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9444B - 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9444B
CN113329444B CN202010127212.1A CN202010127212A CN113329444B CN 113329444 B CN113329444 B CN 113329444B CN 202010127212 A CN202010127212 A CN 202010127212A CN 113329444 B CN113329444 B CN 1133294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load
strategy
optimiza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72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9444A (zh
Inventor
郑金国
陈平
瞿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Fuj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Fuj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Fuj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72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94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9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4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9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4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中,在监控到存在高负荷小区时,根据高负荷小区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对应的高负荷优化策略,进而基于选取的高负荷优化策略对高负荷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处理,以在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的同时,提高通信应急保障效率。

Description

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诸如数字中国、海交会、演唱会、春运、国庆等重大活动或节假日聚集海量人流,屡次考验着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体系和社会保障能力,而通信应急保障则作为社会保障系统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已经纳入国家专项应急保障工作建设规划。通信运营商不仅要在日常满足公共的通信需求,而且需要在关键时刻,能够提供应急通信的保障能力和相应的支撑手段,但目前的应急通信保障过程中依旧缺乏行之有效的应急支撑手段。
举例来讲,在当前大话务应急通信保障所涉及的相关技术中,主要通过通信保障工程师手工统计KPI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关键绩效指标)实现网络监控,并在发现高负荷小区后制定高负荷优化方案。但是,从发现高负荷小区、制定高负荷优化方案到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这个过程耗时较长(如,一个经验丰富的通信保障工程师也需要大约20分钟来处理),从而导致通信应急保障效率低,甚至出现网络瘫痪等问题。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具体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包括:
在对多个小区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时,将所述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
基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匹配的高负荷优化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所述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包括有对应于不同网络负载优化场景的多个高负荷优化策略;
按照所述目标优化策略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
进一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至少包括第一负载均衡策略、第二负载均衡策略、第一流控策略和第二流控策略;基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匹配的高负荷优化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的步骤,包括:
在按照预设时间粒度首次监控到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时,从预设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
或者
在按照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策略完成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优化后,所述第一小区依然处于高负荷状态时,从预设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所述第一流控策略或所述第二流控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
进一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按照所述目标优化策略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时,将所述多个小区中除所述第一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作为第二小区,从所述第二小区中选取网络负荷低于第一预设值的低负荷小区;
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分别调整所述第一小区和/或所述低负荷小区的网络偏移量,以及调整所述第一小区或/和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荷均衡门限,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的优化处理;
或者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二负载均衡策略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分别调整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功率、异系统A2门限,以及缩小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区域、减少小区用户接入数;
或者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一流控策略时,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调整不活动定时器、开启DACQ机制以及SC视频限速机制;
或者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二流控策略时,按照第四预设规则调整T302定时器、调整不活动定时器、降低流控门限,以及开启SC视频限速机制。
进一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还包括小区软扩策略;基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匹配的高负荷优化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的步骤,还包括:
