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6172B - 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16172B CN113316172B CN202110572029.7A CN202110572029A CN113316172B CN 113316172 B CN113316172 B CN 113316172B CN 202110572029 A CN202110572029 A CN 202110572029A CN 113316172 B CN113316172 B CN 1133161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nter
- global
-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lbt
- termina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74 stimulated Raman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1—Frame classification, e.g. bad, good or eras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维护至少一个计数器,其中,所述计数器用于记录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的次数;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计数器的计数值。采用本公开的方法,使得上行传输能够抢到信道,进而保证了上行传输的性能。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800971257、发明名称为“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芯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当先听后发(LBT,Listen Before Talk)失败时,即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Access Channel)流程中功率攀升计数器不会累加,但是需要继续讨论是否PREAMBLE前导序列传输计数器是否需要累加。在NR-U中,由于终端设备工作在非授权频带,就有可能由于信道的不确定性会抢占不到信道,即发生LBT失败,这样就可能会影响上行发送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芯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计算机程序。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维护至少一个计数器,其中,所述计数器用于记录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的次数;
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计数器的计数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维护至少一个计数器,其中,所述计数器用于记录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的次数;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计数器的计数值。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具体地,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维护计数器,基于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来确定计数器的计数值。如此,就能够在通过计数器的计数器达到一定的数量的时候,进行相应的控制处理,从而使得上行传输能够抢到信道,进而保证了上行传输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性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数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的示意性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终端设备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或5G系统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100可以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10可以是与终端设备120(或称为通信终端、终端)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内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可选地,该网络设备110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网络设备(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网络设备(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网络设备(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中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交换中心、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等。
该通信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覆盖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120。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和/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无线接口,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和/或另一终端设备的被设置成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和/或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ystem,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终端设备可以指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终端设备)、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
可选地,终端设备120之间可以进行终端直连(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
可选地,5G系统或5G网络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或NR网络。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和两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以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100为例,通信设备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网络设备110和终端设备120可以为上文所述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100中的其他设备,例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201:维护至少一个计数器,其中,所述计数器用于记录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的次数;
步骤202: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计数器的计数值。
这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之一:LBT失败、LBT成功、SR传输失败、前导序列传输失败、上行数据传输失败。
