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8296A - 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8296A
CN113328296A CN202110457505.0A CN202110457505A CN113328296A CN 113328296 A CN113328296 A CN 113328296A CN 202110457505 A CN202110457505 A CN 202110457505A CN 113328296 A CN113328296 A CN 113328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hannels
differential signal
along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575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8296B (zh
Inventor
彭治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575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82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8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8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8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8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多个第一传输通道及多个第二传输通道固持于绝缘本体且相对设置,多个第一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对第一差分信号通道,多个第二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对第二差分信号通道,沿第一方向上一对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一对第二差分信号通道错位设置;一屏蔽片固持于绝缘本体且具有一平板部及至少一挡片,沿第二方向平板部位于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且用以挡止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挡片沿第三方向弯折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挡片位于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用以挡止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如此使得电连接器组件具有良好的高频性能。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绝缘本体,一上排端子和一下排端子分别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上排端子具有多个第一接地端子和多对第一差分信号端子,所述下排端子具有多个第二接地端子和多对第二差分信号端子。且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均具有多个焊接部,上下两排线缆位于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的后方且分别与多个所述焊接部焊接。一屏蔽片设于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之间,所述屏蔽片具有一平板部,自所述平板部的上端弯折延伸有多个第一弹片,自所述平板部的下端弯折延伸有多个第二弹片。沿竖直方向上所述平板部设于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之间,且所述平板部位于上下两排所述线缆的前方,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相抵接,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相抵接,如此,所述屏蔽片能够屏蔽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
但是,由于沿竖直方向上所述平板部设于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之间,且所述平板部位于上下两排所述线缆的前方,故所述平板部无法屏蔽上下两排所述线缆之间的信号干扰。而且由于所述屏蔽片仅设有所述平板部位于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之间,由于信号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故所述平板部仅仅能屏蔽部分穿过所述平板部且穿透力较弱的信号干扰,而穿透力较强的信号会自所述上排端子或所述下排端子穿过所述平板部干扰到所述下排端子或所述上排端子。而且由于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之间的信号是向四面八方发散的,故有一部分信号不会通过所述平板部就能在所述上排端子和所述下排端子之间进行传输,尤其是上下错位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和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如此所述平板部则无法屏蔽上下错位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和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这样不利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高频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平板部及挡片的屏蔽片,沿第二方向上所述平板部位于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所述挡片沿第三方向上弯折延伸,且沿第二方向上所述挡片位于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第一传输通道沿一第一方向上排成一排且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对第一差分信号通道;多个第二传输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排成一排,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相对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对第二差分信号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错位设置;一屏蔽片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屏蔽片位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之间,所述屏蔽片具有一平板部及至少一挡片,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平板部位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且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所述挡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第三方向上弯折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挡片位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
进一步,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具有一第一信号端子及一第一信号线缆,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线缆具有一第一信号线芯,一第一屏蔽层包覆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缆外,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线芯伸出所述第一屏蔽层具有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相导接,每一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具有一第二信号端子及一第二信号线缆,每一所述第二信号线缆具有一第二信号线芯,一第二屏蔽层包覆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线缆外,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芯伸出所述第二屏蔽层具有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导接,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平板部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的信号干扰,所述挡片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的信号干扰。
进一步,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信号导接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重叠,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二信号导接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重叠,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平板部与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错位,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挡片位于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和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和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之间的信号干扰。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具有一第一绝缘块及一第二绝缘块,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绝缘块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位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块具有至少一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位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之间。
