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39875A - 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9875A
CN113339875A CN202110750898.4A CN202110750898A CN113339875A CN 113339875 A CN113339875 A CN 113339875A CN 202110750898 A CN202110750898 A CN 202110750898A CN 113339875 A CN113339875 A CN 113339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hell
electric heater
air outle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508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Bei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Bei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Bei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Bei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508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98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9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987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3/00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008Details related to central heating radiators
    • F24D19/0082Humidifiers for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9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 he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08Electric he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电暖器包括外壳、空气加热装置、加湿装置以及主控装置;外壳上开设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空气加热装置安装于外壳用于加热外壳内的空气,以形成经出风口流出的热气流;加湿装置用于加热水,以形成可伴随热气流流出出风口的水蒸气;主控装置包括主控器以及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外壳内靠近进风口位置;主控器安装于外壳,且与空气加热装置、加湿装置以及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电连接;主控器用于根据当前温湿度数据,分别控制空气加热装置以及加湿装置工作。解决现有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电暖器供暖效率低、能耗大,而且控制调节效果不佳,不能提供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暖器也称之为取暖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提供用户更多的使用体验,给用户营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空间。电暖器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具有空气换热功能,其多功能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例如现有的配置有加湿模块的取暖器,既可以实现空气换热又可以实现加湿需求。然而,现有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电暖器在供暖上主要还是依赖单一的空气换热模块进行供暖,这种方式供暖效率低且能耗大。而且,现有的配置有加湿模块的取暖器在控制调节上无法实现更好的控制调节效果,以使得提供用户的使用体验仍有所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解决现有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电暖器供暖效率低、能耗大,而且控制调节效果不佳,不能提供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暖器,包括外壳、空气加热装置、加湿装置以及主控装置;
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所述空气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并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空气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外壳内的空气,以形成经所述出风口流出的热气流,所述空气加热装置还用于在所述外壳内形成负压,以使得外部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被吸入外壳内;
所述加湿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用于加热水,以形成可伴随所述热气流流出所述出风口的水蒸气;
所述主控装置包括主控器以及第一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靠近所述进风口位置;
所述主控器安装于所述外壳,且与所述空气加热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以及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主控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当前温湿度数据,分别控制所述空气加热装置以及所述加湿装置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装置还包括第二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靠近所述所述出风口位置,且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装置还包括人体红外感应器;
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安装于所述外壳上设有所述出风口的一面上,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靠近所述出风口;
