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04441A - 脊柱训练机 - Google Patents

脊柱训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04441A
CN113304441A CN202110592141.7A CN202110592141A CN113304441A CN 113304441 A CN113304441 A CN 113304441A CN 202110592141 A CN202110592141 A CN 202110592141A CN 113304441 A CN113304441 A CN 113304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training machine
frame
piec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21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04441B (zh
Inventor
魏茂昌
李同森
袁照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ELAX HEALTH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ELAX HEALTH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ELAX HEALTH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ELAX HEALTH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921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044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04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4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04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04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abdomen, the spinal column or the torso muscles related to shoulders (e.g. chest mus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abdomen, the spinal column or the torso muscles related to shoulders (e.g. chest muscles)
    • A63B23/0244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abdomen, the spinal column or the torso muscles related to shoulders (e.g. chest muscles) with signalling or indicating means, e.g. of incorrect posture, for deep-breathing exerci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训练机,包括:底座、转动架、升降座和摆动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座椅,所述转动架和所述摆动架上分别设置有转轴,所述转动架通过竖向布置的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座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架上,所述摆动架通过横向布置的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升降座上;至少一转轴上设置有助力组件,所述助力组件包括弹性复位件和压动件,所述压动件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可跟随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对所述压动件施加复位力。实现优化锻炼效果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Description

脊柱训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材,尤其涉及一种脊柱训练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也随之开发上市。其中,针对脊柱锻炼的器材,主要侧重于训练腰部,而针对腰椎上部的脊柱需要达到训练的目的,使用者也仅是重复弯腰动作并增大运动幅度来实现。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0384893A公开了一种腰脊柱训练机,能够实现锻炼者对腰部、脊柱和颈椎的训练。在使用过程中,锻炼者在进行扭腰运动或进行摇摆运动时,则需要克服阻力器产生的阻力以达到训练的效果。但是,在锻炼者锻炼完毕后,由于脊柱训练机的各个部位受阻力器的影响而在回位过程中,用户则需要克服阻力器产生较大的阻力以使得恢复到原始位置,且受阻力器的影响也容易出现复位不可靠的情况发生,进而导致使用体验性较差。