进一步,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平板部对应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设有一第一让位槽,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线缆具有一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芯与所述第一屏蔽层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沿所述第三方向伸出所述第一屏蔽层且包覆于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外具有一第一包覆部,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包覆部穿过所述第一让位槽,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平板部对应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设置有至少一第二让位槽,每一所述第二信号线缆具有一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线芯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沿所述第三方向伸出所述第二屏蔽层且包覆于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外具有一第二包覆部,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包覆部穿过所述第二让位槽。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具有多个第一接地传输通道及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具有一第一接地端子和两个第一接地线缆,每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具有两个第一信号线缆,一第一屏蔽层包覆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缆外,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与同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相导接,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与相邻的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所述第一屏蔽层相导接,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具有多个第二接地传输通道及多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具有一第二接地端子和两个第二接地线缆,每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具有两个第二信号线缆,一第二屏蔽层包覆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线缆外,两个所述第二接地线缆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与同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相导接,且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与相邻的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所述第一屏蔽层相导接。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地传输通道,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具有一第一接地端子及一第一接地线缆,所述平板部具有至少一第一凸部,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凸部相抵接,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线缆与所述第一凸部相抵接,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地传输通道,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具有一第二接地端子及一第二接地线缆,所述平板部具有至少一第二凸部,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凸部相抵接,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接地线缆与所述第二凸部相抵接。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具有一第一绝缘块及一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绝缘块具有至少一第一通槽,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通槽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挡片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块具有至少一第二通槽,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通槽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挡片之间。
进一步,所述平板部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剪裁面及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板面,所述板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剪裁面的宽度,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地传输通道,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具有一第一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地传输通道,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具有一第二接地端子,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板面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之间的距离,且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板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相焊接。
进一步,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具有一第一信号端子,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信号固定部及一第一信号导接部,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相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之间的距离,每一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具有一第二信号端子,每一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二信号固定部及一第二信号导接部,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固定部与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相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之间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所述屏蔽片具有所述平板部及所述挡片,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平板部位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且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所述挡片沿所述第三方向上弯折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挡片位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如此,在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部分的信号无法同时穿过所述平板部和所述挡片,减小了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而且由于所述平板部与所述挡片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故沿所述第一方向上错位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的部分信号即使无需穿过所述平板部也会被所述挡片遮挡,而无法在错位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传输,如此能够减小错位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而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具有良好的高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在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去除绝缘本体和金属卡扣件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去除绝缘本体和金属卡扣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局部立体组合图;
图7为图6中第一线缆组件及屏蔽片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6中第二线缆组件及屏蔽片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中屏蔽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RE-GDA0003155212750000071
Figure RE-GDA000315521275000008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A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A定义有一第一方向(即左右方向,端子的排列方向)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即上下方向)与一第三方向(即前后方向)(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可以相互调换)。方便对附图的理解,所述第一方向(即左右方向)中向右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即上下方向)中向上的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即前后方向)中向前的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A,用以与一对接元件(未图示,下同) 对接。所述电连接器组件A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个第一传输通道2沿左右方向上排成一排且固持于一第一绝缘块3,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2与所述第一绝缘块3组成一第一传输模组(未标号,下同),多个第二传输通道4沿左右方向上排成一排且固持于一第二绝缘块5,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4与所述第二绝缘块5组成一第二传输模组(未标号,下同)。一上接地片7,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上侧,一下接地片8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的下侧。所述第一传输模组、所述第二传输模组、所述上接地片7及所述下接地片8自后向前插入且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两金属卡扣件9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传输模组和所述第二传输模组的左右两侧,且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呈纵长设置,且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一对接槽11,所述对接槽11用以供所述对接元件插入对接。所述绝缘本体1的后表面自后向前还凹设有一安装槽12,沿前后方向上所述安装槽12与所述对接槽11相连通。所述第一传输模组、所述第二传输模组、所述上接地片7及所述下接地片8四者自后向前插入所述安装槽12且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2具有多对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 和多个第一接地传输通道22,每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22之间。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具有一第一信号端子211及一第一信号线缆212。