所述主控器还与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电连接,还用于当根据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确定有人体靠近所述出风口时,控制所述加湿装置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水箱、第一加热体以及蒸汽管道;
所述第一加热体安装于所述水箱,用于加热所述水箱内的水,以形成水蒸气;
所述蒸汽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用于将形成的所述水蒸气输送至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包括箱体以及箱盖;
所述箱盖安装于所述箱体顶部;
所述蒸汽管道第一端经所述箱体顶部与所述水箱内连通;
所述第一加热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上插设有加水管道;
所述加水管道位于所述水箱外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壳;
所述加水管道上设有防止所述水箱内的水经所述加水管道流出的封堵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具有两个侧壁、顶壁、底壁、前壁以及后壁;
两个所述侧壁相对立设置,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对立设置,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相对立设置;
所述进风口开设于至少一个所述侧壁,或开设于所述后壁,或开设于顶壁;
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前壁;
所述空气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靠近所述前壁位置;
所述加湿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空气加热装置远离所述前壁一侧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加热装置包括风机以及第二加热体;
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第二加热体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管道的第二端设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机之间;
所述蒸汽管道的第二端到所述出风口的所在壁面的最小直线距离为0mm-30mm;
所述蒸汽管道的第二端到所述风机朝向所述第二加热体的一面的最小直线距离为5mm-70mm。
一种电暖器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的电暖器,并由主控制器执行,包括:
响应于开机指令,控制空气加热装置以及加湿装置启动;
获取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当前温湿度数据,并将所述当前温湿度数据与预设温湿度数据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所述比较结果与所述空气加热装置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比较结果与所述加湿装置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空气加热装置的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加湿装置的工作模式;
根据确定的所述空气加热装置的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加湿装置的工作模式,分别控制所述空气加热装置以及所述加湿装置工作。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设置外壳、主控装置以及各自具有加热功能的空气加热装置与加湿装置来构建多功能的电暖器。加湿装置设计为可以利用加热来产生水蒸气,而通过加热来产生水蒸气的方式能够对水有一个有效的高温杀菌处理过程,从而避免水中残存的细菌、病毒会随着水蒸气一同散发到室内空气中。由于经过加热产生的水蒸气还具有较高的温度,其不仅能够起到加湿作用,还能够配合热气流迅速提升室内温度,进而提高供暖效率,一定程度地降低能耗,实现更高能效。主控装置则包括主控器以及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外壳内靠近所述进风口位置,能够更为准确地获取室内当前温湿度数据,进而使得主控器能够更加准确地基于该当前温湿度数据分别控制空气加热装置以及加湿装置的工作,具有更好的控制调节效果,以提供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电暖器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电暖器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电暖器配置有过滤装置及收集盒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电暖器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中:100、加湿装置;200、空气加热装置;300、外壳;400、主控装置;500、过滤装置;600、收集盒;301、进风口;302、出风口;1、水箱;11、箱体;12、箱盖;2、第一加热体;3、蒸汽管道;4、加水管道;5、半壳体;51、侧壁;52、底壁;53、顶壁;54、前壁;55、后壁;56、限位板;61、风机;62、第二加热体;7、格栅板;81、第一温湿度传感器;82、第二温湿度传感器;83、人体红外感应器;91、空气过滤模块;92、吸湿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外壳300、空气加热装置200、加湿装置100以及主控装置400。其中,外壳300上开设有进风口301以及出风口302。
就空气加热装置200来说,安装于外壳300,并位于进风口301与出风口302之间,空气加热装置200用于加热外壳300内的空气,以形成经出风口302流出的热气流,空气加热装置200还用于在外壳300内形成负压,以使得外部空气经进风口301被吸入外壳300内。也即是具有使得外壳300内部形成负压以经进风口301吸入外部空气,同时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并经出风口302送出的作用,从而实现供暖。
就加湿装置100来说,安装于外壳300,用于加热水,以形成可伴随热气流流出出风口302的水蒸气。本申请的空气加热装置200以及加湿装置100的安装布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具体不做限制。
就主控装置400来说,包括主控器(图中未示)以及第一温湿度传感器81。其中,第一温湿度传感器81安装在外壳300内靠近进风口301位置,主控器安装于外壳300,且与空气加热装置200、加湿装置100以及第一温湿度传感器81电连接。
