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6168B - 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6168B
CN113316168B CN202110492361.2A CN202110492361A CN113316168B CN 113316168 B CN113316168 B CN 113316168B CN 202110492361 A CN202110492361 A CN 202110492361A CN 113316168 B CN113316168 B CN 113316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networking
optimal path
modification
n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923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6168A (zh
Inventor
赵展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e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e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e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e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923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61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6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6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6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6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0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wireless nod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待修改组网参数的自组网内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根据链路质量确定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以构建自组网的最优路径树;根据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如此,无需技术人员人工确定各节点的修改顺序,避免了人工确定修改顺序的复杂性和低效性,提高了对自组网内各节点的组网参数修改的效率,并且,该方法不受自组网规模和网络拓扑结构的限制,提高了该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的适用范围。此外,可以从任一节点发起修改组网参数,不需要对每个节点进行本地配置,简化了对自组网内各节点的组网参数修改的过程。

Description

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自组网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自组网是一种采用全新的“无线网格网”理念设计的无线移动网络,具有自组织、对等式、多跳的特点,是一种无中心的分布式网络架构,网络拓扑灵活多变,可以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应用场景。在实际使用中,无线自组网需要面对不同应用场景设置不同组网参数的需求,然而无线自组网需要网内所有节点组网参数必须一致才能进行通信,因此需要对网内的每个节点都要进行组网参数修改。
在有中心的网络中,只需要通过中心节点逐个修改其他节点的组网参数,最后修改中心节点的组网参数即可完成网内所有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然而由于无线自组网具有无中心、多跳的特点,不是每个节点之间都是直接连接的,即,现有的修改有中心的网络内各节点的组网参数的方式不能适用于无线自组网内各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因此,需要一种不同于有中心的网络内各节点的组网参数修改的方法来进行无线自组网内所有节点的组网参数修改。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提高对自组网内节点组网参数修改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修改组网参数的自组网内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
根据所述链路质量确定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以构建所述自组网的最优路径树,其中,所述目标节点为所述自组网内的任一节点;
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所述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
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所述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最优路径树上的每一路径的链路质量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目标节点为所述最优路径树的根节点;所述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所述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包括:
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控制每一层级的节点向其子节点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其中,初始时由所述根节点向该根节点的每一子节点发送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
在每一层级的叶子节点接收到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时,控制该叶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并向该叶子节点的父节点反馈修改成功应答;
针对每一层级的父节点,控制该父节点向其每一子节点转发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直到最后一层级的叶子节点根据接收到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修改组网参数,并向其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为止,其中,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在接收到其每一子节点发送的修改成功应答时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以及在接收到其至少一个子节点发送的修改失败应答时,该父节点不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失败应答。
可选地,所述根节点和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分别对应有接收时长,所述根节点和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均在其给自对应的接收时长内接收各自的子节点反馈的应答。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其至少一个子节点发送的应答时,确定未发送应答的子节点是否位于该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其中,所述应答包括修改成功应答和修改失败应答;
