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5395A - 一种激光接收电路、一种激光雷达及一种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接收电路、一种激光雷达及一种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5395A
CN113325395A CN202010130957.3A CN202010130957A CN113325395A CN 113325395 A CN113325395 A CN 113325395A CN 202010130957 A CN202010130957 A CN 202010130957A CN 113325395 A CN113325395 A CN 113325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eeder
ith
signal
lase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309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5395B (zh
Inventor
谈敏
庞志远
蔡中华
何世栋
张化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309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539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8315 priority patent/WO20211701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5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5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5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5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3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486Receivers
    • G01S7/4861Circuits for detection, sampling, integration or read-ou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88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7/93Lida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3Details of pulse systems
    • G01S7/486Re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激光信号转换范围较大的激光接收电路,以及包括前述激光接收电路的激光雷达以及汽车。激光接收电路包括激光接收器、跨阻放大器与泄放电路;其中,激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激光信号,并且将激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跨阻放大器的放大输入端自激光接收器接收电流信号,并且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并自放大输出端输出;泄放电路电性连接于激光接收器的放大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泄放电路包括多个子泄放电路,当电流信号达到不同的阈值范围时启动不同数量的子泄放电路,每一个子泄放电路在启动时将输入至跨阻放大器的电流信号泄放至接地端。

Description

一种激光接收电路、一种激光雷达及一种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光电信号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接收电路、一种激光雷达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激光信号应用的发展,光传输系统对光接收模组的精度与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而言,对于应用激光信号进行测距的激光雷达装置,针对激光信号接收时,若激光信号具有较大波动而导致对应激光信号的电流信号波动较大,容易导致针对电流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的跨阻放大器处于饱和状态,从而无法真实准确反映针对电流信号的波动,导致激光接收电路的动态范围较小。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对激光信号接收时具有较大动态调整范围的激光接收电路、激光雷达以及车辆。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一种激光接收电路,包括激光接收器、跨阻放大器与泄放电路。所述激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激光信号,并且将激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放大输入端自所述激光接收器接收所述电流信号,并且将所述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并自放大输出端输出。泄放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接收器的所述放大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所述泄放电路包括多个子泄放电路。当所述电流信号达到不同的阈值范围时启动不同数量的子泄放电路,每一个子泄放电路在启动时将输入至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所述电流信号泄放至接地端。
电流信号对应于激光信号的变化,通过泄放电路依据电流信号的大小来对确定针对电流信号的泄放程度,从而能够灵活的针对超过阈值范围的电流进行动态泄放,以保证提供至跨阻放大的电流处于较为稳定的范围内,防止跨阻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达到饱和,使得激光信号接收链路的动态范围较大。
在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子泄放电路分为N级,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每一级的子泄放电路包括一个所述子泄放电路。在N级子泄放电路中,第i-1级的子泄放电路启动时对应的所述电流信号小于启动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启动时对应的所述电流信号,i大于1小于或者等于N。通过将多个子泄放电路划分定义为N级,并各级子泄放电路导通时对应的电流信号逐级增加而在导通时具有对应的优先级别,实现自动依据电流信号动态的选择相应级别的子泄放电路针对电流信号进行泄放。
在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子泄放电路包括至少一个泄放二极管,控制每一个子泄放电路中的所述泄放二极管导通的电压不同,当所述泄放二极管导通时控制所述子泄放电路启动,启动每一个所述子泄放电路的电压与所述电流信号的大小对应,且所述电流信号的大小与开启的子泄放电路的数量呈同相关系。对应电流信号来控制子泄放电路中泄放二极管的导通,进而准确控制每个子泄放电流启动的时机,保证每个子泄放电路准确开启。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子泄放电路包括至少一个泄放二极管,控制每一个子泄放电路中的所述泄放二极管导通的电压不同,当所述泄放二极管导通时控制所述子泄放电路启动,且启动第i级的子泄放电路的电压大于启动所述第i-1级泄放电路的电压。即N级子泄放电路中启动各级子泄放电路的电压逐级增加。多级泄放电路依据电流信号的大小逐级启动而调整对电流信号的泄放程度,从而针对超过阈值范围的电流信号进行动态泄放,实现针对接收的激光信号以及电流信号进行动态调整。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级泄放电路包括第一泄放二极管,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放大输入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第i级泄放电路包括一个泄放电阻和i-1个泄放二极管,其中所述泄放电阻和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串联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放大输入端与所述接地端。例如,对于当N为3时,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包括第一泄放二极管,第二级泄放电路包括一个泄放电阻与一个泄放二极管,第三级泄放电路包括一个泄放电阻与两个个泄放二极管。
具体地,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中,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的所述放大输入端,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电流信号流过所述跨阻时产生的电压作为控制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导通的电压。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中,所述泄放电阻电性连接于所述放大输入端与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电流信号流过所述跨阻与所述泄放电阻时产生的电压作为控制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导通的电压。N级子泄放电路中,随着级数的增加,泄放二极管的数量逐级增加,通过调整泄放二极管的数量以及泄放电阻的阻值即可对应设置不同的导通电压,准确、灵活地设置了启动各级子泄放电路的电压。