主控器可用于根据第一温湿度传感器81检测的当前温湿度数据,分别控制空气加热装置200以及加湿装置100工作。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通过设置外壳300、主控装置400以及各自具有加热功能的空气加热装置200与加湿装置100来构建多功能的电暖器。加湿装置100设计为可以利用加热来产生水蒸气,而通过加热来产生水蒸气的方式能够对水有一个有效的高温杀菌处理过程,从而避免水中残存的细菌、病毒会随着水蒸气一同散发到室内空气中,不会有二次细菌感染的情况,也无需预先添加消毒剂进行灭菌消毒。
由于经过加热产生的水蒸气还具有较高的温度,其不仅能够起到加湿作用,还能够配合热气流迅速提升室内温度,进而提高供暖效率,一定程度地降低能耗,实现更高能效。
另外,第一温湿度传感器81安装在外壳300内靠近进风口301位置,能够更为准确地获取室内当前温湿度数据,进而使得主控器能够更加准确地基于该当前温湿度数据分别控制空气加热装置200以及加湿装置100的工作,具有更好的控制调节效果,以提供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暖器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暖器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3。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控制调节效果,主控装置400还包括第二温湿度传感器82。第二温湿度传感器82可安装在外壳300内靠近出风口302位置,且与主控器电连接。主控器可以综合处理第一温湿度传感器81以及第二温湿度传感器82检测的数据,再对分别空气加热装置200以及加湿装置100进行控制,以达到进一步提高控制调节效果的目的。
进一步地,主控装置400还可包括人体红外感应器83。其中,人体红外感应器83安装于外壳300上设有出风口302的一面上,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靠近出风口302,主控器还与人体红外感应器83电连接,还用于当根据人体红外感应器83确定有人体靠近出风口302时,控制加湿装置100停止工作。具体来说,通过设置人体感应器可以及时判断人体或人体组织部分是否接近出风口302预设距离,进而使得主控器能够在确定人体人体或人体组织部分接近出风口302预设距离,关闭加湿装置100,避免发生烫伤情况,提高使用安全性。人体红外感应器83可以对应加湿装置100的蒸汽出口位置进行设置,保证能够更加准确的识别人体是否靠近出风口302较多输出蒸汽的位置,缩小感应区域,更具备针对性,提高加湿装置100的开闭控制稳定性。
进一步地,就加湿装置100的结构组成来说,包括水箱1、第一加热体2以及蒸汽管道3。第一加热体2安装于水箱1,用于加热水箱1内的水,以形成水蒸气。第一加热体2可以是能够对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或蒸汽发生器等,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第一加热体2可带有温度控制和防干烧保护的超温热熔断电路,在超温时停止加热以保护第一加热体2,不做限制。
蒸汽管道3的第一端与水箱1连接,第二端与出风口302连通,用于将形成的水蒸气输送至出风口302。蒸汽管道3的设置,能够对水蒸气起到导向输送作用,使得水蒸气能够顺利且定向地流向出风口302。本实施例中,蒸汽管道3的连接处应该注意密封处理,避免发生蒸汽泄漏,造成外壳300内部电气件发生短路、电气绝缘不良而漏电等不安全现象,或者蒸汽水分流窜到内部附着在相应金属件表面,造成腐蚀现象等。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拆装维护,水箱1包括箱体11以及箱盖12。箱盖12安装于箱体11顶部,蒸汽管道3第一端经箱体11顶部与水箱1内连通,第一加热体2安装于箱体11内底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地变换设计,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给水箱1加水,可再水箱1上插设有加水管道4,加水管道4位于水箱1外的一端伸出外壳300,伸出外壳300的加水管道4的一端可以呈漏斗结构设计,以方便用户加水操作。另外,加水管道4上还可设有防止水箱1内的水经加水管道4流出的封堵结构(图中未示),封堵结构可以是类似塞头,可拆卸塞设于加水管道4伸出外壳300的端部,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就外壳300结构来说,可以是相对规则的结构设计,以具有两个侧壁51、顶壁53、底壁52、前壁54以及后壁55为例。其中,两个侧壁51相对立设置,顶壁53与底壁52相对立设置,前壁54与后壁55相对立设置。
对应的,进风口30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开设于至少一个侧壁51上,或开设于后壁55上,或开设于顶壁上;以进风口301为两个为例,优选可以开设于两个侧壁51上,而出风口302则可开设于前壁54。空气加热装置200可以安装于靠近前壁54位置,而加湿装置100安装在外壳300内于空气加热装置200远离前壁54一侧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地变换设计,不做限制。
需说明的是,以上关于进风口301与出风口302的设置仅为本申请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出风口302与进风口301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变换调整,也即是进风口301以及出风口302可以开设于外壳300的任意一壁面上,满足彼此之间能够正常进出风不相互干扰即可,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进行局部维护检修,可以在前壁54可拆卸安装有格栅板7,对应的,格栅板7上的格栅孔则形成出风口302。格栅板7结构可以呈弧形,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外壳300体可以包括两个侧向安装的半壳体5,当然亦可以是包括上下方向安装的两个半壳体,或包括前后方向安装的两个半壳体,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就空气加热装置200的结构组成来说,包括风机61以及第二加热体62。风机61安装于外壳300内,以两个进风口301设计为例,则风机61可以具体设于两个进风口301之间。第二加热体62安装于外壳300内,且位于风机61与出风口302之间。风机61以及第二加热体62均可以沿用现有电暖器的空气加热模块,或参考现有电暖器的空气加热模块进行再设计,具体不做赘述。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第二加热体62的安装,顶壁53内侧面靠近前壁54位置与底壁52内侧面靠近前壁54位置均凸设有限位板56,两限位板56与两个侧壁51的内侧面之间围成安装口,第二加热体62嵌装于安装口。
进一步地,蒸汽管道3的第二端设于出风口302与风机61之间,保证经蒸汽管道3的第二端出来的水蒸气能够在风机61的吹送下流出出风口302。