若确定未发送应答的子节点中的至少一个子节点位于该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则确定所述未发送应答且位于该在线列表内的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失败,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失败应答;以及
若确定未发送应答的每一子节点均不位于该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则确定所述未发送应答的每一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成功,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本次修改结束时,若所述最优路径树中仍存在未成功修改组网参数的节点,则确定仅包括所述未成功修改组网参数的节点的最优路径树,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所述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的步骤,直到所述最优路径树中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被成功修改为止。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链路质量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包括:
对所述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进行对称处理,以使两个节点之间的收发链路质量相同;
根据对称处理后的链路质量,利用最优路径算法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修改组网参数的自组网内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质量确定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以构建所述自组网的最优路径树,其中,所述目标节点为所述自组网内的任一节点;
修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所述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公开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所述方法的步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待修改组网参数的自组网内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确定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以构建自组网的最优路径树,进而根据该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如此,无需技术人员人工确定各节点的修改顺序,避免了人工确定修改顺序的复杂性和低效性,提高了对自组网内各节点的组网参数修改的效率,并且,该方法不受自组网规模和网络拓扑结构的限制,提高了该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的适用范围。此外,可以以任一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即,可以从任一节点发起修改组网参数,不需要对每个节点进行本地配置,简化了对自组网内各节点的组网参数修改的过程。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相关技术中修改节点组网参数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构建最优路径树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最优路径树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最优路径树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仅包括未成功修改组网参数的节点的最优路径树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相关技术中,在无线自组网内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对该网络内所有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方法一:无线自组网各节点在本地进行组网参数修改,优点是成功率较高,缺点是每个节点都需要有人值守,并且需要逐个通知每个节点才能进行修改。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无线自组网规模较为庞大,包含的节点数量较多,并不是每个节点都会有人值守,因此,该方法条件受限,不够灵活。方法二:无线自组网的某个节点根据拓扑情况完成所有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优点是不需要其他节点有人值守,仅需要本节点自己即可完成,缺点是需要技术人员根据无线自组网的拓扑情况确定节点的修改顺序,之后,必须按照该修改顺序依次完成每个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该方法对于节点少、拓扑简单的情况还能适用,但是对于节点多、拓扑复杂的情况,技术人员确定节点的修改顺序是非常困难的,并且错误的修改顺序也会导致某个或某些节点脱网的情况发生。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相关技术中修改节点组网参数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自组网内包括节点A、节点B、节点C和节点D,且这些节点的拓扑结构如图1左侧图所示,节点A为发起组网参数修改的节点,节点B为中继节点,节点C和节点D为被修改节点。节点C和节点D通过中继节点B与节点A进行通信连接。正常的修改顺序应该为节点C和节点D、节点B和节点A。但是,如果技术人员确定的修改顺序出错,导致在节点C和节点D还未修改的情况下先修改了中继节点B的组网参数。由于中继节点B的组网参数与节点A、节点C和节点D不同,因此,会导致节点C和节点D与节点A网络断开,即,节点C和节点D脱网,使得节点A无法再对节点C和节点D进行修改,如图1右侧图所示,。
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提高对自组网内节点组网参数修改的效率。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获取待修改组网参数的自组网内的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
在本公开中,执行本公开提供的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的电子设备可以接入待修改组网参数的自组网内任一节点,进而可以从其接入的节点中获取该自组网内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其中,链路质量表征两个节点之间接收数据帧的能量和质量。
值得说明的是,电子设备接入的节点确定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的具体方式属于较为成熟的技术,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步骤202中,根据链路质量确定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以构建自组网的最优路径树,其中,目标节点为自组网内的任一节点。
在本公开中,该目标节点为执行本公开提供的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的电子设备接入的节点,并且,该电子设备可以接入待修改组网参数的自组网内的任一节点,即,目标节点为自组网内的任一节点。
在获取到自组网内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之后,可以以该目标节点为根节点,按照最优路径算法确定出该目标节点到其他每一节点的最优路径,进而构建出该自组网的最优路径树。将在下文对最优路径树的具体构建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203中,根据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
