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9438A - 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9438A
CN113329438A CN202110473663.5A CN202110473663A CN113329438A CN 113329438 A CN113329438 A CN 113329438A CN 202110473663 A CN202110473663 A CN 202110473663A CN 113329438 A CN113329438 A CN 113329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equipment
server
wireless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736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9438B (zh
Inventor
张凯
郑应强
阎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736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94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9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9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9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94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forcing coll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acting on aggregated flow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第一设备的传输数据,并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同一自组网覆盖区域内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二设备;步骤2: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时,与所述服务器协商使用所述第二设备;步骤3: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传输数据分散到所述第二设备,并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汇聚方法确保了第二设备的安全性,并且提高自组网带宽的利用率和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网络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路数据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使用3/4G的终端,其传输能力有限,当多个终端处于一个自组网覆盖范围内时,部分终端由于信号问题,无法使用3/4G进行数据传输,此时可以通过自动路由技术,借助其他设备的3/4G链路传输数据。然而,在3/4G信号较差的环境中,单设备的3/4G传输能力一般为0-5Mb,而自组网的带宽为20Mb,传输速度是以最小的路径计算的,因此没有很好的利用自组网的全部带宽,其次,在传输时没有对其他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检测,并且不能很好的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导致数据传输效率不高,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通过协商得到所述第二设备,确保了所述第二设备的安全性,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传输数据分散到所述第二设备,提高了自组网带宽的利用率,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网络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第一设备的传输数据,并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同一自组网覆盖区域内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二设备;
步骤2: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时,与所述服务器协商使用所述第二设备;
步骤3: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传输数据分散到所述第二设备,并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步骤1中,获取第一设备的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传输数据请求指令以及传输数据标识,且对所述传输数据标识进行编码;
服务器接收所述传输数据请求指令,并对所述传输数据标识进行解码,获取解码后的传输数据标识,并对所述解码后的传输数据标识进行分析,得到所述解码后的传输数据与所述服务器的适配度,并生成传输数据响应指令;
其中,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允许数据传输指令或禁止数据传输指令;
当所述适配度满足预设要求时,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允许数据传输指令;
当所述适配度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禁止数据传输指令;
当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允许数据传输指令时,进行数据的传输工作;
当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禁止数据传输指令时,对所述传输数据进行调整,并重新发送传输数据请求指令以及新的传输数据标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步骤1中,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同一自组网覆盖区域内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二设备包括:
所述服务器发送无线网络信号;
所述自组网覆盖区域内的设备接收所述无线网络信号,并判断所述无线网络信号的服务集标识符和网络密钥是否在设置的网络列表中;
若是,将所述服务器与对应的设备建立网络连接;
否则,检测是否接收到来自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认证消息,当检测到所述认证消息时,根据所述认证消息获得所述网络密钥,基于所述网络密钥将所述服务器与对应的设备建立网络连接;当没有检测到所述认证消息时,则所述服务器不与对应的设备建立网络连接;
其中,将与所述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的设备作为第二设备。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步骤2中,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时,与所述服务器协商使用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设备的登录信息是否与所述服务器预先存储的登录信息一致;
