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4088A - 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4088A
CN113314088A CN202110538300.5A CN202110538300A CN113314088A CN 113314088 A CN113314088 A CN 113314088A CN 202110538300 A CN202110538300 A CN 202110538300A CN 113314088 A CN113314088 A CN 113314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hole
acoustic black
heterogeneous
special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83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4088B (zh
Inventor
刘献栋
梁浩鸣
单颖春
鲍岳
何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5383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40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4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4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4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4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 G10K11/168Plu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e.g. sandwi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包括:两个层板,两个所述层板彼此相贴地固定,两个所述层板分别内嵌有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两个所述层板上的所述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彼此镜像对称,两个所述层板上的所述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中彼此对应的声学黑洞结构形成黑洞空腔;所述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中包含有异形声学黑洞结构,所述异形声学黑洞结构为结合均匀圆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和楔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的特征而得到;阻尼材料件或吸声材料件,所述阻尼材料件或所述吸声材料件贴合在所述黑洞空腔中。本发明能实现全频带的减振降噪,且使汽车轻量化的同时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噪声控制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由于主动控制需要外部提供能量,系统实现较为复杂,目前工程结构中大多采用被动控制方法。
汽车的振动与噪声直接影响乘员的乘坐舒适性,进而影响汽车品质。目前在汽车车身上采取被动降噪措施主要有:在车身板结构上贴合粘弹性阻尼材料(以下简称阻尼材料)、在车身内饰结构中使用吸/隔声材料以及吸/隔声结构。相比于吸/隔声设计,贴合阻尼材料以抑制板件振动属于对噪声振动源的处理,可取得更好的降噪效果。因此,贴合阻尼材料的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在车身结构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汽车结构的振动能量较为分散,导致大部分阻尼材料的耗能效率较低,要实现较好的振动噪声控制效果,需要在汽车上贴合大量阻尼材料,于是增加了重量,这使汽车振动噪声控制和汽车结构轻量化形成矛盾。而汽车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质量增加会导致经济性变差,低效率地大量应用阻尼材料与机械结构轻量化理念相违背;此外,粘弹性阻尼材料只能布置在结构的表面,布置容易受到结构尺寸、空间和质量等条件的限制。故有必要发展轻量化的减振降噪新方法。而近年来“声学黑洞效应”作为一种弯曲波操控方法,为解决结构轻量化与减振降噪之间矛盾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声学黑洞效应是指当结构的厚度以幂函数形式(幂指数m大于或等于2)连续减小时,在其中传播的弯曲波波速将逐渐降低,从而实现振动能量的聚集。研究表明,若在板结构中加工出厚度呈指数形式(幂指数大于或等于2)逐渐减薄的二维声学黑洞结构,当弯曲波传至该区域时,其振幅逐渐增大,行进速度逐渐减小,理想情况下在厚度变化到零时弯曲波波速也降为零,即声学黑洞结构“俘获”了弯曲波。因此,在板结构中加工出声学黑洞即可使振动能量汇聚在某些特定区域,在这些高能量密度区域有针对性地贴合较少阻尼材料即可提高耗能效率,达到高效减振降噪的目的。同时,加工声学黑洞结构去除了部分材料,进一步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
但是已有的声学黑洞结构开始起作用的频率较高,在高频段弯曲波操控能力明显,而对于中低频振动噪声的控制效果不理想,对于中低频减振降噪效果较差。同时,在板结构中内嵌声学黑洞后,由于去除部分材料,结构刚度因声学黑洞中厚度降低而变小,同时结构的承载能力也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能实现全频带的减振降噪,且使汽车轻量化的同时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包括:
两个层板,两个所述层板彼此相贴地固定,两个所述层板分别内嵌有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两个所述层板上的所述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彼此镜像对称,两个所述层板上的所述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中彼此对应的声学黑洞结构形成黑洞空腔;所述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中包含有异形声学黑洞结构,所述异形声学黑洞结构为结合均匀圆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和楔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的特征而得到;
