊机构使轿厢上升,之后行车机构载着轿厢沿着导轨机构移动到目的地附近的站点处,接着起吊机构使轿厢下降到地面,使用者驾驶汽车离开轿厢,并驾驶汽车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路程,通过使用本系统,使用者不需要离开汽车即实现了一站式直达目的地;同时,若使用者驾驶续航里程短的汽车,则仅需通过续航里程短的汽车完成抵达站点及最后一公里的路程,对续航里程短的汽车的续航要求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起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轨机构、2-行车机构、3-起吊机构、4-轿厢、5-城市道路、6-顶层板、7-汽车、8-光伏发电机构、9-中间层、11-直行导轨、12-左转导轨、13-右转导轨、31-电动葫芦、311-吊绳、32-限位杆、51-辅道、52-主道、91-升降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导轨机构1、行车机构2、起吊机构3及轿厢4,其中,导轨机构1在城区范围内组件成网,行车机构2在导轨机构1上移动,轿厢4通过起吊机构3连接于行车机构2上,轿厢4用于装载汽车,从而可通过轿厢4载着汽车沿着导轨机构1移动。
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导轨机构1布置于城市道路5的上方,需要指出的是,在实施时,导轨机构1沿着城市各个主干道布置成网,导轨机构1上布置有若干个站点,站点的布置原则是尽可能均匀地分布于城区范围,从而可通过本系统便利地到达城区任一位置,本实施例中,导轨机构1布置于城市道路5的辅道51的上方,具体来说,在辅道51的上方架设有顶层板6,顶层板6沿辅道51的延伸方向延伸,导轨机构1布设于顶层板6的下端面上,导轨机构1下方的辅道51可部分改建为自行车道或商业步行街,以改善和美化城市交通环境,促进休闲旅游和消费。
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行车机构2设置于所述导轨机构1上且可沿所述导轨机构1移动,行车机构2仅在各个站点停车,在站点之间不停车。所述起吊机构3固定安装于所述行车机构2上且具有一活动端。所述轿厢4固定于所述活动端上且用于装载汽车7,其中,所述汽车7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及自动驾驶汽车。同时,本系统还配套有通信及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行车机构2的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方法是:起吊机构3使轿厢4下降到地面后,使用者驾驶汽车进入轿厢4内,接着起吊机构3使轿厢4上升,之后行车机构2载着轿厢4沿着导轨机构1移动到目的地附近的站点处,接着起吊机构3使轿厢4下降到地面,使用者驾驶汽车离开轿厢4,并驾驶汽车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路程,通过使用本系统,使用者不需要离开汽车即实现了一站式直达目的地;同时,可缓解城市道路的拥堵状况;此外,若使用者驾驶续航里程短的汽车,则仅需通过续航里程短的汽车完成抵达站点及最后一公里的路程,对续航里程短的汽车的续航要求大大降低。
为了供行车机构2运行提供能量来源,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还包括供电网及取电机构(未示出),所述供电网沿所述导轨机构1平行布置,所述取电机构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供电网上且与所述供电网电连接,所述取电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行车机构2固定且电连接。供电网及取电机构的具体结构可参照现有轨道交通系统,此为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节能环保,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还包括光伏发电机构8,所述光伏发电机构8架设于所述导轨机构1的上方,所述光伏发电机构8与所述供电网电连接且用于向所述供电网供电。本实施例中,光伏发电机构8固定于顶层板6的上端面上。通过光伏发电机构8及智能光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作为行车机构2运行的能量来源之一,以实现绿色出行、碳达峰及碳中和。
为了方便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轿厢4内设置有充电枪(未示出),所述充电枪与所述供电网电连接,所述充电枪用于为所述轿厢4内的新能源汽车充电,从而可克服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量较少、充电不便的弊端,充电枪可以为有线式的充电枪,也可以为无线式的充电枪,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行车机构2转向,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轨机构1包括直行导轨11、左转导轨12、右转导轨13及连接导轨(未示出),所述直行导轨11、所述左转导轨12及所述右转导轨13相互平行,所述连接导轨用于对所述直行导轨11、所述左转导轨12及所述右转导轨13两两相连;所述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还包括变道装置(未示出),所述变道装置用于改变所述行车机构2所在的导轨,变道装置可采用现有铁路系统中使用的变道装置,此为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当导轨机构1组合成线路网后,可使行车机构2从直行导轨11转换到左转导轨12或右转导轨13,从而实现在不同线路之间的切换,以使行车机构2可到达线路网的任一站点处。
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还包括中间层9,所述中间层9架设于城市道路5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导轨机构1的下方,所述中间层9上至少设置有停车车道及慢行车道,从而可将汽车停放于停车车道上,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同时,在中间层9上还可设置移动式充电桩,方便为中间层9上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另外,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来说,轿厢4降落到道路上后,自动驾驶汽车驶出轿厢4后继续最后一公里的自动驾驶,直接到达目的地,如到达目的地后发现目的地附近无停车位,则可在驾驶员下车后,点击车上或手机上的按键发出返回信号,自动驾驶汽车可以以自动驾驶模式空车就近返回到中间层9停车待用,解决了现有的自动驾驶汽车的停车难的问题。
为了方便驾驶员在中间层9与城市道路5之间往返,请参照图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9与下方的城市道路5之间设置有升降梯(未示出),以供行人往返于所述中间层9与下方的城市道路5之间。
为了方便汽车在中间层9与城市道路5之间往返,请参照图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9与下方的城市道路5之间设置有匝道(未示出),以供汽车往返于所述中间层9与下方的城市道路5之间。