若一致,所述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传输的协商信息,并对自组网覆盖区域内的带宽以及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速度进行周期性检测,直到检测到所述带宽和传输速度达到预设要求时,生成允许所述第二设备传输的协商结果,并将所述协商结果上传至所述第一设备;
否则,所述服务器不对所述第一设备做出响应。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步骤3中,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传输数据分散到所述第二设备之前,还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无线信道及无线信道信息表,包括:
预先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模拟无线信道,并根据预先存储的所述第二设备的基本信息,得到所述模拟无线信道的传输距离、覆盖范围;
基于所述传输距离、覆盖范围评估所述模拟无线信道的传输效率,并基于所述传输效率对所述模拟无线信道的资源分配,资源分配过程如下:
判断所述传输效率是否大于预设值;
若是,则为对应的模拟无线信道分配第一时隙资源;
否则,则为对应的模拟无线信道分配第二时隙资源;
基于所述模拟无线信道与其对应时隙资源建立资源分配表;
从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建立无线信道的请求;
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请求,并生成建立信道指令,并将所述建立信道指令发送到所述第二设备上,且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建立信道指令生成无线信道的响应;
基于所述无线信道的响应建立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
将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模拟无线信道与无线信道进行一一匹配,并根据所述资源分配表将模拟无线信道的时隙分配用于对对应无线信道的时隙分配,完成所述无线信道的时隙资源分配;
获取所述无线信道的信道标识、信道设备地址、资源分配情况,并建立信道信息表。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步骤3中,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传输数据分散到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所述传输数据进行数据类型转换形成并行数据,并对所述并行数据进行压缩生成压缩后的并行数据,且对所述压缩后的并行数据进行划分生成多路数据;
基于所述信道信息表将所述多路数据随机分配到所述无线信道,得到第一分配集合;
基于所述第一分配集合的分配结果预先判断所述无线信道的信号质量、传输效率,并基于所述信号质量、传输效率进行评估得到所述无线信道的评估指数;
基于所述评估指数对所述第一分配集合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分配集合;
其中,调整方式为:
判断所述评估指数与预设范围的关系;
若所述评估指数在预设范围内,则不改变所述数据对应的无线信道;
若所述评估指数大于所述预设范围,则将所述多路数据集合中的数据从原先的无线信道分配至第一无线信道;
若所述评估指数小于所述预设范围,则将所述多路数据集合中的数据从原先的无线信道分配至第二无线信道;
将所述多路数据按照所述第二分配集合的传输路线从所述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步骤3中,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来自对应的无线信道的传输数据,并接收到来自所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路径,且根据所述传输路径确定所述传输路径的源节点、若干中间节点和汇聚节点;
建立所述源节点和若干中间节点、所述若干中间节点之间、所述若干中间节点和汇聚节点的连接关系;
传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将所述传输数据上传至所述传输路径的源节点,所述源节点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一中间节点;
步骤3.2:所述第一中间节点随机产生一个随机数,并判断所述随机数是否大于预设常数;
若是,则从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邻的若干节点中选择距离所述汇聚节点最近的中间节点作为第二中间节点;
否则,则从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邻的若干节点中选择距离所述第一中间节点最近的中间节点作为第二中间节点;
步骤3.3:当所述第一中间节点和第二中间节点的存在连接关系时,将所述传输数据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发送至第二中间节点,否则,重新选取新的第二中间节点;
步骤3.4:判断所述第二中间节点与所述汇聚节点是否存在连接关系,若是,将所述传输数据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发送至汇聚节点;
否则,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开始,将第n中间节点代替第n-1中间节点,重复步骤3.2到步骤3.3,直到所述第n中间节点与所述汇聚节点存在连接关系时,将所述传输数据从所述第n中间节点发送至汇聚节点;
步骤3.5:将所述汇聚节点接收到的传输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并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将所述多路数据按照所述第二分配集合传输至所述无线信道所对应的设备的过程中,还包括:在所述多路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所述无线信道进行干扰检测,包括:
获取所述无线信道在多路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信道带宽;
在预设检测时间内利用窗函数q(r)截取获取所述无线信道的检测频段,并对所述检测频段进行采样,得到K个采样点;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无线信道的能量值:
Figure BDA0003046528210000061
其中,E表示所述无线信道的能量值,G表示所述无线信道的信道带宽,GE表示所述无线信道进行传输的传输带宽,K表示所述检测频段中的采样点总数,pr表示在第r个采样点的能量,Ta表示预设检测时间,T表示实际检测时间,
Figure BDA0003046528210000062
表示所述窗函数的能量;
判断所述能量值是否大于预设能量值,
若是,则表示所述无线信道未受到干扰,并继续在所述无线信道上进行多路数据的传输;
否则,则表示在所述无线信道可能存在干扰,并进一步判断干扰是否存在;
基于所述能量值预测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无线信道存在干扰的概率:
Figure BDA0003046528210000063
其中,σ表示所述无线信道存在干扰的概率,WA表示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σ2表示所述干扰信号的功率对应的方差,WT表示所述无线信道上信号的功率,WN表示所述无线信道产生的噪声功率,
Figure BDA0003046528210000071
表示所述噪声功率对应的方差;
判断所述概率是否小于预设概率,
若是,判定所述干扰信号不存在,并继续在所述无线信道上进行多路数据的传输;
否则,判定所述干扰信号真的存在,并停止在所述无线信道上进行多路数据的传输,且将所述多路数据转移到其他的无线信道进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
