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4265A - 光电复合缆 - Google Patents

光电复合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4265A
CN113314265A CN202110585149.0A CN202110585149A CN113314265A CN 113314265 A CN113314265 A CN 113314265A CN 202110585149 A CN202110585149 A CN 202110585149A CN 113314265 A CN113314265 A CN 113314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sheath
optical
composite cable
electric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851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4265B (zh
Inventor
朱鹏宇
缪威玮
缪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8514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42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4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4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4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4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22Cable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electrical conductor together with optical fib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29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rengthening or protecting the cables
    • G02B6/443Protective cov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184Sheaths comprising grooves, ribs or other proj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1875Multi-layer she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22Metal wires or tapes, e.g. made of steel
    • H01B7/228Metal bra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9/00Power cables
    • H01B9/005Power cables including optical transmission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缆。本发明提供的光电复合缆包括:光单元,光单元包括紧包纤与第一内护套,第一内护套的材料为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第一内护套包覆在紧包纤的外侧;电单元,电单元包括信号线,信号线用于传输电信号;铠装层,铠装层包覆在光单元与电单元的外侧;外护套,外护套包覆在铠装层的外侧。本发明提供的光电复合缆可以同时用于室外以及室内,即光电复合缆本身可以用于室外施工,光纤复合缆入户时,可以剥除铠装层使光单元与电单元单独入户,避免使用两种不同的光电复合缆进行入户,提高光电复合缆入户的施工效率,降低光电复合缆入户的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光电复合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光电复合缆。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行业的发展,光电复合缆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光电复合缆是一种集光单元与电单元于一体的线缆,即光电复合缆可以同时传输光信号与电信号。
现有的光电复合缆,包括室外光电复合缆与室内光电复合缆,将室外光电复合缆与室内光电复合缆连接,以实现光电复合缆的入户。其中,室外光电复合缆,为了满足室外复杂的环境,在光单元与电单元外侧布置保护层,比如,可以通过挤塑机在光单元与电单元的表面挤制一层低烟无卤材料作为室外复合缆的保护层。
然而,使用两种不同的光电复合缆进行入户,降低了光电复合缆入户的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缆,以解决现有光电复合缆在入户过程中施工效率慢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缆,包括:
光单元,所述光单元包括紧包纤与第一内护套,所述第一内护套的材料为低烟无卤阻燃材料,所述第一内护套包覆在所述紧包纤的外侧;
电单元,所述电单元包括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用于传输电信号;
铠装层,所述铠装层包覆在所述光单元与所述电单元的外侧;