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N为3时,所述第二级泄放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泄放电阻与第二泄放二极管,所述第一泄放电阻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所述放大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泄放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三级泄放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二泄放电阻、第三泄放二极管以及第四泄放二极管,所述第二泄放电阻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的所述放大输入端与第三泄放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三泄放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四泄放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泄放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电流信号小于第一电流阈值时,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中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未导通,所述跨阻放大器的中所述跨阻的电压与输出电流成线性关系。当所述电流信号增加并大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小于第二电流阈值时,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导通,部分所述电流信号经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中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传输至所述接地端。当所述电流信号增加并大于第i电流阈值时,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中的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导通,部分电流信号经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中所述泄放电阻、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传输至所述接地端。所述第i电流阈值大于第i-1电流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
多级泄放电路依据电流信号的大小来为不同级别子泄放电路中的泄放二极管提供启动电压,从而准确依据电流信号大小来启动不同级别、数量的子泄放电路,以准确调整对电流信号的泄放程度以对电流信号进行动态泄放与调整。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N为3时,当所述电流信号增加并大于所述第二电流阈值小于第三电流阈值时,所述第二泄放二极管导通,部分电流信号经所述第一泄放电阻、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传输至所述接地端。当所述电流信号增加并大于所述第三电流阈值时,所述第三泄放二极管与第四泄放二极管导通,部分电流信号经所述第二泄放电阻、所述第三泄放二极管、所述第四泄放二极管传输至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一电流阈值、所述第二电流阈值以及所述第三电流阈值的数值逐渐增加。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每一个泄放电路中包括一个泄放控制开关,所述泄放开关依据所述电流信号的大小来控制所述泄放控制开关所在的子泄放电路是否启动并执行电流泄放。依据电流信号的大小提供不同的控制信号至对应的子泄放电路,以使得对应子泄放电路中的电子元件处于导电通路中,从而准确依据电流信号大小来启动对应级别的子泄放电路。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包括第一泄放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泄放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串联,当所述第一泄放控制开关导通时,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开启并在所述电流信号大于第一电流阈值时,针对部分的所述电流信号进行泄放。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包括第i泄放控制开关,所述第i泄放控制开关与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串联,当所述第二泄放控制开关导通时,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开启并在所述电流信号大于第i电流阈值时针对部分所述电流信号进行泄放,所述第i电流阈值大于第i-1电流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
多级泄放电路依据对应于电流信号大小控制信号来控制不同级别的子泄放电路处于导电通路中,从而准确依据电流信号大小来启动不同级别的子泄放电路,进而准确调整对电流信号的泄放程度以对电流信号进行动态泄放与调整。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N为3时,所述第二级泄放电路包括第二泄放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泄放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二泄放二极管串联,当所述第二泄放控制开关导通时,所述第二级泄放电路开启并在所述电流信号大于启动所述第二泄放二极管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时,针对部分所述电流信号进行泄放。所述第三级泄放电路包括第三泄放控制开关,所述第三泄放控制开关与所述第四泄放二极管串联,当所述第三泄放控制开关导通时,所述第三级泄放电路开启并在所述电流信号大于启动第三泄放二极管与第四泄放二极管的电压对应的电流时,针对部分所述电流信号进行泄放。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放大输入端,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泄放控制开关的第一导电端,所述第一泄放控制开关的第二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一开泄放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泄放开关导通或者截止。所述第i泄放控制开关的第2i-1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i泄放控制开关的第2i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i泄放控制开关的第i控制端用于接收第i控制信号,所述第i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i泄放开关导通或者截止。第一控制信号、第i控制信号分别为对应所述电流信号的电压信号。
通过电流信号的大小能够自动选择不同级与不同数量的子泄放电路的开启,泄放电路中各级子泄放电路的开启能够自动依据电流信号的大小进行选择,以针对电流信号的泄放实现自动闭环动态调整控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N为3时,所述第二级泄放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泄放电阻与第二泄放二极管,所述第一泄放电阻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放大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泄放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泄放控制开关的第三导电端,所述第二泄放控制开关的第四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二泄放控制开关的第二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泄放开关导通或者截止。所述第三级泄放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二泄放电阻、第三泄放二极管以及第四泄放二极管,所述第二泄放电阻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放大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泄放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三泄放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四泄放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泄放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泄放控制开关的第五导电端,所述第三泄放控制开关的第六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第三泄放控制开关的第三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泄放开关导通或者截止。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以及第三控制信号分别为对应所述电流信号的电压信号。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泄放二极管与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电压,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与控制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导通的电压相对应,当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电流信号经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泄放至所述接地端。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包括串联的第i泄放二极管与第i放大器,所述第i放大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i控制信号,所述第i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i放大器的输入电压,所述第i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与控制所述第i泄放二极管导通的电压相对应,当所述第i泄放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电流信号经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泄放至所述接地端。
