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2065B - 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2065B
CN113312065B CN202110628217.7A CN202110628217A CN113312065B CN 113312065 B CN113312065 B CN 113312065B CN 202110628217 A CN202110628217 A CN 202110628217A CN 113312065 B CN113312065 B CN 1133120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ing
data
bit
mapping tabl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282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2065A (zh
Inventor
林示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g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g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g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g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2821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20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2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206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4813 priority patent/WO202225731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2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20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1Installation
    • G06F8/63Image based installation; Cloning; Build to ord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4Management of space entities, e.g. partitions, extents, p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 Read Only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将预先获取到的烧录数据按预设的芯片最小烧录单元大小划分为至少一个烧录单元,每个烧录单元对应一个比特;依次扫描每个比特对应的数据,且当比特对应的数据是有效数据时,标记比特,得到存储映射表;依次提取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存储映射表和有效数据发送至烧录终端,以供烧录终端利用有效数据集和存储表进行烧录。本发明通过将烧录数据拆分为最小烧录单元后,仅提取最小烧录单元并传输至烧录终端,从而避免烧录数据过大而占用大量内存,降低了对烧录终端的硬件要求。

Description

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芯片烧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烧录是指将软件程序写入芯片或是单片机。目前的芯片烧录方案主要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将烧录档案直接存储至烧录设备中,由烧录设备直接解析烧录档案得到烧录数据,再进行烧录,该方案可以达到存储空间最小化,但是解析过程需要由烧录设备自身执行,对烧录设备硬件要求较高,并且,部分烧录设备在烧录时,需要以最小单元为写入单元进行写入,且写入的位置为最小单元的整数倍,例如eMMC烧录,需要以512字节为单元进行写入,而且芯片的写入地址要为512字节的整数倍,这样会使得每次读取缓存区域的数据后均需要进行数据的补齐和地址的对齐,导致烧录数据读取效率低下;另一种方案是通过在计算机终端上写入与芯片待写入区域对等大小的缓存,计算机终端解析烧录档案后将其存储至缓存,然后将缓存中的烧录数据全部传输至烧录设备中,该种方式不存在方案一中的数据补齐和地址对齐的问题,但是,其对烧录设备的缓存空间大小有严格要求,必须要大于芯片的待写入区域的大小,导致硬件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的芯片烧录方案对烧录设备硬件要求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烧录方法,其应用于数据解析端;方法包括:将预先获取到的烧录数据按预设的芯片最小烧录单元大小划分为至少一个烧录单元进行存储,每个烧录单元对应一个比特;依次扫描每个比特对应的数据,且当比特对应的数据是有效数据时,标记比特,得到存储映射表;依次提取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存储映射表和有效数据发送至烧录终端,以供烧录终端利用有效数据集和存储表进行烧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烧录方法,其应用于烧录终端;方法包括:接收数据解析端发送的有效数据和存储映射表,并将有效数据依次存储至存储区;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烧录请求时,构建与芯片待写入区域对应的缓存区,缓存区包括多个缓存单元,每个缓存单元对应存储映射表的一个比特;读取存储区中与存储映射表中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有效数据存储至与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缓存单元,得到最终烧录数据;将最终烧录数据烧录至芯片中。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烧录请求包括烧录数据在存储映射表中的数据起始位和数据长度;读取存储区中与存储映射表中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有效数据存储至与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缓存单元,得到最终烧录数据,包括:依次判断存储映射表中从数据起始位开始,数据长度范围内的每个比特是否为被标记的目标比特;若是,则计算目标比特与存储映射表的首个比特之间被标记的比特的个数,并根据被标记的比特的个数从存储区确认与目标比特对应的目标有效数据;读取目标有效数据,并将目标有效数据写入与目标比特对应的缓存单元,得到最终烧录数据。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依次判断存储映射表中从数据起始位开始,数据长度范围内的每个比特是否为被标记的目标比特之后,还包括:若否,则跳过比特并确认下一个比特是否被标记。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得到最终烧录数据之后,还包括:记录目标有效数据与缓存单元之间的访问数据表。