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5590B - 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5590B
CN113315590B CN202010121240.2A CN202010121240A CN113315590B CN 113315590 B CN113315590 B CN 113315590B CN 202010121240 A CN202010121240 A CN 202010121240A CN 113315590 B CN113315590 B CN 113315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equence
signal strength
received signal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12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5590A (zh
Inventor
钟慧
张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12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5590B/zh
Priority to EP21759842.4A priority patent/EP4087159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73521 priority patent/WO202116969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5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5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5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5590B/zh
Priority to US17/893,674 priority patent/US2023002886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01Q3/0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one co-ordinate of the orientation
    • H01Q3/0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for varying one co-ordinate of the orientation over a restricted ang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H04B17/295Detection of non-compliance or faulty performance, e.g. response devi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多天线网络设备的线序检测方法包括:在目标天线组被配置为第一下倾角时,根据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将目标天线组的天线下倾角调整为第二下倾角后,根据终端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根据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确定信号强度变化幅度;根据全部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中最大的N个值确定目标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不同时,确定存在线序错误。该方法能够提高检测正确率和检测效率。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多天线网络设备,能够实现上述线序检测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天线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网络设备的天线数量越来越多,天线端口与射频拉远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的端口之间的连接也越来越复杂。
为了排除端口之间的连接错误,目前采用人工检查线路编号与天线端口是否一致进行判断。若一致,则表示连接正确,若不一致,则表示连接错误。
在实际应用中,人工检查会存在漏检,导致需要二次安装,增加了上站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能够快速检测天线端口与RRU端口之间的连接是否正确,减少二次施工。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多天线网络设备的线序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获取目标天线组的预设天线编号;在目标天线组被配置为第一下倾角且剩余天线组被配置为预设下倾角时,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序列;根据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将目标天线组的天线下倾角从第一下倾角调整为第二下倾角;在目标天线组被配置为第二下倾角且剩余天线组被配置为预设下倾角的情况下,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序列;根据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根据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根据全部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中最大的N个值确定目标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中存在不同的天线编号时,确定目标天线组的天线端口与射频拉远单元端口相连线路的顺序错误。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包括相同数量的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值。N为每个天线组中天线的总数。
依此实施,将目标天线组的下倾角调整后,在目标天线组对应的天线通道中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较大,在未调整下倾角的其他天线组对应的天线通道中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较小,因此根据天线通道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可以确定目标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通过比较实际天线编号和预设天线编号就可以确定目标天线组的天线端口与RRU端口之间的连接是否正确。如果上述两个天线编号不同,那么表明目标天线组与RRU之间存在列间乱序。与人工检测线序相比,上述检测方法能够提高正确率,并且能够提高线序检测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为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的均方差;或者,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为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的方差。此处描述了两种计算信号强度变化幅度的具体方法,便于方案实施。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相同时,将各天线组的天线下倾角调整为同一个下倾角;根据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根据各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确定相关系数矩阵;从相关系数矩阵中选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以及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当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时,确定存在极化间乱序。当一个天线组包括2个天线的情况下,第一天线是剩余天线组中的任意一个天线,第二天线是在目标天线组中与第一天线具有相同极化方向的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属于同一个双极化天线。当一个天线组包括4个天线或者更多天线时,第一天线是剩余天线组或目标天线组中的任意一个天线,第二天线是在目标天线组中与第一天线具有相同极化方向的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属于同一个双极化天线。
