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41506B -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1506B
CN113341506B CN202110565572.4A CN202110565572A CN113341506B CN 113341506 B CN113341506 B CN 113341506B CN 202110565572 A CN202110565572 A CN 202110565572A CN 113341506 B CN113341506 B CN 1133415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dapter
accommodating cavity
hol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655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1506A (zh
Inventor
叶阳
叶林
陆喆池
谷萍
程刚喜
文加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655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415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41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1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1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1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with an intermediate part, e.g. adapter, receptacle, linking two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7Connectors fixed to housings, casing, frames or circuit boar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连接器包括连接壳体和插芯装配体,连接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滑槽和第一压设部,插芯装配体具有至少一第一连接部和收缩部,插针装配体穿设于第一容纳腔,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露出于第一滑槽。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和适配器,适配器具有第三容纳腔和槽孔,连接器的一端插入第三容纳腔,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槽孔内,以使连接器与适配器卡接,完成连接器与适配器安装。拆卸时连接壳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压设部抵接收缩部,第一连接部退入第一滑槽内,使得第一连接部与适配器的槽孔卡接分离,从而沿一个方向进行操作,使得插拔连接简单、拆卸方便,避免造成连接器或适配器损坏,提高可靠性。

Description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通信的快速发展,对通信速率、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纤连接器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光纤连接器不断朝着高密度、小型化方向发展,并且光纤连接器与相应适配器的插拔解锁动作更加频繁。
目前光纤连接器与相应适配器的插拔解锁动作复杂,相同芯数情况下体积很大,且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才能实施。对光纤连接器或适配器施加作用力使其锁紧或者解锁脱离,很容易触碰到相邻的连接器、适配器或光缆组件等,造成其他连接器拉脱、过度拉紧、插芯错位或崩裂等潜在风险,损坏端口或者降低可靠性,这些无法通过可靠手段检测,将给检修人员带来极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纤连接器与相应适配器插拔解锁动作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光纤的连接器,包括:
连接壳体,形成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滑槽和第一压设部;以及
插芯装配体,用于连接光纤,具有至少一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收缩部,所述插针装配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露出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连接壳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插芯装配体连接;所述连接壳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压设部抵接所述收缩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退入所述第一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收缩部具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压设部具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插芯装配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向斜面抵接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退入所述第一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芯装配体包括:
第一夹持件,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一卡接部、所述收缩部和至少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卡接所述连接壳体;
至少一插芯,用于连接光纤,所述插芯的一端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露出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外;以及
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连接壳体之间,以抵接所述插芯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
第一本体,具有所述第一通孔;
第一悬臂,两所述第一悬臂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通孔位于两所述第一悬臂之间,所述第一悬臂具有所述第一卡接部;以及
第二悬臂,两所述第二悬臂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一悬臂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悬臂位于所述第一悬臂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二悬臂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收缩部,两所述收缩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具有两端开口的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压设部和第二通孔;