为了方便轿厢4穿过中间层9,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9开设有升降通口91,所述升降通口91用于供所述轿厢4通过,以使所述轿厢4到达城市道路5上,从而使用者可直接从城市道路5上驾车进入轿厢4内,并且也可直接从轿厢4进入到城市道路5,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为了防止轿厢4在升降过程中发生横向摆动,请参照图3和图4,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起吊机构3包括电动葫芦31及若干个限位杆32,所述电动葫芦31固定安装于所述行车机构2上,所述电动葫芦31的吊绳311与所述轿厢4固定连接,各个所述限位杆32均沿所述吊绳311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并排布置,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限位杆32分别与所述行车机构2及所述轿厢4固定连接,沿一预设方向,相邻的两个限位杆32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一侧的限位杆32滑动设置于远离所述预设方向一侧的限位杆32上。在使用时,电动葫芦31带动轿厢4升降,在轿厢4升降过程中,各个限位杆32在相邻限位杆32上进行滑动,以适应轿厢4高度的变化,同时,限位杆32只允许轿厢4做升降运动,从而可防止轿厢4在升降过程中发生横向摆动,提高了本装置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图1-图4来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例1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起吊机构3使轿厢4下降到地面后,使用者驾驶汽车进入轿厢4内,接着起吊机构3使轿厢4上升,之后行车机构2载着轿厢4沿着导轨机构1移动到目的地附近的站点处,接着起吊机构3使轿厢4下降到地面,使用者驾驶汽车离开轿厢4,并驾驶汽车完成最后一公里的路程,当需要停车时,可驾驶汽车从匝道进入中间层9进行停车,从而解决了停车难的技术问题。
请参照图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优选的实施例,在该优选的实施例中,导轨机构1不仅布置于城市道路5的辅道51的上方,还布置于城市道路5的主道52的上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优选的实施例,该优选的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前述实施例均适用于城市内部的交通出行,属于智慧城市的一部分,而该优选的实施例适用于城际交通。具体来说,该优选的实施例的实施方法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城际高铁,开通汽车载运专列,让乘客驾驶汽车到汽车载运专列内,通过汽车载运专列完成城际间载运,到站后乘客驾驶汽车到达目的地,实现城际间一站式绿色出行。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效果显著,可以快速一揽子解决一站式绿色出行所需的车路协同、安全行车、轻松停车、方便充电、无忧续航等难题。本技术方案以人为本,以国家需要为重,促进国家战略目标实现,让人民获得更多的路权和高质量生活感,充分拓展了原城市道路资源,有效利用了道路空间,不占地,低成本使原来的一条道路扩展成三条道路,提高了原道路的行车和停车能力,并节能减排,增加了光伏新能源的供需消纳量,给自动驾驶汽车创新了一个实用的一体化专用道路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可让自动驾驶汽车快速普及,创新了绿色出行自动驾驶汽车悬载运行模式,有效利用太阳能,避免自动驾驶汽车日晒夜露夏冬耗能,不仅节能并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续航能力,实现自动驾驶汽车车路协同安全舒适畅通的绿色出行。还能有力支撑汽车支柱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面促进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统一,有利实现环保碳中和目标;
(2)可实现新基建的快速有效投资,节约资源,建立智慧城市交通系统和全新产业链,有利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具有保护原道路质量作用,减少原道路损伤,节省原道路的维护维修费用;
(4)改善美化城市交通环境及面貌,还路与民,维护人民享有路权,使行车停车不再难,打通堵点,补齐短板,促进人民高品质绿色出行和丰富多彩的悠闲生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机构、行车机构、起吊机构及轿厢;
所述导轨机构布置于城市道路的上方;
所述行车机构设置于所述导轨机构上且可沿所述导轨机构移动;
所述起吊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行车机构上且具有一活动端;
所述轿厢固定于所述活动端上且用于装载汽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网及取电机构,所述供电网沿所述导轨机构平行布置,所述取电机构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供电网上且与所述供电网电连接,所述取电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行车机构固定且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伏发电机构,所述光伏发电机构架设于所述导轨机构的上方,所述光伏发电机构与所述供电网电连接且用于向所述供电网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内设置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枪与所述供电网电连接,所述充电枪用于为所述轿厢内的新能源汽车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机构包括直行导轨、左转导轨、右转导轨及连接导轨,所述直行导轨、所述左转导轨及所述右转导轨相互平行,所述连接导轨用于对所述直行导轨、所述左转导轨及所述右转导轨两两相连;
所述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还包括变道装置,所述变道装置用于改变所述行车机构所在的导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层,所述中间层架设于城市道路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导轨机构的下方,所述中间层上至少设置有停车车道及慢行车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与下方的城市道路之间设置有升降梯,以供行人往返于所述中间层与下方的城市道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与下方的城市道路之间设置有匝道,以供汽车往返于所述中间层与下方的城市道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开设有升降通口,所述升降通口用于供所述轿厢通过,以使所述轿厢到达城市道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机构包括电动葫芦及若干个限位杆,所述电动葫芦固定安装于所述行车机构上,所述电动葫芦的吊绳与所述轿厢固定连接,各个所述限位杆均沿所述吊绳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并排布置,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与所述行车机构及所述轿厢固定连接,沿一预设方向,相邻的两个限位杆中,位于所述预设方向一侧的限位杆滑动设置于远离所述预设方向一侧的限位杆上。
