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6982B -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6982B
CN113346982B CN202110602734.7A CN202110602734A CN113346982B CN 113346982 B CN113346982 B CN 113346982B CN 202110602734 A CN202110602734 A CN 202110602734A CN 113346982 B CN113346982 B CN 113346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data
data packet
transmitting
communication quality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27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6982A (zh
Inventor
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Zhonggan Micr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Zhonggan Micr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Zhonggan Micr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Zhonggan Micr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27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69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6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6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6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6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其中,通信质量参数用于量化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基于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减少在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一个等时间隔内重复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为在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须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的前提下,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最多可重复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音频技术给人们带来无拘无束的自由通话或音乐享受,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尤其是基于连接等时流(CIS:Connected Isochronous Stream)协议的蓝牙低功耗(BLE:Bluetooth Low Energy)音频(Audio)技术,将给人们带来更低功耗、更低成本、更高质量、以及更低延迟的无线音频服务。然而,要求音频传输延迟越小,CIS链路的等时间隔(Isochronous Interval)就越小,可用于音频数据多次重复发送的时间也越少。而等时间隔越小,每次传输的音频数据包越小,自动重传回复确认包占用的时间与发送音频数据包占用的时间比例就越大,音频数据包在限定的传输延迟时间内最多可重复发送的次数越少。例如,等时间隔等于5ms时,编码后的双声道音频数据包大小为120字节,采用2Mbps传输速率时,自动重传回复确认包占用的时间与发送音频数据包占用的时间比例约28%。在限定的传输延迟小于3.5ms时,音频数据包最多可重复发送次数不超过3。最多可重复发送次数越少,在严重干扰环境中,保证低延迟实时音频流的传输可靠性就越难。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由于数据可重复传输次数少造成的数据传输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获取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其中,通信质量参数用于量化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基于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减少在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一个等时间隔内重复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为在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须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的前提下,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最多可重复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
可选地,通信质量参数包括:基于CIS链路传输目标数据包的通信错误概率,其中,通信错误概率至少用于指示目标数据包被错误接收的概率。
可选地,获取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统计预设时间段内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总次数,其中,预设时间段的时长不小于一个等时间隔的时长;统计预设时间段内传输目标数据包失败的次数;依据失败的次数和总次数,确定传输目标数据包的出错频率,并依据出错频率,确定通信错误概率。
可选地,基于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包括: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减少在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包括:增加在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N,使得重复传输N次目标数据包时的多次通信错误概率不超过预设的最大允许错误概率;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N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所需时长、单次发送确认信息占用时长确定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传输N次目标数据包时最多可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M;重复传输N次目标数据包时的多次通信错误概率为通信错误概率的N次方;N为正整数,M为自然数,M小于N。
可选地,基于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还包括:判断通信错误概率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基于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减少在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还包括:当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减少在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至零次,将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不传输确认信息时可最多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作为目标重传次数。
可选地,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包括:当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在前M次传输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均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并根据确认信息确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目标数据包;在后N-M次传输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M次目标数据包,且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不传输确认信息;当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次目标数据包,且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不传输确认信息;其中,N为目标重传次数;M为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传输N次目标数据包时最多可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
可选地,第一预设阈值依据预设的最大允许错误概率的X次方根取值,X为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第二预设阈值依据最大允许错误概率的Y次方根取值,Y大于X,并且Y小于或者等于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不传输确认信息时可最多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X,Y均为正整数。
可选地,方法还包括:基于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正常通信质量时,基于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在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且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接收一次来自接收端设备的确认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包括:发送端设备获取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其中,通信质量参数用于量化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发送端设备基于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减少在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接收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一个等时间隔内重复发送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为在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须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的前提下,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最多可重复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发送端设备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目标数据包。
可选地,通信质量参数包括:基于CIS链路传输目标数据包的通信错误概率,其中,通信错误概率至少用于指示目标数据包被错误接收的概率;基于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包括: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通信错误概率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正常通信质量。