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将最终烧录数据烧录至芯片中,包括:在将最终烧录数据烧录至芯片时,判断当前烧录单元存储的数据是否为有效数据;若是,则将当前烧录单元烧录至芯片上对应的位置,再烧录下一个烧录单元,直至最后一个烧录单元;若否,则跳过当前烧录单元,并烧录下一个烧录单元,直至最后一个烧录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烧录装置,其包括:划分模块,用于将预先获取到的烧录数据按预设的芯片最小烧录单元大小划分为至少一个烧录单元,每个烧录单元对应一个比特;扫描模块,用于依次扫描每个比特对应的数据,且当比特对应的数据是有效数据时,标记比特,得到存储映射表;数据下发模块,用于依次提取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存储映射表和有效数据发送至烧录终端,以供烧录终端利用有效数据集和存储表进行烧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再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数据烧录装置,其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解析端发送的有效数据和存储映射表,并将有效数据依次存储至存储区;构建模块,用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烧录请求时,构建与芯片待写入区域对应的缓存区,缓存区包括多个缓存单元,每个缓存单元对应存储映射表的一个比特;读取模块,用于读取存储区中与存储映射表中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有效数据存储至与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缓存单元,得到最终烧录数据;烧录模块,用于将最终烧录数据烧录至芯片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再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终端,终端包括处理器、与处理器耦接的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如上述中任一项的数据烧录方法的步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再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实现如上述中任一项的数据烧录方法的程序文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数据烧录方法通过在数据解析端解析烧录档案得到烧录数据后,将烧录数据按芯片最小烧录单元要求划分为多个烧录单元进行存储,每个烧录单元对应一个比特,然后按照顺序逐个识别每个比特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为有效数据,若是,则标记该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被识别完成之后,得到存储映射表,然后将存储映射表和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发送至烧录终端以对芯片进行烧录,其通过仅发送有效数据至烧录终端进行存储,而不是整个烧录数据,从而降低了对烧录终端硬件的要求,使得较小缓存空间的烧录设备也能够完成对芯片的烧录。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是本发明数据烧录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数据烧录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烧录数据烧录单元标记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数据烧录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有效数据读取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数据烧录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数据烧录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烧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数据烧录系统1包括数据解析端10和烧录终端11,其中,数据解析端10与烧录终端11通信连接,数据解析端10包括解析模块100、缓存模块101和传输模块102,用户输入的解析档案包括多种格式,解析模块100用于解析用户输入的烧录档案得到烧录数据,并存储至缓存模块101,传输模块102用于对缓存模块101中的烧录数据按预设的芯片的最小烧录单元进行扫描,得到存储有有效数据的多个烧录单元和存储映射表,再将多个烧录单元和存储映射表发送至烧录终端11;烧录终端11包括缓存和读取模块111、存储模块112和烧录模块113,缓存和读取模块111用于接收数据解析端10传输的多个烧录单元和存储映射表,再将多个烧录单元依次存储至存储模块112,当需要烧录芯片时,烧录模块113结合用户输入的烧录请求和存储映射表从存储模块112中读取烧录数据,再根据烧录数据烧录芯片。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据烧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需注意的是,若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发明的方法并不以图2所示的流程顺序为限。需要说明的是,该数据烧录方法应用于数据解析端,如图2所示,该数据烧录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01:将预先获取到的烧录数据按预设的芯片最小烧录单元大小划分为至少一个烧录单元进行存储,每个烧录单元对应一个比特。
在步骤S101中,数据解析端在解析数据档案得到烧录数据后,将烧录数据存储至预先构建的解析端缓存区域,该解析端缓存区域与芯片允许写入区域大小对等,具体通过烧录数据总大小和最小烧录单元计算存储烧录数据所需的字节数,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102702740000051
其中,BitMapBytes为字节数,DevSize为烧录数据总大小,SectorSize为最小烧录单元,该最小烧录单元可从芯片手册获取,或者是由用户自行设定,Ceiling是指向上取整,例如,当括号内的计算结果为1.2时,向上取整得到最终结果为2。
具体地,一个字节包括8个比特,假设烧录数据总大小为127M,最小烧录单元为1M,代入上述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102702740000052
即需要16个字节存储烧录数据,即构建16个字节大小的解析端缓存区域。
在将烧录数据存储至解析端缓存区域后,根据最小烧录单元将烧录数据划分为至少一个烧录单元,例如,烧录数据总大小为127M,最小烧录单元为1M时,则划分为127个烧录单元,每个烧录单元对应一个比特。
步骤S102:依次扫描每个比特对应的数据,且当比特对应的数据是有效数据时,标记比特,得到存储映射表。
需要理解的是,烧录数据被划分为多个烧录单元,每个烧录单元对应一个比特,而多个比特中可能会有很多空白值数据。因此,在步骤S102中,请一并参阅图3,依次扫描烧录数据中的每个比特所对应的数据,判断每个比特对应的数据是初始的默认值还是有效数据,若是初始默认值(图中空白区块),则不标记对应的比特,若是有效数据(图中阴影区块),则标记对应的比特,从而得到记录有各个被标记的比特的存储映射表。
