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8238A - 可调天线模块 - Google Patents

可调天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8238A
CN113328238A CN202010129970.7A CN202010129970A CN113328238A CN 113328238 A CN113328238 A CN 113328238A CN 202010129970 A CN202010129970 A CN 202010129970A CN 113328238 A CN113328238 A CN 113328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odule
impedance element
radiating metal
tunable antenna
meta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99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8238B (zh
Inventor
苏泽
萧忠晏
彭奂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Newe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Neweb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12997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82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8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8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8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8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调天线模块。该可调天线模块包括:一接地金属面、一非导体支撑元件、一第一辐射金属部、一第二辐射金属部、一切换器,以及多个阻抗元件;接地金属面提供一接地电位;第一辐射金属部耦接至一信号源;第二辐射金属部邻近于第一辐射金属部,并与第一辐射金属部分离;切换器可选择前述阻抗元件的一者,使得第二辐射金属部经由所选择的阻抗元件耦接至接地电位;非导体支撑元件具有一立体结构,其中第一辐射金属部和第二辐射金属部皆分布于非导体支撑元件上。本发明至少具有小尺寸、宽频带,以及接地金属面无需任何净空区域等优势,故其很适合应用于各种各式的通信装置当中。

Description

可调天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天线模块(Tunable Antenna Module),特别涉及一种能涵盖宽带操作的可调天线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达,移动装置在近年日益普遍,常见的例如:手提式计算机、移动电话、多媒体播放器以及其他混合功能的携带型电子装置。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移动装置通常具有无线通信的功能。有些涵盖长距离的无线通信范围,例如:移动电话使用2G、3G、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及其所使用700MHz、85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2300MHz,以及2500MHz的频带进行通信,而有些则涵盖短距离的无线通信范围,例如:Wi-Fi、Bluetooth系统使用2.4GHz、5.2GHz和5.8GHz的频带进行通信。
天线(Antenna)为无线通信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元件。倘若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天线其带宽(Bandwidth)不足,则很容易造成移动装置的通信质量下降。因此,如何设计出小尺寸、宽频带的天线模块,对天线设计者而言是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利用现有LTE基站台为基础,通过频带内(In-Band)的方式升级成LTE-M/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属于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的主流技术地位。另外,LTE-M/NB-IoT以安全性较高的授权频谱实现了快速网络部署,而未来LTE-M/NB-IoT也将支持接入5G核心网,并可在5G NR(New Radio)的操作频段上共存,故LTE-M/NB-IoT将在5G时代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调天线模块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在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一种可调天线模块,包括:一接地金属面,提供一接地电位;一非导体支撑元件;一第一辐射金属部,耦接至一信号源;一第二辐射金属部,邻近于该第一辐射金属部,并与该第一辐射金属部分离;多个阻抗元件;以及一切换器,选择该等阻抗元件的一者,使得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经由所选择的阻抗元件耦接至该接地电位;其中该非导体支撑元件具有一立体结构,而该第一辐射金属部和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皆分布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非导体支撑元件呈现一长方体并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一第三表面、一第四表面、一第五表面,以及一第六表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相对,该第二表面邻近于该接地金属面,而该第三表面、该第四表面、该第五表面,以及该第六表面皆介于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金属部包括一第一耦合部分和一第一连接部分,而该第一耦合部分经由该第一连接部分耦接至该信号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