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38325B -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38325B
CN113238325B CN202110371919.1A CN202110371919A CN113238325B CN 113238325 B CN113238325 B CN 113238325B CN 202110371919 A CN202110371919 A CN 202110371919A CN 113238325 B CN113238325 B CN 1132383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nnector
clamping
adapter
pi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719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38325A (zh
Inventor
叶阳
程刚喜
陈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ce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719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38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38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8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38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38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astening connecting plugs and sockets, e.g. screw- or nut-lock, snap-in, bayonet type
    • G02B6/3891Bayonet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69Mounting ferrules to connector body, i.e. plu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连接器包括连接壳体和插针装配体,连接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一通孔,插针装配体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接部,插针装配体的第一卡接部穿设于第一通孔,第一连接部部分露出于第一通孔。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和适配器,适配器具有第二容纳腔和槽孔。插针装配体的第一卡接部与连接壳体卡接,第一连接部与适配器的槽孔卡接,完成连接器与适配器安装,拆卸时第一连接部与适配器的槽孔卡接分离,第一卡接部与连接壳体卡接分离,从而沿一个方向进行操作,实现适配器的分离,使得插拔连接简单、拆卸方便,避免造成连接器或适配器损坏,提高可靠性。

Description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纤连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通信的快速发展,对通信速率、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纤的连接器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光纤的连接器不断朝着高密度、小型化方向发展,并且光纤的连接器与相应适配器的插拔解锁动作更加频繁。
目前,光纤的连接器与相应适配器的插拔解锁动作复杂,相同芯数情况下体积很大,且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才能实施。对光纤的连接器或适配器施加作用力使其锁紧或者解锁脱离,很容易触碰到相邻的连接器、适配器或光缆组件等,造成其他连接器拉脱、过度拉紧、插芯错位或崩裂等潜在风险,损坏端口或者降低可靠性,这些无法通过可靠手段检测,将给检修人员带来极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纤的连接器与相应适配器插拔解锁动作复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光纤的连接器,包括:
连接壳体,形成有两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和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以及
插针装配体,用于连接光纤,具有至少一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第一卡接部,所述插针装配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露出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卡接部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插针装配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接部分别能够弹性地退出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插针装配体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连接壳体卡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装配体包括:
第一夹持件,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至少一第二通孔;
至少一插芯,用于连接光纤,所述插芯的一端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露出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外;
第二夹持件,具有插针孔,所述第二夹持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插芯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插针孔;以及
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以抵接所述插芯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一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另一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卡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卡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
第一本体,具有所述第二通孔;
第一悬臂,两所述第一悬臂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通孔位于两所述第一悬臂之间;所述第一悬臂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以及
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位于两所述第一悬臂之间,以分隔出至少两容纳空间以分别容纳对应的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一本体上对应每一所述容纳空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有止动钩、位于所述止动钩内侧的止动槽和位于所述止动钩对侧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止动部,所述第三通孔形成在所述止动部上;