如何设计一种优化锻炼效果以提高用户体验性的健身设备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脊柱训练机,实现优化锻炼效果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脊柱训练机,包括:底座、转动架、升降座和摆动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座椅,所述转动架和所述摆动架上分别设置有转轴,所述转动架通过竖向布置的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座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架上,所述摆动架通过横向布置的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升降座上;
至少一转轴上设置有助力组件,所述助力组件包括弹性复位件和压动件,所述压动件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可跟随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对所述压动件施加复位力。
进一步的,所述助力组件还包括摆动臂和滑轮,所述摆动臂与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所述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摆动臂上,所述滑轮与所述压动件抵靠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压动件设置有导向面,所述滑轮抵靠在所述导向面上,所述导向面为曲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压动件上设置有对称布置的所述导向面。
进一步的,所述压动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轴通过键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
所述压动件的一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朝远离所述安装孔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滑轮相对的表面上形成所述导向面。
进一步的,沿所述导向部的延伸方向,所述导向面依次具有凸起段和凹陷段。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段和/或所述凹陷段均为弧形面。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导向部的连接部位形成定位凹槽。
进一步的,还包括翻转架,所述翻转架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辅助转轴,所述辅助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摆动架上;
至少一所述辅助转轴设置有辅助助力组件,所述辅助助力组件包括连接架和两个辅助弹性复位件,所述连接架设置在所述辅助转轴上,所述辅助弹性复位件设置在所述摆动架和所述连接架之间,两个所述辅助弹性复位件分布在所述辅助转轴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架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臂托,所述臂托可转动地的设置在所述翻转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配置助力组件,助力组件在转轴转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弹性复位件给转轴提供复位力,弹性复位件产生的弹力通过压动件传递给转轴,进而在用户进行训练时,通过弹性复位件能够对转轴产生复位力,而在锻炼完后,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使得转动架或摆动架能够更容易准确复位,减少因阻力器影响使得摆动架不能准确复位而导致用户受伤,优化了锻炼效果并提高用户体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脊柱训练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脊柱训练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脊柱训练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图5中M-M向剖视图;
图7为图6中N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脊柱训练机实施例中升降座与第二助力组件的组装图;
图9为本发明脊柱训练机实施例中第二压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底座1、座椅11;
转动架2、第一转轴21、导向杆22、后护罩23;
升降座3;
摆动架4、第二转轴41;
翻转架5、第三转轴51、靠背52、棘轮53、复位弹簧85、手柄54、臂托55;
助力组件6;
第一助力组件61、第一弹性复位件611、第一压动件612、第一摆动臂613、第一滑轮614;
第一导向面610、第一凸起段6101、第一凹陷段6102;
第二助力组件62、第二弹性复位件621、第二压动件622、第二摆动臂623、第二滑轮624;
第二导向面620、第二凸起段6201、第二凹陷段6202;
第三助力组件63、连接架631、第三弹性复位件632;
