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7579B -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7579B
CN113307579B CN202110713227.0A CN202110713227A CN113307579B CN 113307579 B CN113307579 B CN 113307579B CN 202110713227 A CN202110713227 A CN 202110713227A CN 113307579 B CN113307579 B CN 1133075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made sand
parts
concrete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32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7579A (zh
Inventor
宁鹏
高瀛洲
张忍
张晶晶
张广宇
谷晓光
陈军亮
刘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Jinyu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Jinyu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Jinyu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Jinyu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32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75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7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7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7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7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4/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fillers, e.g. pigm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4/02Granular materials, e.g. microballoons
    • C04B14/04Silica-rich materials; Silicates
    • C04B14/06Quartz; Sa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accelerators, shrinkage compensating agents
    • C04B22/08Acids or salts thereof
    • C04B22/16Acids or salts thereof containing phosphorus in the anion, e.g. phosp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4/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4/2641Polyacrylates; Polymethacry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4/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4/2676Polystyr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按重量份包括水泥180‑200份、矿粉50‑70份、粉煤灰100‑120份、机制砂800‑850份、石子900‑1050份、水150‑200份、减水剂7‑8份、羧基丁苯胶乳20‑40份、硫酸钙晶须10‑20份、聚丙烯酸酯乳液30‑45份、引气剂0.9‑1.1份、三聚磷酸钠2‑5份,达到提高机制砂混凝土强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天然河砂逐渐紧缺,导致优质的天然河砂价格飞速上涨且供应不稳定,因此机制砂作为天然河砂的替代品并逐渐应用到混凝土中。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机制砂颗粒尖锐、多棱角、表面粗糙且形状不规整,虽然这种机制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机制砂颗粒间的嵌挤锁结作用,机制砂粗糙的表面能够增强其与胶凝材料的粘结作用,提高混凝土的硬化性能,同时机制砂中的石粉在一定程度上完善骨料级配,起到填充作用。但是由于机制砂表面不规整,同时机制砂中含有大量的石粉,导致骨料表面积增大,需要更多水泥浆体进行包裹,增加生产成本,此外过高的石粉含量易发生粘滞效应而影响砂浆的流动性,最终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按重量份包括水泥180-200份、矿粉50-70份、粉煤灰100-120份、机制砂800-850份、石子900-1050份、水150-200份、减水剂7-8份、羧基丁苯胶乳20-40份、硫酸钙晶须10-20份、聚丙烯酸酯乳液30-45份、引气剂0.9-1.1份、三聚磷酸钠2-5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包括水泥185-200份、矿粉55-65份、粉煤灰100-115份、机制砂810-840份、石子950-1050份、水160-200份、减水剂7-8份、羧基丁苯胶25-40份、硫酸钙晶须15-20份、聚丙烯酸酯乳液35-45份、引气剂1.0-1.1份、三聚磷酸钠2.5-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羧基丁苯胶乳、聚丙烯酸酯乳液与粉煤灰、矿粉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保证其他材料不变的情况下,能有效改善机制砂水泥混凝土的和易性,同时对其他材料起到浸润和润滑作用,弥补机制砂多棱角和表面粗糙的缺点,克服机制砂形状不规则的不良影响,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聚丙烯酸酯乳液在机制砂混凝土中起到增黏和润滑的作用,在机制砂混凝土中加入聚丙烯酸酯乳液、羧基丁苯胶乳、引气剂、三聚磷酸钠后,聚丙烯酸酯乳液、羧基丁苯胶乳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混凝土的颗粒缝隙之间,增加水泥浆体与机制砂等的粘附性能,同时聚丙烯酸酯乳液、羧基丁苯胶乳的加入会在机制砂表面形成薄膜,降低机制砂的吸水率,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且聚丙烯酸酯乳液、羧基丁苯胶乳具有的粘结性能,还有效降低了混凝土出现离析的概率。