CN202110516376.8A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 Pending CN1133537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6376.8A CN113353795A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6376.8A CN113353795A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3795A true CN113353795A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26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6376.8A Pending CN113353795A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3795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5421A1 (en) * 2003-05-05 2004-11-11 Hengning Wu Pers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20100211238A1 (en) * 2009-02-17 2010-08-19 David Jr William D Public highway system
TW201113173A (en) * 2009-10-02 2011-04-16 Yi-Shan Yao Highway vehicle towing system
CN106114529A (zh) * 2016-08-15 2016-11-16 济南承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站式超轻型电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107816228A (zh) * 2017-10-10 2018-03-20 盐城工学院 路边绿化带等设施上方停车装置
CN109278760A (zh) * 2018-10-10 2019-01-29 杨书博 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
CN109649412A (zh) * 2017-10-10 2019-04-19 李喜春 一种轻型空轨交通运载系统
CN111945489A (zh) * 2020-08-21 2020-11-17 陈家昆 一种无人驾驶交通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5421A1 (en) * 2003-05-05 2004-11-11 Hengning Wu Pers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20100211238A1 (en) * 2009-02-17 2010-08-19 David Jr William D Public highway system
TW201113173A (en) * 2009-10-02 2011-04-16 Yi-Shan Yao Highway vehicle towing system
CN106114529A (zh) * 2016-08-15 2016-11-16 济南承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站式超轻型电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107816228A (zh) * 2017-10-10 2018-03-20 盐城工学院 路边绿化带等设施上方停车装置
CN109649412A (zh) * 2017-10-10 2019-04-19 李喜春 一种轻型空轨交通运载系统
CN109278760A (zh) * 2018-10-10 2019-01-29 杨书博 一种空中交通运输系统
CN111945489A (zh) * 2020-08-21 2020-11-17 陈家昆 一种无人驾驶交通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2128B (zh) 城市智能数字化神经交通系统
CN202181488U (zh) 城市智能数字化神经交通系统
CN101992780A (zh) 一种空中公共交通运输方法
CN103171563A (zh) 一种轨道式快速交通运载系统及其运载方法
CN101549692A (zh) 轻型无人驾驶式电动车辆及立体带电车道
CN201907505U (zh) 双层双向路轨兼容绿色公交系统
CN102730011A (zh) 一种单轨悬挂式双电源电动公交车
CN105041022A (zh) 城市道路智能型多功能立体车库
CN102234055B (zh)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
CN102454141A (zh) 综合功能高效环保混钢结构立体道路
CN102730004A (zh) 一种高架式公共交通运行方案
CN101934794A (zh) 新型城市电力复合轨道交通系统
CN205365599U (zh) 一种无接触供电高架公交车
CN202320301U (zh) 城市空中行人助力轨道交通系统
CN205951968U (zh) 一站式超轻型电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113353795A (zh) 一种一站式绿色出行智能交通系统
CN106886971A (zh) 无碳高效智能随意行交通系统
CN106437226A (zh) 适用城市交通的停车、通行一体化非机动车道系统及方法
CN101709573A (zh) 并联高架路岛式车站的阶梯形站台
CN201941769U (zh) 一种缆车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CN108442199A (zh) 一种由立交桥、轻轨、停车场组成的城市立体交通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02755280U (zh) 与社会车道合建的高架快速公交专用车道系统
CN211596227U (zh) 一种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立体化运行系统
CN210797135U (zh) 一种单线小高架交通系统
CN102463994B (zh) 一种双层双向路轨兼容绿色公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