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6106A - 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6106A
CN113346106A CN202110551484.9A CN202110551484A CN113346106A CN 113346106 A CN113346106 A CN 113346106A CN 202110551484 A CN202110551484 A CN 202110551484A CN 113346106 A CN113346106 A CN 113346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ionizer
mounting
communication assembly
distribution plate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14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6106B (zh
Inventor
王子明
郝义国
汪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gang Grove Hydroge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ggang Grove Hydroge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gang Grove Hydroge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ggang Grove Hydroge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5148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61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6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6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6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6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44Purification of heat exchange medi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29Heat exchange using 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涉及去离子器技术领域;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组件、第二连通组件、去离子器、密封堵头和连接板;第一连通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通腔;第一连通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主管接头,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通孔;第二连通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流通腔;第二连通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主管接头,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通孔;去离子器的第一接头插设在第一安装通孔内,第二接头插设在第二安装通孔内;密封堵头用于封堵未安装去离子器的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连接板分别与第一连通组件和第二连通组件连接,能够选择接入去离子器的数量,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适合大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去离子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燃料电池电池运行过程中,双极板上会产生高电压;为了保证此高电压不会通过双极板中间的冷却液传递到整个冷却循环流道,需要确保冷却液不能够导电。去离子器常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主要用于去除冷却液中的导电离子。
去离子器的过滤层级结构会导致冷却液在流经去离子器时产生较大的阻力。现有的燃料电池系统中,为了满足冷却液流量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小冷却液流经去离子器的阻力,都会选择体积较大的去离子器。然而,随着去离子器体积的增加,其成本会大辐增加;另外,随着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无法选型到合适体积的去离子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能够根据使用需要,选择接入去离子器的数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组件、第二连通组件、去离子器、密封堵头和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通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通腔;所述第一连通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第一主管接头,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第一安装通孔;
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流通腔;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流通腔连通的第二主管接头,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二流通腔连通的第二安装通孔;
所述去离子器的第一接头可拆卸地插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密封连接;所述去离子器的第二接头可拆卸地插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二连通组件密封连接;
所述密封堵头用于封堵未安装所述去离子器的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
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包括第一管路分配板和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
所述第一管路分配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主管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分配板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所述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流道配合使用的第一流道;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的另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分配板与所述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流通腔。
在一些更加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管路分配板与所述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分配板和所述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之间,用于提高所述第一管路分配板与所述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通组件包括第二管路分配板和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
所述第二管路分配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流道;所述第二主管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分配板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
所述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流道配合使用的第三流道;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的另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分配板与所述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四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流通腔。
在一些更加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通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管路分配板与所述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分配板和所述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之间,用于提高所述第二管路分配板与所述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连接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两侧。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去离子器的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上分别套设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分别用于提高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连通组件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堵头可拆卸地插设在未安装所述去离子器的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内;所述密封堵头的侧壁上套设有第五密封圈,用于提高所述密封堵头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之间的密封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中的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组件、第二连通组件、去离子器、密封堵头和连接板;通过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内部设置所述第一流通腔和所述第二流通腔,并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所述第一主管接头和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在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与所述第二流通腔连通的所述第二主管接头和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通孔,根据使用需要选择接入所述去离子器的数量,将所述去离子器的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分别插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内,同时利用所述密封堵头将未安装所述去离子器的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进行封堵,并通过所述连接板对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进行连接固定,使得所述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能够根据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大小,选择接入所述去离子器的数量,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某一实施例中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中第一管路分配板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管路分配板3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中第二管路分配板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二管路分配板6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中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2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中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5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中去离子器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中密封堵头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去离子器;101、第一接头;102、第二接头;103、第三密封圈;104、第四密封圈;2、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201、第一安装通孔;202、第一流道;3、第一管路分配板;301、第一主管接头;302、第二流道;4、密封堵头;401、第五密封圈;5、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501、第二安装通孔;502、第三流道;6、第二管路分配板;601、第二主管接头;602、第四流道;7、连接板;8、第一密封圈;9、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2和图11,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组件、第二连通组件、去离子器1、密封堵头4和连接板7。
