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5287B - 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5287B
CN113315287B CN202010119111.XA CN202010119111A CN113315287B CN 113315287 B CN113315287 B CN 113315287B CN 202010119111 A CN202010119111 A CN 202010119111A CN 113315287 B CN113315287 B CN 1133152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opening
cover body
flow guide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91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5287A (zh
Inventor
林继谦
萧家祥
阎柏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191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52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5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5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5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5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gaseous cooling medium flowing in closed circuit, a part of which is external to the machine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旋转电机包括一定子组件及一转子组件。转子组件对应于定子组件设置,转子组件包括一转子本体、一第一端盖及一第二端盖。转子本体包括多个沿着转子本体的轴向方向贯穿的导流通孔。第一端盖对应于转子本体的其中一端,第一端盖包括一第一盖本体及多个设置在第一盖本体上的第一导流结构。第二端盖对应于转子本体的另外一端,第二端盖包括一第二盖本体及多个设置在第二盖本体上的第二导流结构。当转子组件沿着一旋转方向转动时,第一导流结构及/或第二导流结构能导引一气流在多个导流通孔中流动。借此,本发明达到了提升旋转电机的散热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能提升旋转电机的散热效率的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背景技术
首先,根据电动车用电动机高速化趋势,现有技术中的旋转电机的转子散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电动车用电动机。而当电动机温度过高时,不仅会影响整体效率也会降低电动机的寿命。
借此,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提升旋转电机的散热效率,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技术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其包括一定子组件以及一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对应于所述定子组件设置,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一转子本体、一第一端盖以及一第二端盖。其中,所述转子本体包括多个沿着所述转子本体的轴向方向贯穿的导流通孔。其中,所述第一端盖对应于所述转子本体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端盖包括一第一盖本体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本体上的第一导流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端盖对应于所述转子本体的另外一端,所述第二端盖包括一第二盖本体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本体上的第二导流结构。其中,当所述转子组件沿着一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或所述第二导流结构能导引一气流在多个所述导流通孔中流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为一呈平板状的板体,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分别具有一长度方向、一宽度方向以及一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所述第二导流结构的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所述第二导流结构的所述宽度方向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为一壳体,所述第一端盖还进一步包括多个贯穿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二端盖还进一步包括多个贯穿所述第二盖本体的第二开孔;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一盖本体之间能形成一第三开孔,且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二盖本体之间能形成一第四开孔;其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开孔彼此连通,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四开孔彼此连通;其中,所述第三开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异,所述第四开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异。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在所述第一盖本体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孔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在所述第二盖本体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开孔至少部分重叠。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还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第一环绕侧壁,所述第一盖本体、所述第一环绕侧壁与所述转子本体的一第一端部之间具有一第一集流空间;其中,所述第二端盖还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本体的第二环绕侧壁,所述第二盖本体、所述第二环绕侧壁与所述转子本体的一第二端部之间具有一第二集流空间,多个所述导流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空间和所述第二集流空间。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其包括一转子本体、一第一端盖以及一第二端盖。