护套,具有第二卡接部和第二容纳腔,所述护套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卡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护套卡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
紧固件,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紧固件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卡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卡接于所述紧固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滑槽之间,以限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所述紧固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包括:
连接器;以及
适配器,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三容纳腔和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的槽孔,所述连接器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槽孔内,以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适配器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适配器包括:
适配壳体,具有两端开口的所述第三容纳腔、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的所述槽孔、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的第四容纳腔和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四容纳腔连通的第四通孔;以及
适配接头,具有第三卡接部,所述适配接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四容纳腔,所述第三卡接部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以将所述适配接头与所述适配壳体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适配壳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二滑槽,每个第二滑槽对应有所述槽孔,每个所述连接器沿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适配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具有导向凸台,所述适配器具有凹槽,所述导向凸台与所述凹槽适配,以使所述连接器仅能够沿第一方向与所述适配器组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其中,连接器包括连接壳体和插针装配体,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和适配器。对连接器与适配器进行安装时,连接器的一端沿第一方向插入适配器的第三容纳腔,连接器的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槽孔内,以使连接器与适配器卡接,完成连接器与适配器安装,保证了连接器与适配器的连接可靠性。拆卸时连接器的连接壳体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第一压设部抵接收缩部,第一连接部退入第一滑槽内,使得第一连接部与适配器的槽孔卡接分离,从而沿一个方向对连接器与适配器进行操作,使得插拔连接简单、拆卸方便,避免造成连接器或适配器损坏,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插芯装配体与连接壳体处于拆卸状态;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插芯装配体与连接壳体处于装配状态;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芯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芯装配体的爆炸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另一视角下的第一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壳体的剖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另一视角下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的爆炸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适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中另一视角下的适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的拆卸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壳体,11-第一壳体,11A-第一容纳腔,11B-第一滑槽,11C-第一压设部,11D-第二导向斜面,11E-第二通孔,11F-限位凸台,11G-导向凸台,11H-过孔;
12-护套,12A-第二卡接部,12B-第二容纳腔,12C-第一拉杆,13-紧固件,13A-第三通孔,13B-尾部,13C-止动部,13D-插芯孔,13E-凹部;
2-插芯装配体,21-第一夹持件,21A-第一连接部,21B-第一卡接部,21C-收缩部,21D-第一通孔,21E-第一导向斜面,21F-止动钩,21G-止动槽,21H-第三导向斜面,211-第一本体,212-第一悬臂,213-第二悬臂,22-插芯,22A-前段,22B-后段,22C-止挡部,23-弹性件;
3-连接器,4-适配器,41-适配壳体,41A-第三容纳腔,41B-槽孔,41C-第四容纳腔,41D-第四通孔,41E-第二滑槽,41F-凹槽,41G-套筒,42-适配接头,42A-第三卡接部,42B-第二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次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网络的普及使得通信系统得到空前发展。人们对通信速率、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光传送交换网络容量和速率高速发展,核心交换网络及数据中心等交换节点数量越来越多。高速率传输模块的普及和应用,使得高密度、小型化的光纤连接需求迫切。
目前光纤的连接器与相应适配器的插拔与解锁动作复杂,相同芯数情况下体积很大,且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才能实施,这给目前高密度的数据中心布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例如,常用的光纤收发模块可包含两个光纤连接端口,一个用于接收,另一个用于发送。随着传输速率的极大提升,在同一模块中,可能需要四个光纤连接端口同时工作,两个用于接收,另两个用于发送。相应的,在传输模块尺寸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还可能需要同时插入八个光纤端口工作。依次类推至更多光纤连接端口。