多个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22中位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2的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22中的每一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22均具有一第一接地端子221和一第一接地线缆222。而多个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22中的其它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22中每一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22均具有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1和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222。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沿前后方向上具有一第一信号接触部2111、一第一信号固定部2112及一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所述第一信号固定部2112位于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2111和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之间,且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固定部2112的前端与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2111相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固定部2112的后端与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相连接。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固定部211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的宽度,且沿左右方向上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固定部2112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之间的距离。
如图1、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线缆212具有一第一信号线芯2121及包覆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芯2121外的一第一绝缘层2123。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具有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缆212,在同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缆212外还包覆有一第一介电层213,一第一屏蔽层214包覆于所述第一介电层213外。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线芯2121具有一第一延伸部2122,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向前伸出所述第一屏蔽层214。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与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相接触,且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与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 2113相重叠。所述第一绝缘层2123沿前后方向上伸出所述第一屏蔽层214具有一第一包覆部2124,所述第一包覆部2124包覆于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外用以防止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与所述屏蔽片6相导接。沿左右方向上每一所述第一屏蔽层21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222,每一所述第一屏蔽层214与其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接地线缆222电性导通。一第一麦拉层23包覆于每一所述第一屏蔽层214及所述第一屏蔽层214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接地线缆222外,从而使得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缆212和位于其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 222一起组成一第一线缆组24。
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1的长度及尺寸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的长度和尺寸相同,且每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1沿前向后的方向具有一第一接地接触部2211、一第一接地固定部2212及一第一接地导接部2213。所述第一接地固定部2212位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1和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13之间,且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固定部2212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211相连接,所述第一接地固定部2212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13相连接。
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沿左右方向上位于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 之间的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22中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1的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 2213会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222相导接。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222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屏蔽层214相导接,换句话说,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222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所述第一线缆组24。
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和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1通过所述第一信号固定部2112和所述第一接地固定部2212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上表面设有纵长的一第一凸出部31,所述第一凸出部31 向上凸设有三个第一定位柱31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柱3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四个等),所述第一定位柱311用以固定所述上接地片7。所述第一凸出部31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1的所述第一接地固定部2212还设有多个第一显露槽312,所述第一接地固定部2212的上表面显露于所述第一显露槽312用以与所述上接地片7相导接。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和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13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31的后方,且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的上表面向上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 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的后表面向后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后表面。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13的上表面向上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13的后表面向后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后表面。所述第一绝缘块3 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一凹槽32,每一所述第一凹槽32位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之间,所述第一凹槽32用以调节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在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处的阻抗,使得整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的阻抗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所述第一绝缘块3还设有多个第一通槽33,所述第一通槽 33上下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块3,且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13显露于所述第一通槽33。
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沿上下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4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2相对设置。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4具有多对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 和多个第二接地传输通道42,每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42之间。每一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具有一第二信号端子411及一第二信号线缆412。多个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42中位于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4的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42中的每一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42均具有一第二接地端子421和一第二接地线缆422。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42中的其它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42中每一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42均具有一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421和两个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