所述转子本体包括多个沿着所述转子本体的轴向方向贯穿的导流通孔。所述第一端盖对应于所述转子本体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端盖包括一第一盖本体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本体上的第一导流结构。所述第二端盖对应于所述转子本体的另外一端,所述第二端盖包括一第二盖本体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本体上的第二导流结构。其中,当所述转子组件沿着一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或所述第二导流结构能导引一气流在多个所述导流通孔中流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为一呈平板状的板体,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分别具有一长度方向、一宽度方向以及一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所述第二导流结构的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所述第二导流结构的所述宽度方向平行于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为一壳体,所述第一端盖还进一步包括多个贯穿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二端盖还进一步包括多个贯穿所述第二盖本体的第二开孔;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一盖本体之间能形成一第三开孔,且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二盖本体之间能形成一第四开孔;其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开孔彼此连通,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四开孔彼此连通;其中,所述第三开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异,所述第四开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异。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在所述第一盖本体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孔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在所述第二盖本体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开孔至少部分重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子组件,其包括一转轴、一转子本体、一第一端盖以及一第二端盖。所述转轴定义有一中心轴线。所述转子本体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子本体包括一本体部、一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其中一端的第一端部、一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另外一端的第二端部以及多个沿着所述转子本体的轴向方向且贯穿所述第一端部、所述本体部及所述第二端部的导流通孔。所述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转轴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盖包括一第一盖本体、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本体上的第一导流结构以及多个贯穿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第一开孔,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分别对应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端盖设置在所述转轴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盖包括一第二盖本体、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本体上的第二导流结构以及多个贯穿所述第二盖本体的第二开孔,其中,多个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分别对应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其中,所述第一开孔通过所述导流通孔而连通于所述第二开孔,以形成一气体流道。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其能通过“当所述转子组件沿着一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或所述第二导流结构能导引一气流在多个所述导流通孔中流动”的技术方案,以提升旋转电机的散热效率。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旋转电机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其中一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另外一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其中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另外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2的VI-VI剖面的其中一立体剖面的示意图。
图7为图2的VI-VI剖面的另外一立体剖面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其中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另外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其中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另外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其中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另外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旋转电机的立体组合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电机U及其转子组件RA,转子组件RA可应用于旋转电机U上,即,一种电动机(motor)及应用在电动机上的转子。旋转电机U可包括转子组件RA及定子组件SA,且转子组件RA可对应于定子组件SA设置,以使得转子组件RA能相对于定子组件SA转动,且在转子组件RA的转动过程中带动转轴1同时转动。
承上述,请再参阅图1所示,并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所示,图2及图3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旋转电机U的转子组件RA包括一转轴1、一转子本体2、一第一端盖3以及一第二端盖4,然本发明不以转轴1的设置与否为限制。此外,定子组件SA包括一定子6以及多个设置在定子6上的线圈7。