防护组件7、防护带71、导辊72、子辊体721;
压肩组件8、支撑轴81、压肩部件82、棘爪83、解锁部件84、复位弹簧85;
安装架9、显示屏91、脚踏92、支撑架93、腿部限位辊94、辅助棘爪95、辅助棘轮9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脊柱训练机,包括:底座1、转动架2、升降座3、摆动架4、翻转架5。
底座1位于整个设备的底部支撑部件,在实际使用时,底座1放置在房间的地面上,而为了方便用户健身使用,底座1上还配置有座椅11。其中,根据用户的健身要求,对于转动的方式可以配置至少一个转动副,转动副的具体设置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脊柱训练机可以配置第一转动副,转动架2通过第一转轴21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1上,第一转轴21纵向布置,第一转轴21形成第一转动副,通过第一转轴21形成第一转动副可以实现用户水平转动扭腰锻炼;
脊柱训练机可以配置第二转动副,摆动架4的中部通过第二转轴41可转动地设置在升降座3上,第二转轴41横向布置,第二转轴41形成第二转动副,通过第二转轴41形成第二转动副可以实现用户左右晃动扭腰锻炼;
脊柱训练机可以配置第三转动副,翻转架5的两端部分别通过第三转轴51可转动地设置在摆动架4上,第三转轴51形成第三转动副,通过第三转轴51形成第三转动副可以实现用户前后弯腰锻炼。其中,翻转架5上设置有靠背52,以方便用户将后背贴靠在靠背52上。
针对脊柱训练机而言,根据用户健身需要可以至少配置上述一转动副来实现锻炼的要求,脊柱训练机所配置转动副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制。
另外,为了安装升降座3,转动架2上配置有导向杆22,导向杆22竖向布置,升降座3配置有插孔,导向杆22插在所述插孔中,以升降座3将沿着导向杆22上下滑动。而升降座3上下滑动的动力来源于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可以采用丝杆的方式来驱动升降座3上下移动,驱动装置可以采用常规技术中驱动升降座3移动的结构形式,对于驱动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做限制和赘述。
与此同时,为了达到锻炼的要求,针对每个转动副均配置有阻力器,利用阻力器提供阻力来达到用户健身锻炼,而阻力器同时对于转动副的复位也将产生较大的阻力作用。为了使得转动副能够准确有效地复位,则可以在脊柱训练机中针对需要准确复位的转动副对应的配置有助力组件6,助力组件6能够对转动副提供辅助力以使得转动副能够在助力作用下准确地复位,以用户体验性。
实施例一,针对脊柱训练机配置有第一转动副的情况下,为了使得转动架2能够有效准确地复位,脊柱训练机还包括第一助力组件61,第一助力组件61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611和第一压动件612,第一压动件612设置在第一转轴21上并可跟随第一转轴21转动,第一弹性复位件611设置在底座1和第一压动件612之间并用于对第一压动件612施加复位力。
具体的,用户在进行扭腰锻炼时,将驱动转动架2来回转动,而转动过程中的转动架2将受阻力器产生的阻力进而起到锻炼的作用。与此同时,转动后的转动架2还同时受到第一弹性复位件611通过第一压动件612所传递的弹力,这样,在用户锻炼完复位转动架2时,依靠第一弹性复位件611产生的复位力,能够使得转动架2更加准确地复位。一方面能够方便前一位健身者在完成健身后快速准确地复位脊柱训练机,另一方面对于后一位健身者能够正确的姿态做到脊柱训练机上进行训练,进而整体上提高用户体验性。
其中,为了方便安装第一助力组件61,转动架2整体呈L型结构,第一转轴21设置在转动架2的下端部;第一压动件612位于在转动架2和所述基座之间。
具体的,转动架2的底部通过第一转轴21安装在底座1上,而在转动架2和底座1之间的空间用于安装第一助力组件61。第一助力组件61中的第一压动件612安装在第一转轴21上并位于转动架2的下方,而第一弹性复位件611同时安装在转动架2和底座1之间,以充分的利用转动架2和底座1之间的空间来安装第一助力组件61。
进一步的,对于第一助力组件61而言,为了方便的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611对第一转轴21施加弹性复位力,则第一助力组件61还包括第一摆动臂613和第一滑轮614,第一摆动臂613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1上,第一摆动臂613与第一弹性复位件611连接,第一滑轮614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摆动臂613上,第一滑轮614与第一压动件612抵靠在一起。
具体的,第一弹性复位件611产生的弹力直接施加在第一摆动臂613上,而第一摆动臂613通过第一滑轮614进一步的将弹力传递给所述第一压动件。另外,由于第一滑轮614与所述第一压动件接触,在所述第一转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压动件能够经由第一滑轮614导向来反向对第一弹性复位件611施加力,第一滑轮614能够确保所述第一压动件跟随第一转轴21顺畅的转动。
优选地,随着第一转轴21转动角度的增大,为了减少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件产生过大弹力而影响用户健身,则可以在第一压动件612设置有第一导向面610,第一滑轮614抵靠在第一导向面610上,第一导向面610为曲面结构。