此外,聚丙烯酸酯乳液、羧基丁苯胶乳与机制砂等的粘附性能,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泌水率,显著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从而有效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
粉煤灰所具有的填充效果和化学效应在混凝土中可起到加固严密的作用,并能降低裂缝的发生率,同时粉煤灰的微珠效应可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
优选的,所述机制砂采用预处理机制砂,预处理机制砂的处理方法如下:
(1)硅胶粉预处理:将硅胶粉置于容器中,并加入水性环氧树脂、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搅拌混合3-4h,按重量份计,其中硅胶粉80-90份、水性环氧树脂30-35份、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30-45份;
(2)向步骤(1)得到的硅胶粉中加入机制砂、减水剂和80-90重量份的水并搅拌混合1-2h得预处理机制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胶粉作为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先将硅胶粉与水性环氧树脂、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混合3-4h后,可使得水性环氧树脂以及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渗入硅胶粉的孔中,起到一定的填充效果,减少后期水的渗入量,同时,水性环氧树脂、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具有的粘附性能可以提高硅胶粉与机制砂的粘附性能,从而能够有效改善机制砂表面的粗糙度,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
此外,将减水剂加入机制砂预处理中时,减水剂能够吸附在机制砂中的石粉表面,使得机制砂石粉表面形成静电排斥作用,促进机制砂中石粉颗粒的分散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同时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还加入碳纳米管和硅烷偶联剂,按重量份计,碳纳米管10-18份,硅烷偶联剂25-35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加入聚丙烯纤维,按重量份计,聚丙烯纤维20-25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中还加入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其中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与聚丙烯纤维的重量比为0.6-0.8: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纳米管与硅烷偶联剂、聚丙烯纤维的配合使用,能够改善机制砂表面的粗糙度,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内会形成三维乱向支撑体系,降低因骨料的坍陷而出现离析的概率,且碳纳米管的桥连作用可以使得硅烷偶联剂与聚丙烯纤维、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形成紧密的联系,且经过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修饰后的机制砂石粉,其表面含有减水剂效果的成分,该成分以化学键的方式连接在机制砂石粉表面形成空间位置效应以及静电斥力效应,这两种效应相对于普通的物理吸附更加的稳定,有效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流动性;且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是亲水型的分子,会在机制砂的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得机制砂的分散性和流动得到有效的提高。
优选的,所述机制砂的细度模数为2.5-2.7,MB值0.8-1.1g/kg,石粉含量6.5-7.0%。
优选的,所述机制砂颗粒级配为:2.36mm以上占比为10-12%,1.18-2.36mm占比为25-28%,0.6-1.18mm占比为28-30%,0.3-0.6mm占比为11-12%,0.15-0.3mm占比为5-8%,0.15mm以下为筛底余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机制砂颗粒级配解决了机制砂颗粒偏粗、级配不理想的问题,使得机制砂的颗粒级配接近天然砂的颗粒级配,有效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流动性以及混凝土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羧基丁苯胶乳、聚丙烯酸酯乳液、引气剂、三聚磷酸钠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机制砂的流动性能,使得机制砂混凝土从坍落筒中排空的时间比较快,可以说明本申请中机制砂混凝土的流速比较大,施工性能好,且混凝土的缩率率比较小,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开裂性能,同时也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当对机制砂进行预处理后,机制砂表面的粗糙度有所改善,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同时机制砂与胶凝材料、骨料的粘结性能比较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离析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对比例中原料的来源如下:
水泥采用金隅冀东水泥(唐山)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