在选取所述第一流控策略或所述第二流控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时,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硬件参数进行评估,在评估结果为所述第一小区支持基站软扩时,从所述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小区软扩策略,将所述第一流控策略或所述第二流控策略与所述小区软扩策略共同作为所述目标优化策略。
进一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网络运行参数至少包括小区忙时平均E-RAB流量、有效RRC连接平均数、上/下行利用率、上/下行流量。
进一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对多个小区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时,将所述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的步骤,包括:
按照第一时间粒度对多个小区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
在监控到满足第一条件的网络运行参数时,将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一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
在未监控到满足第一条件的网络运行参数时,按照第二时间粒度对各所述小区进行去IOE后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在监控到满足第二条件的网络运行参数时,将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二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
进一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按照所述目标优化策略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预设时长内监控到所述第一小区的指定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当前网络运行参数的值调整至未进行网络负载优化之前的网络运行参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高负荷小区优化装置,包括:
网络监控模块,用于在对多个小区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时,将所述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
优化策略选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匹配的高负荷优化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所述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包括有对应于不同网络负载优化场景的多个高负荷优化策略;
高负荷优化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目标优化策略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监控到存在高负荷小区时,根据高负荷小区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对应的高负荷优化策略,进而基于选取的高负荷优化策略对高负荷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处理,以在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的同时,提高通信应急保障效率,避免如网络瘫痪等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的子流程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前后的上/下行PRB利用率对比图。
图4为另一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前后的上/下行PRB利用率对比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小区优化装置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经研究发现,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主要是基于话务情况、容量资源配置、参数设置等网络参数实现对小区高负荷原因的后台分析,但,由于各厂家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操作维护中心)中的各功能实体数量众多,导致现有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案在应对突发高话务等各种保障场景问题时,还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数据收集周期长、人工分析效率低,不利于生产工作,采取措施往往已经滞后了。
(2)人为因素过大,对分析人员技能要求较高。
(3)受扁平化网络架构影响,导致网络拥塞而使得无法通过网络监控发现高负荷问题,进而无法及时分析其原因并采取应急措施。
(4)无法适配全厂家,针对不同厂家,对应的分析手段各不相同。
鉴于前述相关优化方案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给出一种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在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的同时,提高通信应急保障效率。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可以由,但不限于电子设备执行,具体可由电子设备中的硬件或/和软件执行。可选地,电子设备可以为,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电脑、服务器等终端。参照图1,本申请给出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对多个小区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时,将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
可选地,网络运行参数至少可以包括小区忙时平均E-RAB(Evolved Radio AccessBearer,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流量、有效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平均数、上/下行利用率、上/下行流量等。另外,在对小区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时,可以基于网管指标实现,也可以是基于去IOE后的网络运行参数实现。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对突发性高负荷小区的快速定位,S10中所述的确定高负荷小区(即第一小区)的过程可以通过图2中所示的S101至S103实现,内容如下。应注意,“IOE”中的I是指“IBM”、O是指“Oracle”、E是“EMC”,去IOE就是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
S101,按照第一时间粒度对多个小区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
S102,在监控到满足第一条件的网络运行参数时,将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一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
S103,在未监控到满足第一条件的网络运行参数时,按照第二时间粒度对各小区进行去IOE后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在监控到满足第二条件的网络运行参数时,将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二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
