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3558A - 一种门及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门及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3558A
CN113323558A CN202010105597.1A CN202010105597A CN113323558A CN 113323558 A CN113323558 A CN 113323558A CN 202010105597 A CN202010105597 A CN 202010105597A CN 113323558 A CN113323558 A CN 113323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cement
concrete
strength
door lea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55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10559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35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3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355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70Door le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22Moulds for making units for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i.e. units each comprising an important section of at least two limiting planes of a room or space, e.g. cells; Moulds for making prefabricated stair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24Unitary mould structures with a plurality of moulding spaces, e.g. moulds divided into multiple moulding spaces by integratable partitions, mould part structures providing a number of moulding spaces in mutual co-operation
    • B28B7/241Detachable assemblies of mould parts providing only in mutual co-operation a number of complete moulding spaces
    • B28B7/243Detachable assemblies of mould parts providing only in mutual co-operation a number of complete moulding spaces for making plates, panels or similar sheet- or disc-shaped obje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及制作方法,一种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采用了水泥材料。由于水泥材料耐高温,容易制作成高强度高硬度的零件具有更不容易变形的特点,增加了整个门的刚性,所以该发明的门比现有的门更不易弯曲变形,寿命更长。不会被白蚁吃掉,不易弯曲变形,寿命更长,更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门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一种门包括有门扇、门框、门把手、门窗等等,它采用的是一种木材或竹子等植物制作而成,每年有大量木材制作而成的门被白蚁吃掉,从而使得门失效。植物有固碳和释放氧气的作用,大量使用木材不环保,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大气温度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该发明门不会被白蚁吃掉,不易弯曲变形,强度高,寿命更长,更环保。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扇采用了水泥材料。
所述的门扇还包括有磨细石英砂。
所述的门扇还包括有硅灰。
所述的门扇还包括有细砂。
一种门框采用了水泥材料。
一种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所述的门扇。
一种门,其特征是包括有所述的门框。
一种制造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水泥添加水搅拌成原料的工序;将所述的原料加入到模具中加工成所述的门的工序。
所述的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的原料加入到下模具中加工成所述的门。
所述的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的的原料放置到所述的下模具上,所述的上模具经过下压的过程将原料压制成形为所述的门。
该发明的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采用了水泥材料。由于水泥材料耐高温,容易制作成高强度高硬度的零件具有更不容易变形的特点,增加了整个门的刚性,所以该发明的门比现有的门更不易弯曲变形,寿命更长。不会被白蚁吃掉,不易弯曲变形,寿命更长,更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就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图1是该发明的门扇第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门扇的C-C剖面图;