具体的,由于第一导向面610为曲面结构,对于第一滑轮614沿第一导向面610滚动过程中,随着第一转轴21由初始位置转动后的角度增大,第一导向面610推动第一滑轮614产生的位移变化率逐渐变小。即在第一转轴21从初始位置刚开始转动时,所述第一压动件将同时推动第一滑轮614以带动第一摆动臂613转动,同时,对第一弹性复位件611产生对应的弹性变量。而随着第一转轴21转动角度的增大,在第一导向面610曲面结构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压动件推动第一滑轮614以带动第一摆动臂613转动的趋势逐渐减小。
而由于第一弹性复位件611产生的弹力与其变形量成正比,随着第一转轴21转动角度的增大,第一弹性复位件611产生的弹力增大趋势逐渐减小,这样,便可以避免在第一转轴21转动较大角度时,需要克服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件较大的弹力,以减少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件对用户健身时产生的阻力影响。这样,可以实现用户健身过程中,用户施加的力较为均匀,以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进一步的,由于第一转轴21会正反转动,为此,第一压动件612上设置有对称布置的第一导向面610。具体的,第一转轴21转动过程中,通过对应转动方向上配置的第一导向面610来实现对第一助力组件61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件产生弹性形变,以确保在不同转动方向复位时的弹力需求。
又进一步的,对于第一导向面610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曲面结构来实现,例如:沿第一压动件612对应端部的延伸方向,第一导向面610依次具有第一凸起段6101和第一凹陷段6102。具体的,第一转轴21在复位状态下,第一滑轮614位于第一凸起段6101起点位置处,而随着第一转轴21转动,第一滑轮614将延伸第一凸起段6101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弹性复位件611受力而发生弹性变形,而随着第一转轴21转动角度的增大,第一滑轮614将滑动至第一凹陷段6102处,而第一滑轮614在第一凹陷段6102上滑动时,第一弹性复位件611继续变形的量将变小或不发生进一步的变形,以确保第一弹性复位件611对第一转轴21施加的弹力不至于过大而影响用户健身体验。其中,所述凸起段和/或所述凹陷段均为弧形面,弧形面能与第一滑轮614配合实现顺畅的滑动。
其中,在两个所述第一导向部的连接部位形成第一定位凹槽(未标记),在第一转轴21复位后,第一滑轮614将位于第一定位凹槽中,以实现对第一滑轮614进行定位,确保第一转轴21的复位准确保持稳定的状态。
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第一弹性复位件611的表现实体可以采用常规的弹性部件,例如:第一弹性复位件611为弹簧,所述弹簧与第一摆动臂613的另一端部连接。或者,第一弹性复位件611为扭簧,所述扭簧套在第一摆动臂613的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摆动臂613上。
通过在底座上配置第一助力组件,第一助力组件在转动架转动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给转动架提供复位力,第一弹性复位件产生的弹力通过第一压动件传递给第一转轴,进而在用户进行训练时,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能够对第一转轴产生复位力,而在锻炼完后,在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使得转动架能够更容易准确复位,减少因阻力器影响使得摆动架不能准确复位而导致用户受伤,优化了锻炼效果并提高用户体验性。
实施例二,针对脊柱训练机配置有第二转动副的情况下,为了使得摆动架4能够有效准确地复位,脊柱训练机还包括第二助力组件62,第二助力组件62包括第二弹性复位件621和第二压动件622,第二压动件622设置在第二转轴41上并可跟随第二转轴41转动,第二弹性复位件621设置在升降座3和第二压动件622之间并用于对第二压动件622施加复位力。
具体的,用户在进行左右晃动扭腰锻炼时,将驱动翻转架5左右来回转动,而转动过程中的翻转架5将受阻力器产生的阻力进而起到锻炼的作用。与此同时,转动后的翻转架5还同时受到第二弹性复位件621通过第二压动件622所传递的弹力,这样,在用户锻炼完复位翻转架5时,依靠第二弹性复位件621产生的复位力,能够使得翻转架5更加准确地复位。一方面能够方便前一位健身者在完成健身后快速准确地复位脊柱训练机,另一方面对于后一位健身者能够正确的姿态做到脊柱训练机上进行训练,进而整体上提高用户体验性。
其中,转动架2上配置有两根平行的导向杆22,而升降座3上安装第二转轴41的轴孔可以布置在中部,第二转轴41穿过升降座3上的轴孔以使得摆动架4安装在升降座3上。而阻力器则可以安装在升降座3的一侧,第二转轴41向升降座3的后方延伸并通过传动链或传动带等方式与阻力器连接。
进一步的,对于第二助力组件62而言,为了方便的通过第二弹性复位件621对第二转轴41施加弹性复位力,则第二助力组件62还包括第二摆动臂623和第二滑轮624,第二摆动臂623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1上,第二摆动臂623与第二弹性复位件621连接,第二滑轮624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摆动臂623上,第二滑轮624与第二压动件622抵靠在一起。
具体的,第二弹性复位件621产生的弹力直接施加在第二摆动臂623上,而第二摆动臂623通过第二滑轮624进一步的将弹力传递给所述第二压动件。另外,由于第二滑轮624与所述第二压动件接触,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压动件能够经由第二滑轮624导向来反向对第二弹性复位件621施加力,第二滑轮624能够确保所述第二压动件跟随第二转轴41顺畅的转动。