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每一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11沿前向后的方向具有一第二信号接触部4111、一第二信号固定部4112及一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所述第二信号固定部4112位于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4111和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之间,且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固定部4112的前端与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4111相连接,所述第二信号固定部4112的后端与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相连接。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固定部411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的宽度,沿左右方向上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固定部4112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之间的距离。
如图1、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每一所述第二信号线缆412具有一第二信号线芯4121及包覆于所述第二信号线芯4121外的一第二绝缘层4123。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具有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线缆412,在同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线缆412外还包覆有一第二介电层413,一第二屏蔽层414包覆于所述第二介电层413外。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芯4121具有一第二延伸部4122,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向前伸出所述第二屏蔽层414。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与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相接触,且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与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 4113相重叠。所述第二绝缘层4123沿前后方向上伸出所述第二屏蔽层414具有一第二包覆部4124,所述第二包覆部4124包覆于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外用以防止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与所述屏蔽片6相导接。沿左右方向上每一所述第二屏蔽层41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每一所述第二屏蔽层414与其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电性导通。一第二麦拉层43包覆于每一所述第二屏蔽层414及其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外。从而使得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线缆412和位于其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一起组成一第二线缆组44。
如图1、图4、图6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接地端子421的长度及尺寸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11的长度和尺寸相同,且每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421沿从前向后的方向具有一第二接地接触部4211、一第二接地固定部4212及一第二接地导接部4213。所述第二接地固定部4212位于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4211和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4213之间,且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接地固定部4212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4211相连接,所述第二接地固定部4212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4213相连接。
如图1、图4、图6和图8所示,沿左右方向上位于两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 之间的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42中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421的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4213会与两个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相导接。两个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屏蔽层414相导接,换句话说,两个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所述第二线缆组44。
如图1、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绝缘块5与所述第一绝缘块3相扣持。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11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421通过所述第二信号固定部4112和所述第二接地固定部4212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所述第二绝缘块5的下表面设有纵长的一第二凸出部51,所述第二凸出部51向下凸设有三个第二定位柱51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柱5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四个等),所述第二定位柱511用以固定所述下接地片8。所述第二凸出部51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421的所述第二接地固定部4212还设有多个第二显露槽512,所述第二接地固定部4212的下表面显露于所述第二显露槽512用以与所述下接地片8 相导接。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和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4213位于所述第二凸出部51 的后方,且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的下表面向下显露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的后表面向后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后表面。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13的下表面向下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13的后表面向后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后表面。所述第一绝缘块3的下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二凹槽52,每一所述第二凹槽52位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之间,所述第二凹槽52用以调节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11在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处的阻抗,使得整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11的阻抗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所述第二绝缘块5还设有多个第二通槽53,所述第二通槽53上下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块5,且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4213显露于所述第二通槽53。
如图1、图4、图5、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屏蔽片6为纵长形,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屏蔽片6位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2与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4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传输通道2与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4之间的信号干扰。所述屏蔽片6具有一平板部61及自所述平板部61刺破且向前弯折延伸的多个挡片62。所述平板部61 的左右两侧还设有一固持部63,所述固持部63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内用以将所述屏蔽片6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
如图1、图4、图5、图7、图8和图9所示,沿上下方向上,所述平板部61位于上下错位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之间且用以挡止上下错位的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之间的信号干扰。具体来说,所述平板部61位于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和多个第一接地端子221的后方,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平板部61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之间,如此所述平板部61不仅可以用以挡止上下对齐的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 4122之间的信号干扰,而且还能够挡止上下错位的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之间的信号干扰(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沿上下方向所述平板部61可以设于与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相重叠的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及与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 相重叠的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11、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之间的信号干扰,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沿上下方向上,所述平板部61可以设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11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11之间的信号干扰)。