针对以上应用环境,需要更小型的光纤连接器与适配器结构,以配合日益增长的高速率高带宽通信需求。在满足高密度的数据中心机房走线布纤的环境下,需要保证光纤连接的易操作性、适配后的稳定性可靠性、解锁脱离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现有技术中,在高密度数据中心机房或高密度光纤适配面板上,对光纤的连接器或适配器施加作用力使其锁紧或者解锁脱离,其相邻的连接器(例如传统LC型、FC型、SC型等连接器类型)、适配器和光纤组件等可能会妨碍对所需施加作用力位置的单独接触,存在极大风险触碰到其他组件,这会给其他连接器连接带去拉脱、过度拉紧、插芯错位、崩裂等潜在风险,损坏端口或者导致可靠性降低。
更为严重的可能导致某些端口信号中断,并且一旦发生这些情况,将给检修人员带来极大困难,其无法通过可靠手段检测潜在风险。假设操作人员采用工具辅助插拔连接,操作工具可能挡住操作人员视野,并且使用工具操作将增加放入工具和拿出工具的操作时间,也会增加人工成本、工具设计成本以及时间成本。
有鉴于此,参见图16~1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3和适配器4,连接器3插入适配器4卡接。具体地,适配器4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三容纳腔41A和位于至少一侧与第三容纳腔41A连通的槽孔41B,连接器3的一端插入第三容纳腔41A,与适配器4的槽孔41B进行卡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装置,插拔与解锁连接器3的操作仅需沿直线方向进行,即沿单一维度方向的操作,只需前移或后退连接器3,实现与适配器4的连接或断开,避免多个方向操作带来的连接器3卡死、紧固困难、解锁复杂的情况,满足高密度小型化的连接需求,同时易于操作人员施工,提高了光纤连接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下面结合连接器3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的连接器3,包括连接壳体1和插芯装配体2。其中,连接壳体1形成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11A、位于至少一侧与第一容纳腔11A连通的第一滑槽11B和第一压设部11C;插芯装配体2具有至少一第一连接部21A和与第一连接部21A连接的收缩部21C,插芯装配体2穿设于第一容纳腔11A,第一连接部21A至少部分露出于对应的第一滑槽11B。
连接壳体1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壳体1与插芯装配体2连接,连接壳体1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第一压设部11C抵接收缩部21C,第一连接部21A能够退入第一滑槽11B内。
由于第一连接部21A至少部分露出于对应的第一滑槽11B,第一连接部21A能够弹性地退至第一滑槽11B内。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21A也能够因恢复形变自动露出于第一滑槽11B。因此,插接连接器3时,结合参见图17,只要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器3进入适配器4的第三容纳腔41A,第一连接部21A亦可弹性地位于第三容纳腔41A内,当连接器3插接到位时,第一连接部21A因弹性形变恢复,可自动进入适配器4的槽孔41B卡接,从而实现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连接。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连接,只需沿第一方向移动,无需其他额外操作,故操作便捷高效,降低了对相邻的连接器、适配器或光纤组件造成的影响。由于第一连接部21A与槽孔41B卡接,故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连接稳定可靠。
当连接器3插接于适配器4后需要拔出连接器3时,首先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壳体1,此时连接壳体1上的第一压设部11C抵接插芯装配体2的收缩部21C,收缩部21C挤压变形后,与收缩部21C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A可退至第一滑槽11B内,从而第一连接部21A退出槽孔41B,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卡接解除;沿第二方向继续移动连接壳体1,带动插芯装配体2一起退出第三容纳腔41A,实现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分离。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壳体1的过程,由于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始终位于第一滑槽11B内,因此,第一连接部21A不会再次因弹性形变恢复进入适配器4的槽孔41B内,从而顺利地实现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分离。由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同直线方向,属于单一维度的方向,故连接器3拔出适配器4的操作同样快捷高效,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即可完成解锁,降低了对相邻的连接器、适配器或光纤组件造成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器3拔出适配器4的过程中,第一连接部21A只需要在第一滑槽11B中不露出于第一滑槽11B即可、不需要弹性地退出第一滑槽11B至第一容纳腔11A内。连接器3自身组件的安装,需要第一连接部21A能够弹性地退至第一容纳腔1C内,第一连接部21A沿第一滑槽移动。由于连接器3自身组件的安装,不需要在适配器4所在的位置即可完成预装或拆卸,故不影响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插拔与解锁操作,不会对其他连接器、适配器及光纤组件造成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收缩部21C具有第一导向斜面21E,第一压设部11C具有第二导向斜面11D,插芯装配体2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导向斜面11D抵接第一导向斜面21E,以使第一连接部21A退入第一滑槽11B内。例如,第一连接部21A的一侧设有收缩部21C,插芯装配体2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压设部11C的第二导向斜面11D抵接收缩部21C的第一导向斜面21E,使得第一连接部21A退入第一滑槽11B内。应该理解的是,将连接壳体1沿第二方向移动,与插芯装配体2沿第一方向移动,均产生连接壳体1与插芯装配体2相对地分离移动,使得第二导向斜面11D抵接第一导向斜面21E,第一连接部21A退入第一滑槽11B内,不应理解为仅在插芯装配体2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情形下,才具有第二导向斜面11D抵接第一导向斜面21E,以使第一连接部21A退入第一滑槽11B内情形的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插芯装配体2包括第一夹持件21、插芯22和弹性件23。其中,第一夹持件21具有第一连接部21A、第一卡接部21B、收缩部21C和至少一第一通孔21D,第一卡接部21B用于卡接连接壳体1,插芯22的一端穿设于对应的第一通孔21D,并沿第一方向露出于第一夹持件21外,弹性件23位于第一夹持件21与连接壳体1之间,以抵接插芯22于第一夹持件21上。
具体地,弹性件23为弹簧,插芯22的一端穿过弹簧,穿设于第一夹持件21的第一通孔21D,插芯22的另一端露出第一夹持件21外。弹簧位于第一夹持件21和连接壳体1之间,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连接时,连接壳体1压缩弹簧,将插芯22抵接于第一夹持件21上,使得插芯22受抵接作用,使得将第一夹持件21、插芯22和弹性件23组装成插芯装配体2后,插芯装配体2的结构紧凑,插芯22稳定、牢固地穿设于第一夹持件21。对插芯装配体2拆卸时,解除连接壳体1与插芯装配体2的卡接后,在受压缩的弹性件23的作用下,使得插芯22、弹性件23更容易地与第一夹持件21分离,插芯装配体2的拆卸过程简单高效,便于维护、检修弹性件23或插芯22。