矿粉购自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公司生产的S95级矿粉;
粉煤灰采用天津北疆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F类Ⅱ级粉煤灰;
减水剂采用北京金隅水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聚羧酸减水剂,型号为JY-PS-1;
羧基丁苯胶乳购自济南忠奥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7101的羧基丁苯胶乳;
硫酸钙晶须购自广东东莞旺达塑胶厂生产的硫酸钙晶须,平均长度50-200μm,平均直径1-5μm,弹性模量20.5Gpa;
聚丙烯酸酯乳液购自无锡欣叶豪化工有限公司,固体含量48%左右,密度≥1.056g/cm3
引气剂采用河北省混凝土外加剂厂生产的型号为DH9引气剂;
三聚磷酸钠购自山东起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水性环氧树脂购自青岛卓能打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南京丹沛化工有限公司,牌号为CP413;
碳纳米管购自江苏先丰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货号为102908的单壁纳米管;
聚丙烯纤维购自山东鸿泉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货号为009;
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购自南通润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制备例
制备例1
一种预处理机制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胶粉预处理:将硅胶粉80kg置于容器中,并加入水性环氧树脂35kg、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30kg搅拌混合3h;
(2)向步骤(1)得到的硅胶粉中加入机制砂840kg、减水剂7kg、水80kg并搅拌混合2h得预处理机制砂。
制备例2
一种预处理机制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胶粉预处理:将硅胶粉90kg置于容器中,并加入水性环氧树脂30kg、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45kg搅拌混合3h;
(2)向步骤(1)得到的硅胶粉中加入机制砂840kg、减水剂7kg、水80kg并搅拌混合2h得预处理机制砂。
制备例3
一种预处理机制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胶粉预处理:将硅胶粉80kg置于容器中,并加入水性环氧树脂35kg、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30kg、碳纳米管18kg、硅烷偶联剂25kg搅拌混合3h;
(2)向步骤(1)得到的硅胶粉中加入机制砂840kg、减水剂7kg、水80kg并搅拌混合2h得预处理机制砂。
制备例4
一种预处理机制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胶粉预处理:将硅胶粉80kg置于容器中,并加入水性环氧树脂35kg、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30kg、碳纳米管10kg、硅烷偶联剂35kg搅拌混合3h;
(2)向步骤(1)得到的硅胶粉中加入机制砂840kg、减水剂7kg、水80kg并搅拌混合2h得预处理机制砂。
制备例5
一种预处理机制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胶粉预处理:将硅胶粉80kg置于容器中,并加入水性环氧树脂35kg、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30kg、碳纳米管10kg、硅烷偶联剂35kg、聚丙烯纤维20kg搅拌混合3h;
(2)向步骤(1)得到的硅胶粉中加入机制砂840kg、减水剂7kg、水80kg并搅拌混合2h得预处理机制砂。
制备例6
一种预处理机制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胶粉预处理:将硅胶粉80kg置于容器中,并加入水性环氧树脂35kg、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30kg、碳纳米管10kg、硅烷偶联剂35kg、聚丙烯纤维25kg搅拌混合3h;
(2)向步骤(1)得到的硅胶粉中加入机制砂840kg、减水剂7kg、水80kg并搅拌混合2h得预处理机制砂。
制备例7
一种预处理机制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胶粉预处理:将硅胶粉80kg置于容器中,并加入水性环氧树脂35kg、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30kg、碳纳米管10kg、硅烷偶联剂35kg、聚丙烯纤维25kg、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15kg搅拌混合3h;
(2)向步骤(1)得到的硅胶粉中加入机制砂840kg、减水剂7kg、水80kg并搅拌混合2h得预处理机制砂。
制备例8
一种预处理机制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硅胶粉预处理:将硅胶粉80kg置于容器中,并加入水性环氧树脂35kg、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30kg、碳纳米管10kg、硅烷偶联剂35kg、聚丙烯纤维25kg、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20kg搅拌混合3h;
(2)向步骤(1)得到的硅胶粉中加入机制砂840kg、减水剂7kg、水80kg并搅拌混合2h得预处理机制砂。
实施例
实施例1-9的机制砂混凝土配比如表1所示,使用时将实施例1-9中的水泥、矿粉、粉煤灰、机制砂、石子、水、减水剂、羧基丁苯胶乳、硫酸钙晶须、聚丙烯酸酯乳液、引气剂、三聚磷酸钠搅拌混合均匀即可,其中机制砂的细度模数为2.5,MB值0.8g/kg,石粉含量6.5%,表观密度2700kg/m3,松散堆积密度1570kg/m3,松散堆积孔隙率42%,紧密堆积密度1740kg/m3,紧密堆积孔隙率36%;机制砂颗粒级配为2.36mm以上占比为10%,1.18-2.36mm占比为28%,0.6-1.18mm占比为28%,0.3-0.6mm占比为12%,0.15-0.3mm占比为5%,0.15mm以下占比为17%。
表1实施例1-9机制砂混凝土配比表单位:kg
Figure BDA0003133777030000061