如图1、图4、图5、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平板部61具有沿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剪裁面611及沿着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板面61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两个所述板面612沿左右方向上延伸,两个所述剪裁面611沿上下方向上延伸)。两个所述剪裁面611沿前后方向上连接两个所述板面612,且所述板面612 的宽度大于所述剪裁面611的宽度。所述平板部61中位于上方的所述剪裁面611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22向上凸设有多个第一凸部613,每一所述第一凸部613 向上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接地线缆222相抵接,所述第一凸部613向前与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13的后表面相焊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导接部2213可以是与所述第一凸部613抵接等)。所述平板部61中位于下方的所述剪裁面611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42向下凸设有多个第二凸部614,每一所述第二凸部614向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相抵接,所述第二凸部614向前与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 4213的后表面相焊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地导接部4213可以是与所述第二凸部614抵接等)。
如图1、图4、图5、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平板部61的上端还设有多个第一让位槽615,每一所述第一让位槽615位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的后方,且位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所述第一线缆组24 的下方。沿前后方向上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的两个所述第一包覆部2124穿过所述第一让位槽615,所述第一让位槽615用以供所述第一线缆组24提供让位,进而避免所述第一信号线芯2121与所述平板部61相导接。所述平板部61的下端还设有多个第二让位槽616,每一所述第二让位槽616位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11的后方,且位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所述第二线缆组44的上方。沿前后方向上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的两个所述第二包覆部 4124穿过所述第二让位槽616,所述第二让位槽616用以供所述第二线缆组44提供让位,进而避免所述第二信号线芯4121与所述平板部61相导接。
如图1、图4、图5、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挡片62位于自所述平板部61 向前弯折延伸形成,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挡片62位于上下错位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和一对所述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 2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之间的信号干扰。具有来说,沿上下方向上所述挡片62 位于上下错位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及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之间,而且由于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与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相重叠,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与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相重叠,故所述挡片62不仅可以挡止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11之间的信号干扰,还能够挡止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之间的信号干扰。每一所述挡片62的上表面还向上显露于与其上下对应的所述第一通槽33,即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通槽33位于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 和所述挡片62之间。每一所述挡片62的下表面还向下显露于与其上下对应的所述第二通槽53,即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通槽53位于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和所述挡片 62之间。
如图1、图4、图5和图7所示,所述上接地片7具有一上板部71及自所述上板部71前端向前弯折延伸的多个第一弹片72及自所述上板面612的后端向后弯折延伸的多个第二弹片73。所述第一弹片72与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2111相抵接,所述第二弹片73伸入所述第一显露槽312与所述第一信号固定部2112相抵接。所述上板部71 还对应于三个所述第一定位柱311设有三个第一定位孔711,所述第一定位孔711与所述第一定位柱311干涉,使得所述上接地片7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3。
如图1、图4、图5和图8所示,所述下接地片8具有一下板部81及自所述下板部81前端向前弯折延伸的多个第三弹片82及自所述下板面612的后端向后弯折延伸的多个第四弹片83。所述第三弹片82与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4111相抵接,所述第四弹片83伸入所述第二显露槽512与所述第二信号固定部4112相抵接。所述上板部71 还对应于三个所述第二定位柱511设有三个第二定位孔811,所述第二定位孔811与所述第二定位柱511干涉,使得所述下接地片8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两所述金属卡扣件9分别固定于所述对接槽11的左右两侧,用以与所述对接元件相扣接,从而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组件A和所述对接元件能够稳定的对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A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屏蔽片6具有所述平板部61及所述挡片62,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平板部61位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之间且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之间的信号干扰,所述挡片62沿所述第三方向上弯折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挡片62位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 2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之间的信号干扰。如此,在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之间部分的信号无法同时穿过所述平板部61和所述挡片62,减小了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之间的信号干扰。而且由于所述平板部61 与所述挡片62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故沿所述第一方向上错位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之间的部分信号即使无需穿过所述平板部 61也会被所述挡片62遮挡,而无法在错位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之间传输,如此能够减小错位设置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而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组件 A具有良好的高频性能。
(2)所述第一信号线芯2121的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向前伸出所述第一屏蔽层214外,所述第二信号线芯4121的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向前伸出所述第二屏蔽层414外,且沿上下方向上所述平板部61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之间的信号干扰,所述挡片62 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 和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之间的信号干扰,如此,所述第一信号线芯2121位于所述第一屏蔽层214的部分和所述第二信号线芯4121位于所述第二屏蔽层414的部分之间的信号干扰会被所述第一屏蔽层214和所述第二屏蔽层414屏蔽。而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 和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之间的信号干扰则会被所述平板部61和所述挡片62共同屏蔽,从而减小了所述第一信号线芯2121和所述第二信号线芯4121之间的信号干扰,有利于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组件A的高频性能。
(3)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与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相重叠,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与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相重叠,沿上下方向所述挡片62位于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和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之间,沿左右方向上所述挡片62 位于上下错位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和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之间,如此所述挡片62不仅能够挡止上下错位的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11之间的信号干扰,还能挡止上下错位的所述第一信号线芯2121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芯4121之间的信号干扰,减小了所述电连接器组件A之间的信号干扰,有利于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组件A的高频性能。
(4)沿左右方向上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固定部2112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之间的距离,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固定部4112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之间的距离。如此避免由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两个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之间的距离过小,及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两个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之间的距离过小。在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与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相接触,及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与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相接触时,两个所述第一延伸部2122在左右方向上产生偏移而相互导通,两个所述第二延伸部4122在左右方向上产生偏移而相互导通。