在构建出最优路径树之后,根据该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确定自组网内各节点修改组网参数的修改顺序,进而可以按照该修改顺序,依次对自组网内的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待修改组网参数的自组网内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确定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以构建自组网的最优路径树,进而根据该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如此,无需技术人员人工确定各节点的修改顺序,避免了人工确定修改顺序的复杂性和低效性,提高了对自组网内各节点的组网参数修改的效率,并且,该方法不受自组网规模和网络拓扑结构的限制,提高了该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的适用范围。此外,可以以任一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即,可以从任一节点发起修改组网参数,不需要对每个节点进行本地配置,简化了对自组网内各节点的组网参数修改的过程。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公开所提供的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下面以一个完整的实施例对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最优路径树的构建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构建最优路径树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构建最优路径树的方法可以包括步骤301和步骤302。
在步骤301中,对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进行对称处理,以使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相同。
值得说明的是,针对自组网内的任意两个节点,传输方向不同链路质量也不相同。示例地,表1为待修改组网参数的自组网内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表。如表1所示,例如,节点A到节点B的传输方向对应的链路质量为11,节点B到节点A的传输方向对应的链路质量为8。其中,在表1中,若两个节点之间不存在链路质量,则表明该两个节点之间不进行通信,例如,节点C和节点D之间不进行通信。
表1为待修改组网参数的自组网内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表
A B C D E F G H
A 11 -1 11 10
B 8 13 2 11 5
C 2 8 5
D 10 -1 -2
E 10 18 8
F -1 5 15
G -1 8
H 5 2 8
而在确定最优路径树时,需要考虑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若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不同,则在构建最优路径树时会导致构建出不同的最优路径树。因此,在本公开中,为了简化构建最优路径树的方式,可以首先对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进行对称处理,以使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相同。
示例地,可以将按照公式e[i][j]=e[j][i]=min(e[i][j],e[j][i])进行对称处理。例如,将节点A到节点B的传输方向对应的链路质量也确定为8,这样,节点A到节点B的传输方向与节点B到节点A的传输方向对应的链路质量相同,均为8。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对称处理之后,各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表如表2所示。
表2为对称处理后的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表
A B C D E F G H
A 8 -1 10 5
B 8 8 -1 10 -1
C -1 8 5
D 10 -1 -2
E 10 15 2
F -1 5 15
G -2 8
H 5 2 8
在步骤302中,根据对称处理后的链路质量,利用最优路径算法确定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
在得到对称处理后的链路质量之后,根据该对称处理后的链路质量,利用最优路径算法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以构建最优路径树。
其中,最优路径算法的基本思想为:首先,将目标节点加入到已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将自组网内剩余的其他节点加入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然后,每次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中取出一个到已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各个节点中链路质量最好的节点放入已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中,直到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为空为止。
具体地,已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Y和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首先,将目标节点加入集合Y,其余节点加入集合N,最优路径树T为空。接着,从集合N中取一个节点使得Ni->Yi的链路质量e[Ni][Yi]最大。其中,Ni为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中的节点,Yi为最优路径节点集合Y中的节点。之后,将该节点Ni从集合N中移除并加入到集合Y。并判断节点Yi是否存在于最优路径树T中,若不存在将Yi加入T,若存在,将节点Ni加入到T中的Yi邻接点列表中,即,将Ni添加为Yi的子节点。
示例地,假设以表1或表2中的节点A为目标节点,则节点A位于最优路径节点集合Y中,节点B、C、D、E、F、G、H位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中。接着,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中确定出到节点A的链路质量最大的节点,即节点D,并将节点D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中移到最优路径节点集合Y中,并在最优路径树T中,将节点C确定为节点A的子节点,其中,节点A为根节点。
之后,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此时包括节点B、C、E、F、G、H)中分别确定出节点A、节点D链路质量最大的节点,即节点B。此时,将节点B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中移到最优路径节点集合Y中。并且,由于节点B到节点A的链路质量为8,节点B到节点D的链路质量为-1,因此,在最优路径树T中,将节点B确定为节点A的子节点。
之后,再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此时包括节点C、E、F、G、H)中分别确定出节点A、节点D、节点B链路质量最大的节点,即节点H、节点G、节点E。但是,由于节点H到节点A的链路质量为5、节点G到节点D的链路质量为-2、节点E到节点B的链路质量为10,因此,本次将节点E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中移到最优路径节点集合Y中。并且,在最优路径树T中,将节点E确定为节点B的子节点。
之后,再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此时包括节点C、F、G、H)中分别确定出节点A、节点D、节点B、节点E链路质量最大的节点,即节点H、节点G、节点C、节点F。其中,节点F到节点E的链路质量15最大,将节点F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中移到最优路径节点集合Y中。并且,在最优路径树T中,将节点F确定为节点E的子节点。