实施例10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采用制备例1得到的预处理机制砂,使用时将水泥、矿粉、粉煤灰、预处理机制砂、石子、余量的水、羧基丁苯胶乳、硫酸钙晶须、聚丙烯酸酯乳液、引气剂、三聚磷酸钠混合均匀得机制砂混凝土。
实施例11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采用制备例2得到的预处理机制砂,使用时将水泥、矿粉、粉煤灰、预处理机制砂、石子、余量的水、羧基丁苯胶乳、硫酸钙晶须、聚丙烯酸酯乳液、引气剂、三聚磷酸钠混合均匀得机制砂混凝土。
实施例12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采用制备例3得到的预处理机制砂,使用方法相同。
实施例13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采用制备例4得到的预处理机制砂,使用方法相同。
实施例14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采用制备例5得到的预处理机制砂,使用方法相同。
实施例15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采用制备例6得到的预处理机制砂,使用方法相同。
实施例16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与实施例15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采用制备例7得到的预处理机制砂,使用方法相同。
实施例17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与实施例15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采用制备例8得到的预处理机制砂,使用方法相同。
实施例18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的细度模数为2.7,MB值为1.1g/kg,石粉含量为7.0%,机制砂颗粒级配为2.36mm以上占比为12%,1.18-2.36mm占比为25%,0.6-1.18mm占比为30%,0.3-0.6mm占比为11%,0.15-0.3mm占比为8%,0.15mm以下占比为14%。
对比例
对比例1
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混凝土中无羧基丁苯胶乳,其余成分及含量不变。
对比例2
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混凝土中无聚丙烯酸酯乳液,其余成分及含量不变。
对比例3
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混凝土中无羧基丁苯胶乳和聚丙烯酸酯乳液,其余成分及含量不变。
对比例4
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混凝土中无三聚磷酸钠,其余成分及含量不变。
对照例
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制砂混凝土中无羧基丁苯胶乳、聚丙烯酸酯乳液、硫酸钙晶须、引气剂和三聚磷酸钠,其余成分与实施例8的相同。
性能检测
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得到的混凝土为C30混凝土,对实施例1-18和对比例1-4中得到的混凝土进行工作性能、抗压强度检测,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依据GB/T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测试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泌水率,依据GB/T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压强度试件尺寸为150mm×150mm×150mm的标准试件,按照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试验方法标准》中的非接触法测试混凝土的收缩率。
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检测结果表
Figure BDA0003133777030000081
表3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混凝土的收缩率单位:10-6
Figure BDA0003133777030000082
Figure BDA0003133777030000091
从表2和表3的数据中可知:
(1)当水泥、矿粉、粉煤灰、机制砂、石子、水、减水剂的量都相同时,实施例2-6的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均优于实施例1中混凝土的流动性,实施例2-5中的混凝土的具体分析如下:当羧基丁苯胶乳、聚丙烯酸酯乳液的量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后,实施例2的流动性能优于实施例1的流动性能,强度也有所升高,但是不明显;结合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2中的混凝土收缩率相比于实施例1中的收缩率均降低;
当硫酸钙晶须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升高后,与实施例2的流动性能相比,实施例3的流动性能没有变化,但强度却高于实施例2中的强度,实施例3中的混凝土的收缩率相比于实施例2有所降低,但是变化不是很大,可见,硫酸钙晶须的加入会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对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影响不大;
当引气剂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升高后,其实施例4的流动性能和强度相比于实施例2均有所提高,实施例4的收缩率相比于实施例2的收缩率降低,可见引气剂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同时还能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当羧基丁苯胶乳、硫酸钙晶须、聚丙烯酸酯乳液、引气剂、三聚磷酸钠的含量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均提高后,实施例5-6的流动性和强度均明显增加,收缩率也低于实施例2中混凝土的收缩率,虽然实施例6中的羧基丁苯胶乳、硫酸钙晶须、聚丙烯酸酯乳液、引气剂、三聚磷酸钠的量均高于实施例5中的羧基丁苯胶乳、硫酸钙晶须、聚丙烯酸酯乳液、引气剂、三聚磷酸钠含量,但其流动性能、强度均和实施例5中的流动性能、强度基本相同,由此可以推断出,在水泥、矿粉、粉煤灰、机制砂、石子、水、减水剂的量都相同的情况下,实施例5中羧基丁苯胶乳、硫酸钙晶须、聚丙烯酸酯乳液、引气剂、三聚磷酸钠含量既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能,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实施例7-9与实施例5相比,当羧基丁苯胶乳、硫酸钙晶须、聚丙烯酸酯乳液、引气剂、三聚磷酸钠的含量相同时,实施例8中的水泥、矿粉、粉煤灰、机制砂、石子、水和减水剂的含量在此配比下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强度均会有所提高,收缩率也低于实施例5中的收缩率;