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相同时,表明目标天线组包含的天线是正确的,但是其中天线之间的顺序是否正确,需要进一步判断。当同极化天线的相关系数小于或等于异极化天线的相关系数时,表明存在极化乱序。当同极化天线的相关系数大于异极化天线的相关系数时,表明线序正确。以上方法能够对目标天线组中的每个双极化天线进行判断,由此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中存在不同的天线编号时,输出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包括目标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中存在不同的天线编号时,表示天线端口与RRU端口的连线存在错误,输出报警信息可以提示安装人员对目标天线组的天线端口连线进行检查,这样能够提示错误线路,以便于安装人员快速调整线序。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多天线网络设备的线序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根据上行参考信号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根据各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确定相关系数矩阵;从相关系数矩阵中选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以及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具有相同的极化方向,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属于同一个双极化天线;当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时,确定存在极化间乱序。该多天线网络设备具有多个双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是由两个不同极化方向的天线构成的。双极化天线可以是但不限于±45度极化天线。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多天线网络设备的线序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获取预设的导向矢量序列;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根据上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根据信道估计得到的上行信道系数矩阵中上行信道系数的全部排列组合确定矩阵集合;根据矩阵集合和导向矢量序列确定角度功率谱集合;确定与角度功率谱集合中的最大值对应的目标矩阵;当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与预设线序相同时,确定天线单元的天线端口与射频拉远单元端口之间的连接正确;当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与预设线序不同时,确定天线单元的天线端口与射频拉远单元端口之间的连接存在错误。导向矢量序列包括每个信号入射角对应的导向矢量,角度功率谱集合包括每个角度的角度功率谱。获取全部的上行信道系数矩阵与导向矢量序列之后,计算出上行信道系数矩阵与导向矢量序列的所有结果,然后基于角度功率谱的最大值与正确线序的对应关系,确定出实际线序。这样提供了一种基于角度功率谱检测线序的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灵活性。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矩阵集合中的矩阵、导向矢量序列中的导向矢量和角度功率谱集合中的角度功率谱满足以下公式:
Pij=(Vi*Hj)*(Vi*Hj)T
Vi为第i个导向矢量,Hj为第j个矩阵,Pij是与Vi和Hj对应的角度功率谱。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线序检测方法还包括:当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与预设线序不同时,根据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对预设的信道赋形矩阵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信道赋形矩阵对待处理无线信号进行信道赋形处理。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多天线网络设备,具有实现第一方面中线序检测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
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多天线网络设备,具有实现第二方面中线序检测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
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多天线网络设备,具有实现第三方面中线序检测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或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
本申请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面中的线序检测方法。
本申请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面中的线序检测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天线与射频拉远单元连接的一个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天线与射频拉远单元连接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天线与射频拉远单元正常连接时的一个天线辐射图;
图2B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天线与射频拉远单元异常连接时的一个天线辐射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线序检测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线序检测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具有双极化天线的天线单元的一个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线序检测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多天线网络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多天线网络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多天线网络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线序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多天线网络设备。多天线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基站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基站,5G基站或者5G之后的演进型基站。多天线网络设备通过天线阵列可以实现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
参阅图1A和图1B,多天线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室内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band unite,BBU)101、RRU102和天线单元103。
BBU101可以实现Uu接口的基带处理功能,例如编码、复用、调制和扩频等。
RRU102可以实现Iub接口功能、信令处理、本地和远程操作维护功能以及网络设备的工作状态监控和告警信息上报功能。
天线单元103可以包括相连的天线和远程电调(remote electrical tilt,RET)单元。远程电调单元可以调节天线的下倾角。每个远程电调单元可以连接一个天线组,每个天线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天线也称为天线阵子。每个天线对应一个天线通道,天线通道是逻辑上用于传输无线信号的通道。
在RRU102中用于连接天线单元的端口104可以是4个或2个。在天线单元103中用于连接RRU的端口105可以是8个或4个。可以理解的是,RRU端口104的数量和天线端口105的数量还可以是其他值,不限于以上举例。RRU端口104与天线端口105是一一对应的。
