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50650A - 一种呼吸面罩及具有该面罩的人工呼吸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吸面罩及具有该面罩的人工呼吸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50650A
CN113350650A CN202110624535.6A CN202110624535A CN113350650A CN 113350650 A CN113350650 A CN 113350650A CN 202110624535 A CN202110624535 A CN 202110624535A CN 113350650 A CN113350650 A CN 113350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air inlet
nasa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245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毅
蔡丹霞
高丽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6245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506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50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5065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6Respiratory or anaesthetic 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48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呼吸面罩及具有该呼吸面罩的人工呼吸器,呼吸面罩包括漏斗状罩体、进气管以及进气塞头,进气塞头包括球状塞头本体,塞头本体具有沿轴线设置的进气通道,人工呼吸器包括气道打开辅助组件、输气管、负压吸引源以及上述呼吸面罩,气道打开辅助组件包括支撑棒、颈部顶起气囊、颚部顶起气囊以及充气泵,本发明的人工呼吸器能够解决口对口人工呼吸容易引起医患交叉感染的问题,并且通过气道打开辅助组件帮助医护人员打开患者的气道,解放了医务人员的双手,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呼吸面罩及具有该面罩的人工呼吸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面罩及具有该面罩的人工呼吸器。
背景技术
昏迷患者或心跳停止患者在排除气道异物,采用徒手方法使呼吸道畅通后,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予以人工呼吸,以保证不间断地向患者供氧,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造成不可逆性损伤。正常空气中氧浓度约为21%,经呼吸吸入肺后人体大约可利用3-5%,也就是说,呼出气中仍含有16-18%的氧浓度,只要我们在进行人工呼吸时给患者的气量稍大于正常,使氧含量的绝对值并不少于自主呼吸,这样就完全可以保证身体重要器官的氧供应,不至于由于缺氧而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损害。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有效快捷的方法,但是口对口人工呼吸都容易使病菌传染,对施助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出现了人工呼吸装置,使用该装置既能达到人工呼吸的目的,又不会传染病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有的人工呼吸装置多是采用气管连接两个呼吸罩,并在气管上设置单向阀达到人工呼吸的作用。例如公开号为CN108030989B的人工呼吸装置,通过医护面罩和患者面罩防止了人工呼吸时的医患交叉感染,并且在患者面罩上设有鼻腔自动堵塞机构,在向患者体内吹气时,能够防止鼻腔处漏气。然而其没有解决在人工呼吸时如果始终保持气道打开的问题,也没有解决患者的口内有污物,影响进气以及污物进入气管的问题,并且,其鼻腔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始终处于堵塞状态,在患者呼气的时候,只有口部排气,影响呼气效率。还有公开号为CN108159543A等的专利文件,均解决了人工呼吸时交叉感染的问题,但是上述问题也没得到解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呼吸面罩及具有该呼吸面罩的人工呼吸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呼吸面罩及具有该面罩的人工呼吸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呼吸面罩,包括漏斗状罩体、进气管以及进气塞头,所述进气管穿设在漏斗状罩体的顶部,进气管位于罩体外的一端通过换气阀与输气管连接,进气塞头连接在进气管位于罩体内的一端,所述进气塞头包括球状塞头本体,塞头本体具有沿轴线设置的进气通道,塞头本体位于进气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抽吸腔,抽吸腔的侧壁均匀分布有抽吸孔,所述进气管为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套管结构,进气管的内管与塞头本体的进气通道连通,进气管的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环形腔与塞头本体的两个抽吸腔连通,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环形腔还设置有负压吸引接口。