阻尼材料件或吸声材料件,所述阻尼材料件或所述吸声材料件贴合在所述黑洞空腔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由于现有技术的声学黑洞结构的截止频率较高,对于低频下的振动噪声控制能力有限,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两个层板上加工出尺寸不同、形状不同的声学黑洞结构单元,形成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可以增加声学黑洞结构的复杂程度,低频下不同声学黑洞结构模态耦合的多样性提高,能实现较宽频带的振动噪声控制,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频带的减振降噪。在黑洞空腔中贴合阻尼材料件,以抑制板件振动属于对噪声振动源的处理,能实现振动能量的高效耗散,可以取得更好的降噪效果;或者黑洞空腔中贴合吸声材料件,同样可以取得更好的降噪效果。同时,可以使用较少质量的阻尼材料件或吸声材料便能够实现高效减振降噪,减少阻尼材料件或吸声材料件用量,从而降低整个减振降噪增强结构的重量,有利于汽车轻量化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异形声学黑洞结构为具有多边形中心平台的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其中,所述多边形中心平台的厚度为所述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的残余厚度。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包括圆形声学黑洞区域和楔形声学黑洞区域,所述多边形中心平台设有圆弧角,所述多边形中心平台的所述圆弧角对应所述圆形声学黑洞区域,多边形中心平台的相邻两个所述圆弧角之间的部位对应所述楔形声学黑洞区域。
根据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包括三角形声学黑洞结构、四边形声学黑洞结构、五边形声学黑洞结构和六边形声学黑洞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中还包含均匀圆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和/或楔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声子晶体,所述声子晶体周期分布地嵌设于两个所述层板之间,用于改善内嵌所述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的所述层板的低频性能。。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两个所述层板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半球形凹坑,所述声子晶体呈球形,所述声子晶体适配地嵌固于两个所述层板的所述半球形凹坑中。
根据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声子晶体包括球形散射体和软材料层,所述软材料层包覆于所述球形散射体的外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加筋结构,两个所述层板的均匀面的外侧上分别设有加筋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层板之间采用焊接固定或粘结固定。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均匀圆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三角形异形声学黑洞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两个层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减振降噪增强结构1000
层板1
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
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 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1
三角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1a 五边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b
均匀圆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2
楔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3
半球形凹坑102
阻尼材料件2
声子晶体3
加筋结构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1000。
如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1000,包括两个层板1和阻尼材料件2或吸声材料件。两个层板1彼此相贴地固定,两个层板1分别内嵌有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两个层板1上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彼此镜像对称,两个层板1上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中彼此对应的声学黑洞结构形成黑洞空腔;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中包含有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为结合均匀圆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2和楔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3的特征而得到;阻尼材料件2或吸声材料件贴合在黑洞空腔中。