当天线单元103包括4个天线时,即该天线单元103包括4T4R天线时,其可以与2个2端口的RRU连接。
当天线单元103包括8个天线时,即该天线单元103包括8T8R天线时,其可以与2个4端口的RRU102连接,如图1A所示,也可以与4个2端口的RRU102连接,如图1B所示。
可以理解,多天线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和/或输入输出装置。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指令、数据和信号。输入输出装置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在实际的多天线网络设备中,BBU101、RRU102、天线单元103、存储器和输入传输装置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BBU101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RRU102,RRU102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单元103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多天线网络设备时,RRU102通过天线单元103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BBU101,BBU101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在本申请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单元103和RRU102视为多天线网络设备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BBU101视为多天线网络设备的处理单元。应理解,收发单元用于执行本申请中的接收操作和调整天线下倾角的操作。处理单元用于执行本申请中除了收发操作和调整天线下倾角之外的其他操作。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用于执行图3中的步骤302、步骤304和步骤305。处理单元用于执行图3中的步骤301、步骤303、步骤306至步骤309。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用于执行图4中的步骤401。处理单元用于执行图4中的步骤402至步骤405。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602。处理单元用于执行图6中的步骤601、步骤603至步骤608。
参阅图2A和图2B,以8T8R的天线单元103和4端口的RRU102为例,当天线端口105与RRU端口104连接正常时,水平方向的天线辐射图如图2A所示。当一个天线单元端口与RRU端口连接异常时,水平方向的天线辐射图如图2B所示,此时网络覆盖范围不能覆盖指定区域,同时网络设备的无线性能也会受到影响。以RANK2为例,RANK2是指下行能同时传输的数据流数。在连接异常时的RANK2仅为在连接正常时RANK2的0.68,这表明在连接异常时下行能同时传输的数据流数比正常情况下少得多,此时下行吞吐率发生明显下降,网络设备的通信性能受到影响。
为了及时识别多天线网络设备中天线端口与RRU端口之间的连接异常,本申请提供了多种线序检测方法。第一种线序检测方法能够根据天线通道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判断线路是否存在连接错误,详见以下实施例。参阅图3,本申请中线序检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步骤301、获取目标天线组的预设天线编号。
本实施例中,多天线网络设备的天线单元配置有一个或多个远程电调单元,可以选择任意一个远程电调单元作为目标远程电调单元,将与目标远程电调单元连接的天线组作为目标天线组,然后获取目标天线组的预设天线编号。
步骤302、在目标天线组被配置为第一下倾角且剩余天线组被配置为预设下倾角时,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序列。
其中,上行参考信号可以是但不限于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或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
剩余天线组是指在天线单元中除去目标天线组之外的其他天线组。在剩余天线组中,每个天线组配置一个预设下倾角,不同天线组可以配置不同的下倾角。
步骤303、根据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
每个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包括多个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值,即上行信号的(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值。
步骤304、将目标天线组的天线下倾角从第一下倾角调整为第二下倾角。
通过目标远程电调单元可以调整目标天线组的天线下倾角,第一下倾角与第二下倾角不相等。
步骤305、在目标天线组被配置为第二下倾角且剩余天线组被配置为预设下倾角的情况下,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序列。
步骤306、根据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
步骤307、根据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
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与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包含相同数量的值。可选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为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的均方差;或者,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为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的方差。
以均方差为例,假设天线通道1的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为a11,a12,a13,...,a1n。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为b11,b12,b13,...,b1n
Figure BDA0002393025140000051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计算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例如,分别计算上述两个序列中对应的上行接收信号强度之差的绝对值,然后计算出全部绝对值之和,将其作为信号强度变化幅度。
步骤308、根据全部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中最大的N个值确定目标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
当计算得到每个天线通道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后,确定与最大的N个值对应的天线通道。N为每个天线组中天线的总数,N为正整数。在目标天线组包括2个天线的情况下,从全部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中选取最大值和次大值,最大值和次大值对应的天线编号即为目标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
步骤309、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中存在不同的天线编号时,确定目标天线组与射频拉远单元端口相连线路的顺序错误。
例如,目标天线组的预设天线编号分别为1和2,实际天线编号分别为1和6,那么根据比较结果可以确定RRU端口与天线端口1或天线端口6之间的连接存在错误。如果目标天线组的预设天线编号分别为1和2,实际天线编号分别为2和1,此时认为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相同。