可选地,包括:发送端设备在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包含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的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端设备在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正常通信质量时,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包含第一字段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当前通信质量是否为低通信质量;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接收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
可选地,采用目标数据包的包头中的1个预留比特位设置第一字段;在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将目标数据包的包头由2个字节扩展为4个字节,采用扩展增加的2个字节设置第二字段;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接收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包括:当发送端设备指示接收端设备应当针对发送端设备第i次发送的目标数据包反馈确认信息时,第二字段中的第i个二进制位被设置为用于表征接收端设备需要反馈确认信息的指示符,i为自然数,且i小于或者等于目标重传次数。
可选地,发送端设备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目标数据包,包括:当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第一次发送目标数据包后接收一次确认信息,并在后续重复发送过程中不接收确认信息;或者,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在前两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时,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接收一次确认信息,并在后续重复发送过程中不接收确认信息;当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发送目标数据包,且不接收确认信息;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可选地,在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或者,在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增加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N,使得重复发送N次目标数据包时的多次通信错误概率不超过预设的最大允许错误概率;发送端设备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目标数据包,包括: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N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所需时长、单次发送确认信息占用时长确定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发送N次目标数据包时最多可接收确认信息的次数M;在前M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并根据确认信息确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目标数据包;在后N-M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M次目标数据包,但不接收确认信息;其中,重复发送N次目标数据包时的多次通信错误概率为通信错误概率的N次方;N为正整数,M为自然数,M小于N;
可选地,在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减少发送端设备在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接收确认信息的次数至零次,将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不传输确认信息时可最多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作为目标重传次数N;发送端设备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目标数据包,包括: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次目标数据包,且不接收确认信息;
可选地,在通信错误概率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发送端设备基于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在等时间隔内发送目标数据包,并且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接收一次来自接收端设备的确认信息,并根据确认信息确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目标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包括:接收端设备获取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其中,通信质量参数用于量化CIS链路的通信质量;接收端设备基于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减少在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一个等时间隔内重复接收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其中,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为在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须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的前提下,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最多可重复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接收端设备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接收目标数据包。
可选地,接收端设备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接收目标数据包之前,还包括:接收端设备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请求发送端设备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目标数据包;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当前通信质量、目标重传次数、发送确认信息的次数、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
可选地,接收端设备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接收目标数据包,还包括:接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送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并依据第一指示信息,在接收目标数据包后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或者不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包括射频收发模块和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射频收发模块用于与数据接收装置建立连接等时流CIS链路,以实现与数据接收装置的无线通信;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用于依据数据传输方法,和/或数据发送方法,在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等时间隔内控制射频收发模块无线发送目标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包括射频收发模块和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射频收发模块用于与数据发送装置建立连接等时流CIS链路,以实现与数据发送装置的无线通信;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用于依据数据传输方法,和/或数据接收方法,在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等时间隔内控制射频收发模块无线接收目标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发送端设备包括数据发送装置;接收端设备包括数据接收装置;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通过连接等时流CIS链路无线通信,并执行数据传输方法。
可选地,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均为蓝牙低功耗音频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在程序运行时控制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数据传输方法,和/或数据发送方法,和/或数据接收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减少确认信息的次数,达到了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重复传输目标数据次数的目的,从而实现了提高数据传输成功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数据可重复传输次数少造成的数据传输可靠性低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BLE Audio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传统自动重传模式下的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重传模式下的第一种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重传模式下的第二种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重传模式下的第三种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音频数据包的包头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可用于数据传输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数据传输包括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基于连接等时流协议(Connected Isochronous Stream,CIS)建立CIS链路,实现无线通信,并进行目标数据包的传输。其中,发送端设备在CIS链路的等时间隔内发送目标数据包,接收端设备接收该目标数据包。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通常采用重传机制,即在预设的传输延迟时长内,发送端设备可重复多次发送目标数据包,并且,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就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反馈的确认信息(或称:确认包)。接收端设备每次正确接收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就向发送端设备反馈一次表征正确接收的确认信息ACK。