作为本发明一种呼吸面罩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换气阀包括管体、活塞组件以及导气管,活塞组件设置在管体的中部,管体的两端分别与输气管和进气管的内管连接,所述管体侧壁位于活塞组件上方的位置设置有进气孔,管体侧壁位于活塞组件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出气孔,进气孔与出气孔之间通过导气管连通,管体侧壁位于出气孔的下方还设置有泄气孔,所述活塞组件包括安装板、活塞、恢复弹簧以及调节挡板,调节挡板设置在活塞的下端,调节挡板为与管体内壁弧度相适应的弧形板,弧形板的侧壁设置有调节孔,安装板对应调节挡板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孔,初始状态下,活塞将进气孔封闭,调节挡板将出气孔封闭,泄气孔处于打开状态,吹气状态下,活塞和调节挡板向下移动,进气孔和出气孔处于打开状态,调节挡板将泄气孔封闭。
作为本发明一种呼吸面罩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患者呼吸罩上还设置有鼻腔堵塞组件,鼻腔堵塞组件包括通气管、两个插鼻管以及两个塞鼻气囊,通气管通过调节球组件穿设在漏斗状罩体的顶部,通气管位于罩体内的一端通过Y形连通管与两个插鼻管连接,插鼻管的自由端封闭,塞鼻气囊为环形气囊,塞鼻气囊套设在插鼻管的自由端,插鼻管的侧壁设置有连通塞鼻气囊的通孔,通气管位于罩体外的一端通过软管连接至输气管。
作为本发明一种呼吸面罩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调节球组件包括球壳以及嵌设在球壳内的球体,球体具有一个沿其轴线设置的通道,球壳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避让孔,所述通气管穿过避让孔和球体上的通道设置。
作为本发明一种呼吸面罩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患者呼吸罩上还设置有鼻腔挤压组件,鼻腔挤压组件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鼻腔挤压杆,鼻腔挤压杆通过插接套穿设在罩体上,插接套固定在罩体上,鼻腔挤压杆穿过插接套设置,鼻腔挤压杆与插接套之间可相对移动,鼻腔挤压杆位于罩体内的一端设置有挤压头。
作为本发明一种呼吸面罩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所述漏斗状罩体的环形端面上设置有贴脸密封条。
作为本发明一种呼吸面罩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塞头本体和挤压头均为橡胶材质。
一种人工呼吸器,包括气道打开辅助组件、输气管、负压吸引源以及上述呼吸面罩,所述气道打开辅助组件包括支撑棒、颈部顶起气囊、颚部顶起气囊以及充气泵,所述支撑棒为筒形结构,支撑棒的两端分别通过前端板和后端板封闭,支撑棒的内部还通过隔板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前端板与隔板之间的腔室为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充气泵,充气泵的控制开关设置在前端板上,充气泵的充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腔室连通,支撑棒对应第二腔室的筒壁上均匀分布有第一通气孔,所述颈部顶起气囊裹设在支撑棒外部,颈部顶起气囊充气后为圆柱形结构,支撑棒的后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颚部顶起气囊的进气孔与第二通气孔连接,颚部顶起气囊充气后呈“L”形,颈部顶起气囊和颚部顶起气囊同时充气后呈U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一种人工呼吸器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棒的后端板上还设置有排气阀,支撑棒的前端板上设置有通气孔。
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的呼吸面罩具有置入患者口中的进气塞头,进气塞头具有进气和抽吸两种功能,一方面,通过塞头本体将患者的口腔塞满,能够防止气体经由口腔外溢,另一方面,通过塞头侧部的抽吸孔可以将患者口腔中的污物吸走;
二、本发明的呼吸面罩具有独特设计的换气阀,通过该换气阀能够避免患者呼出的气体进入到输气管中,进一步避免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