申请人研究发现,当网络设备的天线处于不同天线下倾角时,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会有不同,并且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中,将目标天线组的下倾角调整后,在目标天线组对应的天线通道中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较大,在未调整下倾角的其他天线组对应的天线通道中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较小。由于目标天线组对应的天线通道中信号强度变化幅度大于其他天线组对应的天线通道中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因此根据天线通道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可以确定目标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再比较实际天线编号和预设天线编号就可以确定目标天线组的天线端口与RRU端口之间的连接是否正确。如果上述两个天线编号不同,那么表明目标天线组与RRU之间存在列间乱序。按照以上方法可以获取每个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从而对全部线序进行检查。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301描述的获取预设天线编号的过程,与步骤302-步骤308描述的获取实际天线编号的过程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两个过程并无固定的先后顺序。获取预设天线编号可以在步骤302-步骤308之间执行,也可以在步骤308之后执行,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线序检测方法还包括:
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相同时,将各天线组的天线下倾角调整为同一个下倾角;根据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根据各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确定相关系数矩阵;从相关系数矩阵中选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以及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当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时,确定存在极化间乱序。
在本实施例中,当一个天线组包括2个天线的情况下,第一天线是剩余天线组中的任意一个天线,第二天线是在目标天线组中与第一天线具有相同极化方向的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属于同一个双极化天线。当一个天线组包括4个天线或者更多天线时,第一天线是剩余天线组或目标天线组中的任意一个天线,第二天线是在目标天线组中与第一天线具有相同极化方向的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属于同一个双极化天线。根据全部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方法可参阅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应记载。
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相同时,表明目标天线组包含的天线是正确的,但是其中天线之间的顺序是否正确,需要进一步判断。当同极化天线的相关系数小于或等于异极化天线的相关系数时,表明存在极化乱序。当同极化天线的相关系数大于异极化天线的相关系数时,表明线序正确。以上方法能够对目标天线组中的每个双极化天线进行判断,由此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本申请还可以在线序错误的情况下发出报警信号。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线序检测方法还包括: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中存在不同的天线编号时,输出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包括目标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
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中存在不同的天线编号时,表示天线端口与RRU端口的连线存在错误,输出报警信息可以提示安装人员对目标天线组的天线端口连线进行检查,这样能够提示错误线路,以便于安装人员快速调整线序。报警信息可以是文字、符号、图像或声音,还可以是以上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除了目标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之外,报警信息还可以包括目标天线组的预设天线编号。
第二种线序检测方法能够对具有极化天线的多天线网络设备进行线序检测,详见以下实施例。参阅图4,本申请提供的线序检测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步骤401、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
本实施例中,各天线的天线下倾角被配置为同一个下倾角。上行参考信号为SRS或DMRS。
步骤402、根据上行参考信号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
分别对每个天线通道收到的上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就可以得到每个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
步骤403、根据各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确定相关系数矩阵。
全部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可以构成上行信道系数矩阵。天线总数为N,例如,8个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可以构成8*1的矩阵。由于上述信道系数矩阵为N*1的矩阵,因此也称为上行信道系数矢量。
上行信道系数矩阵记为H,H的转置矩阵记为HT,将H与HT相乘得到的N*N矩阵就是相关系数矩阵,这个矩阵中的元素hij表示天线通道i和天线通道j之间的相关性,也是第i个天线和第j个天线之间的相关性。
步骤404、从相关系数矩阵中选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以及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
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具有相同的极化方向,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属于同一个双极化天线。以图5所示的天线阵列为例,第一天线为天线501,第二天线为天线502,第三天线为天线506,天线501和天线502的极化方向为+45度,天线506的极化方向为-45度,这样天线501和天线502具有相同的极化方向,天线502和天线506具有不同的极化方向。
步骤405、当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时,确定存在极化间乱序。
申请人发现,与异极化天线相比,同极化天线的信道具有更好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具有相同的极化方向,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具有不同的极化方向的条件下,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应当大于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
当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时,表明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第三天线中至少有一个天线的天线端口与RRU端口之间的连接有误。由于错误的连接关系,实际上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并没有组成同极化天线,或者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并没有组成异极化天线。
本实施例中,将同极化天线的相关系数与异极化天线的相关系数进行比较,判断同极化天线的相关系数是否大于异极化天线的相关系数,若不是,则表明上述天线的天线端口与RRU端口之间存在极化间乱序。这样提供了一种新的线序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除了根据上行信道系数计算天线的相关系数矩阵之外,还可以根据各天线通道的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计算天线的相关系数。
例如,第一个RSSI序列为X1,X2,...,Xn,第二个RSSI序列为Y1,Y2,...,Yn。n为序列长度。
两个序列的相关系数r满足以下公式:
Figure BDA0002393025140000071
Figure BDA0002393025140000072
Figure BDA0002393025140000073