当然,接收端在确定未正确接收目标数据包时,也可以向发送端设备反馈表征未正确接收的确认信息NACK,或者不发送确认信息。发送端设备如果收到表征正确接收的确认信息,则不再重复发送该目标数据包,如果收到表征未正确接收的确认信息,或者未收到任何确认信息,则重复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为了控制重传次数,现有技术中还设置有最大传输次数,发送端设备在一个等时间隔内重复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小于或者等于该最大传输次数。基于现有技术的重传机制,所述最大传输次数被设置为固定值,其等于在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须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的前提下,在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最多可重复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例如,等时间隔等于5ms时,编码后的双声道音频数据包大小为120字节,采用2Mbps传输速率时,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3.5ms内,音频数据包可被重复发送的最大传输次数为3次。因此,在传输延迟时长越短的情况下,最大传输次数就越少,在严重干扰环境中,保证低延迟实时音频流的传输可靠性就越难。因此有必要改进现有技术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用于量化所述CIS链路的通信质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信质量参数至少包括CIS链路的目标数据包的通信错误概率,其中,通信错误概率至少用于指示目标数据包被错误接收的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数据传输系统中,并非必须由某个特定设备来执行上述步骤S102。例如,可以由发送端设备来获取各项质量参数,也可以由接收端设备来获取各项质量参数,或者由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一同获取各项质量参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通信错误概率包括以下步骤:
统计预设时间段内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总次数,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的时长不小于一个等时间隔的时长;统计所述预设时间段内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失败的次数;依据所述失败的次数和所述总次数,确定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出错频率,并依据所述出错频率,确定所述通信错误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时间段可以由目标用户自行定义,例如,预设时间段可以是在一次通信过程中,自通信初始至本次等时间隔之前的全部时间,即通信过程开始到本次等时间隔的锚点之前的全部时间,也可以是本次等时间隔之前的一段固定时间,例如是当前等时间隔之前的10个等时间隔。
具体地,依据出错频率,确定通信错误概率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将出错频率视为通信错误概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通信质量参数还可以包括其它可用于确定通信质量的参数,如干扰信号强度、信噪比等等。相应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它获取通信质量参数的方法,并进一步确定当前通信质量。因此采用其它通信质量参数替换本实施例中的通信错误概率,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步骤S104,基于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减少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所述一个等时间隔内重复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
其中,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可以被预先设置为,在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须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的前提下,在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最多可重复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以通信质量参数为通信错误概率为例,在获取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后,判断所述通信错误概率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当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否则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正常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在检测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可增加重传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以保证低延迟实时数据流的传输可靠性。具体而言,在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减少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所述一个等时间隔内重复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可以理解的是,为维持数据传输的低延迟特性,在增加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时应当根据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来调整,即,应当使得传输调整后的所有次数的目标数据包和确认信息所需的总时长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因需减少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由于预设传输延迟时长确定,因而减少传输确认信息后多余的时间可以被用于重传,即重复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可以增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增加在所述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N,使得重复传输N次目标数据包时的多次通信错误概率不超过预设的最大允许错误概率。根据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N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所需时长、单次发送确认信息占用时长确定在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传输N次目标数据包时最多可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M。N为正整数,M为自然数,M小于N。
所述最大允许错误概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具体需求或本领域内的经验值设置。所述重复传输N次目标数据包时的多次通信错误概率为所述通信错误概率的N次方。举例来说,如预设的最大允许错误概率为0.2%,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预先设置为2。当获取的通信错误概率为8%时,认为单次传输目标数据包出错的概率为8%,则在一个等时间隔内N次传输目标数据包出错的概率为8%的N次方。8%的2次方超过最大允许错误概率0.2%,而其3次方小于0.2%,则N取值为3。进一步的,根据发送3次目标数据包所需时长、单次发送确认信息所需时长,以及可能存在的发送数据包和接收数据包的时隙间隔等时长参数,计算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传输3次目标数据包时最多可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M。由此即在满足数据传输的低延迟性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加重传次数,保障传输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通信过程中数据传输成功的概率,在判断所述通信错误概率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还判断所述通信错误概率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当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减少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至零次,将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不传输确认信息时可最多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作为所述目标重传次数。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具体实施场景的需求设置。或者,上述的第一预设阈值还可以依据所述最大允许错误概率的X次方根取值,X为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上述的第二预设阈值还可以依据所述最大允许错误概率的Y次方根取值,Y大于X,并且Y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不传输确认信息时可最多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X,Y均为正整数。如预设的最大允许错误概率为0.1%,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预先设置为3,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不传输确认信息时可最多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为5次时,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为0.1%的立方根10%,第二预设阈值可以为0.1%的4次方根18%。
步骤S106,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