其中,第一时间粒度可以为15分钟、第二时间粒度可以为5分钟等,第一时间粒度和第二时间粒度的大小具体可根据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此外,在判定小区是否为高负荷小区时涉及的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的实际内容可以有多种,下面以示例1和示例2中给出的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示例1,第一条件可以包括如下几种情形:
(1)对于涉及大包业务的小区,如果小区忙时平均E-RAB流量大于1000KB、有效RRC连接平均数达到10、上行利用率(PUSCH)达到50%、下行利用率(PDSCH/PDCCH)达到70%、上/下行流量达到0.075GB/1.25GB,可判定该小区处于高负荷状态。
(2)对于涉及中包业务的小区,如果小区忙时平均E-RAB流量小于1000KB大于300KB、有效RRC连接平均数达到20、上行利用率(PUSCH)达到50%、下行利用率(PDSCH/PDCCH)达到70%、上/下行流量达到0.075GB/0.875GB,判定该小区处于高负荷状态。
(3)对于涉及小包业务的小区,如果小区忙时平均E-RAB流量小于300KB、有效RRC连接平均数达到50、上行利用率(PUSCH)达到50%、下行利用率(PDSCH/PDCCH)达到70%、上/下行流量达到0.075GB/0.55GB,判定该小区处于高负荷状态。
示例2,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突发高负荷小区判定:第二时间粒度(5分钟)内的去IOE用户数>200且IOE上下行流量>440MB,同时根据高负荷预警小区判定流程判定出来的小区与前7天同一时段(粒度:5min)平均用户数、流量进行对比(如果有多个小区,则分别判定),当达到以下增幅条件时,判定为高负荷小区。
(1)如果发生高负荷时段用户数/前7天同时段平均用户数>6,且发生高负荷时段流量/前7天同时段平均流量>6。
(2)6≥发生高负荷时段用户数/前7天同时段平均用户数>4,且发生高负荷时段流量/前7天同时段平均流量>4;
或者,发生高负荷时段用户数/前7天同时段平均用户数>4且6≥发生高负荷时段流量/前7天同时段平均流量>4。
(3)4≥发生高负荷时段用户数/前7天同时段平均用户数>2且发生高负荷时段流量/前7天同时段平均流量>2;
或者,发生高负荷时段用户数/前7天同时段平均用户数>2且4≥发生高负荷时段流量/前7天同时段平均流量>2。
应注意,前述示例1和示例2中的涉及的数字大小(如7天、5分钟粒度、平均用户数等)均可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设计。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进行高负荷小区的判定时,可以综合示例1和示例2中的一个或多个判定条件实现对高负荷小区的判定,也可以仅基于示例1或示例2中给出的某一个判定条件实现对高负荷小区的判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S20,基于第一小区对应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匹配的高负荷优化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
其中,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包括有对应于不同网络负载优化场景的多个高负荷优化策略,其中,网络负载优化场景是根据是否进行过网络优化处理或/和高负荷状态的持续时间决定。
另外,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包括的各高负荷优化策略可以是根据负载均衡情况、高负荷小区的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利用率情况、不同小区的覆盖方案、不同带宽等等确定的。应注意,对于同覆盖深度负载均衡,可根据具体的网络覆盖场景来确定具体的高负荷小区优化策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至少可以包括第一负载均衡策略、第二负载均衡策略、第一流控策略、第二流控策略、基站软扩策略中一种或多种等,基于此,S20的实现过程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在按照预设时间粒度首次监控到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时,从预设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或第二负载均衡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
或者,在按照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或第二负载均衡策略完成对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优化后,第一小区依然处于高负荷状态时,从预设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第一流控策略或第二流控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
例如,假设在第1个15分钟粒度内判定存在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那么可以选取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或第二负载均衡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如果持续第2个15分钟粒度内仍然判定第一小区处于高负荷状态,则选取第一流控策略或第二流控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可以理解,关于时间粒度的大小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可根据需求确定,如,可以这是在持续了多个时间粒度时,选取第一流控策略或第二流控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
进一步,在一些实现方式中,为了提高应急保障效率,在选取第一流控策略或第二流控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时,还可对第一小区的网络硬件参数进行评估,并在评估结果为第一小区支持基站软扩时,从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小区软扩策略,将第一流控策略或第二流控策略与小区软扩策略共同作为目标优化策略。
应注意,“软扩”是指进行远程数据加载等,不需要增加/调整硬件及配套设备的扩容情形。在进行软扩条件评估时涉及的硬件参数可以是基站至RRU(Remote Radio Unit,遥控射频单元)的光缆内纤芯数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除前述示例中给出的目标策略选取方式之外,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还可以按照第一负载均衡策略/第二负载均衡策略、第一流控策略/第二流控策略、小区软扩策略的顺序依次调用各高负荷小区优化策略实现对高负荷小区的优化,;也可以随机从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选取一个高负荷优化策略实现高负荷小区的优化,并在检测到无法降低小区负荷时,再选取其他策略实现高负荷小区的优化,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前述S10和S20实现之前,可通过对各小区的网络结构及网络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以及将可能存在的网络风险(如高负荷)及问题进行逐一的分析,并对可能发现的各位风险制定对应的策略,例如,可针对不同的小区场景或保障场景配置对应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案,以在出现高负荷等网络风险时,能够快速定位及处理网络风险。
S30,按照目标优化策略对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