步骤S103:依次提取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存储映射表和有效数据发送至烧录终端,以供烧录终端利用有效数据集和存储表进行烧录。
在步骤S103中,根据存储映射表,依次遍历解析端缓存区域的每个比特,当存储映射表中记录的当前比特对应的数据为默认值时,跳过该比特,当记录的当前比特对应的数据为有效数据时,提取该有效数据,从而根据存储映射表依次提取出所有有效数据,再将所有有效数据和存储映射表发送至烧录终端,以供烧录终端利用有效数据集和存储表进行烧录。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据烧录方法通过在数据解析端解析烧录档案得到烧录数据后,将烧录数据按芯片最小烧录单元要求划分为多个烧录单元进行存储,每个烧录单元对应一个比特,然后按照顺序逐个识别每个比特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为有效数据,若是,则标记该比特,直至最后一个比特被识别完成之后,得到存储映射表,然后将存储映射表和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发送至烧录终端以对芯片进行烧录,其通过仅发送有效数据至烧录终端进行存储,而不是整个烧录数据,从而降低了对烧录终端硬件的要求,使得较小缓存空间的烧录设备也能够完成对芯片的烧录。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数据烧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需注意的是,若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发明的方法并不以图4所示的流程顺序为限。需要说明的是,该数据烧录方法应用于烧录终端,如图4所示,该数据烧录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201:接收数据解析端发送的有效数据和存储映射表,并将有效数据依次存储至存储区。
需要说明的是,烧录终端包括数据存储模块,该数据存储模块可以为烧录终端的DDR内存,也可以时候外部Flash,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步骤S202: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烧录请求时,构建与芯片待写入区域对应的缓存区,缓存区包括多个缓存单元,每个缓存单元对应存储映射表的一个比特。
在步骤S202中,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烧录请求后,结合存储映射表构建与芯片待写入区域对应的缓存区,缓存区的每个缓存单元对应存储映射表的一个比特。
步骤S203:读取存储区中与存储映射表中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有效数据存储至与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缓存单元,得到最终烧录数据。
在步骤S203中,结合存储映射表,从存储区中读取存储的有效数据,再按照有效数据对应的比特在存储映射表中的位置,将有效数据填入至对应的缓存单元,从而得到完整的最终烧录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烧录请求包括烧录数据在存储映射表中的数据起始位和数据长度,该步骤S203具体包括:
1、依次判断存储映射表中从数据起始位开始,数据长度范围内的每个比特是否为被标记的目标比特。
2、若是,则计算目标比特与存储映射表的首个比特之间被标记的比特的个数,并根据被标记的比特的个数从存储区确认与目标比特对应的目标有效数据。
3、读取目标有效数据,并将目标有效数据写入与目标比特对应的缓存单元,得到最终烧录数据。
4、若否,则跳过比特并确认下一个比特是否被标记。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5,假设M是数据起始位,N为数据长度,从M开始,依次扫描M+N-1范围内的每个比特;当扫描到M+A个比特为被标记的目标比特时,计算存储映射表中,首个比特至M+A个比特之间被标记的比特的个数X,再根据该个数X从存储区查询第X+1个有效数据,并读取该第X+1个有效数据,再将该第X+1个有效数据写入至与第M+A个比特对应的缓存单元;在当前扫描的比特未被标记时,则跳过当前比特并开始确认下一个比特是否被标记,在确认完最后一个比特后,得到最终烧录数据。
进一步的,在批量烧录芯片时,为了避免频繁计算有效数据与缓存单元的对应关系,在得到最终烧录数据后,还包括:记录目标有效数据与缓存单元之间的访问数据表。
具体地,通过记录目标有效数据与缓存单元之间的访问数据表,当再次烧录相同类型的芯片时,按照该访问数据表直接从存储区读取有效数据,并再次进行烧录,而不再需要重复计算目标有效数据和缓存单元支架内的对应关系。
步骤S204:将最终烧录数据烧录至芯片中。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芯片烧录效率,步骤S204具体包括:
1、在将最终烧录数据烧录至芯片时,判断当前烧录单元存储的数据是否为有效数据。
具体地,在得到最终烧录数据后,将最终烧录数据按照最小烧录单元依次进行烧录,在烧录每个烧录单元时,首先判断该烧录单元对应的数据是有效数据还是默认数据。
2、若是,则将当前烧录单元烧录至芯片上对应的位置,再烧录下一个烧录单元,直至最后一个烧录单元。
具体地,在当前烧录单元对应的数据是有效数据时,则将当前烧录单元烧纸至芯片上对应的位置,再烧录下一个烧录单元。
3、若否,则跳过当前烧录单元,并烧录下一个烧录单元,直至最后一个烧录单元。
具体地,在当前烧录单元对应的数据是默认数据时,则直接跳过该当前烧录单元,不进行烧录,从而节省烧录时间,提升烧录效率。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数据烧录方法通过在接收到有效数据和存储映射表之后,基于存储映射表和用户输入的烧录请求读取有效数据,并将有效数据写入缓存区中对应的缓存单元中,从而得到完整烧录数据,再根据完整烧录数据烧录至芯片,烧录终端上存储区存储的是烧录数据中的有效数据,大大减少了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降低了对硬件的要求。
图6展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据烧录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数据烧录装置60包括划分模块61、扫描模块62和数据下发模块63。
划分模块61,用于将预先获取到的烧录数据按预设的芯片最小烧录单元大小划分为至少一个烧录单元,每个烧录单元对应一个比特;
扫描模块62,用于依次扫描每个比特对应的数据,且当比特对应的数据是有效数据时,标记比特,得到存储映射表;
数据下发模块63,用于依次提取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存储映射表和有效数据发送至烧录终端,以供烧录终端利用有效数据集和存储表进行烧录。
图7展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数据烧录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数据烧录装置70包括接收模块71、构建模块72、读取模块73和烧录模块74。
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数据解析端发送的有效数据和存储映射表,并将有效数据依次存储至存储区;