接着,请再参阅图1至图3所示,并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所示,图4及图5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转轴1可定义有一中心轴线A,转子组件RA能相对于定子组件SA沿着一旋转方向转动,例如一第一旋转方向R1(例如逆时针)或一第二旋转方向R2(例如顺时针)转动,且第一旋转方向R1与第二旋转方向R2相异。此外,转子组件RA还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多个磁性元件5,多个磁性元件5设置在转子本体2上,呈V字形排列,且每一磁性元件5为矩形。另外,需特别说明的是,为了容易呈现本案结构特征,在第一实施例中,磁性元件5仅在图4及图5中示出,且本发明也不限制磁性元件5必须如图4及图5般的排列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当能理解设置在转子本体2上的磁性元件5的配置方式。
承上述,转子本体2设置在转轴1上,转子本体2包括一本体部21、一连接于本体部21的其中一端的第一端部22、一连接于本体部21的另外一端的第二端部23以及多个沿着转子本体2的轴向方向(例如Z轴方向)且贯穿第一端部22、本体部21及第二端部23的导流通孔20。换句话说,导流通孔20可沿着中心轴线A的轴向方向而完全贯穿转子本体2。借此,一气流可通过导流通孔20而提高转子组件RA的散热效率。
承上述,第一端盖3设置在转轴1上且对应于第一端部22,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端盖3可抵靠在第一端部22上。此外,在转子组件RA的转动过程中能同时带动转轴1以及设置在转轴1上的第一端盖3同时转动。进一步来说,第一端盖3包括一第一盖本体31、多个设置在第一盖本体31上的第一导流结构32以及多个贯穿第一盖本体31的第一开孔33。多个第一导流结构32分别对应于相对应的第一开孔33。此外,举例来说,多个第一开孔33可分别对应于相对应的导流通孔20,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以本发明而言,多个第一导流结构32可邻近于第一开孔33,且第一开孔33连通于导流通孔20,以使得气流可通过第一开孔33以及导流通孔20。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端盖3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端部22上,而不设置在转轴1上。
承上述,第二端盖4设置在转轴1上且对应于第二端部23,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端盖4可抵靠在第二端部23上。此外,在转子组件RA的转动过程中能同时带动转轴1以及设置在转轴1上的第二端盖4同时转动。进一步来说,第二端盖4包括一第二盖本体41、多个设置在第二盖本体41上的第二导流结构42以及多个贯穿第二盖本体41的第二开孔43。多个第二导流结构42分别对应于相对应的第二开孔43。此外,举例来说,多个第二开孔43可分别对应于相对应的导流通孔20,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以本发明而言,多个第二导流结构42可邻近于第二开孔43,且第二开孔43连通于导流通孔,以使得气流可通过第二开孔43以及导流通孔20。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端盖4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二端部23上,而不设置在转轴1上。
接着,请再参阅图4及图5所示,举例来说,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多个导流通孔20环绕于中心轴线A且呈间隔排列设置,多个第一开孔33环绕于中心轴线A且呈间隔排列设置,多个第二开孔43环绕于中心轴线A且呈间隔排列设置。换句话说,多个第一开孔33、多个第二开孔43及多个导流通孔20可相对于中心轴线A而呈辐射状的分布在第一端盖3、第二端盖4及转子本体2上。然而,须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开孔33、多个第二开孔43及多个导流通孔20也可以其他排列方进行排列,本发明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制。
借此,第一开孔33分别通过相对应的导流通孔20而连通于相对应的第二开孔43,以形成一气体流道。换句话说,以本发明而言,气体流道可由第一开孔33、第二开孔43及导流通孔20所形成,且气流可由第一开孔流经导流通孔20而流动至第二开孔43,或者是气流可由第二开孔流经导流通孔20而流动至第一开孔33。也就是说,当转子组件RA相对于中心轴线A沿着一旋转方向转动时,第一导流结构32及/或第二导流结构42能导引一气流在多个导流通孔20中流动。
接着,请再参阅图1至图5所示,并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所示,图6及图7分别为图2的VI-VI剖面的立体剖面的示意图。当转子组件RA沿着一第一旋转方向R1转动时,第一导流结构32能将一第一气流导引至第一开孔33,且第一气流能通过气体流道而流动至第二开孔43。此外,当转子组件RA沿着一第二旋转方向R2转动时,第二导流结构42能将一第二气流导引至第二开孔43,且第二气流能通过导流通孔20而流动至第一开孔33。换句话说,本发明能利用第一导流结构32及/或第二导流结构42聚集气流,并将气流导引至第一开孔33及/或第二开孔43中,且气流能由第二开孔43及/或第一开孔33流出。
承上述,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而言,第一端盖3还可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第一盖本体31的第一环绕侧壁34,第一盖本体31、第一环绕侧壁34与第一端部22之间具有一第一集流空间30。第二端盖4还可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第二盖本体41的第二环绕侧壁44,第二盖本体41、第二环绕侧壁44与第二端部23之间具有一第二集流空间40,其中多个导流通孔20连通第一集流空间30和第二集流空间40。此外,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端盖3的第一环绕侧壁34可抵靠在第一端部22上,第二端盖4的第二环绕侧壁44可抵靠在第二端部23上,以分别形成第一集流空间30及第二集流空间40。此外,举例来说,当转子本体2具有第一集流空间30及第二集流空间40时,多个第一开孔33可不用对应于相对应的导流通孔20,且多个第二开孔43可不用对应于相对应的导流通孔20,而是利用第一集流空间30及第二集流空间40将气流导引至导流通孔20中。