所述止动钩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止动部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止动槽,以限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向斜面与所述止动部之间形成第二空间,以使所述止动钩能够弹性地向所述第二空间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插芯具有前段、后段和位于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之间的止挡部,所述前段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前段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露出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外,所述止挡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后段穿设于所述插针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止挡部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装配体具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接部均为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能够弹性地向所述第一空间移动,以退出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插针装配体可拆卸连接的护套,所述护套具有第三卡接部,所述连接壳体具有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护套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三卡接部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以将所述护套与所述连接壳体卡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包括:
连接器;以及
适配器,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纳腔和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槽孔,所述连接器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槽孔内,以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适配器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适配器具有至少两个滑槽,每个滑槽对应有所述槽孔,所述连接器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连接器沿对应的所述滑槽与所述适配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的连接器和连接装置,当沿第一方向将连接器插接于适配器,由于第一连接部露出于第一通孔,便于第一连接部与适配器的槽孔卡接,使得插接操作简单;第一卡接部穿设于第一通孔,并沿第二方向与连接壳体卡接,保证了连接器与适配器的连接可靠性。当沿第一方向移动插针装配体,第一连接部能够弹性地退至第一容纳腔内,以便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壳体时,防止第一连接部再次进入槽孔与适配器卡接,使得连接器拆卸方便。沿第一方向移动插针装配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接部能够弹性地位于第一容纳腔内,方便插针装配体从外部安装于连接壳体的第一容纳腔内。插针装配体安装到位后,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接部因弹性恢复,自动进入第一通孔中。
对光纤的连接装置安装操作时,首先将插针装配体沿第一方向安装于连接壳体,然后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壳体,连接壳体带动插针装配体插入适配器,即可实现连接器与适配器的连接。拆卸操作时,首先使插针装配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接部分别能够弹性地退出第一通孔至第一容纳腔内,从而解除第一连接部与槽孔的卡接;然后将连接壳体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壳体带动插针装配体一起使得连接器与适配器分离。连接器的安装和拆卸,均只需沿直线方向插或拔,插拔解锁动作简单、避免造成连接器或适配器损坏,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针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针装配体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另一视角下的第一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第二夹持件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壳体的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的爆炸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另一视角下的适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的安装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的拆卸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壳体,1A-第一通孔,1B-第四通孔,1C-第一容纳腔,1D-第一滑槽,1E-第三导向斜面;
2-插针装配体,21-第一夹持件,21A-第一连接部,21B-第一卡接部,21C-第二卡接部,21E-容纳空间,21F-第二通孔,21G-止动槽,21H-止动钩,21J-第二导向斜面,21K-第一导向斜面,211-第一本体,212-第一悬臂,213-第二悬臂;
22-第二夹持件,22A-第三通孔,22B-止动部,22C-插针孔,22D-尾部,22E-凹部;
23-插芯,23A-前段,23B-后段,23C-止挡部,24-弹性件;
3-护套,3A-第三卡接部,3B-第一拉杆,3C-第五容纳腔;
4-适配接头,41-第二拉杆,4A-第四卡接部;
5-适配壳体,5A-槽孔,5B-压设部,5C-第五通孔,5D-第二容纳腔,5E-第三容纳腔,5F-套筒,5H-第二滑槽;
8-连接器,9-适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网络的普及使得通信系统得到空前发展。人们对通信速率、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光传送交换网络容量和速率高速发展,核心交换网络及数据中心等交换节点数量越来越多。高速率传输模块的普及和应用,使得高密度、小型化的光纤连接需求迫切。
目前光纤的连接器与相应适配器的插拔与解锁动作复杂,相同芯数情况下体积很大,且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才能实施,这给目前高密度的数据中心布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例如,常用的光纤收发模块可包含两个光纤连接端口,一个用于接收,另一个用于发送。随着传输速率的极大提升,在同一模块中,可能需要四个光纤连接端口同时工作,两个用于接收,另两个用于发送。相应的,在传输模块尺寸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还可能需要同时插入八个光纤端口工作。依次类推至更多光纤连接端口。