也就是说,可以在发生LBT失败的时候,可以接收物理层(PHY)发来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LBT失败;或者,当LBT成功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LBT失败;或者,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确定上行传输中发生SR传输失败;或者,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前导序列传输失败或上行数据传输失败。需要理解的是,物理层发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为从网络侧接收到的信息,通过物理层传输给MAC层或RRC层,然后由RRC层或MAC层来维护全局计数器和/或至少一个针对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计数器。
需要指出的是,前述步骤202中,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计数器的计数值;可以包括有:不论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的内容,均增加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计数器的计数值;
或者,可以当确定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LBT失败、SR传输失败、前导序列传输失败、上行数据传输失败中的至少之一时,确定增加计数器的计数值。
另外,关于LBT的触发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之一:上行PUCCH传输调度请求SR或HARQ的反馈;上行PUSCH传输数据;RACH过程的发起。也就是说,通过PUCCH、PUSCH或者随机接入信道这些上行传输,可以触发LBT过程。
关于前述步骤201以及步骤202中,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器,包含:全局计数器,和/或,针对至少一种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计数器。
具体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场景进行说明:
场景1、本场景中至少一种计数器为一个全局计数器。
这种场景中,所述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计数器的计数值,包括: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
也就是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中能够包含的信息中指示了不论哪种上行传输发生失败都会增加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
进一步地,本场景中,还会获取配置的对应全局计数器的全局定时器。具体来说,可以为通过网络侧为终端设备配置与全局计数器对应的全局定时器。
所述获取配置的对应全局计数器的全局定时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时,启动或重启所述全局定时器。
也就是说,全局定时器的启动或者重启的条件为,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进一步解释来说,当接收到网络侧为终端设备指示某一个上行传输发生失败的时候,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加1,同时将全局定时器开启或者重启;即,当全局定时器没有运行的时候,可以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开启全局定时器,当全局定时器已经开始计时的时候,可以基于第一指示信息重启全局定时器。
该全局定时器能够用于控制全局计数器长期没有发生计数值改变的情况,比如,若当前长期没有增加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也就是说长期没有进行上行信道抢占等操作的时候,若下一次要再次进行上行传输且发生失败的时候,就会在原来记录的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的基础之上累积进行计数,但是,这样就会导致上行传输发生性能有问题。通过添加全局定时器,就可以当所述全局定时器超时时,重置全局计数器。这样,就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改变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的时候,能够重新开始对全局计数器进行计数。
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全局计数器达到预设门限值时,由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触发以下处理之一:RRC连接重建立;辅小区群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无线链路失败(RLF,Radio Link Failure)处理;RRC重配置。
其中,所述RRC重配置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重配置上行BWP,或者重配置PRACH资源,重配置PUCCH资源,重配置PUSCH资源,重配置上行载波等。SCG-RLF流程,即暂停所有SCG的SRB(Signalling radio bearers,信令无线承载)和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重置SCG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体访问控制)实体,并通过MCG想网络上报LBT失败次数。
所述预设门限值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门限值,比如,可以设置为10,当然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数值,这里不进行穷举。
其中,当发起RRC连接重建立时,向网络侧发起连接重建立请求;所述连接重建立请求包括:LBT失败次数,和/或,触发LBT的事件。
也就是说,如果发起了RRC重建立流程,终端进一步可以在重建立请求消息中向网络上报:LBT失败次数,和/或:发起LBT的事件,比如由于PUCCH发送SR触发LBT,上行数据发送触发LBT或者RACH触发LBT等。
本场景中,所述全局计数器可以在终端设备的MAC层维护,比如,物理层将LBT失败指示给MAC,由MAC层触发执行前述行为行为。或者,还可以在RRC层维护,比如,物理层将LBT失败指示给RRC,由RRC触发执行前述行为。
场景2、本场景中至少一种计数器为针对至少一种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计数器。
与场景1不同在于,本场景能够维护一个或更多个计数器,并且针对不同的上行传输可以维护相同或不同的计数器,也就是说,可以针对每一个上行传输维护一个对应的计数器,也可以为针对上行传输中的第一部分上行传输维护一个计数器,针对上行传输的剩余部分维护另一个计数器。
这种场景中,所述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计数器的计数值,包括: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器中的至少部分计数器的计数值。
具体来说,所述针对至少一种上行传输的至少一种计数器,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针对SR的第一计数器;针对PUSCH的第二计数器;针对RACH的第三计数器。
也就是,本场景中至少包括有上述三个计数器中的至少一个,当然需要理解的是,上述三个计数器仅为示例,实际处理中,若存在更多的上行传输还可以维护更多的计数器,只是不再穷举。还需要指出的是,实际处理中,可能存在某一个或多个上行传输对应一个计数器,比如,可以设置两个计数器,可以为针对SR、PUCCH配置第四计数器,针对RACH配置第五计数器。更多的计数器,可以为前导序列对应的第六计数器,用于在RACH流程中,记录前导序列重传了多少次的。当RACH流程触发时,对应的第六计数器被初始化为1。当在RAR窗口中没有收到RAR或者竞争冲突没有解决时,preamble计数器加1。还可以包括记录物理层指示给MAC层的beam failure instance的第七计数器,其初始值为0。
相应的,基于上述三种计数器来进行说明,所述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器中的至少部分计数器的计数值,包括: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SR传输的LBT失败时,增加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PUSCH传输的LBT失败时,增加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RACH的LBT失败时,增加所述第三计数器的计数值。
