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1551A -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1551A
CN113321551A CN202110676595.2A CN202110676595A CN113321551A CN 113321551 A CN113321551 A CN 113321551A CN 202110676595 A CN202110676595 A CN 202110676595A CN 113321551 A CN113321551 A CN 113321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ed concrete
compound fertilizer
fertilizer
biological bacteria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65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成顺
叶林
山雪峰
庞进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y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y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y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y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765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15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1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15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 C05D3/02Calcareous fertilisers from limestone, calcium carbonate, calcium hydrate, slaked lime, calcium oxide, waste calcium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4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for affecting fertiliser dosage or release rate; for affecting solubil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10Solid or semi-solid fertilisers, e.g. powders
    • C05G5/12Granules or flak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包括30‑60份生物有机肥基料、8‑20份液体生物菌、5‑18份改性淀粉和18‑25份加气混凝土粉。该微生态复合肥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的特点;另外,复合肥中添加了加气混凝土粉和改性淀粉,其中加气混凝土粉的表面及内部具有大量的微孔,可作为有机肥和生物菌的填充载体,而改性淀粉一方面起到粘接作用,另一方面改性淀粉中的离子基团与加气混凝土粉配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使得肥料颗粒中有机肥和生物菌被充分固定,遇水不会直接坍缩流失,且微孔结构始终能保持肥效的稳定散发,从而有效提升了复合肥的环境耐受性,保证其肥效的长期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肥是一种以微生物生命活动及其产物导致农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微生物活体制品,它在培肥地力,提高化肥利用率,抑制农作物对重金属及农药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净化和修复土壤,促进农作物秸秆和城市垃圾的腐熟利用,提高农产品品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生物肥料的功效发挥主要是通过对传统化肥、有机肥的增效作用,对土壤的改良活化作用,以及微生物的生理作用等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微生物肥料就有了化肥、有机肥、有益生物菌的多种肥力和功效,是活化肥料养分、提高肥料效果、改良作物品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理想肥料。
然而,目前的微生物肥存在一个弊端,即肥效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多雨水季节,浸润的肥料颗粒会快速溶化,并随着雨水流失,导致在短期内肥效消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其解决了现有微生态复合肥存在的肥效稳定性差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包括30-60份生物有机肥基料、8-20份液体生物菌、5-18份改性淀粉和18-25份加气混凝土粉。
进一步改进在于,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包括45份生物有机肥基料、15份液体生物菌、12份改性淀粉和22份加气混凝土粉。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生物有机肥基料选自动物粪便、秸秆粉、酒糟、食用菌出菇料、豆粕粉、花生麸、中药渣、霉变粮食饲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液体生物菌的菌源选自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改性淀粉指的是由醚化淀粉、聚丙烯酸钠、角豆胶、水混合后的反应产物。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气混凝土粉选用煤粉灰加气混凝土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绿色微生态复合肥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选取生物有机肥基料,经烘干、粉碎制成粒径为0.05-5μm的有机肥细粉备用;