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发送端设备将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一次或多次发送目标数据包。相应的,接收端设备接收目标数据包。但由于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减少,接收端设备不再在每次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后即反馈确认信息,发送端设备也不再在每次发送目标数据包后等待接收确认信息,而是根据目标重传次数N和在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传输N次目标数据包时最多可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M来执行目标数据包和确认信息的传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在前M次传输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均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并根据所述确认信息确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即,如果确认信息表征接收端设备已经正确接收,则不再重传,而未收到确认信息,或确认信息表征接收端设备未正确接收,则执行下一次重传。在后N-M次传输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M次目标数据包,且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不传输所述确认信息,即发送端设备不等待接收确认信息,接收端设备无论是否正确接收到目标数据包均不发送确认信息。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在前M次传输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均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并根据所述确认信息确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在后N-M次传输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M次目标数据包,且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不传输所述确认信息。当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次目标数据包,且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不传输所述确认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前通信质量为正常通信质量时,则可按照现有技术中的重传机制进行数据传输,即,基于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在等时间隔内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且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接收一次来自接收端设备的确认信息。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采用了可随通信质量的改变而自适应地调整重传次数的自动重传机制,在通信质量较好的情况下,需要多次重复发送的概率低,则采用现有的重传机制。而在通信环境干扰多、信道质量低、通信错误概率高的情况下,则增加重传次数,满足多次重复发送概率高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低延迟实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发送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发送端设备获取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用于量化所述CIS链路的通信质量;
本步骤可以采用步骤S102的方法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04,发送端设备基于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减少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接收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所述一个等时间隔内重复发送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为在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须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的前提下,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最多可重复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
本步骤可以采用步骤S104的方法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06,发送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端设备在调整目标重传次数和接收确认信息的次数后,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向接收端设备传递该调整,以协调接收端设备同步调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端设备在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包含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的第一指示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端设备在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正常通信质量时,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包含第一字段的第一指示信息。
上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当前通信质量是否为低通信质量;上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接收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具体可以包括使接收端设备可直接获取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的信息,如指示接收端设备应当在发送端设备的第几次发送目标数据包后反馈确认信息,或者,可以包括使接收端设备可间接获取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的信息,如目标重传次数N,和/或在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传输N次目标数据包时最多可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M,使接收端设备可根据预设的传输延迟时长、确认信息的发送规则,确定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被加载在目标数据包的包头中。其中,可以采用目标数据包的包头中的1个预留比特位设置所述第一字段。而在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可以将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包头由2个字节扩展为4个字节,采用扩展增加的2个字节设置所述第二字段。
其中,采用所述第二字段指示接收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具体可以包括:当发送端设备指示接收端设备应当针对发送端设备第i次发送的目标数据包反馈确认信息时,所述第二字段中的第i个二进制位被设置为用于表征接收端设备需要反馈确认信息的指示符,如二进制的0或者1。所述i为自然数,且i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发送端设备可以指示接收端设备回复确认信息的次数减少到0次、1次或者2次。例如,当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当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第一次发送目标数据包后接收一次确认信息,并根据该确认信息确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而在后续重复发送过程中不接收确认信息,即发送端设备在后续重复发送过程中将连续发送多次目标数据包;或者,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在前两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时,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接收一次确认信息,以根据确认信息决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而在后续重复发送过程中不接收确认信息。当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发送目标数据包,且不接收确认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发送端设备参照前述步骤S104所述的方法,确定目标重传次数N和在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发送N次目标数据包时最多可接收确认信息的次数M后,在前M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并根据所述确认信息确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在后N-M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M次目标数据包,但不接收所述确认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第二预设阈值,在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减少发送端设备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接收确认信息的次数至零次,将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不传输确认信息时可最多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作为所述目标重传次数N;此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次目标数据包,且不接收确认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通信错误概率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发送端设备基于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在等时间隔内一次或多次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并且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接收一次来自接收端设备的确认信息,并根据所述确认信息确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2中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均源自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思想,因此,实施例1中对步骤S102-步骤S106的相关解释和说明也适用于实施例2,出于简明描述的目的,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基于同样的理由,对本实施例2中的相关解释和说明也同样适用于实施例1中。
基于图2所示的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本实施例相应地还提供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中,接收端设备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与发送端设备通信,接收来自发送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当前通信质量,并在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确定接收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进而,接收端设备在等时间隔内接收发送端设备一次或多次发送的目标数据包,并反馈确认信息或不反馈确认信息。而在当前通信质量为正常通信质量时,接收端设备在等时间隔内每接收一次发送端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包,均反馈一次确认信息。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方法的方法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接收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接收端设备获取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用于量化所述CIS链路的通信质量;