优选地,随着第二转轴41转动角度的增大,为了减少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件产生过大弹力而影响用户健身,则可以在第二压动件622设置有第二导向面620,第二滑轮624抵靠在所述第二导向面上,所述第二导向面为曲面结构。
具体的,由于所述第二导向面为曲面结构,对于第二滑轮624沿所述第二导向面滚动过程中,随着第二转轴41由初始位置转动后的角度增大,所述第二导向面推动第二滑轮624产生的位移变化率逐渐变小。即在第二转轴41从初始位置刚开始转动时,所述第二压动件将同时推动第二滑轮624以带动第二摆动臂623转动,同时,对第二弹性复位件621产生对应的弹性变量。而随着第二转轴41转动角度的增大,在所述第二导向面曲面结构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压动件推动第二滑轮624以带动第二摆动臂623转动的趋势逐渐减小。
而由于第二弹性复位件621产生的弹力与其变形量成正比,随着第二转轴41转动角度的增大,第二弹性复位件621产生的弹力增大趋势逐渐减小,这样,便可以避免在第二转轴41转动较大角度时,需要克服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件较大的弹力,以减少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件对用户健身时产生的阻力影响。这样,可以实现用户健身过程中,用户施加的力较为均匀,以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进一步的,由于第二转轴41会正反转动,为此,第二压动件622上设置有对称布置的所述第二导向面。具体的,第二转轴41转动过程中,通过对应转动方向上配置的所述第二导向面来实现对第二助力组件62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件产生弹性形变,以确保在不同转动方向复位时的弹力需求。
又进一步的,对于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曲面结构来实现,例如:沿第二压动件622对应端部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导向面依次具有第二凸起段6201和第二凹陷段6202。具体的,第二转轴41在复位状态下,第二滑轮624位于第二凸起段6201起点位置处,而随着第二转轴41转动,第二滑轮624将延伸第二凸起段6201移动,进而使得第二弹性复位件621受力而发生弹性变形,而随着第二转轴41转动角度的增大,第二滑轮624将滑动至第二凹陷段6202处,而第二滑轮624在第二凹陷段6202上滑动时,第二弹性复位件621继续变形的量将变小或不发生进一步的变形,以确保第二弹性复位件621对第二转轴41施加的弹力不至于过大而影响用户健身体验。其中,所述凸起段和/或所述凹陷段均为弧形面,弧形面能与第二滑轮624配合实现顺畅的滑动。
其中,在两个所述第二导向部的连接部位形成第二定位凹槽(未标记),在第二转轴41复位后,第二滑轮624将位于第二定位凹槽中,以实现对第二滑轮624进行定位,确保第二转轴41的复位准确保持稳定的状态。
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第二弹性复位件621的表现实体可以采用常规的弹性部件,例如:第二弹性复位件621为弹簧,所述弹簧与第二摆动臂623的另一端部连接。或者,第二弹性复位件621为扭簧,所述扭簧套在第二摆动臂623的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摆动臂623上。
通过在升降座上配置第二助力组件,第二助力组件在摆动架摆动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二弹性复位件给摆动架提供复位力,第二弹性复位件产生的弹力通过第二压动件传递给第二转轴,进而在用户进行训练时,通过第二弹性复位件能够对第二转轴产生复位力,而在锻炼完后,在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使得摆动架能够更容易准确复位,减少因阻力器影响使得摆动架不能准确复位而导致用户受伤,优化了锻炼效果并提高用户体验性。
实施例三,针对脊柱训练机配置有第三转动副的情况下,为了使得翻转架5能够有效准确地复位,脊柱训练机还包括第三助力组件63,第三助力组件63包括连接架631和两个第三弹性复位件632,连接架631设置在第三转轴51上,第三弹性复位件632设置在摆动架4和连接架631之间,两个第三弹性复位件632分布在第三转轴51的两侧方。
具体的,对于第三转轴51而言,其能够满足用户前后弯腰的锻炼要求,用户在锻炼过程中将驱动翻转架5前后方向转动,而转动过程中的翻转架5将受对应的阻力器产生的阻力进而起到锻炼的作用。与此同时,转动后的翻转架5还同时受到第三弹性复位件632通过连接架631所传递的弹力,这样,在用户锻炼完复位翻转架5时,依靠第三弹性复位件632产生的复位力,能够使得翻转架5更加准确地复位。
另外,通过配置两个第三弹性复位件632,可以更好的满足翻转架5前后方向转动的要求,进而更好的实现翻转架5精确地复位。
实施例四,由于升降座3沿着两根导向杆22上下滑动,而第二转轴41与对应阻力器的连接又布置在导向杆22的后方,用户在健身过程中,因误操作容易将手伸到两根导向杆22之间进而产生人身伤害。为了提高脊柱训练机的使用安全性,则需要对升降座3的上下方区域进行防护处理,为此,脊柱训练机还包括防护组件7,防护组件7包括防护带71和两组导辊72,两组导辊72上下布置并设置在转动架2上,防护带71绕在两组导辊72上,防护带71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升降座3。