之后,再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此时包括节点C、G、H)中分别确定出节点A、节点D、节点B、节点E、节点F链路质量最大的节点,即节点H、节点G、节点C、节点H、节点C。其中,节点C到节点B链路质量8最大,将节点C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中移到最优路径节点集合Y中。并且,在最优路径树T中,将节点C确定为节点B的子节点。
之后,再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此时包括节点G、H)中分别确定出节点A、节点D、节点B、节点E、节点F、节点C链路质量最大的节点,即节点H、节点G、无、节点H、无、无。其中,节点H到节点A链路质量5最大,将节点H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中移到最优路径节点集合Y中。并且,在最优路径树T中,将节点H确定为节点A的子节点。
最后,再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此时包括节点G)中分别确定出节点A、节点D、节点B、节点E、节点F、节点C、节点H链路质量最大的节点,即无、节点G、无、无、无、节点G。其中,节点G到节点H链路质量8最大,将节点G从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中移到最优路径节点集合Y中。并且,在最优路径树T中,将节点G确定为节点H的子节点。至此,未知最优路径节点集合N为空,此时得到的最优路径树T为图4所示。其中,在图4中每条传输链路上的数值表征该传输链路的链路质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确定出自组网的最优路径树,之后,在基于该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如此,在对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时所沿路径都是当前传输质量最优的路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修改无线自组网内节点组网参数的成功率,即,进一步提高了对自组网内各节点的组网参数修改的效率。
此外,考虑到路径的链路质量较差时会影响节点之间的通信,当最优路径树中某一条路径的链路质量较差时,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无法成功传输,会导致该链路质量较差的那条路径上的节点无法收到父节点发送的组网参数修改指令,从而导致链路质量较差的那条路径上的节点始终无法成功修改其自身的组网参数。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本公开中,在对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之前,还需确定最优路径树上的每一路径的链路质量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并在确定每一路径的链路质量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再执行图2中的步骤203根据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否则,停止对自组网内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的修改。
下面对步骤203根据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步骤203根据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的具体方式可以为:
(1)根据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控制每一层级的节点向其子节点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其中,初始时,由最优路径树中的根节点(即执行该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的电子设备所接入的目标节点)向该根节点的每一子节点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
在本公开中,该组网参数修改指令用于指示接收到该指令的节点对组网参数进行修改,其中,该组网参数修改指令中可以包括要修改的组网参数,以及修改后的组网参数。
示例地,假设最优路径树的结构如图4所示,则根节点A首先向其子节点B、D、H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接着,节点H向其子节点G、以及节点B向其子节点E和C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最后,节点E向其子节点F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
(2)在每一层级的叶子节点接收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时,控制该叶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并向该叶子节点的父节点反馈修改成功应该。
示例地,如图4所示,节点D、节点G、节点C和节点F均属于叶子节点,当它们接收到各自的父节点(例如,节点D的父节点为节点A,节点G的父节点为节点H,节点C的父节点为节点B)发送的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时,由于它们不具有子节点,无需向其子节点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因此,直接修改自身的组网参数,并向其父节点反馈修改成功应答即可,以告知父节点其组网参数已经修改成功。
(3)针对每一层级的父节点,控制该父节点向其每一子节点转发组网参数修改指令,直到最后一层级的叶子节点根据接收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修改组网参数,并向其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为止。其中,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在接收到其每一子节点发送的修改成功应答时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以及在接收到其至少一个子节点发送的修改失败应答时,该父节点不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失败应答。
在本公开中,每一层级的父节点都可以向其每一子节点转发组网参数修改指令,直到最后一层级的叶子节点接收到该组网参数修改指令并向其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为止。示例地,如图4所示,父节点H会向其子节点G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由于子节点G为叶子节点,当其接收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时进行组网参数修改,并向父节点H发送修改成功应答。并且,父节点H在接收到子节点G发送的修改成功应答时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其父节点(即,根节点A)发送修改成功应答。类似地,父节点E会向其子节点F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由于子节点F为叶子节点,当其接收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时进行组网参数修改,并向父节点E发送修改成功应答。父节点E在接收到子节点F发送的修改成功应答时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其父节点B发送修改成功应答。同样地,当子节点C接收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时进行组网参数修改,并向父节点B发送修改成功应答。当父节点B接收到其子节点E和子节点C发送的修改成功应答时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其父节点(即,根节点A)发送修改成功应答。当根节点A接收到其子节点B、D、H发送的修改成功应答时修改自身组网参数,至此完成对自组网内所有节点的组网参数修改。