所述第一连通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通腔;所述第一连通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第一主管接头301,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第一安装通孔201;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通孔201通过所述第一流通腔与所述第一主管接头301连通;第一主管接头301用于与外部管路连通。
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流通腔;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流通腔连通的第二主管接头601,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二流通腔连通的第二安装通孔501;多个第二安装通孔501通过所述第二流通腔与第二主管接头601连通;第二主管接头601用于与外部管路连通。
去离子器1的第一接头101可拆卸地插设在第一安装通孔201内,并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密封连接;去离子器1的第二接头102可拆卸地插设在第二安装通孔501内,并与所述第二连通组件密封连接;至此,实现去离子器1的并联;去离子器1的第一接头101和第二接头102上分别套设有第三密封圈103和第四密封圈104,分别用于提高第一接头101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第二接头102与所述第二连通组件之间的密封性。
密封堵头4用于封堵未安装去离子器1的第一安装通孔201和第二安装通孔501;使用时,根据使用需要选择接入去离子器1的数量,通过密封堵头4对未安装去离子器1的第一安装通孔201和第二安装通孔501进行封堵。
连接板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可拆卸连接;连接板7的数量为两块,两块连接板7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两侧。
通过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内部设置所述第一流通腔和所述第二流通腔,并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第一主管接头301和多个第一安装通孔201,在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与所述第二流通腔连通的第二主管接头601和多个第二安装通孔501,根据使用需要选择接入去离子器1的数量,将去离子器1的第一接头101和第二接头102分别插设在第一安装通孔201和第二安装通孔501内,同时利用密封堵头4将未安装去离子器1的第一安装通孔201和第二安装通孔501进行封堵,并通过连接板7对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进行连接固定,使得所述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能够根据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大小,选择接入去离子器1的数量,结构简单,拆装方便,适合大批量生产。
具体地,参考图2至图4、图7和图8,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包括第一管路分配板3和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2;
第一管路分配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流道302;第一主管接头301设置在第一管路分配板3的另一侧,并与第二流道302连通;第一主管接头301与第一管路分配板3一体成型连接;
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2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流道302配合使用的第一流道202;多个第一安装通孔201设置在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2的另一侧,并分别与第一流道202连通;第一管路分配板3与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2密封连接,使得第二流道302与第一流道202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流通腔。
进一步地,参考图2,为了提高第一管路分配板3与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2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第一连通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8;第一管路分配板3与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2可拆卸连接;第一密封圈8设置在第一管路分配板3和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2之间。
具体地,参考图2、图5、图6、图9和图10,所述第二连通组件包括第二管路分配板6和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5;
第二管路分配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流道602;第二主管接头601设置在第二管路分配板6的另一侧,并与第四流道602连通;第二主管接头601与第二管路分配板6一体成型连接;
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5的一侧设置有与第四流道602配合使用的第三流道502;多个第二安装通孔501设置在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5的另一侧,并分别与第三流道502连通;第二管路分配板6与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5密封连接,使得第四流道602与第三流道502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流通腔;连接板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2和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5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参考图2,为了提高第二管路分配板6与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5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第二连通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9;第二管路分配板6与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5可拆卸连接;第二密封圈9设置在第二管路分配板6和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5之间。
具体地,参考图12,密封堵头4可拆卸地插设在未安装去离子器1的第一安装通孔201和第二安装通孔501内;密封堵头4的侧壁上套设有第五密封圈401,用于提高密封堵头4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之间的密封性。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通孔201和第二安装通孔501的数量分别为十个;接入去离子器1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去离子器1的第一接头101和第二接头102分别插设在第一安装通孔201和第二安装通孔501内;未安装去离子器1的第一安装通孔201和第二安装通孔501的数量分别为四个,采用八个密封堵头4分别进行封堵。
本实施例中的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燃料电池系统中的冷却液依次通过第一主管接头301、所述第一流通腔和第一安装通孔201分别进入到相互并联的六个去离子器1中,经过去离子器1处理后,依次通过第二安装通孔501、所述第二流通腔和第二主管接头601进入到冷却液管路中,实现对所述冷却液中离子的滤除。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通组件、第二连通组件、去离子器、密封堵头和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通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流通腔;所述第一连通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第一主管接头,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通腔连通的第一安装通孔;
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流通腔;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流通腔连通的第二主管接头,另一侧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二流通腔连通的第二安装通孔;
所述去离子器的第一接头可拆卸地插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密封连接;所述去离子器的第二接头可拆卸地插设在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内,并与所述第二连通组件密封连接;
所述密封堵头用于封堵未安装所述去离子器的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
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包括第一管路分配板和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
所述第一管路分配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主管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分配板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所述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流道配合使用的第一流道;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的另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分配板与所述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流通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管路分配板与所述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分配板和所述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之间,用于提高所述第一管路分配板与所述第一去离子器安装板之间的密封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组件包括第二管路分配板和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
所述第二管路分配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流道;所述第二主管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分配板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