具体的,导向杆2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导辊72,在升降座3沿着导向杆22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防护带71始终将导向杆22之间位于升降座3上下位置的区域进行有效地遮挡,以阻挡用户将手伸到两根导向杆22之间,进而有效地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中,在使用安装过程中,防护带71一端部连接在升降座3的上部,防护带71另一端部连接在升降座3的下部;并且,防护带71位于两根导向杆22之间。另外,升降座3则布置在两组导辊72之间,以实现结构上的紧凑安装要求。
进一步的,导辊72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子辊体721。
具体的,为了避免防护带71与两根导向杆22之间放置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则针对上下布置的两组导辊72而言,每组导辊72配置有两个子辊体721,在上下四个子辊体721的作用下,防护带71和升降座3形成类型环形的结构,进而防护带71能够避让开两根导向杆22之间的部件了,以提高使用可靠性。
更进一步的,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使用安全性,转动架2上还设置有后护罩23,后护罩23遮盖住转动架2的后部和两侧部。
具体的,后护罩23能够对转动架2的后部和两侧进行遮挡防护,一方面可以提高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通过后护罩23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体外观效果。
实施例五,脊柱训练机在使用过程中,针对不同身高的用户在进行锻炼时,为了能够对用户的肩部进行限位,以使得用户能够充分的借助腰部进行发力,则所述脊柱训练机还包括压肩组件8,压肩组件8包括支撑轴81和两个压肩部件82,支撑轴81可转动的设置在靠背52上,压肩部件82设置在支撑轴81的对应端部;其中一压肩部件82上设置有棘爪83和用于解锁棘爪83的解锁部件84,棘爪83卡在棘轮53上。
其中,靠背52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棘轮53,其中一压肩部件82上设置有棘爪和用于解锁棘爪83的解锁部件,棘爪83卡在棘轮53上。
具体的,用户在健身时,用户坐在所述座椅上后,通过解锁部件84对棘爪83解锁并使得压肩部件82压在用户的肩膀上。而用户在健身过程中,由于肩膀受压肩部件82限位无法向上移动,这样,便可以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腰部进行弯腰和扭腰锻炼,以减少手臂的用力,进而提高健身效果。
优选地,两个压肩部件82上分别设置有棘爪83和解锁部件84,两个棘爪83的旋转锁止方向相反。
具体的,两个压肩部件82上分别配置有棘爪83和解锁部件84,其中一压肩部件82上设置的棘爪83可以阻挡压肩部件82向上翻转,而另一个压肩部件82上设置的棘爪83可以阻挡压肩部件82向下翻转。用户在通过压肩部件82限位肩膀时,则解锁其中一棘爪83,以向下拉动压肩部件82抵靠在用户肩膀上;而锻炼完后,则解锁另一个棘爪83以向上推动压肩部件82远离在用户肩膀。并且,用户在不对解锁部件84施加力时,压肩部件82将保持位置不动,以使得用户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性。
其中,棘爪83可转动地设置在压肩部件82上,解锁部件84通过连接绳与对应的棘爪83连接。具体的,用户在通过解锁部件84进行解锁操作时,用户可以采用按压或拉动等方式来对解锁部件84进行操作,解锁部件84将带动连接绳移动以使得棘爪83转动实现解锁。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棘爪83能够自动复位,压肩部件82上设置有复位弹簧85,复位弹簧85设置在棘爪83与压肩部件82之间,复位弹簧85用于对棘爪83施加朝向棘轮53转动的弹力。具体的,在用户操作解锁部件84实现棘爪83解锁操作并调节好压肩部件82的位置后,用户不对解锁部件84施加外力,在复位弹簧85的作用下,棘爪83将转动并卡棘轮53上以实现自锁。
通过增加压肩组件来对用户的肩膀进行限位,在用户锻炼时,通过转动压肩部件使得压肩部件压在用户的肩膀上,压肩部件能够对用户的肩膀施加压力,进而用户在进行弯腰锻炼时,由于肩膀被压肩部件限位住,使得用户的腰部能够充分的施加力量进行锻炼而减少手部用力,提高了健身效果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五,可选的,为了方便用户健身过程中,在调节升降座3高度后,用户手臂的开合状态也发生变化,为了满足用户手臂获得良好支撑的要求,则在翻转架5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臂托55,臂托55可转动地的设置在翻转架5上。
具体的,臂托55采用可转动地方式安装在翻转架5上,用户将手臂放置在臂托55上后,随着升降座3高度的调节,用户的手臂的姿态也发生变化,而臂托55能够通过转动来良好的适应用户手臂的姿态,以确保手臂获得良好的支撑。
其中,臂托55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设置在翻转架5上。具体的,臂托55的前端部通过轴安装在翻转架5上,这样,便可以使得臂托55具有较大的转动幅度来满足用户手臂姿态调整的要求。
另外,还可以在臂托55的前端部还设置有手柄54。具体的,用户在锻炼过程中,还可以手握前部的手柄54,进而更好的控制锻炼的角度和幅度,以提高锻炼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五,可选的,脊柱训练机还可以包括安装架9,安装架9的下端部设置在底座1上,安装架9上设置有显示屏91。