此外,如果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在接收到其至少一个子节点发送的修改失败应答时,该父节点不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失败应答。示例地,如果叶子节点未收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或者,收到后未能成功修改组网参数,会向其父节点发送修改失败应答。如图4所示,假设叶子节点F未收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或者,收到后未能成功修改组网参数,会向其父节点E发送修改失败应答,节点E在接收到修改失败应答时不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其父节点(即,节点B)发送修改失败应答。节点B接收到其子节点E发送的修改失败应答时也不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进一步向根节点A发送修改失败应答,并且,根节点A在接收到节点B发送的修改失败应答时,也不会修改自身组网参数。
值得说明的是,如果节点H收到了其子节点G发送的修改成功应答,则节点H会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根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也即是说,当节点A、节点B、节点E和节点F这条路径的组网参数修改失败时,并不会影响节点H、节点G这条路径的组网参数修改。
采用上述方式,对自组网内的节点进行组网参数修改时,由根节点发起并沿着最优路径树的路径逐步单跳扩散,每次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和应答都被限定在单跳内完成,并且每条路径都是当前传输质量最优的路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修改无线自组网节点组网参数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了对自组网内各节点的组网参数修改的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对自组网内节点的组网参数的修改时长是有限制的,并不会无限期地等待自组网内节点完成组网参数的修改。因此,在一种实施例中,根节点和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分别对应有接收时长,该根节点和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均在其各自对应的接收时长内接收各自的子节点反馈的应答。其中,子节点反馈的应答包括修改成功应答和修改失败应答。
示例地,如图4所示,根节点A在向其子节点B、D、H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时启动其应答定时器,该应答定时器用于限制根节点A仅在其接收时长内接收子节点B、D、H反馈的应答。父节点H在向其子节点G转发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时启动其应答定时器,以限制父节点H仅在其接收时长内接收子节点G反馈的应答。父节点B在向其子节点E、C转发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时启动其应答定时器,以限制父节点B仅在其接收时长内接收子节点E、C反馈的应答。以及,父节点E在向其子节点F转发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时启动其应答定时器,以限制父节点E仅在其接收时长内接收子节点F反馈的应答。值得说明的是,根节点和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分别对应的接收时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在根节点和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分别对应有接收时长的情况下,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还可以包括:
首先,针对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其至少一个子节点发送的应答时,确定未发送应答的子节点是否位于该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
其中,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存储有与该父节点通信的每一子节点,并且,组网参数相同的节点之间才能够进行通信,因此,在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存储的均是该父节点的子节点,且存储的这些子节点的组网参数均与该父节点的组网参数相同。
之后,若确定未发送应答的子节点中的至少一个子节点位于该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则确定未发送应答且位于该在线列表内的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失败,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失败应答。
如上所述,若某一子节点在预设时长内未发送应答但是仍位于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表明该子节点的当前组网参数与父节点的组网参数相同,即,该子节点未成功修改自身的组网参数,此时,该父节点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失败应答。
示例地,在图4中,假设节点E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其子节点F发送的应答,并且,确定子节点F仍位于节点E的在线列表内,则表明子节点F修改组网参数失败,此时,节点E向其父节点(即,节点B)发送修改失败应答。
此外,若确定未发送应答的子节点中每一子节点均不位于该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则确定未发送应答的每一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成功,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
如上所述,未发送应答的每一子节点均不位于该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表明未发送应答的每一子节点的当前组网参数与父节点的组网参数不同,即未发送应答的每一子节点的当前组网参数已经是修改后的组网参数,即,未发送应答的每一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成功,此时,该父节点可以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
示例地,在图4中,假设节点B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其子节点E和C发送的应答,并且,确定子节点E和C均不位于节点B的在线列表内,则表明子节点E和C修改组网参数成功,此时,节点B向其父节点(即,根节点A)发送修改成功应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父节点在未接收到至少一个子节点发送的应答时,可以进一步确定未发送应答的子节点是否已经成功修改组网参数,进而可以向上一层级的父节点反馈应答,以使上一层级的父节点可以及时进行组网参数的修改。
在实际应用中,自组网在进行一次组网参数修改之后,自组网内可能仍存在一些未成功修改组网参数的节点,因此,还可以针对未成功修改组网参数的节点再次进行组网参数的修改,以使自组网内所有节点组网参数均能够被成功修改。
具体地,在本次修改结束时,若最优路径中仍存在未成功修改组网参数的节点,则确定仅包括未成功修改组网参数的节点的最优路径树,之后,再按照上述修改方法对该最优路径树中的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
示例地,假设自组网内包括的8个节点A、B、C、D、E、F、G、H构建的最优路径树为图5所示。其中,可以按照上述构建图4所示的最优路径树的方式构建图5所示的最优路径树,本公开对此不再赘述。