如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插芯22具有前段22A、后段22B和位于前段22A和后段22B之间的止挡部22C,前段22A穿设于第一通孔21D,前段22A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露出于第一夹持件21外,止挡部22C抵接于第一夹持件21,后段22B位于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1A内,弹性件22位于止挡部22C与连接壳体1之间。具体地,前段22A穿设于第一通孔21D,前段22A部分沿第一方向露出与第一夹持件21外,便于插芯22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后段22B位于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1A内,使得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卡接时,避免插芯22损坏,弹性件23抵接止挡部22C,使得插芯22的前段22A稳定、牢固地穿设于第一通孔21D。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和11所示,第一夹持件21包括第一本体211、第一悬臂212和第二悬臂213。其中,第一本体211具有第一通孔21D,两第一悬臂212间隔连接于第一本体211,第一通孔21D位于两第一悬臂212之间,第一悬臂212具有第一卡接部21B,两第二悬臂213间隔连接于第一本体211,第二悬臂213与第一悬臂212间隔设置,第二悬臂213位于第一悬臂213远离第一通孔21D的一侧,第二悬臂213具有第一连接部21A和收缩部21C,两收缩部21C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1A的两侧。
具体地,两第一悬臂212间隔设置,均与第一本体211连接,第一本体211具有第一通孔21D,第一通孔21D位于两第一悬臂212之间,第一通孔21D穿设插芯22的一端。例如,两第一悬臂212与第一本体211形成两容纳空间,两容纳空间分别容纳两弹性件23,第一通孔21D穿设插芯22,使得弹性件23处于两第一悬臂212之间,从而使得插芯装配体2的整体所占空间小,有利于在空间范围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完成连接器的连接与拆卸。
第一悬臂212具有第一卡接部21B,第一卡接部21B用于与连接壳体1卡接。第二悬臂213位于第一悬臂213远离第一通孔21D的一侧,两第二悬臂213间隔设置,且均与第一本体211连接,第二悬臂213具有第一连接部21A和收缩部21C,两收缩部21C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1A的两侧。
对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进行组装时,先将第二悬臂213的收缩部21C与第一连接部21A弹性地容纳于连接壳体1的第一滑槽11B内,连接壳体1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悬臂212的第一卡接部21B与连接壳体1卡接,第二悬臂213的收缩部21C与第一连接部21A弹性形变回复,自动地部分露出于第一滑槽11B,从而实现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的组装。
连接壳体1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壳体1的第一压设部11C抵接第二悬臂213的收缩部21C,与收缩部21C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A退入连接壳体1的第一滑槽11B,从而能够使第一连接部21A脱出适配器4的槽孔41B,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连接自动解除,从而实现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快速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连接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护套12和紧固件13。其中,第一壳体11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11A、位于至少一侧与第一容纳腔11A连通的第一滑槽11B、第一压设部11C和第二通孔11E(参见图12)。护套12具有第二卡接部12A和第二容纳腔12B,护套12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容纳腔11A,第二卡接部12A穿设于第二通孔11E,以使护套12卡接于第一壳体11,紧固件13具有第三通孔13A,紧固件13至少部分容纳于第二容纳腔12B,第一卡接部21B穿设于第三通孔13A,以使第一夹持件21卡接于紧固件13。
具体地,第一壳体11具有第二通孔11E和过孔11H,第二通孔11E位于与第一滑槽11B相对的另一端,过孔11H位于第二通孔11E与第一滑槽11B之间。护套12具有第二卡接部12A、第二容纳腔12B和第一拉杆12C,护套12的第二卡接部12A穿设于第一壳体11的第二通孔11E,实现第一壳体11与护套12的卡接(参见图15)。紧固件13具有止动部13C、插芯孔13D和尾部13B,止动部13C形成有第三通孔13A,第一卡接部21A穿设于第三通孔13A中,将紧固件13与插芯装配体2卡接(参见图13和图14)。插芯孔13D用于容纳弹性件13的另一端,避免插芯装配体2损坏,对插芯22起保护作用。护套12的第二容纳腔12B容纳紧固件13的尾部13B。第一卡接部21B形成有止动钩21F、位于止动钩21F内侧的止动槽21G和位于止动钩21F对侧的第三导向斜面21H(参见图10)。止动钩21F内侧是指沿第一通孔21D的轴线方向远离紧固件13的一侧,止动钩21F对侧是指沿垂直于第一通孔21D的轴线方向靠近第一通孔21D的轴线的一侧。通过第一卡接部21B的第三导向斜面21H,以使第一卡接部21B沿第二方向移动并穿设于紧固件13的第三通孔13A,从而使得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组装更加方便,组装效率高。对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拆卸时,通过第一壳体的过孔11H,对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卡接部21B产生弹性形变,使得第一卡接部21B退至紧固件13的第三通孔13A中,解除插芯装配体2与紧固件13的卡接。
将护套12与第一壳体11连接时,通过沿第一方向推动护套12的第一拉杆12C,实现护套12与第一壳体11的连接;或在连接器3与适配器4进行连接组装时,通过沿第一方向推动第一拉杆12C,实现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连接。例如,可以在第一拉杆12C上设置防滑齿,或在第一壳体11靠近护套12的一端外侧面形成有防滑齿,通过防滑齿便于操作时施力以免打滑。防滑齿可以是较细的防滑纹,也可以间隔较大的间隔齿。
第一卡接部21B穿设于第三通孔13A,止动部13C至少部分卡接于止动槽21G,以限制第一夹持件21和紧固件13沿第一方向或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范围。第三通孔13A与止动钩21F的一端设有凹部13E,止动钩21F穿设于第三通孔13A的凹部13E,从而避免止动钩21F露出第三通孔13A外,减少结构所占空间,缩小结构整体尺寸,确保第一夹持件21与紧固件13的连接牢固。例如,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均为弹性卡扣,将第一连接部21A弹性变形收缩至第一滑槽11B内,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壳体1,第一连接部21A由于弹性变形恢复,自动部分露出第一滑槽11B。第一卡接部21B弹性变形收缩,使得第一卡接部21B穿设于紧固件13的第三通孔13A,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卡接部21B由于弹性形变回复,自动与紧固件13卡接,从而使得插芯装配2退出连接壳体1操作更方便,快捷。