当所述服务器要对第一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包括:
步骤S1:获取所述服务器的发送数据,并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同一自组网覆盖区域内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二设备;
步骤S2:当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与所述第一设备协商使用所述第二设备;
步骤S3:基于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并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发送数据从所述第二设备汇聚到所述第一设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获取第一设备的传输数据,并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同一自组网覆盖区域内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二设备;
步骤2: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时,与所述服务器协商使用所述第二设备;
步骤3: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传输数据分散到所述第二设备,并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第二设备例如可以是电脑等移动终端,第一设备为主体数据传输设备,第二设备辅助第一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可以为多个。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协商得到所述第二设备,确保了所述第二设备的安全性,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传输数据分散到所述第二设备,提高了自组网带宽的利用率,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网络资源的浪费。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步骤1中,获取第一设备的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传输数据请求指令以及传输数据标识,且对所述传输数据标识进行编码;
服务器接收所述传输数据请求指令,并对所述传输数据标识进行解码,获取解码后的传输数据标识,并对所述解码后的传输数据标识进行分析,得到所述解码后的传输数据与所述服务器的适配度,并生成传输数据响应指令;
其中,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允许数据传输指令或禁止数据传输指令;
当所述适配度满足预设要求时,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允许数据传输指令;
当所述适配度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禁止数据传输指令;
当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允许数据传输指令时,进行数据的传输工作;
当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禁止数据传输指令时,对所述传输数据进行调整,并重新发送传输数据请求指令以及新的传输数据标识。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数据标识包含有传输数据的格式、大小、以及来源。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适配度是指所述传输数据与所述服务器的匹配程度,由所述传输数据的格式、大小、类型以及来源决定。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要求为适配度大于等于75%。
在该实施例中,对所述传输数据进行调整可以是对所述传输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压缩等调整。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传输数据进行调整,得到允许传输的指令,为数据的传输做好准备。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步骤1中,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同一自组网覆盖区域内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二设备包括:
所述服务器发送无线网络信号;
所述自组网覆盖区域内的设备接收所述无线网络信号,并判断所述无线网络信号的服务集标识符和网络密钥是否在设置的网络列表中;
若是,将所述服务器与对应的设备建立网络连接;
否则,检测是否接收到来自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认证消息,当检测到所述认证消息时,根据所述认证消息获得所述网络密钥,基于所述网络密钥将所述服务器与对应的设备建立网络连接;当没有检测到所述认证消息时,则所述服务器不与对应的设备建立网络连接;
其中,将与所述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的设备作为第二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服务集标识符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网络,最多可以有32个字符组成。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列表包含有多个服务集标识符和网络密钥。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服务器的网络列表以及认证消息来连接第二设备,确保了所连接到的第二设备的安全性。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步骤2中,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时,与所述服务器协商使用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设备的登录信息是否与所述服务器预先存储的登录信息一致;
若一致,所述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传输的协商信息,并对自组网覆盖区域内的带宽以及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速度进行周期性检测,直到检测到所述带宽和传输速度达到预设要求时,生成允许所述第二设备传输的协商结果,并将所述协商结果上传至所述第一设备;
否则,所述服务器不对所述第一设备做出响应。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周期性检测的检测周期为1s。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要求为自组网覆盖区域内的带宽速度达到20Mb,终端设备的传输速度达到5Mb/s。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服务器通过对第一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及对多个设备传输的协商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允许多个设备进行传输的权限,确保了第一设备的安全性,并未第二设备进行传输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步骤3中,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传输数据分散到所述第二设备之前,还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基站,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信道;