也就是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中包含的信息中指示哪种上行传输发生失败都会增加相应计数器的计数值。当然,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某几个上行传输对应同一个计数器的时候,比如,针对SR、PUCCH配置第四计数器,针对RACH配置第五计数器的时候,可以当第一指示信息为指示SR传输的LBT失败或PUSCH传输的LBT失败的时候,增加第四计数器的计数值;以及当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RACH的LBT失败时,增加第五计数器的计数值。前述仅为示例,实际处理中可以存在其他的上行传输对应一个计数器的情况,这里不穷举。
进一步地,本场景中,还会所述针对SR的第一计数器;针对PUSCH的第二计数器;针对RACH的第三计数器,分别配置对应的第一定时器、第二定时器以及第三定时器。可以为由网络侧为其配置的不同的定时器,需要指出的是,针对不同的计数器会配置不同的定时器,也就是说,针对至少一种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计数器分别配置不同的定时器,当然,不同的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所述获取配置的定时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上行传输失败时,可以重启或启动对应的定时器。
具体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之一:
当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SR传输的LBT失败时,启动或重启所述第一定时器;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PUSCH传输的LBT失败时,启动或重启所述第二定时器;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RACH的LBT失败时,启动或重启所述第三定时器。
也就是说,该全局定时器能够用于控制某一个计数器长期没有发生计数值改变的情况,比如,若当前长期没有增加某一个计数器的计数值,也就是说长期没有进行上行信道抢占等操作的时候,若下一次要再次进行上行传输且发生失败的时候,就会在原来记录的某一个计数器的计数值的基础之上累积进行计数,但是,这样就会导致上行传输发生性能有问题。通过添加某一个定时器,就可以当所述某一个定时器超时时,重置某一个计数器。这样,就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改变某一个计数器的计数值的时候,能够重新开始对某一个计数器进行计数。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针对至少一种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计数器,配置至少一个门限值。
当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器中存在计数器的计数值超过对应的门限值时,执行以下处理中的至少部分:
通知RRC层触发RRC重建立:
通知RRC层触发RRC重配置:
通知RRC层释放所有与配置PUCCH资源:
通知RRC层释放所有SRS:
清除所有配置的下行分配资源和上行授权资源:
发起RACH流程:
通知网络侧LBT失败次数;
通知网络侧触发LBT的事件。
其中,所述RRC重配置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重配置上行BWP,或者重配置PRACH资源,重配置PUCCH资源,重配置PUSCH资源,重配置上行载波等。SCG-RLF流程,即暂停所有SCG的SRB(Signaling radio bearers,信令无线承载)和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重置SCG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体访问控制)实体,并通过MCG想网络上报LBT失败次数。
所述门限值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门限值,比如,可以设置为10,当然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数值,这里不进行穷举。
其中,当发起RRC连接重建立时,向网络侧发起连接重建立请求;所述连接重建立请求包括:LBT失败次数,和/或,触发LBT的事件。
需要指出的是,本场景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计数器设置不同的处理,比如,针对第一计数器,可以设置计数值超过门限值时候,执行通知RRC层触发RRC重配置:通知RRC层释放所有与配置PUCCH资源:通知RRC层释放所有SRS:清除所有配置的下行分配资源和上行授权资源。针对第二计数器,可以设置当计数值超过门限值时候,执行通知RRC层触发RRC重配置的处理。针对第三计数器,可以设置计数值超过门限值的时候,执行通知RRC层释放所有SRS,以及清除所有配置的下行分配资源和上行授权资源的处理。需要理解的是,针对不同的计数器设置不同的处理,当然也可以设置相同的处理,只是这里不再穷举。
本场景中,所述全局计数器可以在终端设备的MAC层维护,比如,物理层将LBT失败指示给MAC,由MAC层触发执行前述行为行为。或者,还可以在RRC层维护,比如,物理层将LBT失败指示给RRC,由RRC触发执行前述行为。
最后,结合前述场景1、2,还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同时维护全局计数器、以及针对至少一个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计数器;比如,可以有一种情况,当前可以维护针对全局上行传输的全局计数器,当然,还可以维护针对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上行传输的一个计数器,或者,还可以维护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上行传输中每一个上行传输的计数器。也就是说,前述场景1、2可以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的时候,分别基于前述场景中的方式处理,不再赘述。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通过维护计数器,基于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来确定计数器的计数值。如此,就能够在通过计数器的计数器达到一定的数量的时候,进行相应的控制处理,从而使得上行传输能够抢到信道,进而保证了上行传输的性能。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
处理单元31,维护至少一个计数器,其中,所述计数器用于记录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的次数;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计数器的计数值。
这里,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以下之一:LBT失败、LBT成功、SR传输失败、前导序列传输失败、上行数据传输失败。
也就是说,可以在发生LBT失败的时候,可以接收物理层(PHY)发来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LBT失败;或者,当LBT成功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LBT失败;或者,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来确定上行传输中发生SR传输失败;或者,可以通过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前导序列传输失败或上行数据传输失败。需要理解的是,物理层发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为从网络侧接收到的信息,通过物理层传输给MAC层或RRC层,然后由RRC层或MAC层来维护全局计数器和/或至少一个针对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计数器。
需要指出的是,处理单元31,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计数器的计数值;可以包括有:不论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的内容,均增加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计数器的计数值;
或者,可以当确定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LBT失败、SR传输失败、前导序列传输失败、上行数据传输失败中的至少之一时,确定增加计数器的计数值。