外护套,所述外护套包覆在所述铠装层的外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加强层,所述加强层位于所述外护套与所述铠装层之间,且所述加强层包覆所述铠装层;所述光单元还包括多个加强杆,多个所述加强杆分别位于所述紧包纤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内护套包覆在所述加强杆与所述紧包纤的外侧。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加强层与加强杆可以保证光电复合缆的抗拉伸性能,同时,当剥除光电复合缆的铠装层,即光电复合缆内部的光单元与电单元直接入户时,加强杆还可以保证光单元在入户时的抗拉伸性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层包括芳纶、玻纤纱或聚酯纱;或者,
所述加强层包括阻水纱以及芳纶、玻纤纱和聚酯纱中至少一种的混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加强层的抗拉伸性能,进而保证光电复合缆的抗拉伸性能。在另一方面,加强层包括阻水纱,提高加强层的阻水性能,从而可以保护光电复合缆内部的光单元与电单元。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杆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弯曲弹性模量≥50Gpa,从而使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作为加强杆可以保证光单元的弯曲性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杆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防滑层,可以保证加强杆与第一内护套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加强杆从第一内护套的内部脱落。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编织层,所述编织层位于所述铠装层与所述加强层之间,且所述编织层包覆所述铠装层,所述编织层的覆盖率大于4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编织层以及铠装层可以防止啮齿类动物对光电复合缆内部的光单元以及电单元造成撕咬破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铠装层被配置为由长条形金属片沿一个方向螺旋缠绕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铠装层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光电复合缆的弯曲性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内护套的材料为低摩擦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和/或,
所述第一内护套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剥离所述第一内护套的剥离槽,所述剥离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的上底朝向所述第一内护套的中心。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将内护套的材料设置为低摩擦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光单元在入户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与管道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穿管布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单元与所述光单元并排设置,所述电单元还包括第二内护套,所述第二内护套包覆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二内护套与所述第一内护套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内护套与所述第二内护套之间且所述连接块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内护套的轴线,所述第一内护套、第二内护套与连接块为一体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二内护套可以保护信号线,使用连接块连接第一内护套与第二内护套,工作人员在进行穿管布线时,光单元与电单元同时穿管,进而可以提高布线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内护套的外表面或所述第二内护套的外表面贴设有区分标识;或者,
所述第一内护套或所述第二内护套成型后在外表面限定出与自身颜色不同的色条。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上述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区分光单元与电单元。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光电复合缆包括光单元、电单元、铠装层与外护套。光单元包括紧包纤与第一内护套,第一内护套的材料为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第一内护套包覆在紧包纤的外侧。电单元包括用于传输电信号的信号线,铠装层包覆在光单元与电单元的外侧,外护套包覆在铠装层的外侧。这样,光电复合缆可以直接用于室外,在入户时,可以使用工具剥除光电复合缆的铠装层,光电复合缆内部的光单元与电单元直接入户使用,即光电复合缆可以同时用于室外以及室内,避免使用两种不同的光电复合缆进行入户,从而能够提高光电复合缆入户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光单元; 110-紧包纤;
120-第一内护套; 121-剥离槽;
130-加强杆; 200-电单元;
210-信号线; 220-第二内护套;
230-区分标识; 300-铠装层;
400-外护套; 500-加强层;