对紧固件13与第一夹持件21拆卸时,对第一卡接部21B施力,使止动钩21F弹性变形,止动钩21F退至第三通孔13A内,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夹持件21,第一夹持件21与紧固件13的卡接解除。通过第一壳体11的过孔11H,对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拆卸时,利用工具从过孔11H处使止动钩21F弹性变形,解除第一加持件21与紧固件13的卡接。
如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壳体1相对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一滑槽11B和过孔11H,插芯装配体2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每侧第一连接部21A位于同侧的第一滑槽11B内,第一卡接部21B位于同侧的第三通孔13A内,通过插芯装配体2每侧第一连接部21A位于同侧的第一滑槽11B内,第一卡接部21B位于同侧的第三通孔13A内,从而使得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拆卸时,插芯装配体2的两侧承受作用力抵消,提高插芯装配体2的耐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壳体11还具有限位凸台11F,限位凸台11F位于第二通孔11E与第一滑槽11B之间,以限制位于第一容纳腔11A内的紧固件13沿第一方向移动。
具体地,第一壳体11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凸台11F,限位凸台11F位于第一容纳腔11A内,处于第二通孔11E与第一滑槽11B之间,通过限位凸台11F限制位于第一容纳腔11A内的紧固件13沿第一方向移动。例如,紧固件13的止动部13C与限位凸台11F抵接,从而限制紧固件13进一步沿第一方向移动。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连接器,下面将连接器3自身的组件及其拆装过程进行描述。
具体地,对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组装时,先将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弹性收缩至第一壳体11的第一滑槽11B内,将第一壳体11沿第一方向移动,插芯装配体2沿第一滑槽11B插入第一容纳腔11A中,第一连接部21A弹性形变恢复,自动部分露出与第一滑槽11B。紧固件13从与插芯装配体2相对的另一侧插入第一容纳腔11A中,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卡接部21B穿设于紧固件13的第三通孔13A,插芯装配体2卡接紧固件13,此时,插芯装配体2上的弹性件23的一端抵接插芯22的止挡部22C,紧固件13抵接弹性件23的另一端,使得弹性件23呈压缩形变状态,插芯22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夹持件21的第一通孔21D,另一端位于紧固件13的插芯孔13D中。
护套12沿第一方向插入第一容纳腔11A中,第二卡接部12A穿设于第一壳体11的第二通孔11E,将护套12与第一壳体11卡接。此时,紧固件13的尾部13B位于护套12的第二容纳腔12B中,紧固件13位于限位凸台11F与护套12之间,以限制位于第一容纳腔11A内的紧固件13移动范围。
另一种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的装配方式如下:将紧固件13、护套12依次沿第一方向插入第一容纳腔11A中,第二卡接部12A穿设于第一壳体11的第二通孔11E,将护套12与第一壳体11卡接。此时,紧固件13的尾部13B位于护套12的第二容纳腔12B中,紧固件13位于限位凸台11F与护套12之间,以完成连接壳体1的组装。将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弹性收缩至第一壳体11的第一滑槽11B内,插芯装配体2沿第一滑槽11B插入第一容纳腔11A中,第一连接部21A弹性形变恢复,自动部分露出与第一滑槽11B,第一卡接部21B穿设于紧固件13的第三通孔13A,插芯装配体2卡接紧固件13,实现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的组装。
对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进行拆卸时,解除护套12与第一壳体11的卡接,护套12退出第一容纳腔11A。从第一壳体11的过孔11H处,将插芯装配2的第一卡接部21B与紧固件13的卡接解除,紧固件13退出第第一容纳腔11A,插芯装配体2从另一侧退出第一容纳腔11A,以实现插芯装配2与连接壳体1的拆卸。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3和适配器4。如图16~18所示,适配器4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三容纳腔41A和位于至少一侧与第三容纳腔41A连通的槽孔41B,连接器3的一端插入第三容纳腔41A,第一连接部21A至少部分位于槽孔41B内,以使连接器3与适配器4卡接。
具体地,对连接器3与适配器4进行拆卸时,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壳体1,第一压设部11C抵接收缩部21C,使得与收缩部21C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A退入第一滑槽11B内,从而第一连接部21A脱出适配器4的槽孔41B,以解除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卡接。
通过将连接器3的一端插入第三容纳腔41A,连接器3上第一连接部21A位于槽孔41B,实现连接器3与适配器4卡接,使得连接器3与适配器4装配便捷容易。对连接器3与适配器4拆卸时,使第一连接部21A脱出槽孔41B,以解除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卡接,从而使得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拆卸过程灵活、轻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9~22所示,适配器4包括适配壳体41和适配接头42,适配壳体41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三容纳腔41A、位于至少一侧与第三容纳腔连通41A的槽孔41B、与第三容纳腔连通41A的第四容纳腔41C和位于至少一侧与第四容纳腔41C连通的第四通孔41D。适配接头42具有第三卡接部42A,适配接头42的一端穿设于第四容纳腔41C,第三卡接部42A穿设于第四通孔41D,以将适配接头42与适配壳体41卡接。
具体地,适配接头42与适配壳体41安装时,适配接头42一端穿设于适配壳体41的第四容纳腔41C,适配接头42上的第三卡接部42A穿设于适配壳体41上的第四通孔41D,以使适配接头42与适配壳体41卡接;适配接头42与适配壳体41拆卸时,适配接头42上的第三卡接部42A与第四通孔41D卡接解除,从而使得适配接头42与适配壳体41安装与拆卸过程简单,易于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适配接头42远离第三卡接部42A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拉杆42B。具体地,适配接头42与适配壳体41拆卸时,移动第二拉杆42B,解除第三卡接部42A与第四通孔41D的卡接,实现适配接头42与适配壳体5的拆卸,从而使得适配接头42与适配壳体41的拆卸便捷、高效。