多级泄放电路依据对应于电流信号大小控制信号来控制不同级别的子泄放电路中的放大器启动,从而准确依据电流信号大小来启动不同级别的子泄放电路,进而准确调整对电流信号的泄放程度以对电流信号进行动态泄放与调整。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N为3时,所述第二级泄放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二泄放二极管与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电压,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与控制所述第二泄放二极管导通的电压相对应,当所述第二泄放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电流信号经所述第二级泄放电路泄放至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三级泄放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三泄放二极管与第三放大器,所述第三放大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三控制信号,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入电压,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与控制所述第三泄放二极管导通的电压相对应,当所述第三泄放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电流信号经所述第三级泄放电路泄放至所述接地端。
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中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放大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启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电源电压。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中所述第i泄放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第i泄放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放大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i放大器的控制端为所述第i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i控制信号为启动所述第i放大器的电源电压。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与所述第i控制信号为所述电流信号通过分压元件转换后的电压,且所述第一放大器与所述第i放大器的电源电压不同。
对应于电流信号大小的电压作为放大器的电源电压,从而控制不同级别的子泄放电路中的放大器启动,使得依据电流信号大小能够准确启动不同级别的子泄放电路,进而准确调整对电流信号的泄放程度以对电流信号进行动态泄放与调整。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N为3时,所述第二泄放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泄放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放大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启动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电源电压。所述第三泄放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泄放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三放大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三放大器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三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启动第三放大器的电源电压。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以及所述三控制信号为对应电流信号的电压信号,且所述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三放大器的电源电压不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包括激光发射模组、激光接收模组与主控单元。所述激光发射模组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激光信号进行发射,所述激光接收模组接收自探测物体反射的所述激光信号,并将所述激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依据反射的所述激光信号判断探测物体的距离。所述激光接收模组包括前述激光接收电路。激光接收电路中,通过泄放电路依据电流信号的大小来对确定针对电流信号的泄放程度,从而能够灵活的针对超过阈值范围的电流进行动态泄放,以保证提供至跨阻放大的电流处于较为稳定的范围内,防止跨阻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达到饱和,进一步使得激光信号接收链路的动态范围较大,保证激光雷达能够使能更大变化范围的激光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一种实现方式中,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前述的激光雷达,在驾驶过程中通过激光雷达针对探测目标进行距离测试时,能够准确适应更大变化范围的激光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激光信号转换器的功能方框图;
图2为如图1所示激光信号转换器的电路框图;
图3为图2所示激光信号转换器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泄放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泄放电路工作时跨阻放大器接收的电流信号与跨阻电压的关系曲线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泄放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泄放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汽车运行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激光信号转换器10的功能方框图,包括电路板组件2、激光发射模组(Transmitter Optical Sub-Assembly,TOSA)3,激光接收模组(Receiver Optical Sub-Assembly,ROSA)4。当然,激光信号转换器10还包括图中未示出的用于辅助支持电路板模组2、激光发射模组3,激光接收模组4的其他功能模组,例如设置于电路板模组2上的金手指、信号连接用的插座以及驱动电源等。
本实施例中,激光信号转换器10作为激光雷达来进行测距,通过激光信号执行距离测试,也即是依据激光接收模组4接收的激光信号来判断周围的物体的距离,例如针对探测物体的具体距离。
激光发射模组3、激光接收模组4与电路板模组2电性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或者通过柔性电路板进行连接。激光发射模组3与激光接收模组4通过电路板2上的导电线路(图未示)与主控单元101与光驱动处理模组102电性连接,主控单元101与光驱动处理模组102配合控制激光发射模组3、激光接收模组4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速率,并且主控单元101针对待发射以及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
激光发射模组3在主控单元101与光驱动处理模组102控制下,依据数据发射激光信号的信号链路可以定义为激光信号发射链路。激光接收模组4在主控单元101与光驱动处理模组102控制下接收激光信号,并且将接收的激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提供至主控单元101信号链路可以定义为激光信号接收链路。
本实施例中,激光发射模组3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激光信号进行发射,也即是激光发射模组3作为激光发射电路。激光接收模组4接收自探测物体反射的激光信号,并将激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光驱动处理模组102。本实施例中,激光接收模组4中针对激光信号进行光电信号转换处理的电路作为激光接收电路。
主控单元101能够依据相应的指令信号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至光驱动处理模组102、激光发射模组3、激光接收模组4,进而控制驱动处理模组102配合激光发射模组3按照指令进行激光信号的发射,或者控制光驱动处理模组102配合激光接收模组4按照指令接收自探测物体反射的激光信号。以及,主控单元101依据反射的激光信号计算探测物体(图未示)的距离。
更为具体地,请参阅图2-图3,图2为如图1所示激光电信号转换器10的电路框图,图3为图2所示激光电信号转换器10的具体电路结构。
如图2-图3所示,激光接收模组4中激光接收电路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激光接收器41、跨阻放大器(Trans-Impedance Amplifier,TIA)42以及泄放电路43,其中,激光接收器41与跨阻放大器42电性连接。
激光接收器41用于接收激光信号,并且将激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Iin。具体地,激光接收器41接收激光信号后产生脉冲电流,所述脉冲电流即为电流信号Iin,所述电流信号自激光接收器41的激光转换输出端O1输出,对于不同距离探测物体或者相同距离的不同反射率的探测物体,反射的激光信号的强度不同,产生对应的电流信号Iin的大小也不同。
跨阻放大器42包括放大输入端IN2与放大输出端O2,跨阻放大器32的放大输入端IN2电性连接于激光接收器41的激光转换输出端O1,且通过放大输入端IN2自光接收器41接收电流信号Iin,并且将所述电流信号Iin转化为电压信号以及自放大输出端O2输出,并且可以依据需要调整将电流信号Iin转换为电压信号的增益比例。