600-编织层; 700-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现有的光电复合缆,通常包括用于布置在室外的室外光电复合缆以及用于布置在室内的室内光电复合缆,将室外光电复合缆与室内光电复合缆连接,以实现光电复合缆的入户。为了满足室外复杂的环境,室外光电复合缆在光单元与电单元的外侧布置保护层,例如,通过挤塑机在光单元与电单元的表面挤制一层低烟无卤材料作为室外复合缆的保护层。然而,使用两种不同的光电复合缆进行入户,降低了光电复合缆入户的施工效率。如果直接剥除现有室外光电复合缆的保护层使光电复合缆内部的光单元与电单元直接入户,一方面,室外的光电复合缆内部的光单元为光纤,电单元为电线,保护层是通过挤塑机直接挤制在光纤与电线的表面,保护层很难直接从光纤与电线的表面剥除;另一方面,光纤剥除保护层直接入户,难以保证光纤的强度,光纤内部的纤芯在布线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
经过反复思考与验证,发明人发现,如果使用一种光电复合缆同时满足室内与室外布置,即光电复合缆的保护层一方面容易从光单元与电单元的表面剥除,并且光单元在剥除保护层后的性能可以满足入户要求,在布线的过程中,光纤内部的纤芯不会发生断裂。这样,可以使用一种光电复合缆在室内与室外进行布线,即光电复合缆可以直接布置在室外,并且光单元与电单元表面的保护层容易剥除,光单元在剥除保护层后同样满足室内布线的要求,在入户时,直接剥除光单元与电单元表面的保护层,使光单元与电单元直接入户,避免使用两种不同的光电复合缆进行入户,从而提高光电复合缆入户的施工效率。
有鉴于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光电复合缆,包括光单元、电单元、铠装层与外护套。光单元包括紧包纤与第一内护套,第一内护套的材料为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第一内护套包覆在紧包纤的外侧。电单元包括用于传输电信号的信号线。铠装层包覆在光单元与电单元的外侧,外护套包覆在铠装层的外侧。这样,在紧包纤上包覆第一内护套,第一内护套对紧包纤起到保护的作用,使得光单元满足入户的要求。铠装层包覆在光单元与电单元外,外护套包覆在铠装层外,从而光电复合缆能够应对室外恶劣的环境,同时,铠装层为金属材料,可以使用工具例如剥线钳将铠装层从第一内护套以及电单元的表面剥除,使得光电复合缆的光单元与电单元可以直接入户。光电复合缆满足室内外两用的施工环境,在入户时可以剥除光电复合缆的铠装层使光单元与电单元直接入户,避免使用两种不同的光电复合缆进行入户,提高光电复合缆入户的施工效率。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包括光单元100、电单元200、铠装层300与外护套400,容易理解,光单元100可以用于传递光信号、电单元200可以用于传递电信号,例如传输视频信号。
图1-图2示出了,光单元100包括紧包纤110与第一内护套120,第一内护套120的材料为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示例性地,第一内护套120的材料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第一内护套120包覆在紧包纤110的外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使用挤塑机在紧包纤110的表面挤制第一内护套12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内护套120内可以设置有多个紧包纤110,即第一内护套120内紧包纤110的数量为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内护套120内紧包纤110的数量,通常情况下,第一内护套120内紧包纤110的数量为1-4根。
较佳的,第一内护套120的材料为低摩擦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并且材料的摩擦系数小于0.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将第一内护套120的材料设置为低摩擦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当光单元100在室内进行穿管布线时,可以减少第一内护套120与管道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穿管布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内护套12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剥离第一内护套120的剥离槽121,示例性地,剥离槽12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并且梯形的上底朝向第一内护套120的中心,当然,剥离槽121的截面也可以为三角形等适合形状。容易理解,剥离槽121使第一内护套120的壁厚降低,从而工作人员可以手动从剥离槽121处将第一内护套120分开,使第一内护套120内部的紧包纤110裸露,从而可以实现紧包纤110的接线。
容易理解,紧包纤110包括光纤以及包覆在光纤外侧的紧包纤护套,其中,光纤可以为裸光纤也可以为着色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光纤的结构,本实施例此处并不限制。示例性地,紧包纤护套可以为PVC(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PVC材料密度通常在1.0-1.45g/cm3,抗拉强度通常为15-18MPa,断裂伸长率通常为180%-250%。当然,紧包纤护套的可实现方式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使用尼龙或海翠制成紧包纤护套。
电单元200包括信号线2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使用对绞电缆作为信号线,对绞电缆为多根导线对绞形成,示例性地,信号线210为无氧铜网线,即信号线210中导体由无氧铜制成,每根电线中导体的直径可以为0.575mm,整根电线的直径可以为1.02mm。值得一提的是,电单元200中信号线210的数量为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通常情况下,信号线210的数量为1-8组。