图3是该发明的门扇第二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门扇的D-D剖面图。
图5是该发明的门扇第三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第一种制作方法中的模具和门扇的示意图。
图7是第二种制作方法中的模具和门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结合图1到图2所示,该发明门包括有水泥主体(1)和水泥主体(1)内包裹的高强度零件(2),高强度零件(2)是钢铁框架或者是钛合金框架。脚(3)可以使用水泥一起制作而成,也可以使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实施例2
结合图3到图4所示,该发明门包括有水泥主体(1)和水泥主体(1)内包裹的高强度零件(2),高强度零件(2)是钢杆或其它的非金属纤维零件。
实施例3
结合图5所示,该发明门包括有水泥主体(1)和水泥主体(1)内包裹的高强度零件(2),高强度零件(2)是钢杆或其它的非金属纤维零件。在门上面装配有插入到门里面的角铁(4),在门下面固定有防止门底部碰撞的硅橡胶条(3),都可以通过紧固连接固定。角铁(4)可以固定其它的部件,可以使得门有更多的功能。硅橡胶条(3)可以防止外力撞击门。
结合图6所示,第一种制作方法中的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4),门(2)包括由进浆口(3),上模具(1)和下模具(4)配合紧密后,配制好的水泥浆料由进浆口(3)倒入到模具的空腔中,经过振捣模具达到水泥浆料内部均匀的目的。等24小时水泥硬化后可以脱模,将门的大平面一面放置到平面上养护。在有些情况下,没有上模具也可以只用下模具将门制作出来。进浆口(3)必须通过切割方式去除。
结合图7所示,第二种制作方法中的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4),将比较干燥的经过搅拌好的配料称量好一定重量的原料放置到下模具(4)上,然后上模具(1)经过下压的过程将原料中的多余的水分挤压出来,原料压制成形为门(2),可以将门(2)脱模,将门的大平面一面放置到平面上养护。这种方法类似于水泥彩瓦的制作方法。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理论是最大堆积密度理论(densified particlepacking),其组成材料不同粒径颗粒以最佳比例形成最紧密堆积,即毫米级颗粒(骨料)堆积的间隙由微米级颗粒(水泥、粉煤灰、矿粉)填充,微米级颗粒堆积的间隙由亚微米级颗粒(硅灰)填充。早在1931年,Andressen就建立了最大堆积密度理论的数学模型。然而,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高效减水剂技术与产品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采用该模型设计配制的第一代超高性能混凝土才在丹麦奥尔堡Cement og Beton Laboratiet(水泥与混凝土试验室)诞生,称作CRC(Compact Reinforced Composite,密实增强复合材料)。CRC与目前的UHPC达到基本相同的力学性能,最高抗压强度超过400MPa,使用烧结铝矾土作骨料,同时使用钢纤维提高材料的韧性,所以称作“复合材料”。受到当时高效减水剂性能的限制,CRC或早期UHPC比较粘滞,振捣密实较困难,还不便于现浇应用。上世纪九十年代,欧洲开展了合作研究项目,世界各地也广泛开展相关研究,这种材料获得一个新名称“活性粉末混凝土,简称RPC”。“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名称形成于本世纪,因为与早期的CRC或RPC相比,随着设计理论的完善、超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系)问世和配制技术的进步,这种材料已具备了普通混凝土的施工性能,甚至可以实现自密实,可以常温养护,已经具备广泛应用的条件。UHPC与普通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不同的方面包括:不使用粗骨料,必须使用硅灰和纤维(钢纤维或复合有机纤维),水泥用量较大,水胶比很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钢纤维)成分按照重量包括有水泥27.0-38.0%、硅灰8.5-9.5%、磨细石英砂0.0-8.0%、细砂39.0-41.0%、金属纤维5.5-8.0%、高效减水剂0.5-1.0%、水5.5-8.0%。UHPC的抗拉特性都接近钢材了!据说UHPC最高抗压强度已经可以达到810MPa(即RPC800,使用短钢纤维和钢骨料,50MPa压力压制成型试件,并采用250℃~400℃高温高压养护)。金属纤维可以使用非金属的纤维取代。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配筋材料,是钢筋在国际上研究较多的是树脂粘结的纤维筋(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FRP)作馄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非金属配筋,常用的纤维筋有树脂粘结的碳纤维筋(GFRP)、玻璃纤维筋(GFRP)及芳纶纤维筋(AFRP)国外研究指出,这几种纤维筋的强度都很高,只是玻璃纤维筋的抗碱化性能较差。纤维筋的突出优点是抗腐蚀、高强度,此外,还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大的弹性变形能力、高电阻及低磁导性,其缺点是断裂应变性能较差、较脆、徐变(松弛)值较大,热膨胀系数较大。纤维和纤维制成的产品(布、条或扳〕可以用于门。