针对以上应用环境,需要更小型的光纤连接器与适配器结构,以配合日益增长的高速率高带宽通信需求。在满足高密度的数据中心机房走线布纤的环境下,需要保证光纤连接的易操作性、适配后的稳定性可靠性、解锁脱离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现有技术中,在高密度数据中心机房或高密度光纤适配面板上,对光纤的连接器或适配器施加作用力使其锁紧或者解锁脱离,其相邻的连接器(例如传统LC型、FC型、SC型等连接器类型)、适配器和光纤组件等可能会妨碍对所需施加作用力位置的单独接触,存在极大风险触碰到其他组件,这会给其他连接器连接带去拉脱、过度拉紧、插芯错位、崩裂等潜在风险,损坏端口或者导致可靠性降低。
更为严重的可能导致某些端口信号中断,并且一旦发生这些情况,将给检修人员带来极大困难,其无法通过可靠手段检测潜在风险。假设操作人员采用工具辅助插拔连接,操作工具可能挡住操作人员视野,并且使用工具操作将增加放入工具和拿出工具的操作时间,也会增加人工成本、工具设计成本以及时间成本。
有鉴于此,参见图15~1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8和适配器9,连接器8插入适配器9卡接。具体地,适配器9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纳腔5D和位于至少一侧与第二容纳腔5D连通的槽孔5A,连接器8的一端插入第二容纳腔5D,与适配器9的槽孔5A进行卡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装置,插拔与解锁连接器8的操作仅需沿直线方向进行,即沿单一维度方向的操作,只需前移或后退连接器8,实现与适配器9的连接或断开,避免多个方向操作带来的连接器卡死、紧固困难、解锁复杂的情况,满足高密度小型化的连接需求,同时易于操作人员施工,提高了光纤连接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下面结合连接器8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的连接器8,包括连接壳体1和插针装配体2。其中,连接壳体1形成有两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1C和位于至少一侧与第一容纳腔1C连通的第一通孔1A;以及插针装配体2用于连接光纤,具有至少一第一连接部21A和至少一第一卡接部21B,插针装配体2穿设于第一容纳腔1C,第一连接部21A至少部分露出于对应的第一通孔1A,第一卡接部21B穿设于对应的第一通孔1A。
插针装配体2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分别能够弹性地退出第一通孔1A至第一容纳腔1C内。插针装配体2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卡接部21B与连接壳体1卡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由于第一连接部21A至少部分露出于对应的第一通孔1A,第一连接部21A能够弹性地退出第一通孔1A至第一容纳腔1C内。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21A也能够因恢复形变自动进入第一通孔1A。因此,插接连接器8时,结合参见图16,只要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器8进入适配器9的第二容纳腔5D,第一连接部21A亦可弹性地位于第二容纳腔5D内,当连接器8插接到位时,第一连接部21A因弹性形变恢复,可自动进入适配器9的槽孔5A卡接,从而实现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连接。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连接,只需沿第一方向移动,无需其他额外操作,故操作便捷高效,降低了对相邻的连接器、适配器或光纤组件造成的影响。由于第一连接部21A与槽孔5A卡接,故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连接稳定可靠。
由于第一连接部21A至少部分露出于对应的第一通孔1A,第一连接部21A能够弹性地退出第一通孔1A至第一容纳腔1C内,当连接器8插接于适配器9后需要拔出连接器8时,首先沿第一方向移动插针装配体2,此时第一连接部21A受挤压变形可退出槽孔5A至第一通孔1A内,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卡接解除;然后再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壳体1,带动插针装配体2一起退出第二容纳腔5D,实现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分离。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壳体1的过程,由于插针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的相对位置不变,第一连接部21A始终位于第一通孔1A内,因此,第一连接部21A不会再次因弹性形变恢复进入适配器9的槽孔5A内,从而顺利地实现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分离。由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同直线方向,属于单一维度的方向,故连接器8拔出适配器9的操作同样快捷高效,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即可完成解锁,降低了对相邻的连接器、适配器或光纤组件造成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接器8拔出适配器9的过程中,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只需要在第一通孔1A中不超出连接壳体1的外侧面即可、不需要弹性地退出第一通孔1A至第一容纳腔1C内。但是,连接器8自身组件的安装,需要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能够弹性地退出第一通孔1A至第一容纳腔1C内。由于连接器8自身组件的安装,不需要在适配器9所在的位置即可完成预装或拆卸,故不影响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插拔与解锁操作,不会对其他连接器、适配器及光纤组件造成影响。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下面再将连接器8自身的组件及其拆装过程进行描述。
具体地,将插针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与连接时,将插针装配体2沿第一方向插入连接壳体1,插针装配体2容纳于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C,第一连接部21A与第一卡接部21B能够受压变形弹性地穿设于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C内。插针装配体2在第一容纳腔1C内插接到位后,第一连接部21A与第一卡接部21B遇到第一通孔1A后,弹性形变恢复,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能够自动进入第一通孔1A,且第一连接部21A部分露出第一通孔1A。此时,将插针装配体2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卡接部21B与第一通孔1A卡接,实现插针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卡接。