首先,确定图5所示的最优路径树中每一条路径的链路质量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接着,由根节点A向其子节点B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并启动根节点A的应答定时器。节点B在接收到该组网参数修改指令之后,将该组网参数修改指令转发给其子节点C、D、E,并启动节点B的应答定时器。节点C和D均为叶子节点在接收到该组网参数修改指令之后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发送修改成功应答给节点B。同时,节点E为非叶子节点,当接收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之后,继续向其子节点H和F转发该组网参数修改指令,并启动节点E的应答定时器。节点F为叶子节点,假设因链路原因其并未接收到该组网参数修改指令,因此不作任何反馈,从而导致节点E在其接收时长内未接收到节点F反馈的应答。同时,节点H在接收到节点E转发的组网参数修改指令之后,向其子节点G继续转发该组网参数修改指令,并启动节点H的应答定时器。节点G为叶子节点在接收到节点H发送的组网参数修改指令后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发送修改成功应答给节点H,以使节点H在其预设时长内接收到其子节点G发送的修改成功应答。
由于节点E在其接收时长内未接收到节点F反馈的应答,因此,节点E在其预设时长后向其父节点(即节点B)发送修改失败应答。相应地,节点B在其预设时长后向其父节点(即根节点A)发送修改失败应答。当根节点A接收到节点B发送的修改失败应答后,确定本次修改结束,并标记本次对自组网内所有节点的组网参数的修改失败。
在本次修改结束后,由于节点A、B、E、F的组网参数未被成功修改,并且仅包括未成功修改组网参数的节点的最优路径树如图6所示。因此,可以再次对图6所示的最优路径树中节点的组网参数再次进行修改,直到自组网内所有节点的组网参数均被成功修改为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修改失败时,还可以仅对修改失败的节点再次进行修改直到所有节点的组网参数均被成功修改,如此,提高了对自组网内所有节点的组网参数修改的灵活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装置。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装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装置700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待修改组网参数的自组网内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
第一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链路质量确定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以构建所述自组网的最优路径树,其中,所述目标节点为所述自组网内的任一节点;
修改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所述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最优路径树上的每一路径的链路质量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可选地,所述修改模块703可以包括:
第一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控制每一层级的节点向其子节点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其中,初始时由所述根节点向该根节点的每一子节点发送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
第二控制子模块,用于在每一层级的叶子节点接收到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时,控制该叶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并向该叶子节点的父节点反馈修改成功应答;
第三控制子模块,用于针对每一层级的父节点,控制该父节点向其每一子节点转发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直到最后一层级的叶子节点根据接收到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修改组网参数,并向其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为止,其中,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在接收到其每一子节点发送的修改成功应答时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以及在接收到其至少一个子节点发送的修改失败应答时,该父节点不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失败应答。
可选地,所述根节点和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分别对应有接收时长,所述根节点和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均在其给自对应的接收时长内接收各自的子节点反馈的应答。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其至少一个子节点发送的应答时,确定未发送应答的子节点是否位于该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其中,所述应答包括修改成功应答和修改失败应答;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未发送应答的子节点中的至少一个子节点位于该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则确定所述未发送应答且位于该在线列表内的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失败,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失败应答;以及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若确定未发送应答的每一子节点均不位于该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则确定所述未发送应答的每一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成功,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在本次修改结束时,若所述最优路径树中仍存在未成功修改组网参数的节点,则确定仅包括所述未成功修改组网参数的节点的最优路径树,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所述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的步骤,直到所述最优路径树中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被成功修改为止。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702可以包括
处理子模块,用于对所述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进行对称处理,以使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相同;