配制高强混凝土应采用具有较高的C3S含量和细度(表面积3500~4000cm/s)特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应是相对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0.9~1.5倍,且水泥用量必须控制在500~700kg/m³范围内。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度指标大于2.0的表面粗糙、干净无粉尘的立方体碎石,最好采用密致的花岗岩、辉绿岩、大理石等骨料,粒径必须坚实并带有棱角,粒径必须在于10~35mm之间。配制高强混凝土,必须采用细度模数为2.5~3.0洁净的砂,并尽可能降低含水率。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必须采用ph>4的干净水,水灰比必须在0.28~0.35之间。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应采用NNO、MF等高效减水剂。
配制高强混凝土:①要精选水泥、骨料等各项原材料;②必须要掺用高效减水剂,以降低用水量和水灰比;③要掺用优质的矿物掺合料,以改善水泥石和界面区的微结构,提高致密性和胶结强度;④要仔细选择配合比,确定合理的砂率和水灰比,以降低水泥用量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⑤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做好早期养护。只有综合采取以上技术措施,才可能实施高强混凝土的有效配制。
1.水泥的选择
水泥的矿物成分和标号高低,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直接影响。大家知道,硅酸盐水泥的矿物成分主要由C3S.C2S.C3A.C4AF所组成。配制高强混凝土宜选用C3A含量低的水泥,此类水泥水化热较低,后期强度发展较好。高强度混凝土一般都采用高标弓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规范规定水泥用量不应大于550kg/m3,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超过600kg/m3。试验指出,当超过500kg/m3以后,水泥用量对混凝土强度增长的作用已不明显,水泥的利用系数降低。此时,增加水泥用量不仅增大成本,而且还将产生不利影响。最佳水泥用量随外加剂的分散减水效应不同而变化。水泥标号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很大,当强度等级不超过C60时,可以采用普通425号水泥,高于C60的混凝土,则应采用525号或更高标号的水泥。之所以可以采用较低标号的水泥能配制成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是由于检测水泥标号是采用了较细的标准砂和较大的水灰比,加之混凝土中又加入了高效减水剂,使水泥得到了充分的扩散和水化所致。
2.粗、细骨料的选择
高强混凝土宜选用粒径大于5mm的碎石或碎卵石。从岩石品种上要求,以花岗岩、长石、玄武岩等最好,其次为片麻岩、石英岩、石灰岩等。岩石的强度是以极限抗压强度和压碎值表示(卵石只测定压碎值),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的强度之比不应低于1.5,压碎值指标应在10%~15%以下。骨料的其他物理性质,对混凝土也是有影响的。吸水率低、孔隙和缺陷少,则混凝土的强度高、抗冻性强、收缩率小;骨料还应该与水泥石有相近的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否则容易产生微裂缝,增加混凝土的渗透,并降低耐久性;如果粗骨料过于坚硬,当混凝土遭受温、湿度变化时,容易引起体积变化,当水泥石一骨料界面处应力较大时,则易形成升裂破坏。由于高强混凝土中水泥石强度很高,水泥石与骨料的黏结力(胶结强度)也很强。在混凝土的破坏断面中,粗骨料遭到破坏的比率较大,所以粗骨料的强度,常常成为高强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另外在母岩中可能存在的微裂缝薄弱区,在破碎中会沿裂缝破坏,所以破碎后形成的小碎石,常常会得到比母岩大试样更高的强度。这也是高强混凝土应该采用小粒径骨料的原因之一。从宏观上观察,混凝土是由粗细骨料与水泥石二相体系所构成。从微观上观察,水泥石一骨料界面区的水泥石与体系中的水泥石基体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界面区形成较高的水灰比、孔隙多,一般弱于混凝土的其他二相,是体系中最薄弱的部分。如果界面区胶结强度低,将沿界面区破坏。许多研究指出,高强混凝土应该采用小粒径的粗骨料。因为小粒径粗骨料表面积相对增大,在水泥石一骨料界面区单位表面积上的应力将大为减小,降低了界面区对胶结强度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得到具有较高胶结强度的界面区,能承受更高强度的外荷载。相反,粗骨料粒径大,与水泥石黏结的表面积小,并容易形成较弱的界面区,减弱混凝土的强度。在普通中、低标号的混凝土中,界面区的胶结强度要求不是很高,比较容易满足要求,如果条件许可.要求尽量采用较大粒径的骨料,以节约水泥。但对强度等级较高的高强混凝土则不同,如果不是采用小粒径粗骨料以增大表面积,就不可能配制成高强混凝土。国外则认为骨料最大粒径宜取10~15mm,为节省水泥,一般以不超过20~25mm为宜。细骨料对高强混凝土的影响,相对粗骨料来说要小些,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应该选用洁净的、细度模数在2.6~3.2的中粗砂,以细度模数为3.0的粗砂最好。其中大于5mm和小于0.315mm的数量宜少。由于细骨料比粗骨料有更大的表面积,粗细骨料间的比率(砂率),对水泥用量和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很大,最佳的砂率可以获得最好的强度,高强混凝土由于水泥用量多,适当降低砂率不至于影响和易性。