泄放电路43用于针对激光接收器41产生脉冲电流中超过阈值范围的电流进行动态泄放,以保证提供至跨阻放大器42的电流处于较为稳定的范围内,防止跨阻放大器42的输入信号达到饱和,以使得激光信号接收链路中针对激光信号以及电流信号Iin的动态范围较大。
光发射模组3则将对应数据信号的电流信号Iin转换为光信号并发射至探测物体。本实施例中,光发射模组3包括由光电转换二极管构成的光发射器31,其中,作为光发射器31的光电转换二极管可以是激光二极管。
激光接收器41与激光发射器31的光电转换二极管可以为雪崩式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diode,APD)。
光驱动处理模组102包括对应光接收模组4的限幅放大器(Limiting Amplifier,LA)1021与第一时钟和数据恢复电路(Lock And Data Recovery,CDR)102a,以及对应光发送模组3的第二时钟和数据恢复电路102b与驱动电路1023。
具体地,限幅放大器1021用于针对经过跨阻放大器42转换放大后的电压信号进行限幅放大,消除电压信号中的振幅干扰。
第一时钟和数据恢复电路102a用于针对经过限幅放大器1021经过限幅放大后的信号中提取时钟信号并确定数据和时钟正确的相位关系,并且将依据时钟信号将数据信号准确地传输至主控单元101。
第二时钟和数据恢复电路102b电性连接于驱动电路1023,以针对功能模组提供的数据信号按照时钟进行识别编码,然后经过驱动电路1023转换为电流信号输出至光发射模组3,光发射模组3依据电流信号输出对应激光信号。
本实施例中,对于不同距离的探测物体或者相同距离的不同反射率的探测物体,激光反射回来的强度不一样,随之产生的电流范围动态变化非常大,通过泄放电路43针对激光接收器41产生脉冲电流中超过阈值范围的电流进行动态泄放,以保证提供至跨阻放大器42的电流处于较为稳定的范围内,防止跨阻放大器42的输入信号达到饱和,保证激光信号接收链路中针对激光信号以及电流信号Iin的动态范围较大。
泄放电路43包括多个用于执行电流泄放的子泄放电路,多个子泄放电路依据激光接收器41输出的脉冲电流的大小选择开启相应数量的子泄放电路以执行电流泄放,本实施例中,多个子泄放电路划分定义为N级,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其中,每一级的子泄放电路包括一个所述子泄放电路,各级子泄放电路导通时具有对应的优先级别,以实现自动依据电流信号动态的选择相应级别的子泄放电路针对电流信号进行泄放。其中,每一级子泄放电路的开启时对应的电流信号Iin按照级别顺序依次增加,并且开启每一级子泄放电路的电压按照级别顺序也依次增加。例如,在N级子泄放电路中,第一级的子泄放电路启动时对应的所述电流信号小于第二级的泄放电路启动时对应的所述电流信号,第i-1级子泄放电路启动时对应的所述电流信号小于第i级泄放电路启动时对应的所述电流信号;第i级子泄放电路启动时对应的所述电流信号小于第i+1级泄放电路启动时对应的所述电流信号。对应地,启动第一级子泄放电路的电压小于启动第二级泄放电路的电压,启动第i-1级子泄放电路启动时对应的电压小于启动第i级的泄放电路的电压;启动第i级子泄放电路的电压小于启动第i+1级泄放电路的电压。其中,i为小于或者等于N的整数,本实施例中,第i级子泄放电路表征N中任意一级的子泄放电路。
一种实现方式中,电流信号Iin的大小与子泄放电路开启数量呈同相关系,也即是脉冲电流越大,开启的子泄放电路的数量越多,电流泄放能力越强;脉冲电流越小,开启的子泄放电路的数量越少,电流泄放能力越弱。子泄放电路的数量N可以依据实际需求的电流调节范围进行设定。例如,对于不同应用场景,可以两个子泄放电路、三个子泄放电路、四个泄放电路等。
请参阅图4,其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泄放电路43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泄放电路43a为图3所示泄放电路43其中一种实现方式中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跨阻放大器42在放大输入端IN2与放大输出端O2之间设置反馈回路FB,反馈回路FB包括跨阻Rf与反馈二极管Df。反馈二极管Df的阳极电性连接放大输入端IN2,反馈二极管Df的阴极通过跨阻Rf电性连接于放大输出端O2。本实施例中,跨阻Rf为跨接于放大输入端IN2与放大输出端O2之间的电阻。
本实施例中,以泄放电路43a包括级子泄放电路为例进行说明,即本实施例中N为3时,三个子泄放电路电性连接于激光接收器41与接收跨阻放大器42之间任意一个节点与接地端GND之间,也即是三个子泄放电路电性连接于激光接收器41的激光转换输出端O1与接地端GND之间,或者说,三个子泄放电路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42的放大输入端IN2与接地端GND之间。
本实施例中,三个子泄放电路分别定义为第一级泄放电路431、第二级泄放电路432以及第三级泄放电路433。其中,第一级泄放电路431开启时对应的电流信号Iin小于第二级泄放电路432开启时对应的电流信号Iin,第二级泄放电路432开启时对应的电流信号Iin小于第三级泄放电路433开启时对应的电流信号Iin,也即是启动第一级泄放电路431、第二级泄放电流432以及第三级泄放电路433的电压对应的电流信号逐级增大的。换言之,当电流信号Iin处于不同的阈值范围时,启动不同数量的子泄放电路,从而能够依据电流信号Iin的大小自动调整针对电流信号Iin的泄放程度,并且电流信号Iin的大小与开启的子泄放电路的数量呈同相关系。所述同相关系即为:电流信号Iin越大,启动的子泄放电路的数量越多,针对电流信号Iin的泄放程度更大;电流信号Iin越小,启动的子泄放电路的数量越少,针对电流信号Iin的泄放程度更小。
本实施例中,第一级泄放电路431、第二级泄放电路432以及第三级泄放电路433采用不同的电压启动,且三者的启动电压逐渐增大。启动第一级泄放电路431、第二级泄放电路432以及第三级泄放电路433的电压与电压信号Iin呈比例关系。其中,第一级泄放电路431包括第一泄放二极管D1,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D1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放大输入端IN2与所述接地端GND之间。而对于第2~N级子泄放电路,第i级泄放电路包括一个泄放电阻和i-1个泄放二极管,其中所述泄放电阻和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串联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放大输入端与所述接地端。
具体地,第一级泄放电路431包括第一泄放二极管D1。其中,第一泄放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42的放大输入端IN2,第一泄放二极管D1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接地端GND。本实施例中,电流信号Iin流过跨阻Rf产生的电压作为控制第一泄放二极管D1启动的电压,即电流信号Iin流过跨阻Rf产生的电压(Iin*Rf)作为启动第一级泄放电路431的电压。
第二级泄放电路432包括串联的第一泄放电阻R1与第二泄放二极管D2。其中,第一泄放电阻R1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42的放大输入端IN2与第二泄放二极管D2的阳极之间,第一泄放二极管D1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接地端GND。
本实施例中,电流信号Iin流过跨阻Rf以及第二泄放电阻R2产生的电压作为控制第二泄放二极管D2启动的电压,例如将电流信号Iin流过跨阻Rf产生的电压Iin*(Rf-R2)作为启动第二级泄放电路432的电压。
第三级泄放电路433包括串联的第二泄放电阻R2、第三泄放二极管D3以及第四泄放二极管D4。其中,第二泄放电阻R2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42的放大输入端IN2与第三泄放二极管D3的阳极之间,第三泄放二极管D3的阴极电性连接于第四泄放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泄放二极管D4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接地端GND。
本实施例中,电流信号Iin流过跨阻Rf以及第三泄放电阻R3产生的电压作为控制第三泄放二极管D3的电压,经过第三泄放二极管D3导通后分取的电压作为第四泄放二极管D4启动的电压,即电流信号Iin流过跨阻Rf产生的电压Iin*(Rf-R3)以及第三泄放二极管D3导通后分取的分压作为启动第二级泄放电路433的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实际需求,泄放电路43的泄放电阻的电阻值以及泄放二极管的开启电压可以进行设置与调整,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动态地调整泄放电路43的泄放电流的能力。
请参阅图5,其为图4所示泄放电路43a工作时跨阻放大器42接收的电流信号Iin与跨阻电压的关系曲线图,其中,图5中,Iin表征跨阻放大器42自放大输入端IN2输入的电流,当然,Iin同时也表征激光接收电路41输出的电流信号Iin,U表征反馈回路中跨阻Rf的电压,Vsat表征跨阻放大器42的饱和电压。
现结合图4和图5,具体说明泄放电路43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泄放电路43a未启动也未针对电流信号Iin执行电流泄放,或者说未设置泄放电路43a时,如图5所示曲线1,跨阻放大器42在未达到饱和电压Vsat之前,跨阻放大器42的电压与输出电流Iin成线性关系。当跨阻放大器42达到饱和电压Vsat后,跨阻放大器42的跨阻电压并不随着电流信号的增加而变化,即跨阻放大器42输出的电压会持续维持在饱和电压Vsat,无法体现电流信号的变化。
当泄放电路43a连接至所述放大输入端IN2并启动后,激光接收器41的激光转换输出端O1输出的电流信号Iin小于第一电流阈值Ith1时,第一级泄放电路431中第一泄放二极管D1未达到导通电压,第一泄放二极管D1没有导通,即第一泄放二极管D1处于截止状态,在跨阻放大器42未达到饱和电压Vsat之前,跨阻放大器42的电压与输出电流Iin成线性关系。
随着激光信号强度的增加对应使得激光接收器41脉冲电流的增大,电流信号Iin大于第一电流阈值Ith1小于第二电流阈值Ith2时,也即是如图5所示曲线2,第一级泄放电路431中第一泄放二极管D1达到导通电压,第一泄放二极管D1导通,电流信号Iin一部分电流I1经第一泄放二极管D1与接地端GND传输至接地端GND以进行泄放,从而针对传输至跨阻放大器42的电流信号Iin处于预设范围内。如图5所示,对比曲线1与曲线2,当未设置泄放电路43a或者泄放电路43a未处于工作状态时,随着电流信号Iin的增加较为容易达到饱和电压Vsat,而当泄放电路43a针对电流信号Iin进行泄放后,跨阻放大器42达到饱和电压Vsat对应的电流具有更大的空间,或者说针对电流信号Iin进行泄放后跨阻放大器42达到饱和电压Vsat之前的电流信号范围更大。