步骤S304,接收端设备基于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减少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所述一个等时间隔内重复接收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为在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须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的前提下,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最多可重复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
步骤S306,接收端设备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请求发送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当前通信质量、目标重传次数、发送确认信息的次数、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
步骤S308,接收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接收端设备在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后,需要等待发送端设备接受改变重传机制的确认信息,再根据发送端设备的确认情况来决定是否基于目标重传次数接收目标数据包。接收端设备可以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特定的确认数据包以确定发送端设备已接受重传机制改变,也可以接收发送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来确定重传机制是否已经改变,并依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后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或者不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3中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实施例2中的数据发送方法均源自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思想,因此,实施例1中对步骤S102~步骤S106,以及实施例2中对步骤S202~步骤S206的相关解释和说明也适用于实施例3,出于简明描述的目的,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基于同样的理由,对本实施例3中的相关解释和说明也同样适用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
基于图3所示的数据接收方法,本实施例相应地还提供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中,发送端设备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与接收端设备通信,接收来自接收端设备的第二指示信息,获取接收端设备关于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的请求。发送端设备确定接受该请求时,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确定当前通信质量、目标重传次数、发送确认信息的次数、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进而生成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端设备向接收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并减少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将在一个等时间隔内重复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增加至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所述等时间隔内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发送端设备确定不接受该请求时,则在等时间隔内基于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在所述等时间隔内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并且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均接收一次来自接收端设备的确认信息。
实施例4
为了更充分的说明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及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以下将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应用场景举例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基于连接等时流(CIS:Connected Isochronous Stream)协议的蓝牙低功耗(BLE:Bluetooth Low Energy)音频(Audio)技术的无线音频数据传输系统(以下简称:BLE Audio系统)。其中,BLE Audio系统由音频发送设备和音频接收设备构成。音频发送设备和音频接收设备通过CIS链路采用本申请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来提高低延迟实时音频流的传输可靠性。
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BLE Audio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其中:
步骤S402,音频发送设备和音频接收设备建立的CIS链路在初始状态下采用传统自动重传模式进行音频数据传输。
在传统自动重传模式下,音频发送设备每次发送音频数据包都要求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确认信息,并根据确认信息确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在一个等时间隔内,音频发送设备发送音频数据包的次数小于或者等于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被设置为,在音频发送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须接收一次确认信息的前提下,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最多可重复传输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次数。
步骤S404~步骤406,在通信过程中,音频接收设备统计接收错误概率,并周期地根据接收错误概率更新自动重传的模式及确认信息映射表的参数。
本实施例中,BLE Audio系统具有两种自动重传模式:传统自动重传模式和自适应自动重传模式。
音频接收设备根据接收错误概率超过或未超过第一预设阈值,来更新通信中应采用的自动重传模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音频数据包的数据结构可以参照连接等时流数据协议数据单元(CIS Data PDU)设置。并且为了便于音频发送设备传递第一指示信息,在CIS Data PDU的包头(CIS PDU Header)增加第一字段,即自适应自动重传的确认指示信息(AACK:AdaptiveACK),并增加第二字段,即自适应自动重传的确认信息映射表(MT:Mapping Table)。其中,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当前通信质量是否为低通信质量,或者说,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当前采用的重传模式。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音频接收设备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其中,当音频发送设备指示音频接收设备应当针对音频发送设备第i次发送的目标数据包反馈确认信息时,所述第二字段中的第i个二进制位被设置为用于表征音频接收设备需要反馈确认信息的指示符,所述i为自然数,且i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采用第二字段中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确定第i个二进制位,也可以反过来,从低位到高位的顺序确定第i个二进制位。
具体地,如图8示,根据BLE CIS协议,利用CIS PDU Header中1个预留比特RFU(Reserved for Future Use)表示自适应自动重传的确认指示信息(AACK)。如果AACK设置为0,表征当前为传统自动重传模式。如果AACK设置为1,则表征当前采用自适应自动重传模式,并且,使CIS PDU Header长度由2字节扩展为4字节。增加的两个字节作为自适应自动重传的确认信息映射表(AACK MT),最多表示一个等时间间隔内有16次重复发送机会,每次发送机会需要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确认信息时,相应的bit设置为1,不需要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确认信息时,相应的bit设置为0。例如,CIS PDU Header的AACK设置为1,AACK MT设置为0x0003,代表前两次发送需要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确认信息,其它发送不需要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确认信息。CIS PDU Header的AACK设置为1,AACK MT设置为0x0000,表示所有发送都不需要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确认信息。
另外,图8中的LLID为数字标识,用于确定传输的PDU数据包是数据还是控制指令;NESN和SN用于判断数据是否为重复发送的数据,其中,NESN为下一个期望的PDU序号,SN为当前的PDU序号;CTE用于指示数据接收设备是否需要切换频率;NPT为网络配置接口;Length为Payload和MIC的总长度,其中,Payload为PDU数据包中需要传输的数据,MIC则用于确认加密的Payload是否完整有效。
音频接收设备可以根据本申请的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从而相应确定当前应当选择的重传模式,并生成可用于配置AACK和AACK MT中的各项参数。其中特别是在低通信质量时,确定目标重传次数、反馈确认信息的次数和时机。
步骤S408,音频接收设备确定是否要改变自动重传的模式或确认信息映射表的参数。
音频接收设备在更新自动重传模式或确认信息映射表参数时,如发现更新前后有变化,则确定需要改变自动重传模式或确认信息映射表参数,从而进入步骤S410,否则返回步骤S404,继续统计接收错误概率。
步骤S410,音频接收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请求音频发送设备改变自动重传模式或确认信息映射表的参数。
音频接收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指示信息将更新的自动重传模式或确认信息映射表的参数发送给音频发送设备,其中第二指示信息可以通过链路控制包传输。
音频发送设备在接收到第二指示信息后,可根据其自身的运行情况确定是否接受请求,并在接收请求时,反馈接收信息给音频接收设备。该反馈的接收信息可以通过链路控制包传输,也可以是音频发送设备直接更新其将在下一个等时间隔中发送给音频接收设备的音频数据包的包头参数AACK和AACK MT来传递。
步骤S412,音频接收设备等待确认音频发送设备是否接受请求,如果音频发送设备不接受请求,则返回步骤S404继续统计接收错误概率;如果音频发送设备接受请求,则执行步骤S414,音频接收设备和音频发送设备均采用新的自动重传模式或确认信息映射表参数,并根据新的自动重传模式或确认信息映射表参数传输音频数据。
音频接收设备在通信过程中还将继续执行步骤S404,统计接收错误概率。后续如果音频接收设备检测发现通信质量恢复为正常通信质量时,亦可采用前述步骤使BLEAudio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时的在传统自动重传模式下传输音频数据。