步骤二:采用液体发酵工艺制取液体生物菌备用;
步骤三:取粒径为0.01-5μm的淀粉,在40-50℃下,使用交联剂和醚化剂对淀粉进行交联醚化反应10-12h,得到前驱物,往前驱物中加入聚丙烯酸钠和角豆胶,再加入水并充分搅拌反应5-20h,将反应产物进行干燥糊化,得到改性淀粉备用;
步骤四:制取粒径为50-200μm的加气混凝土粉备用;
步骤五:将上述步骤制得的有机肥细粉、液体生物菌、改性淀粉和加气混凝土粉按比例混合,经制粒工艺制得绿色微生态复合肥。
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液体生物菌的具体制备操作为:取家畜骨头熬制骨汤作为发酵培养液,选取生物菌菌源,以生物菌菌源:发酵培养液=1:4-6的重量比将生物菌菌源加入到发酵培养液中,在38-42℃下好氧发酵45-50h,即得液体生物菌。
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淀粉与交联剂、醚化剂、聚丙烯酸钠、角豆胶、水的重量比为100:(0.5-1):(5-10):(0.4-2):(1-4):(100-200)。
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四中,所述加气混凝土粉为加气混凝土制品经破碎得到,且按重量计,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原料包括13.8%硅酸盐水泥、13.8%石灰、2.96%石膏、0.0008%发气剂,余量为粉煤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微生态复合肥以生物有机肥为主料,并添加有液体生物菌,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的特点;另外,该微生态复合肥中添加了加气混凝土粉和改性淀粉,其中加气混凝土粉的表面及内部具有大量的微孔,可作为有机肥和生物菌的填充载体,而改性淀粉一方面起到粘接作用,另一方面改性淀粉中的离子基团与加气混凝土粉配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使得肥料颗粒中有机肥和生物菌被充分固定,遇水不会直接坍缩流失,且微孔结构始终能保持肥效的稳定散发,从而有效提升了复合肥的环境耐受性,保证其肥效的长期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包括30份生物有机肥基料、8份液体生物菌、5份改性淀粉和18份加气混凝土粉。其中,生物有机肥基料选用牛粪便;液体生物菌的菌源选自枯草芽孢杆菌;改性淀粉指的是由醚化淀粉、聚丙烯酸钠、角豆胶、水混合后的反应产物;加气混凝土粉选用煤粉灰加气混凝土粉。
该绿色微生态复合肥采用如下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选取生物有机肥基料,经烘干、粉碎制成粒径为0.05-0.5μm的有机肥细粉备用;
步骤二:采用液体发酵工艺制取液体生物菌备用,具体为:取家畜骨头熬制骨汤作为发酵培养液,选取生物菌菌源,以生物菌菌源:发酵培养液=1:4的重量比将生物菌菌源加入到发酵培养液中,在38℃下好氧发酵50h,即得液体生物菌;
步骤三:取粒径为0.01-0.5μm的淀粉,在40℃下,使用交联剂和醚化剂对淀粉进行交联醚化反应12h,得到前驱物,往前驱物中加入聚丙烯酸钠和角豆胶,再加入水并充分搅拌反应5h,将反应产物进行干燥糊化,得到改性淀粉备用,其中淀粉与交联剂、醚化剂、聚丙烯酸钠、角豆胶、水的重量比为100:0.5:5:0.4:1:100;
步骤四:制取粒径为50-70μm的加气混凝土粉备用,加气混凝土粉是通过加气混凝土制品经破碎得到,且按重量计,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原料包括13.8%硅酸盐水泥、13.8%石灰、2.96%石膏、0.0008%发气剂,余量为粉煤灰;
步骤五:将上述步骤制得的有机肥细粉、液体生物菌、改性淀粉和加气混凝土粉按比例混合,经制粒工艺制得绿色微生态复合肥。
实施例2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包括45份生物有机肥基料、15份液体生物菌、12份改性淀粉和22份加气混凝土粉。其中,生物有机肥基料选用玉米秸秆粉;液体生物菌的菌源选自纳豆芽孢杆菌;改性淀粉指的是由醚化淀粉、聚丙烯酸钠、角豆胶、水混合后的反应产物;加气混凝土粉选用煤粉灰加气混凝土粉。
该绿色微生态复合肥采用如下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选取生物有机肥基料,经烘干、粉碎制成粒径为0.5-2μm的有机肥细粉备用;
步骤二:采用液体发酵工艺制取液体生物菌备用,具体为:取家畜骨头熬制骨汤作为发酵培养液,选取生物菌菌源,以生物菌菌源:发酵培养液=1:5的重量比将生物菌菌源加入到发酵培养液中,在40℃下好氧发酵48h,即得液体生物菌;
步骤三:取粒径为0.5-2μm的淀粉,在45℃下,使用交联剂和醚化剂对淀粉进行交联醚化反应11h,得到前驱物,往前驱物中加入聚丙烯酸钠和角豆胶,再加入水并充分搅拌反应12h,将反应产物进行干燥糊化,得到改性淀粉备用,其中淀粉与交联剂、醚化剂、聚丙烯酸钠、角豆胶、水的重量比为1000.8:8:1:2.5:150;
步骤四:制取粒径为100-120μm的加气混凝土粉备用,加气混凝土粉是通过加气混凝土制品经破碎得到,且按重量计,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原料包括13.8%硅酸盐水泥、13.8%石灰、2.96%石膏、0.0008%发气剂,余量为粉煤灰;
步骤五:将上述步骤制得的有机肥细粉、液体生物菌、改性淀粉和加气混凝土粉按比例混合,经制粒工艺制得绿色微生态复合肥。
实施例3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包括60份生物有机肥基料、20份液体生物菌、18份改性淀粉和25份加气混凝土粉。其中,生物有机肥基料选用豆粕粉和花生麸等重量混合物;液体生物菌的菌源选自巨大芽孢杆菌;改性淀粉指的是由醚化淀粉、聚丙烯酸钠、角豆胶、水混合后的反应产物;加气混凝土粉选用煤粉灰加气混凝土粉。
该绿色微生态复合肥采用如下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选取生物有机肥基料,经烘干、粉碎制成粒径为2-5μm的有机肥细粉备用;
步骤二:采用液体发酵工艺制取液体生物菌备用,具体为:取家畜骨头熬制骨汤作为发酵培养液,选取生物菌菌源,以生物菌菌源:发酵培养液=1:6的重量比将生物菌菌源加入到发酵培养液中,在42℃下好氧发酵45h,即得液体生物菌;