借此,以第一实施例而言,当转子组件RA沿着一第一旋转方向R1转动时,第一导流结构32能将一第一气流导引至第一开孔33,接着第一气流可被导引至第一集流空间30中,且第一气流能通过导流通孔20而流动至第二集流空间40,接着第一气流能再通过第二开孔43而流出,以提升转子组件RA的散热效率。此外,当转子组件RA沿着一第二旋转方向R2转动时,第二导流结构42能将一第二气流导引至第二开孔43,接着第二气流可被导引至第二集流空间40中,且第二气流能通过导流通孔20而流动至第一集流空间30,接着第二气流能再通过第一开孔33而流出,以提升转子组件RA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来说,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而言,第一导流结构32及第二导流结构42为一呈平板状的板体。第一导流结构32及第二导流结构42分别具有一长度方向、一宽度方向以及一厚度方向,第一导流结构32及第二导流结构42的长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垂直于中心轴线A的延伸方向,且第一导流结构32及第二导流结构42的宽度方向平行于中心轴线A的延伸方向。进一步来说,以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而言,第一导流结构32在第一盖本体3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一开孔33没有重叠,且第二导流结构42在第二盖本体4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开孔43没有重叠,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承上述,须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结构32及第二导流结构42的宽度方向也可以是相对于中心轴线A倾斜,而使得第一导流结构32及第二导流结构42分别相对于第一盖本体31及第二盖本体41倾斜设置。换句话说,呈平板状的板体的第一导流结构32及第二导流结构42也可以分别相对于第一盖本体31及第二盖本体41呈倾斜设置。借此,第一导流结构32在第一盖本体3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一开孔33至少部分重叠,且第二导流结构42在第二盖本体4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开孔43至少部分重叠。
[第二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8至图10所示,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9及图10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电机U及其转子组件RA,由图9及图10与图4及图5的比较可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端盖3及第二端盖4的型态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端盖3及第二端盖4的型态不同。另外,须说明的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电机U的其他构件及结构都与前述实施例相仿,在此不再赘述。
承上述,以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而言,第一导流结构32及第二导流结构42为一壳体,第一导流结构32与第一盖本体31之间能形成一第三开孔35,且第二导流结构42与第二盖本体41之间能形成一第四开孔45。换句话说,第一开孔33及第二开孔43分别为贯穿第一盖本体31及第二盖本体41所形成,第三开孔35则形成在第一导流结构32与第一盖本体31之间,且第四开孔45则形成在第二导流结构42与第二盖本体41之间。此外,值得说明的是,举例来说,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结构32及第二导流结构42为一呈圆弧状的壳体,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借此,第一导流结构32在第一盖本体3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一开孔33至少部分重叠,且第二导流结构42在第二盖本体4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开孔43至少部分重叠。
承上述,呈圆弧状的第一导流结构32的其中一个侧边具有第三开孔35,且第三开孔35邻近于第一开孔33,呈圆弧状的第二导流结构42的其中一个侧边具有第四开孔45,且第四开孔45邻近于第二开孔43。第一开孔33与第三开孔35彼此连通,且第二开孔43与第四开孔45彼此连通。此外,举例来说,转子组件能沿着一旋转方向(第一旋转方向R1或第二旋转方向R2)转动,第三开孔35的开口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异,第四开孔45的开口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异。
此外,以第二实施例而言,多个第一导流结构32呈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孔33中的其中一个第一开孔33具有相对应的第一导流结构32以形成一第三开孔35,而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孔33中的另外一个第一开孔33则不具有用于形成第三开孔35的相对应的第一导流结构32。此外,多个第二导流结构42呈间隔设置,且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孔43中的其中一个第二开孔43具有相对应的第二导流结构42以形成一第四开孔45,而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孔43中的另外一个第二开孔43则不具有用于形成第四开孔45的相对应的第二导流结构42。进一步来说,以第二实施例而言,相邻的两个第三开孔35的开口方向彼此相同,且相邻的两个第四开孔45的开口方向彼此相同,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承上述,以第二实施例而言,多个导流通孔20中的其中一个导流通孔20的其中一侧具有相对应的第一导流结构32(例如第一端盖3侧),且另外一侧则不具有第一导流结构32(例如第二端盖4侧)。此外,多个导流通孔20中的其中一个导流通孔20的其中一侧不具有第一导流结构32(例如第一端盖3侧),且另外一侧具有相对应的第一导流结构32(例如第二端盖4侧)。
借此,以第二实施例而言,当转子组件RA沿着一旋转方向(例如第一旋转方向R1)转动时,第一导流结构32能将一第一气流导引至第三开孔35,接着第一气流可流动至第一开孔33,且第一气流能通过导流通孔20而流动至第二开孔43,并由第二开孔43流出。此外,当转子组件RA沿着一旋转方向(例如第一旋转方向R1)转动时,第二导流结构42也能将一第二气流导引至第四开孔45,接着第二气流可流动至第二开孔43,且第二气流能通过气体流道而流动至第一开孔33,并由第一开孔33流出。
[第三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11及图12所示,图11及图12分别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电机U及其转子组件RA,由图11及图12与图9及图10的比较可知,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端盖3及第二端盖4的型态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端盖3及第二端盖4的型态不同。另外,须说明的是,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电机U的其他构件及结构都与前述实施例相仿,在此不再赘述。
承上述,以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而言,第一导流结构32及第二导流结构42为一壳体,第一导流结构32与第一盖本体31之间能形成一第三开孔35,且第二导流结构42与第二盖本体41之间能形成一第四开孔45。换句话说,第一开孔33及第二开孔43分别为贯穿第一盖本体31及第二盖本体41所形成,第三开孔35则形成在第一导流结构32与第一盖本体31之间,且第四开孔45则形成在第二导流结构42与第二盖本体41之间。此外,值得说明的是,举例来说,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结构32及第二导流结构42为一呈圆弧状的壳体,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借此,第一导流结构32在第一盖本体3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一开孔33至少部分重叠,且第二导流结构42在第二盖本体41上的垂直投影与第二开孔43至少部分重叠。