而对于第2~N级子泄放电路,当所述电流信号增加并大于第i电流阈值时,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中的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导通,部分电流信号经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中所述泄放电阻、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传输至所述接地端,其中,所述第i电流阈值大于第i-1电流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
具体地,当电流信号Iin再持续增加时,电流信号Iin大于第二电流阈值Ith2小于第三电流阈值压Ith3时,也即是如图5所示曲线3,第二级泄放电路432中第二泄放二极管D2达到导通电压,第二泄放二极管D2导通,电流信号Iin中的又一部分电流I2经第一泄放电阻R1、第一泄放二极管D1与接地端GND传输至接地端GND。
随着电流信号Iin进一步持续增加,电流信号Iin大于第三电流阈值Ith3时,第三级泄放电路中第三泄放二极管D3、第四泄放二极管D4达到导通电压,第三泄放二极管D3与第四泄放二极管D4导通,电流信号Iin中的又一部分电流I3经第二泄放电阻R2、第三泄放二极管D3、第四泄放二极管D4与接地端GND传输至接地端GND。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流阈值Ith1、第二电流阈值Ith2以及第三电流阈值Ith的数值逐渐增加。本实施例中,控制第一泄放二极管D1、第二泄放二极管D2、第三泄放二极管D3的导通的电压可以为电流信号Iin通过阻性元件转换后的电压,例如通过跨阻Rf将电流信号Iin转换后的电压。当然,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当N为4时,即若泄放电路43包括四个子泄放电路时,还可以进一步针对应多一级泄放电路,其在电流信号Iin大于第四电流阈值Ith4时对应导通以进一步针对电流信号Iin进行泄放,其中,第四电流阈值Ith4大于第三电流阈值Ith。以此类推,泄放电路43中多个对应不同输入电流Iin导通的子泄放电路,可以设置对应逐渐增大的电流阈值,在此不再赘述。
自图5中曲线2与曲线3所示可知,泄放电路43中启动更多的子泄放电路后,跨阻放大器42中跨阻Rc两端的电压U随跨阻放大器42输出的电流I增加斜率放缓,而多级子泄放电路的启动更大地提高了输入信号动态范围,提高了电路的抗饱和性。
另外,通过调节泄放电路43的泄放电阻的电阻值以及泄放二极管的开启电压可以调节跨阻放大器42中输出电流与跨阻电压曲线的斜率,进一步提高了输入信号动态范围性。
请参阅图6,其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泄放电路43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所示的泄放电路43b为如图3所示泄放电路43另外一种实现方式。
本实施例中,泄放电路43b与图4所示泄放电路43a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每一个泄放电路中增设一个与泄放控制开关K。具体地,泄放电路43包括的三个子泄放电路中均分别设置一个泄放控制开关,从而能够依据外部指令灵活控制对应级的子泄放电路启动并执行电流泄放。
具体地,三个子泄放电路中,第一级泄放电路431包括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1,所述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1与第一泄放二极管D1串联。其中,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1用于控制第一级泄放电路431是否开启。当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1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一级泄放电路431开启,并在电流信号Iin大于第一泄放二极管D1的开启电压对应的电流时,针对电流信号Iin超过第一电流阈值Ith1的电流进行泄放。
而对于第2~N级子泄放电路,所述i级泄放电路包括第i泄放控制开关,所述第i泄放控制开关与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串联,当所述第二泄放控制开关导通时,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开启并在所述电流信号大于所述第i电流阈值时针对部分所述电流信号进行泄放。
具体地,第二级泄放电路432包括第二泄放控制开关K2,所述第二泄放控制开关K2与第二泄放二极管D2串联。其中,第二泄放控制开关K1用于控制第二级泄放电路432是否开启。当第二泄放控制开关K2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二级泄放电路432开启,并在电流信号Iin大于第二泄放二极管D2的开启电压对应的电流时,针对电流信号Iin超过第二电流阈值Ith2的电流进行泄放。
第三级泄放电路433包括第三泄放控制开关K3,所述第三泄放控制开关K3与第四泄放二极管D4串联。其中,第三泄放控制开关K2用于控制第三级泄放电路433是否开启。当第三泄放控制开关K3处于导通状态时,第三级泄放电路433开启,并在电流信号Iin大于第三泄放二极管D3与第四泄放二极管D4的开启电压对应的电流时,针对电流信号Iin超过第三电流阈值Ith3的电流进行泄放。
更为具体地,其中,第一泄放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42的放大输入端IN2,第一泄放二极管D1的阴极电性连接于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1的第一导电端K11,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1的第二导电端K12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接地端GND,第一开泄放控制关K1的第一控制端K1c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Sc1。
而对于第2~N级子泄放电路,所述第i泄放控制开关的第2i-1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i泄放控制开关的第2i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i泄放控制开关的第i控制端用于接收第i控制信号,所述第i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i泄放开关导通或者截止。
第二级泄放电路432包括串联的第一泄放电阻R1与第二泄放二极管D2。其中,第一泄放电阻R1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42的放大输入端IN2与第二泄放二极管D2的阳极之间,第一泄放二极管D1的阴极电性连接于第二泄放控制开关K2的第三导电端K21,第二泄放控制开关K2的第四导电端K22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接地端GND,第二泄放控制开关K2的第二控制端K2c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Sc2。
第三级泄放电路433包括串联的第二泄放电阻R2、第三泄放二极管D3以及第四泄放二极管D4。其中,第二泄放电阻R2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42的放大输入端IN2与第三泄放二极管D3的阳极之间,第三泄放二极管D3的阴极电性连接于第四泄放二极管D4的阳极,第四泄放二极管D4的阴极电性连接于第三泄放控制开关K3的第五导电端K31,第三泄放控制开关K3的第六导电端K32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接地端GND,第三泄放控制开关K3的控制端K3c用于接收第三控制信号Sc3。
本实施例中,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1、第二泄放控制开关K2以及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3可以为N型晶体管或者P型的晶体管,对应地,第一控制信号Sc1、第二控制信号Sc2、第三控制信号Sc3可以为高电平的电压信号或者低电平的电压信号,从而对应控制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1、第二泄放控制开关K2以及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3导通或者截止。
本实施例中,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1、第二泄放控制开关K2以及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3为N型晶体管。第一控制信号Sc1、第二控制信号Sc2以及第三控制信号Sc3为对应电流信号Iin的电压信号Vct1、V ct2、Vct3。本实施例中,电压信号Vct1、V ct2、Vct3可以为电流信号Iin通过电阻等分压元件将电流信号Iin转换后的电压。由此,泄放电路43中各级子泄放电路的开启能够自动依据电流信号Iin进行选择,从而针对电流信号Iin的泄放实现自动闭环动态调整控制。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Sc1、第二控制信号Sc2以及第三控制信号Sc3还可以由控制模组依据针对跨阻放大器42的电流调节能力进行输出。
另外,第一控制信号Sc1、第二控制信号Sc2、第三控制信号Sc3可以由主控单元101依据针对跨阻放大器42的电流调节能力进行输出。
图6所示泄放电路43b的工作原理与泄放电路43a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一级泄放电路431、第二级泄放电路432以及第三级泄放电路433需分别在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1、第二泄放控制开关K2以及第三泄放控制开关K3处于导通时方可处于工作状态。
具体地,当泄放电路43b连接至所述放大输入端IN2并启动后,激光接收器41的激光转换输出端O1输出的电流信号Iin小于第一电流阈值Ith1时,第一级泄放电路431中第一泄放二极管D1未达到导通电压,第一泄放二极管D1没有导通,即第一泄放二极管D1处于截止状态,跨阻放大器42的电压与输出电流Iin成线性关系。
随着电流信号Iin的持续增大,电流信号Iin大于第一电流阈值Ith1小于第二电流阈值Ith2,且第一泄放控制开关K1在第一控制信号Sc1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第一级泄放电路431中第一泄放二极管D1达到导通电压,第一泄放二极管D1导通,电流信号Iin一部分电流I1经第一泄放二极管D1与接地端GND传输至接地端GND。
当电流信号Iin再持续增加时,电流信号Iin大于第二电流阈值Ith2且小于第三电流阈值Ith3,且第二泄放控制开关K2在第二控制信号Sc2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第二级泄放电路432中第二泄放二极管D2达到导通电压,第二泄放二极管D2导通,电流信号Iin中的又一部分电流I2经第一泄放电阻R1、第一泄放二极管D1与接地端GND传输至接地端GND。