具体地,将插针装配体2从连接壳体1中拆卸时,首先将第一卡接部21B和第一连接部21A从第一通孔1A弹性地退出至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C内,解除第一卡接部21B与第一通孔1A的卡接。例如,通过向第一容纳腔1C的方向抵压第一卡接部21B和第一连接部21A使得第一卡接部21B和第一连接部21A变形,从而将第一通孔1A退出至第一容纳腔1C内。然后沿第二方向移动插针装配体2,从第一容纳腔1C中拔出插针装配体2,实现连接壳体1与插针装配体2的分离。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插针装配体2具有第一空间,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均为弹性卡扣,弹性卡扣能够弹性地向第一空间移动,以退出第一通孔1A至第一容纳腔1C内,从而使得插针装配2退出连接壳体1操作更方便,快捷。具体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第一卡接部21B具有第一导向斜面21K,以使第一卡接部21B向第一空间移动并穿设于第一容纳腔1C内。插针装配体2沿第一方向从外部与连接壳体1组装时,经第一连接部21A的外部斜面、第一卡接部21B上的第一导向斜面21K导向,挤压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向第一空间移动,使得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更容易进入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C内,从而使得插针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的组装更加方便,组装效率高。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插针装配体2包括第一夹持件21、插芯23、第二夹持件22和弹性件24。其中,第一夹持件21具有第一连接部21A、第一卡接部21B和至少一第二通孔21F,插芯23用于连接光纤,插芯23的一端穿设于对应的第二通孔21F,并沿第一方向露出于第一夹持件21外。第二夹持件22具有插针孔22C,第二夹持件22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夹持件21,插芯23的另一端穿设于插针孔22C,弹性件24位于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之间,以抵接插芯23于第一夹持件21上。
具体地,弹性件24可以为弹簧。插芯23的一端穿设于第二夹持件22上的插针孔22C,露出第一夹持件21外;插芯23的另一端穿过弹簧,穿设于第一夹持件21的第二通孔21F。弹簧位于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之间,第二夹持件22与第一夹持件21连接时,第二夹持件22压缩弹簧,将插芯23抵接于第一夹持件21上,使得插芯23受抵接作用。
将第一夹持件21、第二夹持件22、插芯23和弹性件24组装成插针装配体2后,插针装配体2的结构紧凑,插芯23稳定、牢固地穿设于第一夹持件21。对插针装配体2拆卸时,解除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的连接,在受压缩的弹性件24的作用下,使得插芯23、弹性件24更容易地与第一夹持件21分离,拆卸过程简单高效。
如图1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插芯23具有前段23A、后段23B和位于前段23A和后段23B之间的止挡部23C,前段23A穿设于第二通孔21F,前段23A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露出于第一夹持件21外,止挡部23C抵接于第一夹持件21,后段23B穿设于插针孔22C,弹性件24位于止挡部23C与第二夹持件之间。具体地,前段23A穿设于第二通孔21F,前段23A部分沿第一方向露出与第一夹持件21外,便于插芯23与适配器9的部件进行连接,后段23B穿设于插针孔22C,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卡接时,第二夹持件22的插针孔22C穿设后段23B,避免插芯23损坏,弹性件24将止挡部23C抵接于第一夹持件21的第二通孔21F,从而使得插芯23的前段23A稳定、牢固地穿设于第二通孔21F。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之一具有第二卡接部21C,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另一具有第三通孔22A,第二卡接部21C穿设于第三通孔22A,以使第一夹持件21卡接于第二夹持件22。具体地,如图7~10所示,第一夹持件21上具有第二卡接部21C,第二夹持件22上具有第三通孔22A,第二卡接部21C穿过第三通孔22A,第二卡接部21C与第二卡接件22位于第三通孔22A处的端面卡接,从而实现第二夹持件22与第一夹持件21的卡接。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7~图8所示,第二卡接部21C形成有止动钩21H、位于止动钩21H内侧的止动槽21G和位于止动钩21H对侧的第二导向斜面21J。止动钩21H内侧是指沿第二通孔21F的轴线方向远离第二夹持件22的一侧,止动钩21H对侧是指沿垂直于第二通孔21F的轴线方向靠近第二通孔21F的轴线的一侧。参见图9~图10所示,第二夹持件22具有止动部22B,第三通孔22A形成在止动部22B上。止动钩21H穿设于第三通孔22A,止动部22B至少部分卡接于止动槽21G,以限制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沿第一方向或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范围。第二导向斜面21J与止动部22B之间形成第二空间,以使止动钩21H能够弹性地向第二空间移动,以解除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的卡接。
具体地,第三通孔22A形成在止动部22B上,第三通孔22A与止动钩21H的一端设有凹部22E,止动钩21H穿设于第三通孔22A的凹部22E,从而避免止动钩21H露出第三通孔外,减少结构所占空间,缩小结构整体尺寸。止动部22B卡接于止动槽21G,实现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卡接,限制第一夹持件21和第二夹持件22沿第一方向或沿第二方向移动,确保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的连接牢固。对插针装配体2进行拆卸时,在第二导向斜面21J与止动部22之间形成的第二空间,将止动钩21H弹性地向第二空间移动,解除第一加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的卡接,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解除卡接更为容易,便于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21包括第一本体211、第一悬臂212和第二悬臂213。其中,第一本体211具有第二通孔21F,两第一悬臂212间隔连接于第一本体211,第二通孔21F位于两第一悬臂212之间。第一悬臂212具有第一连接部21A、第一卡接部21B和第二卡接部21C,第一连接部21A位于靠近第一本体211的一端,第二卡接部21B位于远离第一本体211的一端,第一卡接部21B位于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二卡接部21C之间。第二悬臂213,与第一本体211连接,位于两第一悬臂212之间,以分隔出至少两容纳空间21E以分别容纳对应的弹性件24,第一本体211上对应每一容纳空间21E均设置有第二通孔21F。具体地,两第一悬臂212与第二悬臂213分隔出两容纳空间21E,两容纳空间21E分别容纳对应的弹性件24。
由于两第一悬臂212间隔连接于第一本体211,两第一悬臂212的之间的容纳空间用于安装插芯23。两第一悬臂212上分别具有第二卡接部21C,便于第一夹持件21与第二夹持件22的可靠连接。两第一悬臂212上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便于插针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的可靠连接。