此外,以第三实施例而言,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孔33中的其中一个第一开孔33具有相对应的第一导流结构32以形成一第三开孔35,而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孔33中的另外一个第一开孔33也具有相对应的第一导流结构32以形成一第三开孔35。此外,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孔43中的其中一个第二开孔43具有相对应的第二导流结构42以形成一第四开孔45,而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孔43中的另外一个第二开孔43具有相对应的第二导流结构42以形成一第四开孔45。举例来说,以第三实施例而言,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孔33所分别对应的第一导流结构32的开口方向彼此相反,且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孔43所分别对应的第二导流结构42的开口方向彼此相反,也就是说,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孔33中的其中一个第一开孔33所对应的第三开孔35的开口方向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孔33中的另外一个第一开孔33所对应的第三开孔35的开口方向彼此相反,且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孔43中的其中一个第二开孔43所对应的第四开孔45的开口方向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孔43中的另外一个第二开孔43所对应的第四开孔45的开口方向彼此相反。
承上述,以第三实施例而言,多个导流通孔20中的其中一个导流通孔20的其中一侧具有相对应的第一导流结构32(例如第一端盖3侧),且另外一侧也具有第一导流结构32(例如第二端盖4侧)。然而,须说明的是,以第三实施例而言,其中一个导流通孔20的其中一侧所对应的第一导流结构32的开口方向与其中一个导流通孔20的另外一侧所对应的第一导流结构32的开口方向不同。
借此,以第三实施例而言,当转子组件RA沿着一旋转方向(例如第一旋转方向R1)转动时,第一导流结构32能将一第一气流导引至第三开孔35,接着第一气流可流动至第一开孔33,且第一气流能通过气体流道而流动至第二开孔43,并由第四开孔45流出。此外,当转子组件RA沿着一旋转方向(例如第二旋转方向R2)转动时,第二导流结构42也能将一第二气流导引至第三开孔35,接着第二气流可流动至第一开孔33,且第二气流能通过气体流道而流动至第二开孔43,并由第四开孔45流出。
[第四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13至图15所示,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14及图15分别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电机U及其转子组件RA,由图14及图15与图4及图5的比较可知,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端盖3及第二端盖4的型态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端盖3及第二端盖4的型态不同。另外,须说明的是,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电机U的其他构件及结构都与前述实施例相仿,在此不再赘述。
承上述,以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而言,第一导流结构32及第二导流结构42为一呈多边形的形状的壳体,呈多边形的形状的第一导流结构32的其中一个侧边具有第三开孔35,且第三开孔35邻近于第一开孔33,呈多边形的形状的第二导流结构42的其中一个侧边具有第四开孔45,且第四开孔45邻近于第二开孔43。此外,相邻的两个第三开孔35的开口方向彼此相同或彼此相异,且相邻的两个第四开孔45的开口方向彼此相同或彼此相异,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旋转电机U及其转子组件RA,其能通过“当转子组件RA沿着一旋转方向转动时,第一导流结构32及/或第二导流结构42能导引一气流在多个导流通孔20中流动”的技术方案,以提升旋转电机U的散热效率。
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能够利用转子组件RA所产生的动能,而使得气流能够通过第一导流结构32及/或第二导流结构42而导引至导流通孔20中,以提升旋转电机U的散热效率。
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能利用第一端盖3及第二端盖4分别设置在转子本体2上,而避免磁性元件在在转动过程中脱落。
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能利用第一集流空间30及第二集流空间40而使得第一端盖3及第二端盖4设置在转子本体2上时,可以不用考虑第一开孔33及第二开孔43与导流通孔20之间的对位关系,也就是说,进入到第一开孔33中的气流能汇流于第一集流空间30中,接着再流动至导流通孔20中。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包括:
一定子组件;以及
一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对应于所述定子组件设置,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一转子本体、一第一端盖以及一第二端盖;
其中,所述转子本体包括多个沿着所述转子本体的轴向方向贯穿的导流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端盖对应于所述转子本体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端盖包括一第一盖本体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本体上的第一导流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端盖还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第一环绕侧壁,所述第一盖本体、所述第一环绕侧壁与所述转子本体的一第一端部之间具有一第一集流空间;其中,所述第二端盖还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第二盖本体的第二环绕侧壁,所述第二盖本体、所述第二环绕侧壁与所述转子本体的一第二端部之间具有一第二集流空间;其中,多个所述导流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空间和所述第二集流空间;
其中,所述第二端盖对应于所述转子本体的另外一端,所述第二端盖包括一第二盖本体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本体上的第二导流结构;