在对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时,根据选取的优化策略的不同,涉及的优化方式有所差别。下述的预设值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示例1,在目标优化策略为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时,S30的实现过程包括:将多个小区中除第一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作为第二小区,从第二小区中选取网络负荷低于第一预设值的低负荷小区;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分别调整所述第一小区和/或所述低负荷小区的网络偏移量,以及调整所述第一小区或/和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荷均衡门限(如负荷门限、用户数门限等),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的优化处理。其中,通过偏移量的调整,可以定向均衡业务至低负荷小区,如可同时对同频小区、异频小区进行调整。另外,关于偏移量的大小根据需求进行设置,在进行调节时,可以按照预设的步进值进行调整,也可以一次性调整从当前值调整至目标值,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示例2,在目标优化策略为第二负载均衡策略时,S30的实现过程包括: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调整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功率、异系统A2门限,以及缩小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区域、减少小区用户接入数。其中,在前述过程中,还可将第一小区中的用户均衡至周边低负荷小区等。
示例3,在目标优化策略为第一流控策略时,S30的实现过程包括: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调整不活动定时器、开启DACQ(Dynamic AMBR control by QCI)机制以及SC(SpeedControl)视频限速机制。例如,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将不活动定时器改为5,从而加快RRC连接的释放,压降第一小区RRC的连接数;开启DACQ使得下行最大为2.5mbps、上行最大为1.5mbps;打开基于SC视频限速,使得视频限速350,具体可根据10M带宽和20M带宽差异配置。
示例4,在目标优化策略为第二流控策略时,S30的实现过程包括:按照第四预设规则调整T302定时器、调整不活动定时器、降低流控门限,以及开启SC视频限速机制。例如,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可将T302定时器调整为16,从而拉长RRC失败后再次尝试接入的时长,减少短时间内大量失败次数的产生,将不活动定时器调整为3,从而加快RRC连接的释放,压降RRC连接数,降低流控门限,使得下行最大1mbps,上行最大512kbps;打开基于SC视频限速,视频限速200。
基于前述的几种示例,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果在第一个时间粒度(如15分钟、5分钟等)判定第一小区处于高负荷状态,可按照第一负载均衡策略/第二负载均衡策略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如果持续第二个时间粒度(也可以是持续三个或多个时间粒度)依旧判定第一小区处于高负荷状态,则按照第一流控策略/第二流控策略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如果持续第三个时间粒度(也可以是持续三个或多个时间粒度)判定第一小区仍旧处于高负荷状态,可按照小区软扩策略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
在前述优化处理后,如果第一小区依旧处于高负荷状态,可采用现有的资源调度策略、开启应急宝、应急车或硬扩等方式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避免由于持续处于高负荷状态导致的小区网络瘫痪等问题发生。
进一步,考虑到可能由于节假日等导致的突发性高负荷小区出现,但如果在突发性事件过去后,依旧按照优化后的网络运行,无疑会增大网络运营成本、浪费网络资源等,鉴于此,本实施例在执行S10中所述的按照目标优化策略对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的步骤之后,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预设时长内监控到所述第一小区的指定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当前网络运行参数的值调整至未进行网络负载优化之前的网络运行参数。其中,预设时长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可以是连续多个时间粒度等。
进一步,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除了前述的在监控到存在高负荷小区时,自动进行高负荷小区优化策略的选取、小区优化之外,还可以是对实时监控的网络运行参数以及高负荷小区的判定结果输出至用户界面(如一键压降页面),然后由用户手动触发后续的高负荷小区优化策略的选取、小区优化流程,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基于上述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的描述,下面以数字中国峰会期间的通信应急保障为例,对LTE网络容量(负载)进行监控。其中,基于去IOE数据实现5分钟粒度指标监控,相较于现有的网管监控和网优平台可大幅减少时延,而网络运行参数以及高负荷小区优化策略等是根据峰会期间的网络组网情况等制定的,以精确到小区级,实现高效、精细的网络监控和优化。
(1)福州仓山海峡会展东馆2展厅
海峡会展中心5号展馆区域,区域内设置有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成果发布区等展位。其中,在成果发布区域有众多新产品展示与体验,人流较多用户较为集中,该区域个别载波利用率较高,存在影响现场用户感知风险。
按照网络组网规划方案,该区域规划有FDD/E1/E2/E3/F1/F2/A及D3/D7/D8等10个载波,由于FDD频段及组网因素其覆盖范围较大、其承载业务量较其余载波高,通过分钟级时间粒度监控发现FDD1800福州仓山海峡会展东馆2展厅5-HSM-F18-66用户数达到167,上行负荷达到55.6%,即福州仓山海峡会展东馆2展厅这一小区处于高负荷状态,可采用本申请给出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如第二负载均衡策略、第一流控策略)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
结合图3可以看出:在完成高负荷小区优化后,可将福州仓山海峡会展东馆2展厅5-HSM-F18-66小区中的A4/A5的A2门限由-80调整为-75、上行PRB(Physical ResourceBlock,物理资源块)利用率由55.6%下降至36.4%、下行PRB利用率由36.7%下降至25.8%、用户数由167下降至101。即FDD1800载波下业务均衡至D7/D8载波,达到预期均衡效果、保障现场用户感知。
(2)海峡会展中心东馆6号馆
海峡会展中心东馆6号馆区域为先进通信技术、云计算、产学研融合等模块,是海峡会展东区人流最为集中的展馆,各载波负荷均较为均衡,FDD1800:460-00-156456-65用户数112,上行PRB利用率达到55.30%,即海峡会展中心东馆6号馆这一小区处于高负荷状态,可采用本申请给出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如第二负载均衡策略、第一流控策略)实现高负荷小区优化。
结合图4可以看出:在完成高负荷小区优化后,可将海峡会展中心东馆6号馆中的各载波D1/D2/D6及E/FDD1800的A5门限1由-90调整至-95,A5门限2由-85调整至-80、将FDD1800由460-00-调整至156456-65、上行PRB利用率由55.30%下降至39.32%、下行PRB利用率从43.3%下降至30.34%。也就是,FDD1800业务分担至F1/F2/A频段载波,达到预期均衡效果、保障现场用户感知。
由前述给出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可以看出,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预配置的高负荷小区监控方法(如高负荷判定条件、高负荷小区优化策略等),以确保能够在通信应急保障期间,快速的识别和定位网络风险(高负荷),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如网络负载优化场景)及时有效的对网络风险进行处理。即本申请给出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无需分析人员,自动化评估、自动输出方案、自动执行参数修改及自动恢复,减少人工分析繁琐的环节。
(2)全维度突发高负荷小区分析,5分钟粒度实时监控,无受限于局部小区。
(3)依据预配置的网络监控、高负荷小区优化策略,能够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如自评估、自优化、自留痕、自恢复,提高网络优化的时效性,确保了通信应急保障效率。
(4)能够适配不同厂家提供的网络设备。