Figure BDA0002393025140000074
是第一个RSSI序列的平均值,
Figure BDA0002393025140000075
是第二个RSSI序列的平均值。
确定各天线的相关系数后,执行步骤404和步骤405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极化间乱序。
第三种线序方法能够基于角度功率谱进行线序检测,详见以下实施例。参阅图6,本申请的线序检测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步骤601、获取预设的导向矢量序列,导向矢量序列包括每个信号入射角对应的导向矢量。
本实施例中,信号入射角是指信号从终端到天线的水平入射角。水平入射角是指信号从终端到天线的路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对于每个信号入射角,都可以预先获取其对应的导向矢量。
步骤602、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上行参考信号可以是SRS或DMRS。
步骤603、根据上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根据上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可以得到上行信道系数矩阵。上行信道系数矩阵包括N个信道系数,N为天线单元包括的天线总数。信道系数与天线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当天线单元包括4个天线时,信道系数为4*1的矩阵。当天线单元包括8个天线时,信道系数为8*1的矩阵。由于上述信道系数矩阵为N*1的矩阵,因此也称为上行信道系数矢量。
步骤604、根据信道估计得到的上行信道系数矩阵中上行信道系数的全部排列组合确定矩阵集合。
当天线单元包括8个天线时,假设天线1至天线8的上行信道系数矩阵包括的上行信道系数分别为C1,C2,C3,...,C8。将C1,C2,C3,...,C8进行排列组合可以得到8!个矩阵。可选的,将8!个矩阵作为矩阵集合。或者,从8!中排除等效矩阵后,将剩余的矩阵作为矩阵集合。
步骤605、根据矩阵集合和导向矢量序列确定角度功率谱集合。
角度功率谱集合包括每个信号入射角的角度功率谱。矩阵集合中的矩阵、导向矢量序列中的导向矢量和角度功率谱集合中的角度功率谱满足以下公式:
Pij=(Vi*Hj)*(Vi*Hj)T
Vi为第i个导向矢量,Hj为第j个矩阵,Pij是与Vi和Hj对应的角度功率谱。i和j为正整数。
按照以上公式可以确定全部矩阵与全部导向矢量的乘积。
步骤606、确定与角度功率谱集合中的最大值对应的目标矩阵。
可以理解的是,在角度功率谱集合中的最大值唯一的情况下,根据最大值可以确定对应的矩阵(即目标矩阵)和导向矢量。
步骤607、当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与预设线序相同时,确定天线单元的天线端口与射频拉远单元端口之间的连接正确。
步骤608、当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与预设线序不同时,确定天线单元的天线端口与射频拉远单元端口之间的连接存在错误。
预设线序是按照预设规则设置的正确线序。例如87654321或者4321等。
确定目标矩阵后,根据目标矩阵中的信道系数可以确定对应的天线编号,将天线编号按照目标矩阵中上行信道系数的顺序排列,可以得到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天线编号与天线端口编号是一致的。
将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与预设线序进行比较,若相同,则确定天线端口与射频拉远单元端口之间的连接正确,若不同,则确定天线端口与射频拉远单元端口之间的连接存在错误。
申请人研究发现,在正确线序下信道系数的相位与导向矢量的相位趋势最接近。此时信道系数矢量与导向矢量的夹角最小,两者相乘可以得到最大的角度功率谱。当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与预设线序不同,表明预设线序对应的角度功率谱不是最大值,由此可以看出端口连接关系存在错误。
本实施例中,根据导向矢量和信道系数矩阵可以计算角度功率谱,根据全部角度功率谱中最大值与正确线序是否对应可以判断出线序是否正确。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上述线序检测方法还包括:
当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与预设线序不同时,根据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对预设的信道赋形矩阵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信道赋形矩阵对待处理无线信号进行信道赋形。
本实施例中,预设的信道赋形矩阵中加权因子的排列顺序为Q1,Q2,Q3,Q4,Q5,Q6,Q7,Q8。加权因子的数量和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不作限定。
根据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对预设的信道赋形矩阵进行调整后,在调整后的信道赋形矩阵中的加权因子的顺序与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相同。
例如,在天线3和天线1的次序接反了的情况下,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和调整后的信道赋形矩阵中的加权因子的顺序如下表所示:
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 调整后的加权因子次序
天线3 Q3
天线2 Q2
天线1 Q1
天线4 Q4
天线5 Q5
天线6 Q6
天线7 Q7
天线8 Q8
依此实施,在线序连接错误的情况下,根据上述调整后的信道赋形矩阵能够进行信道赋形,从而达到预期的赋形效果。这样不用人工调整线序,更加方便。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天线网络设备,能够实现图3所示实施例或可选实施例中的线序检测方法。参阅图7,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多天线网络设备700包括:
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目标天线组的预设天线编号;
接收单元702,用于在目标天线组被配置为第一下倾角且剩余天线组被配置为预设下倾角时,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序列;
处理单元703,用于根据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包括多个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值;
远程电调单元704,用于将目标天线组的天线下倾角从第一下倾角调整为第二下倾角,具体可以是与目标天线组连接的远程电调单元;
接收单元702,用于在目标天线组被配置为第二下倾角且剩余天线组被配置为预设下倾角的情况下,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序列;
处理单元703,用于根据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
处理单元703,还用于根据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
处理单元703,还用于根据全部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中最大的N个值确定目标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N为每个天线组中天线的总数;
处理单元703,还用于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中存在不同的天线编号时,确定目标天线组的天线端口与射频拉远单元端口之间的连接顺序有误。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
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为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的均方差;或者,
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为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的方差。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