三、本发明的呼吸面罩具有鼻腔堵塞功能,并且鼻腔的堵塞时间与吹气时间保持一致,在患者呼气时,不再对鼻腔进行堵塞,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呼出气体;
四、本发明的人工呼吸器能够解决口对口人工呼吸容易引起医患交叉感染的问题,并且通过气道打开辅助组件帮助医护人员打开患者的气道,在人工呼吸操作前将支撑棒插入患者颈下,通过充气,一方面,颈部顶起气囊将患者颈部顶起,另一方面,颚部顶起气囊将患者的下巴顶起,保持患者的气道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在后面的人工呼吸过程中,不再需要医护人员保持患者的头部姿势,解放了医务人员的双手,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呼吸面罩与输气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呼吸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呼吸面罩中进气塞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呼吸面罩中换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呼吸面罩中换气阀(吹气状态)的管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呼吸面罩中换气阀(初始状态)的管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呼吸面罩中鼻腔挤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人工呼吸器中气道打开辅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人工呼吸器中支撑棒与颈部顶起气囊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人工呼吸器中支撑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罩体,2、进气管,3、进气塞头,4、换气阀,5、输气管,6、鼻腔堵塞组件,7、调节球组件,8、鼻腔挤压组件,9、气道打开辅助组件,2-1、内管,2-2、外管,3-1、塞头本体,3-2、抽吸腔,3-3、抽吸孔,4-1、管体, 4-2、活塞组件,4-3、导气管,4-4、进气孔,4-5、出气孔,4-6、泄气孔,4-7、安装板,4-8、活塞,4-9、恢复弹簧,4-10、调节挡板,4-11、调节孔,6-1、通气管,6-2、插鼻管,6-3、塞鼻气囊,7-1、球壳,7-2、球体,8-1、鼻腔挤压杆,8-2、插接套,8-3、挤压头,9-1、支撑棒,9-2、颈部顶起气囊,9-3、颚部顶起气囊,9-4、充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呼吸面罩,包括漏斗状罩体1、进气管2以及进气塞头3,所述进气管2穿设在漏斗状罩体1的顶部,进气管2位于罩体1外的一端通过换气阀4与输气管5连接,进气塞头3连接在进气管2位于罩体1内的一端,所述进气塞头3包括球状塞头本体3-1,塞头本体3-1具有沿轴线设置的进气通道,塞头本体3-1位于进气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抽吸腔3-2,抽吸腔3-2 的侧壁均匀分布有抽吸孔3-3。漏斗状罩体1的环形端面上设置有贴脸密封条,塞头本体3-1为橡胶材质。
进气管2为内管2-1和外管2-2构成的套管结构,进气管2的内管2-1 与塞头本体3-1的进气通道连通,进气管2的内管2-1与外管2-2之间的环形腔与塞头本体3-1的两个抽吸腔3-2连通;内管2-1与外管2-2之间的环形腔还通过软管与负压吸引源连接。与软管的连接口应设置在进气管2位于罩体1外的位置,进气管2的外管2-2上设置有通孔,软管与该通孔连接。其中负压吸引源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可实现该功能的装置即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并非本发明的创新点所在,因此,在此不再进行详述。
进气管2与罩体1之间可以通过调节球组件7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球组件7可以实现其角度和伸入罩体1长度的调节。
呼吸罩是本领域常用的医疗设备,本发明的呼吸罩与常规的呼吸罩大体结构相同,因此,除了创新之处,对于呼吸罩的其他部分不再进行详述。外部吹入的气体经由进气管2的内管2-1进入塞头本体3-1的进气通道内,并最终进入患者体内。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将进气塞头3置入患者的口腔中,进气塞头3 能将患者的口腔填充,在进气的时候能够有效避免气体经过患者口腔外溢。同时进气塞头3还配有抽吸功能,对于患者口腔中有较多污物的情况,先通过抽吸功能将患者口腔内的污物吸走,清理干净后再进行人工呼吸。
如图4-6所示:换气阀4包括管体4-1、活塞组件4-2以及导气管4-3,活塞组件4-2设置在管体4-1的中部,管体4-1的两端分别与输气管5和进气管 2的内管2-1连接,所述管体4-1侧壁位于活塞组件4-2上方的位置设置有进气孔4-4,管体4-1侧壁位于活塞组件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出气孔4-5,进气孔4-4 与出气孔4-5之间通过导气管4-3连通,管体4-1侧壁位于出气孔4-5的下方还设置有泄气孔4-6。本实施例中的管体4-1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进气孔4-4、两个出气孔4-5和两个泄气孔4-6。对应的,导气管4-3也设置有两个。