对所述第一信道进行解析,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的通信节点,并获取所述通信节点的节点信息,基于所述节点信息判断相邻通信节点之间是否冲突,若冲突,获取冲突信息;
基于所述冲突信息,对所述第一信道进行调整获取第二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即为所述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道包含多个信道。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无线信道,并通过信道的通信节点进行检测,判断相邻通信节点之间是否冲突,并根据冲突信息调整信道,保证了信道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冲突,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流畅,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步骤3中,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传输数据分散到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所述传输数据进行数据类型转换形成并行数据,并对所述并行数据进行压缩生成压缩后的并行数据,且对所述压缩后的并行数据进行划分生成多个数据包;
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随机分配至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得到第一分配集合;
基于所述第一分配集合的分配结果,对所述无线信道的利用率进行计算,得到利用指数;
基于所述利用指数对所述第一分配集合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分配集合;
其中,调整方式为:
判断所述利用指数与预设范围的关系;
若所述评估指数在预设范围内,则不改变数据包对应的无线信道;
若所述利用指数大于所述预设范围,则将所述数据包从原先的无线信道分配至第一预选无线信道;
若所述利用指数小于所述预设范围,则将所述数据包从原先的无线信道分配至第二预选无线信道;
将所述多个数据包按照所述第二分配集合的传输路线从所述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选无线信道的信道利用率低于原先的无线信道。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先无线信道的信道利用率高于原先的无线信道。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所述传输数据进行处理划分得到数据包,为数据传输做好准备,将所述数据包随机分配给无线信道得到第一分配集合,并获得在所述第一分配集合的情况下所述无线信道的利用指数,基于所述利用指数对第一分配集合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分配集合,获得最终的数据包与无线信道的分配关系,合理的使用无线信道,提高自组网的带宽利用率。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步骤3中,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来自对应的无线信道的传输数据,并接收到来自所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路径,且根据所述传输路径确定所述传输路径的源节点、若干中间节点和汇聚节点;
建立所述源节点和若干中间节点、所述若干中间节点之间、所述若干中间节点和汇聚节点的连接关系;
传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将所述传输数据上传至所述传输路径的源节点,所述源节点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一中间节点;
步骤3.2:所述第一中间节点随机产生一个随机数,并判断所述随机数是否大于预设常数;
若是,则从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邻的若干节点中选择距离所述汇聚节点最近的中间节点作为第二中间节点;
否则,则从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邻的若干节点中选择距离所述第一中间节点最近的中间节点作为第二中间节点;
步骤3.3:当所述第一中间节点和第二中间节点的存在连接关系时,将所述传输数据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发送至第二中间节点,否则,重新选取新的第二中间节点;
步骤3.4:判断所述第二中间节点与所述汇聚节点是否存在连接关系,若是,将所述传输数据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发送至汇聚节点;
否则,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开始,将第n中间节点代替第n-1中间节点,重复步骤3.2到步骤3.3,直到所述第n中间节点与所述汇聚节点存在连接关系时,将所述传输数据从所述第n中间节点发送至汇聚节点;
步骤3.5:将所述汇聚节点接收到的传输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并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随机数为整数,且所述随机数的取值范围为[0,10]。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常数的取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取值范围为[4,6]。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第二中间节点、第n中间节点均来自于所述若干中间节点。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和服务器的传输路径中的源节点、若干中间节点和汇聚节点,并依据连接关系,将传输数据从源节点经过若干中间节点到达汇聚节点,最终传输至服务器,通过有选择性的选择中间节点,达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并减少网络资源浪费的效果。
实施例8:
基于实施例6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将所述多个数据包按照所述第二分配集合的传输路线从所述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过程中,还包括:
对所述多个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取所述多个数据包的长度;
基于所述多个数据包的长度,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多个数据包从所述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的丢包率:
Figure BDA0003046528210000141
其中,δ表示所述多个数据包从所述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的丢包率,n表示所述数据包的个数,τi表示第i个数据包的长度,单位为bit,ti表示传输所述第i个数据包所用的时间,v表示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单位为bps,f表示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发送频率,f0表示预设的数据包的发送频率,e表示自然数,取值为2.72;