构建模块72,用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烧录请求时,构建与芯片待写入区域对应的缓存区,缓存区包括多个缓存单元,每个缓存单元对应存储映射表的一个比特;
读取模块73,用于读取存储区中与存储映射表中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有效数据存储至与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缓存单元,得到最终烧录数据;
烧录模块74,用于将最终烧录数据烧录至芯片中。
可选地,烧录请求包括烧录数据在存储映射表中的数据起始位和数据长度;读取模块73执行读取存储区中与存储映射表中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有效数据存储至与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缓存单元,得到最终烧录数据的操作,还可以为:依次判断存储映射表中从数据起始位开始,数据长度范围内的每个比特是否为被标记的目标比特;若是,则计算目标比特与存储映射表的首个比特之间被标记的比特的个数,并根据被标记的比特的个数从存储区确认与目标比特对应的目标有效数据;读取目标有效数据,并将目标有效数据写入与目标比特对应的缓存单元,得到最终烧录数据。
可选地,读取模块73执行依次判断存储映射表中从数据起始位开始,数据长度范围内的每个比特是否为被标记的目标比特之后,还用于:若比特未被标记,则跳过比特并确认下一个比特是否被标记。
可选地,读取模块73得到最终烧录数据之后,还用于:记录目标有效数据与缓存单元之间的访问数据表。
可选地,烧录模块74执行将最终烧录数据烧录至芯片中的操作,还可以为:在将最终烧录数据烧录至芯片时,判断当前烧录单元存储的数据是否为有效数据;若是,则将当前烧录单元烧录至芯片上对应的位置,再烧录下一个烧录单元,直至最后一个烧录单元;若否,则跳过当前烧录单元,并烧录下一个烧录单元,直至最后一个烧录单元。
关于上述实施例数据烧录装置中各模块实现技术方案的其他细节,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烧录方法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终端80包括处理器81及和处理器81耦接的存储器82,存储器82中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处理器81执行时,使得处理器81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数据烧录方法的步骤。
其中,处理器81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8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8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参阅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存储介质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实现上述所有方法的程序文件91,其中,该程序文件91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存储在上述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或者是计算机、服务器、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相连”或“连接”等术语应该做广义的理解。例如,就术语“连接”来说,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除非本说明书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如下使用的术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长度”、“宽度”、“厚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中心”、“纵向”、“横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本说明书的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其仅是为了便于阐述本发明的方案和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是明示或暗示所涉及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要具有所述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来构造和进行操作,因此上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不能被理解或解释为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或“第二”等用于指代编号或序数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明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或“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虽然本说明书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只是以示例的方式提供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在不偏离本发明思想和精神的情况下想到许多更改、改变和替代的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实践本发明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本文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替代方案。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因此覆盖这些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模块组成、等同或替代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数据烧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数据解析端;所述方法包括:
将预先获取到的烧录数据按预设的芯片最小烧录单元大小划分为至少一个烧录单元进行存储,每个烧录单元对应一个比特;
依次扫描每个所述比特对应的数据,且当所述比特对应的数据是有效数据时,标记所述比特,得到存储映射表;
依次提取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所述存储映射表和所述有效数据发送至烧录终端,以供所述烧录终端利用所述有效数据和所述存储映射表进行烧录。
2.一种数据烧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烧录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解析端发送的有效数据和存储映射表,并将所述有效数据依次存储至存储区;
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烧录请求时,构建与芯片待写入区域对应的缓存区,所述缓存区包括多个缓存单元,每个缓存单元对应所述存储映射表的一个比特;