(3)实施例10-17中,实施例10-11与实施例8相比,当采用硅胶粉、水性环氧树脂、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处理后的预处理砂时,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强度基本相同、收缩率虽有降低但不明显,同时实施例10-11中的离析率降低,其原因可能是预处理后的机制砂表面的粗糙度有所改善,同时水性环氧树脂、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的粘结性能,提高骨料与胶凝材料的粘结性能,降低离析率;
实施例12-13与实施例10相比,在实施例10的混凝土配比的基础上增加碳纳米管和硅烷偶联剂后,实施例12-13中的混凝土的流动性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3天和7天的强度变化很小,但28天的强度相比于实施例10升高,且28天的混凝土的收缩率相比于实施例10的收缩率明显降低,同时实施例12-13中的骨料的离析率明显低于实施例10中的离析率,可见,碳纳米管和硅烷偶联剂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离析率,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实施例14-15与实施例13相比,当预处理机制砂中添加聚丙烯纤维后,其对混凝土的流动性能以及抗压强度影响比较小,但其有助于降低混凝土的离析率;
实施例16-17与实施例15相比,当预处理机制砂中添加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后,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均提高,离析率降低,可见,机制砂经过预处理后,机制砂的流动性能会有效提高,且混凝土的离析率也有效降低;
(4)对比例1-4与实施例8相比,当混凝土中缺少羧基丁苯胶乳或缺少聚丙烯酸酯乳液或同时缺少羧基丁苯胶乳、聚丙烯酸酯乳液或缺少三聚磷酸钠后,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强度相比于实施例8均降低,混凝土离析率也升高,其混凝土的收缩率相比于实施例8均增大,可见,本申请中混凝土的各配比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强度以及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包括水泥180-200份、矿粉50-70份、粉煤灰100-120份、机制砂800-850份、石子900-1050份、水150-200份、减水剂7-8份、羧基丁苯胶乳20-40份、硫酸钙晶须10-20份、聚丙烯酸酯乳液30-45份、引气剂0.9-1.1份、三聚磷酸钠2-5份;
所述机制砂采用预处理机制砂,预处理机制砂的处理方法如下:
(1)硅胶粉预处理:将硅胶粉置于容器中,并加入水性环氧树脂、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碳纳米管、硅烷偶联剂、聚丙烯纤维搅拌混合3-4h,按重量份计,其中硅胶粉80-90份、水性环氧树脂30-35份、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30-45份、碳纳米管10-18份、硅烷偶联剂25-35份、聚丙烯纤维20-25份;
(2)向步骤(1)得到的硅胶粉中加入机制砂840份、减水剂7份和80-90重量份的水并搅拌混合1-2h得预处理机制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包括水泥185-200份、矿粉55-65份、粉煤灰100-115份、机制砂810-840份、石子950-1050份、水160-200份、减水剂7-8份、羧基丁苯胶乳25-40份、硫酸钙晶须15-20份、聚丙烯酸酯乳液35-45份、引气剂1.0-1.1份、三聚磷酸钠2.5-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还加入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其中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与聚丙烯纤维的重量比为0.6-0.8: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制砂的细度模数为2.5-2.7,MB值0.8-1.1g/kg,石粉含量6.5-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制砂颗粒级配为:大于2.36mm的占比为10-12%,1.18-2.36mm占比为25-28%,0.6-1.18mm占比为28-30%,0.3-0.6mm占比为11-12%,0.15-0.3mm占比为5-8%,小于0.15mm为筛底余量。
CN202110713227.0A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 Active CN1133075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3227.0A CN113307579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3227.0A CN113307579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7579A CN113307579A (zh) 2021-08-27
CN113307579B true CN113307579B (zh) 2022-08-05

Family