具体的,用户在健身过程中,通过在所述座椅前方的安装架9上设置显示屏91,能够显示健身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另外,安装架9的下部还设置有脚踏92。通过配置脚踏92,可以方便用户将脚踩踏在脚踏92上,以起到良好的支撑。优选地,为了在进行腰部训练时,有效地定位腿部,安装架9上还设置有支撑架93,支撑架93上设置有腿部限位辊94。用户在健身过程中,用户的小腿或膝盖部位能够抵靠在腿部限位辊94上,腿部限位辊94能够对用户的腿部进行支撑,以使得用户在弯腰训练时,能够通过腰部有效地施力。
其中,对于臂托55的前端部还设置有手柄54可以根据需要配置成具有操控功能的手柄,进而可以实现脊柱训练机使用功能的控制,另外,结合显示屏91,还是额外实现游戏等方面的扩展应用。
另外,为了方便调节腿部限位辊94的位置,支撑架93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架9上,支撑架93上设置有辅助棘爪95,安装架9上设置有辅助棘轮96,辅助棘爪95卡在辅助棘轮96上。
具体的,用户在进行锻炼前,通过拉动支撑架93使得腿部限位辊94抵靠在用户的腿上,此时,辅助棘爪95卡在辅助棘轮96上以实现自动锁止。而在用户锻炼完后,通过解锁辅助棘爪95,以使得辅助棘爪95转动脱离开辅助棘轮96,这样,便可以反向转动支撑架93,以使得腿部限位辊94远离用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脊柱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转动架、升降座和摆动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座椅,所述转动架和所述摆动架上分别设置有转轴,所述转动架通过竖向布置的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座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架上,所述摆动架通过横向布置的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升降座上;
至少一转轴上设置有助力组件,所述助力组件包括弹性复位件和压动件,所述压动件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可跟随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对所述压动件施加复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组件还包括摆动臂和滑轮,所述摆动臂与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所述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摆动臂上,所述滑轮与所述压动件抵靠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动件设置有导向面,所述滑轮抵靠在所述导向面上,所述导向面为曲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动件上设置有对称布置的所述导向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动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转轴通过键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
所述压动件的一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朝远离所述安装孔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滑轮相对的表面上形成所述导向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向部的延伸方向,所述导向面依次具有凸起段和凹陷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段和/或所述凹陷段均为弧形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训练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部的连接部位形成定位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脊柱训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转架,所述翻转架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辅助转轴,所述辅助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摆动架上;
至少一所述辅助转轴设置有辅助助力组件,所述辅助助力组件包括连接架和两个辅助弹性复位件,所述连接架设置在所述辅助转轴上,所述辅助弹性复位件设置在所述摆动架和所述连接架之间,两个所述辅助弹性复位件分布在所述辅助转轴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脊柱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架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臂托,所述臂托可转动地的设置在所述翻转架上。