读取所述存储区中与所述存储映射表中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所述有效数据存储至与所述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所述缓存单元,得到最终烧录数据;
将所述最终烧录数据烧录至芯片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烧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录请求包括烧录数据在所述存储映射表中的数据起始位和数据长度;
所述读取所述存储区中与所述存储映射表中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所述有效数据存储至与所述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所述缓存单元,得到最终烧录数据,包括:
依次判断所述存储映射表中从所述数据起始位开始,所述数据长度范围内的每个比特是否为被标记的目标比特;
若是,则计算所述目标比特与所述存储映射表的首个比特之间被标记的比特的个数,并根据所述被标记的比特的个数从所述存储区确认与所述目标比特对应的目标有效数据;
读取所述目标有效数据,并将所述目标有效数据写入与所述目标比特对应的缓存单元,得到最终烧录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烧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判断所述存储映射表中从所述数据起始位开始,所述数据长度范围内的每个比特是否为被标记的目标比特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跳过所述比特并确认下一个比特是否被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烧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最终烧录数据之后,还包括:
记录所述目标有效数据与所述缓存单元之间的访问数据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烧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最终烧录数据烧录至芯片中,包括:
在将所述最终烧录数据烧录至所述芯片时,判断当前烧录单元存储的数据是否为有效数据;
若是,则将所述当前烧录单元烧录至所述芯片上对应的位置,再烧录下一个烧录单元,直至最后一个烧录单元;
若否,则跳过所述当前烧录单元,并烧录下一个烧录单元,直至最后一个烧录单元。
7.一种数据烧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将预先获取到的烧录数据按预设的芯片最小烧录单元大小划分为至少一个烧录单元,每个烧录单元对应一个比特;
扫描模块,用于依次扫描每个所述比特对应的数据,且当所述比特对应的数据是有效数据时,标记所述比特,得到存储映射表;
数据下发模块,用于依次提取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所述存储映射表和所述有效数据发送至烧录终端,以供所述烧录终端利用所述有效数据和所述存储映射表进行烧录。
8.一种数据烧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解析端发送的有效数据和存储映射表,并将所述有效数据依次存储至存储区;
构建模块,用于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烧录请求时,构建与芯片待写入区域对应的缓存区,所述缓存区包括多个缓存单元,每个缓存单元对应所述存储映射表的一个比特;
读取模块,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区中与所述存储映射表中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有效数据,并将所述有效数据存储至与所述被标记的比特对应的所述缓存单元,得到最终烧录数据;
烧录模块,用于将所述最终烧录数据烧录至芯片中。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耦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数据烧录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烧录方法的程序文件。
CN202110628217.7A 2021-06-06 2021-06-06 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3120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8217.7A CN113312065B (zh) 2021-06-06 2021-06-06 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CT/CN2021/124813 WO2022257319A1 (zh) 2021-06-06 2021-10-20 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8217.7A CN113312065B (zh) 2021-06-06 2021-06-06 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2065A CN113312065A (zh) 2021-08-27
CN113312065B true CN113312065B (zh) 2022-10-21

Family

ID=77377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8217.7A Active CN113312065B (zh) 2021-06-06 2021-06-06 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2065B (zh)
WO (1) WO20222573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2065B (zh) * 2021-06-06 2022-10-21 深圳市昂科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356806B (zh) * 2021-12-31 2024-04-16 深圳宏芯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开卡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075924B (zh) * 2023-08-15 2024-03-19 杭州凡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id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7217A (zh) * 2008-04-23 2009-10-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烧写闪存的方法及数据写入方法
CN112612486A (zh) * 2020-12-28 2021-04-06 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器烧录方法、装置和待烧录芯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8060B2 (ja) * 2008-04-28 2012-10-24 株式会社東芝 データ記憶装置及び隣接トラック書き直し処理方法。