另外,关于LBT的触发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之一:上行PUCCH传输调度请求SR或HARQ的反馈;上行PUSCH传输数据;RACH过程的发起。也就是说,通过PUCCH、PUSCH或者随机接入信道这些上行传输,可以触发LBT过程。
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器,包含:全局计数器,和/或,针对至少一种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计数器。
具体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场景进行说明:
场景1、本场景中至少一种计数器为一个全局计数器。
这种场景中,所述处理单元31,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
也就是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中能够包含的信息中指示了不论哪种上行传输发生失败都会增加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
进一步地,本场景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通信单元32,还会获取配置的对应全局计数器的全局定时器。具体来说,可以为通过网络侧为终端设备配置与全局计数器对应的全局定时器。
所述获取配置的对应全局计数器的全局定时器之后,所述处理单元31,当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时,启动或重启所述全局定时器。
也就是说,全局定时器的启动或者重启的条件为,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进一步解释来说,当接收到网络侧为终端设备指示某一个上行传输发生失败的时候,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加1,同时将全局定时器开启或者重启;即,当全局定时器没有运行的时候,可以基于第一指示信息开启全局定时器,当全局定时器已经开始计时的时候,可以基于第一指示信息重启全局定时器。
该全局定时器能够用于控制全局计数器长期没有发生计数值改变的情况,比如,若当前长期没有增加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也就是说长期没有进行上行信道抢占等操作的时候,若下一次要再次进行上行传输且发生失败的时候,就会在原来记录的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的基础之上累积进行计数,但是,这样就会导致上行传输发生性能有问题。通过添加全局定时器,就可以当所述全局定时器超时时,重置全局计数器。这样,就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改变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的时候,能够重新开始对全局计数器进行计数。
所述处理单元31,当所述全局计数器达到预设门限值时,由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触发以下处理之一:RRC连接重建立;辅小区群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无线链路失败(RLF,Radio Link Failure)处理;RRC重配置。
其中,所述RRC重配置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重配置上行BWP,或者重配置PRACH资源,重配置PUCCH资源,重配置PUSCH资源,重配置上行载波等。SCG-RLF流程,即暂停所有SCG的SRB(Signalling radio bearers,信令无线承载)和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重置SCG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体访问控制)实体,并通过MCG想网络上报LBT失败次数。
所述预设门限值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门限值,比如,可以设置为10,当然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数值,这里不进行穷举。
其中,处理单元31,当发起RRC连接重建立时,通过通信单元32向网络侧发起连接重建立请求;所述连接重建立请求包括:LBT失败次数,和/或,触发LBT的事件。
也就是说,如果发起了RRC重建立流程,终端进一步可以在重建立请求消息中向网络上报:LBT失败次数,和/或:发起LBT的事件,比如由于PUCCH发送SR触发LBT,上行数据发送触发LBT或者RACH触发LBT等。
本场景中,所述全局计数器可以在终端设备的MAC层维护,比如,物理层将LBT失败指示给MAC,由MAC层触发执行前述行为行为。或者,还可以在RRC层维护,比如,物理层将LBT失败指示给RRC,由RRC触发执行前述行为。
场景2、本场景中至少一种计数器为针对至少一种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计数器。
与场景1不同在于,本场景能够维护一个或更多个计数器,并且针对不同的上行传输可以维护相同或不同的计数器,也就是说,可以针对每一个上行传输维护一个对应的计数器,也可以为针对上行传输中的第一部分上行传输维护一个计数器,针对上行传输的剩余部分维护另一个计数器。
这种场景中,所述处理单元31,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器中的至少部分计数器的计数值。
具体来说,所述针对至少一种上行传输的至少一种计数器,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针对SR的第一计数器;针对PUSCH的第二计数器;针对RACH的第三计数器。
也就是,本场景中至少包括有上述三个计数器中的至少一个,当然需要理解的是,上述三个计数器仅为示例,实际处理中,若存在更多的上行传输还可以维护更多的计数器,只是不再穷举。还需要指出的是,实际处理中,可能存在某一个或多个上行传输对应一个计数器,比如,可以设置两个计数器,可以为针对SR、PUCCH配置第四计数器,针对RACH配置第五计数器。更多的计数器,可以为前导序列对应的第六计数器,用于在RACH流程中,记录前导序列重传了多少次的。当RACH流程触发时,对应的第六计数器被初始化为1。当在RAR窗口中没有收到RAR或者竞争冲突没有解决时,preamble计数器加1。还可以包括记录物理层指示给MAC层的beam failure instance的第七计数器,其初始值为0。
相应的,基于上述三种计数器来进行说明,所述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器中的至少部分计数器的计数值,处理单元31,执行以下至少之一: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SR传输的LBT失败时,增加所述第一计数器的计数值;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PUSCH传输的LBT失败时,增加所述第二计数器的计数值;
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RACH的LBT失败时,增加所述第三计数器的计数值。
也就是上述第一指示信息中包含的信息中指示哪种上行传输发生失败都会增加相应计数器的计数值。当然,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某几个上行传输对应同一个计数器的时候,比如,针对SR、PUCCH配置第四计数器,针对RACH配置第五计数器的时候,可以当第一指示信息为指示SR传输的LBT失败或PUSCH传输的LBT失败的时候,增加第四计数器的计数值;以及当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RACH的LBT失败时,增加第五计数器的计数值。前述仅为示例,实际处理中可以存在其他的上行传输对应一个计数器的情况,这里不穷举。
进一步地,本场景中,还会所述针对SR的第一计数器;针对PUSCH的第二计数器;针对RACH的第三计数器,分别配置对应的第一定时器、第二定时器以及第三定时器。可以为由网络侧为其配置的不同的定时器,需要指出的是,针对不同的计数器会配置不同的定时器,也就是说,针对至少一种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计数器分别配置不同的定时器,当然,不同的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所述获取配置的定时器之后,所述处理单元31,当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上行传输失败时,可以重启或启动对应的定时器。
具体的,所述处理单元31,还执行以下之一:
当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SR传输的LBT失败时,启动或重启所述第一定时器;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PUSCH传输的LBT失败时,启动或重启所述第二定时器;