3.掺用优质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粉、沸石粉等矿物掺合料,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掺合料的黏聚性。由于黏聚性改变,截断了水分迁移通道,可减少泌水和离析。泌水和离析是造成混凝土显微结构缺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水泥石一骨料界面区结构。因此,在高强混凝土中掺入矿物掺合料,不仅是为了节约水泥,主要还是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微结构和陛能。矿渣粉、粉煤灰和硅粉属火山灰材料,在有水和石灰的条件下会缓慢水化,生成增加强度的胶凝物质,充填混凝土中的孔隙。未掺粉煤灰时,在骨料一水泥石界面区内,不仅会形成高水灰比区,而且还由于生成的Ca(OH)。结晶大且呈定向排列,是多孔的、板状薄弱结构。掺入粉煤灰后,就可以降低Ca(OH)。在界面区的沉枳量;如果掺入更细的硅粉或沸石粉等,则会更多地与Ca(OH)。反应。生成的C-S-H凝胶体,呈无定形的、致密结构,从而明显地改善了两相界面区的微结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及耐久性能。硅灰含有90%以上的SiO。,掺量5%~10%。掺硅灰后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合易性和稳定性。沸石是由硅氧四面体组成的多孔结晶矿物,在混凝土中掺入沸石粉后,能使水化均匀充分反应,从而提高密实性和强度。如果掺入活性低的矿物掺合料,均匀分布在水泥浆里,成为大量水化物沉积核心,水泥浆成为均匀分布微孔无定形水化物,减少了结晶块的不均匀结构,对强度和抗渗也是十分有利的。
4.掺用高效减水剂
由于高强混凝土必须采取高水泥用量和低水灰比,必然导致混凝土黏性大、流变性差。掺入高效减水剂后,对水泥具有强烈的分散和润滑作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用水量,使得最大限度地降低水灰比成为可能。所以,高效减水剂自然成为高强混凝土的必要组分之一。水灰比大小是控制水泥石和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当水灰比低于0.35以下时,界面区的性质显著改善,致密性与强度显著增加。硅酸盐水泥水化所需结合水,理论值约为28%,直接测定的化学结合水约为25%,当实际水灰比低于此值时,水泥水化将不完全,水泥石达不到足够的密实度。结合拌和、浇筑和养护条件,在掺加高效减水剂的情况下,高强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应不超过0.35,当强度在80MPa以上时不应超过0.25~0.30。
5.加强施工控制与早期养护
根据高强混凝土水泥用量高、水化块的特点,在施工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采取分步投料拌和。即先将水泥、掺合料、砂和水混合40s左右,再投入石子和减水剂搅拌1min出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减水剂的作用,保持良好的浇筑性,并能提高强度。在炎热条件下,各种材料尽可能保持低温度。(2)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从搅拌至浇筑完毕,可根据气温高低限时完成。(3)采用高频振捣。即使采用流态混凝土也应该进行振捣,以提高密实性。(4)加强早期养护。由于水化迅速,早期即应洒水养护,保证水化不缺水,以免影响强度发展。(5)尽量降低坍落度。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尽量少加水,采用小坍落度,仍不失为提高强度的重要措施。
将所述的水泥板材加工成门的工序可以采用数控铣门加工。
(1)混凝土的搅拌:根据不同施工要求和条件,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或搅拌站集中搅拌。流动性较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可用自落式搅拌机;流动性较小或干硬性混凝土宜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前应按配合比要求配料,控制称量误差。投料顺序和搅拌时间对混凝土质量均有影响,应严加掌握,使各组分材料拌和均匀。(2)混凝土的输送与灌筑:混凝土拌合物可用料斗、皮带运输机或搅拌运输车输送到施工现场。其灌筑方式可用人工或借助机械。采用混凝土泵输送与灌筑混凝土拌和物,效率高,每小时可达数百立方米。无论是混凝土现浇工程,还是预制构件,都必须保证灌筑后混凝土的密实性。其方法主要用振动捣实,也有的采用离心、挤压和真空作业等。掺入某些高效减水剂的流态混凝土,则可不振捣。(3)混凝土的养护:养护的目的在于创造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保证或加速混凝土的正常硬化。不同的养护方法对混凝土性能有不同影响。常用的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蒸汽养护、干湿热养护、蒸压养护、电热养护、红外线养护和太阳能养护等。养护经历的时间称养护周期。为了便于比较,规定测定混凝土性能的试件必须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中国采用的标准养护条件是:温度为20±3℃;湿度不低于90%。
所述的门还包括有导电材料,在水泥中添加导电材料可以起到防静电的作用,纳米级的导电材料添加比例不小与百分之三。也可以添加其它的导电金属粉末,比如纳米银等。所述的门使用的纤维尽量使用非金属的。
可以采用将门的各个部分分别使用水泥制作而成后再拼装的办法。用于连接各个部分的连接件可以放在水泥中一起浇筑,也可以采用紧固连接固定再水泥结构件上面。

Claims (10)

1.一种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扇采用了水泥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扇,其特征是:所述的门扇还包括有磨细石英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扇,其特征是:所述的门扇还包括有硅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扇,其特征是:所述的门扇还包括有细砂。
5.一种门框,其特征在于:采用了水泥材料。
6.一种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其特征是包括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框。
8.一种制造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水泥添加水搅拌成原料的工序;将所述的原料加入到模具中加工成所述的门的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门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模具包括下模具,所述的原料加入到下模具中加工成所述的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门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的的原料放置到所述的下模具上,所述的上模具经过下压的过程将原料压制成形为所述的门。