具体来说,两个层板1可以呈上下贴合设置并采用采用焊接或粘结固定,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形成闭式结构。每个层板1上内嵌有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由多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多个声学黑洞结构组成,其中,在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中的声学黑洞结构至少有一个为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当然,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中的声学黑洞结构也可以全部为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或者也可以部分为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且部分为均匀圆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2和/或楔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3,这样可以增加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的结构复杂性,低频下不同声学黑洞结构模态耦合的多样性就会大大地提高,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频带的减振降噪。两个层板1上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在上下方向上可以彼此镜像对称,也就是说,两个层板1上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中的声学黑洞结构在上下方向上镜像对称地设置,相应地,两个层板1上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中彼此对应的声学黑洞结构可以形成黑洞空腔;阻尼材料件2贴合在黑洞空腔中,实现振动能量的高效耗散,或者吸声材料件贴合在黑洞空腔中,实现降噪。
下面需要对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声学黑洞理论,理想情况下,设板结构厚度按式(1)规律变化,
h(x)=εxm (1)
式(1)中,h表示板厚;x表示板在长度方向的坐标,x≥0且x=0处为板的边缘厚度最小处O点;ε和m为常数,其中m≥2。这种理想情况下,板结构中的弯曲波传播到板结构厚度为零的边缘时,不会发生反射,即振动能量被集中在板的末端。在实际情况下,结构厚度不可能降为零,只能趋于某一固定值h0,可以称之为残余厚度;此外为方便加工,结构保持该厚度一定长度x0,则板变厚度区的厚度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3070720240000051
其中h0为结构中心区域的残余厚度;h(x)为沿某一方向x上结构的厚度;结构中心处x=0;ε和m均为常数,其中幂指数m>2;xmax为从变厚度结构中心到板结构均匀部分的最大距离,h1为板结构均匀部分的厚度,当xmax、h1和幂指数m均给定后,常数ε也可求出。将此种一维声学黑洞结构的剖面绕原点旋转一周,即可得到均匀圆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2,其中均匀厚度部分旋转后变为具有残余厚度的中心平台,如图1所示。
若将一维声学黑洞结构剖面沿着垂直于剖面方向进行拉伸,则可得到楔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3(如图4中的1013所示)。
将均匀圆形声学黑洞结构和楔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3的特征结合,可以得到多边形的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例如,可以得到三角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1(如图2和图4所示)、五边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b(如图4所示)等。
其中,如图2所示,三角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1具有带圆角的三角形中心平台,其厚度为残余厚度h0,其中三个圆弧角的圆心分别为O1、O2和O3,半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取相同值或不同值,使如A-A所示的幂函数形剖面(幂指数m大于或等于2)沿此种带圆角的三角形旋转一周即可得到三角形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其中,R1、R2和R3是圆形声学黑洞区域,S1、S2和S3是楔形声学黑洞区域。圆形声学黑洞区域R1是由剖面A-A所示的形状绕点O1旋转120°形成的,相应地R2和R3分别是由剖面绕O2和O3旋转120°得到的;楔形区域S1是由剖面沿直线O1O2拉伸得到的,S2和S3分别是由剖面沿着直线O2O3和O3O1拉伸形成。以此类推,可以得到如图4中所示的五边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b以及其它各种多边形,即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1000,由于现有技术的声学黑洞结构的截止频率较高,对于低频下的振动噪声控制能力有限,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两个层板1上加工出尺寸不同、形状不同的声学黑洞结构单元,形成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可以增加声学黑洞结构的复杂程度,低频下不同声学黑洞结构模态耦合的多样性提高,能实现较宽频带的振动噪声控制,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频带的减振降噪。在黑洞空腔中贴合阻尼材料件2,以抑制板件振动属于对噪声振动源的处理,能实现振动能量的高效耗散,可以取得更好的降噪效果;或者黑洞空腔中贴合吸声材料件,同样可以取得更好的降噪效果。同时,可以使用较少质量的阻尼材料件2或吸声材料便能够实现高效减振降噪,减少阻尼材料件2或吸声材料件用量,从而降低整个减振降噪增强结构1000的重量,有利于汽车轻量化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为具有多边形中心平台的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1,其中,多边形中心平台的厚度为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1的残余厚度。可以理解的是,这种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1的构造比较复杂,能实现较宽频带的振动噪声控制。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1包括圆形声学黑洞区域和楔形声学黑洞区域,多边形中心平台设有圆弧角,多边形中心平台的圆弧角对应圆形声学黑洞区域,多边形中心平台的相邻两个圆弧角之间的部位对应楔形声学黑洞区域。可以理解的是,这种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1的构造比较复杂,能实现较宽频带的振动噪声控制。
