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1911A - 一种散热装置及机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装置及机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11911A
CN113311911A CN202010120505.7A CN202010120505A CN113311911A CN 113311911 A CN113311911 A CN 113311911A CN 202010120505 A CN202010120505 A CN 202010120505A CN 113311911 A CN113311911 A CN 113311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wall
cantilever
side wall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05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11911B (zh
Inventor
吴元博
秦玉良
徐周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iew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05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119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11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1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11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119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存储器、服务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及机箱。该散热装置包括风扇组件和风扇组件固定单元,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和减振固定单元,风扇的框体设置有第一卡槽;减振固定单元包括侧壁和减震结构,减震结构包括悬臂,侧壁围成环形结构,风扇设置于环形结构内,并与侧壁的内壁面保持设定间距;悬臂连接于侧壁,风扇的一端抵接于悬臂,侧壁设置第一固定扣;风扇组件固定单元具有容纳腔,风扇组件容纳于容纳腔内,并与容纳腔的腔壁卡接。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的悬臂将风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传递至侧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风扇的振动强度,在保证减振效果的同时提高风扇的装配效率、减小风扇拆卸难度,便于对风扇进行热插拔。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装置及机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器、服务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机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成为当下计算机领域的潮流。现有存储器和服务器向着紧凑、密集的方向发展,从而对整个存储器、服务器的机箱的散热要求增加。因此高速风扇的数量不断增加,以满足机箱的散热需求。高速风扇数量的增加虽然能够保证系统的散热,但是其产生的振动对硬盘和磁头的影响也尤为明显。如果磁盘振动过大,容易导致磁头和磁盘之间相互磨损,进而影响硬盘的使用寿命和读写速率。通常,可以利用垫片与类硅胶钉对高速风扇进行减振。
考虑到存储器、服务器方便维护的要求,热插拔式的风扇越来越常见。通过垫片与类硅胶钉等连接件安装风扇,虽然能够实现风扇的热插拔,但是拆装工作繁琐,装配效率低,使用便利性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般将前支架、后支架以及风扇组成风扇模组,前支架与风扇端子插接配合,在拆装风扇模组时,能够使风扇端子随着风扇一起装入存储器、服务器的壳体中。同时,为起到减振的作用,前支架和后支架为塑胶件。
以上方法虽然方便地实现了热插拔,但是仅仅依靠塑胶制成的前支架和后支架无法满足减震需求。即,无法同时兼顾风扇装卸的效率和风扇的减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以保证其减振效果,同时能够提高风扇的装卸效率、减小风扇拆卸难度,方便风扇热插拔。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
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和减振固定单元,所述风扇的框体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减振固定单元包括侧壁和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悬臂,所述侧壁围成环形结构,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环形结构内,并与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保持设定间距;所述悬臂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风扇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悬臂,所述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连接的第一固定扣;
风扇组件固定单元,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风扇组件的容纳腔,所述风扇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悬臂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板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第二板位于所述环形结构的第一开口端,所述风扇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扣连接于所述悬臂,并向所述环形结构的第二开口端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组固定扣组,每组所述固定扣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固定扣,所述第一固定扣包括固定臂和卡头,所述固定臂和所述卡头呈角度连接;所述固定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悬臂,所述固定臂插设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风扇的框体卡设于所述卡头与所述悬臂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提手和弹性壁,所述提手和所述弹性壁呈角度连接;所述弹性壁连接于所述提手的一端,所述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弹性壁的第一槽,所述弹性壁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槽的槽底,所述弹性壁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扣,所述风扇组件固定单元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