处理单元703,还用于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相同时,将各天线组的天线下倾角调整为同一个下倾角;根据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根据各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确定相关系数矩阵;从相关系数矩阵中选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以及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第一天线是剩余天线组中的任意一个天线,第二天线是在目标天线组中与第一天线具有相同极化方向的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属于同一个双极化天线;当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时,确定存在极化间乱序。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多天线网络设备700还包括报警模块,该报警模块用于当预设天线编号和实际天线编号中存在不同的天线编号时,输出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包括目标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多天线网络设备,能够实现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线序检测方法。参阅图8,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多天线网络设备800包括:
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
处理单元802,用于根据上行参考信号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
处理单元802,还用于根据各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确定相关系数矩阵;
处理单元802,还用于从相关系数矩阵中选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以及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具有相同的极化方向,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属于同一个双极化天线;
处理单元802,还用于当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小于或等于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时,确定存在极化间乱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多天线网络设备,能够实现图6所示实施例或可选实施例中的线序检测方法。参阅图9,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该多天线网络设备900包括:
处理单元901,用于获取预设的导向矢量序列,导向矢量序列包括每个信号入射角对应的导向矢量;
接收单元902,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
处理单元901,还用于根据上行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处理单元901,还用于根据信道估计得到的上行信道系数矩阵中上行信道系数的全部排列组合确定矩阵集合;
处理单元901,还用于根据矩阵集合和导向矢量序列确定角度功率谱集合,角度功率谱集合包括每个角度的角度功率谱;
处理单元901,还用于确定与角度功率谱集合中的最大值对应的目标矩阵;
处理单元901,还用于当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与预设线序相同时,确定天线单元的天线端口与射频拉远单元端口之间的连接正确;当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与预设线序不同时,确定天线单元的天线端口与射频拉远单元端口之间的连接存在错误。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矩阵集合中的矩阵、导向矢量序列中的导向矢量和角度功率谱集合中的角度功率谱满足以下公式:
Pij=(Vi*Hj)*(Vi*Hj)T
Vi为第i个导向矢量,Hj为第j个矩阵,Pij是与Vi和Hj对应的角度功率谱。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
处理单元901,还用于当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与预设线序不同时,根据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对预设的信道赋形矩阵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信道赋形矩阵对待处理无线信号进行信道赋形,在调整后的信道赋形矩阵中加权因子的次序与目标矩阵对应的天线次序一致。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线序检测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线序检测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中提及的处理单元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中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
需要说明的是,当处理器为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时,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应注意,本文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应用于多天线网络设备的线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天线网络设备配置有远程电调单元和多个天线,每个所述远程电调单元连接一个天线组,所述天线组中的每个天线对应一个天线通道,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天线组的预设天线编号;
在所述目标天线组被配置为第一下倾角且剩余天线组被配置为预设下倾角时,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序列;
根据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所述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包括多个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值;
将所述目标天线组的天线下倾角从第一下倾角调整为第二下倾角;
在所述目标天线组被配置为所述第二下倾角且剩余天线组被配置为预设下倾角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序列;
根据所述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
根据每个天线通道的所述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所述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所述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所述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包括相同数量的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值;
根据全部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中最大的N个值确定所述目标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所述N为每个天线组中天线的总数;
当所述预设天线编号和所述实际天线编号中存在不同的天线编号时,确定所述目标天线组的天线端口与射频拉远单元端口相连线路的顺序错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为所述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所述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的均方差;或者,
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为所述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所述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的方差。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预设天线编号和所述实际天线编号相同时,将各天线组的天线下倾角调整为同一个下倾角;
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
根据各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确定相关系数矩阵;