ID=77380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3227.0A Active CN113307579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757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3490A (zh) * 2013-10-16 2014-02-05 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坍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7113992A1 (zh) * 2015-12-31 2017-07-06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化缩聚物高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8081A (zh) * 2018-12-29 2019-04-12 北京科技大学 降低硅质机制砂中石粉吸附性能的增效剂及制备方法
CN110540389A (zh) * 2019-09-21 2019-12-06 浙江越达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0734255A (zh) * 2019-10-31 2020-01-31 中建材料技术研究成都有限公司 低自收缩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56915A (zh) * 2020-12-08 2021-03-09 陕西恒盛混凝土有限公司 利用全机制砂制备的低收缩、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3490A (zh) * 2013-10-16 2014-02-05 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保坍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7113992A1 (zh) * 2015-12-31 2017-07-06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化缩聚物高效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8081A (zh) * 2018-12-29 2019-04-12 北京科技大学 降低硅质机制砂中石粉吸附性能的增效剂及制备方法
CN110540389A (zh) * 2019-09-21 2019-12-06 浙江越达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N110734255A (zh) * 2019-10-31 2020-01-31 中建材料技术研究成都有限公司 低自收缩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56915A (zh) * 2020-12-08 2021-03-09 陕西恒盛混凝土有限公司 利用全机制砂制备的低收缩、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聚合物机制砂改性水泥混凝土公路性能研究;杨彤;《粉煤灰综合利用》;20191225(第06期);第46-4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7579A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56023B (zh) 一种抗冻抗渗抗裂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17957B (zh) 一种普通强度高弹性模量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23821B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0481A (zh) 一种低胶材自密实混凝土
CN110950604A (zh) 一种基于sap的机制砂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585649A (zh) 一种粉煤灰和矿粉基地聚物快凝型刚性修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17856A (zh) 具有纳米增强作用的纯粉剂透水混凝土增强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11606676A (zh) 一种高保水性石膏自流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17714A (zh) 一种易于泵送的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8360A (zh) 一种膨胀珍珠岩泡沫轻质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79604B (zh) 一种透水抗压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42881A (zh)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橡胶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79605A (zh) 一种抑制混凝土裂缝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04005A (zh) 一种基于机制砂制备的水泥基灌浆材料
CN109721306A (zh) 自流平低自收缩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组合物
CN108483978B (zh) 一种再生透水混凝土用胶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585698B (zh) 一种轻质隔墙板专用填缝砂浆
CN114149225A (zh) 一种膨胀致密抗渗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80524A (zh) 一种防空鼓防开裂抹灰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56713A (zh) 一种无机矿物隔热保温砂浆
CN113307579B (zh) 一种机制砂低收缩高保坍混凝土
CN114804772B (zh) 一种轻质抹灰砂浆及其使用方法
CN115180900A (zh) 一种超高性能预拌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24298A (zh) 一种利用废弃石粉制备的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67403B (zh) 一种大扩展自密实清水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