在一实施例中,适配壳体41具有至少两个第二滑槽41E,每个第二滑槽41E对应有槽孔41B,每个连接器沿对应的第二滑槽41E与适配器3连接。具体地,适配壳体41具有多个第二滑槽41E和套筒41G,每个连接器3沿对应的第二滑槽41E插入适配壳体41的第三容纳腔41A,连接器3的插芯22露出部分容纳于套筒41G中,以使连接器3与连接壳体41连接时,方向一致,避免产生偏移,影响连接装置的传输效果。如图23所示,多个连接器3与适配壳体41连接时,由于多个连接器3沿不同的第二滑槽41E与连接器3进行组装,避免多个连接器3之间安装时相互影响,从而使得一个适配器4可以与多个连接器3连接,集成程度更高,在相同空间内,一个适配器4可以连接多个连接器3。应该理解的是,槽孔41B可以是贯穿适配壳体41内外侧的通孔,也可以是仅从内侧往外侧延伸的槽,外侧不贯通,形成盲孔。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器3具有导向凸台11G,适配器4具有凹槽41F,导向凸台11G与凹槽41F适配,以使连接器3仅能够沿第一方向与适配器4组装。具体地,导向凸台11G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外侧,凹槽41F设置在适配壳体41的外侧,连接器3沿第一方向与适配器4连接,导向凸台11G对连接器3移动导向,并与凹槽41F抵接。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下面结合图16和图24,对本申请实施例光纤的连接装置的安装的各个步骤进行具体地说明。
S1、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器的连接壳体,使插芯装配体穿设于连接器的连接壳体的第一容纳腔,插芯装配体的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露出连接壳体的第一滑槽,插芯装配体与连接壳体卡接。
具体地,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器3的连接壳体1,使得插芯装配体2穿设于连接器3的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1A,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部分露出连接壳体1的第一滑槽11B,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卡接部21B卡接于第三通孔13A,实现连接器3组装。
应该理解的,对连接器3组装时,可以先将第一壳体11与紧固件13、护套12连接,再将插芯装配体2插入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1A中。具体地,将紧固件13容纳于护套12中,例如,将紧固件13的尾部13B容纳于护套12的第二容纳腔12B中。通过护套12与紧固件13连接,便于下一步操作时,通过护套12将紧固件13与护套3一并安装。将护套12与紧固件13一同沿第一方向移动,护套12的第二卡接部12A穿设于第二通孔11E,护套12的第二卡接部12A与第二通孔11E卡接,完成连接壳体1的安装。进一步,将插芯装配体2容纳于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1A,第一连接部21A位于第一滑槽11B内,连接壳体1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连接部21A恢复形变,部分露出于第一滑槽11B,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卡接部21B穿设于紧固件13的第三通孔13A,实现紧固件13与插芯装配体2的卡接,紧固件13位于第一壳体11的限位凸台11F与护套12之间,实现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的组装,便于后续将连接器3作为整体部件进行安装操作。
或者,对连接器3组装时,也可以先将插芯装配体2与第一壳体11连接,再将紧固件13、护套3与第一壳体11连接。具体地,将插芯装配体2插入第一壳体11的第一容纳腔11A中,第一连接部21A退入第一滑槽11B内,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壳体11,第一连接部21A恢复弹性形变,第一连接部21A至少部分露出于第一滑槽11B。进一步,再将紧固件13、护套12与插芯装配体2组装,具体地,沿第一方向移动紧固件13,以使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卡接部21B穿设于紧固件13的第三通孔13A,第一卡接部21B与第三通孔13A卡接。沿第一方向移动护套12,护套12的第二卡接部12A穿设于第一壳体11的第二通孔11E,以将护套12与第一壳体11卡接,紧固件13的尾部13B位于护套12的第二容纳腔12B中,紧固件13位于第一壳体11的限位凸台11F和护套12之间,完成连接器3的安装,便于后续将连接器3作为整体部件进行安装操作。
S2、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壳体,带动插芯装配体穿设于适配器的第三容纳腔,第一连接部位于适配器的槽孔内,以使连接器与适配器连接。
具体地,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壳体1,带动插芯装配体2穿设于适配器4的第三容纳腔41A,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位于适配器4的槽孔41B内,以使连接器3与适配器4连接,实现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组装。
应该理解地,对连接器3与适配器4连接器前,可以先将适配壳体41与适配接头42组装。具体地,将适配接头42插入适配壳体41的第四容纳腔41C中,例如,移动适配接头42的第二拉杆41B,使得适配接头42插入适配壳体41的第四容纳腔41C中。适配接头42上的第三卡接部42A穿设于适配壳体41上的第四通孔41D,以使适配接头41与适配壳体42卡接。
进一步,移动连接壳体1,带动插芯装配体2穿设于适配器4的第三容纳腔41A,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位于适配器的槽孔41B内,以使连接器3与适配器连接,实现连接装置的安装。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结合图16和图25所示,现对光纤的连接装置的拆卸的各个步骤进行具体地说明。
P1、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器的连接壳体,插芯装配体的第一连接部退出适配器的槽孔。
具体地,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壳体1的第一壳体11,第一壳体11的第一压设部11C抵接插芯装配体2的收缩部21C,与收缩部21C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A退入第一滑槽11B内,使得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退出适配器4的槽孔41B。例如,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器3的第一壳体11,第一压设部11C的第二导向斜面11D抵接收缩部21C的第二导向斜面21E,以使第一连接部21A退入第一滑槽11B内。应该理解的是,推动连接器的护套12,以使第一壳体11沿第二方向移动。例如,推动护套12的第一拉杆12C,带动第一壳体11沿第二方向移动,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退入第一滑槽11B内,从而第一连接部21A退出适配器4的槽孔41B。
P2、沿第二方向继续移动连接壳体,连接器与适配器分离。
具体地,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壳体1,连接器3从适配器4上的适配壳体41上的第三容纳腔41A退出,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连接解除。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二方向移动护套12,带动连接壳体1沿第二方向移动,例如,拉动护套12上的第一拉杆12C,以带动连接器1沿第二方向移动,顺利实现连接器3与适配器4的分离。