从所述相关系数矩阵中选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以及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所述第一天线是所述剩余天线组中的任意一个天线,所述第二天线是在所述目标天线组中与所述第一天线具有相同极化方向的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属于同一个双极化天线;
当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时,确定存在极化间乱序。
4.一种多天线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天线组的预设天线编号;
接收单元,用于在目标天线组被配置为第一下倾角且剩余天线组被配置为预设下倾角时,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序列;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所述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包括多个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值;
远程电调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天线组的天线下倾角从第一下倾角调整为第二下倾角;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天线组被配置为所述第二下倾角且剩余天线组被配置为预设下倾角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序列;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每个天线通道的所述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所述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信号强度变化幅度,所述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所述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包括相同数量的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值;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全部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中最大的N个值确定所述目标天线组的实际天线编号,所述N为每个天线组中天线的总数;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预设天线编号和所述实际天线编号中存在不同的天线编号时,确定所述目标天线组的天线端口与射频拉远单元端口之间的连接顺序有误,每个所述远程电调单元连接一个天线组,所述天线组中的每个天线对应一个天线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天线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为所述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所述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的均方差;或者,
所述信号强度变化幅度为所述第一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和所述第二上行接收信号强度序列的方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多天线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预设天线编号和所述实际天线编号相同时,将各天线组的天线下倾角调整为同一个下倾角;根据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确定每个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根据各天线通道的上行信道系数确定相关系数矩阵;从所述相关系数矩阵中选取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以及所述第一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所述第一天线是所述剩余天线组中的任意一个天线,所述第二天线是在所述目标天线组中与所述第一天线具有相同极化方向的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属于同一个双极化天线;当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的相关系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的相关系数时,确定存在极化间乱序。
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序检测方法。
CN202010121240.2A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 Active CN113315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1240.2A CN113315590B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
EP21759842.4A EP4087159A4 (en) 2020-02-26 2021-01-25 LINE SEQUENCE DETECTION METHOD AND MULTI-ANTENNA ARRAY DEVICE
PCT/CN2021/073521 WO2021169696A1 (zh) 2020-02-26 2021-01-25 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
US17/893,674 US20230028869A1 (en) 2020-02-26 2022-08-23 Line order detection method and multi-antenna network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1240.2A CN113315590B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5590A CN113315590A (zh) 2021-08-27
CN113315590B true CN113315590B (zh) 2022-07-22

Family

ID=77369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1240.2A Active CN113315590B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28869A1 (zh)
EP (1) EP4087159A4 (zh)
CN (1) CN113315590B (zh)
WO (1) WO20211696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8633B (zh) * 2022-06-06 2023-03-21 珠海微度芯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毫米波芯片的数据输出方法和芯片
CN115097377B (zh) * 2022-06-16 2024-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954725B (zh) * 2023-02-22 2023-09-26 苏州埃博斯电气有限公司 具有连通异常监测功能的汽车电路连接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5279A (zh) * 2012-09-28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远端控制单元序列号和天线扇区号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6330345A (zh) * 2015-06-29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调天线连接线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56417A (zh) * 2015-12-09 2017-06-1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天馈安装问题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27470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708098A (zh) * 2018-07-09 2020-01-1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4977A (zh) * 2006-09-26 2008-04-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天线室外单元线缆连接检测方法