扣卡接的第二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侧壁的外侧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抵接于所述风扇组件固定单元的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侧壁开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二槽内连接有弹性结构,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弹性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侧壁的内侧设置有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的槽壁连接有至少两个卡板,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卡板中的一个连接于所述走线槽的第一槽壁,并与第二槽壁设有允许线缆通过的第一间距,两个所述卡板中的另一个连接于所述走线槽的所述第二槽壁,并与所述第一槽壁设有允许线缆通过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的大小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风扇组件固定单元的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至少一组隔板组,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和所述隔板组设置有能够为所述减振固定单元限位的限位挡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箱,其使用寿命长、装卸效率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箱,包括壳体、支撑架和上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通过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壳体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包括减振固定单元和风扇组件固定单元,风扇产生的振动通过减振固定单元、风扇组件固定单元逐渐被削弱,只有极少或没有振动传递至机箱的壳体,从而大大减小风扇的振动对机箱内的其他电子元件的影响。
减振固定单元包括侧壁和减震结构,减震结构包括悬臂。侧壁围成环形结构,风扇设置于环形结构内,并与侧壁的内壁面保持设定间距,因此风扇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至减振固定单元的侧壁,风扇与悬臂直接接触,悬臂将较弱的振动传递至减振固定单元的侧壁,从而减小风扇振动强度。
风扇的框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槽,侧壁设置第一固定扣,第一固定扣与第一卡槽连接,风扇固定连接于侧壁,风扇组件与风扇组件固定单元卡接,从而确保风扇的固定强度,使风扇在不借助于工具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快速装卸,提高风扇的装卸效率、减小风扇拆卸难度,使得能够对风扇进行热插拔。
本发明提供的散热装置在提高风扇的装卸效率、减小风扇拆卸难度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其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固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扣与风扇卡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提供的风扇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组件固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安装在机箱的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散热装置;
1、风扇;11、第一卡槽;
2、减振固定单元;
21、悬臂;211、第一板;212、第二板;
22、第一固定扣;221、固定臂;222、卡头;
23、指示灯固定孔;
24、提手组件;241、提手;242、弹性壁;
25、凸块;26、弹性结构;27、走线槽;28、卡板;29、第二固定扣;201、左侧壁;202、上侧壁;203、右侧壁;204、下侧壁;205、第三槽;206、插槽;
3、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1、第二卡槽;32、隔板;33、限位抽桥;34、左壁;35、前壁;36、右壁;37、后壁;38、底壁;39、翻边;
4、连接器;41、插板;
501、硬盘模块;502、控制模块;503、后面板组件;504、壳体;505、硅胶垫片;506、第一支撑架;507、第二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发明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100,主要用于存储器或服务器的散热,但不限于此,还可以用于其他机箱的散热,有利于减小风扇1的振动对电子器件的影响,提高风扇1固定的可靠性,同时提高风扇1的装卸效率、减小风扇1拆卸难度,使得能够对风扇1进行热插拔。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100包括风扇组件和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风扇组件包括风扇1和减振固定单元2,风扇1固定在减振固定单元2。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具有用于容纳风扇组件的容纳腔,一个或多个风扇组件容纳于容纳腔内,并与容纳腔的腔壁卡接,形成模块化的散热装置100。一个或多个散热装置100安装在机箱的壳体504内,从而将模块化之后的散热装置100固定在机箱内,提高机箱的安装效率。
减振固定单元2包括侧壁和减震结构,减震结构包括悬臂21。在其他实施例中,减震结构除悬臂21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具有减振效果或具有固定风扇1作用的部件,当然,减振结构也不仅限于悬臂21的形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侧壁围成环形结构,风扇1设置于环形结构内,并与侧壁的内壁面保持设定间距,该设定间距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可以为0.5-5mm,如1mm、3mm,但不限于此,设定间距还可以为其他值,在此不做限制;悬臂21连接于侧壁,风扇1的一端抵接于悬臂21,风扇1与悬臂21直接接触。风扇1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至减振固定单元2的侧壁,但是会直接传递至悬臂21。悬臂21在接收到风扇1的振动后,由于其悬空的结构,可以将大部分振动能量转化为内能散失,其余部分振动能量通过悬臂21继续传导,因而悬臂21具有减小振动强度的作用。另外,风扇1产生的振动还会在通过减振固定单元2和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传输的过程中逐渐被削弱,使得只有极少量或没有振动传递至机箱的壳体504,从而大大减小风扇1的振动对机箱内的其他电子元件的影响。
风扇1的框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槽11,侧壁上设置第一固定扣22,第一固定扣22与第一卡槽11连接,以保证风扇1的固定强度。具体地,第一固定扣22与第一卡槽11可以通过卡接或过盈配合。在第一卡槽11的槽壁和第一固定扣22的连接处,风扇1与减振固定单元2直接接触,根据减振原理,当风扇1的振动传递至第一固定扣22以及第一固定扣22与第一卡槽11的槽壁的连接处时,振动能量会发生一定量的耗损,因此,振动强度在第一卡槽11和第一固定扣22的连接处也会被减弱。