一耦合部分呈现一直条形,并设置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一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一连接部分呈现一U字形,并设置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三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辐射金属部包括一第二耦合部分、一第二连接部分,以及一蜿蜒部分,而该第二耦合部分经由该第二连接部分和该蜿蜒部分耦接至该切换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二耦合部分呈现一L字形,并设置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一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二连接部分呈现一矩形,并设置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四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二连接部分几乎完全覆盖住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四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四表面朝向一外侧或一空气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该蜿蜒部分呈现一S字形,并设置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五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一耦合部分和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二耦合部分之间形成一耦合间隙,而该耦合间隙的宽度小于或等于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可调天线模块涵盖一第一频带、一第二频带,以及一第三频带,该第一频带介于699MHz至894MHz之间,该第二频带位于1575MHz处附近,而该第三频带介于1710MHz至2155MHz之间,其中该第一辐射金属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二频带的0.25倍波长,而其中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频带的最低频率的0.25倍波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等阻抗元件包括一第一阻抗元件、一第二阻抗元件、一第三阻抗元件,以及一第四阻抗元件,其中该第一阻抗元件、该第二阻抗元件,以及该第三阻抗元件各自为一电容器,而该第四阻抗元件为一电阻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可调天线模块还包括:一第五阻抗元件,耦接于一第一节点和该接地电位之间,其中该第一节点还耦接至该信号源;一第六阻抗元件,耦接于一第二节点和该接地电位之间,其中该第二节点还耦接至该第一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一连接部分;以及一第七阻抗元件,耦接于该第一节点和该第二节点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五阻抗元件和该第六阻抗元件各自为一电容器,而该第七阻抗元件为一短路路径或一电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可调天线模块还包括:一第八阻抗元件,耦接于一第三节点和一第四节点之间,其中该第三节点还耦接至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该蜿蜒部分;以及一第九阻抗元件,耦接于该第四节点和该接地电位之间,其中该第四节点还耦接至该切换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八阻抗元件和该第九阻抗元件的任一者为一短路路径、一电容器,或是一电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接地金属面上未设计任何净空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非导体支撑元件在该接地金属面上的整体高度至少为9mm。
随着广域移动物联网的商业应用模式发展,为因应越来越广泛的电信商应用频带和微缩天线尺寸的需求,本发明结合了切换器提出一种无净空区且宽带的可切换天线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的俯视图。
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非导体支撑元件与其上的第一辐射金属部和第二辐射金属部的立体图。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非导体支撑元件与其上的第一辐射金属部和第二辐射金属部的立体图。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200、500 可调天线模块
110、210 接地金属面
120、220 非导体支撑元件
130、230 第一辐射金属部
140、240 第二辐射金属部
150、250、550 切换器
161、162 阻抗元件
190、290 信号源
234 第一辐射金属部的第一耦合部分
235 第一辐射金属部的第一连接部分
239 中央增宽区段
244 第二辐射金属部的第二耦合部分
245 第二辐射金属部的第二连接部分
246 第二辐射金属部的蜿蜒部分
249 角落增宽区段
261 第一阻抗元件
262 第二阻抗元件
263 第三阻抗元件
264 第四阻抗元件
265 第五阻抗元件
266 第六阻抗元件
267 第七阻抗元件
268 第八阻抗元件
269 第九阻抗元件
E1 非导体支撑元件的第一表面
E2 非导体支撑元件的第二表面
E3 非导体支撑元件的第三表面
E4 非导体支撑元件的第四表面
E5 非导体支撑元件的第五表面
E6 非导体支撑元件的第六表面
GC1、GC2 耦合间隙
H1 高度
L1、L2 长度
N1 第一节点
N2 第二节点
N3 第三节点
N4 第四节点