随着电流信号Iin进一步增加,电流信号Iin大于第三电流阈值Ith3,且第三泄放控制开关K3在第三控制信号Sc3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第二级泄放电路432中第三泄放二极管D3、第四泄放二极管D4达到导通电压,第三泄放二极管D3与第四泄放二极管D4导通,电流信号Iin中的又一部分电流I3经第二泄放电阻R2、第三泄放二极管D3、第四泄放二极管D4与接地端GND传输至接地端GND。
可见,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每一级子泄放电路中设置开关K,仅通过提供不同的控制信号即可实现根据实际应用选择不同的子泄放电路来针对电流信号Iin进行泄放,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针对跨阻放大器42电流输入范围进行动态调整,有效提高了激光信号转换器10的宽范围电流输入特性以及抗饱和性。
请参阅图7,其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泄放电路43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所示的泄放电路43c为如图3所示泄放电路43另外一种实现方式。
本实施例中,泄放电路43c包括三个子泄放电路,三个子泄放电路电性连接于激光接收器41与接收跨阻放大器42之间任意一个节点与接地端GND之间,也即是三个子泄放电路电性连接于激光接收器41的激光转换输出端O1与接地端GND之间,或者说,三个子泄放电路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42的放大输入端IN2与接地端GND之间。
本实施例中,三个子泄放电路包括第一级泄放电路431、第二级泄放电路432以及第三级泄放电路433。其中,第一级泄放电路431开启时对应的电流信号Iin小于第二级泄放电路432开启时对应的电流信号Iin,第二级泄放电路432开启时对应的电流信号Iin小于第三级泄放电路433开启时对应的电流信号Iin,也即是启动第一级泄放电路431、第二级泄放电流432以及第三级泄放电路433的电压对应的电流信号逐级增大的。
本实施例中,第一级泄放电路431包括第一泄放二极管D1与第一放大器CP1。
其中,第一泄放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42的放大输入端IN2,第一泄放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第一放大器CP1的输入端CP11、输出端CP12电性连接于接地端GND,第一放大器CP1的控制端CP13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Sc1。
第一控制信号Sc1用于控制第一放大器CP1的输入电压,第一放大器CP1的输入电压与控制第一泄放二极管D1的导通电压相对应,也即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第一控制信号Sc1,即可控制第一泄放二极管D1的导通区间。第一泄放二极管D1导通时,超过阈值的电流信号Iin中过量的电流可以通过第一级泄放电路431泄放至接地端GND。
本实施例中,第一放大器CP1的控制端CP13为第一放大器CP1的电源输入端,第一控制信号Sc1则为启动第一放大器CP1的电源电压。
第二级泄放电路432包括串联的第二泄放二极管D2与第二放大器CP2。其中,第二泄放二极管D2的阳极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42的放大输入端IN2,第二泄放二极管D2的阴极通过第二放大器CP2的输入端CP21、输出端CP22电性连接于接地端GND,第二放大器CP2的控制端CP23用于接收第二控制信号Sc2。
第二控制信号Sc2用于控制第二放大器CP2的输入电压,第二放大器CP2的输入电压与控制第二泄放二极管D2的导通电压相对应,也即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第二控制信号Sc2,即可控制第二泄放二极管D2的导通区间。第二泄放二极管D2导通时,超过阈值的电流信号Iin中过量的电流可以通过第二级泄放电路432泄放至接地端GND。
本实施例中,第二放大器CP2的控制端CP23为第二放大器CP2的电源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Sc2则为启动第二放大器CP2的电源电压。
第三级泄放电路433包括串联的第三泄放二极管D3与第三放大器CP3。其中,第三泄放二极管D3的阳极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42的放大输入端IN2,第三泄放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第三放大器CP3的输入端CP31、输出端CP32电性连接于接地端GND,第三放大器CP3的控制端CP33用于接收第三控制信号Sc2。
第三控制信号Sc3用于控制第三放大器CP3的输入电压,第三放大器CP3的输入电压与控制第三泄放二极管D3的导通电压相对应,也即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第三控制信号Sc3,即可控制第三泄放二极管D3的导通区间。第三泄放二极管D3导通时,超过阈值的电流信号Iin中过量的电流可以通过第三级泄放电路433泄放至接地端GND。
本实施例中,第三放大器CP3的控制端CP23为第三放大器CP3的电源输入端,第三控制信号Sc3则为启动第三放大器CP3的电源电压。
本实施例中,第一放大器CP1、第二放大器CP2与第三放大器CP3三个放大器中,其电源电压相同,即第一控制信号Sc1、第二控制信号Sc2以及第三控制信号Sc3相同。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方式中,第一放大器CP1、第二放大器CP2与第三放大器CP3三个放大器的电源电压不同,即第一控制信号Sc1、第二控制信号Sc2以及第三控制信号Sc3相互不同。
第一控制信号Sc1、第二控制信号Sc2以及第三控制信号Sc3为对应电流信号Iin经过分压元件转换后的电压Vct1、V ct2、Vct3。由此,泄放电路的开启能够自动依据电流信号Iin进行,从而针对电流信号Iin的泄放实现自动闭环动态调整控制。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Sc1、第二控制信号Sc2以及第三控制信号Sc3还可以由控制模组依据针对跨阻放大器42的电流调节能力进行输出。
另外,第一控制信号Sc1、第二控制信号Sc2、第三控制信号Sc3可以由控制模组依据针对跨阻放大器42的电流调节能力进行输出。
图7所示泄放电路43c的工作过程为:
当泄放电路43c连接至所述放大输入端IN2并启动后,激光接收器41的激光转换输出端O1输出的电流信号Iin小于第一电流阈值Ith1时,第一级泄放电路431中第一泄放二极管D1未达到导通电压,第一泄放二极管D1没有导通,即第一泄放二极管D1处于截止状态,跨阻放大器42的电压与输出电流Iin成线性关系。
随着电流信号Iin增大,电流信号Iin大于第一电流阈值Ith1小于第二电流阈值Ith2,且第一放大器CP1在第一控制信号Sc1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第一级泄放电路431中第一泄放二极管D1达到导通电压,第一泄放二极管D1导通,电流信号Iin一部分电流I1经第一泄放二极管D1与接地端GND传输至接地端GND。
当电流信号Iin再持续增加时,电流信号Iin大于第二电流阈值Ith2小于第三电流阈值Ith3,且第二放大器CP2在第二控制信号Sc2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第二级泄放电路432中第二泄放二极管D2达到导通电压,第二泄放二极管D2导通,电流信号Iin中的又一部分电流I2经第一泄放电阻R1、第一泄放二极管D1与接地端GND传输至接地端GND。
随着电流信号Iin进一步增加,电流信号Iin大于第三电流阈值Ith3,且第三放大器CP3第三控制信号Sc3控制下处于导通状态,第三级泄放电路433中第三泄放二极管D3达到导通电压,第三泄放二极管D3导通,电流信号Iin中的又一部分电流I3经第二泄放电阻R2、第三泄放二极管D3与接地端GND传输至接地端GND。
可见,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每一级泄放电路中设置开关,仅通过提供不同的控制信号接口实现根据实际应用选择不同的泄放电路来针对电流信号Iin进行泄放,从而能够更加灵活地针对跨阻放大器42电流输入范围进行动态调整,有效提高了激光信号转换器10的宽范围电流输入特性以及抗饱和性。
请参阅图8,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激光雷达应用的汽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汽车100设置有图1所示作为激光雷达的激光信号转换器10(图1),汽车100通过激光雷达检测探测物体距离汽车100的距离,从而为汽车100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提供驾驶操作指向,另外,激光雷达10针对探测物体的测距还能够为自动驾驶提供更加准确、快速的指向,保证汽车100针对探测物体提供准确的运动状态或者轨迹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激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接收器、跨阻放大器与泄放电路,
所述激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激光信号,并且将激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
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放大输入端自所述激光接收器接收所述电流信号,并且将所述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并自放大输出端输出;
泄放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激光接收器的所述放大输入端与接地端之间,所述泄放电路包括多个子泄放电路,当所述电流信号达到不同的阈值范围时启动不同数量的子泄放电路,每一个子泄放电路在启动时将输入至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所述电流信号泄放至接地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泄放电路分为N级,N为大于或者等于2的整数,每一级的子泄放电路包括一个所述子泄放电路;其中,
第i-1级的子泄放电路启动时对应的所述电流信号小于启动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启动时对应的所述电流信号,i大于1小于或者等于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所述子泄放电路包括至少一个泄放二极管,控制每一个子泄放电路中的所述泄放二极管导通的电压不同,当所述泄放二极管导通时控制所述子泄放电路启动,且启动第i级的子泄放电路的电压大于启动所述第i-1级泄放电路的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级的子泄放电路中,