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对应RACH的LBT失败时,启动或重启所述第三定时器。
也就是说,该全局定时器能够用于控制某一个计数器长期没有发生计数值改变的情况,比如,若当前长期没有增加某一个计数器的计数值,也就是说长期没有进行上行信道抢占等操作的时候,若下一次要再次进行上行传输且发生失败的时候,就会在原来记录的某一个计数器的计数值的基础之上累积进行计数,但是,这样就会导致上行传输发生性能有问题。通过添加某一个定时器,就可以当所述某一个定时器超时时,重置某一个计数器。这样,就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改变某一个计数器的计数值的时候,能够重新开始对某一个计数器进行计数。
所述处理单元31,所述针对至少一种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计数器,配置至少一个门限值。
处理单元31,当所述至少一个计数器中存在计数器的计数值超过对应的门限值时,执行以下处理中的至少部分:
通知RRC层触发RRC重建立:
通知RRC层触发RRC重配置:
通知RRC层释放所有与配置PUCCH资源:
通知RRC层释放所有SRS:
清除所有配置的下行分配资源和上行授权资源:
发起RACH流程:
通知网络侧LBT失败次数;
通知网络侧触发LBT的事件。
其中,所述RRC重配置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重配置上行BWP,或者重配置PRACH资源,重配置PUCCH资源,重配置PUSCH资源,重配置上行载波等。SCG-RLF流程,即暂停所有SCG的SRB(Signaling radio bearers,信令无线承载)和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无线承载),重置SCG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体访问控制)实体,并通过MCG想网络上报LBT失败次数。
所述门限值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门限值,比如,可以设置为10,当然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数值,这里不进行穷举。
其中,当发起RRC连接重建立时,向网络侧发起连接重建立请求;所述连接重建立请求包括:LBT失败次数,和/或,触发LBT的事件。
需要指出的是,本场景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计数器设置不同的处理,比如,针对第一计数器,可以设置计数值超过门限值时候,执行通知RRC层触发RRC重配置:通知RRC层释放所有与配置PUCCH资源:通知RRC层释放所有SRS:清除所有配置的下行分配资源和上行授权资源。针对第二计数器,可以设置当计数值超过门限值时候,执行通知RRC层触发RRC重配置的处理。针对第三计数器,可以设置计数值超过门限值的时候,执行通知RRC层释放所有SRS,以及清除所有配置的下行分配资源和上行授权资源的处理。需要理解的是,针对不同的计数器设置不同的处理,当然也可以设置相同的处理,只是这里不再穷举。
本场景中,所述全局计数器可以在终端设备的MAC层维护,比如,物理层将LBT失败指示给MAC,由MAC层触发执行前述行为行为。或者,还可以在RRC层维护,比如,物理层将LBT失败指示给RRC,由RRC触发执行前述行为。
最后,结合前述场景1、2,还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同时维护全局计数器、以及针对至少一个上行传输的至少一个计数器;比如,可以有一种情况,当前可以维护针对全局上行传输的全局计数器,当然,还可以维护针对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上行传输的一个计数器,或者,还可以维护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上行传输中每一个上行传输的计数器。也就是说,前述场景1、2可以同时存在,同时存在的时候,分别基于前述场景中的方式处理,不再赘述。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就能够通过维护计数器,基于对应的第一指示信息来确定计数器的计数值。如此,就能够在通过计数器的计数器达到一定的数量的时候,进行相应的控制处理,从而使得上行传输能够抢到信道,进而保证了上行传输的性能。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400示意性结构图,通信设备可以为本实施例前述的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图4所示的通信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10,处理器4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4所示,通信设备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420。其中,处理器410可以从存储器4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4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4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410中。
可选地,如图4所示,通信设备4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430,处理器4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4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4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4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4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4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400具体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4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结构图。图5所示的芯片500包括处理器510,处理器5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可选地,如图5所示,芯片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520。其中,处理器510可以从存储器5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5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5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510中。
可选地,该芯片5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530。其中,处理器5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5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5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540。其中,处理器5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5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6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该通信系统600包括终端设备610和网络设备620。
其中,该终端设备6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网络设备6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并且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网络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计算机程序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计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维护全局计数器,所述全局计数器用于记录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的次数;