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对称处理后的链路质量,利用最优路径算法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该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803,输入/输出(I/O)接口804,以及通信组件805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中,处理器801用于控制该电子设备8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8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电子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电子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8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8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2或通过通信组件80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804为处理器8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805用于该电子设备8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4G、NB-IOT、eMTC、或其他5G等等,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此不做限定。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8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等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8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800的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能够由可编程的装置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具有当由该可编程的装置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的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的代码部分。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修改组网参数的自组网内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
根据所述链路质量确定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以构建所述自组网的最优路径树,其中,所述目标节点为所述自组网内的任一节点;
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
所述目标节点为所述最优路径树的根节点;所述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所述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包括:
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控制每一层级的节点向其子节点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其中,初始时由所述根节点向该根节点的每一子节点发送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
在每一层级的叶子节点接收到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时,控制该叶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并向该叶子节点的父节点反馈修改成功应答;
针对每一层级的父节点,控制该父节点向其每一子节点转发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直到最后一层级的叶子节点根据接收到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修改组网参数,并向其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为止,其中,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在接收到其每一子节点发送的修改成功应答时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以及在接收到其至少一个子节点发送的修改失败应答时,该父节点不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失败应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所述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最优路径树上的每一路径的链路质量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节点和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分别对应有接收时长,所述根节点和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均在其给自对应的接收时长内接收各自的子节点反馈的应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其至少一个子节点发送的应答时,确定未发送应答的子节点是否位于该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其中,所述应答包括修改成功应答和修改失败应答;
若确定未发送应答的子节点中的至少一个子节点位于该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则确定所述未发送应答且位于该在线列表内的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失败,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失败应答;以及
若确定未发送应答的每一子节点均不位于该父节点的在线列表内,则确定所述未发送应答的每一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成功,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本次修改结束时,若所述最优路径树中仍存在未成功修改组网参数的节点,则确定仅包括所述未成功修改组网参数的节点的最优路径树,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所述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的步骤,直到所述最优路径树中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被成功修改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链路质量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包括:
对所述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进行对称处理,以使两个节点之间的收发链路质量相同;
根据对称处理后的链路质量,利用最优路径算法确定所述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
7.一种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修改组网参数的自组网内每两个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质量确定目标节点到每一其他节点的最优路径,以构建所述自组网的最优路径树,其中,所述目标节点为所述自组网内的任一节点;
修改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对所述每一节点的组网参数进行修改;
所述修改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优路径树的层级关系,依次控制每一层级的节点向其子节点发送组网参数修改指令,其中,初始时由根节点向该根节点的每一子节点发送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
第二控制子模块,用于在每一层级的叶子节点接收到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时,控制该叶子节点修改组网参数,并向该叶子节点的父节点反馈修改成功应答;
第三控制子模块,用于针对每一层级的父节点,控制该父节点向其每一子节点转发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直到最后一层级的叶子节点根据接收到所述组网参数修改指令修改组网参数,并向其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为止,其中,每一层级的父节点在接收到其每一子节点发送的修改成功应答时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成功应答,以及在接收到其至少一个子节点发送的修改失败应答时,该父节点不修改自身组网参数并向该父节点的父节点发送修改失败应答。