风扇组件与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卡接、风扇1和减振固定单元2通过第一固定扣22与第一卡槽11连接,从而使风扇1在不借助于工具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装卸,提高风扇1的装卸效率、减小风扇1拆卸难度,便于对风扇1进行热插拔。
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地,减振固定单元2的环形结构为方环,减振固定单元2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壁201、上侧壁202、右侧壁203和下侧壁20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结构还可以为圆环或其他多边形的环形结构,在此不作限定。更进一步地,在左侧壁201的上端和下端以及右侧壁20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悬臂21,连接于右侧壁203的两个悬臂21还可以与连接于左侧壁201的两个悬臂21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悬臂21包括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2,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2呈角度连接。优选地,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2垂直连接,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2的连接处设有圆角,以避免应力集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2还可以呈其他角度连接。第一板211连接于侧壁,第二板212位于环形结构的第一开口端,风扇1的一端抵接于第二板212。为了使风扇1能够抵接于第二板212,连接于左侧壁201的第二板212向右侧壁203所在侧延伸,同理,连接于右侧壁203的第二板212向左侧壁201所在侧延伸。风扇1由环形结构的第二开口端进入环形结构内,直至风扇1的端面抵接于第二板212,便可以实现风扇1的安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为环形结构的相对两端。
在其他实施例中,悬臂21还包括第三板,第三板、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2呈N字型或Z字型。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悬臂21还可以为“弓”字型。
更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扣22连接于悬臂21,并向环形结构的第二开口端延伸,从而在风扇1进入到环形结构内的同时,第一固定扣22与第一卡槽11卡接。另外,第一固定扣22连接于悬臂21,风扇1传递至第一固定扣22的振动不会直接传递至减振固定单元2的侧壁。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减振原理为:在风扇1装入减振固定单元2之后,风扇1与减振固定单元2直接接触部分为第一固定扣22和悬臂21连接处。根据阻尼减振机理,由于阻尼的存在,机械系统不会因为受到激发就永久振荡,损耗因子η表示阻尼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92829260000091
其中,ED为系统振动时单位周期内损耗的能量,ES为系统的最大存储。
优选地,减振固定单元2由塑胶材料制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减振固定单元2还可以由铝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塑胶材料作为一种粘弹性材料,自身阻尼值大,其受到外力时,分子链会产生拉伸、扭曲等变形,分子间的链段也会产生相应的滑移和扭转。当外力去除后,变形的分子链要恢复原位,从而释放外力所做的功,这是弹性形变原理。部分分子链不能完全复原,产生永久变形,此为粘性形变原理,这部分能量转换为热能,并散失。
风扇1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会不断地传递至第一固定扣22和悬臂21,振动传递过程即是第一固定扣22和悬臂21不断受力的过程。悬臂21由于不断的接收风扇1的振动,加之本身L型结构的结构特性,从而产生弹性形变,部分振动由于悬臂21的弹性形变继续向下传导。而不能复原的分子链所造成的粘性形变则可以将振动转换为热能散失掉,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因此,悬臂21的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2的连接处及第一板211与侧壁的连接处均为主要减振区域。由于第一板211沿如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的振动传输效果好,因此,其对左、右方向的振动的减振效果也更好;第二板212沿如图3所示的前、后方向的振动效果好,因此,其对左、右方向的振动的减振效果也较好,因此,悬臂21对左、右及前、后方向振动的减振效果优于对上、下方向振动的减振效果。
第一固定扣22的减振原理与悬臂21类似,第一固定扣22与风扇1的框体连接处,可通过摩擦阻尼对风扇1及减振固定单元2进行减振。由于第一固定扣22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固定扣22的上表面受力最大,因此其主要用于对上、下方向的振动进行减振,以弥补悬臂21在此方向减振能力不足的问题。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扣22也可以不设置在悬臂21,而是直接连接在侧壁,更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扣22设置在侧壁靠近第二开口端的位置,以使风扇1的前端和后端均受力,从而提高风扇1的稳定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组固定扣组,每组固定扣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扣22,第一固定扣22包括固定臂221和卡头222,优选地,固定臂221和卡头222垂直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臂221和卡头222也可呈其他角度连接,这里不做限制。固定臂221的一端连接于悬臂21,固定臂221插设于第一卡槽11中,风扇1的框体卡设于卡头222与悬臂2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悬臂21上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扣22。风扇1装入减振固定单元2后,四个第一固定扣22相互配合,有效约束了风扇1在X轴、Y轴和Z轴方向的移动。在取出风扇1时,需同时按压上端或下端的两个相对称的悬臂21,第一固定扣22便会自动从第一卡槽11内脱出,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无需任何工具辅助。
如图3和图5所示,风扇1与连接器4连接,连接器4与电源连接从而为风扇1提供电能。为了实现风扇1与连接器4的连接,减振固定单元2的下侧壁204设有第三槽205,连接器4穿过第三槽205与电源插接。为便于风扇1定位,连接器4设置有插板41,第三槽205的槽壁开设有插槽206,插板41插设于插槽206内。
其中,第三槽205可以为通槽,也可以为具有槽底的U形槽。当第三槽205为U形槽时,为了能够实现风扇1的安装,U形槽的槽底位于靠近环形结构的第一开口端的一侧,U型槽的开口位于靠近环形结构的第二开口端的一侧。现有的连接器4一般具有凸起(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槽206无法使凸起插入,因此当第三槽205为U形槽时,该第三槽205还具有防反插的作用。