(5)沿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32位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之间,所述第二凹槽52位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之间。由于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固定部2112的宽度,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固定部 4112的宽度,故会降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在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处的阻抗,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11在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处的阻抗。在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设置所述第一凹槽32,及在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设置所述第二凹槽52,使得所述第一凹槽32和所述第二凹槽52内增加空气介质,进而增大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2113 和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4113的阻抗,使得整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1的阻抗保持平衡。
(6)同一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22的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222与不同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所述第一屏蔽层214相导接,同一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42的两个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与不同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41的所述第二屏蔽层414相导接。如此,沿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222电性导通,提高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222的接地性能,减少不同对的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21的所述第一信号线芯2121之间的信号干扰。沿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电性导通,提高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的接地性能,减少不同对的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 41的所述第二信号线芯4121之间的信号干扰,进而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组件A的高频性能。
(7)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1与所述第一凸部613相抵接,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线缆222与所述第一凸部613相抵接,沿前后方向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421与所述第二凸部614相抵接,沿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与所述第二凸部614相抵接。如此,使得所述屏蔽片6不仅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1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421二者相接触,还能够使得所述屏蔽片6与所述第一接地线缆222和所述第二接地线缆422二者相接触,相对于所述屏蔽片6仅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21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421二者相接触而言,提升了所述屏蔽片6与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22和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42的接触稳定性。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
多个第一传输通道沿一第一方向上排成一排且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对第一差分信号通道;
多个第二传输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排成一排,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相对设置,且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对第二差分信号通道,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错位设置;
一屏蔽片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屏蔽片位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之间,所述屏蔽片具有一平板部及至少一挡片,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平板部位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且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所述挡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第三方向上弯折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挡片位于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之间的信号干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具有一第一信号端子及一第一信号线缆,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线缆具有一第一信号线芯,一第一屏蔽层包覆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缆外,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线芯伸出所述第一屏蔽层具有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相导接,每一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具有一第二信号端子及一第二信号线缆,每一所述第二信号线缆具有一第二信号线芯,一第二屏蔽层包覆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线缆外,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线芯伸出所述第二屏蔽层具有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导接,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平板部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的信号干扰,所述挡片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的信号干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信号导接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重叠,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二信号导接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重叠,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平板部与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相错位,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挡片位于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和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之间用以挡止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和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之间的信号干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具有一第一绝缘块及一第二绝缘块,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绝缘块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位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块具有至少一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位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平板部对应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设有一第一让位槽,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线缆具有一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线芯与所述第一屏蔽层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层沿所述第三方向伸出所述第一屏蔽层且包覆于部分所述第一延伸部外具有一第一包覆部,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包覆部穿过所述第一让位槽,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平板部对应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设置有至少一第二让位槽,每一所述第二信号线缆具有一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线芯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层沿所述第三方向伸出所述第二屏蔽层且包覆于部分所述第二延伸部外具有一第二包覆部,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包覆部穿过所述第二让位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具有多个第一接地传输通道及多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具有一第一接地端子和两个第一接地线缆,每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具有两个第一信号线缆,一第一屏蔽层包覆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线缆外,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与同一