应该理解的是,在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器3的插芯装配体2,插芯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退出适配器4的槽孔41B之前,可以先将适配接头42先拆卸。具体地,将适配接头42的第三卡接部42A与适配壳体41的第四通孔41D的卡接解除,例如,按压适配接头42的第二拉杆42B,使得适配接头42的第三卡接部42A与第四通孔41D的卡接解除,沿第一方向移动适配接头42,适配接头42脱出适配壳体41的第四容纳腔41C,完成适配接头42与适配壳体41的拆卸。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需要对拆卸后的连接器3进一步维修、更换、拆装时,需要对连接器3进一步拆卸。具体地,先将护套12上的第二卡接部12A与连接壳体1上的第二通孔11E卡接解除,实现护套12从连接壳体1上拆卸。进一步,从连接壳体1的过孔11H解除第一卡接部21B与紧固件13的第三通孔13A卡接,将插芯装配体2上的第一连接部21A退入连接壳体1的第一滑槽11B内,沿第一方向移动插芯装配体2,使得插芯装配体2退出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1A,实现,实现插芯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的拆卸,以便对连接器3进行更换部件或者进行其他维修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光纤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壳体,形成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滑槽和第一压设部;以及
插芯装配体,用于连接光纤,具有至少一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收缩部,所述插芯装配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露出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连接壳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插芯装配体连接;所述连接壳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压设部抵接所述收缩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退入所述第一滑槽内;
其中,所述插芯装配体包括:
第一夹持件,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一卡接部、所述收缩部和至少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卡接所述连接壳体;
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
第一本体,具有所述第一通孔;
第一悬臂,两所述第一悬臂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通孔位于两所述第一悬臂之间,所述第一悬臂具有所述第一卡接部;以及
第二悬臂,两所述第二悬臂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一悬臂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悬臂位于所述第一悬臂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所述第二悬臂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收缩部,两所述收缩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部具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压设部具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插芯装配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向斜面抵接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退入所述第一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装配体还包括:
至少一插芯,用于连接光纤,所述插芯的一端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露出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外;以及
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连接壳体之间,以抵接所述插芯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具有两端开口的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压设部和第二通孔;
护套,具有第二卡接部和第二容纳腔,所述护套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卡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以使所述护套卡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及
紧固件,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紧固件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卡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卡接于所述紧固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具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滑槽之间,以限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所述紧固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6.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
适配器,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三容纳腔和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的槽孔,所述连接器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三容纳腔,所述连接器的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槽孔内,以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适配器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包括:
适配壳体,具有两端开口的所述第三容纳腔、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的所述槽孔、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的第四容纳腔和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四容纳腔连通的第四通孔;以及