如图2所示,电单元200与光单元100并排设置,电单元200还包括第二内护套220,第二内护套220包覆信号线210,其中,当信号线210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二内护套220同时包覆多个信号线210。示意性地,第二内护套220的材料与第一内护套120的材料相同,例如,信号线210与紧包纤110可以同时固定在模具内部,通过一次成型工艺分别在信号线210以及紧包纤110的外侧形成第二内护套220与第一内护套120。
图2示出了,第二内护套220与第一内护套120通过连接块700连接,示例性地,连接块700为长条形结构并且连接块700的截面为矩形,连接块700位于第一内护套120与第二内护套220之间且连接块70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内护套120的轴线,矩形的一侧与第二内护套220固定、矩形的另一侧与第一内护套120固定。其中,第一内护套120、第二内护套220与连接块700可以通过一次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第二内护套220可以起到保护信号线210的作用,在一些特殊场景下,例如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入户均需要穿管布线时,使用连接块700连接第一内护套120与第二内护套220,在布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需要将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分别进行布线,即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可以同时穿管布线,从而能够提高布线以及施工的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内护套120与第二内护套220其中一个设有区分标识,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区分标识为片状结构并且贴设在第一内护套120的外表面或第二内护套220的外表面。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内护套或第二内护套成型后在外表面限定出与自身颜色不同的色条,以色条设置在第二内护套为例,第二内护套在成型时使用两种不同材料,其中一种材料形成第二内护套的主体,另一种材料形成色条。容易理解,色条的颜色与第二内护套的主体颜色不同。通过设置区分标识,便于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进行区分。
图1-图2示出了,铠装层300包覆在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的外侧,容易理解,铠装层300为金属材料,在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的外侧设置铠装层300可以保证光电复合缆的抗侧压以及抗冲击性能,避免光电复合缆在室外受到侧压以及冲击时发生损坏。需要说明的是,铠装层300的内腔直径为线芯等效直径加修正系数,其中,纤芯为光电复合缆中位于铠装层300内部的部件,包括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即D1=D+K,D1为铠装层300内腔直径,D为缆芯等效直径,K为修正系数,K一般取值为0.5-1.0mm。光电复合缆在入户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工具例如剥线钳将铠装层300从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的表面剥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铠装层300为螺旋铠装层,也即是说,铠装层300被配置为由长条形金属片沿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螺旋缠绕形成,具体而言,螺旋铠装层可以使用304不锈钢丝进行铠装,钢丝压扁后沿一个方向螺旋盘绕在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的外侧,钢丝的抗拉强度为1600MPa-1800Mpa,钢丝伸长率大于40%,断面收缩率大于60%,从而保证光电复合缆具备足够的机械性能。容易理解,铠装层300外层直径为铠装层300内腔直径加钢丝压扁后的厚度,即D2=D1+S,其中D2为铠装层300外层直径,D1为铠装层300内腔直径,S为铠装钢丝压扁后的钢丝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将铠装层300设置为螺旋铠装层相较于钢带铠装层而言,光电复合缆的弯曲性能更强。
如图1-图2所示,铠装层300的外侧还包覆有外护套400,其中,外护套400的材料为聚烯烃材料,例如,外护套400的材料可以为中密度聚乙烯(MDPE,Medium density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HDPE,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或者低烟无卤(LSZH,Low smoke zero halogen)阻燃聚烯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光电复合缆在室外的具体环境设置外护套400的材料,例如,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可以使用强度以及硬度更大的高密度聚乙烯。容易理解,外护套400可以对内部的结构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光单元100、电单元200以及铠装层300受到腐蚀破坏。