8.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110492361.2A 2021-05-06 2021-05-06 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3161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2361.2A CN113316168B (zh) 2021-05-06 2021-05-06 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92361.2A CN113316168B (zh) 2021-05-06 2021-05-06 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6168A CN113316168A (zh) 2021-08-27
CN113316168B true CN113316168B (zh) 2022-12-23

Family

ID=77371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92361.2A Active CN113316168B (zh) 2021-05-06 2021-05-06 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616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531A (zh) * 2012-12-03 2013-04-17 无锡交大联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统计优化的ZigBee层级路由组网方法
CN109982285A (zh) * 2019-03-06 2019-07-05 东南大学 基于dabtc组网协议的超低功耗蓝牙无线心率计监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98228B2 (ja) * 2010-10-01 2014-10-0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収容先端末決定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並びに、ネットワーク構成装置
CN106034322A (zh) * 2015-03-07 2016-10-19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自组网中基于链路质量的路由切换方法
CN105407516B (zh) * 2015-10-23 2018-11-13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第六十三研究所 基于链路质量因子的多跳自组网络抗干扰路由方法
SG11202007312YA (en) * 2018-02-07 2020-08-28 Hochschule Anhalt Method of adaptive route selection in a node of a wireless mesh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of adaptive route selection and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CN112738913B (zh) * 2020-12-22 2023-06-02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自组网系统、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531A (zh) * 2012-12-03 2013-04-17 无锡交大联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统计优化的ZigBee层级路由组网方法
CN109982285A (zh) * 2019-03-06 2019-07-05 东南大学 基于dabtc组网协议的超低功耗蓝牙无线心率计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6168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322464A1 (e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device, link state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interface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devic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ode, centralized unit,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901242B (zh) 一种路由规则的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US10250503B2 (en) Routing method and wireless node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
KR102636935B1 (ko) 네트워크 기능(서비스) 프로파일 변경에 대한 구독을 위한 통지
CN110233746B (zh) 一种家庭组网方法及家庭组网ap
US815505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CN107087032B (zh) 实现集群组建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87809A (zh) 选取主控设备的方法、装置及设备联动系统
CN112312510B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28301A (zh) 超时等待时长更新方法及装置
JP2017535195A (ja) Sasシステム、sasシステムトラバーサル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3316168B (zh) 节点组网参数的修改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103968B2 (en) Tree recovery method, controller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JP6086195B2 (ja) 無線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5515809A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实现方法和主控制器
US20240022504A1 (en) Traffic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612665B (zh) 数据信息重传方法及网络传输系统
CN111132325A (zh) 基于子帧调度的组网方法、存储介质、自组网及其节点
JP2019169781A (ja) 中継通信における通信経路の管理を行う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391467B1 (ko) 라우팅 정보 생성 장치, 라우팅 정보 생성 방법 및 라우팅 정보 생성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 매체
CN107926068A (zh)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和通信装置管理方法
CN110139304B (zh) 基于孤立度和非mpr节点的mpr集合选择方法
JP2023015695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処理装置及び機器増設方法
US8040893B2 (en) Method for fast source routed connection setup
CN113573379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