VSS 接地电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包含”及“包括”一词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仅限定于”。“大致”一词则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达到所述基本的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本说明书中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至一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连接至该第二装置,或经由其他装置或连接手段而间接地电性连接至该第二装置。
以下的公开内容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以实施本案的不同特征。以下的公开内容叙述各个构件及其排列方式的特定范例,以简化说明。当然,这些特定的范例并非用以限定。例如,若是本公开叙述了一第一特征形成于一第二特征之上或上方,即表示其可能包含上述第一特征与上述第二特征是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亦可能包含了有附加特征形成于上述第一特征与上述第二特征之间,而使上述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可能未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另外,以下公开不同范例可能重复使用相同的参考符号或(且)标记。这些重复是为了简化与清晰的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或(且)结构之间有特定的关系。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Tunable Antenna Module)100的示意图。例如,可调天线模块100可应用于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如图1所示,可调天线模块100至少包括:一接地金属面(Ground Metal Plane)110、一非导体支撑元件(Nonconductive Support Element)120、一第一辐射金属部(Radiation MetalElement)130、一第二辐射金属部140、一切换器(Switch Element)150,以及多个阻抗元件(Impedance Element)161、162。必须理解的是,虽然未显示于图1中,但可调天线模块100还可包括其他元件,例如:一处理器(Processor)、一供电模块(Power Supply Module),或(且)一外壳(Housing)。
接地金属面110可提供一接地电位(Ground Voltage)VSS。非导体支撑元件120可设置于接地金属面110上。亦即,非导体支撑元件120的一垂直投影(Vertical Projection)可完全位于接地金属面110的内部。非导体支撑元件120具有一立体结构,其中第一辐射金属部130和第二辐射金属部140皆分布于非导体支撑元件120的各个表面上。第一辐射金属部130耦接至一信号源(Signal Source)190。例如,信号源190可为一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其可用于激发可调天线模块100。第二辐射金属部140邻近于第一辐射金属部130,并与第一辐射金属部130完全分离。第一辐射金属部130和第二辐射金属部140之间可形成一耦合间隙(Coupling Gap)GC1,使得第二辐射金属部140可由第一辐射金属部130所耦合激发。该等阻抗元件161、162可具有不同阻抗值,其总数量在本发明中并不特别作限制。例如,可调天线模块100可包括2、3、4、5个,或是更多个阻抗元件。切换器150可根据一控制信号来选择该等阻抗元件161、162的一者,使得第二辐射金属部140可经由所选择的阻抗元件耦接至接地电位VSS。例如,前述的控制信号可由一处理器根据一使用者输入而产生。另一方面,切换器150、该等阻抗元件161、162,以及信号源190亦皆可设置于接地金属面110上。藉由使用切换器150和该等阻抗元件161、162,可调天线模块100将能在微缩尺寸的前提下仍可支持多频带操作,且无须在接地金属面110上设计任何净空区域(ClearanceRegion)即能发挥良好的辐射性能。亦即,接地金属面110可为一完整金属面,其内部没有设计任何挖空的无金属净空区域。
以下实施例将介绍可调天线模块100的细部结构特征。必须理解的是,这些附图和叙述仅为举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200的俯视图。在图2的实施例中,可调天线模块200至少包括:一接地金属面210、一非导体支撑元件220、一第一辐射金属部230、一第二辐射金属部240、一切换器250、一第一阻抗元件261,以及一第二阻抗元件262。图3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非导体支撑元件220与其上的第一辐射金属部230和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立体图。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非导体支撑元件220与其上的第一辐射金属部230和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立体图(从不同视角)。请一并参考图2、图3、图4。
接地金属面210可提供一接地电位VSS。非导体支撑元件220可设置于接地金属面210上。详细而言,非导体支撑元件220可大致呈现一长方体并具有一第一表面E1、一第二表面E2、一第三表面E3、一第四表面E4、一第五表面E5,以及一第六表面E6,其中第一表面E1与第二表面E2相对,而第二表面E2邻近于接地金属面110。第三表面E3、第四表面E4、第五表面E5,以及第六表面E6皆介于第一表面E1和第二表面E2之间。必须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谓“邻近”或“相邻”一词可指对应的二元件间距小于一既定距离(例如:5mm或更短),亦可包括对应的二元件彼此直接接触的情况(亦即,前述间距缩短至0)。
第一辐射金属部230包括一第一耦合部分(Coupling Portion)234和一第一连接部分(Connection Portion)235,其中第一耦合部分234经由第一连接部分235耦接至一信号源290。第一辐射金属部230的第一耦合部分234可大致呈现一直条形,并可设置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20的第一表面E1上。第一辐射金属部230的第一连接部分235可大致呈现一U字形,并可设置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20的第三表面E3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辐射金属部230的第一连接部分235还包括一中央增宽区段(Central Widening Segment)239,其可大致呈现一较大正方形。