为了避免风扇1的振动由第三槽205传递至侧壁,第一固定扣22卡接于第一卡槽11后,插板41与插槽206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固定间距。在安装风扇1时,插槽206具有导向和定位作用。
如图5所示,风扇1与连接器4通过线缆连接,线缆置于侧壁与风扇1之间的空间内。为了固定线缆,左侧壁201的内侧设置有走线槽27,走线槽27的槽壁连接有至少两个卡板28,任意相邻的两个卡板28中的一个连接于走线槽27的第一槽壁,并与第二槽壁设有允许线缆通过的第一间距,两个卡板28中的另一个连接于走线槽27的第二槽壁,并与第一槽壁设有允许线缆通过的第二间距,第一槽壁与第二槽壁相对设置,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的大小相等。
上述卡板28的设置方式有利于提高线缆的固定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走线槽27设置在左侧壁201,第三限位槽靠近左侧壁201设置,卡板28设置有两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走线槽27设置在右侧壁203,卡板28的数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设置三个或多于三个。
如图3和图5所示,为了实现风扇组件的装卸,优选地,散热装置100还包括提手组件24,提手组件24包括提手241和弹性壁242,提手241和弹性壁242呈角度连接,弹性壁242连接于提手241的一端,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弹性壁242的第一槽,弹性壁242一端连接于第一槽的槽底。在本实施例中,提手241和弹性壁242垂直连接,有两组提手组件24对称设置于减振固定单元2,上侧壁202设置有两个第二槽,提手241容置在第二槽内,从而减小减振固定单元2的占用空间,提高散热装置100的结构紧凑性。
更进一步地,弹性壁24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扣29,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设置有与第二固定扣29卡接的第二卡槽31,从而限制风扇组件在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内的竖直方向运动。第二固定扣29位于弹性壁242,弹性壁242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第二固定扣29随弹性壁242的形变而移动。在拔出风扇组件时,提手241处受力,将风扇组件沿竖直方向拔出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在提手241受力时,弹性壁242会产生一定形变,从而使位于弹性壁242的第二固定扣29发生位移,脱出第二卡槽31,向上手提提手241,风扇组件便可以脱离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完成热插拔。
优选地,还可以在提手241设置用于安装指示灯的指示灯固定孔23,指示灯用于显示风扇1的工作状态。
为了进一步提高风扇组件与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的连接强度,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块25,凸块25抵接于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的内壁。为了便于实现风扇组件的装卸,凸块25通过弹性结构26连接于侧壁,具体地,侧壁开设有第二槽,第二槽内连接有弹性结构26,凸块25设置于弹性结构26。弹性结构26可以为弹片或具有弹性的块状结构。
如图6所示,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为长方体框架结构,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的上端具有开口,内部形成容纳腔,以将风扇组件安装至其容纳腔内。在本实施例中,一个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能够固定四个风扇组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固定的风扇组件的数量还可以少于四个或多于四个,此处不做限定。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可以由塑胶材料制成,塑胶材料的减振效果好,当然,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还可以由铝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具体地,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包括底壁38以及围合形成方环结构的左壁34、前壁35、右壁36和后壁37,底壁38设置在方环结构的下端,其上开设有四个用于连接器4穿过的避让孔。前壁35设置有两个前风口,后壁37设置有两个后风口,前风口与后风口正对设置,且前风口和后风口之间设置风扇1,以使气流流通。
由上文可知,第二固定扣29和第二卡槽31卡接实现了风扇组件在竖直方向的限位。因此,为了实现风扇组件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定位,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的容纳腔内设置有限位挡件和隔板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隔板组为两组,每组隔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隔板32,两个隔板32将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每个腔室内可以设置两个风扇组件。优选地,隔板32铆接于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左侧壁201和右侧壁203均设置有与第二固定扣29卡接的第二卡槽31,隔板32与左壁34以及隔板32与右壁36分别实现风扇组件左右方向的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两组或两组以上的隔板组,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将每个腔室内的两个风扇组件隔开并实现风扇1前后方向的固定,容纳腔的腔壁和隔板32上设置有能够为减振固定单元2限位的限位挡件。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挡件为限位抽桥33,每个腔壁和隔板32的限位抽桥3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限位抽桥3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限位抽桥33与前壁35或后壁37结合从而实现风扇组件前后方向的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挡件还可以为导向铆柱。
优选地,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的上端设置有翻边39,翻边39设置有第一固定孔,以将散热装置100固定于机箱的壳体504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风扇组件可以独立安装和维护,风扇组件数量可随意变更,相互之间无影响。且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无特殊复杂结构,易于加工,可适用于多数存储器及服务器产品,兼容性强。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箱,其包括壳体504、支撑架和上述的散热装置100,散热装置100通过支撑架连接于壳体504内。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04内沿其宽度方向间隔且对称设置有两组散热装置1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组或多组散热装置100。壳体504优选地由铝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