由于设置至少一第二悬臂213,在加强第一夹持件21结构强度的同时,方便将两第一悬臂212之间分隔出至少两个容纳空间21E,第一本体211上对应每个容纳空间21E均形成有第二通孔21F,以便每个插芯23容纳在相互分隔的容纳空间21E内。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壳体1相对的两侧形成有第一通孔1A,插针装配体2相对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每侧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均位于同侧的第一通孔1A内。例如,连接壳体1为近似长方体结构,连接壳体1长度方向两端开口,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1C;连接壳体1的高度方向相对两侧形成有第一通孔1A,插针装配体2的高度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对应形成有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连接壳体1的宽度方向两侧不设置第一通孔1A,便于多个连接壳体1沿宽度方向并排安装在适配器9中,节省了宽度方向的安装空间,从而减小了光纤连接装置的整体宽度。
同时,由于两第一通孔1A分布在连接壳体1的相对两侧,插针装配体2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每侧的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位于同侧的第一通孔1A内,插针装配体2的两侧承受作用力抵消,提高插针装配体2的耐用性。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如不考虑光纤连接装置的宽度,连接壳体1的周侧均可形成第一通孔1A。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壳体1具有第一滑槽1D和第三导向斜面1E,第一滑槽1D与第一容纳腔1C连通,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卡接部21B沿第一滑槽1D移动,为插针装配体2插入第一容纳腔1C进行导向。第三导向斜面1E能够使得连接器8需要从适配器9中拔出时,眼第一方向移动插针装配体2,第一连接部21A在第三导向斜面1E的导向下,受压变形退出适配器9的槽孔5A,从而使第一连接部21A与槽孔5A的卡接解除,便于连接器8与适配器9分离,避免拔出连接器8时的卡滞或卡死。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4所示,连接器8还包括与插针装配体1可拆卸连接的护套3,护套3具有第三卡接部3A,连接壳体1具有位于至少一侧与第一容纳腔1C连通的第四通孔1B,护套3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容纳腔1A,第三卡接部3A穿设于第四通孔1B,以将护套3与连接壳体1卡接。
具体地,护套3具有第三卡接部3A和第五容纳腔3C,第三卡接部3A穿设于连接壳体1上的第四通孔1B,从而将护套3与连接壳体1卡接。护套3与连接壳体1卡接时,第五容纳腔3C容纳插针装配体2上第二夹持件22的尾部22D和插芯23的后端23B的端部,对容纳于第一容纳腔1C的插针装配体2起保护作用,避免插针装配体2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护套3远离第三卡接部3A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拉杆3B。在将护套3与连接壳体1连接时,通过沿第一方向推动连接壳体1,实现护套3与连接壳体1的连接;或在连接器8与适配器9进行连接组装时,通过沿第一方向推动连接壳体1,实现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连接。在对连接器8从适配器9上拆卸时,首先通过沿第一方向推动第一拉杆3B,使得第三卡接部3A与第四通孔1B的卡接分离,进而推动插针装配体2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第一连接部1A受到挤压变形,退出适配器9的槽孔5A,从而实现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卡接解除,完成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拆卸。
具体地,可以在第一拉杆3B上设置防滑齿,和/或在连接壳体1靠近护套3的一端外侧面形成有防滑齿,通过防滑齿便于操作时施力以免打滑。防滑齿可以是较细的防滑纹,也可以间隔较大的间隔齿。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8和适配器9。如图15~19所示,适配器9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纳腔5D和位于至少一侧与第二容纳腔5D连通的槽孔5A,连接器8的一端插入第二容纳腔5D,第一连接部21A至少部分位于槽孔5A内,以使连接器8与适配器9卡接。通过将连接器8的一端插入第二容纳腔5D,连接器8上第一连接部21A位于槽孔5A,实现连接器8与适配器9卡接,使得连接器8与适配器9装配便捷容易。对连接器8与适配器9拆卸时,使第一连接部21A脱出槽孔5A,以解除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卡接,从而使得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拆卸过程灵活、轻便。
在一实施例中,适配器9包括适配壳体5和适配接头4,适配壳体5具有两端开口的第二容纳腔5D、位于至少一侧与第二容纳腔5D连通的槽孔5A、与第二容纳腔5D连通的第三容纳腔5E和位于至少一侧与第三容纳腔5E连通的第五通孔5C,适配接头4具有第四卡接部4A,适配接头4的一端穿设于第三容纳腔5E,第四卡接部4A穿设于第五通孔5C,以将适配接头4与适配壳体5卡接。
具体地,适配接头4与适配壳体5安装时,适配接头4一端穿设于适配壳体5的第三容纳腔5E,适配接头4上的第四卡接部4A穿设于适配壳体5上的第五通孔5C,以使适配接头4与适配壳体5卡接;适配接头4与适配壳体5拆卸时,适配接头4上的第四卡接部4A与第五通孔5C卡接解除,从而使得适配接头4与适配壳体5安装与拆卸过程简单,易于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0和21所示,适配接头4远离第四卡接部4A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拉杆41。具体地,适配壳体5具有压设部5B,适配接头4与适配壳体5拆卸时,移动第二拉杆41,或者按压压设部5B,解除第四卡接部4A与第五通孔5C的卡接,实现适配接头6与适配壳体5的拆卸,从而使得适配接头4与适配壳体5的拆卸便捷、高效。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适配壳体5具有至少两个滑槽,每个滑槽对应有槽孔5A,连接器为至少两个,每个连接器8沿对应的滑槽与适配器9连接。具体地,适配壳体5具有多个第二滑槽5H和套筒5F,每个连接器8沿对应的第二滑槽5H插入适配壳体5的第二容纳腔5D,连接器8的插芯23部分容纳于套筒5F中,以使连接器8与连接壳体5连接时,方向一致,避免产生偏移,影响连接装置的传输效果。多个连接器8与适配壳体5连接时,避免连接器8之间相互影响,从而使得一个适配器9可以与多个连接器8连接,集成程度更高,在相同空间内,一个适配器9可以连接多个连接器8。
在一实施例中,槽孔5A可以是贯穿适配壳体5内外侧的通孔,也可以是仅从内侧往外侧延伸的槽,外侧不贯通,形成盲孔。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下面结合图15和图23,对本申请实施例光纤的连接装置的安装的各个步骤进行具体地说明。
S1、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器的插针装配体,插针装配体穿设于连接器的连接壳体的第一容纳腔,以使插针装配体的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露出连接壳体的第一通孔,插针装配体的第一卡接部卡接于第一通孔。