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光单元100包括紧包纤110以及包覆紧包纤110的第一内护套120,使得光单元100在单独入户时,紧包纤110内部的光纤不容易发生损坏,满足室内布线的要求。铠装层300包覆在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的外侧,铠装层300为光电复合缆提供抗侧压以及冲击性能,光电复合缆在室外施工时,内部的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不会因侧压以及冲击发生损坏。外护套400包覆在铠装层300的外侧,可以对铠装层300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铠装层300受到外界腐蚀。当光电复合缆入户时,由于铠装层300为金属材料,相对容易剥除,可以使用专用工具例如剥线钳剥除铠装层300以及外护套400,使光电复合缆内部的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单独入户,避免分别在室外以及室内分别布置两种不同的光电复合缆,从而可以提高光电复合缆入户的施工效率,同时能够降低光电复合缆入户的施工成本。
继续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加强层500,加强层500位于外护套400与铠装层300之间,且加强层500包覆铠装层300。需要说明的是,加强层500可以为光电复合缆提供抗拉伸性能,现有的一些光电复合缆,设置有两个电单元,其中用于传输光信号的光单元位于两个电单元之间,由电单元中的电缆为光电复合缆提供抗拉性能,然而,这种光电复合缆中的电单元用于提供电源,电单元中的电缆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信号线用于传输电信号例如视频信号,不利于承受较大拉力。使用加强层500包覆铠装层300,既能够为光电复合缆提供抗拉性能,光电复合缆在室外施工时,加强层500同时保护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保证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不会受到外部拉力而发生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强层500包括芳纶、玻纤纱或聚酯纱,容易理解,芳纶、玻纤纱或聚酯纱的抗拉伸性能较强,从而能够保证加强层500的抗拉伸性能,进而保证光电复合缆的抗拉伸性能。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强层500包括阻水纱以及芳纶、玻纤纱和聚酯纱中至少一种的混合物,也即是说,加强层500包括芳纶与阻水纱、玻纤纱与阻水纱或聚酯纱与阻水纱中任一种,或者阻水纱与芳纶、玻纤纱和聚酯纱中多种的混合物。容易理解的是,加强层500包括阻水纱可以提高加强层500的防水性能进而能够提高光电复合缆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地,光单元100还包括多个加强杆130,多个加强杆130分别位于紧包纤110的相对两侧。容易理解,加强杆130的数量为至少为两个,并且紧包纤110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加强杆130。较佳的,位于紧包纤110两侧的加强杆130数量相等。第一内护套120包覆在加强杆130与紧包纤110的外侧,即第一内护套120的两侧嵌入至少一根加强杆130并且紧包纤110位于第一内护套120两侧的加强杆130之间。值得一提的是,加强杆130的横截面不限于圆形,例如,加强杆130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或多边形等适合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加强杆130的横截面进行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加强杆130在光电复合缆设置有加强层500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增加光电复合缆的抗拉伸性能,使得光电复合缆在室外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满足极端地理下的施工环境。另外,当剥除光电复合缆的铠装层300,使用光电复合缆的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直接入户时,加强杆130可以保证光单元100的抗拉强度满足入户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加强层500以及加强杆130可以为光电复合缆提供高的抗拉伸性能,同时,位于加强层500内部的铠装层300可以为光电复合缆提供良好的抗侧压以及抗冲击性能。光电复合缆在室外施工时,可以避免外力对光电复合缆的影响。
示意性地,加强杆130可以为金属加强杆,也可以为非金属加强杆,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强杆130可以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即加强杆130的材料可以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fibre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FRP的密度为2.05-2.15g/cm3,拉伸及弯曲强度≥1100MPa,拉伸及弯曲弹性模量≥50GPa,断裂伸长率≤4%,吸水率≤0.1%,同时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5×10-5-6×10-5K-1,耐酸碱及化学性能稳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使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作为加强杆130,可以保证光单元100的弯曲性能,即光单元100在弯曲后更容易恢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强杆130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层,示例性地,当加强杆130为非金属加强杆,例如加强杆130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时,可以使用涂塑的方式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的表面形成一层有机聚合物,使得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与第一内护套120之间的抽拔力≥50N。