再者,就蒸汽管道3的第二端与风机61以及与出风口302之间的位置分布来说,优选地,蒸汽管道3的第二端到出风口302的所在壁面的最小直线距离为0mm-30mm,蒸汽管道3的第二端到风机61朝向第二加热体62的一面的最小直线距离为5mm-70mm。具体的,经过实验测试,当蒸汽管道3的第二端到出风口302的所在壁面的最小直线距离在0mm-30mm,可以使得水蒸气稳定地伴随热气流流出出风口302。当蒸汽管道3的第二端到风机61朝向第二加热体62的一面的最小直线距离为5mm-70mm,这一距离设置的风机61能够形成较好的气流,以形成良好的热气流同时稳定的带动水蒸气流出出风口3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当风机61的功率规格变换时,其风机61到蒸汽管道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亦可适当变换,不做限制。以设有限位板56这一结构为例,应该注意开设避让蒸汽管道3第二端的避让口,保证水蒸气的正常输出。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电暖器能够更加多功能化,本申请中还增加设置过滤装置500,过滤装置500安装在外壳300内的进风口301位置,用于过滤经进风口301吸入的空气。通过设置过滤装置500能够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增加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能够提供用户更多的使用体验。具体的,过滤装置500包括空气过滤模块91以及吸湿模块92,其中空气过滤模块91与吸湿模块92沿进风口301处空气吸入方向依次连接。通过空气过滤模块91可以将空气中带有的漂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等进行过滤。而吸湿模块92可以吸收经过空气过滤模块91过滤后的空气中的水分,随着吸湿模块92逐渐吸收水分,自身吸湿材料就会逐渐附着水分,来起到阻隔一定体积颗粒物以及过滤容易溶于水的甲醛等有害分子的过滤作用,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
更具体的,空气过滤模块91可以由初效筛网、高效筛网以及活性炭过滤网等组成,实现多级过滤,具体不做限制。而吸湿模块92可以由纤维材料、或者高分子材料、或者矿物质材料具有吸湿作用的材料构成,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由于吸湿模块92远离进风口301的一面受外壳300内的热辐射影响,而靠近进风口301的另一面外部空气的低温影响,呈现一种“外冷内热”现象,这就使得吸湿模块92吸收的水分容易出现液化。当液化水累计到一定程度就会滴落,为了避免滴落的液化水影响外壳300内部的器部件,可以增加设置一个收集盒600,用于收集液化水。当然,为了能够及时排出液化水,避免部分液化水残留于吸湿模块92中,可以在吸湿模块92底部设置排水口。收集盒600可以设置在外壳300内底部,开设有能够对应收集液化水的收集口。当然,为了方便更好地实现收集,也可以增加设置收集管道(图中未示),收集管道一端连接收集盒600的收集口,另一端可以连接排水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化,具体不做限制。
也还可以再增加设置由泵以及输送管等组成的输送组件(图中未示),并连接于水箱1与收集盒600之间,用于将收集盒600中的水回收至水箱1,以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
如图4所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暖器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一或二的电暖器,并由主控制器执行,包括:
S1,响应于开机指令,控制空气加热装置以及加湿装置启动。需要说明地是,开机指令可以是通过电暖器上设置的控制面板发出,或由例如用户的手机等移动终端遥控发出,具体不做限制。
S2,获取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当前温湿度数据,并将当前温湿度数据与预设温湿度数据比较,得到比较结果。需要说明地是,预设温湿度数据为用户设定的数据,而比较结果则为当前温湿度是否达到预设温湿度。
S3,根据比较结果、比较结果与空气加热装置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以及比较结果与加湿装置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空气加热装置的工作模式以及加湿装置的工作模式。需要说明地是,对应关系可以基于历史实验数据获得,不做限制。例如,当前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则对应的工作模式可以为提高空气加热装置200的加热功率以提高热气流温度。反之,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则对应的工作模式可以为降低空气发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以降低热气流温度。当前湿度小于预设湿度时,则对应的工作模式可以为增加加湿装置100的水蒸气发生量,例如连续性产生水蒸气,还有增大空气加热装置200中的风机61功率以提高风量,进而增加水蒸气输出量。反之,当前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时,则对应的工作模式可以为降低加湿装置100的水蒸气发生量,例如间断式产生水蒸气,还有降低空气加热装置200中的风机61功率以减小风量,进而减少水蒸气输出量,具体不做限制。
S4,根据确定的空气加热装置的工作模式以及加湿装置的工作模式,分别控制空气加热装置以及加湿装置工作。需要说明地是,当确定完工作模式时,即可基于对应的工作模式控制空气加热装置200的工作模式以及加湿装置100进行工作,直至当前温湿度满足预设温湿度。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空气加热装置、加湿装置以及主控装置;
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
所述空气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并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空气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外壳内的空气,以形成经所述出风口流出的热气流,所述空气加热装置还用于在所述外壳内形成负压,以使得外部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被吸入外壳内;
所述加湿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用于加热水,以形成可伴随所述热气流流出所述出风口的水蒸气;
所述主控装置包括主控器以及第一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靠近所述进风口位置;
所述主控器安装于所述外壳,且与所述空气加热装置、所述加湿装置以及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主控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当前温湿度数据,分别控制所述空气加热装置以及所述加湿装置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装置还包括第二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靠近所述所述出风口位置,且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装置还包括人体红外感应器;