以下描述为本实施例的几个典型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一:
当BLE Audio系统的CIS链路的等时间隔(Isochronous Interval)为5ms,要求的传输延迟时长不超过2.5ms时,如采用低复杂度通信编解码(LC3:Low ComplexityCommunication Codec),单声道音频编码速率80kbps,5ms间隔内LC3编码的双声道音频数据长度为100字节。采用BLE 2Mbps传输速率,一个加密的音频数据包占用的空中时间为460us,帧间隔(T_IFS:Inter Frame Space)为150us,子事件间隔(T_MSS:MinimumSubevent Space)为150us,确认包占用的空中时间为44us。
采用现有的CIS协议,在传统的自动重传模式下,每发送一次音频数据包就要求回复确认包,因而每发送一次音频数据包加确认包的总时间为804us,这样,采用传统自动重传模式,在一个等时时间间隔中可重复传输音频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为3。这种传统自动重传模式下的时隙结构可如图5所示,其中,实线的Data和ACK框代表一个等时间间隔内第一次发送数据(Data)和回复确认包(ACK),另外两组虚线框代表可能存在的两次重传。如果每次发送音频数据包被错误接收的概率低于10%,3次重复发送被错误接收的概率低于0.1%。反之,如果每次发送音频数据包被错误接收的概率高于10%,3次重复发送被错误接收的概率高于0.1%。如果要求多次重复发送而被错误接收的概率低于最大允许错误概率0.1%,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发送次数。
如图6所示,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自适应重传模式的第一种时隙结构。当每次发送音频数据包被错误接收的概率高于10%时,在每个等时间隔内,音频发送设备第一次发送数据(Data)后,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确认信息。如果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的确认信息表示正确接收了音频数据包,并且,音频发送设备正确接收到音频接收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则音频发送设备停止本等时间隔内的发送。如果音频发送设备没有正确接收到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的正确接收音频数据包的信息,则在重传时连续重复发送三次音频数据包,且不要求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确认信息。这样,多数情况下,音频接收设备在一个等时间间隔内第一次接收音频数据后回复确认信息而使音频发送设备没必要重复发送,而少数因为音频接收设备错误接收音频数据而需要重复发送的情况下,连续3次发送,把传输延迟时长2.5ms内总的发送机会从3次提高到4次,从而提高音频接收设备正确接收音频数据的概率,即提高音频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其中将发送ACK的次数减少为1次,将发送音频数据包的次数增加至4的方法可以是依据实际需求设定的,亦可是采用前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计算获得。但总之,提高重传次数后发送音频数据包和确认信息所需的总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传输延迟时长2.5ms。
应用场景二:
当BLE Audio系统CIS链路的等时间间隔(Isochronous Interval)为5ms,要求的传输延迟不超过3.5ms时,如采用低复杂度通信编解码(LC3:Low ComplexityCommunication Codec),单声道音频编码速率96kbps,在5ms间隔内LC3编码的双声道音频数据长度为120字节。采用BLE 2Mbps传输速率,一个加密的音频数据包占用的空中时间为540us,帧间隔(T_IFS:Inter Frame Space)为150us,子事件间隔(T_MSS:MinimumSubevent Space)为150us,确认包占用的空中时间为44us。采用现有的CIS协议,在传统的自动重传模式下,每发送一次音频数据包就要求回复确认包,因而每发送一次音频数据包加确认包的总时间为884us。依据如图5所示时隙结构,在传输延迟3.5ms内,可重复传输音频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为3。如果每次发送音频数据包被错误接收的概率低于10%,3次重复发送被错误接收的概率低于0.1%。反之,如果每次发送音频数据包被错误接收的概率高于10%,3次重复发送被错误接收的概率高于0.1%。如果要求多次重复发送而被错误接收的概率低于最大允许错误概率0.1%,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发送次数。
如图7a所示,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自适应重传模式的第二种时隙结构。当每次发送音频数据包被错误接收的概率高于第一预定阈值10%且低于第二预定阈值18%时,在每个等时间间隔内,音频发送设备第一次发送数据(Data)后,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确认信息。如果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的确认信息表示正确接收了音频数据,并且,音频发送设备正确接收到音频接收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则音频发送设备停止本等时间隔内的发送。如果音频发送设备没有正确接收到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的正确接收音频数据的信息,则重复发送数据(第二次发送数据)。音频发送设备第二次发送数据(Data)后,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确认信息。如果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的确认信息表示正确接收了音频数据,并且,音频发送设备正确接收到音频接收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则音频发送设备停止本等时间间隔内的发送。如果音频发送设备没有正确接收到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的正确接收音频数据的信息,则在接下来的重传时隙里连续重复发送2次音频数据,且不要求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确认信息。这样,多数情况下,音频接收设备在一个等时间间隔内第一次接收音频数据后回复确认信息而使音频发送设备没必要重复发送。少数情况下,音频接收设备在一个等时间间隔内需要第二次接收音频数据并回复确认信息。极少数情况下,由于前两次没有正确接收而再连续两次发送。从而把3.5ms内的总的发送机会从3次提高到4次,因而提高音频接收设备正确接收音频数据的概率,即提高音频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如图7b所示,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自适应重传模式的第三种时隙结构。当每次发送音频数据包被错误接收的概率高于第二预设阈值18%时,在每个等时间间隔内,连续发送5次,不要求音频接收设备回复确认信息。这样,在传输延迟不超过3.5ms范围内,把总的发送机会从3次提高到5次,因而提高音频接收设备正确接收音频数据的概率,即提高音频数据的传输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其中将发送ACK的次数减少为2次或0次,将发送音频数据包的次数增加至4次或5次的方法可以是依据实际需求设定的,亦可是采用前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计算获得。但总之,提高重传次数后发送音频数据包和确认信息所需的总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传输延迟时长3.5ms。
实施例5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编码模块100,用于对目标信号进行编码,得到目标数据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数据发送装置用于音频发送设备时,所述编码模块100可以为音频数据处理单元,且所述音频处理单元可以把音频信号压缩编码为待发送的音频数据。
射频收发模块104,用于与数据接收装置建立连接等时流CIS链路,以实现与数据接收装置的无线通信;
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102,用于在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等时间隔内控制射频收发模块104无线发送目标数据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102还可以用于执行BLE Audio发送设备相关的BLE协议、CIS协议,和/或执行上述实施例1中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实施例2中的数据发送方法所述的获取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并在当前通信质量为低质量通信时,依据预定的传输延迟时长,减少一个等时间隔内接收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发送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等步骤。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102还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3中的数据发送方法,获取数据接收装置的第二指示信息,并在接收数据装置的请求时,用于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等时间隔内控制射频收发模块104无线发送目标数据包。
所述射频收发模块104,还用于在等时间隔内,在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102的控制下接收数据接收装置返回的确认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收发模块104可以为BLE射频收发模块,用于BLE无线信号收发。
实施例6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
解码模块110,用于对接收到的目标数据包进行解码,得到目标信号;
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112,用于在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等时间隔内控制射频收发模块无线接收目标数据包;
射频收发模块114,用于在等时间隔内,接收目标数据包,以及向数据发送设备发送确认信息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102还可以用于执行BLE Audio发送设备相关的BLE协议、CIS协议,和/或执行上述实施例1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3的数据接收方法所述的获取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并在当前通信质量为低质量通信时,依据预定的传输延迟时长,减少一个等时间隔内接收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发送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等步骤。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112还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2中的数据接收方法,接收数据发送装置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以及发送确认信息的实际,并在通信质量为低质量通信时,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等时间隔内控制射频收发模块114无线接收目标数据包,并反馈或者不反馈确认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频收发模块114可以为BLE射频收发模块,用于BLE无线信号收发.