TWI405214B (zh) * 2009-05-06 2013-08-11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快閃記憶體儲存系統之資料燒錄方法
CN103324503A (zh) * 2013-05-29 2013-09-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烧录系统及方法
CN106708416B (zh) * 2015-11-13 2020-06-09 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重建方法与系统及其存储器控制电路单元
CN205282100U (zh) * 2015-12-29 2016-06-01 深圳市博巨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微控制器
CN106933603B (zh) * 2015-12-29 2024-03-05 深圳市博巨兴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烧录的方法、装置和微控制器
CN106293841A (zh) * 2016-08-11 2017-01-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烧录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40218B (zh) * 2017-11-24 2023-08-01 深圳大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有效数据管理方法以及存储控制器
CN109753770A (zh) * 2019-01-07 2019-05-14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确定烧录数据的方法及装置、烧录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1142886A (zh) * 2019-12-25 2020-05-1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烧写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625184A (zh) * 2020-04-20 2020-09-04 珠海妙存科技有限公司 闪存数据烧录方法及系统
CN113312065B (zh) * 2021-06-06 2022-10-21 深圳市昂科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7217A (zh) * 2008-04-23 2009-10-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烧写闪存的方法及数据写入方法
CN112612486A (zh) * 2020-12-28 2021-04-06 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 存储器烧录方法、装置和待烧录芯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7319A1 (zh) 2022-12-15
CN113312065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12065B (zh) 数据烧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170235636A1 (en) Solid State Disk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Data in Solid State Disk Storage Device
US8745353B2 (en) Block boundary resolution for mismatched logical and physical block sizes
KR101730151B1 (ko) 플래시 메모리 장치에 데이터를 기록하는 방법, 플래시 메모리 장치, 및 저장 시스템
CN111143290A (zh) 一种内存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142014A1 (en) Method,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ading/writing data in nand flash
US9519541B2 (en) Data storage device and data checking and correction for volatile memory
CN108664482B (zh) Flash存储器及存储文件管理方法
CN112817899B (zh) 基于pcie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710467A (zh) Ip地址存储方法、装置和硬件网关
TWI762275B (zh) 借助專用位元資訊來執行一記憶體裝置之存取管理之方法、記憶體裝置、電子裝置、應用於一記憶體裝置之控制器以及主機裝置
CN110187837B (zh) 一种文件存取方法、装置及文件系统
TW201426756A (zh) 非揮發性記憶體的資料安排方法及記憶體控制系統
TWI233616B (en) Silicon storage media and controller thereof,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and data frame based storage media
CN110443053B (zh) 一种基于密钥循环表及映射表的密钥生成方法
US10282106B2 (en) Data storage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memory controller
EP40402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solid state disk
CN109933291B (zh) 一种sram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86861A (zh) 固态硬盘映射表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743669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and method of accessing optical disc
CN108874816B (zh) 用于多个烧录设备的序号烧录方法及序号烧录系统
CN111488727B (zh) 词文件解析方法、词文件解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80014A (zh) 共享文件的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60026337A1 (en) Method increasing seeking speed when accessing file stored in storage device, machine-readable medium thereof, and related apparatus
EP3462322B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mory access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