通过在加强杆130的表面设置防滑层,可以保证加强杆130与第一内护套12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进而可以避免加强杆130从第一内护套120的内部脱落。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还包括编织层600,编织层600位于铠装层300与加强层500之间,且编织层600包覆铠装层300,编织层600的覆盖率大于45%。示例性地,编织层600采用0.05mm或0.1mm的304不锈钢丝进行编织,使得编织层600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钢丝抗拉强度为1600MPa-1800MPa,钢丝伸长率大于40%,断面收缩率大于60%。容易理解,铠装层300由金属材料制成,可以起到一定防止啮齿类动物对光电复合缆内部的光单元100以及电单元200造成撕咬破坏的作用,在铠装层300的外侧设置编织层600可以进一步提高光电复合缆防止啮齿类动物撕咬破坏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铠装层300、编织层600、加强层500以及外护套400,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下还可以起到保护光电复合缆中光单元100的作用,使得光电复合缆可以满足-40℃到+70℃的温度变化下,衰减的变化要求。具体而言,一方面,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外护套400以及加强层500可以起到一定隔热的作用;另一方面,铠装层300以及编织层600为金属材料制成,金属的热膨胀系数较低,即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时,铠装层300以及编织层600的体积变化较少,在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铠装层300以及编织层600可以对外护套400以及加强层500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保证光电复合缆内部的光单元100不会挤压变形,进而保证光单元100内部的紧包纤110不会受损。
下文介绍光电复合缆的几种可实现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述光电复合缆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应视为是对光电复合缆的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光电复合缆的设置有一组信号线210,使用对绞的蓝白无氧铜网线作为信号线210,单根电线的直径为1.02mm,单根电线中导体直径为0.575mm。信号线210在第一内护套120外侧,光纤芯数为四芯。
每根紧包纤110内设置一根光纤,每根紧包纤110的颜色不同,例如可以将四根紧包纤110分别设置成蓝、橙、绿或棕四种颜色,紧包纤110内光纤可以为G657.A2光纤即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并且光纤为裸光纤。紧包纤护套壁厚为0.1-0.3mm,且紧包纤护套材质为PVC,PVC材料的密度通常在1.0-1.45g/cm3,抗拉强度通常为15-18MPa,断裂伸长率通常为180%-250%。紧包纤110外径通常为0.9±0.05mm。
紧包纤110在第一内护套120内采用直放的方式,即多根紧包纤110不进行对绞。第一内护套120内嵌入两根加强杆130,加强杆130可以为金属加强杆或非金属加强杆,一般情况下,加强杆130为非金属加强杆并且加强杆130的直径为0.5±0.1mm。第一内护套120的材料为低摩擦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第一内护套120标称外径4.0mm,第一内护套120标称壁厚1.0mm。
铠装层300为螺旋铠装层,并且采用1.1mm304不锈钢丝进行压扁后螺旋铠装,钢丝抗拉强度为1600MPa-1800MPa,钢丝伸长率大于40%,断面收缩率大于60%,压扁后钢丝的厚度为0.5mm。铠装层300的内径标称6.5mm、外径标称7.5mm。
编织层600采用0.1mm不锈钢丝进行编织,编织层600的编织覆盖率大于45%,编织后标称外径为8.0mm。
加强层500采用1420D芳纶。
外护套400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400壁厚标称1.2mm,外护套400外径标称10.3mm。
采用上述结构的光电复合缆,其性能可以达到如下指标:
1、光纤衰减:1310nm≤0.34dB/km、1383nm≤0.25dB/km、1550nm≤0.21dB/km,1625nm≤0.25dB/km,即1310nm波长的光传输1km时的损耗小于0.34dB、1383nm波长的光传输1km时的损耗小于0.25dB、1550nm波长的光传输1km时的损耗小于0.21dB、1625nm波长的光传输1km时的损耗小于0.25dB。
2、拉伸:2000N拉力下,试验后残余附加衰减≤0.05dB,即光电复合缆承受2000N的拉力,在拉力消失后,光信号传输的衰减变化≤0.05dB;
3、侧压:3000N侧压力值下,试验后衰减可以回复,即光电复合缆承受3000N的侧压力,在侧压力消失后,光信号传输的衰减变化消失。
4、冲击:冲击能量5J,试验后衰减可以回复,即光电复合缆承受5J的冲击能量,冲击能量消失后,光信号传输的衰减变化消失。