实施例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其中,所述发送端设备包括如实施例5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所述接收端设备包括如实施例6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通过连接等时流CIS链路无线通信,并执行如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各项方法。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均为蓝牙低功耗音频设备。
实施例8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用于量化所述CIS链路的通信质量;
基于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减少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所述一个等时间隔内重复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为在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须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的前提下,在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最多可重复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
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质量参数包括:基于所述CIS链路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的通信错误概率,其中,所述通信错误概率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数据包被错误接收的概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包括:
统计预设时间段内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总次数,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的时长不小于一个等时间隔的时长;
统计所述预设时间段内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失败的次数;
依据所述失败的次数和所述总次数,确定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出错频率,并依据所述出错频率,确定所述通信错误概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包括: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
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减少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所述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包括:增加在所述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N,使得重复传输N次目标数据包时的多次通信错误概率不超过预设的最大允许错误概率;根据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N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所需时长、单次发送确认信息占用时长确定在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传输N次目标数据包时最多可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M;所述重复传输N次目标数据包时的多次通信错误概率为所述通信错误概率的N次方;N为正整数,M为自然数,M小于N。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还包括:判断所述通信错误概率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基于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减少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所述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还包括:当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减少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至零次,将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不传输确认信息时可最多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作为所述目标重传次数。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传输目标数据包,包括:
当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在前M次传输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均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并根据所述确认信息确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在后N-M次传输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M次目标数据包,且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不传输所述确认信息;或者,
当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在前M次传输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均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并根据所述确认信息确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在后N-M次传输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M次目标数据包,且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不传输所述确认信息;当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次目标数据包,且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之间不传输所述确认信息;
其中,N为所述目标重传次数;M为在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传输N次目标数据包时最多可传输确认信息的次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依据预设的最大允许错误概率的X次方根取值,X为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所述第二预设阈值依据所述最大允许错误概率的Y次方根取值,Y大于X,并且Y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不传输确认信息时可最多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X,Y均为正整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正常通信质量时,基于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在等时间隔内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且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接收一次来自接收端设备的确认信息。
9.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设备获取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用于量化所述CIS链路的通信质量;
所述发送端设备基于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根据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减少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接收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所述一个等时间隔内重复发送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为在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须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的前提下,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最多可重复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
所述发送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质量参数包括:基于所述CIS链路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的通信错误概率,其中,所述通信错误概率至少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数据包被错误接收的概率;
所述基于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包括: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所述通信错误概率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正常通信质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
所述发送端设备在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包含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端设备在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正常通信质量时,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包含第一字段的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第一字段用于指示当前通信质量是否为低通信质量;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接收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目标数据包的包头中的1个预留比特位设置所述第一字段;
在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将所述目标数据包的包头由2个字节扩展为4个字节,采用扩展增加的2个字节设置所述第二字段;
所述第二字段用于指示接收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包括:当发送端设备指示接收端设备应当针对发送端设备第i次发送的目标数据包反馈确认信息时,所述第二字段中的第i个二进制位被设置为用于表征接收端设备需要反馈确认信息的指示符,所述i为自然数,且i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
当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第一次发送目标数据包后接收一次确认信息,并在后续重复发送过程中不接收确认信息;或者,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在前两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时,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接收一次确认信息,并在后续重复发送过程中不接收确认信息;
当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时,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发送目标数据包,且不接收确认信息;
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或者,在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增加在所述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N,使得重复发送N次目标数据包时的多次通信错误概率不超过预设的最大允许错误概率;根据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N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所需时长、单次发送确认信息占用时长确定在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发送N次目标数据包时最多可接收确认信息的次数M;
发送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在前M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并根据所述确认信息确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在后N-M次发送目标数据包时,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M次目标数据包,但不接收所述确认信息;其中,所述重复发送N次目标数据包时的多次通信错误概率为所述通信错误概率的N次方;N为正整数,M为自然数,M小于N;和/或,
在所述通信错误概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减少发送端设备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接收确认信息的次数至零次,将所述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不传输确认信息时可最多传输目标数据包的次数作为所述目标重传次数N;
发送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包括:在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端设备重复发送N次目标数据包,且不接收确认信息;和/或,