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所述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不论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的内容是以下哪一种:LBT失败、SR传输失败、前导序列传输失败、上行数据传输失败,均增加所述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
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配置的对应所述全局计数器的全局定时器;
所述获取配置的对应全局计数器的全局定时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时,启动或重启所述全局定时器;
所述启动或重启所述全局定时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全局定时器超时时,重置所述全局计数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全局计数器达到预设门限值时,由无线资源控制RRC层触发以下处理之一:
RRC连接重建立;辅小区群SCG-无线链路失败RLF处理;RRC重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发起RRC连接重建立时,向网络侧发起连接重建立请求;
其中,所述连接重建立请求包括:LBT失败次数,和/或,触发LBT的事件。
4.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维护全局计数器,所述全局计数器用于记录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的次数;基于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增加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对应的所述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其中,不论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的内容是以下哪一种:LBT失败、SR传输失败、前导序列传输失败、上行数据传输失败,均增加所述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
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通信单元,获取配置的对应所述全局计数器的全局定时器;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当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时,启动或重启所述全局定时器;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当所述全局定时器超时时,重置全局计数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当所述全局计数器达到预设门限值时,控制由RRC层触发以下处理之一:
RRC连接重建立;辅小区群SCG-无线链路失败RLF处理;RRC重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当发起RRC连接重建立时,控制通过通信单元向网络侧发起连接重建立请求;
其中,所述连接重建立请求包括:LBT失败次数,和/或,触发LBT的事件。
7.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与所述终端设备维护的全局计数器对应的全局定时器,并将所述全局定时器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给所述终端设备,其中所述全局计数器用于记录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次数,使得所述终端设备不论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的内容是以下哪一种:LBT失败、SR传输失败、前导序列传输失败、上行数据传输失败,均增加所述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并且当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时,启动或重启所述全局定时器,当所述全局定时器超时时,重置所述全局计数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当所述全局计数器达到预设门限值时,由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层触发的以下处理之一:
RRC连接重建立;辅小区群SCG-无线链路失败RLF处理;RRC重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发起RRC连接重建立时,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重建立请求;
其中,所述连接重建立请求包括:LBT失败次数,和/或,触发LBT的事件。
11.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用于为终端设备配置与所述终端设备维护的全局计数器对应的全局定时器并将所述全局定时器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单元;
用于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给所述终端设备的单元,其中所述全局计数器用于记录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次数,使得所述终端设备不论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包含的内容是以下哪一种:LBT失败、SR传输失败、前导序列传输失败、上行数据传输失败,均增加所述全局计数器的计数值,并且当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时,启动或重启所述全局定时器,当所述全局定时器超时时,重置所述全局计数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用于接收当所述全局计数器达到预设门限值时,由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层触发的以下处理之一的单元:
RRC连接重建立;辅小区群SCG-无线链路失败RLF处理;RRC重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发起RRC连接重建立时,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连接重建立请求的单元;
其中,所述连接重建立请求包括:LBT失败次数,和/或,触发LBT的事件。
14.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72029.7A CN113316172B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8/113118 WO2020087369A1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 |
CN201880097125.7A CN112673701A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 |
CN202110572029.7A CN113316172B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7125.7A Division CN112673701A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16172A CN113316172A (zh) | 2021-08-27 |
CN113316172B true CN113316172B (zh) | 2023-01-06 |
Family
ID=704624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72029.7A Active CN113316172B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 |
CN201880097125.7A Pending CN112673701A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7125.7A Pending CN112673701A (zh) | 2018-10-31 | 2018-10-31 | 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85487B2 (zh) |
EP (1) | EP3863359B1 (zh) |