第一级泄放电路包括第一泄放二极管,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放大输入端与所述接地端之间;
第i级泄放电路包括一个泄放电阻和i-1个泄放二极管,其中所述泄放电阻和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串联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放大输入端与所述接地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阻放大器包括连接于所述放大输入端与所述放大输出端之间的跨阻;
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中,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于跨阻放大器的所述放大输入端,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电流信号流过所述跨阻时产生的电压作为控制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导通的电压;
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中,所述泄放电阻电性连接于所述放大输入端与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电流信号流过所述跨阻与所述泄放电阻时产生的电压作为控制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导通的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电流信号小于第一电流阈值时,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中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未导通,所述跨阻放大器的中所述跨阻的电压与输出电流成线性关系;
当所述电流信号增加并大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小于第二电流阈值时,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导通,部分所述电流信号经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中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传输至所述接地端;
当所述电流信号增加并大于第i电流阈值时,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中的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导通,部分电流信号经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中所述泄放电阻、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传输至所述接地端,
所述第i电流阈值大于第i-1电流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每一个泄放电路中包括一个泄放控制开关,所述泄放开关依据所述电流信号的大小控制所述泄放控制开关所在的子泄放电路是否启动并执行电流泄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包括第一泄放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泄放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串联,当所述第一泄放控制开关导通时,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开启并在所述电流信号大于第一电流阈值时,针对部分的所述电流信号进行泄放;
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包括第i泄放控制开关,所述第i泄放控制开关与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串联,当所述第二泄放控制开关导通时,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开启并在所述电流信号大于第i电流阈值时,针对部分所述电流信号进行泄放,所述第i电流阈值大于第i-1电流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一电流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放大输入端,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泄放控制开关的第一导电端,所述第一泄放控制开关的第二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一开泄放控制开关的第一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泄放开关导通或者截止;
所述第i泄放控制开关的第2i-1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所述i-1个泄放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i泄放控制开关的第2i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i泄放控制开关的第i控制端用于接收第i控制信号,所述第i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i泄放开关导通或者截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第一控制信号、第i控制信号分别为所述电流信号通过分压元件转换后的电压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一泄放二极管与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电压,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与控制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导通的电压相对应,当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电流信号经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泄放至所述接地端;
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包括串联的第i泄放二极管与第i放大器,所述第i放大器的控制端用于接收第i控制信号,所述第i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第i放大器的输入电压,所述第i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与控制所述第i泄放二极管导通的电压相对应,当所述第i泄放二极管导通时,所述电流信号经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泄放至所述接地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级泄放电路中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泄放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一放大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控制端为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启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电源电压;
所述第i级泄放电路中所述第i泄放二极管的阳极电性连接于所述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第i泄放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放大器电性连接于所述接地端,所述第i放大器的控制端为所述第i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i控制信号为启动所述第i放大器的电源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2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与所述第i控制信号为所述电流信号通过分压元件转换后的电压,且所述第一放大器与所述第i放大器的电源电压不同。
14.一种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发射模组、激光接收模组与主控单元,
所述激光发射模组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激光信号进行发射,所述激光接收模组接收自探测物体反射的所述激光信号,并将所述激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依据反射的所述激光信号判断所述探测物体的距离;
所述激光接收模组包括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激光接收电路。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激光雷达。
CN202010130957.3A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激光接收电路、一种激光雷达及一种车辆 Active CN113325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0957.3A CN113325395B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激光接收电路、一种激光雷达及一种车辆
PCT/CN2021/078315 WO2021170125A1 (zh) 2020-02-28 2021-02-27 一种激光接收电路、一种激光雷达及一种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0957.3A CN113325395B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激光接收电路、一种激光雷达及一种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5395A true CN113325395A (zh) 2021-08-31
CN113325395B CN113325395B (zh) 2024-08-27

Family