5、反复弯曲:20倍缆径的弯曲半径,循环30次,试验后衰减可以回复,即光电复合缆弯曲时,光传输出现衰减变化,弯曲后,光信号传输的衰减变化消失。
7、高低温性能:在-40℃到+70℃的温度下,1550nm窗口下光纤的衰减变化≤0.2dB,即外界环境温度在-40℃到+70℃的范围内,光电复合缆与常温20℃相比,1550nm波长光信号传输的衰减变化≤0.2dB。
8、弯折:20倍直径的弯曲半径,不发生弯折,即光电复合缆在20倍直径的弯曲半径下不会发生折断。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光电复合缆设置有两组信号线210,即电单元200包括两组信号线210,两组信号线210为两组对绞的无氧铜网线,每根电线的整体直径为1.02mm,每根电线内部导体直径为0.575mm,两组信号线210设置在第二内护套220内,两组信号线210在第二内护套220内采用直放的方式,即两组信号线210相互之间不对绞。
光纤芯数为四芯,每根紧包纤110内设置一根光纤,紧包纤110颜色即紧包纤护套的颜色可以分别为蓝、橙、绿以及棕四种颜色,紧包纤110内光纤可以为G657.A2光纤并且为裸光纤。紧包纤护套壁厚一般为0.1-0.3mm,紧包纤护套材质为PVC,PVC的密度通常在1.0-1.45g/cm3,抗拉强度通常为15-18MPa,断裂伸长率通常为180%-250%。紧包纤110外径通常为0.9±0.05mm,紧包纤110在第一内护套120内部为直放的方式。第一内护套120内嵌入两根加强杆130,加强杆130可以为金属加强杆或非金属加强杆,一般情况下,加强杆130为非金属加强杆并且加强杆130的直径为0.5±0.1mm。
第一内护套120与第二内护套220的材料均为低摩擦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第一内护套120与第二内护套220的总标称外径9.5mm,第一内护套120标称外径4.0mm,第一内护套120标称壁厚1.0mm,第二内护套220外径标称5.0mm,第二内护套220标称壁厚0.5mm。
铠装层300为螺旋铠装层,并且采用1.1mm304不锈钢丝进行压扁后螺旋铠装,钢丝抗拉强度为1600MPa-1800MPa,钢丝伸长率大于40%,断面收缩率大于60%,压扁后钢丝的厚度为0.5mm。铠装层300的内径标称10mm、外径标称11mm。
编织层600采用0.1mm不锈钢丝进行编织,编织层600的编织覆盖率大于45%,编织后标称外径为11.5mm。
加强层500采用1420D芳纶。
外护套400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外护套400壁厚标称1.0mm,外护套400外径标称13.1mm。
采用上述结构的光电复合缆,其性能可以达到如下指标:
1、光纤衰减:1310nm≤0.34dB/km、1383nm≤0.25dB/km、1550nm≤0.21dB/km,1625nm≤0.25dB/km;
2、拉伸:2000N拉力下,试验后残余附加衰减≤0.05dB;
3、侧压:4000N侧压力值下,试验后衰减可以回复;
4、冲击:冲击能量5J,试验后衰减可以回复;
5、反复弯曲:20倍缆径的弯曲半径,循环30次,试验后衰减可以回复;
7、高低温性能:在-40℃到+70℃的温度下,1550nm窗口下光纤的衰减变化≤0.2dB;
8、弯折:20倍直径的弯曲半径,不发生弯折。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可以同时满足室内与室外的施工环境,使用专用工具例如剥线钳剥除光电复合缆的铠装层300后,光电复合缆内部的光单元100与电单元200可以直接入户使用;光电复合缆设置有铠装层300,使得光电复合缆室外布置的抗侧压以及抗冲击性能,包覆铠装层300的加强层500以及第一内护套120内部的加强杆130可以为光电复合缆提供足够的抗拉伸性能;光单元100外部的多层结构可以保证光单元100在-40℃到+70℃的温度变化下,衰减满足使用要求;另外,铠装层300以及编织层600还可以有效防止啮齿类动物对光电复合缆内部光单元100以及电单元200的破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上”、“下”(如果存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单元,所述光单元包括紧包纤与第一内护套,所述第一内护套的材料为低烟无卤阻燃材料,所述第一内护套包覆在所述紧包纤的外侧;
电单元,所述电单元包括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用于传输电信号;
铠装层,所述铠装层包覆在所述光单元与所述电单元的外侧;
外护套,所述外护套包覆在所述铠装层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层,所述加强层位于所述外护套与所述铠装层之间,且所述加强层包覆所述铠装层;所述光单元还包括多个加强杆,多个所述加强杆分别位于所述紧包纤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内护套包覆在所述加强杆与所述紧包纤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包括芳纶、玻纤纱或聚酯纱;或者,
所述加强层包括阻水纱以及芳纶、玻纤纱和聚酯纱中至少一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编织层,所述编织层位于所述铠装层与所述加强层之间,且所述编织层包覆所述铠装层,所述编织层的覆盖率大于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层被配置为由长条形金属片沿一个方向螺旋缠绕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护套的材料为低摩擦低烟无卤阻燃材料;和/或,
所述第一内护套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剥离所述第一内护套的剥离槽,所述剥离槽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梯形的上底朝向所述第一内护套的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单元与所述光单元并排设置,所述电单元还包括第二内护套,所述第二内护套包覆所述信号线;所述第二内护套与所述第一内护套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内护套与所述第二内护套之间且所述连接块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内护套的轴线,所述第一内护套、第二内护套与连接块为一体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护套的外表面或所述第二内护套的外表面贴设有区分标识;或者,