实施例二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高负荷小区优化装置100的框图,该高负荷小区优化装置100可应用于电子设备,参照图5,高负荷小区优化装置100包括网络监控模块110、优化策略选取模块120和高负荷优化模块130。
网络监控模块110,用于在对多个小区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时,将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
优化策略选取模块120,用于基于第一小区对应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匹配的高负荷优化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包括有对应于不同网络负载优化场景的多个高负荷优化策略;
高负荷优化模块130,用于按照目标优化策略对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
关于本实施例中的装置100,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例如,关于网络监控模块110的详细描述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一中对S10的描述、关于优化策略选取模块120的详细描述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一中对S20的描述等。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6,为根据一实施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的框图,该电子设备10可至少包括处理器11,用于存储处理器11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12。其中,处理器11被配置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的全部步骤或部分步骤。
处理器11、存储器12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
其中,处理器11用于读/写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或程序,并执行相应地功能。
存储器12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如存储处理器110可执行指令。该存储器12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进一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电子设备10还可包括电源组件、多媒体组件、音频组件、输入/输出(I/O)接口、传感器组件以及通信组件等。
电源组件为电子设备1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以及其他与为电子设备1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包括在电子设备1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电子设备1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电子设备1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2或经由通信组件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为处理组件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电子设备1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可以检测到电子设备1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电子设备1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还可以检测电子设备10或电子设备1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电子设备1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电子设备1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电子设备1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被配置为便于电子设备1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电子设备1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运营商网络(如2G、3G、4G或5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图6所示的结构仅为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还可包括比图6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6所示不同的配置。图6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实施例四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2,上述指令可由电子设备10的处理器11执行以完成上述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对多个小区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时,将所述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
基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匹配的高负荷优化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所述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包括有对应于不同网络负载优化场景的多个高负荷优化策略;
按照所述目标优化策略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
所述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至少包括第一负载均衡策略、第二负载均衡策略、第一流控策略和第二流控策略;基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匹配的高负荷优化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的步骤,包括:
在按照预设时间粒度首次监控到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时,从预设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
或者
在按照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策略完成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优化后,所述第一小区依然处于高负荷状态时,从预设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所述第一流控策略或所述第二流控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
按照所述目标优化策略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时,将所述多个小区中除所述第一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作为第二小区,从所述第二小区中选取网络负荷低于第一预设值的低负荷小区;
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分别调整所述第一小区和/或所述低负荷小区的网络偏移量,以及调整所述第一小区或/和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荷均衡门限,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的优化处理;