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相导接,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与相邻的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所述第一屏蔽层相导接,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具有多个第二接地传输通道及多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具有一第二接地端子和两个第二接地线缆,每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具有两个第二信号线缆,一第二屏蔽层包覆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线缆外,两个所述第二接地线缆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与同一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相导接,且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缆与相邻的两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所述第一屏蔽层相导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地传输通道,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具有一第一接地端子及一第一接地线缆,所述平板部具有至少一第一凸部,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一凸部相抵接,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线缆与所述第一凸部相抵接,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地传输通道,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具有一第二接地端子及一第二接地线缆,所述平板部具有至少一第二凸部,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凸部相抵接,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接地线缆与所述第二凸部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具有一第一绝缘块及一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块,所述第一绝缘块具有至少一第一通槽,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通槽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挡片之间,所述第二绝缘块具有至少一第二通槽,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通槽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所述挡片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剪裁面及沿所述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板面,所述板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剪裁面的宽度,多个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第一接地传输通道,所述第一接地传输通道具有一第一接地端子,多个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具有至少一第二接地传输通道,所述第二接地传输通道具有一第二接地端子,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板面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之间的距离,且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板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相焊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具有一第一信号端子,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信号固定部及一第一信号导接部,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信号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相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一信号导接部之间的距离,每一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具有一第二信号端子,每一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二信号固定部及一第二信号导接部,沿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信号固定部与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相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上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对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通道的两个所述第二信号导接部之间的距离。
CN202110457505.0A 2021-04-27 2021-04-27 电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13328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7505.0A CN113328296B (zh) 2021-04-27 2021-04-27 电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7505.0A CN113328296B (zh) 2021-04-27 2021-04-27 电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8296A true CN113328296A (zh) 2021-08-31
CN113328296B CN113328296B (zh) 2022-12-27

Family

ID=77413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57505.0A Active CN113328296B (zh) 2021-04-27 2021-04-27 电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829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66168A1 (en) * 2020-11-24 2022-05-26 Jess-Link Products Co., Ltd. Connector
US20220344877A1 (en) * 2021-04-23 2022-10-27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igh-speed connect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77545A (ja) * 2011-09-16 2013-04-25 Hitachi Cable Ltd ノンドレイン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及びそのグランド接続構造
CN207082660U (zh) * 2016-12-08 2018-03-0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US9979136B1 (en) * 2017-06-26 2018-05-22 Greenconn Corporation High speed connector and transmission module thereof
CN109616794A (zh) * 2018-10-31 2019-04-12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0867684A (zh) * 2019-10-25 2020-03-0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77545A (ja) * 2011-09-16 2013-04-25 Hitachi Cable Ltd ノンドレイン差動信号伝送用ケーブル及びそのグランド接続構造
CN207082660U (zh) * 2016-12-08 2018-03-09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US9979136B1 (en) * 2017-06-26 2018-05-22 Greenconn Corporation High speed connector and transmission module thereof
CN109616794A (zh) * 2018-10-31 2019-04-12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0867684A (zh) * 2019-10-25 2020-03-0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166168A1 (en) * 2020-11-24 2022-05-26 Jess-Link Products Co., Ltd. Connector
US11605921B2 (en) * 2020-11-24 2023-03-14 Jess-Link Product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20344877A1 (en) * 2021-04-23 2022-10-27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igh-speed connector
US11581688B2 (en) * 2021-04-23 2023-02-14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High-speed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8296B (zh)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2367B (zh) 背板连接器
US9166320B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101035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EP2789056B1 (en) Cable header connector
WO2018170209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11430990B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合
WO2014028224A1 (en) Cable header connector
CN111370915B (zh) 电连接器
CN109390803B (zh) 电连接器
WO2013085732A1 (en) Cable header connector
US1134925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854572B (zh) 连接器
CN113328296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1428398U (zh) 电连接器
CN113555708A (zh) 插头连接器
CN113131244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2412347U (zh) 电连接器
CN211579022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1428392U (zh) 电连接器
CN113131246A (zh) 电连接器
CN113948918B (zh) 连接器组件及电连接器
CN211428397U (zh) 电连接器
CN109301544B (zh) 电连接器
CN109256643B (zh) 高速连接器模组
CN213484119U (zh) 线缆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