具体地,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器8的插针装配体2,将插针装配体2穿设于连接器8的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C,使得插针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部分露出连接壳体1的第一通孔1A,插针装配体2的第一卡接部21B卡接于第一通孔1A,实现连接器8组装。
应该理解的,对连接器8组装时,可以先将插针装配体2与护套3连接,再将插针装配体2与护套3一并插入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C中。具体地,将插针装配体2上第二夹持件22容纳于护套3中,例如,将插针装配体2上第二夹持件22上的尾部22D容纳于护套3的第五容纳腔3C中。通过护套3与插针装配体2连接,便于下一步操作时,通过护套3将插针装配体2与护套3一并安装。将护套3与插针装配体2一同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卡接部21B与第一连接部21A穿设于第一通孔1A,第一连接部21A部分露出第一通孔1A,插针装配体2上的第一卡接部21B与第一通孔1A卡接,护套3的第三卡接部3A卡接于连接壳体1的第四通孔1B,完成连接器8的安装,便于后续将连接器8作为整体部件进行安装操作。
或者,对连接器8组装时,也可以先将插针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连接,再将护套3与连接壳体1连接。具体地,将插针装配体2插入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C中,以使第一卡接部21B与第一连接部21A穿设于第一通孔1A,第一连接部21A部分露出第一通孔1A,插针装配体2上的第一卡接部21B与第一通孔1A卡接。进一步,再将护套3与连接壳体1组装,具体地,移动护套3,以使护套3的第三卡接部3A卡接于连接壳体1的第四通孔1B。例如,将插针装配体2上第二夹持件22上的尾部22D容纳于护套3的第五容纳腔中,护套3的第三卡接部3A卡接于连接壳体1的第四通孔1B,完成连接器8的安装,便于后续将连接器8作为整体部件进行安装操作。
应该理解的是,在一些情况下,例如空间有限,先将插针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连接,待其他操作完成后,再将护套3与连接壳体1连接。具体地,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器8的插针装配体2,将插针装配体2穿设于连接器8的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C,使得插针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部分露出连接壳体1的第一通孔1A,插针装配体2的第一卡接部21B卡接于第一通孔1A。将插针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直接用于后续安装步骤,待其他步骤完成后,将护套3与连接壳体1连接。例如,插针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卡接后,用于与适配器9连接,待与适配器9连接后,将护套3与连接壳体1连接。具体地,移动护套3,使护套3上的第三卡接部3A穿设于连接壳体1的第四通孔1B,卡,以使护套3与连接壳体1卡接。应该理解的,可以推动护套3的第一拉杆3B,是护套3移动,以完成护套3与连接壳体1的卡接。
S2、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壳体,带动插针装配体穿设于适配器的第二容纳腔,第一连接部位于适配器的槽孔内,以使连接器与适配壳体连接。
具体地,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壳体1,带动插针装配体2穿设于适配器9的第二容纳腔5D,插针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位于适配器9的槽孔5A内,以使连接器8与适配壳体5连接,实现连接器8与适配壳体5的组装。
应该理解地,对连接器8与适配器9连接器前,可以先将适配壳体5与适配接头4组装。具体地,将适配接头4插入适配壳体5的第三容纳腔5E中,例如,移动适配4的第二拉杆41,使得适配接头4插入适配壳体5的第三容纳腔5E中。适配接头4上的第四卡接部4A穿设于适配壳体5上的第五通孔5C,以使适配接头4与适配壳体5卡接。
进一步,移动连接壳体1,带动插针装配体2穿设于适配器9的第二容纳腔5D,插针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位于适配器的槽孔5A内,以使连接器8与适配壳体5连接,实现连接装置的安装。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结合图13、图15和图24所示,现对光纤的连接装置的拆卸的各个步骤进行具体地说明。
P1、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器的插针装配体,插针装配体的第一连接部退出适配器的槽孔。
具体地,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器8的插针装配体2,插针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退出适配器9的槽孔5A。应该理解的是,推动连接器的护套3,以使插针装配体2沿第一方向移动,例如,推动护套3的第一拉杆3B,带动插针装配体1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器8的插针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退出适配器9的适配壳体5上的槽孔5A。连接壳体1上的第三导向斜面1E使得第一连接部21A退至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C中。
P2、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壳体,连接器与适配器的连接解除。
具体地,沿第二方向移动连接壳体1,连接器8从适配器9上的适配壳体5上的第二容纳腔5D退出,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连接解除。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二方向移动护套3,带动连接壳体1沿第二方向移动,例如,拉动护套3上的第一拉杆3B,以带动连接器1沿第二方向移动,实现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拆卸。此时,插针装配体2与护套3不连接,插针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第一连接部21A不会重新进入槽孔5A,从而顺利实现连接器8与适配器9的分离。
应该理解的是,在沿第一方向移动连接器8的插针装配体2,插针装配体2的第一连接部21A退出适配器9的槽孔5A之前,可以先将适配接头4先拆卸。具体地,将适配接头4的第四卡接部4A与适配壳体5的第五通孔5C的卡接解除,例如按压连接壳体5的压设部,使得适配接头4的第四卡接部4A与第五通孔5C的卡接解除,第四卡接部4A容纳于适配壳体5的第三容纳腔5E。或按压适配接头4的第二拉杆41,使得适配接头4的第四卡接部4A与第五通孔5C的卡接解除,沿第一方向移动适配接头4,适配接头4脱出适配壳体4的第三容纳腔5E,完成适配接头4与适配壳体5的拆卸。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需要对拆卸后的连接器8进一步维修、更换、拆装时,需要对连接器8进一步拆卸。具体地,先将护套3上的第三卡接部3A与连接壳体1上的第四通孔1B卡接解除,实现护套3从连接壳体1上拆卸。进一步,解除插针装配体2上的第一卡接部21B与连接壳体1的第一通孔1A卡接,将插针装配体2上的第一连接部21A与第一卡接部21B退至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C中,沿第二方向将插针装配体2退出连接壳体1的第一容纳腔1C,实现,实现插针装配体2与连接壳体1的拆卸,以便对连接器8进行更换部件或者进行其他维修等。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纤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壳体,形成有两端开口的第一容纳腔,所述连接壳体相对的两侧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以及