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506和第二支撑架507,第一支撑架506通过铆接或螺栓等连接件固定在壳体504的侧壁,第二支撑架507的下端固定在壳体504的底壁,散热装置100固定在第一支撑架506和第二支撑架507之间。优选地,第一支撑架506和第二支撑架507的上端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安装散热装置100时,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通过硅胶垫片505和螺钉连接,更进一步地减小风扇1的振动对机箱的电子元件的影响。第一支撑架506和第二支撑架507可以由塑胶材料制成,塑胶材料的减振效果好,当然,第一支撑架506和第二支撑架507还可以由铝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
如图8所示,机箱还包括硬盘模块501、控制模块502与后面板组件503。壳体504的前端设置有滑槽,硬盘模块501设置在滑槽内,控制模块502的下端与壳体504的底壁连接,后端通过后面板组件503与壳体504相连,后面板组件503设有输出开孔,以使控制模块502与被控设备连接。散热装置100设置在硬盘模块501与控制模块502之间,以使散热装置100均能够为硬盘模块501和控制模块502散热。本实施例提供的机箱使用寿命长、装卸效率高、防振效果好。
风扇1产生的振动通过减振固定单元2、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硅胶垫片505和螺钉逐渐被削弱,只有极少或没有振动传递至机箱的壳体504,从而大大减小风扇1的振动对机箱内的其他电子元件的影响,解决风扇模组应用于存储、服务器设备时所产生的振动过大的问题。
风扇组件与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卡接、风扇1和减振固定单元2通过卡接形成散热装置100,最后将一个或多个散热装置100安装到机箱的壳体504中,在满足减振需求的同时,解决了机箱结构复杂、不易拆卸、需要热插拔维护和兼容性差等问题。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扇组件,包括风扇(1)和减振固定单元(2),所述风扇(1)的框体设置有第一卡槽(11);所述减振固定单元(2)包括侧壁和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悬臂(21),所述侧壁围成环形结构,所述风扇(1)设置于所述环形结构内,并与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保持设定间距;所述悬臂(21)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风扇(1)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悬臂(21),所述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11)连接的第一固定扣(22);
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风扇组件的容纳腔,所述风扇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21)包括第一板(211)和第二板(212),所述第一板(211)和所述第二板(212)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板(211)连接于所述侧壁,所述第二板(212)位于所述环形结构的第一开口端,所述风扇(1)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板(2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扣(22)连接于所述悬臂(21),并向所述环形结构的第二开口端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至少设置有一组固定扣组,每组所述固定扣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固定扣(22),所述第一固定扣(22)包括固定臂(221)和卡头(222),所述固定臂(221)和所述卡头(222)呈角度连接;所述固定臂(2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悬臂(21),所述固定臂(221)插设于所述第一卡槽(11)中,所述风扇(1)的框体卡设于所述卡头(222)与所述悬臂(2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提手(241)和弹性壁(242),所述提手(241)和所述弹性壁(242)呈角度连接;所述弹性壁(242)连接于所述提手(241)的一端,所述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弹性壁(242)的第一槽,所述弹性壁(242)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槽的槽底,所述弹性壁(24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扣(29),所述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扣(29)卡接的第二卡槽(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外侧设置有凸块(25),所述凸块(25)抵接于所述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开设有第二槽,所述第二槽内连接有弹性结构(26),所述凸块(25)设置于所述弹性结构(26)。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内侧设置有走线槽(27),所述走线槽(27)的槽壁连接有至少两个卡板(28),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卡板(28)中的一个连接于所述走线槽(27)的第一槽壁,并与第二槽壁设有允许线缆通过的第一间距,两个所述卡板(28)中的另一个连接于所述走线槽(27)的所述第二槽壁,并与所述第一槽壁设有允许线缆通过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的大小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固定单元(3)的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至少一组隔板组,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和所述隔板组设置有能够为所述减振固定单元(2)限位的限位挡件。
10.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504)、支撑架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通过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壳体(504)。