步骤三:取粒径为2-5μm的淀粉,在50℃下,使用交联剂和醚化剂对淀粉进行交联醚化反应10h,得到前驱物,往前驱物中加入聚丙烯酸钠和角豆胶,再加入水并充分搅拌反应20h,将反应产物进行干燥糊化,得到改性淀粉备用,其中淀粉与交联剂、醚化剂、聚丙烯酸钠、角豆胶、水的重量比为100:1:10:2:4:200;
步骤四:制取粒径为180-200μm的加气混凝土粉备用,加气混凝土粉是通过加气混凝土制品经破碎得到,且按重量计,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原料包括13.8%硅酸盐水泥、13.8%石灰、2.96%石膏、0.0008%发气剂,余量为粉煤灰;
步骤五:将上述步骤制得的有机肥细粉、液体生物菌、改性淀粉和加气混凝土粉按比例混合,经制粒工艺制得绿色微生态复合肥。
对比例1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其原料和步骤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将改性淀粉换成普通淀粉。
对比例2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其原料和步骤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将加气混凝土粉换成普通混凝土粉。
对比例3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其原料和步骤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去除改性淀粉成份,换成等重量的加气混凝土粉。
对比例4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其原料和步骤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去除加气混凝土粉成份,换成等重量的改性淀粉。
为了研究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复合肥的效果,进行种植实验如下:
一、试验时间:
2021年03月02日至2021年04月26日。
二、试验地点:
安徽伽雅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新产品试验地(安徽,宣城)。
三、试验作物:
四季小白菜(叶菜类常见的食用蔬菜)。
四、试验方法:
划分出7块试验地,按行距15厘米,株距8-10厘米,播种上四季小白菜,取上述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制得的复合肥样品,按照50kg/亩的施用量,分别施于各个试验地中。在小白菜生长期,定期施水,每次浇水均以植株竖直投影覆盖面积内土壤完全浸润并产生表面流为准。在生长30天后,观察各试验地小白菜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数据记录。
五、试验结果:
Figure BDA0003120791260000081
上表为各试验地小白菜的平均数据,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施用本发明实施例1-3制得的微生态复合肥的小白菜,长势良好,全株鲜重达到了20g以上,且最高达24g以上,不计根鲜重占比达到了90%左右,其他数据株高、叶片数、最大叶宽也表现良好。而对比例1和对比例2分别因为将将改性淀粉换成普通淀粉、将加气混凝土粉换成普通混凝土粉,使得小白菜在长势上相对较差,说明采用改性淀粉和加气混凝土粉均十分关键,效果会明显优于普通淀粉和混凝土粉。另外对比例3和对比例4均只采用了改性淀粉或加气混凝土粉一种成份,使得小白菜在长势上相对更差,说明改性淀粉和加气混凝土粉只有在配合使用时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而单独使用效果较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包括30-60份生物有机肥基料、8-20份液体生物菌、5-18份改性淀粉和18-25份加气混凝土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按重量份数包括45份生物有机肥基料、15份液体生物菌、12份改性淀粉和22份加气混凝土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有机肥基料选自动物粪便、秸秆粉、酒糟、食用菌出菇料、豆粕粉、花生麸、中药渣、霉变粮食饲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生物菌的菌源选自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淀粉指的是由醚化淀粉、聚丙烯酸钠、角豆胶、水混合后的反应产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气混凝土粉选用煤粉灰加气混凝土粉。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绿色微生态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步骤一:选取生物有机肥基料,经烘干、粉碎制成粒径为0.05-5μm的有机肥细粉备用;
步骤二:采用液体发酵工艺制取液体生物菌备用;
步骤三:取粒径为0.01-5μm的淀粉,在40-50℃下,使用交联剂和醚化剂对淀粉进行交联醚化反应10-12h,得到前驱物,往前驱物中加入聚丙烯酸钠和角豆胶,再加入水并充分搅拌反应5-20h,将反应产物进行干燥糊化,得到改性淀粉备用;
步骤四:制取粒径为50-200μm的加气混凝土粉备用;
步骤五:将上述步骤制得的有机肥细粉、液体生物菌、改性淀粉和加气混凝土粉按比例混合,经制粒工艺制得绿色微生态复合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液体生物菌的具体制备操作为:取家畜骨头熬制骨汤作为发酵培养液,选取生物菌菌源,以生物菌菌源:发酵培养液=1:4-6的重量比将生物菌菌源加入到发酵培养液中,在38-42℃下好氧发酵45-50h,即得液体生物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淀粉与交联剂、醚化剂、聚丙烯酸钠、角豆胶、水的重量比为100:(0.5-1):(5-10):(0.4-2):(1-4):(100-20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加气混凝土粉为加气混凝土制品经破碎得到,且按重量计,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原料包括13.8%硅酸盐水泥、13.8%石灰、2.96%石膏、0.0008%发气剂,余量为粉煤灰。