或者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二负载均衡策略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分别调整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功率、异系统A2门限,以及缩小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区域、减少小区用户接入数;
或者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一流控策略时,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调整不活动定时器、开启DACQ机制以及SC视频限速机制;
或者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二流控策略时,按照第四预设规则调整T302定时器、调整不活动定时器、降低流控门限,以及开启SC视频限速机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还包括小区软扩策略;基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匹配的高负荷优化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的步骤,还包括:
在选取所述第一流控策略或所述第二流控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时,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硬件参数进行评估,在评估结果为所述第一小区支持基站软扩时,从所述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小区软扩策略,将所述第一流控策略或所述第二流控策略与所述小区软扩策略共同作为所述目标优化策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运行参数至少包括小区忙时平均E-RAB流量、有效RRC连接平均数、上/下行利用率、上/下行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多个小区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时,将所述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的步骤,包括:
按照第一时间粒度对多个小区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
在监控到满足第一条件的网络运行参数时,将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一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
在未监控到满足第一条件的网络运行参数时,按照第二时间粒度对各所述小区进行去IOE后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在监控到满足第二条件的网络运行参数时,将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二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按照所述目标优化策略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在预设时长内监控到所述第一小区的指定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当前网络运行参数的值调整至未进行网络负载优化之前的网络运行参数。
6.一种高负荷小区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监控模块,用于在对多个小区的网络运行参数进行监控时,将所述网络运行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小区确定为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
优化策略选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小区对应的网络负载优化场景,从预配置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匹配的高负荷优化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所述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包括有对应于不同网络负载优化场景的多个高负荷优化策略;
高负荷优化模块,用于按照所述目标优化策略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进行优化;
所述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至少包括第一负载均衡策略、第二负载均衡策略、第一流控策略和第二流控策略;
所述优化策略选取模块,用于:
在按照预设时间粒度首次监控到处于高负荷状态的第一小区时,从预设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
或者
在按照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或所述第二负载均衡策略完成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优化后,所述第一小区依然处于高负荷状态时,从预设的高负荷优化策略集合中选取所述第一流控策略或所述第二流控策略作为目标优化策略;
所述高负荷优化模块,用于: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一负载均衡策略时,将所述多个小区中除所述第一小区之外的其他小区作为第二小区,从所述第二小区中选取网络负荷低于第一预设值的低负荷小区;
按照第一预设规则分别调整所述第一小区和/或所述低负荷小区的网络偏移量,以及调整所述第一小区或/和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荷均衡门限,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网络负载的优化处理;
或者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二负载均衡策略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分别调整所述第一小区的参考信号功率、异系统A2门限,以及缩小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区域、减少小区用户接入数;
或者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一流控策略时,按照第三预设规则调整不活动定时器、开启DACQ机制以及SC视频限速机制;
或者
在所述目标优化策略为所述第二流控策略时,按照第四预设规则调整T302定时器、调整不活动定时器、降低流控门限,以及开启SC视频限速机制。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27212.1A 2020-02-28 2020-02-28 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3294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7212.1A CN113329444B (zh) 2020-02-28 2020-02-28 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7212.1A CN113329444B (zh) 2020-02-28 2020-02-28 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9444A CN113329444A (zh) 2021-08-31
CN113329444B true CN113329444B (zh) 2022-07-01

Family

ID=77412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7212.1A Active CN113329444B (zh) 2020-02-28 2020-02-28 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94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5948A (zh) * 2021-11-25 2022-03-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最大业务资源门限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173404B (zh) * 2021-12-13 2023-10-27 华南理工大学 根据业务负荷情况动态调整基站功放工作点的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3864A (zh) * 2014-07-30 2014-10-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自优化的方法、装置