其中,当所述转子组件沿着一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导引一气流至所述第一集流空间中,且所述气流能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导流通孔而流动至所述第二集流空间,或者,所述第二导流结构能导引所述气流至所述第二集流空间中,且所述气流能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导流通孔而流动至所述第一集流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为一壳体,所述第一端盖还进一步包括多个贯穿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二端盖还进一步包括多个贯穿所述第二盖本体的第二开孔;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一盖本体之间能形成一第三开孔,且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二盖本体之间能形成一第四开孔;其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开孔彼此连通,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四开孔彼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异,所述第四开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在所述第一盖本体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孔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在所述第二盖本体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开孔至少部分重叠。
4.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
一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设置在一转轴上,所述转子本体包括多个沿着所述转子本体的轴向方向贯穿的导流通孔;
一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对应于所述转子本体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端盖包括一第一盖本体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本体上的第一导流结构;以及
一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对应于所述转子本体的另外一端,所述第二端盖包括一第二盖本体以及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本体上的第二导流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端盖还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第一环绕侧壁,所述第一盖本体、所述第一环绕侧壁与所述转子本体的一第一端部之间具有一第一集流空间;其中,所述第二端盖还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本体的第二环绕侧壁,所述第二盖本体、所述第二环绕侧壁与所述转子本体的一第二端部之间具有一第二集流空间;其中,多个所述导流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空间和所述第二集流空间;
其中,当所述转子组件沿着一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导流结构能导引一气流至所述第一集流空间中,且所述气流能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导流通孔而流动至所述第二集流空间,或者,所述第二导流结构能导引所述气流至所述第二集流空间中,且所述气流能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导流通孔而流动至所述第一集流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为一壳体,所述第一端盖还进一步包括多个贯穿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二端盖还进一步包括多个贯穿所述第二盖本体的第二开孔;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一盖本体之间能形成一第三开孔,且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二盖本体之间能形成一第四开孔;其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开孔彼此连通,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四开孔彼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异,所述第四开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旋转方向相同或相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在所述第一盖本体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孔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在所述第二盖本体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二开孔至少部分重叠。
7.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
一转轴,所述转轴定义有一中心轴线;
一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子本体包括一本体部、一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其中一端的第一端部、一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另外一端的第二端部以及多个沿着所述转子本体的轴向方向且贯穿所述第一端部、所述本体部及所述第二端部的导流通孔;
一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设置在所述转轴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盖包括一第一盖本体、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本体上的第一导流结构以及多个贯穿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第一开孔,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分别对应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孔;以及
一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设置在所述转轴上且对应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盖包括一第二盖本体、多个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本体上的第二导流结构以及多个贯穿所述第二盖本体的第二开孔,其中,多个所述第二导流结构分别对应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
其中,所述第一开孔通过所述导流通孔而连通于所述第二开孔,以形成一气体流道;