基于所述多个数据包从所述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的丢包率,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对所述无线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评估;
Figure BDA0003046528210000151
..其中,Q表示对所述无线信道的链路质量评估指数,Tci表示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传播时延,Tpi表示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传播时延,Tbi表示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发送时延,T0表示预设标准时延,Ga表示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传输带宽,G0表示所述无线信道的带宽;
判断所述链路质量评估指数是否大于预设评估指数,
若是,所述多个数据包按照所述第二分配集合的传输路线从所述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否则,调整所述多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路线,获取新的无线信道,且直到调整到所述新的无线信道的链路质量评估指数大于预设评估指数,将所述多个数据包从新的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在所述多个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对所述无线信道进行链路质量检测,数据包的长度越长、发送频率越快,越有可能出现丢包现象,通过数据包的长度和发送频率,来计算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丢包率,确保了丢失率的精确性,通过根据影响连路质量的时延、丢包率、带宽来计算无线信道的链路质量评估指数,对链路质量进行评估,若链路质量不满足要求,则更换新的无线信道,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流畅,提高传输效率。
实施例9:
基于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如图2所示,还包括:
当所述服务器要对第一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包括:
步骤S1:获取所述服务器的发送数据,并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同一自组网覆盖区域内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二设备;
步骤S2:当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与所述第一设备协商使用所述第二设备;
步骤S3:基于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并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发送数据从所述第二设备汇聚到所述第一设备。
上述设计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从服务器到所述第一设备的数据传输,提高了自组网的带宽利用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获取第一设备的传输数据,并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同一自组网覆盖区域内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二设备;
步骤2: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时,与所述服务器协商使用所述第二设备;
步骤3: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传输数据分散到所述第二设备,并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获取第一设备的传输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传输数据请求指令以及传输数据标识,且对所述传输数据标识进行编码;
服务器接收所述传输数据请求指令,并对所述传输数据标识进行解码,获取解码后的传输数据标识,并对所述解码后的传输数据标识进行分析,得到所述解码后的传输数据与所述服务器的适配度,并生成传输数据响应指令;
其中,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允许数据传输指令或禁止数据传输指令;
当所述适配度满足预设要求时,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允许数据传输指令;
当所述适配度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禁止数据传输指令;
当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允许数据传输指令时,进行数据的传输工作;
当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所述传输数据响应指令为禁止数据传输指令时,对所述传输数据进行调整,并重新发送传输数据请求指令以及新的传输数据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同一自组网覆盖区域内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二设备包括:
所述服务器发送无线网络信号;
所述自组网覆盖区域内的设备接收所述无线网络信号,并判断所述无线网络信号的服务集标识符和网络密钥是否在设置的网络列表中;
若是,将所述服务器与对应的设备建立网络连接;
否则,检测是否接收到来自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认证消息,当检测到所述认证消息时,根据所述认证消息获得所述网络密钥,基于所述网络密钥将所述服务器与对应的设备建立网络连接;当没有检测到所述认证消息时,则所述服务器不与对应的设备建立网络连接;
其中,将与所述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的设备作为第二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时,与所述服务器协商使用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所述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一设备的登录信息是否与所述服务器预先存储的登录信息一致;
若一致,所述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传输的协商信息,并对自组网覆盖区域内的带宽以及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速度进行周期性检测,直到检测到所述带宽和传输速度达到预设要求时,生成允许所述第二设备传输的协商结果,并将所述协商结果上传至所述第一设备;
否则,所述服务器不对所述第一设备做出响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传输数据分散到所述第二设备之前,还包括:
建立所述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基站,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之间的第一信道;