US8934855B2 (en) * 2008-11-12 2015-01-13 Apple Inc. Antenna auto-configuration
CN102549950B (zh) * 2009-06-08 2015-03-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节点及确定其馈线端口和天线端口间连接组合方法
US8913965B2 (en) * 2012-11-19 2014-12-16 Ixia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detecting antenna port misconfigurations
CN105357755A (zh) * 2013-01-25 2016-0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天馈口与天线端口连接关系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4639263B (zh) * 2013-11-13 2017-12-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基站天馈安装问题的方法与装置
CN105721072B (zh) * 2014-12-04 202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天线故障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8988913B (zh) * 2017-05-31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端口映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0086513B (zh) * 2018-01-25 2021-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查mimo基站天线接反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88504B (zh) * 2019-02-21 2022-03-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天线接反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536310B (zh) * 2019-08-29 2022-03-15 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数据识别天线接反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5279A (zh) * 2012-09-28 2013-0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远端控制单元序列号和天线扇区号的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06330345A (zh) * 2015-06-29 2017-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调天线连接线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06856417A (zh) * 2015-12-09 2017-06-1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天馈安装问题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27470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通道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708098A (zh) * 2018-07-09 2020-01-1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连接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5590A (zh) 2021-08-27
EP4087159A4 (en) 2023-10-18
EP4087159A1 (en) 2022-11-09
US20230028869A1 (en) 2023-01-26
WO2021169696A1 (zh) 2021-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5590B (zh) 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
US2023039638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ub-Space Selection
US8045926B2 (en) Multi-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for advanced Tx antenna monitoring and calibration in MIMO and smart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291503B (zh) 时分双工mimo多天线通信系统射频通路的校准方法与装置
CN112383321B (zh)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和客户前置设备
US7800552B2 (en) Antenna apparatus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EP3732797B1 (en) Beam training of a radio transceiver device
US10742298B2 (en) Beam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P342739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ounding for a mu-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220255596A1 (en) Methods, Distributed Base Station System, Remote Radio Unit and Base Band Unit System for Handling Downlink Signals
US2012029976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ntenna calibration
US1061585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codebook
WO2017000552A1 (zh) 一种检测电调天线连接线序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83957A1 (zh) 一种天线通道的降阶方法及装置
EP3512114B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40254715A1 (en) Robust precoding vector switching for multiple transmitter antennas
CN107483125B (zh) 基于lte/lte升级版小区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WO2023216211A1 (en) Over the air calibration for an advanced antenna system
CN114600386A (zh) 用于具有四个相关且未校准天线的下行链路系统的相位误差补偿
US20210337397A1 (en) Beam se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3328769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WO2012079632A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wideband precoding
CN111247746B (zh) 修改上行链路信息流或下行链路信息流的数目
CN115378478A (zh) 信道校准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KR20200120463A (ko) 복수의 패널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