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安装于所述外壳上设有所述出风口的一面上,用于检测是否有人体靠近所述出风口;
所述主控器还与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电连接,还用于当根据所述人体红外感应器确定有人体靠近所述出风口时,控制所述加湿装置停止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水箱、第一加热体以及蒸汽管道;
所述第一加热体安装于所述水箱,用于加热所述水箱内的水,以形成水蒸气;
所述蒸汽管道的第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用于将形成的所述水蒸气输送至所述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箱体以及箱盖;
所述箱盖安装于所述箱体顶部;
所述蒸汽管道第一端经所述箱体顶部与所述水箱内连通;
所述第一加热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插设有加水管道;
所述加水管道位于所述水箱外的一端伸出所述外壳;
所述加水管道上设有防止所述水箱内的水经所述加水管道流出的封堵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两个侧壁、顶壁、底壁、前壁以及后壁;
两个所述侧壁相对立设置,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对立设置,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相对立设置;
所述进风口开设于至少一个所述侧壁,或开设于所述后壁,或开设于顶壁;
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前壁;
所述空气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靠近所述前壁位置;
所述加湿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位于所述空气加热装置远离所述前壁一侧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热装置包括风机以及第二加热体;
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第二加热体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道的第二端设于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风机之间;
所述蒸汽管道的第二端到所述出风口的所在壁面的最小直线距离为0mm-30mm;
所述蒸汽管道的第二端到所述风机朝向所述第二加热体的一面的最小直线距离为5mm-70mm。
10.一种电暖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暖器,并由主控制器执行,包括:
响应于开机指令,控制空气加热装置以及加湿装置启动;
获取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当前温湿度数据,并将所述当前温湿度数据与预设温湿度数据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所述比较结果与所述空气加热装置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比较结果与所述加湿装置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分别确定所述空气加热装置的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加湿装置的工作模式;
根据确定的所述空气加热装置的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加湿装置的工作模式,分别控制所述空气加热装置以及所述加湿装置工作。
CN202110750898.4A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 Withdrawn CN1133398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0898.4A CN113339875A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50898.4A CN113339875A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9875A true CN113339875A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82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50898.4A Withdrawn CN113339875A (zh) 2021-07-01 2021-07-01 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987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6100B (zh) 具有加湿功能的取暖器
CN201803410U (zh) 一种多功能取暖器
CN215995219U (zh) 一种湿化器及通气治疗设备
CN111854001A (zh) 一种净化加湿器
CN215062339U (zh) 一种电暖器
CN113339875A (zh) 一种电暖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99279A (zh) 一种电力设备除湿装置
CN201310991Y (zh) 具有加湿功能的取暖器
CN212566064U (zh) 一种净化加湿器
CN213185012U (zh) 一种室外防潮散热的配电柜
CN210463573U (zh) 加湿暖风机
CN202955771U (zh) 浴室暖身器
CN215024321U (zh) 带加热消毒装置的呼吸辅助设备
CN219222662U (zh) 一种风机盘管机组
CN214891630U (zh) 一种带有温度控制机构的环境控制装置
CN217723294U (zh) 蒸烤箱
CN210892141U (zh) 一种带有热能循环功能的新型热水器
CN210801580U (zh) 一种方便清除水垢的燃气热水器
CN215337081U (zh) 一种新型热风机
CN210569041U (zh) 一种清洁型采暖通风空调装置
CN212227395U (zh) 一种节能型暖通设备水预热结构
CN211119982U (zh) 一种便携式暖风保湿的桌面装置
CN209263384U (zh) 一种太阳能取暖机
CN213362623U (zh) 一种带过热保护装置的浴霸
CN212319844U (zh) 一种高效空气能地暖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