ID=77412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0957.3A Active CN113325395B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激光接收电路、一种激光雷达及一种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5395B (zh)
WO (1) WO2021170125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34918A1 (de) * 1992-10-15 1994-04-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pannungsversorgungsschaltung und Halbleitervor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Schaltung
US6140878A (en) * 1998-05-28 2000-10-31 Nec Corporation Transimpedance-type amplifier circuit with interchangeable resistance
US20120188794A1 (en) * 2011-01-26 2012-07-26 Macroblock, Inc. Adaptive bleeder circuit
US20150181669A1 (en) * 2013-12-24 2015-06-25 Nxp B.V. Bleeder circuit controller
US20150312978A1 (en) * 2014-04-24 2015-10-29 Power Integrations, Inc. Multi-bleeder mode control for improved led driver performance
CN108173524A (zh) * 2018-02-08 2018-06-15 厦门亿芯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高带宽tia的双环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US20180275280A1 (en) * 2017-03-27 2018-09-27 Analog Devices Global High dynamic range analog front-end receiver for long range lidar
US10116263B1 (en) * 2017-05-16 2018-10-30 Inph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A overload control in low power applications
CN208540220U (zh) * 2018-08-06 2019-02-22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ed驱动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15078B1 (ko) * 2003-09-03 2005-09-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전류 검출에 의한 리미터 회로를 채용한 전류-전압 변환및 증폭 회로
GB2434048A (en) * 2006-01-16 2007-07-11 Bookham Technology Plc A protection circuit for a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with an APD input
CN108896979B (zh) * 2018-07-13 2021-09-21 中山大学 一种超宽单射测量范围的脉冲激光雷达接收电路及系统
CN209117866U (zh) * 2018-09-11 2019-07-16 余姚舜宇智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雪崩二极管的大动态范围光接收电路
CN110492856B (zh) * 2019-08-12 2020-11-13 上海禾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跨阻放大单元电路反馈电路、光电探测电路及激光雷达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34918A1 (de) * 1992-10-15 1994-04-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pannungsversorgungsschaltung und Halbleitervor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Schaltung
US6140878A (en) * 1998-05-28 2000-10-31 Nec Corporation Transimpedance-type amplifier circuit with interchangeable resistance
US20120188794A1 (en) * 2011-01-26 2012-07-26 Macroblock, Inc. Adaptive bleeder circuit
US20150181669A1 (en) * 2013-12-24 2015-06-25 Nxp B.V. Bleeder circuit controller
US20150312978A1 (en) * 2014-04-24 2015-10-29 Power Integrations, Inc. Multi-bleeder mode control for improved led driver performance
US20180275280A1 (en) * 2017-03-27 2018-09-27 Analog Devices Global High dynamic range analog front-end receiver for long range lidar
CN108663672A (zh) * 2017-03-27 2018-10-16 亚德诺半导体集团 用于长距离激光雷达的高动态范围模拟前端接收器
US10116263B1 (en) * 2017-05-16 2018-10-30 Inph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A overload control in low power applications
CN108173524A (zh) * 2018-02-08 2018-06-15 厦门亿芯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高带宽tia的双环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CN208540220U (zh) * 2018-08-06 2019-02-22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ed驱动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70125A1 (zh) 2021-09-02
CN113325395B (zh) 202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61950B2 (en) Drive circuit and drive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laser module provided with electro-absorption type optical modulator
EP0840467B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drive circuit
US20090245807A1 (en) Optical power monitoring circuit, optical transceiver, optical module, optical receiver, amplifier circuit,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7763838B2 (en) Photodetecting circuit having adder for photodetection
CN110166006B (zh) 高动态范围跨阻抗放大器
CN103457673A (zh) 提高apd光接收机饱和光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EP0852435A2 (en) Bias voltage supply circuit for photoelectric converting element, and photodetection circuit
CN102843190A (zh) 光模块及其光模块芯片
US7212747B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burst radio signal
CN114866150B (zh) 一种光收发组件、控制方法及系统
EP0402044A2 (en) Optical receivers
US6975162B2 (en) Constant current driving circuit
KR980013058A (ko) 광 신호 통신 장치 및 광 신호 통신 방법
CN112585491A (zh) 激光雷达信号接收电路、激光雷达信号增益控制方法和激光雷达
CN113325395B (zh) 一种激光接收电路、一种激光雷达及一种车辆
CN114982133A (zh) 激光接收电路和激光雷达
CN101459421A (zh) 光耦合器电路
JP6927785B2 (ja) 光増幅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光増幅装置
US6956195B2 (en) Photoelectric current and voltage converting circuit
US20040190569A1 (en)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racteristics of laser diode and optical transmitter including the apparatus
US20020057480A1 (en) Optical receiver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JPH11145913A (ja) プリアンプ
GB2036491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iving nonlinear threshold devices
CN213210506U (zh) 一种红外检测系统
EP1042875B1 (en) An optical transmit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