在所述通信错误概率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发送端设备基于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在等时间隔内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并且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接收一次来自接收端设备的确认信息,并根据所述确认信息确定是否执行下一次的重复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
15.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设备获取基于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通信质量参数,其中,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用于量化所述CIS链路的通信质量;
所述接收端设备基于所述通信质量参数确定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减少在所述CIS链路的一个等时间隔内发送确认信息的次数,增加在所述一个等时间隔内重复接收目标数据包的最大传输次数至目标重传次数;其中,所述最大传输次数的初始值为在发送端设备每发送一次目标数据包后均须接收一次接收端设备发送的确认信息的前提下,在预设传输延迟时长内最多可重复传输所述目标数据包的次数;
所述接收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之前,还包括:
所述接收端设备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请求发送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
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当前通信质量、目标重传次数、发送确认信息的次数、发送确认信息的时机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重传次数,在等时间隔内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还包括:接收端设备接收来自发送端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并依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在接收所述目标数据包后向所述发送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或者不向发送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
18.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收发模块和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
所述射频收发模块用于与数据接收装置建立连接等时流CIS链路,以实现与数据接收装置的无线通信;
所述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用于依据如权利要求1至8中之一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和/或如权利要求9至14中之一所述数据发送方法,在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等时间隔内控制射频收发模块无线发送目标数据包。
19.一种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收发模块和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
所述射频收发模块用于与数据发送装置建立连接等时流CIS链路,以实现与数据发送装置的无线通信;
所述基带数据与协议处理器,用于依据如权利要求1至8中之一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和/或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之一所述数据接收方法,在当前通信质量为低通信质量时,基于目标重传次数,在连接等时流CIS链路的等时间隔内控制射频收发模块无线接收目标数据包。
20.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
所述发送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所述接收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
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之间通过连接等时流CIS链路无线通信,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之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均为蓝牙低功耗音频设备。
22.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和/或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4中之一所述数据发送方法,和/或执行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之一所述数据接收方法。
CN202110602734.7A 2021-05-31 2021-05-31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3469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2734.7A CN113346982B (zh) 2021-05-31 2021-05-31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2734.7A CN113346982B (zh) 2021-05-31 2021-05-31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6982A CN113346982A (zh) 2021-09-03
CN113346982B true CN113346982B (zh) 2023-10-20

Family

ID=77473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2734.7A Active CN113346982B (zh) 2021-05-31 2021-05-31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46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99932B (zh) * 2021-07-02 2023-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01435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
CN115297443A (zh) * 2022-08-03 2022-11-0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广播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0247A1 (zh) * 2022-09-23 2024-03-28 哲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通信的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0445A (zh) * 2013-09-30 2016-05-11 苹果公司 用于低带宽应用的所延迟的和所捆绑的重传
CN108418659A (zh) * 2017-02-10 2018-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09560897A (zh) * 2017-09-25 2019-04-02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cp重传方法和装置
CN111181700A (zh) * 2020-01-07 2020-05-19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22686A1 (ko) * 2018-12-13 2020-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2312369A (zh) * 2020-09-29 2021-02-02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延迟无线音频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2492449A (zh) * 2019-12-23 2021-03-12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收纳盒及无线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3127B2 (en) * 2014-05-14 2017-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audio data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80445A (zh) * 2013-09-30 2016-05-11 苹果公司 用于低带宽应用的所延迟的和所捆绑的重传
CN108418659A (zh) * 2017-02-10 2018-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09560897A (zh) * 2017-09-25 2019-04-02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cp重传方法和装置
WO2020122686A1 (ko) * 2018-12-13 2020-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2492449A (zh) * 2019-12-23 2021-03-12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收纳盒及无线耳机
CN111181700A (zh) * 2020-01-07 2020-05-19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12369A (zh) * 2020-09-29 2021-02-02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延迟无线音频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改进包排序的隐通道模型研究与应用";黄天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信息科技辑》;全文 *
Tulsi Pawan Fowdur ; Prateema Ragpot ; Sunjiv K.M Soyjaudah."Enhanced audio transmission over ADSL using prioritised DMT modulation and retransmissions".《IEEE EUROCON 2015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s a Tool (EUROCON)》.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6982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4698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1343022B2 (en) Disabl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acknowledgments for packets for which acknowledgements are supported at network or higher layer
US6088342A (en)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radio link protocol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206322B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early harq feedback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444983B1 (en) Block ack protocols for wireless packet network
US20070263708A1 (en) Receiver Controlled Isochronous Transmission
WO2001056219A1 (en) Retransmission scheme in wireless computer networks
CN111800171B (zh) 蓝牙低功耗音频数据传输方法以及装置、设备
CN111869142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介质
US8811500B2 (en) Data transmission
JP2004535136A (ja) データパケットを送信する方法
US7489941B2 (en) Method for control of the transmission power of a transmitting st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ing station, receiving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1203767A (ja) 無線伝送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無線受信装置
WO2022080436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735692B1 (ko) 적응 부호화와 재전송을 이용한 부호화 변환 방법
EP1993313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ling transmission statu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154850B1 (e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time out control
CN110933617B (zh) Wifi音频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239874A1 (en) Method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N116887408A (zh) 音频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