根据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包括三角形声学黑洞结构、四边形声学黑洞结构、五边形声学黑洞结构和六边形声学黑洞结构以及其他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声学黑洞阵列中还包含均匀圆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2和/或楔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3,这样,可以增加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的结构复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所示,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1000还包括声子晶体3,声子晶体3周期分布地嵌设于两个层板1之间,用于改善内嵌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的层板1的低频性能。由于现有技术的声学黑洞结构开始起作用的频率较高,在高频段弯曲波操控能力明显,而对于中低频振动噪声的控制效果不理想。而本发明在层板1中加工出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同时在层板1内嵌周期性布置声子晶体3,周期性布置的声子晶体3会形成弹性波带隙,在实现良好的中低频降噪减振效果的同时丰富了结构的低频模态特性,增强了低频效果,由此可在全频段实现高效的减振降噪。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两个层板1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半球形凹坑102,声子晶体3呈球形,声子晶体3适配地嵌固于两个层板1的半球形凹坑102中。通过设置球形的声子晶体3,可以更好地改善内嵌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的层板1结构的低频性能,实现全频带的减振降噪。两个层板1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半球形凹坑102,球形的声子晶体3适配地嵌固于两个层板1的半球形凹坑102中,固定方式简单方便。
根据本发明再进一步的实施例,声子晶体3包括球形散射体和软材料层,软材料层包覆于球形散射体的外表面上。这种声子晶体3可以有效地改善内嵌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的层板1的低频性能。
可选的,球形散射体为钢球或铅球,软材料层为橡胶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1000还包括加筋结构4,两个层板1的均匀面的外侧上分别设有加筋结构4。可以理解的是,在层板1中加工出各种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后,由于层板1残余厚度较小,最小的区域厚度不足1mm,层板1的刚度下降,导致其承载能力变弱。若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如汽车顶棚和底板等),要求层板1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可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在层板1的均匀面的外侧增加加筋结构4,带加筋结构4的层板1具有比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强和结构效率高等优点,对层板1进行合理加筋布局,可以在不显著增加层板1重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层板1的动静态抗弯刚度和强度,使本发明的层板1有望在保持减振降噪性能的基础上拥有相对较高的承载能力。
可选的,加筋结构4可以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在层板1上,也可以与层板1一体成型,加筋结构4的截面可以为方形或半圆形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两个层板1之间采用焊接固定或粘结固定,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固定,使得两个层板1形成闭式结构。
如图3至图5所示,下面以一个具体示例来说明本发明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1000。
在该具体示例中,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1000包括两个层板1、阻尼材料件2、声子晶体3加和加筋结构4。其中,两个层板1分别内嵌有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两个层板1上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彼此镜像对称,两个层板1上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中彼此对应的声学黑洞结构形成黑洞空腔;阻尼材料件2贴合在黑洞空腔中。
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中包含有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均匀圆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2和楔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3。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为结合均匀圆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2和楔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1013的特征而得到;具体地,异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为具有多边形中心平台的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1,其中,多边形中心平台的厚度为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1的残余厚度;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10111包括圆形声学黑洞区域和楔形声学黑洞区域,多边形中心平台设有圆弧角,多边形中心平台的圆弧角对应圆形声学黑洞区域,多边形中心平台的相邻两个圆弧角之间的部位对应楔形声学黑洞区域。
声子晶体3周期分布地嵌设于两个层板1之间。
两个层板1的均匀面的外侧上分别设有加筋结构4。
与现有的内嵌均质声学黑洞结构的双层板1结构相比,本发明的该具体示例一方面内嵌了不同大小和形状即异质、异形的声学黑洞结构。由于声学黑洞结构的截止频率较高,对于低频下的振动噪声控制能力有限,采用异质、异形的声学黑洞结构,增加了结构的复杂程度,低频下不同声学黑洞结构模态耦合的多样性提高;同时通过与周期分布的声子晶体3结构相结合,有助于增强低频效果,从而实现全频带的减振降噪。此外,在层板1中内嵌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后,由于去除部分材料,结构的重量得到降低,然而结构刚度也因声学黑洞中厚度降低而变小,即结构的承载能力下降。为提升结构的刚度,本发明提出内嵌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101与声子晶体3混合的闭式加筋结构4,有望在保持减振降噪性能的基础上拥有相对较高的承载能力。