活塞组件4-2包括安装板4-7、活塞4-8、恢复弹簧4-9以及调节挡板 4-10,调节挡板4-10设置在活塞4-8的下端,调节挡板4-10为与管体4-1内壁弧度相适应的弧形板,调节挡板4-10的下端设置有调节孔4-11,调节挡板4-10 的数量应与进气孔4-4的数量一致,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安装板4-7对应调节挡板4-10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孔,初始状态下,活塞4-8将进气孔4-4封闭,调节挡板4-10将出气孔4-5封闭(调节孔4-11与出气孔4-5处于错开状态),泄气孔4-6处于打开状态,吹气状态下,活塞4-8和调节挡板4-10向下移动,进气孔4-4和出气孔4-5处于打开状态(调节孔4-11与出气孔4-5处于对齐状态),调节挡板4-10将泄气孔4-6封闭。
换气阀4是本发明人工呼吸装置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实现的功能是根据呼吸的节奏调节气流的流动方向,在进行吹气时,气体由管体4-1上端进入,活塞4-8在气流的作用下克服恢复弹簧4-9的作用下移,进气孔4-4和出气孔4-5 处于打开状态,气流由进气孔4-4进入导气管4-3中,再由出气孔4-5进入管体 4-1下部,经最终进入患者呼吸罩2进气管2中,当吹气结束后,活塞4-8在恢复弹簧4-9的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在初始位置时,活塞2-16将进气孔4-4堵塞,调节挡板4-10将出气孔4-5堵塞,并且调节挡板4-10不再堵塞泄气孔4-6,患者呼出的气体只能由泄气孔4-6排出。
呼吸面罩上还设置有鼻腔堵塞组件6。如图2所示:鼻腔堵塞组件6包括通气管6-1、两个插鼻管6-2以及两个塞鼻气囊6-3,通气管6-1通过调节球组件7穿设在漏斗状罩体1的顶部,通气管6-1位于罩体内的一端通过Y形连通管与两个插鼻管6-2连接,插鼻管6-2的自由端封闭,塞鼻气囊6-3为环形气囊,塞鼻气囊6-3套设在插鼻管6-2的自由端,插鼻管6-2的侧壁设置有连通塞鼻气囊6-3的通孔,通气管6-1位于罩体外的一端通过软管连接至输气管5。调节球组件7包括球壳7-1以及嵌设在球壳7-1内的球体7-2,球体7-2具有一个沿其轴线设置的通道,球壳7-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避让孔。
调节球组件7的主要功能是实现通气管6-1的方向以及伸入罩体1内部长度的调节,球体7-2可在球壳7-1内转动,进而带动通气管6-1转动,实现了方向的调节,通过推拉通气管6-1,使通气管6-1相对于球体7-2移动,实现了伸入罩体1内部长度的调节,通过两方面的调节,可使插鼻管6-2准确的置入患者的鼻腔内。在进行吹气的时候,一部分气体经由软管进入塞鼻气囊6-3内,塞鼻气囊6-3充气鼓气,对患者鼻腔进行堵塞。吹气结束后,气囊收缩,不再堵塞气囊,患者可由鼻部呼气。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一种呼吸面罩,其整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呼吸面罩上还设置有鼻腔挤压组件8,鼻腔挤压组件8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鼻腔挤压杆8-1,鼻腔挤压杆8-1通过插接套8-2穿设在罩体1上,插接套8-2 固定在罩体1上,鼻腔挤压杆8-1穿过插接套8-2设置,鼻腔挤压杆8-1与插接套8-2之间可相对移动,鼻腔挤压杆8-1位于罩体1内的一端设置有挤压头8-3。
通过推拉鼻腔挤压杆8-1,可带动挤压头8-3移动,需要说明的是,鼻腔挤压组件8中的鼻腔挤压杆8-1与插接套8-2之间需要有足够的阻尼力,使得鼻腔挤压杆8-1被调节后不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再次移动,保证鼻腔挤压的效果。
实施例3
如图8-10所示:一种人工呼吸器,包括气道打开辅助组件9、实施例1、 2或3中的呼吸面罩和输气管5。气道打开辅助组件9是代替医务人员矫正患者的头部姿势,使得患者的气道处于打开状态的部件,患者呼吸罩是用于罩设在患者口鼻部的部件,输气管5是向患者呼吸罩输入空气/氧气的部件。
气道打开辅助组件9包括支撑棒9-1、颈部顶起气囊9-2、颚部顶起气囊 9-3和充气泵9-4,所述支撑棒9-1为筒形结构,支撑棒9-1的两端分别通过前端板和后端板封闭,支撑棒9-1的内部还通过隔板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前端板与隔板之间的腔室为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充气泵9-4,充气泵9-4的控制开关设置在前端板上,充气泵9-4的充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腔室连通,支撑棒9-1对应第二腔室的筒壁上均匀分布有第一通气孔,所述颈部顶起气囊9-2裹设在支撑棒9-1外部,颈部顶起气囊9-2充气后为圆柱形结构,支撑棒9-1的后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颚部顶起气囊9-3的进气孔4-4与第二通气孔连接,颚部顶起气囊9-3充气后呈“L”形,颈部顶起气囊9-2和颚部顶起气囊9-3同时充气后呈U形结构。所述支撑棒9-1的后端板上还设置有排气阀,支撑棒9-1的前端板上设置有通气孔。