第二辐射金属部240包括一第二耦合部分244、一第二连接部分245,以及一蜿蜒部分(Meandering Portion)246,其中第二耦合部分244经由第二连接部分245和蜿蜒部分246耦接至切换器250。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第二耦合部分244可大致呈现一L字形,并可设置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20的第一表面E1上。第一辐射金属部230的第一耦合部分234和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第二耦合部分244之间可形成一耦合间隙GC2,使得第二辐射金属部240可由第一辐射金属部230所耦合激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第二耦合部分244还包括一角落增宽区段(Corner Widening Segment)249,其可大致呈现一较小正方形。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第二连接部分245可大致呈现一矩形,并可设置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20的第四表面E4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第二连接部分245几乎完全覆盖住非导体支撑元件220的第四表面E4。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蜿蜒部分246可大致呈现一S字形,并可设置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20的第五表面E5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几乎没有任何金属部设置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20的第六表面E6上。
第一阻抗元件261和第二阻抗元件262可具有不同阻抗值。切换器250可根据一控制信号来选择第一阻抗元件261和第二阻抗元件262的一者,使得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蜿蜒部分246经由所选择的阻抗元件耦接至接地电位VSS。
根据实际量测结果,可调天线模块200可涵盖一第一频带、一第二频带,以及一第三频带。例如,前述的第一频带可介于699MHz至894MHz之间,前述的第二频带可位于1575MHz处附近,而前述的第三频带可介于1710MHz至2155MHz之间。因此,可调天线模块200至少可支持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和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宽带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天线模块200的操作原理可如下列所述。第一辐射金属部230可用于激发产生前述的第二频带和第三频带。第二辐射金属部240可用于激发产生前述的第一频带。若切换器250所选择的阻抗元件具有较大电容值或较大电感值,则可调天线模块200的第一频带将往低频方向作偏移;反之,若切换器250所选择的阻抗元件具有较小电容值或较小电感值,则可调天线模块200的第一频带将往高频方向作偏移。必须注意的是,将第一辐射金属部230和第二辐射金属部240分布于非导体支撑元件220上的不同表面的设计可进一步微缩可调天线模块200的整体尺寸。根据实际量测结果,当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第二连接部分245几乎完全覆盖住非导体支撑元件220的第四表面E4时(例如,第四表面E4可朝向一外侧或一空气侧),因为对应的共振路径不易受邻近电路所干扰,故可调天线模块200的第一频带的辐射效率(Radiation Efficiency)将能大幅提高。另外,中央增宽区段239和角落增宽区段249的加入可提供额外的电流路径,从而能改善可调天线模块200的第一频带、第二频带,以及第三频带的操作带宽(Operation Bandwidth)。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调天线模块200的元件尺寸可如下列所述。第一辐射金属部230的长度L1(亦即,第一耦合部分234和第一连接部分235的总长度L1)可以小于或等于可调天线模块200的第二频带的0.25倍波长(λ/4)。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长度L2(亦即,第二耦合部分244、第二连接部分245,以及蜿蜒部分246的总长度L2)可以小于或等于可调天线模块200的第一频带的最低频率的0.25倍波长(λ/4)。耦合间隙GC2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3mm。非导体支撑元件220在接地金属面210上的整体高度H1可至少为9mm。以上元件尺寸的范围根据多次实验结果而得出,其有助于最佳化可调天线模块200的操作带宽和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必须注意的是,若可调天线模块200有使用任何介电材质,则前述各个波长必须根据此介电材质的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来调整为等效波长。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500的示意图。图5和图1-图4相似。请一并参考图1-图5。在图5的实施例中,除了第一阻抗元件261和第二阻抗元件262以外,可调天线模块500还包括一第三阻抗元件263、一第四阻抗元件264、一第五阻抗元件265、一第六阻抗元件266、一第七阻抗元件267、一第八阻抗元件268,以及一第九阻抗元件269。第一阻抗元件261、第二阻抗元件262、第三阻抗元件263,以及第四阻抗元件264可具有不同阻抗值。例如,第一阻抗元件261、第二阻抗元件262,以及第三阻抗元件263可各自为一电容器(Capacitor),而第四阻抗元件264可为一电阻器(Resistor),但亦不仅限于此。可调天线模块的一切换器550可根据一控制信号来选择第一阻抗元件261、第二阻抗元件262、第三阻抗元件263,以及第四阻抗元件264的一者,使得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蜿蜒部分246可经由所选择的阻抗元件耦接至接地电位VSS。第五阻抗元件265、第六阻抗元件266,以及第七阻抗元件267可用于调整第一辐射金属部230的阻抗匹配。详细而言,第五阻抗元件265耦接于一第一节点N1和接地电位VSS之间,其中第一节点N1还耦接至信号源290。第六阻抗元件266耦接于一第二节点N2和接地电位VSS之间,其中第二节点N2还耦接至第一辐射金属部230的第一连接部分235(可参考图3)。第七阻抗元件237耦接于第一节点N1和第二节点N2之间。