插针装配体,用于连接光纤,所述插针装配体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接部,所述插针装配体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露出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卡接部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每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接部均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通孔内;
所述插针装配体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接部分别能够弹性地退出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解除所述连接器与适配器卡接,再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连接壳体,以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适配器分离;所述插针装配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连接壳体卡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装配体包括:
第一夹持件,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至少一第二通孔;
至少一插芯,用于连接光纤,所述插芯的一端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并沿所述第一方向露出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外;
第二夹持件,具有插针孔,所述第二夹持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插芯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插针孔;以及
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以抵接所述插芯于所述第一夹持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一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另一具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卡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卡接于所述第二夹持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
第一本体,具有所述第二通孔;
第一悬臂,两所述第一悬臂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通孔位于两所述第一悬臂之间;所述第一悬臂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靠近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接部位于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卡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之间;以及
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位于两所述第一悬臂之间,以分隔出至少两容纳空间以分别容纳对应的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一本体上对应每一所述容纳空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形成有止动钩、位于所述止动钩内侧的止动槽和位于所述止动钩对侧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止动部,所述第三通孔形成在所述止动部上;
所述止动钩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止动部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止动槽,以限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向斜面与所述止动部之间形成第二空间,以使所述止动钩能够弹性地向所述第二空间移动,以解除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具有前段、后段和位于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之间的止挡部,所述前段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前段至少部分沿第一方向露出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外,所述止挡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后段穿设于所述插针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止挡部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装配体具有第一空间,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卡接部均为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能够弹性地向所述第一空间移动,以退出所述第一通孔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与所述插针装配体可拆卸连接的护套,所述护套具有第三卡接部,所述连接壳体具有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护套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三卡接部穿设于所述第四通孔,以将所述护套与所述连接壳体卡接。
9.一种光纤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
适配器,具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容纳腔和位于至少一侧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槽孔,所述连接器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槽孔内,以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适配器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具有至少两个滑槽,每个滑槽对应有所述槽孔,所述连接器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连接器沿对应的所述滑槽与所述适配器连接。