CN202110676595.2A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3215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6595.2A CN113321551A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6595.2A CN113321551A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1551A true CN113321551A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23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6595.2A Pending CN113321551A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15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8139A (zh) * 2022-04-02 2022-05-13 安徽伽雅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土壤环境的微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5233A (zh) * 2012-10-16 2013-01-1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甘薯用复合肥
CN105694898A (zh) * 2016-03-21 2016-06-22 河南恒瑞淀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保水用改性淀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30224A (zh) * 2018-04-28 2018-09-14 玉门龙川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克服土壤板结的有机肥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5233A (zh) * 2012-10-16 2013-01-1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甘薯用复合肥
CN105694898A (zh) * 2016-03-21 2016-06-22 河南恒瑞淀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土壤保水用改性淀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30224A (zh) * 2018-04-28 2018-09-14 玉门龙川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克服土壤板结的有机肥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8139A (zh) * 2022-04-02 2022-05-13 安徽伽雅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土壤环境的微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2105B (zh) 多抗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5539B (zh) 一种蓝藻生物菌发酵剂、含有其的营养物和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2615B (zh) 一种解磷、解钾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06143C (zh) 一种用于土壤污染治理并恢复土壤自然活性的改良剂及配制
CN105622280A (zh) 一种土壤改良型复合有机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6503B (zh) 含有铁尾矿的土壤透气改良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72033A (zh) 氨基酸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777429A (zh) 一种土壤改良型秸秆复合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6012A (zh) 一种环保高效的微生物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9997A (zh) 人参生物有机肥的制作工艺及施用方法
CN104396623B (zh) 基于牛粪液和秸秆的复配番茄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1966A (zh) 一种日光温室辣椒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81317A (zh) 一种番茄穴盘育苗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6941906B (zh) 一种甘薯种苗栽培基质
CN104829378A (zh) 一种西瓜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07698A (zh) 一种微生物菌肥的造粒方法
CN105936612A (zh) 一种观叶类花卉专用肥料
CN105439751A (zh) 生物活性炭肥的制备方法
CN112125746A (zh) 一种生物质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25745A (zh) 一种改善土壤的生物质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51188B (zh) 以纯秸秆为原料的农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13321551A (zh) 一种绿色微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2056A (zh) 利用膨爆技术生产的有机生物活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5085A (zh) 一种利用木霉菌制备高生物活性的苦参药渣有机肥的方法
CN108046893A (zh) 一种中药渣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