与传统在板结构贴合大量阻尼材料的振动噪声控制方法相比,本发明的该具体示例通过布置声学黑洞效应和声子晶体3实现能量的汇聚,从而使用较少质量的阻尼材料便能够实现高效减振降噪,减少阻尼材料用量,从而降低整个板结构质量,有利于汽车轻量化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本发明的该具体示例将各个声学黑洞结构单元加工成尺寸、形状不同的结构,由此形成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能实现较宽频带的振动噪声控制;单声学黑洞对于低频的振动噪声控制能力有限,而声学黑洞阵列以及声子晶体3能够增强其在低频下的减振降噪效果;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结构工程应用的环境需求,加工出排布方式不同的声学黑洞和声子晶体3阵列,对于较宽频带的振动和噪声进行高效抑制。
总之,本发明与传统减振方法相比,兼顾了振动噪声控制、轻量化以及承载性能,能够有效改善舱内噪声环境,不会损害原有结构的支撑性能,适于推广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层板,两个所述层板彼此相贴地固定,两个所述层板分别内嵌有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两个所述层板上的所述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彼此镜像对称,两个所述层板上的所述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中彼此对应的声学黑洞结构形成黑洞空腔;所述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中包含有异形声学黑洞结构,所述异形声学黑洞结构为结合均匀圆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和楔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的特征而得到;
阻尼材料件或吸声材料件,所述阻尼材料件或所述吸声材料件贴合在所述黑洞空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声学黑洞结构为具有多边形中心平台的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其中,所述多边形中心平台的厚度为所述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的残余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包括圆形声学黑洞区域和楔形声学黑洞区域,所述多边形中心平台设有圆弧角,所述多边形中心平台的所述圆弧角对应所述圆形声学黑洞区域,多边形中心平台的相邻两个所述圆弧角之间的部位对应所述楔形声学黑洞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声学黑洞结构包括三角形声学黑洞结构、四边形声学黑洞结构、五边形声学黑洞结构和六边形声学黑洞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中还包含均匀圆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和/或楔形二维声学黑洞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声子晶体,所述声子晶体周期分布地嵌设于两个所述层板之间,用于改善内嵌所述异质/异形声学黑洞阵列的所述层板的低频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层板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半球形凹坑,所述声子晶体呈球形,所述声子晶体适配地嵌固于两个所述层板的所述半球形凹坑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子晶体包括球形散射体和软材料层,所述软材料层包覆于所述球形散射体的外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筋结构,两个所述层板的均匀面的外侧上分别设有加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层板之间采用焊接或粘接固定。
CN202110538300.5A 2021-05-18 2021-05-18 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 Active CN113314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8300.5A CN113314088B (zh) 2021-05-18 2021-05-18 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8300.5A CN113314088B (zh) 2021-05-18 2021-05-18 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4088A true CN113314088A (zh) 2021-08-27
CN113314088B CN113314088B (zh) 2022-06-28

Family

ID=77373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8300.5A Active CN113314088B (zh) 2021-05-18 2021-05-18 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408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3489A (zh) * 2021-12-07 2022-03-1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声学黑洞效应的圆柱壳减振结构
CN114439125A (zh) * 2022-01-24 2022-05-06 厦门大学 一种通风声屏障结构及墙体
CN114623181A (zh) * 2022-03-03 2022-06-14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尖轨振动控制的吸附式周期性声学黑洞减振器
CN114619726A (zh) * 2022-03-09 2022-06-1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声学黑洞的新型点阵夹芯板及制作方法