气道打开辅助组件的结构原理为:通过充气泵9-4可同时向颈部顶起气囊9-2以及颚部顶起气囊9-3内充气,使用前,先将支撑棒9-1塞入患者的脖子下面,充气后,颈部顶起气囊9-2将患者的颈部顶起,同时,颚部顶起气囊9-3 将患者的下巴抬起,实现了患者气道的辅助打开。
本实施例人工呼吸器的使用方法为:先将支撑棒塞入患者的颈下,然后启动充气泵进行充气,此时不需要再操作该部件,将患者呼吸罩放至患者的口鼻出,并将进气塞头置入患者口腔内,并调节鼻腔堵塞组件,使插鼻管置入患者的鼻腔内,上述操作完毕,即可通过输气管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9)

1.一种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状罩体(1)、进气管(2)以及进气塞头(3),所述进气管(2)穿设在漏斗状罩体(1)的顶部,进气管(2)位于罩体外的一端通过换气阀(4)与输气管(5)连接,进气塞头(3)连接在进气管(2)位于罩体内的一端,所述进气塞头(3)包括球状塞头本体(3-1),塞头本体(3-1)具有沿轴线设置的进气通道,塞头本体(3-1)位于进气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抽吸腔(3-2),抽吸腔(3-2)的侧壁均匀分布有抽吸孔(3-3),所述进气管(2)为内管(2-1)和外管(2-2)构成的套管结构,进气管(2)的内管(2-1)与塞头本体(3-1)的进气通道连通,进气管(2)的内管(2-1)与外管(2-2)之间的环形腔与塞头本体(3-1)的两个抽吸腔(3-2)连通,内管(2-1)与外管(2-2)之间的环形腔还设置有负压吸引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阀(4)包括管体(4-1)、活塞组件(4-2)以及导气管(4-3),活塞组件(4-2)设置在管体(4-1)的中部,管体(4-1)的两端分别与输气管(5)和进气管(2)的内管(2-1)连接,所述管体(4-1)侧壁位于活塞组件(4-2)上方的位置设置有进气孔(4-4),管体(4-1)侧壁位于活塞组件(4-2)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出气孔(4-5),进气孔(4-4)与出气孔(4-5)之间通过导气管(4-3)连通,管体(4-1)侧壁位于出气孔(4-5)的下方还设置有泄气孔(4-6),所述活塞组件(4-2)包括安装板(4-7)、活塞(4-8)、恢复弹簧(4-9)以及调节挡板(4-10),调节挡板(4-10)设置在活塞(4-8)的下端,调节挡板(4-10)为与管体(4-1)内壁弧度相适应的弧形板,弧形板的侧壁设置有调节孔(4-11),安装板(4-7)对应调节挡板(4-10)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孔,初始状态下,活塞(4-8)将进气孔(4-4)封闭,调节挡板(4-10)将出气孔(4-5)封闭,泄气孔(4-6)处于打开状态,吹气状态下,活塞(4-8)和调节挡板(4-10)向下移动,进气孔(4-4)和出气孔(4-5)处于打开状态,调节挡板(4-10)将泄气孔(4-6)封闭。
3.如权利要求1所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罩上还设置有鼻腔堵塞组件(6),鼻腔堵塞组件(6)包括通气管(6-1)、两个插鼻管(6-2)以及两个塞鼻气囊(6-3),通气管(6-1)通过调节球组件(7)穿设在漏斗状罩体(1)的顶部,通气管(6-1)位于罩体内的一端通过Y形连通管与两个插鼻管(6-2)连接,插鼻管(6-2)的自由端封闭,塞鼻气囊(6-3)为环形气囊,塞鼻气囊(6-3)套设在插鼻管(6-2)的自由端,插鼻管(6-2)的侧壁设置有连通塞鼻气囊(6-3)的通孔,通气管(6-1)位于罩体外的一端通过软管连接至输气管(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球组件(7)包括球壳(7-1)以及嵌设在球壳(7-1)内的球体(7-2),球体(7-2)具有一个沿其轴线设置的通道,球壳(7-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避让孔,所述通气管(6-1)穿过避让孔和球体(7-2)上的通道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呼吸罩上还设置有鼻腔挤压组件(8),鼻腔挤压组件(8)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鼻腔挤压杆(8-1),鼻腔挤压杆(8-1)通过插接套(8-2)穿设在罩体(1)上,插接套(8-2)固定在罩体(1)上,鼻腔挤压杆(8-1)穿过插接套(8-2)设置,鼻腔挤压杆(8-1)与插接套(8-2)之间可相对移动,鼻腔挤压杆(8-1)位于罩体(1)内的一端设置有挤压头(8-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漏斗状罩体(1)的环形端面上设置有贴脸密封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头本体(3-1)和挤压头(8-3)均为橡胶材质。