CN202110371919.1A 2021-04-07 2021-04-07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Active CN113238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1919.1A CN113238325B (zh) 2021-04-07 2021-04-07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71919.1A CN113238325B (zh) 2021-04-07 2021-04-07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8325A CN113238325A (zh) 2021-08-10
CN113238325B true CN113238325B (zh) 2023-03-07

Family

ID=77131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71919.1A Active CN113238325B (zh) 2021-04-07 2021-04-07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383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1506B (zh) * 2021-05-24 2023-11-07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CN114942492B (zh) * 2022-06-15 2023-03-24 北京瑞祺皓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弹扣式光纤连接装置及光纤配线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4356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扇港元器件有限公司 可重新配置的光纤连接器及重新配置光缆的方法
CN110824628A (zh) * 2019-12-19 2020-02-21 武汉邮埃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0908046A (zh) * 2019-12-10 2020-03-24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保持插芯的装配体和连接器
CN111736271A (zh) * 2020-07-03 2020-10-02 武汉邮埃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结构
CN112612087A (zh) * 2020-12-21 2021-04-0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头壳体组件、推拉连接器及其适配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39955B2 (en) * 2015-05-07 2017-08-22 Alliance Fiber Optic Products, Inc. Push-pull type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9158957A (ja) * 2018-03-08 2019-09-19 三和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Lc型簡易コネクタプラグ及びそのプラグを使用した光コネク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4356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扇港元器件有限公司 可重新配置的光纤连接器及重新配置光缆的方法
CN111474636A (zh) * 2017-07-14 2020-07-31 扇港元器件有限公司 光学适配器
CN110908046A (zh) * 2019-12-10 2020-03-24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保持插芯的装配体和连接器
CN110824628A (zh) * 2019-12-19 2020-02-21 武汉邮埃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1736271A (zh) * 2020-07-03 2020-10-02 武汉邮埃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光纤连接结构
CN112612087A (zh) * 2020-12-21 2021-04-0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头壳体组件、推拉连接器及其适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38325A (zh) 202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7226B2 (en) Remote release tab connector assembly
US11340413B2 (en) Ultra-small form factor optical connectors used as part of a reconfigurable outer housing
CN110249248B (zh) 具有可逆极性的光学连接器
CN113238325B (zh)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US10718911B2 (en) Ultra-small form factor optical connectors using a push-pull boot receptacle release
US11454766B2 (en) Ultra-small form factor optical connector having dual alignment keys
US7156561B2 (en) Optical connector
TWI690125B (zh) 外形減小資料傳輸元件連接器、配接器及其連接總成
US9823424B2 (en) Ferrule assembly for a fiber optic connector
US11187857B2 (en) Ultra-small form factor optical connector and adapter
EP3414608B1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dual multi-fiber ferrules, and cable assemblies and systems including the same
US11333836B2 (en) Adapter for optical connectors
TWM552106U (zh) 光纖連接器
US20220075126A1 (en) Ultra-small form factor optical connector and adapter
CN110927892B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
CN113341506A (zh) 光纤的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CN214237948U (zh) 拆卸工具
WO2019038641A1 (en) ULTRA-SMALL FORM FACTOR OPTIC CONNECTORS USING TRACTION-PUSH TYPE BOOT RECEPTACLE RELEASE
CN115144973A (zh) 具有高密度释放夹的mpo接头和接头释放工具
CN219085176U (zh) 光通信连接器
CN212207762U (zh) 一种新型lc光纤连接器
CN113866904A (zh) 一种光纤连接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14035281A (zh) 一种光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