对所述第一信道进行解析,确定所述第一信道的通信节点,并获取所述通信节点的节点信息,基于所述节点信息判断相邻通信节点之间是否冲突,若冲突,获取冲突信息;
基于所述冲突信息,对所述第一信道进行调整获取第二信道,所述第二信道即为所述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传输数据分散到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将所述传输数据进行数据类型转换形成并行数据,并对所述并行数据进行压缩生成压缩后的并行数据,且对所述压缩后的并行数据进行划分生成多个数据包;
将所述多个数据包随机分配至第一设备到第二设备之间的无线信道,得到第一分配集合;
基于所述第一分配集合的分配结果,对所述无线信道的利用率进行计算,得到利用指数;
基于所述利用指数对所述第一分配集合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分配集合;
其中,调整方式为:
判断所述利用指数与预设范围的关系;
若所述评估指数在预设范围内,则不改变数据包对应的无线信道;
若所述利用指数大于所述预设范围,则将所述数据包从原先的无线信道分配至第一预选无线信道;
若所述利用指数小于所述预设范围,则将所述数据包从原先的无线信道分配至第二预选无线信道;
将所述多个数据包按照所述第二分配集合的传输路线从所述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来自对应的无线信道的传输数据,并接收到来自所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路径,且根据所述传输路径确定所述传输路径的源节点、若干中间节点和汇聚节点;
建立所述源节点和若干中间节点、所述若干中间节点之间、所述若干中间节点和汇聚节点的连接关系;
传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将所述传输数据上传至所述传输路径的源节点,所述源节点根据所述连接关系将所述传输数据发送至第一中间节点;
步骤3.2:所述第一中间节点随机产生一个随机数,并判断所述随机数是否大于预设常数;
若是,则从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邻的若干节点中选择距离所述汇聚节点最近的中间节点作为第二中间节点;
否则,则从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相邻的若干节点中选择距离所述第一中间节点最近的中间节点作为第二中间节点;
步骤3.3:当所述第一中间节点和第二中间节点的存在连接关系时,将所述传输数据从所述第一中间节点发送至第二中间节点,否则,重新选取新的第二中间节点;
步骤3.4:判断所述第二中间节点与所述汇聚节点是否存在连接关系,
若是,将所述传输数据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发送至汇聚节点;
否则,从所述第二中间节点开始,将第n中间节点代替第n-1中间节点,重复步骤3.2到步骤3.3,直到所述第n中间节点与所述汇聚节点存在连接关系时,将所述传输数据从所述第n中间节点发送至汇聚节点;
步骤3.5:将所述汇聚节点接收到的传输数据进行汇聚整合,并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数据包按照所述第二分配集合的传输路线从所述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过程中,还包括:
对所述多个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取所述多个数据包的长度;
基于所述多个数据包的长度,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多个数据包从所述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的丢包率:
Figure FDA0003046528200000051
其中,δ表示所述多个数据包从所述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的丢包率,n表示所述数据包的个数,τi表示第i个数据包的长度,单位为bit,ti表示传输所述第i个数据包所用的时间,v表示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单位为bps,f表示所述多个数据包的发送频率,f0表示预设的数据包的发送频率,e表示自然数,取值为2.72;
基于所述多个数据包从所述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的丢包率,并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对所述无线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评估;
Figure FDA0003046528200000052
其中,Q表示对所述无线信道的链路质量评估指数,Tci表示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传播时延,Tpi表示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传播时延,Tbi表示所述第i个数据包的发送时延,T0表示预设标准时延,Ga表示所述多个数据包的传输带宽,G0表示所述无线信道的带宽;
判断所述链路质量评估指数是否大于预设评估指数,
若是,所述多个数据包按照所述第二分配集合的传输路线从所述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否则,调整所述多个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路线,获取新的无线信道,且直到调整到所述新的无线信道的链路质量评估指数大于预设评估指数,将所述多个数据包从新的无线信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服务器要对第一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包括:
步骤S1:获取所述服务器的发送数据,并检测所述第一设备对应的同一自组网覆盖区域内与服务器连接的第二设备;
步骤S2:当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一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与所述第一设备协商使用所述第二设备;
步骤S3:基于所述服务器与所述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并基于对应的自组网,将所述发送数据从所述第二设备汇聚到所述第一设备。
CN202110473663.5A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 Active CN1133294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3663.5A CN113329438B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73663.5A CN113329438B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9438A true CN113329438A (zh) 2021-08-31
CN113329438B CN113329438B (zh) 2022-02-11

Family

ID=77413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73663.5A Active CN113329438B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943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0680A (zh) * 2022-04-19 2022-05-13 创思(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交汇的数据分类式信息传输算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0194A (zh) * 2013-05-06 2013-08-21 西安邮电大学 基于云计算的无线传感器分流系统