8.一种人工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道打开辅助组件(9)、输气管(5)、负压吸引源以及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呼吸面罩,所述气道打开辅助组件(9)包括支撑棒(9-1)、颈部顶起气囊(9-2)、颚部顶起气囊(9-3)和充气泵(9-4),所述支撑棒(9-1)为筒形结构,支撑棒(9-1)的两端分别通过前端板和后端板封闭,支撑棒(9-1)的内部还通过隔板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前端板与隔板之间的腔室为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充气泵(9-4),充气泵(9-4)的控制开关设置在前端板上,充气泵(9-4)的充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腔室连通,支撑棒(9-1)对应第二腔室的筒壁上均匀分布有第一通气孔,所述颈部顶起气囊(9-2)裹设在支撑棒(9-1)外部,颈部顶起气囊(9-2)充气后为圆柱形结构,支撑棒(9-1)的后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颚部顶起气囊(9-3)的进气孔(4-4)与第二通气孔连接,颚部顶起气囊(9-3)充气后呈“L”形,颈部顶起气囊(9-2)和颚部顶起气囊(9-3)同时充气后呈U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人工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棒(9-1)的后端板上还设置有排气阀,支撑棒(9-1)的前端板上设置有通气孔。
CN202110624535.6A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呼吸面罩及具有该面罩的人工呼吸器 Withdrawn CN1133506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4535.6A CN113350650A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呼吸面罩及具有该面罩的人工呼吸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4535.6A CN113350650A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呼吸面罩及具有该面罩的人工呼吸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50650A true CN113350650A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32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4535.6A Withdrawn CN113350650A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呼吸面罩及具有该面罩的人工呼吸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506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32428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辅助呼吸装置
WO2013122326A1 (ko) 수동식 인공호흡장치
CN204972589U (zh) 一种心内科护理用多功能人工呼吸器
CN113350650A (zh) 一种呼吸面罩及具有该面罩的人工呼吸器
CN214807662U (zh)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面罩
CN215916041U (zh) 一种新型人工呼吸器
CN211132548U (zh) 一种人工呼吸辅助装置
CN212547871U (zh) 一种带有通气夹的喉罩
CN204890869U (zh) 多功能双囊气管插管
CN209827717U (zh) 一种吸痰装置
CN113350640A (zh) 一种气道打开辅助组件及心内科护理用人工呼吸装置
CN211068563U (zh) 人工气道
CN208959124U (zh) 多功能气管导管接头装置
CN209392153U (zh) 一种简易动物麻醉呼吸器
CN208243891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气管切开插管
CN204364591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呼吸机
CN206621641U (zh) 一种双层防泄漏麻醉呼吸机面罩
CN215083682U (zh) 一种院前应急自动呼吸复苏装置
CN206285327U (zh) 一种人工呼吸用口罩
CN217510961U (zh) 一种呼吸咬嘴
CN213964722U (zh) 一种临床麻醉用喉罩
CN205007397U (zh) 一次性使用喉罩气道导管
CN2512448Y (zh) 脚踏自复式简易呼吸器
CN215083784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215194696U (zh) 适合传染性呼吸性疾病的无痛气管镜检查喉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