适配接头,具有第三卡接部,所述适配接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四容纳腔,所述第三卡接部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以将所述适配接头与所述适配壳体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壳体具有至少两个第二滑槽,每个第二滑槽对应有所述槽孔,每个所述连接器沿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适配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导向凸台,所述适配器具有凹槽,所述导向凸台与所述凹槽适配,以使所述连接器仅能够沿第一方向与所述适配器组装。
CN202110565572.4A 2021-05-24 2021-05-24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Active CN1133415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5572.4A CN113341506B (zh) 2021-05-24 2021-05-24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5572.4A CN113341506B (zh) 2021-05-24 2021-05-24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1506A CN113341506A (zh) 2021-09-03
CN113341506B true CN113341506B (zh) 2023-11-07

Family

ID=77471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65572.4A Active CN113341506B (zh) 2021-05-24 2021-05-24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4150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1498A (zh) * 2013-04-17 2014-10-22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适配器、扩张装置、更换工具、更换组件、和更换准直套管的方法
CN110824628A (zh) * 2019-12-19 2020-02-21 武汉邮埃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2269227A (zh) * 2020-10-21 2021-01-26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
CN113238325A (zh) * 2021-04-07 2021-08-10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07410B2 (en) * 2013-12-23 2015-12-08 Alliance Fiber Optic Products, Inc.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US9618702B2 (en) * 2014-06-09 2017-04-11 Senko Advanced Components, Inc. Reduced-profile data transmission element connectors, adapters, and connection assemblies thereof
US9726831B2 (en) * 2015-07-02 2017-08-08 Senko Advanced Components, Inc. Bayonet lock MPO connector
US11822133B2 (en) * 2017-07-14 2023-11-21 Senko Advanced Components, Inc. Ultra-small form factor optical connector and adapt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1498A (zh) * 2013-04-17 2014-10-22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适配器、扩张装置、更换工具、更换组件、和更换准直套管的方法
CN110824628A (zh) * 2019-12-19 2020-02-21 武汉邮埃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2269227A (zh) * 2020-10-21 2021-01-26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
CN113238325A (zh) * 2021-04-07 2021-08-10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1506A (zh) 2021-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7226B2 (en) Remote release tab connector assembly
US9448370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70160496A1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slider assembly for push-pull latching
US9046660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US7052186B1 (en) Secondary latch sleeve for connector connections
EP2630533B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US20150277062A1 (en) Dust-Proof Apparatus And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30044127A1 (en) Modular fiber optic connection system
CN216214454U (zh) 连接器、适配器及连接器组合
US8226302B2 (en) Optical connector
PL173558B1 (pl) Zespół złącza światłowodowego
US10520685B2 (en) Optical connector
KR20210020868A (ko) 초소형 폼 팩터 광 커넥터 및 어댑터
CN113238325B (zh)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US11333836B2 (en) Adapter for optical connectors
EP3677939B1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optical connector
CN113296197B (zh) 锁紧机构、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网络系统
CN113341506B (zh)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CN112505839B (zh) 一种光纤连接组件
CN110927892B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
WO2023109534A1 (zh) 一种快速连接光纤的翻盖式光纤连接器
EP3855225A1 (en) Optical connector system
CN214151137U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结构
CN112630896A (zh) 具唯一移除钥匙的固定于适配器端口内的可锁定mpo连接器
CN219552704U (zh) 一种小型化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