CN202110592141.7A 2021-05-28 2021-05-28 脊柱训练机 Active CN113304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2141.7A CN113304441B (zh) 2021-05-28 2021-05-28 脊柱训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2141.7A CN113304441B (zh) 2021-05-28 2021-05-28 脊柱训练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4441A true CN113304441A (zh) 2021-08-27
CN113304441B CN113304441B (zh) 2022-05-27

Family

ID=77375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2141.7A Active CN113304441B (zh) 2021-05-28 2021-05-28 脊柱训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0444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6644A (en) * 1993-10-20 1995-10-10 Roadmaster Corp. Multiple station exercise machine having relocatable torsion resistance mechanisms
CN204050783U (zh) * 2014-09-05 2014-12-31 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双功能腿部训练器
WO2015038824A1 (en) * 2013-09-12 2015-03-19 Hui Yan Waist twisting station
CN112807622A (zh) * 2021-01-21 2021-05-18 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训练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6644A (en) * 1993-10-20 1995-10-10 Roadmaster Corp. Multiple station exercise machine having relocatable torsion resistance mechanisms
WO2015038824A1 (en) * 2013-09-12 2015-03-19 Hui Yan Waist twisting station
CN204050783U (zh) * 2014-09-05 2014-12-31 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双功能腿部训练器
CN112807622A (zh) * 2021-01-21 2021-05-18 山东英吉多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训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04441B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68344B1 (en) Massage unit and massage machine of chair type having the unit
EP2111268B1 (en) Abdominal exercise device
EP2338458B1 (en) Machine for gymnastic exercises, particularly for muscle stretching
CN113332673B (zh) 自预紧靠座装置及骨盆辅助步行训练机构
CN113304441B (zh) 脊柱训练机
CN217311796U (zh) 健身设备
CN215461776U (zh) 训练器
CN217489664U (zh) 扭腰训练设备
US9573012B1 (en) Multi-functional chair
CN217489663U (zh) 腰脊柱训练器
US6733429B2 (en) Multi-mode exerciser
CN114404883B (zh) 一种背部运动康复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01601B (zh) 一种可调节的背阔肌锻炼器械
CN214388721U (zh) 智能气缸阻力哈克深蹲机
CN211513262U (zh) 一种多功能助力健身锻炼器材
CN110711360A (zh) 肢体训练器
KR200451925Y1 (ko) 로윙 운동기구
CN107362499B (zh) 一种推磨健腹器
CN112057808A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腿部锻炼装置
KR100877083B1 (ko) 복근 운동기구
EP1378269B1 (en) Gymnastic apparatus for exercising abdominal muscles
EP3643368B1 (en) Fitness equipment
CN215740271U (zh) 一种多功能腿部康复踏板
KR20160128821A (ko) 누워서 하는 만보 운동기
KR102352271B1 (ko) 로잉머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