US20170118691A1 (en) * 2015-10-22 2017-04-27 Leau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Vehicle ad hoc network rout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
CN110650089A (zh) * 2019-10-24 2020-01-03 北京大学 一种支持多路聚合通信的中间设备
CN110730248A (zh) * 2019-10-24 2020-01-24 北京大学 一种多路径传输中继设备
CN111641969A (zh) * 2020-04-27 2020-09-08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边缘计算的无线多跳自组网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CN111901241A (zh) * 2020-08-07 2020-11-06 上海格尔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自组网中基于链路状态协议的多路径业务均衡的路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0194A (zh) * 2013-05-06 2013-08-21 西安邮电大学 基于云计算的无线传感器分流系统
US20170118691A1 (en) * 2015-10-22 2017-04-27 Leau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Vehicle ad hoc network rout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
CN110650089A (zh) * 2019-10-24 2020-01-03 北京大学 一种支持多路聚合通信的中间设备
CN110730248A (zh) * 2019-10-24 2020-01-24 北京大学 一种多路径传输中继设备
CN111641969A (zh) * 2020-04-27 2020-09-08 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边缘计算的无线多跳自组网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CN111901241A (zh) * 2020-08-07 2020-11-06 上海格尔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自组网中基于链路状态协议的多路径业务均衡的路由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璟等: "基于动态配置等价多路径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传感技术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0680A (zh) * 2022-04-19 2022-05-13 创思(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交汇的数据分类式信息传输算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9438B (zh)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62706B2 (en) Method for request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KR100343487B1 (ko) 통신채널의공유자원을엑세스하는방법과시스템
JP4981911B2 (ja) Wan信号伝送およびピアツーピア信号伝送をサポートする混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力制御および/または干渉処理に関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0380992C (zh) 码分多址的分时双工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控制器及其操作方法
EP2249613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082965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CN108111280A (zh) 参考信号配置、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RU2008113180A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радиодоступе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подвижной связи
WO2005072073A2 (en) A method for request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20060209874A1 (en) Wireless packe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packet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1985513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820213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JP7233248B2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814596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Falkenberg et al. Client-based control channel analysis for connectivity estimation in LTE networks
CN113329438B (zh) 一种与自组网结合的多路数据传输汇聚方法
CN106973362B (zh) 一种蜂窝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d2d通信方法
EP3518577B1 (en) Network access entity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23004568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ordinated transmit opportunity shar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315183B2 (en) Channel quality indexing and reverse indexing
CN112771952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3613213B (zh) 基于时隙负载均衡的车联网资源选择方法
CN115088225B (zh) 一种波束指示方法及装置
US20240049212A1 (en) Group-based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between a tn and an ntn networks
KR20060060221A (ko) 휴대 인터넷 시스템에서 대역 적응적 변조 및 코딩 운용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