例如,第五阻抗元件235和第六阻抗元件236可各自为一电容器,而第七阻抗元件237可为一短路路径(Short-Circuited Path)或一电感器(Inductor),但亦不仅限于此。第八阻抗元件268和第九阻抗元件269可用于调整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阻抗匹配。详细而言,第八阻抗元件268耦接于一第三节点N3和一第四节点N4之间,其中第三节点N3还耦接至第二辐射金属部240的蜿蜒部分246(可参考图4)。第九阻抗元件269耦接于第四节点N4和接地电位VSS之间,其中第四节点N4还耦接至切换器550。详细而言,切换器550的一端可耦接至第四节点N4,而切换器550的另一端可于第一阻抗元件261、第二阻抗元件262、第三阻抗元件263,以及第四阻抗元件264之间作切换。例如,第八阻抗元件268和第九阻抗元件269的任一者可为一短路路径、一电容器,或是一电感器(其电感值可小于或等于76nH),但亦不仅限于此。根据实际量测结果,第三阻抗元件263、第四阻抗元件264、第五阻抗元件265、第六阻抗元件266、第七阻抗元件267、第八阻抗元件268,以及第九阻抗元件269的加入可进一步改善可调天线模块500的操作带宽和阻抗匹配。图5的可调天线模块500的其余特征皆与图1的可调天线模块100和图2-图4的可调天线模块200类似,故这些实施例均可达成相似的操作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颖的可调天线模块,与传统设计方式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小尺寸、宽频带,以及接地金属面无需任何净空区域等优势,故其很适合应用于各种各式的通信装置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元件尺寸、元件形状、元件参数,以及频率范围皆非为本发明的限制条件。天线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调整这些设定值。本发明的可调天线模块并不仅限于图1-图5所图示的状态。本发明可以仅包括图1-图5的任何一或多个实施例的任何一或多项特征。换言之,并非所有图示的特征均须同时实施于本发明的可调天线模块当中。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彼此之间并没有顺序上的先后关系,其仅用于标示区分两个具有相同名字的不同元件。
本发明虽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应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可调天线模块,该可调天线模块包括:
一接地金属面,该接地金属面提供一接地电位;
一非导体支撑元件;
一第一辐射金属部,该第一辐射金属部耦接至一信号源;
一第二辐射金属部,该第二辐射金属部邻近于该第一辐射金属部,并与该第一辐射金属部分离;
多个阻抗元件;以及
一切换器,该切换器选择该等阻抗元件的一者,使得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经由所选择的阻抗元件耦接至该接地电位;
其中该非导体支撑元件具有一立体结构,而该第一辐射金属部和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皆分布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非导体支撑元件呈现一长方体并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一第三表面、一第四表面、一第五表面,以及一第六表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相对,该第二表面邻近于该接地金属面,而该第三表面、该第四表面、该第五表面,以及该第六表面皆介于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第一辐射金属部包括一第一耦合部分和一第一连接部分,而该第一耦合部分经由该第一连接部分耦接至该信号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第一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一耦合部分呈现一直条形,并设置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一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第一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一连接部分呈现一U字形,并设置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三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第二辐射金属部包括一第二耦合部分、一第二连接部分,以及一蜿蜒部分,而该第二耦合部分经由该第二连接部分和该蜿蜒部分耦接至该切换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二耦合部分呈现一L字形,并设置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一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二连接部分呈现一矩形,并设置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四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二连接部分几乎完全覆盖住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四表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四表面朝向一外侧或一空气侧。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该蜿蜒部分呈现一S字形,并设置于该非导体支撑元件的该第五表面上。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第一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一耦合部分和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二耦合部分之间形成一耦合间隙,而该耦合间隙的宽度小于或等于3mm。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可调天线模块涵盖一第一频带、一第二频带,以及一第三频带,该第一频带介于699MHz至894MHz之间,该第二频带位于1575MHz处附近,而该第三频带介于1710MHz至2155MHz之间,其中该第一辐射金属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二频带的0.25倍波长,而其中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频带的最低频率的0.25倍波长。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等阻抗元件包括一第一阻抗元件、一第二阻抗元件、一第三阻抗元件,以及一第四阻抗元件,而其中该第一阻抗元件、该第二阻抗元件,以及该第三阻抗元件各自为一电容器,而该第四阻抗元件为一电阻器。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还包括:
一第五阻抗元件,该第五阻抗元件耦接于一第一节点和该接地电位之间,其中该第一节点还耦接至该信号源;
一第六阻抗元件,该第六阻抗元件耦接于一第二节点和该接地电位之间,其中该第二节点还耦接至该第一辐射金属部的该第一连接部分;以及
一第七阻抗元件,该第七阻抗元件耦接于该第一节点和该第二节点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第五阻抗元件和该第六阻抗元件各自为一电容器,而该第七阻抗元件为一短路路径或一电感器。
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还包括:
一第八阻抗元件,该第八阻抗元件耦接于一第三节点和一第四节点之间,其中该第三节点还耦接至该第二辐射金属部的该蜿蜒部分;以及
一第九阻抗元件,该第九阻抗元件耦接于该第四节点和该接地电位之间,其中该第四节点还耦接至该切换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第八阻抗元件和该第九阻抗元件的任一者为一短路路径、一电容器,或是一电感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接地金属面上未设计任何净空区域。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天线模块,其中该非导体支撑元件在该接地金属面上的整体高度至少为9mm。
CN202010129970.7A 2020-02-28 2020-02-28 可调天线模块 Active CN113328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9970.7A CN113328238B (zh) 2020-02-28 2020-02-28 可调天线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9970.7A CN113328238B (zh) 2020-02-28 2020-02-28 可调天线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8238A true CN113328238A (zh) 2021-08-31
CN113328238B CN113328238B (zh) 2024-04-02

Family

ID=77412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9970.7A Active CN113328238B (zh) 2020-02-28 2020-02-28 可调天线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8238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30155B2 (en) * 2005-06-28 2008-02-12 Motorola Inc. Antenna system
CN102683830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装置及其天线结构
CN102856641A (zh) * 2012-09-29 2013-01-02 电子科技大学 多频带无线终端天线
US20150022422A1 (en) * 2013-07-22 2015-01-22 Acer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 and multi-band antenna structure therein
US8957827B1 (en) * 2012-09-26 2015-02-1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ntenna structure with multiple matching circuits
EP2851998A2 (en) * 2013-09-24 2015-03-25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ual-band monopole coupling antenna
US20150116179A1 (en) * 2013-10-30 2015-04-30 Taiyo Yuden Co., Ltd. Chip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 circuit substrate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N104701609A (zh) * 2013-12-05 2015-06-1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耦合馈电多频天线元件的通信装置
US20150180124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Chiun Ma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W201530905A (zh) * 2014-01-20 2015-08-01 Nat Defence University 可調式lte/wwan天線裝置
US20160190699A1 (en) * 2014-12-26 2016-06-30 Acer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
US9992312B1 (en) * 2017-07-04 2018-06-05 Quanta Computer Inc. Mobile device
CN108539366A (zh) * 2017-03-02 2018-09-14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
CN109962331A (zh) * 2017-12-25 2019-07-02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