CN114822467A (zh) * 2022-04-25 2022-07-29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梯度声黑洞结构带隙调控的声子晶体
CN116647800A (zh) * 2023-07-24 2023-08-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95505A1 (en) * 2008-04-30 2009-12-03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Phononic crystal wave structures
CN108662081A (zh) * 2018-04-16 2018-10-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压紧力式的三维声子晶体减振装置
CN108717850A (zh) * 2018-04-28 2018-10-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双层板腔减振降噪结构
CN109346049A (zh) * 2018-11-29 2019-02-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声学黑洞的可调型压电声子晶体板
CN111619779A (zh) * 2020-05-28 2020-09-04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隔振装置及船舶系统
CN211906945U (zh) * 2020-02-21 2020-11-10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控制低频噪声的声子晶体空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95505A1 (en) * 2008-04-30 2009-12-03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Phononic crystal wave structures
CN108662081A (zh) * 2018-04-16 2018-10-16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压紧力式的三维声子晶体减振装置
CN108717850A (zh) * 2018-04-28 2018-10-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双层板腔减振降噪结构
CN109346049A (zh) * 2018-11-29 2019-02-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声学黑洞的可调型压电声子晶体板
CN211906945U (zh) * 2020-02-21 2020-11-10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控制低频噪声的声子晶体空腔装置
CN111619779A (zh) * 2020-05-28 2020-09-04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基于声学黑洞结构的隔振装置及船舶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3489A (zh) * 2021-12-07 2022-03-1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声学黑洞效应的圆柱壳减振结构
CN114439125A (zh) * 2022-01-24 2022-05-06 厦门大学 一种通风声屏障结构及墙体
CN114623181A (zh) * 2022-03-03 2022-06-14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尖轨振动控制的吸附式周期性声学黑洞减振器
CN114619726A (zh) * 2022-03-09 2022-06-14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声学黑洞的新型点阵夹芯板及制作方法
CN114619726B (zh) * 2022-03-09 2023-10-13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声学黑洞的点阵夹芯板及制作方法
CN114822467A (zh) * 2022-04-25 2022-07-29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梯度声黑洞结构带隙调控的声子晶体
CN116647800A (zh) * 2023-07-24 2023-08-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4088B (zh)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4088B (zh) 异质/异形声学黑洞与声子晶体混合的减振降噪增强结构
CN108717850B (zh) 一种双层板腔减振降噪结构
CN203543225U (zh) 一种复合阻尼减振蜂窝夹层板
CN202686211U (zh) 一种汽车隔音阻尼板
CN101618611B (zh) 一种聚氨酯泡沫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17195B (zh) 一种基于共振腔的中低频吸声超材料结构
CN110751937A (zh) 用于构造声学超材料结构的高刚度高阻尼局域共振单元
CN112652287B (zh) 一种声学黑洞夹芯平板减振结构
CN201970936U (zh) 一种车用减振降噪衬垫结构
CN112519330B (zh) 一种减振超材料阻尼板
CN105006226A (zh) 一种圆柱空腔组合型吸声覆盖层
CN109572105B (zh) 一种船用多层复合隔声结构
CN113753173B (zh) 隔声与减振抑噪多功能一体化超材料板壳结构及制备方法
KR101103942B1 (ko) 저주파수 음역 소음 제어용 흡음판 적층 구조
CN116696964A (zh) 一种轻量化宽带减振型支撑结构
CN114670521B (zh) 一种三明治蜂窝内嵌耦合结构隔音板
CN110588085A (zh) 一种声学点阵夹层梯度板
CN202686213U (zh) 一种汽车声学件
CN114623179A (zh) 基于多层s型局域振子的声子晶体夹层板
CN110924546A (zh) 一种吸隔声复合夹芯平板结构
CN201315153Y (zh) 机舱内组合材料隔声装置
CN220720518U (zh) 一种轻质宽频隔声板结构
CN217892116U (zh) 一种建筑用减震降噪多层铝合金蜂窝板
CN206242899U (zh) 一种用于电池固定的支撑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20682364U (zh) 一种高速列车用的顶板型材及高速列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