所述第一内护套或所述第二内护套成型后在外表面限定出与自身颜色不同的色条。
CN202110585149.0A 2021-05-27 2021-05-27 光电复合缆 Active CN1133142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5149.0A CN113314265B (zh) 2021-05-27 2021-05-27 光电复合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85149.0A CN113314265B (zh) 2021-05-27 2021-05-27 光电复合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4265A true CN113314265A (zh) 2021-08-27
CN113314265B CN113314265B (zh) 2022-08-16

Family

ID=77375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85149.0A Active CN113314265B (zh) 2021-05-27 2021-05-27 光电复合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426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61475A (ja) * 2003-06-02 2004-12-2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01894630A (zh) * 2010-07-19 2010-11-24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到塔顶用光电复合缆
CN103325485A (zh) * 2013-05-31 2013-09-25 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复合缆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61475A (ja) * 2003-06-02 2004-12-24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CN101894630A (zh) * 2010-07-19 2010-11-24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纤到塔顶用光电复合缆
CN103325485A (zh) * 2013-05-31 2013-09-25 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复合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4265B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61320B1 (ko) 광전 복합 케이블
US8938144B2 (en) Optical fiber cable
US5390273A (en) Flame resistant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optical fibers loosely enclosed in tubes
US5566266A (en) Optical fiber service cable
KR102469509B1 (ko) 외장형 가요성 광섬유 조립체
CA2324089C (en) High fiber count, compact, loose tube optical fiber cable employing ribbon units and flexible buffer tubes
CN111562657A (zh) 铠装微束光缆及制作方法
KR101067698B1 (ko) 광전 복합 케이블
CN211125081U (zh) 一种铠装光电复合缆
US20190113703A1 (en) Fiber Optic Drop Cable
JP5589663B2 (ja) 光電気複合ケーブル
CN113314265B (zh) 光电复合缆
KR101395474B1 (ko) 광섬유 케이블
KR20180086920A (ko) 광전 복합 케이블
CN210488064U (zh) 一种室外中心束管式光缆
CN210323510U (zh) 一种耐腐蚀的抗拉松套层绞式光缆
US10416402B2 (en) Aerial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 assembly
CN113363006B (zh) 一种多场景阻燃蝶形光电复合缆
CN217305623U (zh) 矿用光缆及信号连接器
CN215575822U (zh) 铠装光缆和铠装光缆组件
US20230221514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different binder pitch
CN218728240U (zh) 一种大芯数防啮齿抗压型光缆
CN113643849B (zh) 系留光电混合缆
CA2127909C (en) Flame resistant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optical fibers loosely enclosed in tubes
CN117075276A (zh) 一种自承光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