其中,所述第一端盖还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第一环绕侧壁,所述第一盖本体、所述第一环绕侧壁与所述转子本体的所述第一端部之间具有一第一集流空间;其中,所述第二端盖还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第二盖本体的第二环绕侧壁,所述第二盖本体、所述第二环绕侧壁与所述转子本体的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具有一第二集流空间;其中,多个所述导流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空间和所述第二集流空间;
其中,当所述转子组件沿着一旋转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导流结构能导引一气流至所述第一集流空间中,且所述气流能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导流通孔而流动至所述第二集流空间,或者,所述第二导流结构能导引所述气流至所述第二集流空间中,且所述气流能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导流通孔而流动至所述第一集流空间;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及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为一壳体,所述第一端盖还进一步包括多个贯穿所述第一盖本体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二端盖还进一步包括多个贯穿所述第二盖本体的第二开孔;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一盖本体之间能形成一第三开孔,且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与所述第二盖本体之间能形成一第四开孔;其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三开孔彼此连通,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四开孔彼此连通。
CN202010119111.XA 2020-02-26 2020-02-26 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Active CN1133152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9111.XA CN113315287B (zh) 2020-02-26 2020-02-26 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9111.XA CN113315287B (zh) 2020-02-26 2020-02-26 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5287A CN113315287A (zh) 2021-08-27
CN113315287B true CN113315287B (zh) 2023-01-06

Family

ID=77369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9111.XA Active CN113315287B (zh) 2020-02-26 2020-02-26 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528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2759A (zh) * 2015-11-12 2018-07-3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转子组件和包括该转子组件的马达
DE102017205687A1 (de) * 2017-04-04 2018-10-04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Ro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60902A (ja) * 2003-02-25 2004-09-16 Kokusan Denki Co Ltd 磁石発電機
CN106992616A (zh) * 2017-05-25 2017-07-28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减振转子和电机
TWI677169B (zh) * 2018-08-15 2019-11-11 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部份遮擋式轉子組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2759A (zh) * 2015-11-12 2018-07-3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转子组件和包括该转子组件的马达
DE102017205687A1 (de) * 2017-04-04 2018-10-04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Ro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5287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247015A1 (en) Rotor having lobed bor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CN111628621B (zh) 无刷盘式双转子电机
CN112117858A (zh)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机
US11418071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channel in stator slot walls
CN113315287B (zh) 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KR101617981B1 (ko) 전동기
CN210167928U (zh) 电机及风机
CN111725927B (zh) 旋转电机
EP3468004B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11009032B2 (en) Centrifugal fan
CN212627342U (zh) 降风阻槽楔结构、定子及电机
KR102286885B1 (ko) 회전 전기 기계
TWI723785B (zh) 旋轉電機及其轉子組件
JP2005348589A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電動機の冷却構造
WO2021168680A1 (zh) 旋转电机及其转子组件
JPH04207935A (ja) 回転電機
WO2023233831A1 (ja) モータ、送風機及び移動体
CN219458784U (zh) 电机及电驱系统
CN219760726U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CN219801990U (zh) 定子冲片、定子及电机
CN214900423U (zh) 一种电机及水平多关节机器人
CN112383173B (zh) 一种设有转子冷却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
WO2021250735A1 (ja) 電動機及び送風装置
KR102393128B1 (ko) 구동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쿨링장치
KR20170028154A (ko) 구동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쿨링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