所述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流道配合使用的第三流道;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的另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分配板与所述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密封连接,使得所述第四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流通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管路分配板与所述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分配板和所述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之间,用于提高所述第二管路分配板与所述第二去离子器安装板之间的密封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所述连接板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离子器的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上分别套设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分别用于提高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连通组件之间的密封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堵头可拆卸地插设在未安装所述去离子器的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内;所述密封堵头的侧壁上套设有第五密封圈,用于提高所述密封堵头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之间的密封性。
CN202110551484.9A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 Active CN113346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1484.9A CN113346106B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1484.9A CN113346106B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6106A true CN113346106A (zh) 2021-09-03
CN113346106B CN113346106B (zh) 2022-08-05

Family

ID=77470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1484.9A Active CN113346106B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46106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06433A1 (en) * 2003-11-13 2005-05-19 Nissan Motor Co., Ltd. Cooling device for fuel cell
KR20080013354A (ko) * 2006-08-08 2008-02-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연료전지 차량의 이온제거기
CN207572462U (zh) * 2017-12-08 2018-07-03 扬州中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去离子器
CN207624817U (zh) * 2017-12-25 2018-07-17 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的水箱内置去离子系统
CN109065910A (zh) * 2018-08-09 2018-12-21 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膨胀罐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9962264A (zh) * 2017-12-25 2019-07-02 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的水箱内置去离子系统
CN110504467A (zh) * 2019-09-18 2019-11-26 洺源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用加湿装置
CN210040406U (zh) * 2019-07-29 2020-02-07 扬州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去离子器装置
CN210296514U (zh) * 2019-08-22 2020-04-10 扬州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去离子器
CN210379272U (zh) * 2019-10-23 2020-04-21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补水箱及燃料电池系统
CN111063914A (zh) * 2019-12-16 2020-04-24 浙江润丰氢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冷却液处理集成装置
CN211295276U (zh) * 2019-12-16 2020-08-18 浙江润丰氢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冷却液处理集成装置
CN111600049A (zh) * 2020-04-24 2020-08-28 浙江润丰氢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氢发动机及其新型能量输出管理方法
CN111668511A (zh) * 2020-07-08 2020-09-15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去离子器及其应用的燃料电池
CN111725537A (zh) * 2020-05-12 2020-09-29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氢气燃烧加热器及极低温自启动方法
CN211929623U (zh) * 2020-03-18 2020-11-13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氢能汽车燃料电池用大流量去离子器
CN212625681U (zh) * 2020-07-08 2021-02-26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去离子器及其应用的燃料电池
CN112467171A (zh) * 2020-11-10 2021-03-09 上海高诗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子过滤器混联式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06433A1 (en) * 2003-11-13 2005-05-19 Nissan Motor Co., Ltd. Cooling device for fuel cell
KR20080013354A (ko) * 2006-08-08 2008-02-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연료전지 차량의 이온제거기
CN207572462U (zh) * 2017-12-08 2018-07-03 扬州中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去离子器
CN207624817U (zh) * 2017-12-25 2018-07-17 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的水箱内置去离子系统
CN109962264A (zh) * 2017-12-25 2019-07-02 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的水箱内置去离子系统
CN109065910A (zh) * 2018-08-09 2018-12-21 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膨胀罐及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0040406U (zh) * 2019-07-29 2020-02-07 扬州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去离子器装置
CN210296514U (zh) * 2019-08-22 2020-04-10 扬州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去离子器
CN110504467A (zh) * 2019-09-18 2019-11-26 洺源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用加湿装置
CN210379272U (zh) * 2019-10-23 2020-04-21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补水箱及燃料电池系统
CN111063914A (zh) * 2019-12-16 2020-04-24 浙江润丰氢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冷却液处理集成装置
CN211295276U (zh) * 2019-12-16 2020-08-18 浙江润丰氢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冷却液处理集成装置
CN211929623U (zh) * 2020-03-18 2020-11-13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氢能汽车燃料电池用大流量去离子器
CN111600049A (zh) * 2020-04-24 2020-08-28 浙江润丰氢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种氢发动机及其新型能量输出管理方法
CN111725537A (zh) * 2020-05-12 2020-09-29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氢气燃烧加热器及极低温自启动方法
CN111668511A (zh) * 2020-07-08 2020-09-15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去离子器及其应用的燃料电池
CN212625681U (zh) * 2020-07-08 2021-02-26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去离子器及其应用的燃料电池
CN112467171A (zh) * 2020-11-10 2021-03-09 上海高诗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子过滤器混联式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6106B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7357B (zh) 包括橡胶冷却歧管的电池模块
KR20040038869A (ko) 연료 전지 조립 시스템
US11196109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stack for a motor vehicle
JP7194248B2 (ja) ピン端子付き電源心線の液体冷却装置
CN113346106B (zh) 一种集束式燃料电池去离子器装置
CN112880431B (zh) 换热器及电池包组件
CN112713287B (zh) 燃料电池及其介质出入模块
CN220041989U (zh) 一种冷板组件、冷却系统和用电装置
CN111517286A (zh) 一种臭氧发生器及其流体分布系统
CN209880767U (zh) 动力电池水冷装置及动力电池
EP3824506A1 (en) Fuel cell system and integration backplane for fuel cell modules
CN112543575B (zh) 一种板卡插接模组及电控盒
CN214592517U (zh) 一种冷却连接器
CN111517284A (zh) 一种臭氧发生单元
CN101552347B (zh) 一种基于板间逆流冷却剂流场的燃料电池
CN210224408U (zh) 一种现场可安装多路高压电连接器
CN217424446U (zh) 一种外置传感器集成装置
CN216288617U (zh) 冷却结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1517282A (zh) 一种用于臭氧发生器的高压保险装置
CN220604774U (zh) 电池模组冷却结构、电池模组和汽车
CN220382182U (zh) 液冷组件及电池包
CN116544575B (zh) 储能装置
CN214404848U (zh) 车用电气压力比例阀
CN220934190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锂电池
CN212770013U (zh) 一种小流量超纯水edi膜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