CN202010120505.7A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散热装置及机箱 Active CN1133119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0505.7A CN113311911B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散热装置及机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0505.7A CN113311911B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散热装置及机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1911A true CN113311911A (zh) 2021-08-27
CN113311911B CN113311911B (zh) 2023-02-28

Family

ID=77369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0505.7A Active CN113311911B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散热装置及机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1191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8250Y (zh) * 2001-03-22 2002-02-20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器扣具
CN2502318Y (zh) * 2001-09-04 2002-07-24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风扇的固定扣具
TWM281219U (en) * 2005-07-01 2005-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Mounting apparatus for fan module
CN2874091Y (zh) * 2005-12-30 2007-02-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固定装置
CN200955519Y (zh) * 2006-09-22 2007-10-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模组
CN102052332A (zh) * 2009-11-02 2011-05-1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模块
WO2012034687A1 (de) * 2010-09-17 2012-03-22 Ingo Schehr Ventilatoreinheit mit einem elektrischen axialventilator
CN206097038U (zh) * 2016-05-31 2017-04-12 勤诚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模块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8250Y (zh) * 2001-03-22 2002-02-20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器扣具
CN2502318Y (zh) * 2001-09-04 2002-07-24 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风扇的固定扣具
TWM281219U (en) * 2005-07-01 2005-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Mounting apparatus for fan module
CN2874091Y (zh) * 2005-12-30 2007-02-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固定装置
CN200955519Y (zh) * 2006-09-22 2007-10-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风扇模组
CN102052332A (zh) * 2009-11-02 2011-05-1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模块
WO2012034687A1 (de) * 2010-09-17 2012-03-22 Ingo Schehr Ventilatoreinheit mit einem elektrischen axialventilator
CN206097038U (zh) * 2016-05-31 2017-04-12 勤诚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扇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11911B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4700B2 (en) Case of server
US6853549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s
JPH02146171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TW201328478A (zh) 伺服器
TW201325402A (zh) 資料記憶體固定裝置及應用其之資料記憶體組件
TW201505525A (zh) 固定組合
US8282345B2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11920612B2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fan unit to main body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connector connecting main body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fan unit,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CN113311911B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机箱
US10954965B2 (en) Fan mount
CN207264281U (zh) 硬盘支架
JP2007102746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ーの背面に簡易コンピュータをマウントしたパソコン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ー付パソコンを組み上げる方法
CN209787414U (zh) 音频设备
US20220050509A1 (en) Data storage device fixing structure and cabinet
US5117938A (en) Speaker installing holder
JP3785391B2 (ja) 電子機器の支持具及び収納装置
CN208805763U (zh) 一种计算机用硬盘减震安装座
TWI592085B (zh) 一種存取裝置的抽取裝置
CN220753074U (zh) 车载硬盘盒和车载硬盘系统
CN217406866U (zh) 一种电源模块连接结构及全景声主机
CN220962264U (zh) 一种隔板与箱体连接节点
CN217736856U (zh) 一种用于显示器的减震壁挂装置
CN210038643U (zh) 计算机硬盘保护装置及计算机
JP7436925B2 (ja) コンピュータ、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に拡張カードをセットする方法
CN211931042U (zh) 机架式服务器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