US20190379110A1 (en) * 2018-06-08 2019-12-12 Wistron Neweb Corporation Antenna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30155B2 (en) * 2005-06-28 2008-02-12 Motorola Inc. Antenna system
CN102683830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装置及其天线结构
US8957827B1 (en) * 2012-09-26 2015-02-1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Antenna structure with multiple matching circuits
CN102856641A (zh) * 2012-09-29 2013-01-02 电子科技大学 多频带无线终端天线
US20150022422A1 (en) * 2013-07-22 2015-01-22 Acer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 and multi-band antenna structure therein
EP2851998A2 (en) * 2013-09-24 2015-03-25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ual-band monopole coupling antenna
US20150116179A1 (en) * 2013-10-30 2015-04-30 Taiyo Yuden Co., Ltd. Chip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 circuit substrate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CN104701609A (zh) * 2013-12-05 2015-06-1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耦合馈电多频天线元件的通信装置
US20150180124A1 (en) * 2013-12-20 2015-06-25 Chiun Ma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Antenna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W201530905A (zh) * 2014-01-20 2015-08-01 Nat Defence University 可調式lte/wwan天線裝置
US20160190699A1 (en) * 2014-12-26 2016-06-30 Acer Incorporated Mobile device
CN108539366A (zh) * 2017-03-02 2018-09-14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结构
US9992312B1 (en) * 2017-07-04 2018-06-05 Quanta Computer Inc. Mobile device
CN109962331A (zh) * 2017-12-25 2019-07-02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
US20190379110A1 (en) * 2018-06-08 2019-12-12 Wistron Neweb Corporation Antenna structure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INGWEI WU: "3D Printed Modular Origami Inspired Dielectrics for Frequency Tunable Antennas", 2019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AND USNC-URSI RADIO SCIENCE MEETING, 31 October 2019 (2019-10-31) *
王世伟;杨林;王敏;杨超;: "小型化宽频带PIFA天线的设计与仿真", 微波学报, no. 3, 15 August 2012 (2012-08-15) *
程超逸;: "适用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双频段圆极化微带天线", 航空兵器, no. 02, 15 April 2018 (2018-04-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8238B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4196B (zh) 天线系统
US7719470B2 (en) Multi-band antenna,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9728439B (zh) 移动装置
CN110767988B (zh) 天线结构
CN111697317B (zh) 移动装置
CN111786134B (zh) 移动装置和天线结构
CN112151945B (zh) 天线结构
US7629933B2 (en) Multi-band antenna,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886194B (zh) 天线结构
CN112864609B (zh) 天线结构
CN113675589A (zh) 天线结构
CN110943280B (zh) 天线结构
TWI719837B (zh) 可調天線模組
EP2028720A1 (en) Multi-band antenna,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9309284A (zh) 天线装置和移动装置
CN113328238B (zh) 可调天线模块
CN111725609B (zh) 天线结构
Liang et al. Varactor loaded tunable printed PIFA
CN110635226B (zh) 天线结构
Yoon et al. A frequency-selecting technique for mobile handset antennas based on capacitance switching
CN113131184B (zh) 移动装置
CN111106428B (zh) 天线结构和电子装置
CN114566784A (zh) 天线结构
CN117559121A (zh) 天线结构
EP2028718B1 (en) Multi-band antenna,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for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