JP (1) | JP7353365B2 (zh) |
KR (1) | KR20210084506A (zh) |
CN (2) | CN113316172B (zh) |
AU (1) | AU2018448175B2 (zh) |
WO (1) | WO20200873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61335A (zh) | 2018-12-28 | 2021-08-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指示无线通信中的传输失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1272535B2 (en) | 2019-01-09 | 2022-03-08 | Hannibal Ip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BT failure detection |
MX2022000604A (es) * | 2019-07-25 | 2022-03-04 | Fg innovation co ltd | Metodo y aparato para manejar falla de escucha antes de hablar (lbt). |
JP7480867B2 (ja) * | 2020-05-18 | 2024-05-1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
CN114828273A (zh) * | 2021-01-20 | 2022-07-29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确定信道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
US11700046B2 (en) * | 2021-06-04 | 2023-07-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failure avoidance based on detected interference |
WO2024207263A1 (en) * | 2023-04-05 | 2024-10-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idelink feedback reception occasion for radio link failu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91819B1 (en) * | 1997-09-05 | 2005-05-10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Mobile IP communications scheme incorporating individual user authentication |
EP1198908B1 (en) * | 2000-06-12 | 2017-08-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of assigning an uplink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a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862703B2 (en) * | 2001-08-13 | 2005-03-01 | Credence Systems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testing memories with redundant storage elements |
JP4346996B2 (ja) * | 2003-08-29 | 2009-10-21 |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6012253A (ja) * | 2004-06-23 | 2006-01-12 | Advantest Corp | 試験装置及び試験方法 |
KR100968020B1 (ko) * | 2008-06-18 | 2010-07-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랜덤 액세스 절차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그 단말 |
GB2461780B (en) * | 2008-06-18 | 2011-01-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detecting failures of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
KR100949972B1 (ko) * | 2009-01-02 | 2010-03-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의 임의접속 수행 기법 |
EP3761750A1 (en) * | 2009-03-12 | 2021-01-0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for a radio link failure |
CN101848495B (zh) * | 2009-03-27 | 2016-08-31 |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 |
KR101582196B1 (ko) * | 2009-04-29 | 2016-01-0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의 랜덤 액세스 프리엠블 및 자원 최적화 장치 및 방법 |
US8804632B2 (en) * | 2009-10-30 | 2014-08-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 system |
US8411588B2 (en) * | 2009-11-09 | 2013-04-02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anage wireless device power consumption |
CN102595603B (zh) * | 2012-01-17 | 2014-07-3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bsr的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
US20140133656A1 (en) * | 2012-02-22 | 2014-05-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eserving Security by Synchronizing a Nonce or Counter Between Systems |
US9780822B2 (en) * | 2014-08-13 | 2017-10-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ing transmitter collisions |
US10492223B2 (en) * | 2015-05-21 | 2019-11-26 | Newracom, Inc. | Channel access for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
WO2016209059A1 (ko) | 2015-06-26 | 2016-12-29 |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 상향 다중 사용자 전송 스케쥴링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단말 |
US10420147B2 (en) * | 2015-07-05 | 2019-09-17 | Ofinno, Llc | Random access proces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US10187907B2 (en) | 2015-07-05 | 2019-01-22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Preamble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
GB2542172A (en) * | 2015-09-10 | 2017-03-15 | Nec Corp |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80124831A1 (en) | 2016-10-29 | 2018-05-03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Dual connectivity scheduling request for wireless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 |