CN106034331A (zh) * 2015-03-20 2016-10-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网络数据流量的均衡方法及系统
CN106714239A (zh) * 2016-12-14 2017-05-24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负载自动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CN107371178A (zh) * 2017-08-28 2017-11-21 北京天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8541022A (zh) * 2017-03-02 2018-09-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实现网络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9151881A (zh) * 2018-11-16 2019-01-04 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数据的网络负荷均衡优化方法
CN10996280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网络质量的保障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00362B1 (en) * 2008-12-17 2016-08-17 Comptel Corporation Dynamic mobile network traffic control
US9775068B2 (en) * 2012-08-24 2017-09-26 Actix Gmbh Method for joint and coordinated load balancing and coverage and capacity optimiza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5472660B (zh) * 2014-09-11 2019-10-1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CN106851736A (zh) * 2016-12-15 2017-06-13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负荷的lte邻区参数自动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3864A (zh) * 2014-07-30 2014-10-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自优化的方法、装置
CN106034331A (zh) * 2015-03-20 2016-10-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网络数据流量的均衡方法及系统
CN106714239A (zh) * 2016-12-14 2017-05-24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负载自动均衡的方法和系统
CN108541022A (zh) * 2017-03-02 2018-09-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实现网络负载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7371178A (zh) * 2017-08-28 2017-11-21 北京天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和装置
CN109962803A (zh) * 2017-12-26 2019-07-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网络质量的保障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151881A (zh) * 2018-11-16 2019-01-04 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用户数据的网络负荷均衡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9444A (zh) 202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60478A1 (en) Adaptable radio access network
US8897237B2 (en) Granting scheduling reques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028726A1 (zh) 调整信息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13329444B (zh) 高负荷小区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891363A (zh) 用于监控后台应用事件的系统和方法
US10440638B2 (en) Method, apparatu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US10701706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EP4340482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ystem message,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868265A (zh) 网络资源的管理方法、管理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3521399A (ja) リソース選択方法、装置及びユーザ機器
CN108966237B (zh) 确定退频评估标准的方法、装置及退频评估方法、装置
CN110366217A (zh) 基于非对称上行载波聚合的载波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4105206A (zh) 一种td-scdma网络载波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170845A1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74321A (zh) 一种直放站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WO2018192410A1 (zh) 一种小区组网的方法及装置
WO2022077520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322117B1 (en) Rat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5442820A (zh) 一种小区服务优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19722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r access to base station
WO2016070606A1 (zh) 系统容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6714224B (zh) 一种速率预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4087214A1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442406A (zh)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RU2797192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фигурирования или приема информаци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