CN202010105597.1A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门及制作方法 Withdrawn CN1133235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5597.1A CN113323558A (zh)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门及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5597.1A CN113323558A (zh)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门及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3558A true CN113323558A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12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5597.1A Withdrawn CN113323558A (zh) 2020-02-13 2020-02-13 一种门及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355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egardło et al. Ultra-high strength concrete made with recycled aggregate from sanitary ceramic wastes–The method of production and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CN107244854B (zh) 一种级配砂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oon et al. Effects of contaminants on the properties of concrete paving blocks prepared with recycled concrete aggregates
Haktanir et al. A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oncrete, reinforced-concrete and steel-fibre concrete pipes under three-edge-bearing test
CN108609952B (zh) 一种复合改性混凝土及其界面过渡区的测试方法
CN108640603A (zh) 一种硅酸盐水泥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Maeder et al. Ceracem, a new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characterisations and applications
CN113816643B (zh) 海绵城市建设用混凝土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透水混凝土
CN109534720A (zh) 一种低线膨胀系数环氧树脂基水泥混凝土道路快速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48094A (zh) 一种抗渗混凝土及其配比方法
CN112408880A (zh) 一种玄武岩纤维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49859A (zh) 一种碱激发胶凝材料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21306A (zh) 自流平低自收缩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物
CN110627473A (zh) 一种磷硅镁基特种速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11542B (zh) 一种用于坡度路面的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21463A (zh) 一种凳子及制作方法
CN113387648A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制作的垃圾热解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Turgunbaev et al. High-strength concrete technology for manufacturing reinforced concrete sleepers from prestressed reinforced concrete
Akinwande et al. Development of insulating masonry bricks from wood fiber and varying milled glass proportion
CN116283148A (zh) 一种桥梁墩身用免蒸养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23558A (zh) 一种门及制作方法
CN113321462A (zh) 一种柜子及制作方法
CN113321450A (zh) 一种骨灰盒及制作方法
CN113321451A (zh) 一种床及制作方法
CN112062513A (zh) 一种治具及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3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