JP2020010075A (ja) * | 2016-11-11 | 2020-01-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US10681738B2 (en) * | 2016-12-16 | 2020-06-09 | Ofinno, Llc | Random access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
CN109547167B (zh) * | 2017-08-02 | 2022-03-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计数方法及通信装置 |
SG11202004480PA (en) * | 2017-11-14 | 2020-06-29 | Idac Holdings Inc | Supplementary uplink in wireless systems |
WO2019096394A1 (en) * | 2017-11-16 | 2019-05-2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
US10602549B2 (en) * | 2018-03-05 | 2020-03-24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handling beam failure recove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388747B2 (en) * | 2018-04-03 | 2022-07-12 | Idac Holdings, Inc. | Methods for channel access management |
US11277302B2 (en) * | 2018-06-21 | 2022-03-15 | Ofinno, Llc | PUCCH based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 |
US11012137B2 (en) * | 2018-08-09 | 2021-05-18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s |
CA3056217A1 (en) * | 2018-09-21 | 2020-03-21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power saving operation |
US11324064B2 (en) * | 2018-09-24 | 2022-05-03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s |
CA3056608A1 (en) * | 2018-09-25 | 2020-03-2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m configuration for secondary cells |
-
2018
- 2018-10-31 CN CN202110572029.7A patent/CN113316172B/zh active Active
- 2018-10-31 AU AU2018448175A patent/AU2018448175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0-31 WO PCT/CN2018/113118 patent/WO2020087369A1/zh unknown
- 2018-10-31 CN CN201880097125.7A patent/CN112673701A/zh active Pending
- 2018-10-31 KR KR1020217014876A patent/KR20210084506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10-31 EP EP18938371.4A patent/EP3863359B1/en active Active
- 2018-10-31 JP JP2021523625A patent/JP7353365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4-28 US US17/243,495 patent/US11785487B2/en active Active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SR transmission and procedure for NR-U;OPPO;《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3bis R2-1813585 》;20180927;第2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10084506A (ko) | 2021-07-07 |
AU2018448175A1 (en) | 2021-06-03 |
EP3863359B1 (en) | 2024-05-08 |
US20210250793A1 (en) | 2021-08-12 |
WO2020087369A1 (zh) | 2020-05-07 |
JP2022509744A (ja) | 2022-01-24 |
US11785487B2 (en) | 2023-10-10 |
EP3863359A4 (en) | 2021-12-01 |
CN113316172A (zh) | 2021-08-27 |
JP7353365B2 (ja) | 2023-09-29 |
EP3863359A1 (en) | 2021-08-11 |
CN112673701A (zh) | 2021-04-16 |
AU2018448175B2 (en) | 2024-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16172B (zh) | 一种计数方法、终端设备及装置 | |
CN111787638B (zh)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
CN113518400B (zh) | 用于切换网络设备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2514505A (zh) |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
CN112586078A (zh) | 一种窗口调整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终端 | |
CN112470534A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678559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设备 | |
CN112673676A (zh) | 随机接入过程选择方法、装置、芯片及计算机程序 | |
CN112514514A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545161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1869288B (zh) | 一种启动定时器的方法及装置、终端 | |
CN112106403B (zh) | 一种切换定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12514474A (zh) | 一种资源确定及配置方法、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 |
CN112911724B (zh) | 一种指示信道接入类型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12789939B (zh)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 |
CN113383594A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3661732A (zh) | 一种资源协调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 |
CN111869313B (zh) | 一种触发波束失败恢复的方法及装置、终端 | |
CN114125914B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1801969A (zh) | 波束失败恢复实现方法、装置、芯片及计算机程序 | |
CN112470522A (zh) | 一种基于定时器的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EP4266749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2272926B (zh) | 一种链路恢复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